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真实的声音不好听吗?
[打印本页]
作者:
舒存
时间:
2007-1-15 09:33
标题:
真实的声音不好听吗?
一个古老的话题,我看混混重新又提出来来,也凑了个热闹。
混混说,真实的声音不好听吗?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我看到了有人说某某器材不好听,因为太真实了。我是不同意这个说法的。诸位的观点呢?
http://audiophile.bbs.net/bbs/01/294271.html
作者:
rock
时间:
2007-1-15 09:38
做到现场的真实会不好听吗? 呵呵....
作者:
舒存
时间:
2007-1-15 09:39
标题:
隔壁的几个代表性争论观点
1、真实的声音做不到。
2、很多时候都是唱片录得不好造成的,普通CD唱片的尖、硬、冷是死炫。
3、实际上我们过去争论的“真”与“假”,并不是“真药”与“假药”的真与假。而是“善意的美化”与“原汁原味”谁更好听的争论,这就难有定论了。
4、真实的声音是什么声音?是在音乐厅?剧场?录音棚?家里?不同的现场有不同的声音。各个录音棚出来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
作者:
舒存
时间:
2007-1-15 09:41
标题:
个人看法:“真实”的声音“好听”
什么是“真实”的声音,什么是“好听”的声音,该如何界定?
如果“真实”的声音指音乐的声音,就不用讨论各种自然声。如果“真实”声音指的是音响重播出来的音乐声,首先要明确音乐的类型,界定一下“好听”的标准。不同类别的音乐,标准是不同的。以低频为例子,习惯音乐厅声音的,可能感觉电声技术制作的流行歌曲声音发紧发僵;听惯流行音乐的,很可能认为古典音乐的声音低频又肥又拖。
如果“真实”指的是录音,如果“好听”指的是悦耳,答案是肯定的。当然必须明白,一、这里所说的“真实”与“好听”,都是相对的;二、是以不同音乐类型为标准来界定的。
作者:
舒存
时间:
2007-1-15 09:43
标题:
个人看法:“真实的声音不好听”是对发烧友的最大误导
有句名言,可以为这个话题做最好的诠释。某著名唱片公司大老说过一句话:唱片公司做录音是为了出唱片,出唱片是为了好卖。做录音唱片想的,第一是好听,第二还是好听,大家喜欢买,不是有多么发烧。
这句话的潜台词,可以换个角度来理解。唱片公司正经地向市场发行的唱片录音,没有不好听的,或者说声音都要基本过得去的,不存在不好听的问题。如果自己的系统不存在问题,重播的声音没有理由不好听。
关于这个话题,有些朋友总喜欢探讨录音、现场等,个人认为,我们不是讨论这个录音棚声音比那个真实,这次的版本比那次好听。讨论的只是相对情况,并不是绝对的,不必要纠缠枝节问题。应该先检讨自己的系统,看看10张同类音乐的唱片,究竟有几张能重播的好听。
作者:
舒存
时间:
2007-1-15 09:46
标题:
闯λ?A这ń发贴?n礹璚摆
–个穝页?饱X来常琌乱码?A常璶??穝选择?@Ω编码?Cㄤ?L坛?l㎝蔍?赋¥%巍I?H :confused: :confused: :confused:
作者:
舒存
时间:
2007-1-15 09:51
标题:
晕,乱码?!
这里发帖子真痛苦!
每个新页面出来都是乱码,都要重新选择一次编码。其他坛子和网站都不用!?
这是上面最后一个跟帖的内容。不知道其他朋友看上面的帖子,是否都是乱的? :mad: :confused:
作者:
舒存
时间:
2007-1-15 10:00
标题:
做到现场的真实会不好听吗? 这个话问的好!
不过总有人要问,现场一定好听么?现场都能好听么?现场哪里才好听?什么才是好听的现场......呵呵 :p
作者:
笑乐
时间:
2007-1-16 10:47
真实的不全是最好的,就像女孩子要化妆,草地要修剪,文学要升华一样。音乐同样,要不然,就不用那么多录音设备了。其实我们在音乐厅听到的也是经过拾音-放大-音箱,出来的东西,音乐厅是有扩音设备的,不过在音乐厅我们听到的还有乐器直接声。
发烧音响之所以迷人,就是它是个十分个性化的东西,所以,标准不同,感受不同,追求不同。
作者:
舒存
时间:
2007-1-16 12:43
正常了正常了,谢谢!
不过,好象浏览界面变了,只有树状和平板了,原来自带的那种不见了?
作者:
舒存
时间:
2007-1-16 12:48
很多人误解了音乐厅的电声设备用途,那不是用来扩声的,是为录音而准备的。
正规的音乐会是不允许插电搞扩声的!我们看到中国的很多音乐会扩声,那是违反基本规矩。很多时候是因为这些场所的声学条件太糟糕而不得已扩声。
作者:
rock
时间:
2007-1-16 16:26
若拿一个单件乐器来做参考的话,现场(代表真实的声音)肯定是好听的,但这不是否定不真实的声音就不好听这一论点.
作者:
rock
时间:
2007-1-16 16:28
论坛做了一些调整...舒存兄,你好象以前还对论坛的建设提出过建议的,谢谢.
好象有一段时间没见您了..
作者:
笑乐
时间:
2007-1-16 17:17
即使在同一个音乐厅,不同的位置,声学效果差别很大,真正获得好的效果位置很少,并且,会根据演出乐队乐手的位置,进行变化,而录音却是保证了最佳位置。
其实,真正的现场的确好听,但是,一是我们没有时间和金钱听每一场音乐会,二是即使有时间,音乐会是一次性的,只有录音才可保留,三是我们没有能力在每一场音乐会的最佳位置。所以,有了发烧。
录音没什么不好,不要把它当作洪水猛兽,再好的美食,也是要经过加工的,我们不会抓住鲍鱼,直接吃掉,我们要加工成鲍鱼饭,不会见了鲨鱼就直接上去啃他的鱼鳍,我们要加工成鱼翅,我们不但要加工,而且,还要根据不同人的口味进行调整。 音乐也是如此,有音染,只要我们觉得愉快,不是很好吗?。
作者:
rock
时间:
2007-1-16 19:37
呵呵,经典的演绎如何有得听现场呢?
作者:
舒存
时间:
2007-1-16 23:20
向自文请过假啦,没办法,身体欠佳....
作者:
舒存
时间:
2007-1-16 23:22
楼上说的是录音的价值问题,是另个话题了!
作者:
nethunter
时间:
2007-1-17 12:03
呵呵……
真实的声音不一定是最好听的,但是,现场的气氛、群体情绪的影响下,给听众的你留下的感动又是最多的。
再遇你初恋的情人,也许也找不回当初猛然心动的心跳感觉,因为环境已经变了。
不管是音乐或者人事,最高的手段是调动听众的情绪,调和环境的气氛。在这样的环境下,好听与否已经不是声音的质感去衡量了。艺术,不等同于指标就是这个原因。艺术,高于指标也是这个原因。
而作为HIFI的系统器材,因为少了原来的环境,就需要从声音的质感、音场的再造等让人重新缅怀当年的感觉。而声音也未必绝对忠实于现场的“真实”。
录音再造,是为了出好听的声音,是修饰和美化后的声音,只是,美化之后,不能改变原来“真实”的骨络,只能在从中多些细致的描绘,细节。
真实的声音严格上来说是没有HIFI系统的好听,CD的声音也不可能绝对忠实于原来。
我们为之HIFI,为之发烧,都是为了寻回当年的感动。而在空荡荡的音乐,在赤裸裸的电声设备前,如何体会到从前,这需要听着的修为、经历、感悟。
世界上,缺少的不是动听的声音,缺少的是听者百味人生的历练。
Lainse On JAN 17,2007
作者:
笑乐
时间:
2007-1-17 21:28
舒存兄,我只是一个外行,我地处闭塞,见识浅薄,一点粗浅的感受,直言奉上,感受与上贴雷同(如同看足球,同样的比赛,转播和现场球技是一样的,赛场的感受是环境的感染。),不当之处在所难免, 敬请原谅。
作者:
舒存
时间:
2007-1-18 10:24
老兄所谈的观点值得商榷啊!现场的魅力并不是气氛,而是难以复制与再现的声音,那种声音是最感人的,也是任何HIFI系统难以相比的呀!
作者:
nethunter
时间:
2007-1-18 10:29
呵呵……
学习ing……
就我自己的感觉,现场的声音没有系统的美,不管定位、分析力还是乐器的质感。
但是现场是感人的,HIFI系统是否可以感动你?
作者:
舒存
时间:
2007-1-18 10:30
真实抱歉,我并没有特指,只是说共性。混混那里也有朋友谈到流行音乐演唱会。我们讨论的现场,从高保真的意义上看,如果包括插电的还有意义?!
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在立体声已经谈了很多,我在想怎么归结的更简洁一点,需要点时间,呵呵
作者:
舒存
时间:
2007-1-18 10:33
呵,学习可不敢担,交流吧!原来一些东西,自己也是没有想,看到有朋友提出来才想到的。
作者:
舒存
时间:
2007-1-18 10:38
标题:
此现场与彼现场并不迷糊
“真实的声音不好听”,是对发烧友最大的误导。听某某天王级歌星“现场”演唱会,这是最常见的说法,是有些喜欢流行歌曲朋友心目中的“现场”。殊不知,此现场非彼现场。音响中讨论的彼“现场”,具体说,主要是特指那些未经过电声扩大传送的的现场音乐,如古典音乐,爵士音乐,以及中国民乐。
流行音乐的“现场”,非音响或音乐所讲究与追求的“现场”。此“现场”离不开电声手段制作,他与彼“现场”追求原汁原味,要求原声演唱或演奏,是本质不同的。从乐器来说,经过插电扩声,小提琴和钢琴本来的质感已经大打折扣,美声所特有的那种金属附着声也不容易即刻感受到了。
此现场非彼现场,这个界限本来是很清晰的,但现在古典音乐,爵士音乐,以及中国民乐,都出现了大量插电的。因此总有朋友把这个界限搞迷糊了。我们应该清醒,音响和音乐所言的 “现场”指的是什么“现场”。
作者:
舒存
时间:
2007-1-18 10:42
标题:
现场一定真实,一定好听?
现场一定真实,一定好听。为什么不可能不真实,不可能不好听?对这个问题我真是纳闷,是个问题么?!这么想的朋友也许是认为,真实只有在录音棚,好听只有在指挥台?如果说音乐厅声音好听,也许他还要反问,你怎么知道那家音乐厅的声音好听,那家声音是正确的,是真实的?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可以明白的告诉说,这种疑问和看法,是自我想当然的结果。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很多,如果了解一些现场的情况,就不会有这种迷糊了。我们仅以钢琴为例来简单谈谈这个谬误在哪里。
作者:
舒存
时间:
2007-1-18 10:45
标题:
什么环境聆听才是真实的好听的
首先要明白,钢琴这种原声乐器,是没有连音的。现代钢琴用了各种技法,如延音踏板等来改善声音,但是相对于弦乐器和管乐器,钢琴还是缺少连音的顿挫声音。我们可以利用钢琴的这个特性来衡量一个空间的音响效果究竟如何,是否适合“真实”的要求。
衡量一个场所空间是否有问题,或说是否让钢琴的声音真实而好听,除了演奏、调律等钢琴自身的问题之外,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一条,就是钢琴的一个个琴声,要能连接起来。当然判断这个连接效果,是有讲究的,即所谓音乐厅的音响效果。在一个好声的音乐厅,钢琴未经过任何电声放大的本真演奏,琴声一定是非常悦耳的,是好听的。在这时演奏的琴声,谁能说是不真实的?!
我们还可以借助钢琴声来判断一个场所,究竟哪个区域、哪个位置是声音最好的。不适合钢琴演奏的音乐厅,声音不连的,或音量没有了的场所,或是空间太大,或是音效不好,那里的声音都是失真的琴声,都不能满足于现场演奏。也有例外的,如前面说到了场所结构不同,有的要另当别论。
作者:
舒存
时间:
2007-1-18 10:59
标题:
你认为指挥台声音最佳吗
五、六年前,我曾经在国内一家网站有过一次发言,谈到过现场与聆听的话题,但没有把话题继续深入下去。事后我跟自文兄交流过个人看法。后来看到立体声的主人斑竹感言,他从现场聆听音乐会回来,对现场声音很有感慨,重新又引发了我对这个话题的兴趣。我只引了个头,没有把话题说完。当时说的是下面这些:
争论焦点:肯定指挥的位置如喇叭系统的皇帝位置,是现场声音最好的。这种观点最典型的说法是北京《爱乐》发表过的一个观点:音乐厅或歌剧院只有一个最佳的位置。那就是录音麦克风所处的位置,除了指挥以外,任何人都不可能在那个位置听音乐。详细的请看2001年第4期第37页“音乐的传播越来越依赖音响----访音响专家胡玉柱先生”据《爱乐》介绍,他有50多岁,职业是摄影家,任职于某国际著名的音响品牌代理公司,收藏有CD1500多张,LP200多张。
有的朋友认为他说的有道理,也有的认为是胡说八道。肯定这个观点最重要的一个依据就是胡玉柱最主要的观点,是他解释的这句话:“麦克风肯定比人耳敏感,它在那个位置收拾取的声音通过唱片和音响重放,应该是最真实的声音。”否定的一种观点:这是发烧人大胆想象与推测的结果。
音乐厅与歌剧院的声学特点果真是如此么?否定的认为,指挥台的位置,恰恰是音乐厅与歌剧院声音最差的位置。录音用的拾音麦克风等同指挥的耳朵、他们摆放的位置等同于指挥的位置么?录音用的拾音麦克风一般放在指挥台身后1米,高度约3米,2个麦克风间距有1米左右。试问,谁个子那么大,脑袋那么大,耳朵那么长?
作者:
舒存
时间:
2007-1-18 11:25
标题:
指挥台声音不美妙
在一个声音正常的音乐厅,包括歌剧院,指挥台的位置并不是声音最好的。以著名的拜鲁依特节日剧院来说,他的声音今天已经得到普遍的肯定,但他的指挥台在地下,声音是最糟糕的。
有人要问,指挥台不是与乐手距离靠的更近,声音更清晰么?指挥台的声音确实更清晰,但乐队的声音,并不是一味追求清晰。距离太近,园号声音从后面传来,小号长号则对着耳朵响的。换个角度说,指挥台上听感是七零八落的。指挥的聆听追求与听众不同,指挥一个很大作用,就是启示乐手控制声音,听清楚是基本要求,但对听众而言,目的是不同的。
作者:
舒存
时间:
2007-1-18 11:28
标题:
哪个区域位置好声
指挥家舒尔申、康德拉申等都谈过自己的体验。他们说自己在指挥台上,虽然不是要听到每个乐手的声音,但也不仅仅是每个声部首席的声音。以弦乐来说,小提琴第一声部整体上还需要能听到中排座小提琴的声音,平衡他与首席的关系。
钢琴要的是连音,交响乐的现场声音,则要的效果是整体的交融,以及所产生的层次,要的是音乐织体的变化。弦乐要的是群感,所谓著名的“德国之声”,讲究的是弦乐包裹着铜管的声音,这些都是指挥台不容易感觉到的,也可以说这种感觉最好的地方,是听众席位。所以我们能理解追求音响效果的斯托科夫斯基,他总是习惯到音乐厅听众席后面高一些的位置去聆听声音。有人说,他是坐在那个著名音乐厅的最高一层。
如果大部分座位聆听钢琴,琴声都能连音,声音都很顺,就是个好场所。这时聆听钢琴琴声最美的,就是声音最好的座位区域。当然有些音乐厅内部结构不同,如开放式的结构,每排座位声音差别很大,每种类型音乐效果差异也大,要另当别论。
作者:
舒存
时间:
2007-1-21 16:22
标题:
这个话题牵扯到多方面问题
说的是现场,是指挥台,其实是真实与好听,有几个方面牵扯,一个是空间,就是现场;一个是录音,制作录音;一个是系统,重播录音。现场有很多情况需要明晰,需要界定。总之,音响似乎是个很大的框架,要看我们讨论的角度是哪个。
很多问题是交叉的问题,显得复杂又凌乱。讨论问题之前,最好能把这些适当区分一下,不容易搞乱思维。不管从哪个角度,什么立场,关注声音是高保真最基本的,关注其他方面对高保真来说意义不大。
作者:
舒存
时间:
2007-1-21 16:24
标题:
答疑一
问:演奏者和指挥家如何判断自己的发声是否“正确”?在不同的场所,如何调整自己的声音?练习、排练,都是为最后演出服务,三者场所不同,声学条件也不同。相同场所,空座与满座声音也不同,演奏者和指挥者如何知道最终演出时需要什么声音?一个演奏者刚开始练习的时候,除了技巧,如何能知道自己发声是否正确?
答:1、凭借天赋判断。出色的指挥家,听感一定是灵敏的。2、乐手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磨合,才能融入乐团。3、好乐团都有个好声场所,好指挥强调排练与演出,尽可能在一个熟悉的空间。正式演出之前再练习,也是一种惯用的方法。4、音乐家凭借经验与感觉,判断声音。5、新人需要老师或老乐手帮助引导,培养正确的听感。
作者:
舒存
时间:
2007-1-21 16:25
标题:
答疑二
问:现在一般都在台上安放几只麦克风拾音,再经过后期的混音灌制唱片?拾音的那些位置,基本上等于指挥的位置,为什么不在听众席找个“黄金位”拾音?堂音、残响、融合等等,不都齐全了吗?
答:古典音乐录音多是一次完成,尤其是大作品,后期制作与电声音乐不同。麦克风拾音位置很讲究,不同场所,常常花很多时间寻找最佳位置。听众席的“黄金位”至少是一块区域,寻找那个合适的“点”,也是困难的。古典音乐的本真乐器录音,多不适合近场拾音。一般立体声录音,拾音位置靠近指挥台,但不等于指挥台,即使单点录音,2只麦克风的间距、高度,都与指挥台有一定距离。因为麦克风的灵敏度、拾音方式等,不同于人耳的听觉。
作者:
舒存
时间:
2007-1-21 16:27
标题:
答疑三
问:两个喇叭究竟有没有可能真实重放现场?既然Hi-end是不计成本,代表音响的最高境界,是否考虑过每个声部用一个喇叭播放,这样,一堆喇叭按乐团的布位放置,是否可能比现在的双声道要好?
答:多一些发声单元的系统,确实比现在的双声道系统声音要更好,这个效果,目前的多声道Hi-end系统已经证明了。但音响这种商品,还是讲究应用性的。日本NHK专门机构对多声道的研究认为,纯粹从听感来说,最理想的多声道系统是四周布满音箱,但这样会带来一系列问题,5.1多声道是最低标准。从音响的角度看,即使可以按一个声部一个喇叭来重播,录音方面的遗憾并不能补偿,所以音响终归还是难以达到音乐会的声效。
作者:
舒存
时间:
2007-1-21 17:06
标题:
答疑四
问:为什么在现场,无论是乐团还是演奏者,甚至是作品,他们的不同是很容易分辨出的差别,而唱片相对就比较难?比起现场来,唱片到底损失了些什么东西?
答:普遍的说法,也是通俗的说法,认为是丢失了“细节”,如丢失了泛音。实际上,录音和重播的过程中,各个环节都有“细节”丢失。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技术的局限,如录音各种设备、音频记录格式标准的问题等。以人声合唱来说,现场呈现的泛音很丰富,现在所用的麦克风似乎难以完整拾取。录音的第一个环节都难以保全,重播自然受到限制。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