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初次尝到“爵士” [打印本页]

作者: 旱天雷    时间: 2011-11-18 22:04
标题: 初次尝到“爵士”
自己从“玩”音响以来,听古典音乐居多,其他音乐体裁很少接触,最近,得知圈内一位朋友酷爱古典和爵士乐,尤其是爵士乐,他收藏有几百张爵士乐的黑胶或CD,让人羡慕不已。
本着了解爵士乐的目的,昨晚拜访了这位朋友。
一阵寒暄之后,主人马上送上一曲爵士——
《TUCK﹠PATTI》
TUCK为吉他手,PATTI(女)为主唱。
俩人配合默契非凡、珠联璧合,堪称天衣无缝。一把吉他,一段人声,没有强烈的节奏,也没有歇斯底里的哀嚎,只有发自内心的倾诉......就像俩人远离都市的喧嚣、嘈杂,在用心、用只有自己听得懂的“语言”对话。

[attach]38448[/attach]

意犹未尽,再来一张——
SARAH  VAUGHAN (萨拉·沃恩)主唱的《CRAZY AND MIXED UP》

这张黑胶是她58岁时的录音,声音比20多岁时厚实、成熟、耐听、更有韵味。图片中的CD这是她50年代与早逝的天才小喇吧手Clifford Brown共同合作,荣获『Down Beat杂誌』五颗星满分评价的经典专辑。

有必要介绍一下SARAH  VAUGHAN (萨拉·沃恩)
Sarah Vaughan 生于1924年3月27日 in NewJersey,父亲是木匠,会弹吉它与唱民谣,母亲是洗衣妇,会弹钢琴与唱教会圣歌,所以Sarah 12岁就开始弹风琴与加入唱诗班。1942年,就像前辈Ella Fitzgerald一样,Sarah在阿波罗剧院的业余歌唱比赛中夺魁,从此开始职业演唱的生涯,她原本的希望是当个美发师。
Sarah Vaughan天生有很好的嗓音,宽广的音域,她可以唱出四个八度的音域,这样的能力和最出色的歌剧演员相比也毫不逊色。她对爵士乐的即兴演唱,进入一种自发性的独唱领域。
萨拉·沃恩1945年赢得Esquire(老爷)新星奖,还赢得了1947-1952的Down Beat奖,1948-1952的Metronome奖。早在1965年,她就在白宫表演过。她的名字前后有20年是和演唱爵士歌曲紧密相联的。她天生音域宽阔,声调完美。她懂得用精巧的音质控制,来加强诠译歌曲的效果。能将柔软温和的乐句,和刺耳、带鼻音的颤音,或沙哑的咆哮声并列使用。她在和Eckstine乐队合作时所获得的bebop知识,足以令她将流行曲调转为她本人特有的演唱曲型,是她同时代艺人中处理和声方面的佼佼者。她的录音,在以后的多年中,不断影响一些歌手。在影响、音域、和光辉形像方面,除了Ella Fitzgerald外无人能及。
遗憾的是在1990年4月,她终于死于肺癌。

                                                  (以上有关SARAH  VAUGHAN (萨拉·沃恩)的资料摘自网文)

毕竟是刚刚接触爵士乐,了解的不多,也不敢不懂装懂乱评论,只觉得很好听,甚至可以说是听到耳油都出。类似这样的爵士乐可以是以后拓宽的听音方向。

[attach]38449[/attach]




作者: morefeel    时间: 2011-11-18 22:08
十年前,上海老黑鱼,168上叫D9,这里可能叫福雷,跟我说爵士要中毒的,当时我不以为然,后来偶尔吸了一口,不得了
我发现这几年我对爵士的兴趣已经大过古典了。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11-19 00:27
自己从“玩”音响以来,听古典音乐居多,其他音乐体裁很少接触,最近,得知圈内一位朋友酷爱古典和爵士乐, ...
旱天雷 发表于 2011-11-18 22:04


恭喜雷兄被雷到了!
Vaughan最拿人的是其独特的喉头颤音,很有韵味,其他人在这方面都跟她没法比。
我自己的爵士跟古典唱片基本在1:10的范围里,但数量也很可观了。最近订了埃文斯的两套好东西,就等到手了,花了俺大价钱!
[attach]38453[/attach]

[attach]38454[/attach]

[attach]38455[/attach]

[attach]38456[/attach]




作者: lintianshi    时间: 2011-11-19 01:08
恭喜雷兄被雷到了!
Vaughan最拿人的是其独特的喉头颤音,很有韵味,其他人在这方面都跟她没法比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11-19 00:27

哎哟我操,这是比尔在河岸的全集啊


作者: reiner    时间: 2011-11-19 01:35
俺以前基本不听,直至某天看了e-wall。里面有个诙谐的场景搭配一首爵士乐顿时产生一种奇妙的幽默感。忽然眼前大亮~一查,原来是阿姆斯特朗的玫瑰人生。于是开始有意识的听些爵士,但苦于没人引路至今也没摸进门~
雷老师的帖子正好可以参考参考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11-19 02:26
哎哟我操,这是比尔在河岸的全集啊
lintianshi 发表于 2011-11-19 01:08

没错,一套riverside,一套verve,都是限量豪华首版,有这两套Bill Evans,俺心满意足了!



作者: 旱天雷    时间: 2011-11-19 07:48
阿姆斯特朗d嗓子特有意思,像一个的老头含着一口浓浓的咖啡在跟你“倾”耶稣。
我喜欢!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11-19 08:14
雷老师好贴,支持百花齐放。
作者: 旱天雷    时间: 2011-11-19 08:16
这张黑胶是90年代初在桂林“无奈”下手的
[attach]38458[/attach]

作者: morefeel    时间: 2011-11-19 08:53
那两套比尔埃文斯的,做梦都要笑出声了,我只有他的两个小包子。
作者: reiner    时间: 2011-11-19 09:35
阿姆斯特朗d嗓子特有意思,像一个的老头含着一口浓浓的咖啡在跟你“倾”耶稣。  
我喜欢!
旱天雷 发表于 2011-11-19 07:48

我老豆说这Y嗓子那么差,还好意思出来唱歌啊。真无趣。

俺觉得他得咽喉炎从来就没好过~

作者: 拖拉机    时间: 2011-11-19 10:36
音乐的传承是有清晰的脉络的,JAZZ滋生在古典的土壤里,而由JAZZ作为发端,人们摆脱了传统古典音乐工整规矩的表达方式,更注重乐曲感觉和意境的表达,而不再苛求乐曲的结构,乐句的公正,音色的完美。。。。而是更加的挥洒和随性,在古典音乐里几乎听不到即兴的东西,而现代JAZZ的灵魂就是即兴。
而有了JAZZ做为铺垫,等电声乐器被发明后,给了音乐家和听众更加自由的表达方式,才有了布鲁斯/摇滚/POP的一路走来。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11-19 10:42
优秀的爵士黑胶很贵的,比古典音乐还贵。
作者: Jwang    时间: 2011-11-19 12:50
音乐的传承是有清晰的脉络的,,而由JAZZ作为发端,人们摆脱了传统古典音乐工整规矩 ...
拖拉机 发表于 2011-11-19 10:36


这讲法好象没太多根据

作者: hanlanda    时间: 2011-11-19 13:00
刚刚开始听,不错。
作者: dj_simy    时间: 2011-11-19 15:00
听EVANS一定不能错过他最后的三重奏音乐会现场的两套CD,一共16张碟。
作者: zoe2000    时间: 2011-11-19 15:40
最近看了日本的STEREO SOUND 178期的45周年创刊特辑,关于爵士乐方面有几位作者推荐的爱听盘,其中知名的“BASIE"菅原正二说,“爵士乐的关键是——贝斯、饒钹、以及脚踏钹”。小野寺弘滋说:“爵士乐是冷静的音乐,我一直在面对冷静、快乐、热情、哀伤的爵士乐”。后者推荐的名盘评论节录2段如下,"Cresent"是John Coltrane众多唱片之中演奏与录音让我完全没有怨言的一张唱片,也是我最常听的唱片。1964年的Rudy Van Gelder录音,当时的Coltrane乐团正处于黄金时期,一般的四重奏乐团是每一个人之间的密切合作,站在对等的立场、展现出完美的和声、以及完美的摇摆节奏,因此Coltrane+节奏组的表演方式并不适合这种音乐,Elvin Jones的爵士鼓与Coltrane的萨克斯风对峙,McCoy Tyner的钢琴与Jimmy Garrison的贝斯在两者之间无间隙地结合在一起,录音的音效设计也是确实依照着这个构图。总之,我希望这张唱片播放出萨克斯风/爵士鼓+钢琴/贝斯、又或是四人对等平衡的声音,好像弦乐四重奏一样。而且,把萨克斯风这种乐器完全演奏出来的Coltrane的每一个声音都需要是颗粒状,而且从乐器的最低音到最高音也需要一定的均质性。Elvin的铙钹连奏具有空前绝后的美感,Van Gelder录音时也以它为重点。例如,A面第二首“Wise One”,节奏自由的序奏之后的Elvin使用铙钹中央的突起部分与响弦鼓的边缘、还有中鼓,慢慢创造节拍,从一个铙钹、从响弦鼓、从中鼓,编织出千变万化的音色与拍子,如果无法享受微妙的的音色与时间、还有强弱的变化情形,也就无法知道Elvin的可怕。虽然我希望听得见不规则踩踏的脚踏钹与低音鼓,可是也需要适度吧。另外,B面第一首的“Lonnie's Lament”,有好长一段贝斯独奏,这里我希望听得到贝斯微妙的音色变化。如果你觉得这太无聊了,那么就是重播系统不好。四人非比寻常的力量,不用说,当然必须感觉得到才行。归根到底我重视的是乐手之间的平衡与乐器的音色变化、以及质感的妥协性。
作者: zoe2000    时间: 2011-11-19 15:42
Count Basie 《Count on the Coast'58》 (Phontastic/Polydor 38MJ 3493/4)  1958年在美国西海岸的爵士乐俱乐部现场收录。演奏当然不用说,Wally Hader的录音也超群,这张录音值得大书特写的是大乐团的舞台排列方式直接被收录了下来。为什么呢?因为左边的节奏组、右边从前排依序是萨克斯/长号/小号组,这样排列收录的大乐团专辑几乎一张也没有,而且几乎没有一首歌能够像Duke Ellington作曲的“The Great Paris Concert”一样能突然浮现在脑海。虽然也有被单支麦克风拉走、爵士鼓跑来跑去的曲子,可是这两张适度离开麦克风所收录的唱片,对我而言,就是最理想的录音。 大乐团、还有现场收录,包括噪音在内收录了许多人所发出的声音。简单地说,如果播放这张唱片,人声嘈杂的感觉必须要不间断才行。 例如,萨克斯风组有五个人,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要忘记不只是首席萨克斯风手和低音萨克斯风手,还有第二次中音萨克斯风手。另外,四人组成的小号组,支援首席小号手、吹奏八度音阶以下的第四小号手,我觉得也很感动,主要负责旋律的Marshal Royal和Snooky Young令我陶醉,所以我想大力推荐一下。如果忘记负责和声的团员们也就不可能成为大乐团,虽然我没办法将他们逐一分辨出来,可是总之是不能忘记。容易被掩盖过去的小号组,我希望听起来也有确实的存在感。节奏组,当然也真优秀。这种乐团整体合为一体,好像形成了一种生物一样的摇摆演奏,真是音乐的奇迹。
作者: morefeel    时间: 2011-11-19 16:22
本帖最后由 morefeel 于 2011-11-19 16:27 编辑

在原盘里买到的两套,其中就有最后音乐会的下半部分8张,尽管盒子被打到,好在碟没事。





作者: 迪亚    时间: 2011-11-19 17:31
已很少听爵士,人声偶尔会听艾拉.菲兹杰拉尔德、妮娜.西蒙、NAT KING COLE&CAROL KIDD
作者: 拖拉机    时间: 2011-11-19 17:49
回复 Jwang 的帖子

个人心得,仅供参考,可否请教朋友能详细指教一下吗?
就回一句,让俺不得要领啊.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1-11-19 19:16
个人非常喜欢的一位爵士歌手:Katie Melua

Katie Melua1984出生在格鲁吉亚,成长于俄罗斯及英国。2003年底,首支单曲“The Closest Thing To Crazy”发行便强登英国金榜Top 10。不久,广获好评的首张专辑《Call Off The Search》一举挤下英伦人气天后Dido/蒂朵、击退Norah Jones,荣获6周英国金榜后座,成为英国2004开春迄今最畅销专辑。声线兼备蓝调、民谣、爵士味道的Katie Melua,常被乐评拿来与Norah Jones相提并论。但她那相较甜美清澈的年轻嗓音,让人遥想起已逝的跨界流行爵士美声Eva Cassidy。而在被Mike Batt发掘的那天,Katie所演唱的正好就是受Eva启发而学下的创作曲“Faraway Voice”。此外,她也自承在音乐方面受到Queen、Joni Mitchell、Bob Dylan和印度音乐及爱尔兰民谣等多类乐风的影响。

现在正听的她的唱片《Piece by Piece》(图片另上)


唱片中有一首歌叫《Nine Million Bicycles》(九百万辆自行车)。Katie在2005年来过中国,在北京参加cctv的节目,就是在那时候写了这首歌《Nine Million Bicycles》。歌词写得很美:“北京有九百万辆自行车,这是一个无法否定的事实,就如我爱你至死不渝;宇宙有一百二十亿光年那么远,这只是假说,没有人知道是否确实,但是我知道我将永远爱你;这世间大约有六十亿的芸芸众生,或多或少,我是何其渺小,而你却是我爱的全部……”

《Just Like Heaven》这首歌也是电影《宛如天堂》的片尾曲。

《Spider's Web 》本人最喜欢的Katie Melua歌曲之一

http://www.tudou.com/v/ZJCxGEp0keY/v.swf


  




作者: morefeel    时间: 2011-11-19 21:32
九百万辆自行车,这歌曲子好听,词也好,民谣爵士轻摇滚的风格结合。
作者: alma    时间: 2011-11-20 00:12
恭喜雷兄被雷到了!
Vaughan最拿人的是其独特的喉头颤音,很有韵味,其他人在这方面都跟她没法比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11-19 00:27


老念太猛了。这要多少银子?
怎么有兴趣收个全套的?说说行吗?


作者: alma    时间: 2011-11-20 00:16
这讲法好象没太多根据
Jwang 发表于 2011-11-19 12:50


爵士乐的源头比较多源。古典乐的源头为其中一支。我一直认为,法国人萨蒂,为爵士钢琴的源头之一。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11-20 00:40
老念太猛了。这要多少银子?
怎么有兴趣收个全套的?说说行吗?
alma 发表于 2011-11-20 00:12

一来,我一直喜欢伊文斯,但一直也没有下决心收罗多少他的唱片;二来,前些日子有朋友问我对这两套东西有兴趣不,我一看,好家伙,这不基本一网打尽了吗?一问价格,犹豫了,斗争了两天,还是决定拿下了,因为国际市场上一直在往上涨着呢。我拿下的价格不算贵,但也够呛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11-20 07:46
Dido/蒂朵
雨中独舞 发表于 2011-11-19 19:16
有几人知道她?



作者: morefeel    时间: 2011-11-20 09:22
DIDO不是爵士风格吧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11-20 09:46
DIDO不是爵士风格吧
morefeel 发表于 2011-11-20 09:22
不是爵士风格的,是流行音乐天后,一个乐队的主唱。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1-11-20 09:53
不是爵士风格的,是流行音乐天后,一个乐队的主唱。
shinelb 发表于 2011-11-20 09:46

她的风格更多趋向于民谣、流行、舞曲。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11-20 09:55
她的风格更多趋向于民谣、流行、舞曲。
雨中独舞 发表于 2011-11-20 09:53

她有一首《谢谢你》很有名。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11-20 10:06
Dido《Thank You》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E5ODUwMjc2/v.swf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1-11-20 10:28
爵士乐的源头比较多源。古典乐的源头为其中一支。我一直认为,法国人萨蒂,为爵士钢琴的源头之一。
...
alma 发表于 2011-11-20 00:16

说到爵士钢琴,我不得不提这位大师Red Garland,他的本名叫William Garland,但更多的时候,大家更愿意称他为Red Garland,因为他演奏的乐器是钢琴,他对爵士乐最大的贡献,是创造了一种在爵士乐中常用到的滑进八度的演奏方法,为很多音乐家的即兴演奏提出了新的思路。

还有一位似为钢琴而生的Errol Garner,他是Bop时期最重要的演奏家之一,却没有其他Bop演奏家的激烈,永远怀着一腔柔情,缓缓让它随着琴键的起伏流出,这位为钢琴而生的音乐家不懂五线谱,不会读谱也不会记谱,对于他来说,钢琴就是他的嘴,他坐在那里,自然就能说出美丽的语言。他的《Misty》在很大程度上,就像Louis Armstrong的《What a Wonderful World》一样,已经成为了爵士乐的标杆。

分享一段网上能找到的唯一一段Errol Garner的演出录像,来源于一次电视节目的录像。

http://player.56.com/v_NTE2MjE3Mzg.swf


作者: Jwang    时间: 2011-11-20 13:50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1-11-20 14:05 编辑

从来没听过Jazz是从古典里产生的。看看这段英文

JAZZ HISTORY TIMELINE

1600s
The JAZZistry story begins some four hundred years ago when the English, French, Spanish, Portuguese and Dutch competed for control of the Atlantic slave trade. It's estimated that by 1860, more than 10 million Africans had been captured and transported to the Americas. This human atrocity ravaged populations primarily in regions we now call Ghana, Togo, Benin and Nigeria. They were transported mostly to the Caribbean Islands and Spanish colonies in Central and South America. Only an estimated 6 percent of these victims of slavery were traded in British North America. Far from homogeneous, they were diverse in linguistic, ethnic, and spiritual heritages. This diversity was reflected in their rich musical traditions.

1700s
By 1750, enslaved Africans constituted 20 percent of the population in British North America, almost 240,000 people. The majority lived in the Southern colonies though slavery also existed in Northern colonies. At the same time, particularly in Maryland, a small population of free blacks did exist.

Because England's industrial revolution was funded by profits from the British slave trade and from colonial America's slave-produced sugar and tobacco crops, British slave ships were bringing as great a number as 50,000 enslaved Africans to the New World each year by the 1790's.

Slavery took a slightly different cultural turn in the French-dominated city of New Orleans, founded in 1718. Here, free colored people called Creoles co-existed with whites and slaves. Creoles were the racially mixed children of French slave masters and enslaved African women. These biracial children were given more privileges than black children. They were often educated in the finest schools, trained as musicians, and allowed access to white society. According to custom, many French slave owners would free their slaves—and, especially their Creole children--immediately prior to their own death. With freedom,


Creoles were able to achieve opportunities in society and wealth that approximated the status and rights of white people. However, when the Spanish took over New Orleans in 1764, Creoles lost their social and economic status, a change that forced them to look for work. Many became traveling musicians, a phenomenon that would evolve into the Southern minstrel show. These Creole musicians and their descendants became the primary inventors of early jazz.


At the same time, largely through the social action of Quaker women, Connecticut and Rhode Island were the first northern colonies to initiate gradual emancipation of enslaved people, and in 1774, the first laws prohibiting slavery were passed.
1800s


Eleven million Africans had been forcibly taken from their homelands and an estimated 600,000 had been sold into slavery in North America by 1807, when the British abolished their slave trade. In fact, the period from 1798 to1808 was the largest slave importation into the United States, totaling about 200,000. Even though United States citizens were prohibited from exporting slaves, the slave trade continued within the country.

During the Civil War, Frederick Douglass and others, encouraged Lincoln to recruit African American soldiers. But, this was not a popular idea. Lincoln feared that the shaky allegiance of the Union’s border states would be tested to the limit, seriously threatening the Union’s existence.


Some Black soldiers were allowed to enlist in the Union Army. But the black troops were segregated from the white army were subjected to sub-standard conditions, and rarely allowed to fight. Most of them were restricted to supporting tasks behind the battle lines. But, because the war was long, and causalities were high, often black troops were called in as reinforcements, and many distinguished themselves through acts of patriotism an bravery.
Immediately after the Civil War, in 1867, black men cast ballot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passage of the 15th Amendment, granted all rights of citizenship to men born in the US and to immigrant men who had been naturalized. (American Indian men were excluded, and were only granted the vote 54 years later, in 1921, when the Citizenship Act amended the 15th Amendment. This follows Women Suffrage with the 19th Amendment, in 1920.)


During Reconstruction, 265 black men were elected as delegates to ten state conventions. Of these men, 107 had been born into slavery, and 40 had served in the Union Army during the Civil War.


After the Emancipation several Northern religious societies founded dozens of black colleges and schools across the South, with the purpose of educating black students to become teachers, craftsmen and other leaders. These efforts continued during the Reconstruction Period. Known today as Historically Black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r “HBCUs”, they include Tuskegee Institute in Alabama, Spelman College and Morehouse University in Georgia, Howard University in Washington DC, and Fisk University in Tennessee, among approximately 100 others.


The 1871 concert tour of The Jubilee Singers of Fisk University marks an historic threshold in 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music. The Jubilee Singers (pictured below, in a typical souvenir card) toured the US and Europe, performing traditional work songs and spirituals in their regular choir repertoire. They provided white audiences in both continents with their very first exposure to the lives and music of black Americans. The music was extremely popular and people called the song form of aspiritual, “a jubilee”. The financial success of their tours allowed Fisk to flourish; the cultural success developed new awareness and respect for traditional African American culture and music.


Racial segregation was a harsh reality in 19th century America. It led to universal double standards, where virtually all conditions and opportunities were inferior to those of white people. Though African Americans were no longer enduring slavery, they were still subjected to abusive and cruel treatment of a largely racist culture.


Deeply rooted racist attitudes persisted after the Civil War. African Americans were subjected to brutal forms of racism and discrimination, with little recourse. Called “Jim Crow laws”, the double standard of white and black lives was viciously enforced and had devastating economic and human costs. Jim Crow segregation and discrimination policies throughout the South severely restricted the lives and freedoms of African Americans and caused many to flee the South. Racial segregation and discriminatory treatment were also typical in northern areas, as well, though northern cities did typically offer some expanded opportunities to African Americans.


The term "Jim Crow" is derived from a popular song performed in minstrel show tradition, or minstrelsy era. The traveling stage shows became popular in the 1830's and eventually evolved into vaudeville theatre. One routine called "Jump Jim Crow" was broad slapstick performed by a white actor in cork-face paint, ridiculing black people, which was typical in the popular entertainment of the era.


Meanwhile, in the 1890's, the earliest forms of jazz began to emerge in New Orleans, a multiracial and multicultural French-ruled city with a social order that demanded music and revelry. Creole musicians were combining the elements of West African work songs, slave spirituals, minstrel and vaudeville shows, and rural blues expression with the European brass band instruments and harmonies. This newly born hybrid music filled the streets of New Orleans on every occasion from parades to funeral marches.


作者: Jwang    时间: 2011-11-20 14:00
爵士乐的源头比较多源。古典乐的源头为其中一支。我一直认为,法国人萨蒂,为爵士钢琴的源头之一。
...
alma 发表于 2011-11-20 00:16

Jazz的产生只是在美国。Jazz的发展中受到其它乐种的影响是有的,但不是它的产生的源头。在Jazz中用了钢琴,不等于是个流派。Jazz历史上的重要人物都是美国人,其它的可以忽视。对于jazz,我看也要正正名。Jazz不是轻音乐,象ECM中,乱七八糟都成jazz了。



作者: Jwang    时间: 2011-11-20 14:21
这是维基百科的条文,值得一读。

http://en.wikipedia.org/wiki/History_of_jazz

我也推荐这套dvd
[attach]38509[/attach]

作者: 拖拉机    时间: 2011-11-20 14:35
多谢JWANG兄的指教,我非常同意您关于JAZZ也要正名的看法,现在打着JAZZ旗号的有太多的充数之作,也有很多听众分不清。尤其是现代爵士已经发展到了包罗万象的地步,深圳每年都有JAZZ节,一些欧洲的前卫JAZZ,可以做出长达数小时全无节奏和旋律的即兴,说实话我听到崩溃。前面视频里的两位女声KATIE和DIDO,在我看来基本和JAZZ没有任何关系,可能她们的乐风受到过JAZZ的影响,但更偏向POP。
从广义讲,JAZZ受古典的影响的确更多,很多JAZZ乐手都有很好的古典功底,而布鲁斯和摇滚乐手受古典影响相对小的多。
现代音乐已经有太多的交织,在互相影响中共同发展,但音乐的进步归根到底来自技术的进步,今后的音乐可能会用更多自自然界不存在的声响,来表达电子时代人们特有的情感。


作者: Jwang    时间: 2011-11-20 14:44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1-11-20 14:46 编辑

这是当代一位年轻的jazz演奏家
http://blog.sina.com.cn/u/1924111895

作者: dj_simy    时间: 2011-11-20 20:35
CONSECRATION是最后音乐会上午的现场,LAST WALTZ是晚上的现场,由于MILESTON公司先发行LAST WALTZ,所以再发行CONSECRATION说是PART 2(下半部分),其实应该是补漏(就像RIVERSIDE当初先发行WALTZ FOR DEBBY再发行SUNDAY AT THE VILLAGE VANGUARD一样),呵呵。

如果CONSECRATION与LAST WALTZ都有,按照时间顺序听会有不同的感觉。

另外,61年那套COMPLETE就是上面说的两张碟再加几首当天热身时的录音。BILL在80年,就是最后音乐会前,在VILLAGE VANGUARD还有一套现场,被NONESUCH公司发行,6碟,叫TURN OUT THE STARS,也是精品现场。

在原盘里买到的两套,其中就有最后音乐会的下半部分8张,尽管盒子被打到,好在碟没事。
morefeel 发表于 2011-11-19 16:22




作者: alma    时间: 2011-11-20 22:03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1-11-20 22:10 编辑
Jazz的产生只是在美国。Jazz的发展中受到其它乐种的影响是有的,但不是它的产生的源头。在Jazz中用了钢琴 ...
Jwang 发表于 2011-11-20 14:00


萨蒂晚年穷困潦倒,在一家酒吧里弹钢琴为生。这家酒吧里有个黑人小孩打零工,就是抹抹桌子卖个香烟啥的。有空的时候,小孩就坐在钢琴边上听。萨蒂有时会随着钢琴高兴地哼起来,孩子的眼神也会跟着亮起来------------后来孩子回到了新奥尔良,也在烟雾缭绕的酒吧里,弹着钢琴依依呀呀,就像20年前,他在巴黎的小酒吧里,听老萨蒂弹奏《害牙疼的猫头鹰》。

上面那段故事,是我编的。也许,是我哪本书上看来的。也许,是萨蒂托梦到了新奥尔良,


作者: alma    时间: 2011-11-20 22:37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1-11-20 22:44 编辑
说到爵士钢琴,我不得不提这位大师Red Garland,他的本名叫William Garland,但更多的时候,大家更愿意称 ...
雨中独舞 发表于 2011-11-20 10:28


我津津有味的听完了这段音乐,真好听,原味的爵士。
他让我想起James Scott和Thelonious Monk  


作者: Jwang    时间: 2011-11-21 04:17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1-11-21 04:25 编辑

钢琴的Jazz,我建议听Art Tatum和Oscar Peterson。在jazz中,Duke Ellington, Louis Armstrong是早期的顶端,John Coltrane, Miles Davis是晚期的顶端。从我个人来讲,我认为John Coltrane, Miles Davis的成就更高于Duke Ellington和Louis Armstrong的。这是因为,在Coltrane和Davis的音乐中更脱离了早期酒吧娱乐的特点。这就象古典中Bach,Beethoven一样,在他们的前后是没有人超越他们的。当今社会,古典已经死了。讲死,是因为它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没有了。同样,Jazz也死了。

加一点,听Jazz要听黑人的,白人的不行。就象打篮球,要看黑人的,白人跳不起来。没得看头。

作者: morefeel    时间: 2011-11-21 06:52
CONSECRATION是最后音乐会上午的现场,LAST WALTZ是晚上的现场,由于MILESTON公司先发行LAST WALTZ,所以再 ...
dj_simy 发表于 2011-11-20 20:35


长知识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11-21 08:36
钢琴的Jazz,我建议听Art Tatum和Oscar Peterson。在jazz中,Duke Ellington, Louis Armstrong是早期的顶端 ...
Jwang 发表于 2011-11-21 04:17
什么时候Jwang 兄谈谈爵士入门,
指导一下我们这些菜鸟。哈哈。



作者: Jwang    时间: 2011-11-21 12:42
回复 shinelb 的帖子
指导谈不上,只是近水罢了。

   
作者: 拖拉机    时间: 2011-11-21 14:57
这是当代一位年轻的jazz演奏家
http://blog.sina.com.cn/u/1924111895
Jwang 发表于 2011-11-20 14:44

收藏了,慢慢学习,多谢了!

古典 JAZZ之所以式微,是因为他们产生和壮大的土壤已经逐渐消失了。
个人总感觉:
完全不用电声的音乐是属于农业属性的音乐,让人们用乐器描绘和模拟自然界里的声音;
而布鲁斯属于早期工业时代,人们开始使用电声乐和扩音系统,让人们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而摇滚完全属于工业时代,大量效果器的引入,让人们尝试用电声乐器和效果器模拟机器
的轰鸣;
而从RAP开始,人们开始大量使用采样合成音色模拟传统乐器,更加制造了我们不曾听过的声音,但这个阶段还在成型的过程中,没有革命性的突破。

我们今天能在家里欣赏音乐,要拜现代电声乐的技术发展所赐,但另一方面,电声的发展也促进了古典的消亡。当你更多的时候选择在家里,而不是去现场的时候,大的古典乐团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而利用便利的数码录音技术的个人音乐工作者,则可以通过网络完成他们对古典音乐的颠覆。

但每一种音乐形式,都不会在短时间消亡,就像胶片/黑胶/电子管一样,不过会小众化而已。
作者: 旱天雷    时间: 2011-11-21 16:52
我并不觉得“现代电声乐”美在何处,尽管它模仿得如此的逼真。而管弦乐队的各种乐器对自然界的模仿虽然处于像与不像之间,但它留给我们的想象空间更广阔、深远。二者就像西方油画和数码照片一样。
作者: 中庸无为    时间: 2011-11-21 17:21
本帖最后由 中庸无为 于 2011-11-21 17:35 编辑
收藏了,慢慢学习,多谢了!

古典 JAZZ之所以式微,是因为他们产生和壮大的土壤已经逐渐消失了。
个人 ...
拖拉机 发表于 2011-11-21 14:57


这段描述很有意思,也很有启发。不过我还是喜欢“农业属性的音乐”,包括农业属性的爵士乐。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1-11-21 17:53
恭喜雷兄被雷到了!
Vaughan最拿人的是其独特的喉头颤音,很有韵味,其他人在这方面都跟她没法比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11-19 00:27


bill是我的最爱啊,那钢琴真的是“本冷本冷”的,忒爽!

就是他喜欢把钢琴放在左边。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1-11-21 18:03
今年又大手笔买进估计有100多张JAZZ碟
基本上还是verve,impulse,riverside,mileston,fantasy还有mercury等等。血脉喷张!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11-21 20:02
今年又大手笔买进估计有100多张JAZZ碟
基本上还是verve,impulse,riverside,mileston,fantasy还有mercu ...
robinwood 发表于 2011-11-21 18:03

听爵士配帕西诺这头像倒是比较靠谱!比之前那个好太多了。



作者: morefeel    时间: 2011-11-21 20:22
这种声音的爵士女歌手我全无抵抗力,AMAZON有她多张专辑的试听。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11-21 21:56
这种声音的爵士女歌手我全无抵抗力,AMAZON有她多张专辑的试听。
morefeel 发表于 2011-11-21 20:22

小心眼花缭乱啊!爵士海洋不比古典小,光是海湾里转悠一圈下来,千把张CD就来了,真正出海一瞧,哇!没尽头啊!还是经典来得更靠谱一些。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1-11-22 00:32
本帖最后由 雨中独舞 于 2011-11-22 00:37 编辑

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爵士乐起源的资料。

爵士乐的最初的孕育发展,是从上一个世纪之交开始的。现代观点普遍认为,现代爵士乐源于美国黑人的Blues(布鲁斯)与Ragtime(拉格泰姆)的结合。如果说黑人音乐赐予了爵士乐黑人特有的自由与乐观精神,把即兴演奏与演唱融入到了爵士乐中的话,那么古典音乐所带给爵士乐的影响则是严谨的。我们今天所听到的爵士乐虽然有大段的即兴段落,但是这种即兴都是在规定了曲子的和弦与结构以后在曲子结构内的即兴,而现在提到的Ragtime音乐,就是黑人音乐与古典音乐的早期融合的尝试,借用古典音乐的进行曲式,加以节奏变换,制造切分和摇摆的感觉,就是Ragtime的音乐的特点。

Ragtime的产生其实并非一种艺术潮流,他完全源于一个人的努力,他就是Scott Joplin。Scott Joplin因谱写富有激情的舞曲而著名因而得名“拉格泰姆音乐之王”。这种音乐具有不规律的节奏,被形容为“粗糙的节拍”,这个名词后来被简化成“拉格泰姆”,在Scott Joplin的有生之年里,拉格泰姆音乐常常在酒吧及饮酒的场所演奏,在他的努力下,这种特殊的音被转化成了美国的艺术形式。

[attach]38619[/attach]
Scott Joplin音乐可能非常有名但他的一生却是个迷专家们认为他出生于1867或是1868年,生在德克萨斯州,可能是在邻州阿肯色州的边界地区,他的部份童年时光是在德克萨尔卡那城度过的。他的父亲在黑奴解放运动后在铁路工作,她母亲的工作是给别人做保姆,Joplin幼年的音乐教育并不是在音乐教室中获得的,而是在她母亲的雇主家。年幼的Joplin被允许在母亲工作时弹奏雇主家的钢琴,而她的音乐老师则就是那位热心的雇主,在那里,他学会了乐理与记谱。热爱音乐的他从小就表现出了极高的音乐天赋,以至于她的母亲决定供养他学习音乐。
于19世纪80年代离开家乡去美国中西部旅行。在他二十岁的时候,他搬到密苏里州的塞达利亚,在那儿他与不同的乐队合作演出,其中有舞蹈乐队“女王城短号乐队”和歌手乐队德克萨斯集成曲四重奏“。在不用外出表演的时候,Scott Joplin就在社会上的酒吧弹钢琴以及教音乐课。

真正让Scott Joplin出名的是1899年的那曲《Maple Leaf  Rag》,这首曲子不但是世界上第一首Ragtime曲,也让Joplin走进了公众的视线当中。这首歌很快成为Ragtime音乐形式中最为流行的典范歌曲之一从此,Joplin始终靠销售此歌赚钱这本曲谱在美国仅仅半年就卖出了七万五千册。

然后好景不长,一年以后,他的女儿夭折,妻子与其离婚,他的第一部歌剧作品也遭遇失败,显然是他的歌剧和当时主流的欧洲歌曲完全不同,在那个时代来看过于前卫,根本无法为人所接受。他再一次遭到了事业上的打击,在经济上再次破产。厄运并没有饶过这位音乐天才,在1914年,他开始意识到自己染上了梅毒,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Joplin一边与死神赛跑,一边不停地发表新的Ragtime作品,可惜的是,在1917年,这位音乐大师终究还是死于梅毒的并发症,那年他还不到50岁。因为他去世的时间太早,并没有留下唱片录音,而是像很多古典音乐家一样只留下了曲谱,总共60首音乐作品,包括两部歌剧、一首交响乐、一部音乐剧Joplin还留下了几曲在纸带钢琴上的录音,即使我们如今把它还原,也听不到当年Joplin的全部感情,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1976年,Scott Joplin获得“普利策奖”,以表彰他在美国音乐方面的重要影响。

[attach]38617[/attach]



专辑:The Entertainer – The Very Best of Scott Joplin
演奏者:Joshua Rifkin
发行年代:1997
厂牌:Nonesuch




爵士乐毕竟不只是从古典音乐演化来的音乐形式,它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就中Blues。

在广袤美国南方,密西西比河沿岸,居住着因为奴隶贸易而来到这块大路上的很多黑人,他们的生活贫苦,在日常生活中受尽歧视。在劳作中,他们偶尔会在田间唱起劳动号子,或者在教堂祈祷之时唱起宗教歌曲,Blues实际上就由这两者的融合发展而来,和古典音乐的富丽堂皇不同,Blues绝对是一种贫穷的贫民艺术。早期的Blues多抒发的是对社会不公平的无奈,对贫穷的怨恨,在对Blues这个词的翻译中,有一种叫做“怨曲”的翻译方法,十分贴切早期的Blues内容。

在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居住着很多布鲁斯艺术家,在这些艺术家中,最著名的,也是最具传奇的一个,Robert Johnson,一个优秀的歌者和一个传奇的吉他演奏家,在滚石杂志评选出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吉他手中,他排名第五。


[attach]38620[/attach]

幼年的Robert Johnson生活在动荡当中,他跟随者生母改嫁来到密西西比,他像很多贫穷地区的孩子一样十六岁就结了婚,但是结婚一年就失去了自己的妻子。年轻的Robert Johnson在他动荡的生活中饱经人世沧桑,后来,他终于开始和当地的Blues音乐家开始学习演唱和弹奏吉他并且流浪演出以换取微薄的收入。

起初,Robert Johnson并不会弹吉他,他只会吹口琴,于是在每次演出之后,乐手交流扯淡之时,因为他糟糕的吉他技术,Johnson总是被大家嘲笑的对象。自尊心受到伤害的Robert Johnson一气之下再次回到了家乡,开始苦练吉他,并再次结婚。这段时间其实很短,只有几个月,但是Johnson的吉他技术却突飞猛进,令人不可思议,以至于音乐圈一直流传着的最离奇的传说就是关于他的。

据说,在Robert Johnson回到家乡的时候,因为受到嘲笑,他特别想成为一个伟大的Blues音乐家,于是在一天的午夜,他受到了启示来到了种植园附近的一个十字路口,在那里遇到一个大胡子男人教他吉他,那个人就是恶魔,恶魔把吉他技术交给了他,作为代价,恶魔掌握了他的灵魂,Robert Johnson答应了他,于是,几乎是一夜之间,他就从一个几乎不会弹琴的孩子变成了当时最厉害的Blues吉他大师,据说,每次他演奏之时,他的灵魂都在被那个演奏技巧超群的恶魔控制着。这个故事实在太出名了,大家宁愿相信它是真的,因为它集合了太多浪漫传奇的元素,成为后世所有「早夭神秘鬼才型音乐家」的原型。

总之,回归后的Robert Johnson绝对成了那个时代Blues圈最伟大的歌者与吉他英雄。在1936年与37年,他先后两次走进了录音棚,录下了一共29首歌。这29首歌,成为了Blues历史上最重要的录音,他弹琴的方式以及唱歌的措辞,极大程度的影响了后来Blues的发展方向,Eric Clapton在听到Robert Johnson的演唱时慨叹:“The most powerful cry that I think you can find in the human voice.”(你说能听到的最具力量的人的哭泣)。

也许是因为Johnson把自己的灵魂卖给了魔鬼,甘于用生命换来演奏的才华,在完成了两次录音之后不到一年,年仅27岁的Robert Johnson就死于非命。关于他的死,也流传着很多种说法,Robert Johnson中毒而死,据说下毒的人是嫉妒他的一个店主,因为他认为Johnson在用琴声勾引他的妻子,但是,他死后,并没有任何人被起诉,他的死,包括他死后所埋葬的地方,一直到现在都存有争议,也许,将永远成谜。

这位神秘的传奇,留给大家的,不过是这29首歌与一些永远解不开的神秘故事,可他给音乐留给的可绝对不止这么多,以他的风格为代表的三角洲布鲁斯(Delta Blues)作为最纯粹的Blues起源流派,已经成为了美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Blues更是直接在日后的岁月中酝酿了爵士乐的产生,他的演奏技法直接影响到了许多爵士与布鲁斯吉他手,这点也有绝对不可忽视。简单讲,没有Robert Johnson,就不会有后来的Elmore James,Muddy Waters, Howlin' Wolf, John Lee Hooker,Lightnin' Hopkins,以及更晚的Chuck Berry,还有猫王。更不用说Rolling Stones, Eric Clapton, Fleetwood Mac, Led Zeppelin, 乃至于Bob Dylan, Lucinda Williams 这些深受影响、并且亲自翻唱不只一首Robert Johnson作品的白人摇滚巨匠了。没有Johnson,六○年代的英伦蓝调复兴将不会发生,也不会有后来的Jimi Hendrix,Allman Brothers,,Johnny Winter, Lynyrd Skynyrd......

Robert Johnson的作品,当年都是78转唱片的形式,并非所有歌曲都发行了78转唱片,大多数歌曲留在唱片公司的仓库里,不见天日。Robert Johnson真正发行第一张33 1/3转的LP唱片,是1961年的King of the Delta Blues Singers,这张唱片的影响力之大之广,难以估量,堪称当代蓝调史最重要的reissue专辑。Columbia见到这张的潜力,便在1966年把剩下的歌曲都收录在King of the Delta Blues Singers Vol.2专辑,至此,Robert Johnson仅存的29首歌都有了LP版本,成为此后四分之一世纪,所有蓝调乐迷的标准配备。1990年,The Complete Recordings正式上市,Sony原本预期大概会卖个五万张,未料这套专辑的销量一路狂飙,没多久就破了百万,拿下白金唱片,成为有史以来最畅销的蓝调专辑。他生平的两张照片,当然就附在Sony 1990年的盒装全集里,一张当封面,另一张在封面里。

[attach]38618[/attach]
专辑:The Complete Recordings Of Robert Johnson
发行年代:1990
厂牌:Sony


Robert Johnson大概是最有名的老蓝调歌者,这都得谢谢那部名叫《十字路口》的电影。影片中,八○年代的白人少年为了寻找传说中的Robert Johnson第三十首创作曲,深入密西西比三角洲,最后在一场竞奏大车拼里把反派的吉他怪杰打垮(由重金属神手Steve Vai饰演),结局皆大欢喜。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cyOTA2MjEy/v.swf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11-22 01:14
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爵士乐起源的资料。

爵士乐的最初的孕育发展,是从上一个世纪之交开始的。现代观点普 ...
雨中独舞 发表于 2011-11-22 00:32

雨妹这也忒复杂了,单说起源其实很简单:爵士乐诞生于妓院!storyville是啥地儿?当年新奥尔良政府专辟的一块红灯区是也,爵士乐(拉格泰姆)就在这地儿滋生发芽了。

如果可以类比的话,俺们这国家倒是遍地都有可能诞生新一代的“爵士乐”,但是,可能吗?!



作者: morefeel    时间: 2011-11-22 06:44
对,爵士的出现跟色情业关系很大,所以有些爵士唱片的封面都很情色。
作者: bodyheat    时间: 2011-11-22 09:14
加一点,听Jazz要听黑人的,白人的不行。Jwang 发表于 2011-11-21 04:17


这说法恐怕不能成立。

爵士乐之所以在Parker、Monk、Miles Davis、John Coltrane等人的努力下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音乐体系,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正是反对种族歧视、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根源在不断地驱动他们去以更加完善、复杂和极具个性化的音乐语言去表达它们。那么,所谓“Jazz要听黑人的,白人的不行”这样的论调,难道不是对现代JAZZ最精髓的思想本源的彻底背叛吗?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一代爵士小号宗师Roy Eldridge就曾经声称,他闭着眼也能分辨出到底是黑人在演奏还是白人在演奏。而结果是,他随即便在电台为之进行的一次盲听测验中当众出了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除非您自认为比一代爵士小号宗师更了解爵士乐演奏,否则千万别产生类似的念头。

作者: bodyheat    时间: 2011-11-22 09:34
就象布鲁斯一样,拉格泰姆只是爵士乐形成的众多根源之一,它既不能被称为“爵士乐”,也不能被看作是爵士乐的初始形态,Ragtime就是Ragtime。

BTW:拉格泰姆中的“进行曲式”也有非常具体的来源——John Philip Sousa的那些军乐曲。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1-11-22 10:04
回复 狗儿念经 的帖子


    狗哥高见!
作者: bodyheat    时间: 2011-11-22 10:14
对,爵士的出现跟色情业关系很大,所以有些爵士唱片的封面都很情色。
morefeel 发表于 2011-11-22 06:44


JAZZ最盛行的年代里唱片封面其实很少情色意味,音乐家肖像居多,这20年来才变得越来越情色了~~~

作者: Jwang    时间: 2011-11-22 11:21
对,爵士的出现跟色情业关系很大,所以有些爵士唱片的封面都很情色。

morefeel兄讲的很对,但Jazz的起源和色情及酒吧等有关,不是封面。下面是维基中文的条例。可以参考。但有点是可以肯定的,JAZZ在起初是低等的娱乐,而今小资都拿来装饰。

爵士樂(英语:Jazz)是一種起源於非洲形成於美國的音樂形式。誕生於19世纪末的美國密西西比河畔港埠新奥爾良,在它之前是一些更早出现的美國黑人音樂(如藍調、福音歌曲等),而這些音樂是美國黑人根植於其非洲音樂傳統的基礎上,結合他們在現實中的遭遇創作出來的。早期藍調主要表現黑人的悲慘境遇和底層生活狀態(藍調的英文原字Blue除了指『藍色』之外亦有『憂鬱』之意),大多比較凄苦。福音歌曲主要是(向上帝)祈求平安,希望得到救贖。爵士樂在其發展過程中除了有黑人音樂的根源外,還吸收了如古典音樂、民族音樂等諸多音樂元素,逐漸形成了今天多門多類的爵士樂,所傳遞的内容也更為多樣,不只是早期的“黑人風格”。

爵士樂的根源

爵士樂源於藍調,是一種以前居住在美國南部的非洲奴隸以及他們的後代們的民間音樂。藍調深受西非文化和音樂傳统的影響,這些奴隸也逐漸成為移居到城市的黑人的音樂家。

爵士樂的真正起源是貧窮。1865年,美國內戰結束,往日黑人奴隸獲得了自由,但是生活依然困苦。他們多數是文盲,唯有靠自己故土培植出的音樂娛樂自己。勞動的號子和農田歌曲是在採摘棉花時唱的,讚美詩歌和聖歌是在種族隔離的教堂裡聚會時唱的,而即興之作則是獨唱歌手在一支班卓琴伴奏下吟唱的。在教堂中,黑人牧師用英國領唱方式來解決唱歌不懂字的問題。

上世纪之交流行的標準音樂會形式,也就是當時軍樂團和舞會樂隊的音樂,影響了最早的爵士樂的主流表達方式。這些音樂的樂器:銅管樂器,簧管樂器和鼓,成為了爵士樂的基本樂器。

[编辑] 二十世纪早期

主条目:迪克西兰

在二十世纪早期時,爵士樂在新奥尔良慢慢地孕育出來,而早期的爵士樂大多數牽涉到性愛。更確切來說,早期的爵士樂本來就是一種低下階層的音樂,而當時在妓院中都有一些樂手在演奏,娛樂之餘也做生意,所以性愛與爵士樂從最初就秤不離砣。新奥尔良獨自創造着爵士樂──類似的音樂在南部的廣闊鄉村與諸如巴爾的摩、聖路易斯這樣的城市裡處處可見。爵士樂這名字,其實也是性愛,比格·O·朗 將在性愛中短暫的高潮稱為「Jass「。於是首批樂隊中的原創迪西蘭德「Jass」樂隊就把自己的名字拼案成了這模樣。一些調皮鬼把海報上寫的Jass把J塗掉了,Jass就變了ass(屁股),樂隊將名字的拼寫改為「Jazz」。此外,我們還可以說是「James」這個名字的縮寫;法語方言中,有一個動詞「爵瑟」,是聊天的意思;各種各樣的非洲詞彙。任君選擇。Jazz就這樣在新奥尔良中發展起來。[來源請求]

初期的爵士樂樂器,有來自軍樂銅管樂隊的短號、活瓣長號和鼓,有家住城裡的那些受教育、家境殷實的混血克奧爾人帶來的單簧管和貝斯(bass),還有流浪的吟遊歌人和藍調歌手們手中的的吉他。但凡缺乏精緻的地方,樂隊一律用音量和激情予以補償。所有爵士樂手都在酒吧與妓院裡、在斯多利城裡開創自己的事業,演奏者適宜新月城這樣的大都會的狂暴喧騷的音樂。許多人所共知的作品都由這一地區的地名而得名──其中最為知名的有巴辛街藍調和堪納爾街藍調,此外還有許多諸如此類的音樂家。在1917年以前,一些公認的爵士樂就已然成型了。而早期的爵士樂並沒有錄音紀錄。

1917年美國加入了世界大戰,與此同時爵士樂最終錄製了第一張唱片。不過這唱片並非在新奥尔良錄製,而是在紐約;而樂隊的五位成員都是些小夥兒,但他們都是白人,把面塗黑了便充當黑人。而許多唱片公司當時打算為這種新興的音樂錄製唱片。但這些公司都遠在北部城市裡,而樂手卻多集中於南部。炙手可熱的一位──短號手弗萊迪·凱帕德(Freddie Keppard)在芝加哥和紐約的原創克萊奧爾樂隊工作──偏偏又唯恐有人剽竊他的技巧,拒絕了錄音,白白錯過了成為進入史冊第一人的機會。

在戰後,爵士樂由新奥尔良的基地遷別處。而有兩個說法,一是因為新奥尔良當時是美國的軍事基地,而士兵每天喝得爛醉如泥,政府便把所有酒吧,妓院禁止營業。而另一說法則為當時南方落後,而北方城市較宏大,而且財勢雄厚,北方俱樂部也比南方好,故爵士樂手也隨之搬家了。早期的爵士樂曲,已知是集體演奏的,由短號帶領,單簧管穿插其間,長號標誌重音,再由吉他、貝斯和鼓控制節奏。

搖擺大樂團(Big band swing)

主条目:大樂團

搖擺樂時期,三十年代爵士樂又邁入另外一個新局面,那就是搖擺樂的誕生,而大樂團(Big Band)的興盛又對搖擺樂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搖擺樂和以往最為不同的地方在於節奏的改變,它將原來紐奧爾良爵士樂中的二拍子節奏變為更為平滑流暢的四拍節奏,同時樂手們也發展出使用簡短的旋律模式,稱之為Riff(參閱詞彙解釋篇),而為了促長這種演奏方式,樂團因而被分成各種不同的樂器組,每一組都有自己的Riff,同時更提供了樂手演奏較長獨奏的機會。 在大樂團發展中有兩位非常重要的人物,那就是绰号“艾靈頓公爵”的Edward Kennedy Ellington與Fletcher Henderson。二十年代时,艾靈頓公爵和他的樂團在紐約的綿花田俱樂部表演,並持續領導他的樂團直到他去世為止。他一生創作與演奏出很多膾炙人口的曲子。他們兩位都是大樂團音樂的代表性人物,而遵循艾靈頓公爵與Henderson風格的樂團領導人則包括了Jimmie Lunceford、Chick Webb與Cab Calloway等人。於此同時,在堪薩斯市的Count Basie也發展出不同風格的大樂團爵士樂。不論他們之間的樂風如何不同,但基本上他們的音樂都有一共同特性,那就是樂曲雖然大都經過精心的編排,但卻給與樂手或多或少的空間去發揮即興獨奏,也因此在這些樂團中往往培育出很多非常優秀甚至樂風前進的樂手,如Henderson樂團中的薩克斯風手Coleman Hawkins與Basie樂團中的薩克斯風手Lester Young等。 在最後我們必須提到搖擺樂另一個重要人物Benny Goodman,他本身不但是位技巧精湛的單簧管手,他所領導的大樂團或是以三人到六人為編制小樂團,不論在藝術或商業上都獲得極大的成功,也對後來的爵士樂音樂產生相當大的影響。

[编辑] 咆勃樂(Bebop)

主条目:咆勃爵士樂

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大樂團搖擺樂也跟著沒落,而使得爵士樂又有了一次重大的變革,那就是咆勃(Bop)爵士樂的誕生。咆勃爵士樂起源於紐約,一群音樂家認為:一、大樂團的搖擺樂因為編寫好的部份較多,而留給獨奏者即興發揮的空間較少;二、早期爵士音樂和聲上較缺乏刺激性;三、即興內容上,早期的音樂家們多以調性內的琶音手法演奏,旋律以較多四分音符而非大量的八分音符為主,節奏亦未有較刺激的感受;再加上Coleman Hawkins、Charlie Christian、Lester Young、Jo Jones等前輩們一些創新的聲音與觀念吸引他們,他們開始在明頓俱樂部(Minton's Playhouse)演奏這種稱之為咆勃的新音樂。由於咆勃音樂多以三到六人編制的小樂團演奏,各樂器的音量變大,音色也較激昂。旋律上,樂手們使用大量的八分音符為主軸,並採用了許多半音趨近的手法增加線條的複雜度,許多的裝飾音也是複雜旋律的手法之一;和聲上,二五和聲行進被大量地使用在樂曲中,使即興者無法再僅以同一個調的音階應付,而必須要繞著複雜的和弦行進走,大小調調式互換的方式亦反應在所演奏的旋律上;節奏上,常出現以三為一組的音形,造成節奏錯置的感覺,或是刻意將重音或高音放在反拍造成搶拍的效果;作曲上,此時期的音樂家仍深植於藍調、流行歌曲的曲式,但利用了上述和聲的手法改進,或是重新譜寫新的複雜旋律於原本的和聲行進上(如Tadd Dameron的Hot house之於What is this thing called love);合奏上,鼓手及鋼琴手須要更多對即興者的呼應,甚或給予節奏上或和聲上的動機以刺激即興者,構成了須要高度互動聆聽的現代爵士樂基礎。咆勃音樂的首要推動者就是薩克斯風手查利·帕克(Charlie Parker)、小喇叭手迪齊·吉萊斯皮(Dizzy Gillespie)、Miles Davis、鋼琴手Bud Powell、Thelonious Monk、鼓手Kenny Clarke、麥斯·羅區(Max Roach)、貝斯手Charles Mingus等人。其中,最著名的咆勃爵士樂錄音即是馬賽廳現場專輯(Jazz at Massey Hall),由查利·帕克、迪齊·吉萊斯皮、Bud Powell、Charles Mingus、麥斯·羅區五位咆勃樂時期最優秀的音樂家所錄製。此時期的原創經典名曲有Blues for Alice、Ornithology、Anthropology、Straight, no chaser、Bebop、Salt peanuts等等。

酷派爵士(Cool)

主条目:冷爵士樂

在咆勃爵士樂興盛的時候,一種衍生自咆勃爵士樂的樂風產生了,這就是酷派爵士樂(Cool Jazz)。這種音樂起始於四十年代末與五十年代早期,它結合了咆勃爵士樂的技術層面與其本身獨特的音色:很少的泛音及顫音,並將之柔順化以避免和原來風格一樣有稜有角。這方面的代表人物無疑是小喇叭手Miles Davis。這種酷派爵士樂影響了很多的樂團與樂手,尤其是西海岸的樂手,因此它又稱之為西海岸爵士樂(West Coast Jazz),樂手如次中音薩克斯風手Zoom Sims及Stan Getz、低音薩克斯風手Gerry Mulligan都是這種樂風的主導人物,而這種以酷派爵士樂為基礎的音樂持續興盛到五十年代。同時,在五十年代,鋼琴手Dave Brubeck與中音薩克斯風手Paul Desmond也以融合了古典與酷派爵士樂風的音樂而大受歡迎。

[编辑] 硬式咆勃(Hardbop)

主条目:硬博普樂

硬包勃爵士樂 當西岸興起酷派爵士樂的時候,東海岸卻繼續延伸並擴張包勃爵士樂,且形成較包勃爵士樂更熱烈與強勁的硬包勃爵士樂(Hard Bop),硬包勃爵士樂除了更強調獨奏外,節奏樂手與管樂搭檔也相互親密搭配負責獨奏,鼓手更突然成為主要的推動者。在這次的風潮中,鼓手Art Blakey成為主要的角色,其他像薩克斯風手Sonny Rollins、Jackie McLean、Johnny Griffin、小喇叭手Clifford Brown、Lee Morgan等,均以他們傑出的才華賦予這種音樂真正的方向與型態。

[编辑] 後咆勃(Postbop)
Hardbop以來的曲式中和弦排列的愈趨密集複雜,對樂手的限制也愈多,因為樂手須要小心的繞著和弦,旋律線條也因此受到了較多的規範。Miles Davis在拜讀了George Ruessell的大作之後,嘗試在Milestones專輯創作了同名曲Milestones,是一首以調式為基礎寫成的曲子。而大家所熟知的當然還是最著名的Kind of blue中的So What,整首曲子只有兩個和弦 - Dm7與Ebm7。在此Dm7就佔了整首曲子的75%,於是,曲子不再有回到一個主要調性的趨勢,而是呈現一片廣闊的聲音,和聲不再密集的結果,是讓即興者有更大的彈性來專注在旋律上。當然,所謂的調式音階也因此而大量的派上用場,但是如果只是上上下下的「爬音階」來進行旋律的創造,一定會顯得無聊。此時,用節奏的動機發展,甚至是重複的樂句來製造即興內容更顯重要。這類最基本的調式曲子,因為其廣闊的聲音,也被鋼琴手Herbie Hancock拿來創作了Maiden Voyage,聆聽這首曲子,不正就像一艘正要航向廣闊大海的感覺嗎?而這種形式的modal jazz,也促成了另一位鋼琴大師McCoy Tyner的蹶起。Bill Evans於Kind of blue專輯即出現過的四度和聲,在McCoy Tyner手中發揚光大,左手與bass手同步重壓低音後立刻回來彈奏三音的四度和聲,右手在飛快的以大量的五聲音階進行即興,正是Tyner的拿手好戲。而四度和聲一路的堆疊上去雖然有時較無法表現功能和聲完整的聲響,但modal jazz卻正好適用。McCoy Tyner的The Real McCoy專輯開頭曲Passion Dance正是最佳的範例。

之後,調性與調式的樂曲也漸漸混合在一起,出現了兩種形式的合體。如Herbie Hancock的One Finger Snap、Wayne Shorter的Yes and No都是這樣的曲子,部份的橋段為modal式的和弦鋪陳,另一部份則為傳統樂曲中的II-V和弦串接。樂手們在這樣的格式也有了更多的彈性來表現自己的樂思。

而在這樣的年代裡,出現了兩位影響舉足輕重的Sax大師,一位是John Coltrane,另一位則是Wayne Shorter。這兩位大師向來即是好友,經常在一起練習,互相分享音樂的看法。一位在50年代與Miles Davis成就了第一個偉大的五重奏,另一位則在Art Blakey's Jazz Messenger中受到重用。但是兩人都在自己的樂團中漸漸無法滿足而想尋求更新的聲音,Coltrane在極繁雜的Giant Steps後反樸歸真選擇了以和弦少,以廣闊的聲音為主的modal jazz為發展,前述擁有重度火力的McCoy Tyner當然是輔佐君王的首選,而十分搖擺,卻有大開大闔的氣勢,擅長在小鼓上製造許多polyrhythm的鼓手Elvin Jones也是另一名Coltrane的選擇。bass聲響渾厚扎實的Jimmy Garrison則是最後一名補齊的人選。My FavoriteThings、Live at the Village Vanguard、Live at Birdland、Crescent、A Love Supreme、Ascension都是這個組合的完美錄音。持續的低音Pedal加上Tyner的四度和聲火力、Elvin Jones震天價響的ride與一層又一層的節奏堆疊,都給了Coltrane在這時期狂野又長篇的即興段落最好的支撐,雖然中間尚有Coltrane & Johnny Hartman、Ballads等專輯略為舒緩Coltrane的發展,但Coltrane還是往更大音量、更長段的即興前進,甚至引用Free jazz的概念,打破曲式的限制,並進入有些宗教冥想式的即興。直到後來Coltrane甚至引起兩個鼓手同時支撐他的即興,終究,Elvin Jones與Tyner都不再能忍受這麼大的音量而各自離團。這個組合也就此解散。但是現代的Sax手完全沒辦法忽略這個樂團所帶來的衝擊,向來喜歡留給後代爵士樂手許多機車難題、故意找碴的Coltrane的影響極為廣泛,Branford Marsalis的四重奏就是一個受到極大影響的樂團,而超技的Michael Brecker更是吸收了Coltrane的句法與Elvin Jones的節奏力道,展現了難以企及的爆發力,並且在專輯Infinity及Tales from the Hudson中與Tyner及Jones都有合作,有世代交替的意味在。Coltrane在modal jazz的句法影響,除了sax手,更可在如organ手Larry Young、吉他手John McLaughlin及小號手Woody Shaw等人身上看到。McCoy Tyner的聲響在Branford與Brecker合作過的鋼琴手Kenny Kirkland及Joey Caderazzo上可以聽到許多。

Wayne Shorter則是走了不一樣的路,他並不朝無曲式的方向前進,而是在體制內力求變化,嘗試了更不一樣的作曲方式。從他初出道的個人專輯NightDreamer、Speak No Evil、Juju開始,即可聽到他的野心。有稍借用ColtraneGiant Steps和弦概念的Night Dreamer、全音階譜寫成的Juju、和聲節奏寬廣的Mahjong等都是他的名作。不難看出Shorter的一些作曲特徵:(1)五聲音階的使用,如:Mahjong、Yes and No(2)重複的旋律但卻暗藏不同的和聲,如:Wild flower、Black nile(3)非傳統32或16小節的格式,如:Virgo、Speak no evil。而作曲上的創新,也促使正想追求新轉變的Miles Davis力邀Shorter的入團。Miles曾說過"If I was the inspiration and wisdom and the link for this band, Tony (Williams) was the fire, the creative spark; Wayne was the idea person, the conceptualizer of a whole lot of musical ideas we did; Ron (Carter) and Herbie (Hancock) were the anchors",由此可見他對Shorter的器重。Shorter也在這時期利用更進階的modal概念,將相同或不同調式中的和弦排列於一首曲子,使曲子和弦排列複雜卻又不像bebop時期可以用II-V直接貫穿過去,大大增加了即興上的難度。而這樣的曲子所營造出的氣氛,須要大量的節奏組互動才有辦法支持。同樣的概念拿回去演奏傳統的爵士樂一樣有效果,聽聽Miles在錄製經典五重奏原創專輯前的幾張現場錄音:Miles in Berlin、My Funny Valentine、Miles in Tokyo、雖然Sax手略有更替,並不全是Shorter,但可以聽見鋼琴,bass及鼓在替曲子鋪陳的過程,忽而快速激昂,突然間又沉靜下來,對於一首樂曲不再像傳統bebop與hardbop player般的處理方式,而是即使在同一人的即興中也可能會讓氣氛堆疊又落下,再堆疊再落下的高潮起伏。而他們這樣的玩法,拿回來演奏自己的創作,更可以讓曲子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建議可以聆聽比較Wayne Shorter在自己的專輯Adam's Apple中與Miles Davis五重奏專輯MilesSmile中的同一首Shorter的創作Footprints,Herbie Hancock在Speak like aChild專輯中與Miles五重奏專輯The Sorcerer中的同名曲The Sorcerer,及Eddie Harris在Swiss Moment中與Miles五重奏專輯中的Freedom Jazz Dance,就可以明白為什麼這個五重奏會被稱為是史上最棒的爵士天團之一。以樂曲角度而言,Wayne Shorter所創作的這些曲子都有一種獨特的氛圍,當然也是延續了調式樂曲的特色,而非傳統樂曲所能做到,也因此須要相當強力的節奏組。即興上來說,不再像較傳統的樂曲可以拿來Jam,樂手熟悉的II-V行進不再常見,連結的和弦不再那麼可以預期,得靠即興者花時間練習思考該如何將和弦串接的更好。互動來說,聆聽變得更加重要,idea不只是即興者丟給節奏組,節奏組也須隨時製造動機,即興者隨之回應。Miles Davis的E.S.P、Miles Smiles、Nefertiti、The Sorcerer也成為60年代的指標性專輯,是不論樂手及樂迷都不應錯過的經典。

[编辑] 自由爵士(Free Jazz)

自由爵士是一种形势非常自由的爵士风格。与其他风格的爵士乐不同,演奏自由爵士乐时乐手们不会按照先排练好的乐谱演奏, 整个演奏中演奏者们都是凭着听觉和对爵士乐的感觉自己即兴发挥,创造乐曲。演奏者们由钢琴手开始,即兴弹奏几个和弦,随后Bass手跟进,几小节后萨克斯风也跟着已演奏的乐曲的感觉自由的演奏,以此类推。

自由爵士主要乐手有50年代的Ornette Coleman、Cecil Taylo 和60年代的萨克斯手約翰·柯川。

[编辑] 融合爵士(Fusion)

主条目:融合爵士樂

六十年代末期,爵士樂經歷了一次危機,年輕的聽眾喜愛靈魂樂與搖滾樂,老一輩的樂迷則不再迷戀於那些大多數抽象且感情不足的現代爵士樂,爵士樂手意識到如果想挽回聽眾的心,他們勢必要在爵士樂中吸取一些流行音樂的要素,而靈魂樂與搖滾樂就成為他們這種概念最佳來源。首先迈尔士·戴维斯在爵士樂中使用了搖滾樂的電子樂器,獲得熱烈的迴響。其中1969年的專輯「Bitches Brew」為最成熟的作品。其結合了靈魂樂的節奏、電子樂器與毫不妥協的不和諧爵士樂而成。從此,融合(Fusion)爵士樂這個名詞就漸漸為人所接受。毫無疑問地,那些曾參加過迈尔士·戴维斯樂團的樂手們後來在1970年代都曾灌錄過很多成功的唱片,這些樂手包括Herbie Hancock、Wayne Shorter、Zoe Zawinul(他們共同組織了Weather Report樂團)、吉他手John McLaughlin、鋼琴手Chick Corea和他的Return To Forever等。他們領導自己的樂團演奏各具特色的融合爵士樂,在七十年代主宰了整個爵士樂的風潮。

作者: Jwang    时间: 2011-11-22 11:45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1-11-22 12:46 编辑
爵士乐之所以在Parker、Monk、Miles Davis、John Coltrane等人的努力下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音乐体系,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正是反对种族歧视、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根源在不断地驱动他们去以更加完善、复杂和极具个性化的音乐语言去表达它们。那么,所谓“Jazz要听黑人的,白人的不行”这样的论调,难道不是对现代JAZZ最精髓的思想本源的彻底背叛吗?

老兄,我这讲法不包舍任何种族歧视的观念。一开口就上纲上线,背叛啊,思想本源啊,有点太顶真了吧?没必要。至于种族歧视我更不知道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至于说Jazz的一种重要的因素是反种族歧视,那就是中国国内教育的结果。什么事总要从它的所谓的政治,社会的上来硬扯。对于古典音乐也是一样,动不动从社会的角度来解释音乐的内含。这是不可取的。Jazz首先是艺术,追求技术和表达上的完美,不是去追求平等,自由。更进一步讲,就是假设JAZZ种追求自由平等的音乐形式,我看不出我的讲法是和这种音乐形式的思想本源相背叛的内在逻辑关系。
那么打篮球呢?我说白人跳不起来,看黑人打球带劲。这又是种族歧视?蓝球又成为了一种追求自由平等的手段,,他们跳的多高,充分体现了他追求自由的思想本源。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一代爵士小号宗师Roy Eldridge就曾经声称,他闭着眼也能分辨出到底是黑人在演奏还是白人在演奏。而结果是,他随即便在电台为之进行的一次盲听测验中当众出了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除非您自认为比一代爵士小号宗师更了解爵士乐演奏,否则千万别产生类似的念头。

我只是就Jazz的发展中的一般的规律来讲讲,不得不承认,JAZZ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人物都是黑人,为什么不会在白人中产生?这是有它的历史和文化的原因的。


作者: Jwang    时间: 2011-11-22 12:53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1-11-22 12:54 编辑

这使我想到了《从毛到莫扎特》这部纪录片。当时李德伦和斯特恩交谈时讲了一通什么莫扎特时期欧洲社会的转变, 什么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等等。斯特恩回答,我不知道莫扎特和这些有多大的关联。当今中国知识界的思维方式仍是这么一套。
作者: bodyheat    时间: 2011-11-22 13:04
本帖最后由 bodyheat 于 2011-11-22 13:05 编辑

回复 Jwang 的帖子

Benny Goodman、Woody Herman、Fletcher Henderson、Glenn Miller、Stan Kenton、Buddy Rich、Bill Evans、Gil Evans、Zoom Sims、Stan Getz、Gerry Mulligan、Art Pepper、Lee Konitz、Charlie Haden、Jim Hall、Chet Baker、Dave Brubeck、Paul Desmond、Chick Corea、Keith Jarrett、Pat Metheny...... 更别忘了那些位多产的JazzStandards词曲作者们。这里头哪位在爵士乐历史上不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啊?

举这些并非怀疑黑人在爵士乐发展中的主流地位,无非是对“白人的爵士不行”这一论调提出强烈的质疑。

至于Bop时代以降,Jazz乐发展源动力中的“反种族歧视、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精髓与“中国国内教育”根本毫无干系(更讽刺的是,贵党一直认为爵士乐就是一堆代表资本主义腐朽糜烂生活的“靡靡之音”),那是美国无数爵士发展史文献、理论著作、人物传记中都大量提及和论述过的。

事实上,无论爵士乐还是摇滚乐的各阶段发展都与当时的时代社会背景息息相关。如果否认这个,难道不是在否认那些伟大艺术家和伟大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吗?!

   
作者: bodyheat    时间: 2011-11-22 13:23
这使我想到了《从毛到莫扎特》这部纪录片。当时李德伦和斯特恩交谈时讲了一通什么莫扎特时期欧洲社会的转变 ...
Jwang 发表于 2011-11-22 12:53


俺不是李德伦,您也不是斯特恩。咱就是一般聊天儿,不同看法的碰撞也是正常的。

对了,您提到了篮球,乔丹或科比敢在美国公众面前扬言“打篮球你们白人不成”吗?这要不被美国社会认为是种族歧视言论,俺把篮球吃下去。



作者: Jwang    时间: 2011-11-22 13:51
能举出几个白人,不等于我的讲法是错。首先来看黑人爵士音乐家的的数量和地位和你举出的例子来看,黑人的比例要大的多。其次从总人口来看,白人总人口要多出黑人几倍,但其爵士音乐家和总人口的比例要多出很多。再次,你提出的那些名字中一半以上是二流的。再举打篮球,中国出了姚明,但不等于中国人打篮球是有很高水平的了。中国人是不会打篮球这个结论还是成立的。一个结论总是建立在统计学的角度上的。
关于那个息息相关,我对你评语是,中学马列教科书的结果。好吧,本来是听音乐,无意和就理论来讨论,明天一早要回国,你玩的高兴。我至少在二星期不会上这里。等以后有机会再交流。

作者: Jwang    时间: 2011-11-22 13:54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1-11-22 13:57 编辑

这你就不懂了,有个电影就叫 White Man Can’t Jump。这本身不包含种族歧视。你这个蓝球也是吃定了。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1-11-22 14:11
就象布鲁斯一样,拉格泰姆只是爵士乐形成的众多根源之一,它既不能被称为“爵士乐”,也不能被看作是爵士乐 ...
bodyheat 发表于 2011-11-22 09:34

同意b兄的说法,拉格泰姆与布鲁斯只是爵士乐形成的众多根源之一,从它的发源地新奥尔良开始,在布鲁斯和拉格泰姆的基础上,融合了某些白人的音乐成份,以小型管乐队的形式即兴演奏而逐渐形成的 。经过整整一个世纪的发展,如今已是异彩纷呈、百花齐放。自从1917年第一张爵士唱片诞生以来,它便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20世纪初的新奥尔良爵士乐 、30 年代大乐队演奏的摇摆乐、40年代的比博普爵士、40 年代末的冷爵士、50年代的硬博普、60 年代的自由爵士、70 年代以后的摇滚爵士,而后拉丁爵士、融合爵士、爵士放克…… 一张张不同风格的爵士唱片才慢慢汇成了一部爵士乐发展史。  

尽管现代的唱片界有时将爵士乐划分为传统爵士乐和现代爵士乐两类,其中传统爵士乐是指采用了4/4拍的行进性的管乐队演出相关工作的爵士乐,而现代爵士乐是指采用了贝斯演奏跳舞音乐的爵士乐。这种划分有时会显得毫无疑义,因为这也造成了一些既具现代风格又包含了传统风格的优秀作品无法分类的问题。爵士乐在近一百年的发展历程是连续不断的,各种风格流派也有其相互的联系,大体来说可以划分为以下十九种风格。当然所谓的风格只是一种标签而已,有时连乐手自自己也分不清自己的作品到底属于哪种风格,或许这就是爵士的魅力。
    
  
Ragtime(拉格泰姆爵士)  New Orleans(新奥尔良爵士)  Standards(主流爵士乐)   Classic(古典爵士)
  Dixieland(迪克西兰爵士)  Cool Jazz(冷爵士或西海岸爵士)  BigBand(大型乐队爵士)  Swing(摇摆爵士)
    Bop(波普爵士)  Latin(拉丁爵士)  Brazilian Jazz(巴西爵士乐)  Avant-Garde (前卫爵士)
  Post-Bop or Mainstream Jazz(后波普爵士或现代主流爵士)  Third Stream(第三流派爵士)  Hard Bop(硬波普爵士)
  Free Jazz(自由爵士)  Fusion(融合爵士)  Crossover Jazz(交叉风格爵士)  Vocal Jazz(人声爵士)


其中Third Stream(第三流派爵士),这是一种在爵士乐中不可缺少但是却又不太容易被人提及的流派。回溯20世纪初,爵士乐像一场暴风一样席卷了欧美社会。过去数百年的管弦乐开始和诙谐自由的爵士乐走向了对立面,古典音乐被视为高雅,严肃的化身,聆听古典音乐的人也应该是穿着西服,带着领带,满腹诗书的体面人。而爵士就不同了,他适合所有人,无论你有没有文化与知识,你都可以在小酒吧里叫上一杯啤酒,听上一曲爵士。到20世纪30-50年代,爵士乐慢慢进入它的黄金时期,但爵士乐和古典乐的对立问题仍旧存在,于是,开始有一些著名的音乐家开始尝试将爵士元素融入到音乐过去的长长的历史中,尝试用管弦乐的形式来表达新出现的爵士乐,或者说,把新的音乐元素运用在管弦乐中,在这种过渡时期,一种独特的既不像古典乐,也不像爵士乐的音乐风格形成了,也就是所谓的Third Stream,也就是第三潮流。在这种尝试中,最为人所熟知名家就是美国作曲家George Gershwin(乔治 格什温),也是唯一的能在中国的音乐教科书上看到的爵士作曲家的名字。也正是George Gershwin把爵士乐带入了上流社会,也把爵士乐带给了当时的主流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肖斯塔科维奇,勋伯格,他们都或多或少的与格什温有交流并且受到过这种第三潮流的影响。《蓝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正是George Gershwin融合了古典音乐的原理以及爵士的元素,于1924年写给独奏钢琴及爵士乐团的乐曲。 乐曲完成后,格什温为作品的标题大伤脑筋,直到离初演只有几天时才最后定名。因为蓝色(blue)同作品中所采用的起源于美国黑人劳动歌曲和灵歌的布鲁斯(blues)曲调正好是同一个词,故最终定名为《蓝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呵呵,回味一下动画片《猫与老鼠》的配乐吧,就是这种感觉。

要工作了,有空再和大家交流吧,个人看法,颇显幼稚,非常愿意向各位学习。



  


作者: bodyheat    时间: 2011-11-22 14:12
本帖最后由 bodyheat 于 2011-11-22 14:59 编辑
这你就不懂了,有个电影就叫 White Man Can’t Jump。这本身不包含种族歧视。你这个蓝球也是吃定了。
Jwang 发表于 2011-11-22 13:54


于是他们不得不将其拍成一部逗乐儿的喜剧。

不过,说真的,讨论爵士乐问题时会直接扯到打篮球,这种想象力和思维惯性倒颇具当下中国时代特色的,是否也恰好说明了NBA在中国新一代人成长过程中神圣的文化地位?



作者: bodyheat    时间: 2011-11-22 14:16
回复 Jwang 的帖子


    ~ 祝你旅途愉快。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11-23 00:35
咋较上劲了?有趣有趣。
不管白人黑人,我只喜欢我喜欢的,当代北欧爵士基本跟黑人无关,但我也很喜欢。我个人感觉白人和黑人搞的爵士还是泾渭分明的,没总结过为何如此这般,反正一听就能听出个八九不离十来。
作者: 拖拉机    时间: 2011-11-23 09:13
有争论的帖子往往能学到东西,哈哈哈。。。。
一直没有系统研究过JAZZ的起源问题,一直凭直觉在听,而且非常偏好吉他,其他的听得不多,这显然不是一个严谨的音乐爱好者该有的态度,自己反省一下,在这个帖子里真的学到了东西,也感谢各位提供了这么丰富的资料。
作者: cbot    时间: 2011-11-23 19:24
知道日本有个的绫戸智绘,不知道算不算正宗JAZZ,挺对胃口。
作者: morefeel    时间: 2011-11-23 20:37
本帖最后由 morefeel 于 2011-11-23 20:39 编辑

凌户智绘,标准的爵士,我是她的粉丝,距离收齐她已经出版的唱片不远了。
作者: 中庸无为    时间: 2011-11-23 20:40
凌户智绘,喜欢。
不过她的唱片稍贵。
作者: 中庸无为    时间: 2011-11-23 22:45
质感很强,充满磁性的歌喉。
作者: bodyheat    时间: 2011-11-23 23:30
咋较上劲了?有趣有趣。
不管白人黑人,我只喜欢我喜欢的,当代北欧爵士基本跟黑人无关,但我也很喜欢。我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11-23 00:35




笼统点儿说,西岸和酷派、调式里白人居多,Bop里头白人很少,融合时期白人贡献巨大。一系列前因后果产生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绵延至今,但并不绝对。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11-23 23:42
笼统点儿说,西岸和酷派、调式里白人居多,Bop里头白人很少,融合时期白人贡献巨大。一系列前因后果 ...
bodyheat 发表于 2011-11-23 23:30

俺也笼而统之地觉得现如今的爵士,除了很少某一领域之外,其实黑白早就融合了,爵士乐黑白分明的时代不再像其早期那么明显了。



作者: helot    时间: 2011-11-24 00:06
我更喜欢中本麻里。三盲鼠有些录音真是赞!
作者: bodyheat    时间: 2011-11-24 00:07
回复 狗儿念经 的帖子


    欧美近些年爵士乐里白人年轻才俊貌似一堆堆的冒,黑人倒是见少了——全玩儿HipHop去了?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11-24 00:17
回复


    欧美近些年爵士乐里白人年轻才俊貌似一堆堆的冒,黑人倒是见少了——全玩儿HipHop去了?
bodyheat 发表于 2011-11-24 00:07

这三五年爵士听得逐渐少了,感觉黑人大腕还是有,技巧超一流的也不乏其人,但似乎都不太独当一面了,开山立派的如今确实是白人居多。
这一现象没仔细想过,是否当代黑人的原创力(仅爵士而已)陷入了某种瓶颈中去?或者黑人还处于“恋旧”的自身文化固性中呢?不得而知。bodyheat 兄大概是有些心得的吧?说来听听?



作者: bodyheat    时间: 2011-11-24 00:41
本帖最后由 bodyheat 于 2011-11-24 00:47 编辑

回复 狗儿念经 的帖子

白人普遍受教育程度还是高,生活环境和状态不一样,而且整个儿的音乐文化底子毕竟厚实。何况如今社会大环境早就巨变过好几遭了,社会群体间的文化隔阂与矛盾不再那么显著和尖锐了,现在谁需要象John Coltrane当年那样靠奏出“最牛B的愤怒次中音”来表达自己的三观呀?!

那么好,“骄奢淫逸”那一套要想耍得地道、耍出新意,那可不是仅仅靠您自己天赋的事儿了,起码得攒够祖宗八辈儿以上的“人品”,这咱黑哥们儿可就有心无力了,只好先跟着白人耍。纯粹戏说哈~
作者: bodyheat    时间: 2011-11-24 00:56

其实,你仔细审视整个JAZZ乐发展史就会很容易发现一个特别触目惊心的真相,即:

尽管在大部分时间里,黑人一直是JAZZ乐发展的主力军,但是JAZZ乐的真正话语权、主导权几乎没有一天是掌握在黑人手里的。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11-24 01:35
回复

白人普遍受教育程度还是高,生活环境和状态不一样,而且整个儿的音乐文化底子毕竟厚实。何况如今社 ...
bodyheat 发表于 2011-11-24 00:41

有道理。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11-24 01:44
另外,俺觉得,黑人爵士乐或者这个种群搞的任何音乐都大体属于“血液型”的,情绪化的。bodyheat 应该明白我的意思。而白人总体上知性的成分多一些,这倒是跟群体的总体教育水平有关。
作者: bodyheat    时间: 2011-11-24 02:13
本帖最后由 bodyheat 于 2011-11-24 02:20 编辑
另外,俺觉得,黑人爵士乐或者这个种群搞的任何音乐都大体属于“血液型”的,情绪化的。bodyheat 应该明白我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11-24 01:44



然也~
所谓“血液型”就意味着弥足珍贵的“自发性”,有时它们甚至具有爆炸式的能量,这是知性所无法胜任的;但同时也意味着很容易失控,比如自由爵士中很大一部分作品其实都是属于某种失控状态,别说听众们难以接受,往往艺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

而“知性”则会导致某种类超载现象,比如某些著名的现代音乐家就曾妄想这在五线谱上完成数学家或化学家的工作,其杯具性的结果当然可想而知。

PS:念经兄也是等球儿呢吗?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11-25 01:13
然也~
所谓“血液型”就意味着弥足珍贵的“自发性”,有时它们甚至具有爆炸式的能量,这是知性所无法 ...
bodyheat 发表于 2011-11-24 02:13

哈哈,看来所见略同啊!
这么说,黑人爵士大体上属于“浪漫主义”类型了。白人不是没有,但真的不多,也许Chet Baker有那么点浪漫主义(我的意思不是浪漫,虽然Chet很浪漫),他的音乐走向跟生活之间太多千丝万缕的联系了,尤其Chet最后的“浪漫”。

不过,b兄,我快十多年不等球了,为球疯魔了二十年,突然有一天似乎就烟消云散了,惭愧!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