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边搭边配,且游且玩——烧途琐事与心情[第158楼更新:新年烧语,2012] [打印本页]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1-6-11 13:34
标题: 边搭边配,且游且玩——烧途琐事与心情[第158楼更新:新年烧语,2012]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2-1-3 13:05 编辑

第一帖,起个头。
一直磨蹭想试着搞个拉杂裹脚帖,希望能够无拘无束自说自话,管用的时间也长些而不必有每次发帖的压力,今个儿终于要下手。
既不惮臭长,这第一帖就着着题吧。
先说搭和配。
来“极品人生”一晃快四年了,真的是眼界、耳界、心界渐开,至今,每日晃晃坛已是俺生活的一部分。衷心感谢!
最近论坛上有TX在呼吁“众人拾柴火焰高”,情同此心也很想跟着铺点草,算尽些薄力活跃下气氛罢。但地球人都知道,跟帖易,发帖难,起个好帖更难。哪怕是草帖吧,就像喇叭试声,光高频飞一会儿天、低频钻一下地还不行,得要有中频的量感密度,才经得起听。那得拿实力来说话。
看到liao兄提倡“严谨”“活泼”兼顾,非常同意,而且想心动不如行动一回
脑子里鼓捣了好久,渐渐便想到此策——如我等般实质性菜鸟,最好的办法,还不如起个一次发作、长期管用的杂谈琐记帖:搭配寻觅有所得时不妨速描些糗事窘像,闷头听音有所感时间或发散些昏烧呓语;不按什么顺序逻辑,也不顾及污染环境,传情达意就OK;忙时姑且暂存速记撂一边儿去,闲时也可以再拿回来炒炒“回锅”;兴起时往帖尾处续上顶起,潮落时掉入另册又不用担心它会发霉;于自己可作烧途小记不时兼发发散,于旁人则既可暂足侧观、也可聊供一笑权作风景;搞得成,坚持得住,就弄下去;搞不成,坚持不住或者自觉形秽,沉了就是…...,嘿嘿要得!

如此这般,倒是宽泛自在了,不过又放在哪个栏目呢?
转念一想,如果以时下满新潮的“系统观”而论之,那么不光林林总总的器材,包括软件、房间、听音本人的偏好和心情等等,莫不是在“搭”或“配”,都应该视为音响系统内大小一环、水桶身子上长短一板。如是,则只要事涉听音体验都可以无所不包、一股脑儿地装在“系统”箩筐,发到“搭配”栏目上去也…。

再说说游与玩。
圈外的人看烧友,个个窍迷头昏;咱烧友看烧友,人人有本自己的经——心情、尺度。
清理下来,自己的烧途心情大概是“游音乐、玩音响”六个字。游是旅游的游和悠游的游,玩是品味加把玩。
音乐乃风景,有宏大深远也有简单自然,“游”便是了,要在心情;
音响乃玩器,可以享用也可以移情,“玩”便是了,妙在尺度。

在用心去听和只是感觉之间,在听响与听味之间,在HIFI听和轻松听之间,游来荡去、无所适从的时候,唯有“随意”能够遣怀,如对酒之求微醺。这便是俺的“且游且玩”,说不定与年龄有关。
所以,俺仿ikushi兄的口号便是:“浅浮水,广收碟,不涉黑”。

打算明儿继续瞎聊我的搭配之“心情”,然后再徐侃侃硬件琐事。
系统硬件目前变化不大,开帖明盘暂录如下:

听音室:3.6*5.8*2.7,偏小,软调为主如图;
喇叭:Kharma GR1.0Midi
讯源:高文36A(搭蛇王新老大King Cobra);
前级:士必草30SS(搭PAD旗舰电源线);
后级:达萧NH108B(搭天仙配PLMM1电源线);
神经线:天仙配最老款旗舰XLrca);
过机线:天仙配上一代老二“千禧”MM1(平衡)
喇叭线:MITV1.1;
高丘重型音响架CS3;
HRS避震垫(前级)、木内钉垫(架子下);
电源:表后专线及专箱,三路蛇王插座加灰武士入线(6平方*1+4平方*2),后述
[attach]30471[/attach]

[attach]30472[/attach]

作者: hgl1989    时间: 2011-6-11 14:35
占个沙发位听靓声。
作者: 丹拿党    时间: 2011-6-11 14:51
赶快第二排欣赏。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1-6-11 15:21
尘克兄的帖一定要顶。
尘克兄的话儿一定要牢记:“浅浮水,广收碟,不涉黑”。
“对头,要得。”(此处用四川话发音)。
这些天一边听一边翻阅90年代的HIFI杂志,发现海内外那些大师都信誓旦旦的说:玩音响,听音乐,不听黑胶,得不到真谛的。窝草!
还是就此打住,听兄台慢慢道来吧。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6-11 16:32
这间房再熟悉不过了,但似乎略有变动?侧墙?
作者: rock    时间: 2011-6-11 18:51
静听尘客兄的故事...呵呵.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1-6-11 19:48
这间房再熟悉不过了,但似乎略有变动?侧墙?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6-11 16:32

计划第三帖说说房间...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1-6-11 19:55
...
这些天一边听一边翻阅90年代的HIFI杂志,发现海内外那些大师都信誓旦旦的说:玩音响,听音乐,不听黑胶,得不到真谛的。窝草!
...
ikushi 发表于 2011-6-11 15:21

兄的良苦用心路人皆知,还记得那晚您放了的那些黑毒啊...,

奈何这团烂泥已醉糊不上墙。



作者: xrj    时间: 2011-6-11 22:07
俺这个凡夫俗子来听听得道高僧的宏经博学,看看能否给予俺开化开化,洗耳恭听中。
作者: 天蝎星    时间: 2011-6-12 08:05
前有杜谱雷,后有穆特,老兄烧屋藏两娇,LP不会有意见吧!
作者: 天蝎星    时间: 2011-6-12 08:12
能用上天先配的地方都换成了MM,怎么神经线
是老款顶级,有什么玄机哈,愿闻其详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1-6-12 09:48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1-6-12 10:03 编辑

第二帖,我的搭配之听音心情
听音体验,舒服容易感动难,最是难搭配好心情。然诚则灵,寻寻觅觅中也有撞上的时候,这儿炒炒陈饭,翻录两月多前清明节那天早晨胡诌的几句以作瞎描:

音乐是咱们的事——关于“音乐本质”等等话题

清晨,周遭似乎一片静寂。
一首曲子刚刚听完,比较偏门的小提琴协奏曲:
[attach]30496[/attach][attach]30495[/attach]
这是第三次播它,其他两次,分别是碟片到手时(有俩月了)和昨天,刚刚的昨天晚上。还记得那时的感受:有些新鲜,某段动听,小提琴的高音直接了一点,录音满平衡,配器丰富变换多端,用来检验系统应该不错……
而这是第三次放它,就是在现在的刚才,随着音符的升起、展开、落下,有一种感觉也渐渐升起、渐渐占据了整个心胸,有一些事情在渐渐发生——是刚刚过去的那一刻,那音乐带来的欣喜和惬意,久违了!
无笔墨、也不情愿再费力去描述那音乐、那感受。耳边眼际,只剩下些许异国情调的铃鼓声,伴着粉香女郎的曼妙轻舞,萦绕四周、渐远渐行……
  
为什么是这一刻,而不是昨晚、或者唱片刚到手放听那时?是器材突然炼熟了?是那一晚温度湿度电力供应刚好?还是清明雨夜过后,晨光甫露,窗外漫进了什么悄然的寥寂?
忽然有莫名的冲动:如此新鲜的感受,应该记下点什么。恩,好像好像,与坛子上正在议论的音乐本质什么的有点关系……
               
——音乐是咱们自己的事,是咱们赋予音乐以新的生命!
器材那、版本那、大师那,都是“他们”,都是过去,不是我们和现在;音乐是人生一种际遇,只存在于我们和现在之间。
                     
时间赋予音乐以生命,如永远流动的江河之水,没有一刻能够和下一刻相同。与此同时,那时间虽亦属于“他”,作者、乐手、指挥、碟片(在它上面的确印有精确到秒的时长,但那不是“时间”),但也更属于听音的你和我,或者更准确地说,属于那一刻的你我。
没有没有时间的音乐,也没有没有听者的音乐。
没有一个音乐、一首曲子在你的耳里会是相同的。最后的音符一旦消失,即永难再寻,即便你将碟子立马重放一遍——“时间”不再,际遇不再。
另一方面,只要愿意,无论有多深的沟壑、怎样的块垒,也无论高下贵贱深浅远近,音乐有一刻,可以仅属于你。
所以,音乐是不同的魂灵或情感之间跨越时空的一次次际遇。若能真切到因感动而共鸣,那结果便属不可求而可遇。
所以,版本、器材、碟片、音乐会,屡屡成为我们的出发点和借口,屡败屡战,不断地去寻求、去期冀这一样的际遇。
咱们要做的事,就是以己之力,不断赋予音乐以新的“时间”、新的开始与结束、新的体验,完成它一次次新的生命。
咱们正做的事,就是以肉体感官为媒介,在不断地验证魂灵与情感的新的存在的同时,体验着在漠大世界中渺小个体的新的存在、新的时间、新的生命。

说到底,音乐与生命一样,不过都是种体验,另一种存在方式;
既如此,便是咱们自个儿的选择,咱们自己的事。无所谓本质,也无所谓意义不意义。

作者: akent    时间: 2011-6-12 09:50
玩音响,听音乐,不听黑胶,得不到真谛的。窝草!

作者: gxdy    时间: 2011-6-12 12:38
是的,说到底,音乐是属于我们个人在某一个时刻所能感受到的东西.
作者: 丹拿党    时间: 2011-6-12 14:58
——音乐是咱们自己的事,是咱们赋予音乐以新的生命!

“器材那、版本那、大师那,都是“他们”,都是过去,不是我们和现在;音乐是人生一种际遇,只存在于我们和现在之间。”

这种态度就是STEREO SOUND里推崇的“唱片演奏家”!
作者: 丹拿党    时间: 2011-6-12 15:02
“浅浮水,广收碟,不涉黑”。

厉害啊!!一语道出心中结
作者: 小黑    时间: 2011-6-12 15:26
大家且听尘客兄慢慢道来。等他说得差不多时,新系统也就建立起来了。
作者: hgl1989    时间: 2011-6-12 17:23
玩音响,听音乐,不听黑胶,得不到真谛的。窝草!
akent 发表于 2011-6-12 09:50

道来听听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1-6-12 20:47
大家且听尘客兄慢慢道来。等他说得差不多时,新系统也就建立起来了。
小黑 发表于 2011-6-12 15:26

道出俺半拉子心思,为了不应忘却的记忆...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1-6-13 21:36
回复 尘客 的帖子
尘客兄:刚刚收到日本朋友送来的日文版《STEREO SOUND》第178期,其中有报道你所中意的喇叭,内容等有机会再介绍给你。先报日本的贩卖价格(日元):
ZELLATON GRAND  400万(含税);
SONUS FABER AMATI FUTURA  380万(含税后也在400左右);
而它们家的老大THE SONUS FABER标价2000万(不含税)!小鬼子对SONUS FABER的东西充满热情。
老头子的新作KTEMA 450万,这对号称是全球限量25对的宝贝,如果到今天还没有卖罄,则实在有不限量之嫌?
从价格段看来,以上三种喇叭应属于一个档次的。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1-6-14 10:03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1-6-14 10:05 编辑

回复 ikushi 的帖子
谢谢,请见短信。

Ktema在二手站上已有见到,新旧未知,没太注意。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1-6-14 11:48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1-6-14 11:56 编辑

第三帖,关于房间

听音响所要的舒服,和听音乐所追寻的感动之间,关系满微妙的,是我们发烧人的乐趣。
无论如何,舒服或好声应该是基础,要不听广播看电视得了。

这几年由软入硬、由味入响,跟着各位老大高烧慢慢学习,多少有了一些学习心得,或者小结教训。记得某音响网站页面上曾有一句题首语:“靓声来自对系统和器材的认识”,俺想接过来说,对硬件器材的认识几乎是无止境的——东西在变不说,耳朵的脾味水平也在变。以俺如今的切身体会,要能够不断地、现实地得到相对的靓声,首先还要继续努力提高三个认识深入了解三个局限:

第一、对所谓正确的声音的认识,建立“好声”的相对客观的判断标准(这一点,不管怎样要感谢舒存老师大概两年前相关帖子的教育及其启发),在此基础上了解居家听音本身的局限(这些东东不是光文字就能说得清的,得多听才可能渐悟)。

第二、对自己的认识,包括水平、偏好、能力等等,尤其要了解个人局限和潜力。这往往不被重视,但事实证明个人水平偏好之类既有可变的一面也有不变的东西,会影响到你的选择和判断。

第三就是房间了。
游玩一圈下来,俺渐渐给自己确立了一个目标:接受中小空间的挑战,倾力打造精致、饱满、清爽、润泽,同时能够尽量宽松的声音!
这个目标应该来源于上面提到的两种局限,前提是相信自己的决定是现实和清醒的:就用这房间啦,虽然稍小但有得有失,还是有许多可人之处。
发烧的道道,包括懂得跳起来争取,和退一步放弃。


作者: liao    时间: 2011-6-14 20:55
一时疏忽才看见,已三帖了。
先不应内容,发帖的开场白就好。
边看,边等。
作者: liao    时间: 2011-6-14 21:12
仅置一帅椅,旁伴一矮凳。尘客兄蜗心仪处所,品乐击几,乃神仙也!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1-6-18 08:24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1-6-18 08:35 编辑

瞎忙几天,继续聊房间...

认识空间了解局限,清理可为和不可为,真是个麻烦又绕不开的问题。目前的这些局限,又与个人听音心情大有关系,时至今日,俺已当它是将错就好、白头到老的姻缘了。

主要是面积问题,小了点。所见所闻,似乎绝大多数烧友都是在客厅摆器材,用独立听音室的不多,应该是出于空间大小考虑后的义无返顾。而不知为何,俺自从入手第一套初烧器材(极赏300仔+audiolab旗舰三件套+天龙D10和雅俊α9)开始,就没动过客厅念头,每次都是申请到除此以外的次大间房做独立听音,从开始的不足15平米到现在的20出头。回头来看,可能独乐乐的心态和听音习惯是主要原因,潜在因素,还包括对居室环境清爽度的癖好,以及与大小领导和谐共处的愿望。但如今总结起来不能忽视的是,自己对空间大小对于声音重放效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追求不高,否则即便如此,当年在现住这套楼房施工时,还是可以想法扩入相邻走道,现在结构墙已定,不可为也,弄得小黑、念经兄等时不时要念叨几句。

换回客厅?4.5*7*3!...?——NO,搭配不好心情...
再搬次家?——NO、NO,过了这个年龄了,而且,还要牺牲许多方便、舒适、安宁...
——那就想想它的好,再接受中小空间的挑战吧:独立顶楼半夜不扰民、明窗通透望远舒心...,既然过去能安之若素,前途应该会更光明。

总该有认真为中小空间而设计的喇叭吧?


作者: 丹拿党    时间: 2011-6-18 10:53
独立顶楼——已经让人羡慕了。。。
作者: liao    时间: 2011-6-18 11:58
在一线城市好的地段,除客厅外,另外有间30平米以上可以单独作音响室的房子,那是比较难的。试着找过,无功而返。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1-6-18 12:32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1-6-18 12:37 编辑

再说房间处理。
之前在论坛上ZWMM兄等有不少高论,受教不少,小黑兄和猫兄几次现场指导更是功效立现,虽不能完全照单实施,但起码对后期调整有了方向或思路。
最后的情况大体是这样的:

总体软调为主,感觉中小房间可能此种选择更适合些。
原房间在取消并打通卫生间后考虑到尺寸比例以及几千CD收藏需要,前后各分隔设置CD柜(深度可放2-3排,否则放不完),前柜面前再挂丝绒落地帘幕,增加吸收同时美化视觉。但前墙加柜后对声音的反射有不利影响,没那么“硬”了,对扩散的影响则问题不大。
房间尺寸比例有注意,在做CD柜分隔时避免长宽高比例趋倍数,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低频驻波或共鸣现象;
地面实木,龙骨间吸音玻纤填充,中铺羊毛地毯约1.8*2.6M。个人觉得还是混凝土找平然后满铺地毯好些,实木总难避免附加振动,会影响到下潜和低频的清晰度,目前算尚可吧。
侧墙以第一反射点为中心、约2分之1面积做局部软包,材料包括木工板、草席、棉毯等,在第一反射点处局部增加了丝绒帘布和仿真植物以增加吸和扩。试过其它材料,目前感觉还适耳,有一次曾用过软木贴面,费半天气力一开机声音满屋钻,又立马拆下。
没有选择专用的二次余数板等,一是其厚度将更缩小空间宽度,二是美观问题——出于多次提到的心情搭配需要。
个人体会中小空间侧墙的第一反射点附近适当吸收非常重要,房间大时可再结合扩散考虑。
天花最早做一从前向后倾斜的弧形顶,但形成了密闭空腔,几年后重装时拆除,模仿二次余数板做成顶,又画虎不成,最后不愿大动,以吸音泡膜分散试做不规则凸凹再局部填充处理,又吸过了头,好在调整方便,在小黑兄和猫兄参谋指导下重新分布。最后的感觉是,天花以扩散为主视房间大小还是要适当吸些,度的把握以个人喜好定很方便,不象其它五个面有实用方面的局限。
原来还用柱形CD架放角落等处企图“打散”些中低频,后来统统去掉:中小房间,在喇叭前后和听音位之间越简洁越好。

......大概就是这样了,今后也只会再小改了吧,还是疏懒、随意。可以看出俺有不少妥协,相比ZWMM兄和其它TX,比较注重房间观赏效果,确实缺乏认真和执着精神。


作者: BINbin    时间: 2011-6-18 18:33
等到起学习,成功是偶然的随意随缘!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1-6-19 22:36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1-6-19 22:53 编辑

第四帖 调音小道具
   
今天,系统的声音好象特别入耳,莫非是箱子也感觉到了什么而有点依依不舍?
事情其实与俺正在玩的几种调音小道具有些关系,聊聊吧,也是一景。
   
最近入手了HRS的避振脚钉垫四只、吸震板两块,还有Black Diamond Racing的碳纤维音箱脚钉垫块一付8只。小黑兄刚发帖谈HRS钉垫听感的时候,恰好也正在陆续试验这些东东,几番试下来,感觉以现在这样听到的声音最为中意。
   
HRS030脚垫,用在士必草30SS前级,效果一如在小黑兄听感帖中跟帖时谈到的那样,虽然感受没有那么强烈,但也是不想再取下来的正面印象,声音更工整、清晰、宁静、耐听。其间分别试过几种垫法:先是用中等厚度的080直接垫器材底,因需要避开直径较大的原脚钉而只能放在相对中间位置,距离不够,无论垫三点或四点都感觉声音不够开扬;继而改用最薄的030直接垫在原机四个脚下,由于原脚底部已带有局部橡胶圈避震,与HRS的上下两面胶垫迭加上去以后,又觉得声音的鲜活度有所影响;最后取下HRS上面的一层胶垫而保留下层,让原脚的橡胶圈落在HRS金属垫身上,自我感觉如此最适合。
[attach]30988[/attach]

碳纤维垫板一套八个,音箱脚钉专用。将原卡玛的金属垫板取下再换上此垫后,能听出中频密度有增加、高频稍暗、低频则相应显得厚了些,整体声音添有一种似木非木的味道;另一方面,声音的光泽度稍有减少,但可能更耐听一些,也是我喜欢的走向,而且两种钉垫可以换着来品稍异其趣的不同味道,投入不大,是个不错的玩法。
[attach]30989[/attach]
[attach]30990[/attach]
[attach]30992[/attach]
[attach]30993[/attach]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1-6-19 22:44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1-6-20 23:22 编辑

HRS吸震垫板,中号两个,是之前在香港代理处听音时对方一位颇资深人士给推荐的。他介绍的用法实在有点YY:放在音箱下面的地板上,与任何器材没有接触。回来后如法炮制,听上去一时间还找不到感觉,再让耳朵比较敏感的LP来帮忙,则评说是音箱下面放上垫块后声音要更好听些(顺滑或细腻一点之类的说法,没准绳的)。根据过往经验,这情况一般代表多少事出有因、而木耳的俺却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才能感受到。
HRS板通过对地板所传导的振动的吸收,反过来改变了音箱的谐振点?联想到传说中的高手摆箱手拍法,也许
另外还试过按通常的做法,即将吸震板分别放在CD机及前级器材顶板上,都嫌声音稍闷,放弃。
   
相比之下更明显些的改善我觉得是在最后一试。
昨晚举一突想起反三,将两块吸震板都放在了高文CD机箱的下面(即器材架的承板上),开声那一刻印象相当鲜明:除了工整、细腻、干净等等而外,还想用“微动态”增加这样的词来形容——弱音的变化更清晰可闻,音乐的层次感因此更显丰富,好象某些被散乱错落过的信息一下子又各自归队回到了原位那样,声音的数码味减少,整体素质提高了。这个可能比较容易找到解释,最敏感的机器莫过于音源,而功放、前级、音源共用的三层器材架肯定存在相互间的振动干扰。

[attach]30998[/attach]
[attach]30999[/attach]
   
——由此不免让人遐想起HRS那更出名也更加昂贵的机架来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1-6-19 22:50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1-6-19 22:58 编辑

   
另外要说的是,多次聆听之下,每次的感觉好象也并不稳定,听多以后的对比印象反而没有第一次那么新鲜。看来这些东西之所以见仁见智是有道理的,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也会有不同的反应。
   
——调音小道具有心理作用吗?不能排除。声音本来是个感性的东西,但实际的功效的确存在,两者相互作用便产生了许多个性化的玩法,线材就是个例子。
   
——洋人的东西真那么值钱 ?这事儿你我说了不算。看看那简单的几块东西,不由得想起坛子上正在议论的话题,我接着想,可能真能卖钱的是别人对不同声音和各种材料的认识吧,抛开你能看到的,那还都是些积累。
   
作者: dickhu    时间: 2011-6-20 11:06
尘客兄的经验值得参考,下次有机会来深,欢迎来寒舍交流茶叙。
作者: hgl1989    时间: 2011-6-20 12:17
中间放CD片的架子影响了些整体美感,个人觉得。
作者: Jack68    时间: 2011-6-20 14:07
有机会试试高丘的PTS_A钉垫垫在卡玛箱脚钉下,我以前用卡玛3.2的时候,感觉比用自带的钉垫效果好
作者: 小黑    时间: 2011-6-20 17:12
尘客兄的听感和我一样,我把吸震板也是放在emmlabs转盘下面的层板上的。
作者: BINbin    时间: 2011-6-23 10:42
回复 小黑 的帖子


    现在有些不一样的听感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1-6-25 08:07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1-7-3 20:09 编辑

第五帖 聊聊箱子
  
选箱如选喜欢的歌手,实力和曲目类型且不论,个人的偏好就要占不少因素,譬如音质音色感染力(唱法?)之类。
  
俺的卡玛GR1.0M服役两年有余,其间选箱和搭配经过之前已曾发帖分享,这里就不再重弹了。倒是自己常觉得有井蛙之嫌,虽然去过好几次音展,但要么是器材、要么是场地有限,感受都不深,加上还有几款东东一直心存遐想,所以日前特地搞了次开拓耳界之旅,回来后也曾与坛上几位朋友作过交流,今个儿也晒晒吧。唯个人水平极其有限,所言完全可能南辕北辙难以为凭,仅作闲聊,在此也对辛苦接待的店家表示衷心感谢!
  
穗、港听箱
穆特广州音乐会前后,专程到广州、香港听过6对箱,其中4对有经事先预约,2对是“撞”上的,也好好听了下,加上还有两对听了“一耳朵”,合共有8对之多。
此行目的:在以卡玛GR1.0Midi领衔的现今系统已经达到自己比较满意状态的基础上,定位于“探索与发现之旅”——接受中小空间(20余平米)的挑战,探索、发现能令我沉迷和放松的另一种声音。
  
下面按听音顺序以直接听感为主写写留下的主要印象,尽量简洁、不带倾向,
  
1、        卡玛Eq.Midi,钻石高音双9寸低音、3.5分频那款(分搭FM411和Viola力狮,Viola旗舰双单声道前级):比卡玛GR.Midi更甜,更美;低音松弛下来了,量感不缺,在大力的力狮推动下尤甚,是让人一听难忘那种“理想之声”(谁的广告词?)。
  [attach]31119[/attach][attach]31120[/attach]


2、        Verity(威力)parsifal,AT中低音(5寸及8寸,后者可前后方向放置),2.5分频那款,软膜高音(搭配香港富豪同家代理管机旗舰,不熟悉,网站上有):精致、平衡、中性,全频衔接顺滑,个性不突出但耐听,低音量感不完全满足,时间原因未再听它家高班型号的Amadis十寸低音那款(要预约接好后第二天再去听),据介绍那款风格走向更现代些。
这家忘记拍照,且借一幅:
  
[attach]31128[/attach]

3、        Hansen王子,软膜高音, 10寸低音,2.5分频那款(后级Pass160,前端拍片不小心糊掉记不清了,虽有预约店家仍没有上箱钉脚,自制中低音单元):大气、平衡、中性,量感不缺,没有明显味道,低频弹性不错但总觉得不够自然(不排除是箱钉脚原因声音有折扣),整体风格令我联想到西湖,虽然肯定有不同。

[attach]31121[/attach]

4、        FM金字塔,266+111*4,(这对与接下来的世霸是因为与预约好的极品音响同在马爹利街一号、撞上的,当然也有考察放大器的因素,看店伙计也还专业不愠不火,遂坐下来放了我带去的两碟):养耳开眼,传说中的铭器,盛名之下只感觉横纵声场宽深绵密源源不绝,好像发音点有无数多个,气势夺人,音色个性倒不见突出。

[attach]31123[/attach][attach]31122[/attach]
  
5、        世霸阿玛蒂(大名琴)超越,今年CES刚发布吧(逛到9楼亚世陈列室刚好在开声,接待的何先生很热情,是典型的撞上)。高音从尖鼻、铝带换回圆顶丝膜并有所加大,AT中音盆发了皱,双8寸金属盆低音,3.5分频,其他包括脚台、金属面框等实质改进还有好几处云云:似世霸,又不是世霸,音色依旧而速度一新,按照店家形容词所得的印象是“与时俱进”,要跟上现代声频技术与规格的发展,此话听后有一定认同感。外形极漂亮倒是千真万确。
  [attach]31124[/attach][attach]31125[/attach]
  
6、        Zellaton,极品音响刚代理,只一款,2.5分频,都是它家单元,表面铝膜的三明治,高音是才开发出来的,音盆重量轻到0.2克。典型又典型的个性音箱,特色就是美色,难以形容,“味道好极了”。高频去到那一个高,我只找到“酥松”二字来表达感受,好像越高就越不会刺耳那样,这感觉在其他箱子上还从来没有过。中低音衔接平衡,只要不追求大场面量感也没问题。要听味道麽?要搞对书房箱麽?绝对应该听听(只有这对箱子的听感描述更感性点,不然没法)。

[attach]31126[/attach][attach]31127[/attach]

以上6对是花时间认真听过的,其他听一耳朵的还有JBL66000、马田Marten次旗舰。都是好箱,但不是我“好”的那一口,就不赘述了。

——各位同好,假若我有点偏好味道同时又想获得尽可能自然的感觉,假若我希望在已经享受过卡玛GR.1.0Midi的基础上获得更松弛、耐听的声音,您会如何建议?


作者: liao    时间: 2011-6-25 13:46
本帖最后由 liao 于 2011-6-25 13:47 编辑

[attach]31139[/attach]

这些ARC都是些什么型号。
有世霸的弄一套,是不是比较保险。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1-6-25 21:29
这些ARC都是些什么型号。
......
liao 发表于 2011-6-25 13:46

据介绍是全套ARC顶班...


作者: 小黑    时间: 2011-7-1 12:45
看着jadis的胆机,觉得非常漂亮。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1-7-2 10:02
看着jadis的胆机,觉得非常漂亮。
小黑 发表于 2011-7-1 12:45

名气不小见到的用家不多,没实际接触过。与卡玛会搭吗?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1-7-2 11:36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1-7-3 19:09 编辑

第  帖,四国联军之士必草前级

俺器材单上的四大件头都是不同厂牌,这在升级搞箱子的当初完全没预料到。之前搭S3.4的时候,可是艺雅的从CD7e到K5、V5一套西装啊,连过机线都是,而卡玛刚到之初,也是用高文36A+27.3+400一套侍侯。

先是觉得高文前后的飘逸清美有余而饱满真实不足,对27.3的素质和400的推力稍有不满,上了达萧一套,这下层次更丰富、细节更绵密,但不久之后大概因为钛高音、房间和自身敏感关系,感觉耳胀,在换线摆位都效果不大之后,从前级下手调整,最后试到士必草的30ss,OK,当时同场PK的audio note M6k3在速度和音场方面就稍逊了。

“快到极处便是柔”,相处一年多下来,感觉这台不起眼的前级性格满宜人的,与卡玛的通透灵敏、达萧108B的润泽细致也算佳配,在商家处还听过它搭PASS的大力后级,有相得益彰的互补感觉,都认为是不错的搭配。

不足之处,个人觉得倒不是论坛上某些TX说的外观太“土”,而是那机器的颇高温度,夏天甚至有烫手感,待机开机一样,断电又影响声音,起码要24小时才大体恢复,真有些担心那些元件是否受得了?机壳里面恐怕有5、60度。
还有,高文36A机可能与它有搭配问题(商家如是说,因为换个DVD机情况基本正常),温度高的时候开大音量时不时会出现“静电漂浮”保护现象,一个声道信号突然截断,减回原音量则恢复正常,夏天频繁些。或许与器材架背后空间局限有关?许多线交错在不大的范围内,虽然用了些泡膜块隔开几厘米但终算离得较近。有机会想试下电处,能改善也不定?
30ss机箱内部还提供有匹配不同音源输入衰减,以及输出增益调整6db的玩法,可试着对音色音质做些选择。

前几天心有不足,又借到达萧18NS前级再次对比,一套西装下来,背景更静(电源方式?)、层次更清晰、微动态更丰富,两端延伸更足,但“耳胀”问题同时又来了,悻悻然只好再送回去。




作者: 壮士    时间: 2011-7-2 16:52
尘客兄依旧在孜孜探索,俺已经在妥协中荡漾起来.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1-7-2 21:43
尘客兄依旧在孜孜探索,俺已经在妥协中荡漾起来.
壮士 发表于 2011-7-2 16:52

能“荡”就好,随漂兄后...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7-3 18:57
老兄,上文的字码似乎太小了。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1-7-3 19:09
老兄,上文的字码似乎太小了。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7-3 18:57

遵命改过。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7-3 19:53
遵命改过。
尘客 发表于 2011-7-3 19:09

第五贴还是小。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1-7-3 20:10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1-7-3 20:13 编辑
第五贴还是小。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7-3 19:53

你也老了?...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7-3 20:12
你也老了?...
尘客 发表于 2011-7-3 20:10

非也非也,确实是小,看起来要凑到屏幕前才行。



作者: 小黑    时间: 2011-7-4 13:56
名气不小见到的用家不多,没实际接触过。与卡玛会搭吗?
尘客 发表于 2011-7-2 10:02


我认为jadis和你的新卡玛应该是非常优秀的一组搭配,值得高度重视。如果选晶体管机则首选FM,255+711即可。

作者: 壮士    时间: 2011-7-4 20:05
之前因为是恐胆,只能在晶体机选择.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1-7-4 20:12
之前因为是恐胆,只能在晶体机选择.
壮士 发表于 2011-7-4 20:05

为何?小孩的原因吗?


作者: 壮士    时间: 2011-7-4 21:20
是噢,原先楼上小房间有套小系统,jadis 的da50加雨后的P3 .小孩子弄破了我两只管子.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1-7-12 21:36
人在旅途,还没来得及聊到DZ后级,容后,抱歉...
作者: hzw    时间: 2011-7-12 23:47
我都是用JADIS的,不过本坛好像用的人不多啊!
作者: rock    时间: 2011-7-13 09:32
人在旅途,还没来得及聊到DZ后级,容后,抱歉...
尘客 发表于 2011-7-12 21:36


尘客老哥又去哪游玩去了?

作者: rock    时间: 2011-7-13 09:33
我都是用JADIS的,不过本坛好像用的人不多啊!
hzw 发表于 2011-7-12 23:47


也有的,Jadis 好机器啊。

作者: 512    时间: 2011-7-13 21:09
第  帖,四国联军之士必草前级

俺器材单上的四大件头都是不同厂牌,这在升级搞箱子的当初完全没预料到。 ...
尘客 发表于 2011-7-2 11:36
随便聊聊,音响器材上升到艺术层面上来说都是一个地区人文地理和文化历史旳积累和沉淀的结晶,中欧器材讲求精致內敛,慧外秀中,倡导含蓄不张扬的个性,常听人形容象瑞士阿尔卑斯雪山般的冰心玉洁,高文,达萧,威卓我想应归入这一类。而卡码的原主持人崇尚禅道和武士精神,武士即忍者也,因此你能想象卡玛箱发出奔放和张扬的声音吗?所以当上述的两者结合在一起要它们发出松弛耐听的声音有几难。T型台上的骨感美人永远都只能远观,无法激起你心中的欲望,东方男人更喜欢象林志玲那样凹凸有致,丰腴滑爽的女人。呵呵尘兄应拓展思路。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1-7-13 23:17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1-7-13 23:26 编辑
随便聊聊,音响器材上升到艺术层面上来说都是一个地区人文地理和文化历史旳积累和沉淀的结晶,中欧器材讲求 ...
512 发表于 2011-7-13 21:09

您这可不是随便能聊出来的,关于品牌性格的描述就特别有味有形。看来俺就不是奔放张扬那路数,要不然也不会常在慧啦秀啦中流连。真心喜欢有味的含蓄,有形的内敛。

清爽、通透、聪慧、灵敏,这便是俺的可人,能更丰满鲜活点更好。谁叫人心不足呢。
玩到如今,应该已经能聊解、守住自己的所爱了吧?吾心所愿。

俺也许想守住卡玛、再寻前后级,但愿能松弛、开扬一些。发烧之乐,在于觅...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1-7-13 23:28
尘客老哥又去哪游玩去了?
rock 发表于 2011-7-13 09:32

驱车青海,流连另一种风景...


作者: 512    时间: 2011-7-14 16:18
回复 尘客 的帖子
谢尘兄夸奖,我只是多读了几本音响杂志罢了。想十几年前网络尚未盛行,要想汲取有限的音响知识唯有读书,记得最早购入的音响论坛73期封面刊登的日期还是民国八十三年,真是岁月如棱,非常感谢那些音响刋物把我带入音响的大门,其中又以hifi音响和音响论坛最得本人喜爱。港人喜欢煮酒论英雄,注重实战细节,论坛早期文风清新常通过对人物地区文化历史的剖析來掲示器材所表现出的更深层次的内涵,文风各异,各擅所长,都值细细品味。刘总编所倡导的音响二十要我认为至今仍是评判器材品质的标杆之一。现在网络盛行,各路武林高手纷纷指点江山,连老刘也玩起了阴阳五行图,弄得初哥们常常一头雾水,不知所措。呵呵扯远了,尘兄如爱看书,音响论坛笫248,255期上卡玛玩家实录定能找出你心中想要的答案。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1-7-15 00:38
回复
我只是多读了几本音响杂志罢了。想十几年前网络尚未盛行,要想汲取有限的音响知识唯有读 ...
...音响论坛笫248,255期上卡玛玩家实录定能找出你心中想要的答案。

512 发表于 2011-7-14 16:18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1-7-24 09:23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1-7-24 09:27 编辑

第7帖,NH108B的那些事

说到达萧,真是又爱又“恨”,光是原配的前级18NS就在我家两进两出了,当初一套达萧借上门试听,俺可是不到24小时就决定咬牙留下了啊!

喜欢它“冰清玉洁”、峰削仞立般的气质,再加上润泽有味的含蓄。搭耳一去,你会感觉到细节和层次的增加,迥异于听到过的大多数放大器。“密密麻麻”,当时我找了这个词来形容第一次的感受。

要具体描述的话,一套达萧推,最突出的感觉是“微动态”更明显,就是那种无论在若有若无的弱音或乐队强音的背景下都能感受到的、由一个个细节内部提供的微妙强弱对比所形成的动态层次,象是照片的灰度等级增加、因此容许的饱和度和对比度也增加了一样。

遗憾的也有啊,前级出去这两次,都是因为俺自身,耳朵受不了那细节和高频,以及房间、喇叭单元特性等等的综合作用,耳胀。另一个被烧友们大加诟病的,是后级功率的设置,108B的100W不上不下,新出的旗舰又一直蹦到天上,好象是1000W/边?价格自然也是一副愿买不买的样子,听说本地烧友下定已快一年到现在还没有现身,难道是做形象而不是来打市场的?

烧器中关于品牌故事的编排也听了不少,感觉达萧的倒还算流畅自然,个性亦不缺,这几点就还能忽悠忽悠俺:再小的公司吧,想想光靠个108B就吃了7、8年,没有点功夫怎么行?好好一个前级,愣是要弄它个一模一样六条独立电板,成本价格攀升不说,也不想想哪个烧友会同时用到那么多音源?还有那金灿灿、黄澄澄的机身,两只忽悠悠的亮眼——看多了还真能习惯,......如此等等。

而且,机器身上,功能性的另类玩法也不少:输入端子除平衡、单端还增加BNC(翻天书说是蛮有好处的)、内部有涉及静电漂移、XLR噪音等三组端子可选接通与否、输出的扬声器阻抗可调、年前还提供了模块升级服务,甚至还专备有进一步摩机用的电路手册,什么元器件值可调等等等等,这还只是后级,前级上还有呢。
俺玩下来的感觉,那输出扬声器阻抗的调整对比是非常明显的,以界乎调整标准边缘的卡玛4欧来说,商家的答复是拨到哪边看个人喜好都可以,实际声音取向在动态推力更强和更柔顺平和两方向,机器的热度则相差不少,完全可以换着玩。若一套西装,前后级之间的BNC连接的确效果比RCA和XLR都好,比试过的。
其它嘛...就要怪俺的木耳了,虽然是按写手们的建议拨接和升级,听上去声音似乎也好些,但实话实说,心理作用大于实际感受能力。

108B能够自己存活且养活帮人那么些年,百搭是它的法宝之一。与俺的士必草30SS相处的确和谐互补:细柔快速、清冽静爽,虽不算大力一般也还能感觉到丰满润泽,啊啊,为什么就不出台DarTZeel的208A、308B呢?功率大它个一、两倍就好。


作者: xgl890    时间: 2011-7-26 21:40
想请教一下,喇叭输出的阻抗如何根据音箱设置那?平时也可以设置在4欧以下端吗?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1-7-27 11:56
达萧108B有这个功能,说明书上很具体的,大意是3欧以下及同时推两对喇叭是一档,三欧以上是另一档。综合别超方面和其他渠道的解释,三欧及以下没得选一定只能用规定档;4欧喇叭(实际阻抗常低到3或3.5欧左右)两档都可以,取向不同;6-8欧的没试过,从安全性上没什么不可,但估计用低阻抗档音色有一定问题。俺的标称4欧喇叭,两次调整后都听上了几个月,应该没问题。
档位拨杆在机箱内,透过玻璃机盖看得很清晰,开盖也就一颗螺丝。
作者: xgl890    时间: 2011-7-27 19:04
本帖最后由 xgl890 于 2011-7-27 19:08 编辑

我注意到了阻抗的调整钮,如果用两台功放分别推双线端子的音箱的中高音和低音,将阻抗调至3欧姆以下档好那,还是放在以上那个档位好那?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1-7-27 20:27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1-7-27 20:37 编辑

这我也没试过,您不妨问问代理那边好了。
不过,说明书上好象有这样的话,一台108可以推两对喇叭,而且如果两个声道推的喇叭不同,阻抗可以分开调,不一定同样。由此推论,两台功放倒过来推一对喇叭,应该更安全才是,不用那样担心吧?试试就知道了。我觉得先拨到3欧那边相对保险,听听声音,然后看看功放发热情况(如果过载,首先应该是功放发烫吧?),若温度不太高,再拨到高阻抗那边试也不迟。
108还有最后一招,保险丝先烧。

作者: xgl890    时间: 2011-7-27 20:35
于是就有一个问题了,一个音箱如果双线分音的话,低音会是多少阻抗那,中高音又会是多少那?这个音箱的标识阻抗为8.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1-7-27 20:38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1-7-27 20:39 编辑
于是就有一个问题了,一个音箱如果双线分音的话,低音会是多少阻抗那,中高音又会是多少那?这个音箱的标识 ...
xgl890 发表于 2011-7-27 20:35

抱歉,论理论,俺连菜鸟都不够...

凭感觉,分推阻抗应该变化不大,否则厂家早提醒了。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1-7-27 20:42
在安全的前提下,以耳收音,印象中阻抗档位对声音的影响还是够明显的。
作者: 蓝蓝天上elu    时间: 2011-7-30 14:53
好,谢谢你,大家都需要的好帖












北京小姐上门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1-7-31 19:13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1-7-31 19:17 编辑

第8帖,线材和架子

大件说过啦,最后再聊聊配角,也给这一段划个句号。

配角也是“角儿”。从当初跟机线一混多年到如今“玩”线材、“摆”架子,感觉这俩的重要性还是比前面提到的那些个小道具要强,而且不知不觉,早就超出了专家给出的投资比例(总投资20%)之类的上限。
如今服役的几道咸菜和架子在头帖清单上已然列出,折价抛掉的不论,窝里还趴着叁儿不想就出手:天仙的PLMM/mm2、千禧RCA/mm2,蛇王电源前老大。如此这般,学费不少了,总该有点具体道道了吧?没有。因为象俺这样耳朵又木、口味又偏的,并不适宜在这儿评头论脚清谈听感,这儿就小小几点学习心得谨供与俺同类的TX们分享吧。

1、耳朵不灵不代表最后身体和心里感受不到。也许代表的是你对某种组合的声音认识可能需要花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学费,虽慢一些但照样可以积累稳定的体会,形成你对这一组合的最终接受度。因此,要想降低代价,最好相对固定地遴选、邀请几位耳朵好的烧友帮忙,几次下来你会发现他们的倾向并作为自己的重要参考,即使他们意见不同,也是很不错的启发。(小黑兄、猫兄、K兄...,谢谢啦!
2、线材的道道云山雾罩,“悬龙门阵”太多,说到底其实俺也就体会一个“减”字,减去信号流动中没办法多出来的东西。盒子啦电池啦材料啦线径啦股数啦编法啦,手法卖点不同而已。过犹不及,“减”出平衡,“加”了最终会坏事。即便电源线,论的也不是粗细。
3、选线材,说到底是选耐听度。
4、别急着出手,现在用不着的可能以后你还会去找回来。口味、新鲜感、器材都会变。
5、架子嘛,和咸菜的感觉差不多,当然减的对象不同,机械震动为主,最后加上好看方便就行。

玩音响到咸菜,最能体现一个“玩”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用性急慢慢来,留些个念想吧...。



作者: 小黑    时间: 2011-8-1 14:29
常看看,有好处。
作者: 野兽    时间: 2011-8-4 10:17
回复 尘客 的帖子
不要做器材的奴弟。。。你的器材表达音乐题材的能力已经打败世界上80%的组合了,呵呵呵。。。。其实音响是最为文化的东西。。。跟玩音响本人的品味、性格相关。。。

   
作者: lanclot    时间: 2011-8-10 08:01
LZ有专用地线么?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1-8-10 09:09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1-8-10 09:12 编辑
LZ有专用地线么?
lanclot 发表于 2011-8-10 08:01

进出口是俺最大的心病。
高层楼顶,没法子搞。只在表后拉了组“准专线”尽人事,地线自然专不下去。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1-8-10 09:16
回复
不要做器材的奴弟。。。其实 ...
野兽 发表于 2011-8-4 10:17

如果器材跟老婆差不远呢?


作者: lanclot    时间: 2011-8-10 09:24
进出口是俺最大的心病。
高层楼顶,没法子搞。只在表后拉了组“准专线”尽人事,地线自然专不下去。
...
尘客 发表于 2011-8-10 09:09


有种办法可以在高层搞专用“地线”,兄不妨试试,花费不多:

找几个大桶,最好用装酒的或者装酱油的种陶土的,里面装上河沙,石英砂,鹅卵石掺杂,然后在中间插上三角铁,地线引出直接固定在三角铁上,都插好以后陶罐里再倒上盐水,不要倒太多,半干不湿即可。陶罐越大越好,不方便的话还可以用几个陶罐并联的方式,只要几个三角铁引出的线并联到一起就是。要把数字地和模拟地分开的话用2套陶罐即可。

花费很少,就是麻烦点,效果比用市电的地线好。不妨试试

作者: lanclot    时间: 2011-8-10 09:30
差不多就是下图这样,三角铁最好能焊一些铁枝上去,铁条尽量埋深,但是不要碰到陶罐的底。
[attach]32953[/attach]


作者: lanclot    时间: 2011-8-10 09:32
这样每个陶罐都可以起到一个”大地“的作用。陶罐越大越多,就和真实的大地越相近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1-8-10 11:57
啊啊,费心了!俺考虑下。
作者: lanclot    时间: 2011-8-10 19:58
陶罐可以摆在阳台,如果是比较湿润的地方,可以不用加盖,如果是北方比较干燥的地方,就需要加盖,否则很快干到和沙漠一样就没效果了
作者: 野兽    时间: 2011-8-12 23:10
如果器材跟老婆差不远呢?
尘客 发表于 2011-8-10 09:16

器材可以三妻四妾。。。


作者: 壮士    时间: 2011-8-21 22:30
本帖最后由 壮士 于 2011-8-21 23:23 编辑

尘客兄选择了天线配的信号线以及电源线,为什么在喇叭线放弃了天仙配转而选择MIT。想听听兄对MIT的使用感受,最好能描述一下天线配和MIT的差异。另外兄是否有尝试双线分音的喇叭线?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1-8-22 17:22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1-8-22 17:26 编辑

回复 壮士 的帖子
哦,并没花多心思对比天仙配和MIT,当初因为用卡玛线较多,是针对声音厚、暖不足和曾经出现过的“胀耳”问题,小黑兄等建议作咸菜调整给到的“配方”来着,我理解大概是认为MIT全频平衡度好,天仙配音色韵味有特点,还是二者搭配为宜,所以基本形成现在格局。
之后试过天仙配参考喇叭线,个人感觉MIT的特点在线条感,声音似更规整;而天仙配的味道(木味吧)更突出些,高频似乎要“暗”点。但这样对比有两个问题,一是线材不同级,二便是本人水平见识问题了。
双线分音还没有机会对比,需要相同级别够档次的线。不过,觉得这是选好线并且系统也基本到位之后的事儿了,到那时如果线已经上了档次,又会想是再升级解码等讯源呢还是...?


   
作者: 壮士    时间: 2011-8-22 21:09
换了功放后声音以前提升不少,打算调整一下线材加强一下线条和质感。非常巧,我的系统中目前也用着卡玛的信号线和电源线正寻思着撤下其中一条。(多次同时拿下卡玛线却怎么都不习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同时寻找一条喇叭线来代替目前服役的天线配参考,升级对象包含mit的V1.2,故向兄请教。。线材的搭配就像抓中药,搭配千变万化,是药到病除还是雪上加霜实在难以把握。卡玛箱一路玩过来从尘客兄处获益良多。时常拜读这个帖子希望能获得启发。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1-8-22 22:45
抓中药?所以不如请好一点的把脉先生...,

想办法试听是最佳途径,广州很多二手商可以打折回收,所以实在不行先走二手、方向对路后再徐图一步到位?
作者: BINbin    时间: 2011-8-23 13:27
注意,是电能转变为声能
作者: 壮士    时间: 2011-8-24 18:32
回复 BINbin 的帖子


言下之意是否可以理解为电源的基础部分再深处理一哈?

   
作者: 大力水手    时间: 2011-10-26 21:36
怎么不上达萧一套?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1-10-30 11:26
怎么不上达萧一套?
大力水手 发表于 2011-10-26 21:36

哦,达萧的18NH到我家了两次,第一次成套来的还呆了俩月余,最后还是因为“耳胀”罢手,大概由于钛高音、房间等等综合原因吧,44楼有提到。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1-10-30 11:34
回复 尘客 的帖子
尘客兄:最近天府之国好不热闹啊!连我这个懒人都心生去看热闹的冲动。
治“耳胀”良方之一:吃蛋(用蛋机)!
最近迷上了这个2a3小情人,Halcro dm88被晾在一边。
这叫“色诱”吧?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10-30 13:28
回复
尘客兄:最近天府之国好不热闹啊!连我这个懒人都心生去看热闹的冲动。
治“耳胀”良方之一:吃蛋 ...
ikushi 发表于 2011-10-30 11:34

郁毒枭啥时候直接给尘客兄送“妾”上门好了!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1-10-31 00:37
回复
尘客兄:最近天府之国好不热闹啊!连我这个懒人都心生去看热闹的冲动。
治“耳胀”良方之一:吃蛋 ...
ikushi 发表于 2011-10-30 11:34

你来就更热闹,也该了了夫人的愿啦!
现在静等:1、老念的458开声;2、俺的婚介情人娶回(据说还有一两周);3、iku兄诺言兑现...



作者: anfield    时间: 2011-10-31 23:16
这样每个陶罐都可以起到一个”大地“的作用。陶罐越大越多,就和真实的大地越相近
lanclot 发表于 2011-8-10 09:32


见识了!这样接地可达到几欧接地电阻?(如果做三个,柴油桶大小)



作者: xxs7979    时间: 2011-11-2 11:29
陶罐里是不是要加盐加土
作者: lanclot    时间: 2011-11-3 00:11
见识了!这样接地可达到几欧接地电阻?(如果做三个,柴油桶大小)
anfield 发表于 2011-10-31 23:16



这个还真没测过,有兴趣的兄弟可以试试。反正成本很低,就当锻炼身体~
作者: lanclot    时间: 2011-11-3 00:14
陶罐里是不是要加盐加土
xxs7979 发表于 2011-11-2 11:29


土,沙,鹅卵石,石英砂都要有,盐水可以适当放一些

作者: 西湖肥妹88    时间: 2011-11-3 10:10
拜读了全文,感觉楼主的美好性情,赞!!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