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美丽的磨坊女》――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歌剧性 [打印本页]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1-6-4 21:57
标题: 《美丽的磨坊女》――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歌剧性
众所周知,舒伯特短暂的作曲生涯中产生了大量的优秀的德国艺术歌曲的代表作,但他却是一位失败的德国歌剧作家(1823年《阿尔方索与埃斯忒拉,Alfonsound Estrella》根本就是得不到演出的机会)。似乎,舒伯特,在世人眼中,是一位与歌剧无缘的作曲家了。
然而,也就是在这同一年,舒伯特完成了他的传世之作《美丽的磨坊女,Die schone Mullerin》。舒伯特留下的三部大型声乐套曲中《美丽的磨坊女》和《冬之旅》都是选用了同一位诗人的不同诗歌,与其前人(贝多芬)或后世的声乐套曲作曲家(舒曼、马勒等)不同,舒伯特的这两部声乐套曲中没有类似于贝多芬《致远方的爱人》和《妇女的爱情与生活》、《诗人之恋》中惯常见到的结构反复、音乐元素的反复、回归。舒伯特的声乐套曲中,没有一首歌曲借用了另一首歌曲的音乐元素,在《美丽的磨坊女》中也仅仅是出现了简短的旋律和织体上的回应以作为贯穿全诗的小溪主题。而这种完全反德国艺术歌曲传统的写作手法,却又是歌剧作曲家写作时的必须遵循的艺术定规。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1-6-4 22:00
《美丽的磨坊女》不仅仅是拘泥于讲故事,它与其说是在讲故事,不如说是在勾勒情节;与其说是在表达,不如说是在暗示。它也不像《诗人之恋》那样隐晦地捉摸心理过程。也不像舒伯特最后一部声乐套曲《天鹅之歌》那样整部作品是因为氛围而不是故事构成统一。因此,《天鹅之歌》中的歌曲是否按照次序演唱不存在什么本质上的差别;而《美丽的磨坊女》中的歌曲如果打乱次序演唱,必定会造成审美上的灾难。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1-6-4 22:03
声乐套曲与歌剧在表演方式上的区别十分明显:没有布景、服装和道具,也没有乐队,只有一位演唱者。声乐套曲中的歌曲,在长度上与歌剧中的基本音乐单位大致相当,既不是由宣叙调串联起来,也不像19世纪的歌剧那样由“连续性”的音乐语汇(或主导动机)串联起来。因此,声乐套曲的叙事线索不可避免地会不如歌剧那么有因果关系,声乐套曲也可被视为去掉了连接组织的歌剧:歌者沉浸在沉思的孤立瞬间,听着必须重新把一连串事件组织起来,而在歌剧中这些事件的前因后果都会得到想方设法的详细说明。事实上,艺术歌曲的声乐套曲对听者的参与要求显著提高,而这正是声乐套曲的最显著特征之一。
但声乐套曲和歌剧之间又有着值得一提的相似之处。最重要的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是在叙述故事。其他音乐形式中,只有清唱剧在叙事意愿上与歌剧相似,但清唱剧与歌剧的不同方式也类似于声乐套曲与歌剧。然而,清唱剧在十九世纪已经是一门落没的、行将淘汰的艺术形式,门德尔松的《伊利亚》和埃尔加的《杰隆修斯之梦》只是对亨德尔等前辈风格的苍白复制。相反,十九世纪是伟大的声乐套曲时代,也是伟大的歌剧时代。标题音乐也是十九世纪的一个强大的劲敌,但它的叙事力量过于抽象化,通常依赖于音乐之外的解说(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的故事内容在音乐中仅仅是个轮廓而已,类似的情况还有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没有柏辽兹的文字说明,天晓得他的总谱会被解释成什么样子!如果没有贝多芬在《田园交响曲》的每个乐章前写下的那些文字,其音乐描绘的情节和场景还能被多大程度上的领悟)。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1-6-4 22:05
然而,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具有使歌剧成为一种音乐形式的文学和戏剧特征。通常,声乐套曲以歌剧的准确性创造出一系列事件以及人物对事件的反应。同时,声乐套曲也具有某种歌剧的视觉特征,虽然完全是以替代的形式呈现。在声乐套曲中,钢琴承载了歌剧中舞台布景的作用。《美丽的磨坊女》的生动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钢琴伴奏中画面描绘的独创性。当我们聆听这部声乐套曲时,就会进入到人类情感的戏剧中去,与此同时,生动的全景也会在我们的内心视觉中清晰浮现。反过来我们就能充分理解,当叙事性歌曲一如蒙特威尔第的《牧歌》,以从未有过的明确性进行表演时,歌剧作为一门音乐艺术的载体是如何诞生的了。
《美丽的磨坊女》可以说是旷达亘远的伟大的杰作。她的伟大远非神秘莫测,威廉·缪勒的歌词不断激发出舒伯特极其美丽的旋律。舒伯特是音乐史上少有的最擅长于旋律写作的作曲家之一,他的这部开天辟地的伟大的传世名作产生的年代,正值他创作的鼎盛时期。事实上,并不如后人们所想象的那样,《美丽的磨坊女》的艺术成就和思想深度没有后来的《冬之旅》那样伟大和深刻,这部套曲所取得的成就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随着每一次地不断地增加聆听这部套曲的次数。尽管已经听过不下数百次,但每次的体验最终都回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这些歌曲实在太美了!这些歌曲的美是质朴的,其变化像是信手拈来的。它们天真纯朴,或者说听上去天真纯朴。就这方面来说,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与贝多芬《弦乐四重奏》(Op.132)之类的作品构成强烈的反差,Op.132的美是极其复杂的,几乎可以说是智性的美。从音乐上看,《美丽的磨坊女》缺乏《冬之旅》的复杂性,故事内容也较苍白伤感,不具备《冬之旅》中自我意识的反讽意义。但是这部套曲的成就直指舒伯特最惊人的长处:他无可匹敌的抒情性。所以,当我们一边对《冬之旅》杰出的作曲技巧和深刻文学内涵赞叹不已之时,也一边发现《美丽的磨坊女》更加为之动容。在这个问题上,似乎音乐家和批评家的立场似乎与公众拉开了距离:当公众在聆听《美丽的磨坊女》时,内心欣然地敞开了心扉,而批评家们会羞答答地害怕承认他们过于喜欢《美丽的磨坊女》,或者害怕承认他们的喜欢程度。《美丽的磨坊女》能够使性格复杂的人体验到人类最单纯的情感,使我们深深感动于用平淡无奇的诗文讲述的一个直白的故事。舒伯特的音乐如此感人,我们除了深深地喜欢它之外别无选择。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1-6-4 22:07
舒伯特的这部套曲不仅旋律丰富优美,还具备另一些优点,也具有积聚性的情感力量。他的这部声乐套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可以让听者进入独特的声音和心理世界。这种结构效果的设计与歌剧十分相似:塑造要去历险的人物,创作出可识别的的前后一致的音乐语汇。他的音乐诱使我们跟随着他的音符,进入了音乐描绘的主人公复杂的内心情感历程。在我们的体验方式中,存在一个重要的不同之处,这是舒伯特与前人的区别所在,也是舒伯特与同时代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共有的特点:我们完全是从主人公的内心角度来体验整部戏剧的。自《美丽的磨坊女》以降,舒伯特的歌曲反映出了前所未有的浪漫主义运动的主观性,这并不是像有些人认为的简单的更多一些的情感、更深的内省、也不是痛苦加剧些之类的加减法,而是全新的、深刻的浪漫主义的艺术本质。舒伯特的声乐套曲中体现出来的转换是结构性的:戏剧真正的立足点由物质和人际关系构成的外部世界转移到意识的内心世界。而声乐套曲非常适合用来反映这种内化过程。声乐套曲外在的节制性,将运动从物质领域悄然轻松地转移至思想领域。除了人声与钢琴之外,听不到其他任何声音。现场演出的舞台上,除了歌唱家、钢琴家(间或还有其他器乐演奏家伴奏),至多通常会有一位(多少有些滑稽的)翻谱者。这所有一切根本不能与一部歌剧或一个乐队的视觉效果相提并论。在这种素面朝天的氛围中,我们几乎毫无干扰地能够进入主人公的想象世界。这一切发生得如此自然,在聆听《美丽的磨坊女》这部套曲之时,我们几乎忘记了这部套曲在艺术史上具有的分水岭般的地位。实际上,《美丽的磨坊女》代表着一种全新的心性质态的崛起,其中内在的意识已经取代了上帝和社会,内心的灵魂活动朝着浪漫主义的涌动,成为了艺术关照和思想关照的主要对象。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1-6-4 22:08
《美丽的磨坊女》中的二十首歌曲讲述了一个有关爱、背叛和死亡的历险故事。年轻的磨工离开家园去闯荡世界(从心理学角度而非经济学角度来理解磨工的闯荡世界绝非时下的“打工”)。他沿着小溪前行,因为他知道小溪最终会将他引向磨坊。的确,没过多久,他发现了一座磨坊,并当上了那里的磨工。之后,他爱上了磨坊主美丽的女儿,并向她求爱,最终掳获芳心。但磨工的幸福爱情是短暂的,因为磨坊女的爱被另一位年轻的猎人夺走。这里,插足者对磨坊女的吸引力是由于他的社会地位而非人格品质决定的。然而,整部套曲的社会学意义继续保持在典型的浪漫主义的朦胧之中,猎人也许只是性格上更具活力。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年轻磨工的爱是深沉的、真挚的,猎人的爱是肤浅的。痛苦绝望的磨工最后跳进那条曾经指引他来到磨坊获得幸福的小溪,结束了生命。在最后一首歌中,小溪欢迎磨工回到他真正的家园,在那里,短暂不幸的生命带来的怨恨最终得到了解脱。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1-6-4 22:14
就是这样一个可以说平淡无奇的故事,在现今任何一部肥皂剧中的情节也都要比这里来得曲折。然而,就是这样的平淡,却激发了舒伯特创作出最美丽的旋律。这一事实告诉我们:浪漫主义者有多么极端――心理上的极端(事实上,舒伯特颠沛流离的一生,就是浪漫主义人生的一个真实写照)。浪漫主义的情感,比我们常人容易接触到的情感更原始,实际上,也比十八世纪的前辈们触及的情感更原始。拿莫扎特笔下最率真的人物:塔米诺、费加罗来和磨工相比,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貌似率真乖戾的莫扎特所表达的情感世界是多么复杂,即使在磨工的情感世界最抑扬顿挫的时刻,他也不能与塔米诺或浮士德相提并论。舒伯特在文明方式下获得的原始自然,其方式是莫扎特从未尝试过的。
印象很深的一个片断是《美丽的磨坊女》中第六首《噢,我亲爱的小溪》(O Bachlein meiner Leiber)的一句,这一乐句仅仅由八个音符组成,仅有四个音符音高不同,节奏规则普通,和声相当传统(只有两个和弦:主和弦和属和弦),钢琴伴奏自然温和。但它却令人过耳不忘。我们相信,单凭这个乐句,就能为舒伯特在音乐史中赢得一席之地。尚且,具有如此特色的乐句不断出现在套曲中,某种程度上我们被这种原始的真挚感到心满意足,就像我们平常丰富缭绕的甜品一样获得的心满意足。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1-6-4 22:15
帖子今天先到这里,正在看罗兰·加洛斯的酣战呢!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6-4 22:20
m兄的贴先顶着,期待后续。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1-6-4 22:32
看完就顶
我好像没有这个曲目,之前太忽视艺术歌曲这个范畴了,只有几张。
作者: lihaoren    时间: 2011-6-5 11:59
我听冬之旅,也觉得里面有很强的哲学性。
在一个真理,知识,人性不断被“解构”的年代,人只能怀抱着那份的人性的思乡之情,去流浪.....
  Durch des Bergstroms trock'ne Rinnen沿着山脚下的河床,
  Wind' ich ruhig mich hinab,我默默的走我的路.
  Jeder Strom wird's Meer gewinnen,所有河流都奔向大海,
  Jedes Leiden auch [ein] Grab.所有悲哀都奔向坟墓.
作者: 有时风雨有时晴    时间: 2011-6-5 12:06
喜欢听艺术歌曲,凡是见到艺术歌曲都会买,支持楼主强贴。
作者: jeff_3000    时间: 2011-6-5 15:09
哈哈,本来我想在“最喜欢的作品”之二里写《美丽的磨坊女》的~~
作者: jeff_3000    时间: 2011-6-5 15:41
我对第六首中 Die beiden wortchen schliessen die ganze Welt mir ein 这句第二遍出现的时候印象深刻。
作者: lmsml    时间: 2011-6-5 17:55
学而时习之。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1-6-5 18:17
人在外地,无法及时更新下帖。本文旨在构析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写作,不在探讨版本。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1-6-6 08:04
人在外地,无法及时更新下帖。本文旨在构析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写作,不在探讨版本。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1-6-5 18:17


我始终觉得语言是我听德国艺术歌曲的重大障碍,如果有德文和中文的对照版,那大概会比较容易入门一些。现在有没有这样的书卖呢?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1-6-6 08:14
暂时没有这方面的理论书籍,但可以参看人民音乐出版社十几年前出版过的舒伯特艺术歌曲曲谱歌本,但那里面充其量也仅收了几十首最著名的。
作者: scfan    时间: 2011-6-6 08:50
我始终觉得语言是我听德国艺术歌曲的重大障碍,如果有德文和中文的对照版,那大概会比较容易入门一些。 ...
清兵 发表于 2011-6-6 08:04


Hyperion网站提供舒伯特艺术歌曲全集录音的说明书PDF文件下载,包括了全部的唱词,德英对照。



http://www.hyperion-records.co.u ... 51e3e73/44201-B.pdf

http://www.hyperion-records.co.uk/al.asp?al=CDS44201/40


作者: 有时风雨有时晴    时间: 2011-6-6 11:33
转贴:《冬之旅—欧洲声乐套曲名作选》出版
签: 冬之旅欧洲声乐套曲邹仲之译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文化分类: 出版物



邹仲之编译;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
目录(简化)

1.         贝多芬:致遥远的爱人
2.         舒伯特:冬之旅
3.         舒伯特:美丽的磨坊姑娘
4.         舒伯特:天鹅之歌
5.         柏辽兹:夏夜
6.         舒曼:诗人之恋
7.         舒曼:妇女的爱情和生活
8.         瓦格纳:魏森冬克之歌
9.         勃拉姆斯:四首严肃的歌   
10.     雅纳切克:失踪者日记
11.     埃尔加:海景图
12.     马勒:漂泊者之歌
13.     马勒:少年魔号
14.     马勒:亡儿之歌
15.     马勒:吕克特诗五首
16.     德彪西:波德莱尔诗五首
17.     德彪西:抒情散文
18.     德彪西:比利提斯之歌
19.     德彪西:被遗忘的歌
20.     德彪西:情人走廊
21.     理查·斯特劳斯:质朴的曲调
22.     理查·斯特劳斯:最后四首歌
23.     沃恩·威廉姆斯:在温洛克边界
24.     拉赫玛尼诺夫:钟
25.     勋伯格:月光下的皮埃罗
26.     拉威尔:舍赫拉查德
27.     拉威尔:马达加斯加歌曲
28.     拉威尔:唐吉诃德致意中人
29.     贝尔格:七首早期歌曲
30.     贝尔格:阿滕贝格歌曲
31.     贝尔格:酒
32.     普朗克:陈年老调
33.     肖斯塔科维奇:犹太民谣
34.     肖斯塔科维奇:茨维塔耶娃诗六首
35.     肖斯塔科维奇:米开朗琪罗诗组曲
36.     布里顿:启示
37.     布里顿:为男高音、圆号和弦乐队而作的小夜曲
38.     布里顿:夜曲


作者: 有时风雨有时晴    时间: 2011-6-6 11:35
布兰诗歌—欧洲大型声乐作品名作选》出版 (2011-04-25 09:56:23) 转载
标签: 布兰诗歌大型声乐作品邹仲之译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文化分类: 出版物



邹仲之编译;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
(注:本书与《冬之旅》以《欧洲声乐作品译文集》的总书名一并销售)
目录
1. 亨德尔:弥赛亚
2. 巴赫:马太受难曲
3. 巴赫:圣诞清唱剧
4. 巴赫:B小调弥撒曲
5. 海顿:创世纪
6. 海顿:四季
7. 莫扎特:安魂曲
8.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
9. 贝多芬:庄严弥撒曲
10.             柏辽兹:安魂曲
11.             柏辽兹:浮士德的惩罚
12.             门德尔松:第二交响曲(颂赞歌)
13.             门德尔松:以利亚
14.             威尔第:安魂弥撒曲
15.             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
16.             福雷:安魂曲
17.             埃尔加:杰隆修斯之梦
18.             马勒:悲叹之歌
19.             马勒:第二交响曲(复活)
20.             马勒:第三交响曲
21.             马勒:第四交响曲
22.             马勒:大地之歌
23.             马勒:第八交响曲
24.             沃恩·威廉姆斯:大海交响曲
25.             拉赫玛尼诺夫:晚祷
26.             勋伯格:古雷之歌
27.             勋伯格:一个华沙幸存者
28.             施米特:七封印书
29.             斯特拉文斯基:诗篇交响曲
30.             普罗科菲耶夫:亚历山大·涅夫斯基
31.             奥尔夫:布兰诗歌
32.             欣德米特:当紫丁香最近在庭院开放
33.             沃尔顿:伯沙撒王的宴会
34.             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三交响曲(娘子谷)
35.             肖斯塔科维奇:第十四交响曲
36.             布里顿:战争安魂曲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6-7 10:05
先顶后看了,Y兄强帖,学习中。
迪斯考有一套舒伯特艺术歌曲全集,可惜听过的不多。
主要是语言的原因吧。一般把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当作抒情歌曲的配乐听。
《美丽的磨坊女》我最喜欢温德里希,大概知道情节。
温德里希是抒情男高音,声音非常温润如玉。
作者: haskil    时间: 2011-6-7 10:41
磨坊女必顶!我最喜欢的舒伯特声乐套曲。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6-8 03:26
我始终觉得语言是我听德国艺术歌曲的重大障碍,如果有德文和中文的对照版,那大概会比较容易入门一些。 ...
清兵 发表于 2011-6-6 08:04

有时候对我来说,听懂歌词了反而成为障碍了,很奇怪。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6-8 03:28
上面风雨兄的图,帮忙上传一下。

[attach]30334[/attach]

[attach]30335[/attach]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6-8 03:32
我始终觉得语言是我听德国艺术歌曲的重大障碍,如果有德文和中文的对照版,那大概会比较容易入门一些。 ...
清兵 发表于 2011-6-6 08:04
买本这个吧,偶尔当工具说对照着看看。

[attach]30336[/attach]

以下为购买链接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8892323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1-6-8 06:52
太好了,谢谢念经,已经订购。
另外……如果这本书在卓越买会便宜5块钱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1-6-12 10:13
舒伯特两部联篇艺术歌曲《美丽的磨坊女》和《冬之旅》的词作者都是德国大诗人缪勒。缪勒在1827年早舒伯特不到一年去世,在他同样短暂的一生中写下了不少优美的诗篇。缪勒的作品绝大部分是围绕当时轰动一时的希腊自由战争而写的政治诗,当然他诗篇中的讽刺性没有海涅那样强烈,他比较温和和内敛。缪勒同时创作了不少以爱情、流浪和醇酒为主题的诗词优美而不深奥的诗篇。其中《美丽的磨坊女》是他的代表作,当时在柏林的年轻绅士和少女圈中广为流传,多半在聚会时没有音乐的伴奏下轮流朗诵。缪勒对这篇《美丽的磨坊女》非常喜爱,他曾经把这部诗集献给当时伟大的德国作曲家韦伯(Carl Maria von Weber),希望韦伯把它谱成曲。但韦伯始终没有将它谱曲,以至于缪勒自负地在他去世前的1827年对友人说“总有一天,会出现和我具有相同灵性的人,从我的诗句中找出旋律来”。然而,同样遗憾的是缪勒至死也不知道,具有和他相同灵性的舒伯特早就把他的诗作谱成了旷世巨作,只是因为他的自傲看不起比他年轻的舒伯特,所以他只能带着这样的遗憾离开人世(同样的遗憾也发生在另一位大诗人歌德身上,他曾经拒绝过舒伯特敬献给他的为《魔王》所做的歌曲,然而在舒伯特去世之后的一场音乐会上,歌德终于听到这首多年之前舒伯特的作品时,为错失了舒伯特这样的才华横溢的作品而激动得泪流满面)。如今,世人都知道,如果不是舒伯特的天才,缪勒的这些诗篇或许只能成为文学史上记载着的一个名词而已,更不用提另一部连篇诗集《冬之旅》了。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1-6-12 10:14
一般的批评学者认为缪勒的诗歌过于肤浅不够严谨,但这种批评是不公允的。我们从缪勒的连篇诗集中,可以发现缪勒的诗歌可唱性非常大,富有浓厚的自然的乡土气息,同时非常地具有创意和有思想性,尤其是《冬之旅》,从中更能体会出他对人生喜怒哀乐的刻画是多么的深刻。
缪勒和舒伯特,可说是相辅相成的诗人和作曲家水乳融合的永远的典范,在聆赏这些艺术歌曲之时,除了分外激赏舒伯特的天才创造之外,也有理由向缪勒脱帽致敬。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1-6-12 10:15
史上,舒伯特的同窗哈丁格尔(Benedikt Rand Hartinger,1802-1893)总爱谈起舒伯特是怎样发现缪勒的诗集的。1823年哈丁格尔任史切尼公爵(Louis Szecheny)的私人秘书,当年5月舒伯特前去拜访他,在等待他时顺手拿起了哈丁格尔放在桌上的一本诗集翻阅,这本诗集就是缪勒的大作《旅行中的号角手的遗稿诗集》,舒伯特立刻被其中的第一部分所吸引,一时乐思兴起,迫不及待就把诗集带回谱曲。第二天他已将诗集中的前面几首谱成歌曲,为了表达对朋友的歉意,舒伯特当面将谱好的几首歌曲当面常给哈丁格尔听,哈丁格尔非常欣赏和感动,于是就把诗集留给舒伯特,好让他继续能安心地完成谱曲。而《美丽的磨坊女》正是《遗稿诗集》中的第一部分。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1-6-12 10:18
对于舒伯特而言,1823年是不断失败、患病等一连串心灰意冷事件的一年。资料显示,当年他是不会处在恋爱中的,然而,为什么舒伯特会选择缪勒的这部连篇诗集呢?很显然,缪勒的这部诗集里描写的内容,天真的少年,不幸为情而死的情节,用的都是第一人称,而且具有影射作用。而由于1822年贝多芬的《费德里奥》重新上演,使得一般的歌剧院无法给舒伯特的歌剧以演出机会,再加上维也纳乐友协会竟然拒绝舒伯特申请成为一名中提琴手,而舒伯特此时还受了出版商的气,所以,1823年舒伯特重病住院了。他因此意志消沉地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我是一个永远不能康复的人,我感到绝望,所有光辉绮丽的憧憬都将成为泡影”。再加上1820年11月得知他的第一个初恋女友特蕾莎(Therese Grob)结婚,对舒伯特的内心打击很大。舒伯特曾经题献给特蕾莎一整本歌集,但由于舒伯特的害羞和内向,他从来没有给她写过一封情书(当然,舒伯特那厚厚一本歌集应该是世上绝无仅有的爱情表白书了!)。这一连串的精神上的痛楚,在舒伯特的内心已经孕育着许多他要表达的情感,因此当他读到缪勒的这部诗集时,百感交集,沉迷其中。因为诗中的少年,就是他自己,舒伯特本身就深爱大自然,由于生性的害羞不知如何面对这邪恶的世界,籍着他笔下不幸的磨工少年,吐出自己无法改变世事的不公。舒伯特也像诗中的少年那样,在为爱情沉迷时,忽而狂喜,忽而沐浴在柔情蜜意之中、徜徉在花丛月下,忽而又坠入嫉妒、绝望的深渊。因此,舒伯特会采用缪勒的诗歌,绝不是偶然的。因为穆勒的诗集中的内容,很可能就是舒伯特内心的真实写照,或许在舒伯特的内心他的情感和思绪已经酝酿成熟了,在遇见缪勒的诗集,那种澎湃的情感如喷泉一般终于籍着音乐宣泄而出。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1-6-12 10:25
本帖最后由 metamophore 于 2011-6-12 10:37 编辑

缪勒的诗集原本一共二十五首,而舒伯特把其中的“前言”(Prolog)、“结语”(Epilog)、“磨坊生活”(Muhlen leben)、“先痛苦、再嘲笑”(Ester Schmerz,LetzterScherz)、“勿忘我”(Blumlein vergiss mein nicht)删除了。“小花勿忘我”(Blumlein vergiss mein nicht)是在第18首“枯萎的花”(Trockne Blumen)之前,是描写绝望的情节。第19首“磨工与小溪”(Der Muller und der Bach)中有一句原来是halb rot,halb weiss,舒伯特为了旋律节奏的关系在中间加了一个und,成为halb rot und halb weiss,其实词义完全一样。并不是舒伯特不尊重原诗作者,而是因为舒伯特的身边有许多诗人、画家的朋友圈子(当时称作“舒伯特群”),他们经常聚集在一起研讨诗歌和艺术,相信这些朋友也都赞同他的作法,舒伯特才将这几首诗删除的。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1-6-12 10:31
本帖最后由 metamophore 于 2011-6-12 10:40 编辑

如今,也有很多人认为舒伯特应该保留全部诗歌,这部诗集才完全完整,在现场演唱这部连篇歌曲时,把舒伯特未谱曲的那五首加进去。例如,上世纪30年代的墨瑟(Hans-Joachim Moser,1889-1967)曾在电台广播、评论中谈到过这样的意愿,上世纪的著名歌唱家帕扎克(Julius Patzak,1898-1974)和威曼(Mathias Wiemann,1902-1969)在音乐会上也公开朗诵过这些诗。费谢尔•迪斯考在他的著作《Auf den Spuren der Schubert-Lieder》中这样说“我必须承认在我自己的三张唱片里包涵了缪勒的前言、结语,虽然我曾说它们是珍品,但到今天,我觉得好像是多出来的两个外来的东西,因为舒伯特严谨地采用这些诗,使他的音乐思想能表达出来,从那时开始,每一代的歌唱家或听众都严谨地依照他(舒伯特)的原意”。舒伯特生前这些歌曲的最成功演绎者福格尔(Johann michael vogl,1768-1840)也曾作了些修改和调整,但这一般被认为无伤大碍,因为舒伯特也曾为适应歌者的演绎需要而在曲谱上作出调整。
虽然舒伯特的这些歌曲经常被修改,特别是时有新的版本和新的演绎者的所谓新的理念,但舒伯特安排的连篇歌曲的顺序是不宜加以调整的,因为这些歌曲内涵的情愫之起伏环廻已在不知不觉中互为紧凑的联结,无法再将它们分割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6-16 15:28
真佩服Y兄治学的严谨和认真,您和我都特别喜欢的温德里希、美丽的磨坊女。

[attach]30708[/attach]

作者: scfan    时间: 2011-6-16 16:08
有谁听过夸斯托夫唱的磨坊女?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6-16 16:30
好像有他的一张布拉姆斯,感觉不怎么样。
不过他虽然是一个侏儒,这点令人敬佩。
作者: jeff_3000    时间: 2011-6-19 21:45
回复 scfan 的帖子

我听过 没啥大印象。。。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