极品人生

标题: 有喜欢拉威尔的“达夫妮与克罗伊”吗? [打印本页]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5-26 13:41
标题: 有喜欢拉威尔的“达夫妮与克罗伊”吗?
达夫妮与克罗伊”代表着拉威尔最高的艺术成就,有人喜欢吗,聊聊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5-26 13:44
先贴几张画
[attach]29591[/attach]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5-26 13:46
“达夫妮与克罗伊”又一张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5-26 13:48
[attach]29593[/attach]接着上图,哈哈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5-26 13:49
[attach]29594[/attach]“达夫妮与克罗伊”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5-26 13:50
还有这一张图[attach]29595[/attach]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5-26 14:05
本帖最后由 甲米 于 2011-5-26 14:12 编辑

《达芙妮与克罗埃》是拉威尔为俄罗斯芭蕾舞团创作的一部芭蕾剧,作于1909-1911年。芭蕾舞剧的情节根据希腊作家朗格斯的田园诗而改编。达芙妮和克罗埃是一对相亲相爱的青年牧羊人和牧羊女,他们从小被遗弃在莱斯博士岛上,被善良的老牧人抚养成人。
舞剧《达芙妮与克罗埃》讲述的是达芙妮与克罗埃之间得到牧神帮助的爱情故事,达芙妮与克罗埃在风景秀丽的山野中相遇后相爱,一群海盗突然出现劫走了美丽的克罗埃,达芙妮痛苦万分,向牧神祈祷后得到牧神的帮助从海盗手中夺回了心爱的克罗埃。这场美丽的爱情神话通过印象派大师拉威尔的精妙配器以其神采的剧情,绚烂无比的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5-26 15:48
我相当喜欢!拉威尔的几乎所有作品我都喜欢。
作者: MZL    时间: 2011-5-26 21:41
非常喜欢,曾和一法国佬交谈,请教他法国人最喜欢哪位作曲家,他毫不犹豫的说是拉威尔,我问为何,他说拉威尔最法兰西!当时不太明白,现在逐渐清晰起来。我每听拉威尔总想起爱德华 德加,不知为何,他俩有太多的相像。
作者: 脑震荡    时间: 2011-5-26 21:54
拉威尔不愧是是配器大师,他的音乐美轮美奂,而且总透着伤感,很多都被后人作为电影音乐使用。比如法国文艺片《冬之心》。
特别喜欢《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管弦乐和钢琴两个版本都喜欢。
作者: keli    时间: 2011-5-26 23:01
很喜欢拉威尔。在音乐厅里听过“达夫妮与克罗伊”,美极了。还特别喜欢他的“左手钢琴协奏曲”,那慢板乐章非常梦幻,很感叹法国人如此擅长此道。
作者: reiner    时间: 2011-5-27 01:52
非常喜欢这部作品。拉威尔的东西基本都喜欢。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5-27 09:08
拉威尔这样谈及他的创作意图:“我的意图是构成一幅大规模的音乐性壁画。除了具古拙趣味外,几乎接近18世纪末法国画家表现的绘画趣味,也忠实于希腊梦想。此作以极严格的调性计划为基础,其发展是为确保作品能雷同于交响曲,所以才由少数动机构成。”
[attach]29630[/attach]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5-27 10:40
本帖最后由 甲米 于 2011-5-27 11:28 编辑

“达夫妮与克罗伊”最早是芭蕾舞的配乐,芭蕾舞首演并不成功,但音乐是成功的。后來由拉威爾自己編成兩套交響組曲,大为欢迎。第一組曲包括3曲:1.夜曲,第一部分森林女神把昏迷的達夫妮叫醒的音樂。長笛獨奏的主題表示森林女神走了出來。2.間奏曲,連接第一、二場的合唱。3.戰斗舞曲,第二場開頭海盜們的舞蹈。第二組曲也包括3曲:1.日出,第三場開頭的音樂。2.啞劇,拉蒙向兩人講述牧神,兩人感激牧神,后為愛情宣誓。3.全體舞,結尾的狂歡舞蹈。
其中常演的是第二组曲。
[attach]29632[/attach]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5-27 10:50
拉威尔是法国印象作曲家代表人物,也是管弦乐配器大师。“达夫妮与克罗伊”以其瑰丽斑斓的色彩被指挥家们喜爱,留下了大量的录音。“达夫妮与克罗伊”其实是很难演好的作品,她配器极为复杂,需要一个大乐队和一个合唱队; 同样的很难录好,相信也很难重播好,不小心就把半透明的音色播成了一锅糨糊,哈哈
[attach]29631[/attach]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1-5-27 18:33
带头贴几张录音吧。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5-27 20:30
谢谢楼上。DECCA还在1959年在伦敦Kingsway录了蒙特指挥LSO的Daphnis et Chloe, 蒙特应该是这首曲子的权威了,1921年是他首演了拉威尔的这首曲子,59年录时他已经80多岁了。这首曲子是由卡肖团队的录的,无论演绎还是录音,都是模拟时代的标杆。不知谁有封面图片,也请帖一下。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5-27 20:37
谢谢楼上。DECCA还在1959年在伦敦Kingsway录了蒙特指挥LSO的Daphnis et Chloe, 蒙特应该是这首曲子的权威了 ...
甲米 发表于 2011-5-27 20:30

[attach]29651[/attach]
是这个吧!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5-27 20:42
[attach]29654[/attach]

不过我自己的是这一版。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5-27 20:49
Munch与BSO的那张也是备受推崇啊,那可是BSO顶峰时代的录音,它的精致的木管和光辉的弦乐无疑是全世界最好的法国风格乐团。好想以CD出版后,用的封面与楼上LP不同了
[attach]29656[/attach][attach]29655[/attach]

作者: vifone    时间: 2011-5-27 20:56
带头贴几张录音吧。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1-5-27 18:33



m兄也不妨评说这几个版本几句吧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1-5-27 21:18
我相当喜欢!拉威尔的几乎所有作品我都喜欢。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5-26 15:48



同意,我现在对法国作曲家特别着迷。

特别是拉威尔,这家伙太强了,作品没有那些德奥大牌那么多,但是几乎曲曲经典!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1-5-27 21:20
很喜欢拉威尔。在音乐厅里听过“达夫妮与克罗伊”,美极了。还特别喜欢他的“左手钢琴协奏曲”,那慢板乐章 ...
keli 发表于 2011-5-26 23:01


超喜欢G大调钢协,特别第二乐章的柔版迷死人不偿命。
众多版本中特别中意克路易坦指挥,弗兰索瓦的版本!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5-27 21:21
法国音乐别有风情,令人沉迷啊,哈哈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1-5-27 21:30
好像以CD出版后,用的封面与楼上LP不同了
甲米 发表于 2011-5-27 20:49

CD的封面是当年45rpm阴影狗的封面。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5-27 21:52
超喜欢G大调钢协,特别第二乐章的柔版迷死人不偿命。
众多版本中特别中意克路易坦指挥,弗兰索瓦的版本 ...
robinwood 发表于 2011-5-27 21:20

Cluytens绝对是位被低估的伟大指挥,特别是在法国音乐。Daphnis et Chloe我最爱的录音就是他与音乐协会乐团的录音。同样是法国色彩斑斓,他还胜在织体更清晰,动态起伏与节奏更强
。[attach]29657[/attach]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5-27 21:55
本帖最后由 甲米 于 2011-5-27 22:04 编辑

[attach]29658[/attach]
由于Testament优越的转录技术,我无保留的向给位推荐Cluytens的CD版,是立体声的。他还有个53年的单声道录音,可惜我没有听过。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1-5-27 22:07
克吕伊坦的《达芙妮》蓝银地球版本是所有这个录音的黑胶中最昂贵的。(可惜我还没这个财力)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5-27 22:16
克吕伊坦的《达芙妮》蓝银地球版本是所有这个录音的黑胶中最昂贵的。(可惜我还没这个财力)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1-5-27 22:07

m兄透露一下什么贵到概念?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5-27 22:17
我看到Testament还有出这套LP的,当然封面不一样了,不知道是否可以呢?我不懂LP的,哈哈
作者: mm33    时间: 2011-5-27 22:39
说到了我也喜欢的拉威尔、克路易斯坦、弗朗索瓦,呵呵,很开心!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1-5-27 23:49
Cluytens绝对是位被低估的伟大指挥,特别是在法国音乐。Daphnis et Chloe我最爱的录音就是他与 ...
甲米 发表于 2011-5-27 21:52



同好,,自从听了克鲁依坦的拉威尔的钢协,我疯狂的搜索克鲁依坦的录音。收了贝多芬交响全集后让我更加肯定了还要继续收,说句实话,克鲁依坦的法国作品远远超越他指挥的德奥系(当然德奥系也不差)。

而且,EMI 50-60年代的录音让人刮目相看,克氏的指挥正如甲米兄说的那样,纹理清楚,质感细腻,低频段深沉干净,氛围极好!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1-5-28 00:14
还有这一张图
甲米 发表于 2011-5-26 13:50
喜欢甲米教授贴出来的画画,很有拉威尔feel的。
拉威尔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都是我喜欢的大师。当然《达芙妮与克罗伊》肯定一个不能少的。
[attach]29671[/attach]
我跟M教授一样有这张宝贝。不过,我至今仍会搞错达芙妮与克洛伊究竟孰是男谁是女!
[attach]29672[/attach]
这盒很具性价比的VOXBOX出品几乎攘括了大师的很多精品的。包括:上述的《达芙妮与克罗伊》、《丑角晨歌》、《古风小步舞曲》、
《库普兰之墓》、《西班牙狂想曲》、《高贵而忧伤的圆舞曲》、《圆舞曲》、《鹅妈妈》、《海上一叶舟》、《悼念公主帕凡舞》和发烧友趋之若骛的《波莱罗》。由斯科劳瓦切夫斯基指挥明尼苏达交响乐团。
[attach]29673[/attach]
靠!坦白说这张宝贝诱因我,尤其说是明希大师与波斯顿交响乐团精彩的演绎,毋宁说是这封面的女郎和半盖脸的秀发(用的是海飞丝洗头水么)!直让我小眼放Y光呀。。。念经院士你呢?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1-5-28 00:32
m兄透露一下什么贵到概念?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5-27 22:16

克吕伊坦这一套四张贵到近年突破2000镑,我先搞了英版蓝银天使。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5-28 01:45
克吕伊坦这一套四张贵到近年突破2000镑,我先搞了英版蓝银天使。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1-5-28 00:32

这确实让人望而却步啊!涉黑真的玩得是胆略和见识啊!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5-28 09:23
本帖最后由 甲米 于 2011-5-28 09:27 编辑

ikushi兄提到了voxbox,我忍不住要推荐他家Abbey Simon的拉威尔钢琴独奏曲全集,70年代顶级的录音将Simon的灿烂音色和宽广的动态表现无疑。请听听他的夜之加斯泊和帕凡吧!拉威尔的好多曲子可以钢琴与管弦乐对照着听。
[attach]29739[/attach]
Ikushi兄帖出的那张雷若阿的画令人心驰神往,
作者: mm33    时间: 2011-5-28 09:27
本帖最后由 mm33 于 2011-5-28 09:39 编辑

拉威尔有一个他自己指挥拉穆勒管弦乐队的波莱罗,turnadout公司出版的再版lp编号tv4256。这张唱片上还有他与法国女高音格蕾合作的香颂、钢琴版帕凡等。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5-28 09:29
据说拉威尔本人的钢琴演奏与指挥水平都不是很高
作者: mm33    时间: 2011-5-28 09:49
拉威尔本人的钢琴技巧和指挥艺术如何,有声的唱片起码能为现在人来认识他有所帮助。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5-28 09:50
本帖最后由 甲米 于 2011-5-28 09:53 编辑

是啊,是啊。年代久远了,可能不好找了
作者: mm33    时间: 2011-5-28 09:52
拉威尔执棒的波莱罗的节奏远没有明希、安塞美等人那么快,有些闲庭漫步的悠闲味道。有点意思。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5-28 09:57
“闲庭漫步的悠闲味道”,如果这样的话,这首曲子听起来是否有变得有些单调呢
作者: mm33    时间: 2011-5-28 10:04
个人的感觉,欣赏拉威尔的音乐得听录音效果好的。细节对拉威尔的音乐而言非常的重要。

这版拉威尔自己指挥的录音时期太早了,唱片说明上也没有详细的介绍,估计是78转转制到33转的,细节以及微动态的损耗太严重了。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5-28 10:08
本帖最后由 甲米 于 2011-5-28 10:16 编辑

我想这张拉威尔的画像很好的说明他与他的音乐的特点,精致、色彩丰富、优雅有品位。在节奏上他虽然有些进展,但还是比较克制的。要知道在他写达芙妮时,斯特拉文斯基已经在写春之祭了。
[attach]29740[/attach]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5-29 18:25
我想这张拉威尔的画像很好的说明他与他的音乐的特点,精致、色彩丰富、优雅有品位。在节奏上他虽然有些进展 ...
甲米 发表于 2011-5-28 10:08

我很奇怪,除了听卡拉扬的达夫妮丝外,听拉威尔随便什么音乐都是黑白的,没有色彩,但光影流动的感觉很强。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5-29 18:33
怪了,院士,比若他的G大调钢协你不觉得色彩斑斓吗?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5-29 18:45
怪了,院士,比若他的G大调钢协你不觉得色彩斑斓吗?
甲米 发表于 2011-5-29 18:33

拉威尔的所有作品中,如果只选一首,这首钢协就是我的最爱,加上历史录音我收集的版本大概也有20多个了吧?但就是听起来是黑白的,但是我却尤其喜爱这种黑白的光影流动的感觉,有点像伊朗大导演阿巴斯的某些摄影作品的感觉。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5-29 18:50
等我听一下G大调钢协我们再讨论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5-29 18:51
[attach]29795[/attach]

准确的说,甲米兄,有点这感觉哈,总之色彩并不斑斓,但光影很斑斓。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5-29 19:03
院士,我比较了G大调钢协的两个版本,一是Michelangeli的 EMI录音,另一个是Zimerman的DG录音,发现很有趣的是,Michelangeli的色彩要丰富的多,而Zimerman的更像你说的更像是明暗的运动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5-29 19:08
本帖最后由 甲米 于 2011-5-29 19:10 编辑

你这图很微妙啊,哈哈。
G大调的色彩用“斑斓”是有点欠妥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5-29 19:10
院士,我比较了G大调钢协的两个版本,一是Michelangeli的 EMI录音,另一个是Zimerman的DG录音,发现很有趣的 ...
甲米 发表于 2011-5-29 19:03


我更喜欢这种光影之感,所以至今为止在我所收的众多版本中,齐默尔曼/布列兹的版本是我最喜欢的,与之比肩的同样来自布列兹于法国钢琴家Aimard的合作,见下图:

[attach]29796[/attach]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5-29 19:13
可我还是喜欢Michelangeli要多一些,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5-29 19:19
你这图很微妙啊,哈哈
甲米 发表于 2011-5-29 19:08

这就是Abbas Kiarostami的作品,我一看到就会立马想起拉威尔钢协第二乐章来。索性再来张更微妙的吧。

[attach]29797[/attach]

没几个人能弹出这种感觉来,齐默尔曼与Aimard做到了,我尤其喜欢这种神秘朦胧的感觉。。。。。最后,当双簧管的主旋律出来时,那极为广阔的天空才显得高妙空灵,清新中带着雨露与阳光的香气!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5-29 19:23
想起的德彪西的钢琴曲了版画集、印象集了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5-29 19:27
想起的德彪西的钢琴曲了版画集、印象集了
甲米 发表于 2011-5-29 19:23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5-29 19:27
你一定喜欢拉威尔钢琴曲的“夜之加斯泊”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5-29 19:28
甲米兄,俺觉得拉威尔的音乐中有水,这个很讲究,呵呵。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5-29 19:29
你一定喜欢拉威尔钢琴曲的“夜之加斯泊”
甲米 发表于 2011-5-29 19:27

我说过了,拉威尔的音乐我都喜欢,尤其喜欢积雪金的演绎,在大师的指下,拉威尔比他的德彪西更高妙!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5-29 19:31
本帖最后由 甲米 于 2011-5-29 19:32 编辑

恩,好像是水中折射和反射出来的"音色“ ,在听夜之加斯泊,特别明显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5-29 19:34
我在听 Abbey Simon在VOX的录音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5-29 19:34
恩,好像是水中折射和反射出来的"音色“ ,在听夜之加斯泊,特别明显
甲米 发表于 2011-5-29 19:31

再次握手!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5-29 19:35
多谢指教了,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5-29 19:44
多谢指教了,
甲米 发表于 2011-5-29 19:35

指教啥啊,这不是交流吗,很高兴与甲米兄交流,而且是在咱都很喜欢的领域进行交流。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5-29 19:49
院士,我对法国音乐有些偏爱,听了弗雷、富兰克、德彪西、拉威尔差不多了,想进入梅西安的世界,您有何见解?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5-29 19:59
院士,我对法国音乐有些偏爱,听了弗雷、富兰克、德彪西、拉威尔差不多了,想进入梅西安的世界,您有何见解 ...
甲米 发表于 2011-5-29 19:49

梅西安我也是偶尔听听,可以说没见解。

不过对于更为先锋化的梅西安(其实对所有先锋作品),著名的温迪嬷嬷有句话倒是可以作为参考:“如果不能以开放的心态注视良久,我们看到的将不过是漂亮的墙纸。”

                            ——温迪.贝克特嬷嬷评价康定斯基如是说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5-29 20:03
本帖最后由 甲米 于 2011-5-29 20:06 编辑

希望将来的某一天我们能够探讨梅西安
音乐欣赏的乐趣是每位作曲家都别有洞天,相信梅西安将是个崭新的世界。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5-29 20:09
我至少有个开放的胃,对任何风格的西餐都喜欢品尝。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5-29 20:20
我至少有个开放的胃,对任何风格的西餐都喜欢品尝。
甲米 发表于 2011-5-29 20:09

哈哈哈,那咱还得为这个握手!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5-29 20:29
回复 狗儿念经 的帖子


    院士来上海先打个招呼,我请客,我们把酒论音乐,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5-29 20:34
回复
院士来上海先打个招呼,我请客,我们把酒论音乐,
甲米 发表于 2011-5-29 20:29

原来甲米兄也是上海的啊,彼此彼此,来成都我请客哈。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1-5-30 16:36
梅西安我也是偶尔听听,可以说没见解。

不过对于更为先锋化的梅西安(其实对所有先锋作品),著名的温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5-29 19:59


说的好啊。如果经不起开放心态久久地欣赏,那么这样的艺术形式就是肤浅的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5-30 16:55
悄悄地问一声楼上,梅西安应该从何入手,管弦乐?钢琴?还是管风琴?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5-30 17:35
我建议从《鸟鸣集》入手吧。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5-31 09:48
找到一文对梅西安及其音乐的介绍,转贴过来,与大家分享。仅从本文看来,他的音乐令人神往。

20世纪以来音乐史上最富个性的人物:梅西安


家世与童年  童年生活对于—位伟大的艺术家经常是塑造其人格、形成日后美学偏好及艺术风格的决定因素之一。莫扎特的音乐轻巧、愉快、自在、洒脱,触处成趣的灵感常使我们联想到莫扎特的童年以及他青年时期的旅游经验。年幼的莫扎特在旅行中,吸纳了当时欧洲各国音乐大师们各式各样的风格,而造就其成为欧洲的莫扎特,而不仅只是萨尔茨堡和维也纳的莫扎特。  对于梅西安来说,童年生活的许多个别经历、体验,清楚地透露了一位伟大音乐家的人格、生命形态,乃至艺术风格形成的独特原因。而且,比每一位艺术家都要来得更早、更诗意、更神秘!  影响梅西安成为风格独特的音乐家的“童年”经历,可以推溯到他“子宫的回忆”(达利语):  婴孩,微弱的胚胎,你躺卧于水中
  像小小的,死于玻璃的棺里
  你已品尝了轻盈的生命
  像鱼儿,沉睡于芦苇之下
  你像花木地活着,而你的懵懂无知
  是一朵微微绽开的百合,纯真、无邪
  不知任何深邃
  却在地底伸出,吸吮它的精髓
  温柔的花朵,没有蜜蜂,也没有额上的露水
  我的汁液遍布着你的身体,
  将它的灵魂  赋予了你
  而那贫瘠的广袤也恳求着你
  在我小小的腰腹中,令你颤抖
  你不知道你的血肉
  是由多少纤维束聚而成
  在我血肉之母性且年轻的土壤里
  我从来未曾如此清澈地预知你的凝视
  也未曾在书里知晓着纯洁的神秘
  谁能诉说我如何贴近地紧握着你
  你归属于我,如晨曦之于原野
  在你四周,我的生命是一片温热的绒毛
  在那里,你寒冷的肢体正悄悄的萌长
  我像绿色的核桃,环覆在你的四周
  且以乳白的核仁,将这宝盒紧紧的闭上
  像似柔软的豆荚,置于柳絮般毛茸茸的皱褶之上
  覆盖着这稚弱而柔嫩的种子……
  我承受了我未曾经历的远方
  那是极远的东方,在我的生命里歌咏

  未谙音乐的母亲,早已为母体中的梅西安划定好未来的音乐生活。1908年12月10日,梅西安出生于法国南部的阿维农。父亲皮埃尔是英国文学教师和莎士比亚学者。1914年,父亲因一战入伍,梅西安随母亲—女诗人塞希尔‘索瓦热迁往国南部、紧邻普罗旺斯的格勒诺博,那里不仅是梅西安母亲的故乡,也是梅西安精神上真正的故乡,他的整个童年都在格勒诺博度过。那里巍峨的山群,深深影响着幼年的梅西安,他本人更是认为自己是“属于群山的法国人”。在离格勒诺博约20里的山区,梅西安一直还保留着一处夏日休憩的湖滨、牧场、小屋。梅西安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在这里构思写作的。父亲应召入伍,梅西安的成长大多来自母亲的熏陶,在诗人母亲营造的充满诗歌和精灵童话故事的氛围下,幼年的梅西安极大地发展了想象力。而父亲留在家中的莎士比亚全集,也深刻影响着梅西安的艺术人格。他喜爱戏剧,8岁时,他已经朗读了所有的莎士比亚剧本,其中,他比较偏爱那些具有强烈超自然神奇要素的《麦克佩斯》、《仲夏夜之梦》、《李尔王》等。  梅西安7岁到9岁时开始自学钢琴,后来跟随夏尔冬小姐学习,并尝试作曲。每年的圣诞节,梅西安得到的是与别的孩子不同的礼物—音乐总谱。其中包括莫扎特的《唐·乔瓦尼》和《魔笛》、格鲁克的《阿尔切斯特》、柏辽兹的《浮士德的天谴》、瓦格纳的《女武神》和《西格弗里德》,以及德彪西和拉威尔的钢琴作品。  1918年父亲皮埃尔返家,举家迁往法国西北部的南特。在那里,梅西安遇见了他的第一个正式音乐启蒙老师热昂·德·吉朋,吉朋在梅西安居住在南特的短短6个月里,免费教授梅西安和声学,并且送给了他德彪西的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的总谱,这使梅西安立志要成为一位作曲家,并且深深开启了梅西安的艺术视野,影响了他毕生的艺术风格。  1919年,11岁的梅西安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他接受了彻底而完整的音乐教育,1929年获作曲课程第一奖结业,1930年获高级音乐学习文凭。梅西安在音乐学院的11年间学习了所有关于音乐素材的知识。加隆兄弟磨砺了梅西安对于“真正的”和声的感觉,并给予梅西安足以自负的和声学技巧;莫里斯·埃曼纽尔引导梅西安接触了古代的希腊格律;马尔塞·杜普雷教导梅西安有关素歌和风琴演奏,并且发展了梅西安的即兴演奏技巧,使梅西安更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才能;保罗·杜卡则教导梅西安以谦逊、不偏不倚的精神学习乐题发展,管弦乐配器,并研究音乐语言的历史。  梅西安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期间,“新维也纳”在法国还处于完全被忽视的状态,但梅西安确是惟一—位弄到了勋伯格《月光下的皮埃罗》和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总谱的学生。并且,他还认真研究了德彪西的音乐。  1931年,梅西安被任命为巴黎圣三一教堂管风琴师,当时他23岁,是全法国最年轻的管风琴师。梅西安终其一生的音乐工作,直到退休之前,除厂作曲、在音乐学院授课,便—直担任圣三一教堂管风琴师的职务。在以后的50年里,梅西安负责每个礼拜日的三个弥撒和晚课的司琴工作,并且经常还须负责周末的葬礼和婚礼的风琴演奏。圣三一大管风琴的优异性能,让梅西安可以随心所欲地弹奏多位风琴大师的作品,也可以演奏最现代的作品。他说“我完完全全的属于圣三一堂,那是我的风琴,我的小孩,我的儿子,我不可能离开他。“  1932年,梅西安与小提琴家克莱尔·德尔博斯结婚,作品《主题与变奏》即是题献给她的。同年创作的作品还有管风琴曲《天国的宴乐》、《永恒教堂的显现》,钢琴曲《滑稽幻想曲》和管弦乐曲《圣体赞》。1933年,《耶稣升天》(管弦乐曲)完成并改编为管风琴曲,是梅西安青年时期的代表作品。1935年,梅西安的管风琴曲《主的诞生》,是梅西安的第一部大型管风琴作品,在这部作品中,梅西安开始大量运用印度节奏,以丰富其节奏语言,并在乐曲序言中首次揭示了日后即将发展的音乐语言的若干片断。在这一时期,对梅西安音乐生命影响较大的,应该说是1936年梅西安与若利伟、丹尼尔—勒叙尔和波德里耶组成的“青年法兰西”。“青年法兰西”的成立借以对抗当时盛行于巴黎,由普朗克、米约、奥乃格等“六人组”作曲家所代表的轻浮、琐屑以及新古典“理智主义”趣味的音乐创作风气。1936年6月3日,“青年法兰西“首次举办了作品音乐会。并且在节目单上,揭示了他们的创作理念与音乐主张:  “由于生命的处境变得越来越艰难,机械化与非人格化,音乐必须不断地带给那些喜爱它的人以精神性的猛烈力量和果敢的反抗。‘青年法兰西’再次确认了柏辽兹所创造的称号,追求着大师曾经执着行进的道路。……‘青年法兰西’企望的是年轻、自由作品的传播,以远离革命性的公式和学院的公式……”  简而言之,“青年法兰西”反对新古典主义“返回巴赫”的抽象化倾向,而追求“在人自身里赋予音乐以新的血肉生命“,也就是重新赋予音乐以人性内涵、回归人的情感需求。而在“青年法兰西”中,梅西安与若利伟常能互相鼓励,梅西安完成《我的音乐语言技巧》一书,很大程度来自若利伟的鼓励。若利伟出版乐谱《玛纳》,也请梅西安作序。他们两人都憧憬一种普遍性的音乐。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5-31 09:49
梅西安的多重身份

  在梅西安自音乐学院退休前的一张名片上,除了许多荣誉的头衔之外,梅西安介绍自己为“巴黎音乐学院作曲教授,巴黎圣三一教堂管风琴师,鸟类学者,节奏家“。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梅西安其人及音乐风格独特所在。梅西安在日本获首届京都“精神科学、表现艺术部奖”的致词中概述了他的音乐语言,并且首先指出他的音乐语言和听者之间存在的理解与沟通上的困难。他说:“我常常面临四个困难,这些困难在我的生涯里是不幸的,但是时间的经过或许多少解决了这些困难。第一个困难,我是作曲家,但同时也是节奏的探索者,而我的音乐语言的对象,却常将节奏和等音乐时,同时能够理智地看色彩,而我的学生们或听众却完全无法看见这种内在感知的色彩。第三个困难,我是个鸟类学者,我所从事的许多鸟鸣声的采谱,经常使用在我的作品里;然而音乐会的听众,大多数是不会仔细聆听鸟儿们歌声的城市人。第四个困难,是最深刻并且最令人忧郁的,就是我是个信仰基督的天主教信徒,当我要宣述上主与基督的奥义时,听众如果不具备信仰和对于宗教与神学的知识,便不容易理解我的言语。”节奏、鸟类学、音乐与色彩、天主教神学奥义,这些存在于梅西安与听众间的理解与沟通的障碍,正是梅西安音乐语言及其艺术风格的独特魅力所在。

  鸟类

  梅西安之所以成为一个鸟类学者,与他热爱大自然不无联系。他说:“我不是一个城市人,我厌恶都市,我喜爱大自然,我喜欢在树林里、在山中漫步,在海边、在葡萄园、在麦田间行走……在那里,从来不会有错误的品味。你从来不会发现一道错误的光线或错误的色彩,以及在鸟儿的歌唱中,一个错误的节奏、旋律或对位。”对于鸟类学者兼作曲家梅西安来说,大自然是一种声音的召唤。“不只是鸟声!我更以无比的激情聆听海水的浪涛,山的瀑布与激流,和所有的水和风所发出的噪音,在噪音和声音之间,我不做任何限制,对我来说,这所有的声音始终都呈现着音乐。“梅西安认为,给予自己影响最大的是鸟儿的歌声。他从十四五岁时开始尝试记载鸟儿的歌声。起初只是被鸟鸣声的美丽所打动,他在记谱时还无法分辨鸟儿们的类别;之后,他求教于专业的鸟类学者,才渐渐扩增了他对鸟类的习性、种类等知识的掌握。梅西安进行了大量的鸟鸣声的搜集工作。春天易厂搜集爱情的歌声,在日出或是日落,梅西安听写式地记录鸟的歌唱,当然鸟儿唱得很快,当梅西安记录第一个乐段时,它们已经唱到第二个乐段。梅西安的妻子用录音记下所有的鸟鸣声,回到家中再做第二次记谱。

  这样,梅西安在法国,可以不假思索的凭耳朵辨别50种鸟类。而在法国和欧洲其他地区的550种鸟类,梅西安也可以经过片刻的思索,或者借助一些工具辨别出来。我们在梅西安的许多作品中都可以听到鸟歌的素材或者鸟类的作品,大都活灵活现,生动灵异。梅西安的严谨、理性在这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梅西安在这些作品中始终将鸟做“艺术化”和“理念化”的处理—所有同类鸟声的某种集合体,比如,《园中之莺》中,梅西安听过一万种莺的声音,却只写下一种,这是所有莺的缩影,而他所选用的是歌声中最美丽的段落。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5-31 09:50
色彩

  梅西安的音乐与色彩之间的关系是最难于理解的。甚至于十分了解梅西安的萨姆尔也说:“这种从声音感知色彩的现象是相当令人吃惊的,我不认为有多少作曲家有这种体验……”。对于梅西安附注于总谱上的某些和弦上的色彩指示,多次指挥梅西安作品的布莱兹也说“就我个人来说,我从来就没有能够感觉到有做这种逐字逐句的转换的必要。”

  梅西安对于色彩的特殊感觉,其一,来自于他十岁时第—次看到圣夏佩尔教堂的彩绘玻璃窗的感动;其二,是他发现厂罗贝尔·德洛内和宋妮雅·德洛内绘制的图画。无论是受厂什么样的影响,事实上,梅西安确实能够从音乐中看到色彩。他说“我在听音乐和阅读音乐时,可以借着精神的眼睛,内在地看到各种色彩随着声音移动。而这些色彩,我能够以一种快速的方式感觉到他们,并且我有时候也在乐谱中精确的指示出这种声音和色彩的对应。显然应该有方法能够科学地证明这种关系,但我没有能力做到。”梅西安很清楚的认为他可以“内在地看到这些色彩,而不是想象”。并且,对于听音乐的观众,他也明白“人们无法具有和我完全相同的直觉”。

  音乐中的色彩,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主要来自配器,而对于梅西安来说,则主要是调性和声。梅西安否认他的音乐是调性音乐,而称之为“色彩的音乐”。我们从梅西安对几位音乐家的评价也可以知道他所谓的色彩,指的是音乐的底层基础—和声。他认为“蒙特威尔第、莫扎特是色彩的;柏辽兹也是,虽然他只表现在配器的音色上,瓦格纳、穆索尔斯基、拉威尔非常色彩,德彪西有着令人惊叹的色彩。现代作曲家则比较少色彩”。
  梅西安的特殊,在于他是这样一个音乐家:在大自然里,他激情地聆听各种声响,对于鸟儿,他的观察是艺术化的,他把鸟儿的歌声做了极其精确的记谱,在音乐中的表现却只是一种理念化的摹本。自然泛音共鸣,他不但听到升fa,甚至还听到了降la:而声音和色彩的感应,对于他来讲更是一种内在的直觉。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5-31 09:50
节奏

  我们应该记得,梅西安在自己的名片上,还印有“节奏家“的称谓。之所以他要如此明了地自许为“节奏家”,是因为他对节奏有着自己的解释,并且,他创造了新的节奏语言。首先,他认为古典大师们都是坏的节奏家,或者说是忽视节奏的音乐家。“在巴赫的音乐里有和声的色彩、非常出色的对位作品,这些都是了不起的天才之作,但是却没有节奏……在巴赫、普罗科菲耶夫的作品中,听到一系列不间断的均等时值,这些让听者沉浸在—种恬静而满足的状态里,没有任何事物会和他的脉搏,呼吸或心跳相抵触,因此他将非常平静,不会受到任何的冲击,这似乎就是完美的,有节奏的。”

  什么是梅西安心中伟大的节奏家呢?我们从他的描述中可以重新定义已经习惯的节奏概念与音乐理解“古典音乐家中最伟大的节奏家当然是莫扎特。在他的作品里我们可以辨认出男性和女性的音群。第一种音群只有一个飞扬,戛然而止,就像男性的躯体和性格,女性音群较柔韧,是最重要而且最具个性的。……我们必须重视重音的精确位置,否则将会完全毁掉莫扎特的音乐。在贝多芬的作品里,节奏和主题都是男性气概的,没有特殊的重音。“梅西安认为贝多芬对于节奏的探索要比莫扎特少得多。他还认为,正是由于德彪西对大自然的热爱,将德彪西的节奏引向时值中的不规则,得以使他掌握节奏的特性,避免了各种重复,并且成为所有时代中最伟大的节奏家。斯特拉文斯基在《春之祭》中的节奏用法也成为梅西安称赞的对象。

  除了对“节奏”涵义以及西方音乐传统节奏的认识,梅西安节奏语言的形成,更多来自于对希腊格律和印度节奏的研究和分析,他从中发现了各种不同的节奏规则,并最终构成了自己的节奏语言—“以不规则的数量单位排列配置的各种时值“、“均等节拍的舍弃”、“不可逆行节奏”等。这些节奏要素在梅西安的音乐里相互关联、混合、重叠并置,并且在其音乐语言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梅西安1935年以前的作品如《被遗忘的祭献》、《耶稣升天》,其节奏基本沿袭西方音乐的传统规则。从1935年以后的作品开始,如管风琴作品《主的诞生》,已经大量注入了印度节奏要素,梅西安初步奠定了他的节奏体系,即附加时值、质数节奏、节奏的扩增与减缩等手法的使用。这些素材在他更著名的《图伦加利拉交响曲》(1948)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1949年,梅西安的实验性作品《时值与强度的样态》将声音的各种素材—音高、时值、音色与触键作了系列化、调式化的处理,与布莱兹、施托克豪森等年轻作曲家的理性思维—起将20世纪音乐推向先锋。1949年以后的作品,梅西安在《康特约达亚》(1949)中探索南印度卡纳提克节奏,在管风琴《圣灵降临节弥撒》(1950)继续希腊格律,在大型钢琴作品《鸟类志》中采撷鸟鸣与大自然的各种声响,注入了清新而极具个人色彩的节奏素材。1959年,在作品《时间的色彩》中发明节奏的“对称排列变换”手法,与“有限移位调式”、“不可逆行节奏”成为梅西安音乐语言的“不可能性的魅力“的三大要素。之后,通过《七首俳句》(1962)、《圣城的色彩》(1963)、《我主耶稣基督显圣容》(1965-69)以及《圣三位一体之奥义的沉思》(1969)等名作,梅西安已经进入晚年稳定时期。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5-31 09:53
天主教徒

  梅西安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他说“我生来就是天主教信徒。我的某些作品是为了宣扬天主教信仰的神学真理。这是我的作品的首要面貌,最高贵的,也是最有益、最有价值的面貌……“事实上,梅西安的童年成长于母亲自然营造的诗歌与精灵童话的氛围以及莎士比亚戏剧绚丽多彩的想象情境中。但是他的父母却并不是天主教徒。梅西安从他所读的书中,找到了神秘主义与宗教的源泉。当幼年的梅西安朗读莎士比亚的文学时,打动他的不是众多的爱与死的主题,而是激扬着无穷想象的超自然事物。《麦克佩斯》里的巫师与幽灵,疯狂的李尔王。对雷电和暴风雨的诅咒,《仲夏夜之梦》里慧洁的精灵仙子。

  梅西安的宗教信仰是由大量的神学阅读而逐渐加固的。他不止一遍的阅读了圣托马斯·阿奎纳斯的《神学大全》,以及各种福音书、圣保禄书信集、启示录和全部的圣经。并且经常求教于当代著名神学家。我们从梅西安作品的标题与内容可以看出他所传达的正式天主教“神学”的奥义,如《荣耀圣体》的末乐章《圣三位一体的奥秘》(1939)和《圣三位一体之奥秘的沉思》(1969)。梅西安在其音乐中赋予了神学色彩,并且还存在着若干神秘主义的要素:钢琴曲《对圣婴—耶稣的二十凝视》的第19曲《我沉睡,但我心清醒》,梅西安就认为这是一首“爱的诗歌,神秘的爱的对话”。在《时间的终结四重奏》的第7首《激烈的舞蹈,为七只号角》,我们更可以感受到一种戴奥尼索斯式的酩酊狂欢。梅西安倾心于印度文明,为了研究印度节奏的宇宙性象征,他深入钻研印度哲学,阅读《奥义经》、《薄迦梵歌》等经典著作,印度宗教的神秘主义自然也渗入到梅西安的宗教思维与音乐意念中去。

  但是我们并不能把梅西安仅仅当作一个对宗教热爱的人,不要忘记,《图伦加利拉交响曲》中绚丽的色彩,丰富的近乎满溢的情感同样出自梅西安。梅西安认为,作为人类,惟有特里斯坦神话的“宿命的激情”才能成就伟大的人间情爱,并且获得升华和解脱。他把《哈拉威—爱与死之歌》(1945)、《图伦加利拉交响曲》(1948)和《五首叠唱》(1948)称为“特里斯坦三部曲”。梅西安的这三部曲固然有其生命历程的深刻体验,也表明梅西安对“爱”的见解。大自然之爱、母爱、特里斯坦的人间情爱,最后是独—无二的宗教圣爱。对于梅西安而言,“爱”是有着明确的排序。

  对于作曲家而言,最困难的问题莫过于在音乐里表现自己的理念、信仰。梅西安也不例外,尤其是“大多数的艺术都适于表现(天主教)的宗教真理(梅西安)”。他说:“这种事情的处理本来对我是十分困难的,我所写的第一部作品并不是宗教作品,而当我尝试要写它时,我所拥有的音乐语言却还不足以应付我所必须描写的宏伟奥秘……即使是现在,每当我尝试着彻底而清晰的阐述信仰的奥秘,我并不是一直都能够成功的做到,总有一些会把我绊倒的主题,因为那是无法解释的,而我也无法处理它。”然而,梅西安从绘画和彩绘玻璃获得了启示。因为“所有的宗教绘画都植根于象征的传统惯例,中世纪的彩绘玻璃也是如此。我自己同样必须迁就这些象征的惯例。比如,在《阿西西的圣方济各》里,我在舞台上安置了一位天使,然而,作为纯粹的神灵,天使是不可视的,但我还采取了肖像学的方式来表现我想象有—个庄严宏伟的存在,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一个穿上了巨袍并带有翅膀的存在。这是一种象征的惯例。”在梅西安大量“标题性”作品中,象征手法的运用,也构成了其音乐语言的主要特色。如数字,《圣三位一体的奥秘》的3,9;调性方面,《天国的宴乐》里的升F大调、《时间的终结》里的“赞颂耶稣基督的永恒”和“赞颂耶稣基督的不死”中的E大讽旋律音型的象征手法有《耶稣升天》第二乐章的哈里路亚赞歌。而调式、和弦与节奏这几方面则没有采用象征手法。

  “真诚、高雅、纯稚”是“青年法兰西”共同的宗旨,也是梅西安创作的座右铭。梅西安在现代音乐吏中居于一个十分奇特的地位。他不受任何学派的束缚,强调创作的主观性和直觉感受。他那被人提及过无数次的创作和理论,可以说是独树一帜,自成体系,使他成为20世纪以来音乐史上最富个性的人物。(《爱乐》杂志 连宪升)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5-31 15:14
许多年前读过不少关于梅西安的文字,但还是在文字与其音乐间经常找不到北。相反,当抛开文字让音乐成为一种“不经意”的背景时,偶尔仿佛还似有所悟一般,可惜后来没能坚持下去。。。。。。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5-31 20:14
以院士的功底也不容易进入,我等恐怕更为困难了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6-1 11:02
本帖最后由 甲米 于 2011-6-1 14:30 编辑
我建议从《鸟鸣集》入手吧。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5-30 17:35

刚订了这一套,共3张
Messiaen: Catalogue d'oiseaux Books 1-7 (complete)
Roger Muraro (piano)
Accord 4657682
[attach]29916[/attach]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6-1 16:57
刚订了这一套,共3张
Messiaen: Catalogue d'oiseaux Books 1-7 (complete)
Roger Muraro (piano)
Acc ...
甲米 发表于 2011-6-1 11:02

呵呵,甲米兄动作快,但不知这位Roger Muraro 什么来路?我在关注着法国人Aimard录制这个作品,那是位梅西安迷。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6-1 17:59
回复 狗儿念经 的帖子


    1959年出生的法国钢琴家,梅西安专家,录有梅西安全部钢琴曲,获得多项大奖,还录有全套拉威尔钢琴。我是第一次购买他的CD,对小公司录音有偏爱。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6-1 18:02
回复
1959年出生的法国钢琴家,梅西安专家,录有梅西安全部钢琴曲,获得多项大奖,还录有全套拉威 ...
甲米 发表于 2011-6-1 17:59

这个真有些孤陋寡闻了,甲米兄到时候听过不妨说说。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6-1 18:13
我从presto订,要半月后才到,到时听听看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6-1 19:33
这张梅西安的像很有意思
[attach]29929[/attach]

作者: steveh    时间: 2011-6-13 15:57
杰出的作品!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6-13 16:31
先贴几张画
甲米 发表于 2011-5-26 13:44
这些画类似法国学院派的绘画。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6-13 17:08
这些画类似法国学院派的绘画。
shinelb 发表于 2011-6-13 16:31



大S你总算回来了。最不出现,我们要发寻人启事了!
作者: alma    时间: 2011-6-14 00:12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1-6-14 02:21 编辑

咱这个“达夫妮与克罗伊”的粉丝登场了,O(∩_∩)O~
这是我最喜欢的管弦乐作品之一,但是我觉得最精彩的地方是在前4分钟以内,我说的是第二组曲。
作者: alma    时间: 2011-6-14 00:22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1-6-14 00:49 编辑

像这种音色极其考究的音乐来说,非立体声的就不要考虑了,肯定是录音越好的越值得聆听,基本上单声道的只有参考价值,即使是伟大的克鲁伊藤,也是被抹上历史灰尘的录音了,虽然这些灰尘的覆盖显得模糊暧昧,增加了不确定性和音色的温暖。布列兹版本演绎出色,可能是太清晰了,有人就会觉得寒冷。

确实,清澈见底总是让人觉得寒冷,暧昧不明总是让人觉得有无限遐想的空间,即使这个空间可能就是塞满了灰尘。我不是说克鲁伊藤演的不好,他演的非常好。同样道理来说,另两位法国大师的演绎,也属于历史的留声。我觉得最佳演绎最有聆听价值属于布列兹和迪图瓦,小泽和郑明勋也很不错。
作者: vifone    时间: 2011-6-14 00:48
孟许那个录音应该给合唱指挥罗伯特.肖记一大功,人声美极了,和乐器配合得浑然一体。
作者: alma    时间: 2011-6-14 00:52
谁评价下马泽尔的达夫妮与克罗伊?我听了以后,找不到东南西北了。。。。
作者: alma    时间: 2011-6-14 00:58
孟许那个录音应该给合唱指挥罗伯特.肖记一大功,人声美极了,和乐器配合得浑然一体。
vifone 发表于 2011-6-14 00:48


明希录过几版达夫妮与克罗伊?我手上这版是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合唱团。



作者: vifone    时间: 2011-6-14 01:14
没有考究过,不过估计你手头上的是cd吧,我有cd和黑胶,cd没有列明合唱指挥,黑胶倒是说得很清楚,而且录音师均为:Leslie Chase,应为同一版本,录音时间为1955年1月23、24日。
作者: alma    时间: 2011-6-14 01:19
没有考究过,不过估计你手头上的是cd吧,我有cd和黑胶,cd没有列明合唱指挥,黑胶倒是说得很清楚,而且录音 ...
vifone 发表于 2011-6-14 01:14


那看来至少有两版了。我确实是CD。因为我从不玩也玩不起黑胶。
我手上这版明希,录音于61年2月26、27日。录音师是著名的Layton


作者: alma    时间: 2011-6-14 01:57
由于Testament优越的转录技术,我无保留的向给位推荐Cluytens的CD版,是立体声的。他还有个53年的单声道录 ...
甲米 发表于 2011-5-27 21:55


克鲁伊藤的单声道演绎非常出色,音色偏暖,就是细节不清。



作者: alma    时间: 2011-6-14 02:05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1-6-14 02:08 编辑

像这种对音色和织体的细腻程度的依赖非常强的乐曲,任何的唱片都比不上现场。
我曾听过艾森巴赫率领伦敦爱乐在东方艺术中心演奏拉威尔的《鹅妈妈组曲》,我坐在了最高票价的位置。

有些我的朋友(德奥狂热粉丝)几近疯狂的贬低这场演出。但我要说,《鹅妈妈组曲》的演绎,为本场最佳演出,关键是东艺的声响特点,能很好的体现这个曲子的管弦乐特点。
作者: vifone    时间: 2011-6-14 02:14
那看来至少有两版了。我确实是CD。因为我从不玩也玩不起黑胶。
我手上这版明希,录音于61年2月26、27日 ...
alma 发表于 2011-6-14 01:19


都是同一个合唱团,我还以为是同一个录音。看来你手头上的cd和我手头上的cd是不同的,而我的cd和我的黑胶是相同的。看来真有黑天鹅!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