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讨论】大家觉得您的音响系统影响您对音乐的认知吗? [打印本页]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8-11 11:18
标题: 【讨论】大家觉得您的音响系统影响您对音乐的认知吗?
我先说:由于音响系统比较差,对分辨唱片的音色带来很大困扰。
我的音响音色平庸,估计是音响系统档次太差导致的。
兄弟们呢?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1-8-11 11:28
我也不知道,但我用了7年有源音箱、5年随身听(至今还在用),去年才配了套老旧的二手系统
作者: baiteng    时间: 2011-8-11 11:58
会有很大的影响,不仅仅是音色的问题,还会严重影响对演奏家的判断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1-8-11 12:07
调整不好的系统,对音乐的认知应该不会太大,但对演奏(唱)者的水平发挥判断会有影响
作者: Hendlr    时间: 2011-8-11 15:25
好的音响系统确实能让人乐于欣赏音乐,但好的音乐却能透过任何音响向人们展示他的感染力。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8-11 15:52
好的音响系统确实能让人乐于欣赏音乐,但好的音乐却能透过任何音响向人们展示他的感染力。
Hendlr 发表于 2011-8-11 15:25

这话我爱听!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8-11 16:09
我先说:由于音响系统比较差,对分辨唱片的音色带来很大困扰。
我的音响音色平庸,估计是音响系统档 ...
shinelb 发表于 2011-8-11 11:18

看来大S版还是对自己的系统纠结着。
说说我的看法:当你在一套自己的系统上(无论贵贱)听音乐总是如痴如醉时,对音乐的认知会有问题吗?如果说系统对我们认知音乐有影响,那么这影响无一例外,是来自于比较,比较的结果,可能窃喜,可能纠结。所以,一切都是相对的,上百万的系统好吗?调试的好当然好,但还有四五百万甚至更高级的系统,所以这个纠结永远都会存在。我看还是放宽心,抛除杂念,安于当下的好!
想当年,咱听收音机也会如痴如狂,而现如今即使面对五六百万的系统时,那种感觉仍然与收音机时代不一样。当然,我说的是内心对音乐最深处的感受,而非身体对音乐的感觉。说穿了,内心感受不太容易受影响,而感觉会有影响,只是看你对哪个环节更在乎罢了。

一切都只是相对的,声音也一样,这就是我的看法。





作者: 中庸无为    时间: 2011-8-11 17:04
色彩浓淡、织体厚薄、力度轻重,对表现力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的。
若偏差太大,甚至会影响演奏者演绎或指挥者编配的初衷。
当然,这是广义的音响系统,包括录音、软件本身直至听音环境对声音的渲染。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1-8-11 17:15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1-8-11 17:30 编辑

“先有技术,后有音乐,技术是表现音乐的基础。”——借最近看到的上面郑延益先生话说开去:

先有感官体验,后有心理认知,感官效果是心理作用的基础。
心理认知亦可由积累、联想、记忆、暗示等作用反过来弥补感官效果的缺陷。

基础就是基础,好的基础提供更多可能、更多积累、更多联想和启示;
基础就是基础,要碰出火花,除了感官,还需要其他种种“基础”、一定的机遇;
感官作为普遍的基础,效果若更好,意味着其他条件相同下某种新的机遇或更多的“可能”,仅此而已,不少也不多。
然,感官刺激也有被滥用的危险,例如百无聊赖之时...

这些大概就是俺的认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8-11 19:01
看了大家的回复,觉得还是应该静下心来,这与音响无关。
自己太浮躁,对音响很花心,检讨一下。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1-8-11 19:23
本帖最后由 清兵 于 2011-8-11 19:26 编辑

我觉得音乐感受,好比书画。追求精益求精的天价音响,和追求名家字画原件的心理基础是一模一样的。我们似乎不能完全用金钱论观点进行评价。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1-8-11 20:43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1-8-11 20:44 编辑
看了大家的回复,觉得还是应该静下心来,这与音响无关。
自己太浮躁,对音响很花心,检讨一下。:lovelines ...
shinelb 发表于 2011-8-11 19:01

浮躁一时难免,花心也许有益...



作者: scfan    时间: 2011-8-12 10:46
岂止器材有影响,夏冬两季用电高峰,电的影响也非常大。前晚半夜听梅纽因和肯普夫的贝小奏如痴如幻,昨晚由于听音时间过早,电压太高,两位大师降级两档,昨晚的春天比前晚的克鲁采降级也两档。等到11点后电压稳定在220V,两位大师带着贝多芬又重新回来了。
作者: 670707    时间: 2011-8-12 11:22
新人来个报告,各位前辈、同好们好,我想能在本论坛找个角落,寻把座椅,与大家共享音乐之美、之了,谢谢!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8-12 11:25
新人来个报告,各位前辈、同好们好,我想能在本论坛找个角落,寻把座椅,与大家共享音乐之美、之了,谢谢!
670707 发表于 2011-8-12 11:22
您好,欢迎。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1-8-12 11:29
岂止器材有影响,夏冬两季用电高峰,电的影响也非常大。前晚半夜听梅纽因和肯普夫的贝小奏如痴如幻,昨晚由于听音时间过早,电压太高,两位大师降级两档,昨晚的春天比前晚的克鲁采降级也两档。等到11点后电压稳定在220V,两位大师带着贝多芬又重新回来了scfan 发表于 2011-8-12 10:46


思凡兄,我觉得你可能需要一个电源稳压器,投资个千儿八百的。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1-8-12 11:38
岂止器材有影响,夏冬两季用电高峰,电的影响也非常大。前晚半夜听梅纽因和肯普夫的贝小奏如痴如幻,昨晚由 ...
scfan 发表于 2011-8-12 10:46


看来小S版听音乐要掐表计算了。哇哈哈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1-8-12 11:39
说到音响以外的因素,除了版主所说的电压外,应该还有温度、湿度、气压、海拔等因素对听音也有一定的影响,秋高气爽的日子听音和闷热的梅雨天有很大的差别(不排除有主观情绪的干扰),另外同样的设备在上海和西藏播放是否相同,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
作者: 670707    时间: 2011-8-12 12:03
谢谢版主。


   
作者: 670707    时间: 2011-8-12 12:34
版主谈及贝多芬小提琴钢琴奏鸣曲梅纽因和肯普夫版本,我想随着先生迎合几句,不妥之处请诸位指正,谢谢。
1.录音问题:该套唱片是在英国帕克厅录制,录音将大厅空间感和必要的残响保留了下来,美玉一瑕——相位相反,小提琴声部在右边,钢琴声部在左边,不知何故。
2.演奏技术问题:梅纽因为了录制这套唱片,勤练瑜伽以保持最佳状态,然少年时如帚的弓法和柔密的揉弦产生的绚烂音色在此时褪色不少,通过按键琴声可知肯普夫已失去五十年代钻石般的音色。
3.作品演绎:该套唱片我专挑慢板(或行板)部分聆听,为何?二位长者把人生经历、体验、对作品的深刻理解融入其中了,尤其梅纽因在速度上已经不按乐谱标记演奏了,扣人心弦的琴声缠绵而深刻,我期待帕尔曼在使用这把小提琴也能如此让我感动;同好们,如果我们在进行版本比照时,就会发现演奏家、音乐家、艺术家之间的区别了。
以上简陋观点不到之处,敬请前辈、同好们谅解,谢谢!



   
作者: scfan    时间: 2011-8-12 13:09
说到音响以外的因素,除了版主所说的电压外,应该还有温度、湿度、气压、海拔等因素对听音也有一定的影响, ...
广陵散 发表于 2011-8-12 11:39


电压问题只是表象,关键是电流。电压过高是市电供电达到功率极限时的征兆,不是简单加一个稳压器或者隔离牛能够解决的。
作者: 670707    时间: 2011-8-12 13:15
有朋友说贵坛比较冷清,我想音乐爱好者更注重倾听,音乐是人类语汇的一种,律动的音使我们快乐(事物的表象),而音乐带给我们人生感悟和心灵藉慰,才是深层次的,我们无需喧哗,浮华是面子,弦乐四重奏、无伴奏小提琴或大提琴奏鸣曲、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钢琴曲、各类重奏曲等这些室内乐体裁里才是作曲家最深刻、最隐私的地方;恰是这类作品是在闹中取静之所品茗聆读、共享良辰;谢谢。
作者: scfan    时间: 2011-8-12 13:27
2.演奏技术问题:梅纽因为了录制这套唱片,勤练瑜伽以保持最佳状态,然少年时如帚的弓法和柔密的揉弦产生的绚烂音色在此时褪色不少,通过按键琴声可知肯普夫已失去五十年代钻石般的音色。
3.作品演绎:该套唱片我专挑慢板(或行板)部分聆听,为何?二位长者把人生经历、体验、对作品的深刻理解融入其中了,尤其梅纽因在速度上已经不按乐谱标记演奏了,扣人心弦的琴声缠绵而深刻,我期待帕尔曼在使用这把小提琴也能如此让我感动;同好们,如果我们在进行版本比照时,就会发现演奏家、音乐家、艺术家之间的区别了。...
670707 发表于 2011-8-12 12:34


欢迎670707兄,兄能来和大家分享丰富的软硬件知识真是再好不过了!

认同兄对两位大师的看法,的确,此时的梅大师和肯大师技术虽然稍退,但内心的升华经过指间不经意的流露,带来了一套更为深邃内敛的录音,境界之高令很多版本黯然失色。
作者: 670707    时间: 2011-8-12 13:37
[b]谢谢版主的厚爱,我答应之事会为之而努力!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1-8-12 13:38
电压问题只是表象,关键是电流。电压过高是市电供电达到功率极限时的征兆,不是简单加一个稳压器或者隔 ...
scfan 发表于 2011-8-12 13:09

是负载大引起的。


作者: 670707    时间: 2011-8-12 13:38
我爱把发烧友尊称为音乐爱好者(或同好)——那是因为我们有着赤热的心和对美好事物追求精神,我们默默的写些许文章,是我们人生之路留下的足迹,是我们的认知和情感的表达,是我们倾吐心声的窗口,是我们留给后人的遗言;或曰:网络世界是虚假的;但也有真!我们的文字和符号证明了我们曾来过这个世界。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1-8-12 13:45
不正确的工作电压可能会让放大器偏离最佳的工作区域,严重时会引起失真,当然市电的这点摆幅 不足以引起放大器的失真。但是系统输入电压的不稳定会使得设备进入不到稳定的状态,,用电率很高的时候同样也会为电源带来更多电源噪声。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1-8-12 13:48
所以,如果可以在系统的电源输入端加上一个可信赖的稳压器,效果应当很明显,至少会更加宁静吧?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1-8-12 14:46
电压问题只是表象,关键是电流。电压过高是市电供电达到功率极限时的征兆,不是简单加一个稳压器或者隔 ...
scfan 发表于 2011-8-12 13:09

如果这样问题就复杂了,照现在的供电情况在冬夏用电高峰时只会越来越糟糕。不知自备小型发电机是否有用?

作者: scfan    时间: 2011-8-12 14:59
如果这样问题就复杂了,照现在的供电情况在冬夏用电高峰时只会越来越糟糕。不知自备小型发电机是否有用? ...
广陵散 发表于 2011-8-12 14:46


肯定有用,当然如果路子粗,可以让供电局单独为自家接一个独立大型变压器专用的话,也就不用发电机了。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8-12 15:47
岂止器材有影响,夏冬两季用电高峰,电的影响也非常大。前晚半夜听梅纽因和肯普夫的贝小奏如痴如幻,昨晚由 ...
scfan 发表于 2011-8-12 10:46

哈哈,真有你的!
总的说来,俺去公司上班时音响系统决定一切。回到家,俺决定一切!



作者: alma    时间: 2011-8-12 16:00
说到音响以外的因素,除了版主所说的电压外,应该还有温度、湿度、气压、海拔等因素对听音也有一定的影响, ...
广陵散 发表于 2011-8-12 11:39


温湿度对音响系统的表现有啥影响我还不清楚,但是温湿度对小提琴现场的表现有很大影响。上交的客座首席王冰,她手上那把琴在雨天时拉起来是比较难听的,她自己都承认她的琴雨天会感冒。



作者: 670707    时间: 2011-8-12 16:05
我们少年、青年时代以不学无术为耻,以好好学习天天为上为荣,可是为何这个时代以不学胡说为时尚,而且恬不知耻高喊,这种声音居然来自与一个有着十年历史的全国著名音乐网站,可怕!
作者: 670707    时间: 2011-8-12 16:25
先生的题目是:“大家觉得您的音响系统影响您对音乐的认知吗?”,这是个挺有趣的问题,我认识的同好中,有些因生活所困,尚无经济能力配置高级器材,但是他们乐在音乐之中,精神上是愉悦的,那是因为他们心底善良,通过音乐找到自己的心灵之门;相反,某些人但怕人家不知道他拥有高价器材而大肆宣扬,如有人发表不同主见(正确与否但且不论)就恶语相加、老死不相往来,你说这样能快乐吗?我们不能为物所累。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8-12 16:30
买高档音响的往往是穷人。
富人一般不玩这个。几十万在他们眼里是九牛一毛啊。
我在深圳,我见过有人一晚狂欢花掉10多万的啊。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1-8-12 16:34
本帖最后由 广陵散 于 2011-8-12 16:45 编辑
温湿度对音响系统的表现有啥影响我还不清楚,但是温湿度对小提琴现场的表现有很大影响。上交的客座首席 ...
alma 发表于 2011-8-12 16:00

alma兄的例子很有趣,可能琴弦对温湿度敏感的原因吧,据我一朋友说古琴丝弦也是如此,甚至敏感到强光线直射就会影响音准音色,当然这是另外一问题。但不知对音响放出的声音是否有影响,在我听下来感觉是有影响,至于这是由于声音本身的变化还是个人情绪的影响有待探究。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8-12 16:47
alma兄的例子很有趣,可能琴弦对温湿度敏感的原因吧,据我一朋友说古琴丝弦也是如此,甚至敏感到强光线直 ...
广陵散 发表于 2011-8-12 16:34

只要是物质的东西,肯定会受周围环境状况地影响的。小提琴的弦与弓一旦受潮湿天气的影响,其摩擦力肯定大打折扣,音质音色不改变才怪。
不过有些影响俺觉得是受心里因素暗示的,比如很多人觉得房间灯光黯淡声音会更宁静,我经常也这样。

不过,大S这个话题我觉得是两个问题:如果你只有一套音响系统,无论好坏,你自己对音乐的感知不太可能受影响。影响来自于比较,一比较,效率高低就出来了。但比较是把双刃剑,既能让我们对音乐的认知更精准,也能让我陷入单单的比较中去而一发不可收拾。两者取向都无可厚非,关键是个体更在乎哪个层面罢了。

理想的状况是不受资金预算困扰,一步到位,物质精神双丰收。



作者: 670707    时间: 2011-8-12 16:51
感谢先生及同好们!我来贵坛,仅想能找个学生座位,擦亮眼睛,勤做笔记,使自己以后能成为从“极品人生”学府中优秀毕业生,拿出自己的成绩,回报前辈与同好们。


   
作者: scfan    时间: 2011-8-12 17:33
07兄不必客气,期待你的好贴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1-8-12 17:53
alma兄的例子很有趣,可能琴弦对温湿度敏感的原因吧,据我一朋友说古琴丝弦也是如此,甚至敏感到强光线直 ...
广陵散 发表于 2011-8-12 16:34

突然想起一个题外话,王世襄说他有部宋琴声音松驰润泽,结果交给吴景略修完声音大变,不复从前,只好挂起。结果三年后的1954年,再弹时发现恢复了一半。结果之后运动连连,琴也被抄家抄去,又发还,直到1999年重弹,竟然发现恢复了刚刚买的时候的美妙,但是五十一年已经过去……艺术一到精益求精,就非局外人可领会此种真意了。王先生是管先生的弟子吧,好像……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1-8-12 18:15
突然想起一个题外话,王世襄说他有部宋琴声音松驰润泽,结果交给吴景略修完声音大变,不复从前,只好挂起 ...
清兵 发表于 2011-8-12 17:53

如这则故事真实的话,倒颇值得玩味。吴景略先生的古琴造诣之高自无非议,只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也不免受影响,当时正值民乐和乐器改革的高潮,而吴先生身体力行,是古琴,特别是琴弦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因此在当时条件下修琴可能也是朝着琴音清亮脆方面实行,王先生觉“声音大变,不复从前”可能是这个原因吧,至于后来的变化估计是琴弦随着时间温度湿度的变化而老化,却反而化解了前期的缺点。。。
另,王先生的夫人是管平湖先生的正式弟子,王先生本人应未拜师,但和管先生接触很多。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1-8-12 20:50
如这则故事真实的话,倒颇值得玩味。吴景略先生的古琴造诣之高自无非议,只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也不免受影 ...
广陵散 发表于 2011-8-12 18:15

我查查看,好像是王老的某本书里面写的。



作者: alma    时间: 2011-8-12 22:36
只要是物质的东西,肯定会受周围环境状况地影响的。小提琴的弦与弓一旦受潮湿天气的影响,其摩擦力肯定大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8-12 16:47


客座首席王冰的琴受到湿度的极大影响,但是上交首席老潘的琴受湿度影响就不是很大。还是和琴本身有很大关系。



作者: alma    时间: 2011-8-12 22:46
好的音响系统确实能让人乐于欣赏音乐,但好的音乐却能透过任何音响向人们展示他的感染力。
Hendlr 发表于 2011-8-11 15:25


太感谢了。这话说的真好。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1-8-13 20:35
如这则故事真实的话,倒颇值得玩味。吴景略先生的古琴造诣之高自无非议,只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也不免受影 ...
广陵散 发表于 2011-8-12 18:15

查到了,是王世襄夫妇的《自珍集》里的内容。
好书一本,正好重读。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1-8-14 08:57
查到了,是王世襄夫妇的《自珍集》里的内容。
好书一本,正好重读。
清兵 发表于 2011-8-13 20:35

这本在书店翻过,没有买下;印象中较深的似乎有一个自行改制的黄花梨琴桌和一个特大料的案。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1-8-14 10:26
这本在书店翻过,没有买下;印象中较深的似乎有一个自行改制的黄花梨琴桌和一个特大料的案。
广陵散 发表于 2011-8-14 08:57

这本书内容不是研究性的。老人家娓娓道来那些小物件的收藏始末、心得体会。反而有点像附在捐赠展品旁的原物主的说明书。可是我却很喜欢。读那些小文章,字字句句都体会到老人家对一件件看似平常的小古董发自内心的珍惜和喜爱。令我感动和也有点沉醉。另外,我觉得书本中更有令人肃然起敬的人性在展现,绝不是马未都之流的“鉴宝”书可相比的。
这书我在网上买,折头还可令人接受,如果书店当中,那个价钱实在是太贵了。

作者: 布白兔    时间: 2011-8-14 11:02
东西都在上海博物馆呢,四层有单独的展厅
作者: 主锁    时间: 2011-8-15 01:46
有影响,但是不是很大...
对于音乐的聆听,以前用的收音机 和 现在的全套hifi器材,重播出来,听感差异很大,但对音乐的感受 变化却小得多...
相反,hifi性增强了,注意力分散了—— 比如过于注重现场感,有时心里获得的触动 似乎还不如老式收音机...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8-15 09:57
有影响,但是不是很大...
对于音乐的聆听,以前用的收音机 和 现在的全套hifi器材,重播出来,听感差异很大 ...
主锁 发表于 2011-8-15 01:46
兄台说得好,感同身受。



作者: 中庸无为    时间: 2011-8-15 10:33
音乐毕竟是声音的艺术,“音效”是必不可少的元素,有条件的话还是要尽量重视的。
作者: 主锁    时间: 2011-8-15 15:25
兄台说得好,感同身受。
shinelb 发表于 2011-8-15 09:57

不过对于很多巴洛克时期作品,音效本来也就不突出,其实也就差不多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8-18 11:00
不过对于很多巴洛克时期作品,音效本来也就不突出,其实也就差不多了...
主锁 发表于 2011-8-15 15:25
那些大无、小无录音都极其发烧的啊,
可能是乐器少的原因。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1-8-18 11:18
调整好的器材能提高聆听的水平
作者: 主锁    时间: 2011-8-19 01:10
那些大无、小无录音都极其发烧的啊,
可能是乐器少的原因。
shinelb 发表于 2011-8-18 11:00

也是,也是,
乐器少,对系统反而是个考验...
这两天又听Fournier的巴赫大无,60年代的录音,还是很hifi的,让人心颤...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