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上海最后一家九龙爱乐关门了大家知道吗? [打印本页]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2-1-20 09:55
标题: 上海最后一家九龙爱乐关门了大家知道吗?
本帖最后由 Roseknight_gao 于 2012-1-20 10:06 编辑

本来汾阳路上两家九龙争艳齐鸣,几年前关了一家,心里已经有点失落,但今年春节前第二家也要关门了。以后对上海乐迷来说,九龙爱乐可能永远成为回忆的一部分了
作者: 中庸无为    时间: 2012-1-20 09:57
唱片店吗?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2-1-20 09:59
掐指算算,现在上海还能买到正版唱片的不外乎以下四家店,分别是广中路中图、福州路上海书城、福州路外文书店、以及淮海西路三联书店。(存货量按次序递减)
作者: 中庸无为    时间: 2012-1-20 10:00
广州海印感觉人气还可以的。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2-1-20 10:00
唱片店吗?
中庸无为 发表于 2012-1-20 09:57

是的



作者: 中庸无为    时间: 2012-1-20 10:04
古典式微?!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2-1-20 10:04
广州海印感觉人气还可以的。
中庸无为 发表于 2012-1-20 10:00

海印不是国营企业吧?关键还是价格,现在很少有人还会买132的账了。
作者: 中庸无为    时间: 2012-1-20 10:06
海印不是国营企业吧?关键还是价格,现在很少有人还会买132的账了。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2-1-20 10:04

看来珠三角买碟还是比较幸福的,海印碟铺林立,提供一站式服务。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2-1-20 10:09
本帖最后由 Roseknight_gao 于 2012-1-20 10:10 编辑
古典式微?!
中庸无为 发表于 2012-1-20 10:04

其实上海这边对古典碟的需求量还是蛮大的,主要是现在购买渠道方便了,再加上这些年萧条的光景下,店铺里一些夺眼的库存也卖空了,种种因素使得传统的碟市很难再与大环境做抗争。


作者: 中庸无为    时间: 2012-1-20 10:14
广州海印的缺点是唱片厂牌较局限,上海和北京可能厂牌会丰富有点吧?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2-1-20 10:17
广州海印的缺点是唱片厂牌较局限,上海和北京可能厂牌会丰富有点吧?
中庸无为 发表于 2012-1-20 10:14

北京我不太清楚,上海的话唱片品牌基本上与海印是同步的,但是种类就要少很多。随便一家海印的淘宝或者官方网店,总类目就要超过整个上海同期在售唱片种类的总和。

作者: 青山    时间: 2012-1-20 11:28
上海主要是贵在税上,国营企业进口关税,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一样也不能少,132元的利润已经很低了。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2-1-20 11:39
上海主要是贵在税上,国营企业进口关税,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一样也不能少,132元的利润已经很低了。
青山 发表于 2012-1-20 11:28

是这个道理,所以平时我还是经常会去光顾一下的,虽然我不是会员,但是中图和九龙的管理员基本上都认识我的,有的时候还会破例给我打个8折
像去年我在中图买的一套巴伦的莫扎特钢奏全集,管理员就给我打了八折



作者: reiner    时间: 2012-1-20 12:13
当年去上海。只去了大自鸣钟。尚不知还有九龙宝地啊
作者: morefeel    时间: 2012-1-20 12:44
九龙当年开在苏州河外白渡桥那边的吧,电力公司三产,后来变成汪闵华的,再后来九龙出了几张唱片,薛伟,秦立巍等,海外版权卖给EMI,据说这次清仓,薛伟那张只要24元,靠,当年我花百元买的。
作者: morefeel    时间: 2012-1-20 12:45
九龙擅长把广州水货和洋垃圾掺杂在一起卖,洋垃圾卖高价。
作者: morefeel    时间: 2012-1-20 12:46
当年去上海。只去了大自鸣钟。尚不知还有九龙宝地啊
reiner 发表于 2012-1-20 12:13


我也去过,拆掉好几年了,后来又聚集在什么静宫银宫的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1-20 12:52
像去年我在中图买的一套巴伦的莫扎特钢奏全集,管理员就给我打了八折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2-1-20 11:39
老版的吧?



作者: dragon    时间: 2012-1-20 13:02
汪闵华,上海烧友叫他汪狗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2-1-20 13:12
老版的吧?
shinelb 发表于 2012-1-20 12:52

也不算老版,但确实绝版了,是厚盒的,记得贴过图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2-1-20 13:13
九龙当年开在苏州河外白渡桥那边的吧,电力公司三产,后来变成汪闵华的,再后来九龙出了几张唱片,薛伟,秦 ...
morefeel 发表于 2012-1-20 12:44



是雨果那张薛伟吗?
作者: liao    时间: 2012-1-20 14:09
九龙擅长把广州水货和洋垃圾掺杂在一起卖,洋垃圾卖高价。
morefeel 发表于 2012-1-20 12:45

海印一样有。大家用心识别。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2-1-20 14:28
曾经的九龙会员卡用户飘过...;
那个年代,到上海逛逛九龙就算淘了。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2-1-20 14:39
一扇门~一个时代~
作者: helot    时间: 2012-1-20 14:58
自从有了淘宝和海外网站直接购买,这些店迟早要关。
作者: 中庸无为    时间: 2012-1-20 16:05
嗯,网购真的很方便。
作者: 水天堂    时间: 2012-1-20 16:52
俺的会员卡呢,回家找找看,没准也可以炒一下滴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2-1-20 17:05
俺的会员卡呢,回家找找看,没准也可以炒一下滴
水天堂 发表于 2012-1-20 16:52



可以留作纪念,真的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2-1-20 17:05
我建议大家有会员卡的都拍照传上来,大家一起纪念一下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1-20 17:08
有点壮烈啊。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2-1-20 17:23
纪念一下

[attach]41794[/attach]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2-1-20 17:31
关得好!互联网对社会形态、生活方式都有很大的冲击,而且才刚刚开始。今天有了网上购物,买CD不是困难了而是更方便,选择也更多样。大家应适应时代的变化,根本无需伤感!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2-1-20 17:39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2-1-20 17:52 编辑
九龙当年开在苏州河外白渡桥那边的吧,电力公司三产,后来变成汪闵华的,再后来九龙出了几张唱片,薛伟,秦 ...
morefeel 发表于 2012-1-20 12:44

很喜欢薛伟,来过成都,喜欢他的琴音和气质。但九龙这张不咋的,听波隆贝斯库《叙事曲》,他比莫德柯维琪的就显矫柔造作。
为了曾经的九龙和成都的九龙,俺继续不上网购碟,直到...

啊啊,合理未必合情,习惯了。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2-1-20 20:18
很喜欢薛伟,来过成都,喜欢他的琴音和气质。但九龙这张不咋的,听波隆贝斯库《叙事曲》,他比莫德柯维琪 ...
尘客 发表于 2012-1-20 17:39

那为了老兄这样的人,等成都的都关完了俺再来弄一个。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2-1-20 20:20
我可是见证了上海的唱片店兴衰史,从最早的muse音乐行(缪斯)到农工商再到九龙。。。。
作者: 蓝色的心跳    时间: 2012-1-20 21:21
上海主要是贵在税上,国营企业进口关税,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一样也不能少,132元的利润已经很低了。
青山 发表于 2012-1-20 11:28

在海印之前,很多都是从九龙买的,特别是吴淞路上那家的特价碟不时有些价廉物美的好货。个人认为,正规渠道的货主要贵在进口环节的增值税和关税上,而海印的水货就逃掉了这笔税收,并且在零售环节海印的增值税一般都是定额征收的,而行货就是按照实际销售额征收,这样税负就差很多了!另外纠正一下,在商品销售上是没有营业税的!


作者: baiteng    时间: 2012-1-20 21:40
在海印之前,很多都是从九龙买的,特别是吴淞路上那家的特价碟不时有些价廉物美的好货。个人认为,正规渠 ...
蓝色的心跳 发表于 2012-1-20 21:21


陆兄对爵士流行蛮熟的,请介绍几张好听又音效好的唱片
作者: 蓝色的心跳    时间: 2012-1-20 21:41
陆兄对爵士流行蛮熟的,请介绍几张好听又音效好的唱片
baiteng 发表于 2012-1-20 21:40

好的,改天我拍几张CD的照片上来。


作者: baiteng    时间: 2012-1-20 21:43
好的,改天我拍几张CD的照片上来。
蓝色的心跳 发表于 2012-1-20 21:41


多谢,不要太暴力的啊,最好有xrcd版本的,我非常喜欢xrcd的录音
作者: 蓝色的心跳    时间: 2012-1-20 21:47
多谢,不要太暴力的啊,最好有xrcd版本的,我非常喜欢xrcd的录音
baiteng 发表于 2012-1-20 21:43

我这个人就是不喜欢暴力的流行乐,正好,我有不少爵士的XRCD,我也比较喜欢XRCD的声音,感觉音响系统越好就越能感受到它的优点。


作者: baiteng    时间: 2012-1-20 21:53
我这个人就是不喜欢暴力的流行乐,正好,我有不少爵士的XRCD,我也比较喜欢XRCD的声音,感觉音响系统越好 ...
蓝色的心跳 发表于 2012-1-20 21:47


看来兴趣比较接近,系统越平衡xrcd就会越好听,我现在一般只要有可能就会买xrcd,目前陆陆续续也有数十张了,最近有想法想再买些蔡琴的xrcd替换原来的普通cd,陆兄看是否有必要?
作者: 蓝色的心跳    时间: 2012-1-20 22:00
我感觉《民歌蔡琴》和《回到未来(台语)》的XRCD版本明显超过普通CD,至于《蔡琴老歌》由于其录音的低频本来就比较臃肿,经过XRCD处理后低频更多,我感觉相对而言普通版声音更平衡一点,当然目前公认的三洋版最靓声,但二手价格不菲,我也没有收藏。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2-1-20 23:19
我没有会员卡,只有贴个马甲袋
[attach]41802[/attach]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2-1-21 00:13
考古啊!?连马夹袋都挖掘出来啦?
我的九龙爱乐卡编号:0005,够前面了吧?就是不知搁哪个旮旯了。家中唯一一件九龙的纪念品要数那座石膏制的Nipper Dog了,当年唱片几千块一买,按兑奖额度得了4座,已经一一送人了,家中剩下唯一一件留作纪念了。
作者: bluesky    时间: 2012-1-21 09:10
纪念一下
广陵散 发表于 2012-1-20 17:23


学长,你的卡号还真前面啊。。。我的卡号已经是0590了。。。

作者: 水天堂    时间: 2012-1-21 09:22
我没有会员卡,只有贴个马甲袋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2-1-20 23:19

这种马夹袋家里还有一叠呢,装装小东西不错的。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2-1-21 09:40
这种马夹袋家里还有一叠呢,装装小东西不错的。
水天堂 发表于 2012-1-21 09:22

哈哈!我就保存一个吧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2-1-21 09:40
考古啊!?连马夹袋都挖掘出来啦?
我的九龙爱乐卡编号:0005,够前面了吧?就是不知搁哪个旮旯了。家中唯 ...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2-1-21 00:13


哈哈哈!
哇噻005啊,呼唤007的出现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2-1-21 12:15
那为了老兄这样的人,等成都的都关完了俺再来弄一个。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2-1-20 20:18

别,别等,院尊就先弄一个吧,实体网购都来,让俺省心(省不了银),让咱这类都有一个归宿。
现在回忆这些,更多的不是伤感,而是一脉温情:喝茶、听音、聊碟,套句热门话,在乎的不是碟子,是淘路上的风景,和看风景的那份心情。

俺这卡号可就缺资历了:

[attach]41823[/attach]

作者: scfan    时间: 2012-1-21 12:40
多谢,不要太暴力的啊,最好有xrcd版本的,我非常喜欢xrcd的录音
baiteng 发表于 2012-1-20 21:43


喜欢XRCD?回头我整理一下,总共不到10张,感兴趣的话都出给你吧
作者: bluesky    时间: 2012-1-21 14:50
别,别等,院尊就先弄一个吧,实体网购都来,让俺省心(省不了银),让咱这类都有一个归宿。
现在回忆 ...
尘客 发表于 2012-1-21 12:15

其实号码的大小并不表示你资历的长短,只是那些年我们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成为一名“九龙会员”而已。说实话,只要是从吴淞路出来的,到现在也起码有10-15年以上的爱乐历程了。

[attach]41824[/attach]

作者: 水天堂    时间: 2012-1-21 15:40
是的,我的卡号也非常后面,因为当时一直和一个朋友一起去上海,他很早就办了卡,然后一直和他合用的,直到有一天,九龙一个营业员硬是给我了一张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2-1-21 15:51
别,别等,院尊就先弄一个吧,实体网购都来,让俺省心(省不了银),让咱这类都有一个归宿。
现在回忆 ...
尘客 发表于 2012-1-21 12:15

哈哈,感情好!待俺合计一下,要不过些日子就18楼好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1-21 16:18
深圳基本上只有一家唱片店(价钱比海印贵10元左右),本来这个唱片店的地方是租的,原来的老板比较能干,还可以坚持。后来出租地方的老板以为有利可图,就收回了唱片店,让别人去做,由于经营不善,很快倒闭了。现在在深圳福田区华强北万商三楼另外有一家买LP的,LP质量不咋滴,他原来是做YLJ生意的,他的CD我不敢买,买过几张LP,质量不行,但价钱就便宜。所以,现在在深圳一家品味好点的唱片店都没有,只能网购了。深圳的唱片店在90年代初就有,今天已经无法维持生存了。
作者: 中庸无为    时间: 2012-1-21 16:28
我们本地有两间有经营古典唱片的唱片店,一间每张唱片价钱比海印还略便宜2至5元,虽然规模较小,选择有限,但是生意还可以;另一间规模较大的书城,品种较多,但是价钱估计比上海国营还贵,令人望而却步!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1-21 16:57
深圳的博雅艺术公司也曾经是乐迷的好去处,唱片非常多,但价格贵得不得了。博雅也是很早就有古典唱片卖的。至今还有外地的朋友打电话来问我:博雅还有老版CD吗?哈哈。
作者: 中庸无为    时间: 2012-1-21 17:10
我所说的书城就是中山博雅,哈哈。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1-21 17:15
我所说的书城就是中山博雅,哈哈。
中庸无为 发表于 2012-1-21 17:10
应该是连锁店吧?



作者: 中庸无为    时间: 2012-1-21 17:17
应该是连锁店吧?
shinelb 发表于 2012-1-21 17:15

珠三角除了深圳、中山以外,不知其他地区有没有,但应该是连锁的。


作者: 中庸无为    时间: 2012-1-21 17:19
他家的飞利浦标小双张已经涨价到210元啦,海印才120元,抢钱!
作者: morefeel    时间: 2012-1-21 18:36
博雅,我去過幾次,我媽以前長去那幫我買雨果的唱片,這話也要十多年了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2-1-21 20:10
忆及早先吴松路第一家九龙之前在早先的签证中心旁有一家英菲尼迪心族爱乐,楼下器材,楼上那唱片琳琅满目啊,就像圣诞大餐诱人垂涎欲滴啊!那个美好回忆,一辈子珍藏。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2-1-21 20:47
忆及早先吴松路第一家九龙之前在早先的签证中心旁有一家英菲尼迪心族爱乐,楼下器材,楼上那唱片琳琅满目啊 ...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2-1-21 20:10

心族隶属农工商,当初俺还帮了点小忙。



作者: morefeel    时间: 2012-1-22 13:10
定西路金耳朵谁去过,当年每周五的新民晚报音响版搞的有声有色。
作者: jinlei    时间: 2012-1-22 19:53
延安路中图门巿部,西藏路的东企,吴淞路心族,吴淞路九龙,中间还有高安路大和,定西路金耳朵等等。九龙结束意味着实体唱片店将退出历史舞台。不久实体唱片也将步其后尘。
作者: eeen    时间: 2012-1-22 20:16
外婆家在四川北路,当年穷,大学一个月补贴36元,在九龙只买naxos,无他,便宜。
97年工作,第二年去广州工干,好了,自此再也不在上海买碟。
作者: 蓝色的心跳    时间: 2012-1-23 12:17
延安路中图门巿部,西藏路的东企,吴淞路心族,吴淞路九龙,中间还有高安路大和,定西路金耳朵等等。九龙结 ...
jinlei 发表于 2012-1-22 19:53

高安路是大韵音乐行,当年我是那里的常客, 以经营发烧品牌为主。



作者: jinlei    时间: 2012-1-23 17:20
本帖最后由 jinlei 于 2012-1-23 17:26 编辑

对的,是大韵。后来专售D版,不知今安在?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2-1-23 20:28
本帖最后由 metamophore 于 2012-1-23 22:17 编辑

正版碟出处还有复兴中路、汾阳路口的“镭音”(店招是贺绿汀题写的,够牛吧?!),在此之前的复兴中路、茂名路口有一家昙花一现的专营上音文革后流传出来的上音图书馆的名贵得不知怎么形容的碟片的店面,以大盒装为主,学生的零花钱那时只能看一看,只能到延安路中图去过把瘾;之后一些年,上音门口右边出了一间缪斯(记得里面打过工的后来出了几位海上小有点名气的),搞会员制,可以买碟,也可以租碟听,从那里买的碟几乎都是象牙塔尖的阳春白雪型唱片,很多今天就是升值性能很高的绝版碟,租碟听我很投入,几乎所有的我没有的碟都租来转录成磁带了,不幸的是,很快黄花菜了。在此之后,出现了汾阳路复兴路口的两家连体九龙,右边那家以乐器和器材为主,左边那家专营唱片,印象最深刻的是出过大T的180g克纳的《众神的黄昏》,一千多块那时还不怎么舍得。
作者: jinlei    时间: 2012-1-23 20:52
本帖最后由 jinlei 于 2012-1-23 20:53 编辑

以前复兴西路汾阳路上音宿舍楼下面(在弄堂内)还有一家,专售古典CD,片子都很好,还有音乐学院傍的缪斯音乐行软件为主兼顾硬件,老实说现在的软件多了去,选择和购买的渠道众多,但总少了以前逛唱片店的乐趣。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2-1-23 21:41
本帖最后由 metamophore 于 2012-1-23 22:17 编辑

弄堂内那家就叫“镭音”啊!
作者: 农民小夜曲    时间: 2012-1-23 21:50
不是迪音,叫“镭音”。
作者: jinlei    时间: 2012-1-23 22:15
复兴路茂名路文化广场旁还开过一家大陆唱片行,以经营爵士唱片见长,我还订过几张,可惜时间不长就歇业变身为小饭馆如复茂小龙虾之流。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2-1-23 22:16
哦,老朽昏聩,是叫“镭音”,由老院长贺绿汀亲笔题的店招,店面不大,就是里面三位坐堂的烟瘾挺大。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2-1-23 22:30
海上自东企一朝一代林林总总开过不下一、二十家古典唱片店,以延安路中图为龙头老大,有小资精品的,也有大路的,有声势浩大的(上海大厦九龙鼎盛时声誉波及福州、浙江),也有鲜有耳闻仅有小众圈内的(像福州路今天的上海古籍书店原址有一间店面很小像夹壁弄堂的短暂经营过黑胶),也有辉煌的过去(像西藏中路南京路口原先精品商厦边的音乐书店)。这样的忆及旧时海上爱乐人那斑斑驳驳的爱乐路程的帖子,不免令人辛酸。时光飞逝,三十载光阴,人老了,路非店去,换了人间。
作者: jinlei    时间: 2012-1-23 22:38
海上自东企一朝一代林林总总开过不下一、二十家古典唱片店,以延安路中图为龙头老大,有小资精品的,也有大 ...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2-1-23 22:30


想起来了,当时还是上海书店,在吴宫饭店旁有有一家,东西不多,品位还行,时间也不长。

作者: jinlei    时间: 2012-1-23 22:51
本帖最后由 jinlei 于 2012-1-23 22:53 编辑

比起父辈我们还算幸福,49年以后要听国外唱片除了苏东唱片外只能到陕西南路(南昌路到复兴路)两家调剂店去觅宝,以后还付之一炬。我们至少赶上年代了。好好享受吧!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2-1-23 23:23
在吴宫饭店对面。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1-24 09:58
怀旧啊。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1-24 11:35
唱片实体店的倒闭,也令我们在周六或者周日失去了很多乐趣。
作者: 111joj    时间: 2012-1-24 17:13
想不到这里还有不少上海的铁杆乐迷,我觉得凡是能说得上以上几家店铺的都能算得上是比较资深且有年头的爱乐者了。这里真是勾起了不少小时候的记忆。。。。。。

我原先的家在复兴中路上,小时候就是在那里长大的。由于喜欢上音乐比较早,所以在初二、初三的时候就购买了人生中第一张132元的正版碟(当时听的不是古典,而是相对比较通俗的爵士、欧美老歌等),记得当时常去的是复兴路茂名路的大陆唱片行、淮海中路的三联书店(可能是至今唯一存在的实体店了)、汾阳路的缪斯、延安中路的中图门市以及浙江中路丽音广场等,此外还有不少零星的能够购买到进口唱片的小店,哪里像今天进口唱片店在上海滩几乎绝迹。那时候进口唱片销售的红火,我觉得主要是家庭影院以及hifi音响业的繁荣所带来的延伸效果,那个时候,电台以及有线电视音乐频道都有节目专门推荐音响品牌及其搭配和唱片简介,可谓是红红火火,想来,那已经是15、16年前的事情了。

不料2000年之后,随着音响行业的渐渐衰弱,卖进口唱片也不再被视为是“保赚不赔”的行当。如果在当时,您爱乐的热情依旧不减,可能会把很多精力投入到购买打口走私碟之中去。其实“打口碟”只是对进口走私碟的一种片面描述,实际上这些店里面卖的东西绝大部分都是毫发未损的欧美或者日本版的二手甚至全新碟,他们以非常低廉的价格(一般都是正规进口碟的1/5至1/3不等)、多样的类别和品种(几乎涵盖流行、摇滚、爵士、古典等各个领域)吸引了一大批狂热但又囊中羞涩的爱乐拥趸们的欢心。我的大学生涯几乎是陪伴着淘打口碟度过的,当时那是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比较有名的有大自鸣钟、瑞金二路、自忠路、新乐路等等。

等到05、06年大学毕业那会儿,淘宝和网购的兴起也着实改变了我们购买精神必需品的方式,并且延续至今。如今,不要说进口古典碟了,就连打口走私碟的实体店都难以为继,纷纷转战网络销售的平台。如今,淘宝(包括使用支付宝购二手碟)、ebay购买老版古典碟成了我最重要的购碟方式,我想其实对于很多人都是一样的。

所以,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时代在变迁,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形态也必定面临改变,尽管这不是一天就形成的,但是这终究是大势所趋。

唯一不改变的,希望是我们对于音乐的永不磨灭的热情和热爱!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2-1-24 18:14
再回忆一些旧事:吴松路,可谓爱乐之路,这条不长但很宽的路上先后诞生了上海滩最早期的经营纯古典唱片的心族和九龙,当然也诞生了上海滩最早期、最具人气的纯经营打口碟、压路碟的一家店面,就位于武昌路东面面临吴松路的转角上,这家店没有店招,纯粹是靠朋友口口相传流传开名气,以至后期同济大学的德国朋友、俄罗斯倒爷也都慕名而来,这家店就像地下党活动似的,没有货的时候或不营业的时候,卷帘门铁将军把手,营业的时候也都是鬼鬼祟祟的,老熟客可以得到老板娘的电话通知分得第一杯最好的羹,没关系的只能淘到大路货。最鼎盛的时候,在吴松路的两头分别是心族和九龙,而这家地下YLJ店居于中间(其实,距离九龙也就一街之隔),三家店相安无事,各自门庭若市。
作者: morefeel    时间: 2012-1-24 20:09
打口与走私扯不到一丁半点的关系,以讹传讹的说法是打口碟是走私被海关查没,然后打口销毁,实际情况是,打口是国外商家定期下架的音像制品,以打口钻孔压路机压等方式销毁,毁灭后以废旧塑料的名义进口到汕头,天津等口岸。
作者: 111joj    时间: 2012-1-24 20:49
抱歉,是我有些大意了,实际情况的确是打口碟还真不是走私碟。

楼上的后一种说法是对的,实际他们进入大陆的方式是经过报关的,只不过物品的标的为废旧塑料,而非走私。
作者: morefeel    时间: 2012-1-24 21:09
中国的打口碟,洋垃圾绝大部分都是潮汕一带进口的,这个行业造就了多少个百万富翁已经说不清了,货到口岸,按重量或件数批发,然后层层转手,最后一层经销商发财的也不少。
这里上海碟友不少,我2000年第一次由海上夺宝洋垃圾论坛的创办人拜罗伊特(真人姓陆)带领,地铁新闸路下,过桥,走过著名的四行仓库,来到棚户区,迷宫一般,先后去了广东三兄弟那,后来其中一家搬到西藏路蒙古路交界处的老式公房一楼,后来淘宝的壮大,使得实地淘碟这种方式越来越OUT,原来大家热衷在论坛交流哪里哪里的垃圾场来新货了,现在谁还交流,都上淘宝了。
作者: morefeel    时间: 2012-1-24 21:12
沪上著名的洋垃圾大户,就是广东三兄弟到货后享有开包权的,我知道的有爱尔龟,猪肉爱好者,伍文澜,这几个都是能第一批去挑选的,乌龟和猪肉还经常去北京与当地碟友交流扫垃圾心得。
作者: 111joj    时间: 2012-1-24 21:47
沪上的三兄弟申姓,不过籍贯真不是广东的。你说的是早期他们发家的时候,到后来三兄弟各自有自己的店铺和势力,很多货也都是他们下汕头去拿的。

老大在国定路2046。老二后来拥有西藏北路国庆路的店铺,就是曲阜路一带。老三的地段最好,在卢湾区有两家店铺,我曾经是那里的常客。同时期,新乐路有一家专做高端和洋人客户,他们的东西也很好,且独树一帜。当然,大自鸣钟也有很多做批发生意的散户,如果你运气好,可以淘到价格更低的好货色。那时候,打口碟市场可谓欣欣向荣。
作者: 111joj    时间: 2012-1-24 21:49
话说那个时候,距今也有8、10年了。
作者: baiteng    时间: 2012-1-24 22:15
当时常去的是延安路中图和西藏路音乐书店,特别是延安路中图这说起来差不多80年代了那时还是听磁带,也买不起太多进口原装磁带,中图门口就有这样一个业务,我们自己带好空白带请门口黄牛拷带也就是转录,这样差不多只要花原装带几分之一的钱就可以了,呵呵。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日子真是很幸福呢。
作者: scfan    时间: 2012-1-25 09:37
后来淘宝的壮大,使得实地淘碟这种方式越来越OUT,原来大家热衷在论坛交流哪里哪里的垃圾场来新货了,现在谁还交流,都上淘宝了。
morefeel 发表于 2012-1-24 21:09


淘宝可以淘到尖货,类似老汪这样的LJ商,最喜欢把尖货放在网店,有些固定的粉丝,比如上海和南京的几位老客户会大量吃进。但价格几乎接近碟的原价。除非碰到绝版的碟,才有较大的性价比。

例外网淘不可控的是高仿包装以及中古、压路盘的品相。

实地淘碟仍然是重要的手段,不是每家LJ商都懂得每张碟的价值,而且有时候货初来的时候各类碟混杂,还未细分,尤其是中古盘。淘到宝的几率不如以前那么大,但还是不小的。
作者: cmos88    时间: 2012-1-25 12:05
本帖最后由 cmos88 于 2012-1-25 12:06 编辑
当时常去的是延安路中图和西藏路音乐书店,特别是延安路中图这说起来差不多80年代了那时还是听磁带,也买不 ...
baiteng 发表于 2012-1-24 22:15


老兄的这番话真是激发很多回忆啊. 记得大概是83, 84年, 在上海展览馆举办了上海第一届国外音响制品展览会. 中图公司展出了大量进口LP和磁带, 也有少量CD.  还记得在延安中路的中图公司店堂内有一套" 松下" 带CD唱机的组合音响, 当时听着他们播放的 Julio Iglesias 的CD, 很久都不肯离去.

那时在延安路上有一家DIY 的发烧店大家不知还记得. 那就是再朝东几站路, 在过了成都路的延安东路上有一家叫" 达丰五金厂门市部"的DIY 发烧店. 我是那里的常客, 每周逢休息日必去, 与那里的老板等人也很熟.

80年代末, 我离开了上海去了澳洲, 以后的事就很少知道了.



作者: morefeel    时间: 2012-1-25 12:09
上海当年闻名的拿索斯之友还有吗?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1-25 12:29
说到打口碟,真是心酸的回忆。
第一次见到打口碟,都是偏门的欧美流行,
头脑一时发热买了600多元。
后来觉得不好听,都没有留下来,全当LJ卖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1-25 12:33
其实当时买的一些YLJ,虽然是流行,但里面是有好东西的,
只是自己不懂,那是90年代初的事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1-25 12:42
当时最初卖YLJ的在深圳大学门口摆摊,10元一张,有不少学生买。
为什么当时YLJ流行,主要是因为便宜。
我买过几次,以为捡到宝了,但疯狂过后,后来都没怎么听。哈哈。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2-1-25 22:21
上海当年闻名的拿索斯之友还有吗?
morefeel 发表于 2012-1-25 12:09

同问,俺还算曾经的大户,大约在十年前的一段时间买了好几百张,有一次出差去上海干脆直接让我去库房选提来着,那时就基本把海顿的弦四买齐...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1-26 16:01
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
作者: allegrohq    时间: 2012-1-29 12:12
上海当年闻名的拿索斯之友还有吗?
morefeel 发表于 2012-1-25 12:09

我就是其中之一阿,经常到位于石门路南京西路的他们的办公室购碟,认识了柴氏兄弟。前不久我女儿和我说起有天她和一帮朋友聚会,会后一男子开车送她回家。途中说起他父亲原来是音乐爱好者杂志的主编后来到拿索斯去了。我对女儿说他应该是柴氏兄弟中哥哥的儿子。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2-1-29 16:04
本帖最后由 Roseknight_gao 于 2012-1-29 17:00 编辑

今天刚回到上海,直接去中图逛了一圈,买了张费拉斯的法兰克小奏
[attach]42177[/attach]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2-1-29 16:13
跟店堂经理谈起九龙关门的事,很不屑的,说私人经营必然要倒闭。
还跟我说起PHILIPS绝版之前,有人建议他囤货抬高价,他回答说国企不干这种事,哈哈。
他有种浑然天成的自信,总跟我说,在中图买不到假碟。换而言之,他总是笑嘻嘻的说你懂的,喏~前几天又有人买到假碟了。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