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海菲兹演绎的【四大小协】! [打印本页]

作者: easylee    时间: 2012-1-29 21:46
标题: 海菲兹演绎的【四大小协】!
本帖最后由 easylee 于 2012-4-3 16:23 编辑

       趁着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对古典唱片再次整理了一下,特将自己十分喜爱的海菲兹演绎的【四大小协】唱片贴出,与诸君分享之。唱片见下图,其中 贝多芬《D大调小协》和勃拉姆斯《D大调小协》在同一张CD中,编号BVCC-34410(88697-40266-2,SHM-CD,BMG);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协》和门德尔松《e小调小协》唱片编号5933-2-RC;另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协》有一张JVC出的XRCD2(编号:JMCXR-0009,莱纳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

    贝多芬的《D大调小协》、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协》、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协》以及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协》被称为“四大小协”。以下介绍引用自网络资料:
一、贝多芬,作品61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本曲作于1806年,是贝多芬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自古以来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这首乐曲旋律柔美、格调高雅、规模宏大,颇 具王者风范。然而,本曲在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前,也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考验。本曲初演以后,几乎没有人再对它回顾,本曲的华彩乐段,并不像钢琴协 奏曲那样由贝多芬亲自谱写,而是留给各式各样的演奏者谱曲,其中较常采用的有约阿西姆、奥尔和克莱斯勒等的手笔。当年贝多芬作曲时,正值他与他的学生,匈 牙利的伯爵小姐勃伦斯威克产生了深深的爱情,并在她家的庄园度过了快乐的夏天。他一生中这"最明朗的日子的香味"便渗透在贝多芬这部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 中。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从容的快板,D大调,4/4拍子,协奏风格的奏鸣曲形式。主部主题带有深切的探询意味,随后呈现的副部主题旋律明澈柔美,从容匀称,充满了温暖和喜悦,飘散出美丽花朵的芬芳。本乐章最后部分的华彩乐段是由不同的演奏家谱写的。
      第二乐章,抒情的慢板,G大调,4/4拍子,变奏曲式。优美的主题由加上弱音器的弦乐群单独呈示,充满舒缓恬淡的气氛。主奏小提琴以华彩的风格翩翩上升、下降后,旋律如歌般地呈现出来。
      第三乐章,回旋曲,快板,D大调,6/8拍子,回旋曲形式。主奏小提琴旋律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在延长记号之后,主奏小提琴展现了它精彩灿烂的技巧,最后终于进入了炫耀琴技的华彩部分。此部分结束,音乐以回旋主题为基础,达到光华灿烂的高潮巅峰,结束全曲。

二、门德尔松,作品64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本曲作于1838-1844年间,于1845年首次上演。在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中,这一首是最为著名的,与贝多芬的 D大调,勃拉姆斯的D大调和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整部作品充满了柔美的浪漫情绪和均匀齐整的形式美,小提琴的处理 手法精妙绝伦,旋律优美,技巧华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不仅是门德尔松最杰出的作品,也是德国浪漫乐派诞生以来,最美丽的小提琴代表作。有人甚至认为 这部作品是小提琴协奏曲的"压卷之作"。
      全曲由三个乐章构成,乐章之间不中断地连续演奏,这在当时算是新的手法,作曲者可能意在防止具有浪漫氛围的快速流动被切断;而各乐章却各自独立,体现了门德尔松以古典派传统为基础,并灌入新时代气息的典型作风。
      第一乐章:热情的甚快板,e小调,2/2拍,是整部作品最著名的乐章。第一主题是一个充满幸福,又荡漾着忧愁的优美旋律。 这一乐章是如此的出名, 以至于一提到门德尔松,人们便会联想到这个主题。同时, 这一乐章的华采乐段也体现了小提琴演奏的高超技巧。
      第二乐章,行板,D大调,6/8拍, 这是一个抒情的而且富有门德尔松韵味的极其醇美的乐章。
      第三乐章,以奏鸣曲式写成,也是世界著名的乐章。


三、柴科夫斯基,作品35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这首乐曲的特色不但充分发挥了主奏小提琴绚烂的近代演奏技巧,展开了色彩丰富的管弦乐,造出了比以往的小提琴协奏曲更新鲜的韵味,而且用他含有俄国民 谣的地方色彩,独特的充满哀愁的优美旋律,作成了格调新颖、独特的作品。由于这首乐曲是柴科夫斯基受到了拉罗作曲的《西班牙交响曲》的激发而作的,所以我 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两者之间有着共通的构想。这部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部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气息的作品,它歌唱青春,歌唱生命,表现了俄罗斯人民的乐观主 义精神。这首乐曲当初相当不受世人欢迎,然而历史最终证明这是一首绝无仅有的音乐杰作,在音乐舞台上久演不衰,成为许多著名小提琴家的保留曲目。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D大调,4/4拍子,奏鸣曲形式。规模宏大的第一乐章表现了生活的乐趣。具有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宽广气息和明朗悠扬的诗意。其主部主题具有动人的歌唱性,体现了俄罗斯歌曲宽广动人的气息,仿佛在歌唱青春、生命和大自然。
      第二乐章,短歌,行板,g小调,3/4拍,三段体。其沉思般的抒情,被称为“小抒情曲”。主要旋律真挚动人,略带伤感。仿佛从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歌声,使人嗅到了大自然清新的气息。
      第三乐章,终曲,活泼的快板,D大调,2/4拍子,回旋奏鸣曲形式。主题令人有俄国风激烈地敲击之感,是属于俄国民俗舞曲特雷巴克的一种。以很强的节奏,快活地进行,宛如一幅人民欢庆节日的图画。

四、勃拉姆斯,作品77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本曲作于1877-1878年,是勃拉姆斯一生中创作的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乐曲具有浓厚的田园牧歌风味和匈牙利民歌情调,那种安详与厚重相得益彰的感觉,正是勃拉姆斯所独具的特色。在这部作品中,勃拉姆斯成功地将浪漫主义的风格与古典主义的严谨结合起来,并在曲式上有很多大胆创新。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 不太快的快板,3/4拍子,奏鸣曲形式。乐曲开始直接由中提琴、大提琴与单簧管悠然地奏出第一主题,之后主奏小提奏以d小调热情而华丽地登场;由主奏小提 琴演奏的主题速度减慢,充满牧歌风格;接下来的是美妙的发展及变奏,使整个乐章从头至尾都具有浓重的匈牙利民间音乐特征。
      第二乐章 慢板,F大调,2/4拍子,三段体。 首先由管乐器缓慢地开始,之后由双簧管奏出徐缓优美的田园风格旋律,稍稍带有一丝荒凉的感觉,这无疑是整个乐章中最动人之所在。
      第三乐章 活泼而不太快的,游戏似的快板,D大调,2/4拍子,不规则的回旋奏鸣曲形式。这是整部作品中最富创造性的乐章。旋律轻快活泼,抒情优美,又不乏震撼人心的气势。

[attach]42222[/attach][attach]42223[/attach][attach]42224[/attach][attach]42225[/attach] [attach]42228[/attach][attach]42229[/attach][attach]42230[/attach][attach]42231[/attach][attach]42226[/attach][attach]42227[/attach]


下面引用【百度百科】对【海菲兹】的介绍,方便对其琴技及一生有更清晰的了解。
    雅莎·海菲兹(Jascha Heifetz,1901-1987),杰出的美籍俄裔(一般这么认为,事实上海菲兹出生在立陶宛)小提琴家;二十世纪最为优秀的小提琴家之一,其实省略掉“之一”也绝不为过。海菲兹的演奏技巧和演奏速度是绝无伦比的,他演奏的小提琴协奏曲常常把自己的技术发挥到了极致,是二十世纪的帕格尼尼,也是二十世纪的小提琴之王!


二十世纪小提琴大师
    1912年10月,柏林。
    来自俄罗斯的11岁小男孩海菲兹在著名的指挥家尼基什领导的柏林爱乐乐团的协奏下,以出乎在场所有人意料的成熟演技演奏了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创一代风气之先的小提琴大师克莱斯勒也在听众席上,听了海菲兹的演奏,他按耐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赞叹到:“你我也许该怀着多么满意的心情马上砸碎自己的小提琴啊。”克莱斯勒与海菲兹,两位20世纪小提琴的巨人,虽然分属两代人,但都是各自一代中最出类拔萃的佼佼者。他们俩不仅地位相当,连生日也是同一天,莫非冥冥之中上苍果真属意于这一天来造就人间的琴圣吗?  

    海菲兹1901年出生于立陶宛,父亲是首都维尔纽斯交响乐团的小提琴手。当海菲兹3岁时,父亲往他手里塞了一把小提琴,这就算是举行了最简洁的授徒仪式。父亲教了两年后便对琴技进展神速的儿子感到束手无策了。于是海菲兹被送入了维尔纽斯音乐学院师从马尔金教授学琴。在正规的学校教育环境中海菲兹的进步更为惊人。一年后,海菲兹便在音乐会上成功的演奏了门德尔松的协奏曲,一时间,“天才”、“神童”的桂冠纷纷落到了这位年仅6岁的孩子头上。为了进一步提高和深造。奥尔慧眼识才,自然愿意亲自培养这个孩子。怎奈沙皇的法律严禁犹太人入住圣彼德堡,况且学校也从未招收过如此年少的琴童,这可难煞另外海菲兹父子。所幸奥尔惜才如命,为此事积极与身为学院院长的著名作曲家格拉祖诺夫斡旋,方才解决了这道入学难题,那就是将父子俩双双招收入校,做奥尔大师的学生,其时海菲兹的父亲已年逾四十。奥尔此举堪称用心良苦,有了父亲在身边照顾生活上的一切,海菲兹便毫无后顾之忧,他全身心的随奥尔学习了整整六年,完美的掌握了作为一名优秀小提琴家所应具备的一切技能,成长成为奥尔班上涌现的最杰出的“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代言人。

    学成后的海菲兹踌躇满志,1911年在乌克兰的三场音乐会只算小试牛刀,便赢得了“小提琴天使”的美誉。1912年在柏林的一举成名更使他人气直升,势头直指那批前辈大师们。1917年,作为犹太人的海菲兹与父亲一同迁居美国。就在同年的11月27日,16岁的海菲兹在卡内基音乐厅举行了他在美国的首演。他一口气演奏了维尼亚夫斯基的《第二协奏曲》、帕格尼尼的《第24首随想曲》和维塔利的《恰空》等10余首技巧艰深的乐曲,博得听众们雷鸣般的掌声。这场“划时代的音乐会”向世人宣告:20世纪的小提琴的新王者诞生了!   此后海菲兹开始了他在世界范围之内的演出,1920年他在伦敦的皇后大厅以无可挑剔的技艺演奏了埃尔加的《B小调协奏曲》,最后便一路向东,先后在印度、以色列、蒙古、朝鲜、日本以及中国的上海和香港等地演出,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当地人们的热烈欢迎。

    海菲茨在1931年11-12月间,曾到中国旅行演出,分别于11月14日及17日在天津举办了两场音乐会,地点均在天津的峡蝶影院;时在北平的德国人雷兴与我国著名音乐家刘天华结伴,同观了海菲茨的精彩演出。雷兴为刘的挚友,也是业余钢琴家,并在闲暇时光常与刘切磋技艺。当时刘天华学习小提琴技艺,并已达到相当精深的程度,关于海菲茨的北平演出,雷兴曾记曰:在音乐会里,我坐在他(刘天华)旁边,听海菲茨表演。他用了极端紧张着的注意力,把每一次引弓的挥送,每一次发出的声音,都吸收到他的脑中去。演毕后,我问他说:“这演奏你觉得怎样?”“这真是我们的能力所了解不了的。”他回答说,“你会说这话么?”我继续说:“以你的本领说,自然也可以在他旁边一显身手的。”“不然,不然”他拒绝说:“我所能的,是每一个人都能用坚毅勤勉学来的,但是这里这位确实天才家!”听了他的这些话,我不得不思及舒伯特了,它对于伟大的同代者贝多芬简直视之为山斗,高高的不可攀,然而他自己并不知觉它也是可以一般地在他的旁边存在的人物。

    大提琴家费尔曼去世后,他和皮亚蒂戈尔斯基,鲁宾斯坦, 组成三重奏团,录制了几乎所有的室内乐,特别享名。
    1925年,他加入了美国国籍,成为美国犹太籍小提琴家庞大“家族”中的一员。这时,他的那些前辈或者同辈们又有谁能与之争风呢?惟有伟大的克莱斯勒的地位兀自岿然不动。他们作为不同艺术风范的杰出代表,为对方树立的一个参照的艺术对立面,从而双峰并列的屹立在整个小提琴坛的最前沿。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小提琴的音准取决于演奏者手指按弦的位置是否准确,半毫米之差音已经大不相同,因此小提琴演奏中出现杂音、错音是再所难免的。然而,这条定律在海菲兹身上却失去了作用。海菲兹的演奏就是以高度的精确和完美作为其最鲜明的艺术特征的。他是个完美主义者,容不得在演奏中出现一丝一毫的错误和闪失。每次演奏前,他都一丝不苟的设计好整部作品的布局和所需的弓法、指法。指挥泰斗托斯卡尼尼对海菲兹的这种卓绝超凡的才能赞不绝口,称他是自己见过的小提琴家中“唯一能演奏得完美无缺的艺术家”。向来文笔犀利,出语辛辣的英国大文豪萧伯纳先生对此耿耿于怀,终于有一次忍不住给海菲兹写了一封公开信,信中说:“海菲兹先生,请问你能否拉错一个音以表明你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位神呢?”

1987年12月10日,一代琴圣病逝于洛杉矶。
    这位生前曾在乐坛掀起惊涛骇浪的伟大小提琴家就这样平静的归于永道;正如《时代周刊》在纪念他的文章中所说:“如果海菲兹从来没有存在过的话,小提琴演奏艺术将永远不会达到今日的高度和如此完美的水准......作为个人,他给世界留下了扑朔迷离的问号;所谓小提琴演奏家,他将在今后的几个世纪中引起无可估量的反响。”   海菲兹曾经坦言:“每一个有特点的提琴家都可以通过他的声音,他的音调为人们所辨认出来,就象我们通过讲话的声音就可以知道是谁在讲话那么容易。有谁能讲清楚人们的内在感情是怎样和他的手指的颤动协调在一起的呢?我的小提琴所发出来的声音是我内心所感受到的声音,这是一种非常有个性的感情。通过纯粹的模仿永远也不会成为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只是采用适合别人的方法是永远也取不到最好的效果的。虽然我们可以从别人的经验中汲取有用的东西,但是必须使用自己的创造性。当然是有一些学习小提琴技巧的标准方法,这些大家都非常熟习,用不到在这里讲了。但是艺术的微妙之处,就是那些把一般的小提琴家和伟大的小提琴家区别开来的东西,这一定是来自演奏者的内在感情而不是外界的影响。你可以造就一个提琴家,但你永远也不可能造就一个艺术家!”

    “尽管我把我的生命奉献给了音乐,尽管我非常热爱音乐,可我还是认为音乐不能是生活中的唯一内容。假如我全部的生活就是听音乐、想音乐、演奏音乐的话,那实在太可怕了!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的事情需要去学习、去欣赏。我感到,我对其它的事情知道得越多,学习得越多,我就越是能成为一位更好的艺术家。”  授权的传记没有 但是Axelrod 在海菲兹生前就写了一本题名为《Heifetz》的传记在发行了第一版后海菲兹大为光火 将作者告上法院 不过后来达成和解。在第二版中删除了一些海菲兹本人不认可的内容和错误。另有海菲兹的学生 Sherry Kloss所撰写的《我眼中的海菲兹 》存世。

海菲兹个人年表
1900年出生于俄罗斯的维尔纳(Vilna,现在属于立陶宛)
1903年开始和父亲学拉小提琴
1905年在维尔纳帝国音乐学校跟随Ilya Malkin开始正式的小提琴训练
1907年在Kovno,第一次公开演奏,演奏曲目是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
1910年在圣彼得堡开始和Leopold Auer学琴
1911430日,在圣彼得堡正式登台
19121028日在柏林和Arthur Nikisch和柏林爱乐登台演出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并去奥地利和斯堪的纳维亚进行旅行演出
19171027日在美国卡内基音乐厅登台演出。119日第一次录音,为他伴奏的是Andre Benoist,并进行全美国巡回演出。
1919年开始和Samuel Chotzinoff(钢琴伴奏)合作
1925年拟获得美国公民身份,Isidor Achron取代Chotzinoff成为合作伙伴。
1929年在南美登台
1930年出版Dinicus作品《Hora Staccato》的录音
1931年前往中国举行演奏会
1934Emanuel Bay成为他的合作伙伴。在俄罗斯举行1713场音乐会——仅限他的出生地
1936年和Lawrence Tibbett一起,得到美国音乐家工会的帮助。
1937年担任美国联邦广播艺术家协会的第一副主席
1939年出演电影《They shall Have Music
19421944年举行美国军旅巡演,包括8个星期的在意大利和北非前线的45场音乐会。
1946年在Jim Hoyle的协助下,海飞茨创作了他的第一首流行歌曲,《When You Make Love toMe——Dont Make Believe》。Bing CrosbyMargaret Whiting(可能是当时的歌星)都录制了这首歌曲。
1947年开始他长达20个月的休演。
1949427Heifetz Mute(一种以海飞茨命名的装在小提琴上的弱音器)获得专利(Henryk Kaston发明)
1954年开始和Brooks Smith合作
1957年在加利福利亚参加安装911紧急号码的运动
19581959 成为洛杉矶加利福利亚大学的董事音乐教授。
1961年成为南加利福利亚大学的小提琴教授。举行Heifetz-Piatigorsky系列音乐会,最初在洛杉矶,之后到圣弗朗西斯科和纽约。
1970年在巴黎为美国广播录制电视节目
1972年在洛杉矶音乐中心举行最后的音乐会,其录音成为海飞茨最后的录音。
19731987年和当地和来访的艺术家演奏室内乐。开始致力于许多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包括他一系列的录音和生态运动。在1983年中止在南加州大学的教职,但仍然私下从事小提琴的教学。
19871210日在洛杉矶Cedars-Sinal医疗中心去世。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2-1-29 22:06
海菲茨呢?
作者: scfan    时间: 2012-1-29 22:12
不知“分享”指的是?
作者: luhui2008    时间: 2012-1-30 08:20
介绍的非常详细
作者: easylee    时间: 2012-1-30 08:44
关于海菲兹演绎的【四大小协】,大家有什么好的版本不妨分享一下,让大伙共同学习。
作者: luner998    时间: 2012-1-30 09:39
很详尽的四大小协介绍,海菲兹的确是大师级,都演奏的很好,就是有些过度应有自己高超的技术手法了,节奏有些偏快,情感融合的少些,贝多芬,作品61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我还是喜欢大卫的,纯粹个人的感觉!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1-30 09:51
最喜欢的小提琴大师,空前绝后的。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1-30 09:52
“尽管我把我的生命奉献给了音乐,尽管我非常热爱音乐,可我还是认为音乐不能是生活中的唯一内容。假如我全部的生活就是听音乐、想音乐、演奏音乐的话,那实在太可怕了!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的事情需要去学习、去欣赏。我感到,我对其它的事情知道得越多,学习得越多,我就越是能成为一位更好的艺术家。”
easylee 发表于 2012-1-29 21:46
犹如哲人的话啊。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2-1-30 16:57
海菲兹是我第一个认识的小提琴家。

我刚来这个论坛的时候我记得大S版有个帖子讲述海爷的。

海爷是我非常喜欢的小提琴家,但并不是唯一的。

我一般评价(其实没资格)他的演绎就像电脑程式安排好然后精确的音符就完美的呈现了。

不喜欢他的人都认为他的琴声(按照发烧友的观点)有点数码化了,但是这绝不表示他不是一代天骄!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2-1-30 17:20
我就记得论坛里的一句话:“年轻人是听不懂海菲兹的”,这句话对我触动蛮大。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1-30 17:22
我就记得论坛里的一句话:“年轻人是听不懂海菲兹的”,这句话对我触动蛮大。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2-1-30 17:20
这句话就是作家肖复兴说的,那时他40岁。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2-1-30 17:25
这句话就是作家肖复兴说的,那时他40岁。
shinelb 发表于 2012-1-30 17:22



我以前不屑于海菲兹,听到这句话之后我补买了2张老参考。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1-30 17:26
这句话就是作家肖复兴说的,那时他40岁。
shinelb 发表于 2012-1-30 17:22
这句话出自他的一篇文章《最后的海菲兹》,这篇文章很有名。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2-1-30 17:31
海菲茨的精华倒并不在“四大”,紧抱“四大”必然没有味得海菲茨精华。这方面的帖子很多,论坛数次讨论了。为节约资源,搜索一下。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2-1-30 17:36
我比较喜欢海菲兹的厄尔当、维尼耶夫斯基和萨拉萨蒂,巴赫也挺喜欢的。
作者: easylee    时间: 2012-1-30 21:05
这句话出自他的一篇文章《最后的海菲兹》,这篇文章很有名。
shinelb 发表于 2012-1-30 17:26

多谢shinelb兄推荐好文章!
我把网上链接贴出,方便大家查阅。
http://hi.baidu.com/%D6%DB%D6%AE ... d8151b8701b0d5.html


作者: easylee    时间: 2012-1-30 21:26
本帖最后由 easylee 于 2012-1-30 21:47 编辑

      今晚听海菲兹演绎的【西贝柳斯 作品47 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唱片编号:JVCXR-0223-2,沃尔特.亨德尔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当初系由RCA录音大师lewis layton操刀录音。
[attach]42274[/attach][attach]42275[/attach][attach]42276[/attach]

为方便对【西贝柳斯 作品47 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了解,下面引用网上有关文字进行介绍:

【西贝柳斯 作品47 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在西贝柳斯的作品中,《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始终是最受欢迎的一部,它是1903年在一位名叫布梅斯特的友人的影响下创作而成的。此时,西贝柳斯正在欧洲各国漫游、拜访和学习,摸索自己今后创作的方向;他的音乐一如既往仍旧充满了爱国情怀,只是变得更加细腻,更加含蓄,并开始摆脱民族主义风格,逐渐融入二十世纪音乐潮流之中。

  《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就是这一时期的杰作,它也是自帕格尼尼确立小提琴“炫技”传统之后的又一部杰作,对小提琴演奏技巧有着极高的要求,但却不是一部“炫技”之作,在它那华丽与肆意放纵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坚实的核心与心智所显示出的坚韧。而且这一作品并没有涉及芬兰的神话传说和芬兰的景色,它更像一首蕴涵深意的诗歌,出自西贝柳斯的心灵深处。

  可能是由于西贝柳斯认为协奏曲创作过程和发表都太仓促,所以在首演后立刻收回修订,所做的修改篇幅之大几乎使之成为了一部新的作品。这样,1905年,在里夏德·施特劳斯的指挥下,修订版在柏林做了首演,演出非常成功。我们现在听到的通常就是这一修订版本,而第一版本也偶有演奏。

  协奏曲第一乐章的主旋律,是独奏小提琴演奏出的一个哀婉和狂想式的主题,第二主题色彩阴暗,由大提琴和大管演奏。第二乐章是一个柔板乐章,木管乐器演奏出如叹息般的乐声,小提琴唱出哀怨的旋律。然后进入末乐章,一首狂野的舞曲,曾被人称为“北极熊的波兰舞曲”,独奏小提琴的演奏变化无穷,演奏难度极高,而且一个高潮紧接一个高潮,直至结尾一连串辉煌的向上飞掠的旋律。

  这是一部表面上让人觉得冷峻,但内里却激情飞扬的作品,事实上这也是西贝柳斯大部分音乐的突出特点,小提琴大师海菲茨两度录制的这一协奏曲,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海菲茨有小提琴机器之称,其演奏通常强调的是理性,而情感则深埋其中,这样的演奏特别适合西贝柳斯的这部协奏曲。另外,郑京和或穆特的录音也皆为精彩演奏。


作者: keli    时间: 2012-1-30 23:57
海菲茨的精华倒并不在“四大”,紧抱“四大”必然没有味得海菲茨精华。这方面的帖子很多,论坛数次讨论了。 ...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2-1-30 17:31


同感。
我的海菲茨的“四大”CD 早在十多年前就把它们清理给二手店去了。

作者: xzb302    时间: 2012-1-31 08:30
回复 Roseknight_gao 的帖子

额,我也快到这个年龄了,看来也要去补两张?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2-1-31 08:53
回复

额,我也快到这个年龄了,看来也要去补两张?
xzb302 发表于 2012-1-31 08:30


我觉得EMI参考系列里面那张厄尔当小协一定要补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1-31 10:07
四大之外就最喜欢苏格兰幻想曲。
作者: 中庸无为    时间: 2012-1-31 10:10
四大之外就最喜欢苏格兰幻想曲。
shinelb 发表于 2012-1-31 10:07

都喜欢。其实如果只能选一首,我只能选苏格兰幻想曲。


作者: scfan    时间: 2012-1-31 10:15
四大能和海菲兹比肩的还不少,但苏格兰幻想曲就无人能比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1-31 10:30
虽然说海菲兹的苏格兰幻想曲无敌,但大卫的版本我也很喜欢。大卫这套黑胶太贵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1-31 10:55
海菲兹的布鲁赫也非常好,我听过感觉最不好的布鲁赫是阿卡多的。
作者: 中庸无为    时间: 2012-1-31 10:57
海菲兹的布鲁赫也非常好,我听过感觉最不好的布鲁赫是阿卡多的。
shinelb 发表于 2012-1-31 10:55

海飞丝的布鲁赫也超喜欢!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1-31 11:06
海飞丝的布鲁赫也超喜欢!
中庸无为 发表于 2012-1-31 10:57




作者: xzb302    时间: 2012-1-31 19:55
我觉得EMI参考系列里面那张厄尔当小协一定要补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2-1-31 08:53



OK,就是不知道还有没有了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2-1-31 20:02
老参考当然绝版了,新参考也没收录这张,倒是RCA大全集中有,也绝版了。这张倒是难寻。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2-1-31 20:04
笑一笑:楼主的文章好是好,但不能第一时间看,要隔夜看才能看到究竟。为坐沙发的打抱不平。
作者: xzb302    时间: 2012-1-31 20:26
[attach]42398[/attach]这套5CD如何呢?各位老大给个意见。
作者: xzb302    时间: 2012-1-31 20:32
回复 metamophore 的帖子

RCA的厄尔当小协还有,当然不是R版说的那个版本。
   
作者: xzb302    时间: 2012-1-31 20:33
[attach]42399[/attach][attach]42400[/attach]
或者就收这两张?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1-31 20:36
或者就收这两张?
xzb302 发表于 2012-1-31 20:33
如果收这个版次,要收红印里有小白狗的。



作者: xzb302    时间: 2012-1-31 20:39
回复 shinelb 的帖子


    S版,这有啥说法吗?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1-31 20:43
回复
S版,这有啥说法吗?
xzb302 发表于 2012-1-31 20:39
小白狗的版次要早,没有小白狗的是后期版了。
有小白狗那套音质是非常好的。



作者: xzb302    时间: 2012-1-31 20:44
回复 shinelb 的帖子


    明白了,多谢。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2-1-31 20:44
我是知道,无论上面的两种封面的哪一种,都无法和EMI当年的参考音质可比。
作者: 中庸无为    时间: 2012-1-31 20:46
我是知道,无论上面的两种封面的哪一种,都无法和EMI当年的参考音质可比。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2-1-31 20:44


惭愧,没有享受过~~~

作者: easylee    时间: 2012-1-31 23:46
本帖最后由 easylee 于 2012-1-31 23:52 编辑

    再接再励,今晚聆听海菲兹演绎的【格什温,拉威尔,弗朗西斯·普朗克,Jacques Ibert雅克.伊贝尔】作品,CD编号:JM-XR24047,原母带1965年录音,图片如下:
[attach]42434[/attach][attach]42435[/attach][attach]42433[/attach]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2-2-1 08:24
或者就收这两张?
xzb302 发表于 2012-1-31 20:33



不要收这个红印系列,我买过一张,声音很闷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2-2-1 08:25
回复

RCA的厄尔当小协还有,当然不是R版说的那个版本。
xzb302 发表于 2012-1-31 20:32


可以在国际网站上淘淘


作者: xzb302    时间: 2012-2-1 09:18
回复 Roseknight_gao 的帖子
哦,都不知道买啥好。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2-1 09:23
回复
哦,都不知道买啥好。
xzb302 发表于 2012-2-1 09:18
XRCD可能是比较好的选择。



作者: xzb302    时间: 2012-2-1 09:29
回复 shinelb 的帖子


    恩恩,也要贵一点
作者: scfan    时间: 2012-2-1 09:50
索性买RCA老版的海菲兹全集吧,eBay上偶尔还是会出现的,去年我有两个朋友各自拿下一套。这套老全集里尤其是早期的单声道录音,都是顶尖高手操刀转录,音质非常好。
作者: 中庸无为    时间: 2012-2-1 10:07
不要收这个红印系列,我买过一张,声音很闷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2-2-1 08:24

红印里边有只小白狗的声音是有点闷,但是味道要比“生猛立体声”系列好一点,开扬的系统可化解。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2-1 10:31
我不觉得闷啊,一直觉得很好,我都收齐了,不过加在一起就没几张。我是90年代中期买的。应该属于老版了。
作者: 中庸无为    时间: 2012-2-1 10:33
我不觉得闷啊,一直觉得很好,我都收齐了,不过加在一起就没几张。我是90年代中期买的。应该属于老版了。:l ...
shinelb 发表于 2012-2-1 10:31

“闷”只是相对于“生猛立体声”系列艳光四射而言。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2-1 10:38
“生猛立体声”是怎样的?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2-1 10:41
红印带小狗这个系列只有4、5张。每张CD赠送一本画册,非常精美。
作者: 中庸无为    时间: 2012-2-1 10:42
本帖最后由 中庸无为 于 2012-2-1 10:46 编辑
“生猛立体声”是怎样的?
shinelb 发表于 2012-2-1 10:38

就是我们最常见的RCA“LIVING  STEREO”系列咯,广东佬的说法。


作者: scfan    时间: 2012-2-1 10:48
我倒觉得Living Stereo(中价)系列的音效比较闷和胡,而大红印(高价)系列的声音则比较透和润
作者: 中庸无为    时间: 2012-2-1 10:50
我倒觉得Living Stereo(中价)系列的音效比较闷和胡,而大红印(高价)系列的声音则比较透和润
scfan 发表于 2012-2-1 10:48

是的。估计是作了声场扩展处理,较糊,特别是低频失真比较明显。


作者: 670707    时间: 2012-2-1 10:58
海菲兹的小提琴艺术评论文章浩瀚如海,而对于广大发烧友来说可能既爱又恨,爱的是他惊绝的技艺,恨的是四小协(外加布鲁赫、西贝柳斯小协)乐曲中高潮部分的乐队合奏,赖纳的雄强、韩德尔的粗狂,使发烧友面对撑满音箱的管弦乐气势而裤脚发抖,愁眉苦脸;然而真实状况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试想:乐队形成的宽阔音场是在独奏者后面,强奏时出现压迫性的声波,海大师肯定不会拉后面的音符,别说完成录音任务;再者,这几张唱片海菲兹使用同一把斯特拉迪瓦里名琴(早年使用瓜内利名琴),可能大师老年时期更喜欢内敛、含蓄的艺术表达,故此在高把位拉奏出的琴声具有溜冰似的滑爽和弓子强压琴弦时发出冰倩玉洁般银色光芒。这些情况是发烧友需要注意的问题。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2-2-1 12:21
回复
哦,都不知道买啥好。
xzb302 发表于 2012-2-1 09:18

海菲兹最著名的那张布鲁赫小协+苏格兰幻想曲的建议可以淘一张老版的(就是RCA镭射标LOGO的那种),其它的可以选RCA金线系列,或者海菲兹大全系列(但是海菲兹大全系列封面上有编号,零散的买总归觉得残念~)。
相对来说我比较喜欢RCA金线系列。


作者: baiteng    时间: 2012-2-1 12:41
海菲兹就不用想这么多了只要曲目不是你讨厌的类型大胆买,最好早期后期都买,都是值得聆听的,当然不在乎单声道的话早期更佳
作者: xzb302    时间: 2012-2-1 14:03
霍霍,各位对海老都是了解多多啊。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2-1 14:08
霍霍,各位对海老都是了解多多啊。
xzb302 发表于 2012-2-1 14:03
海菲兹在我心中是唯一没有败笔的小提琴第一人,赫赫。



作者: xzb302    时间: 2012-2-1 14:12
回复 shinelb 的帖子


    哈哈,看来是粉丝!
作者: scfan    时间: 2012-2-1 14:15
海菲兹在我心中是唯一没有败笔的小提琴第一人,赫赫。
shinelb 发表于 2012-2-1 14:08


90%赞成,但对海菲兹的巴赫小无以及一些室内乐的和谐性持保留意见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2-1 14:18
90%赞成,但对海菲兹的巴赫小无以及一些室内乐的和谐性持保留意见
scfan 发表于 2012-2-1 14:15
哈哈,同意。



作者: xzb302    时间: 2012-2-1 14:37
[attach]42459[/attach][attach]42460[/attach]
回复 Roseknight_gao 的帖子
就是这种?金线系列我倒没听说啊。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2-2-1 22:33
回复
就是这种?金线系列我倒没听说啊。
xzb302 发表于 2012-2-1 14:37
是的,但我的封底与你照片中的不太一样
[attach]42476[/attach]


金线系列好像没有出过这份录音,室内乐比较多,里面还有一套立体声版的巴赫小无。

作者: easylee    时间: 2012-2-1 23:26
      RCA(美国广播唱片公司)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为唱片工业带来的辉煌是那么灿烂,他们在当年留下的大量珍贵录音无论从艺术价值或从品质方面去衡量都是无价之宝,令今日发烧友搜寻不厌。总结起来RCA的普通唱片以标准不同分为红,金,银印签系列:红印签——表示大师演艺,录音水平一流的最高规格;金印签——表示具有历史文献性的不朽录音;银印签——表示廉价唱片或再版唱片。
      RCA在90年以前的高价碟是激光标,90年左右换成小狗听喇叭的红印和金印,分别代表正价和中价。这期间德国工厂也出版了一些红印鉴的碟子,比如具有代表性的heifetz德国版红印,因为小狗商标在欧洲有授权冲突,所以用了Red Seal的标识。后来Red Seal的标识被广泛使用,已经不作为价位的标识而存在了。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2-2-1 23:43
RCA(美国广播唱片公司)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为唱片工业带来的辉煌是那么灿烂,他们在当年留下的大量 ...
easylee 发表于 2012-2-1 23:26

谢谢兄台的详尽介绍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2-2 16:12
不知有谁买了海菲兹9首协奏曲45转CR复刻版?很想知道音质怎样?
作者: xzb302    时间: 2012-2-3 15:27
回复 shinelb 的帖子[attach]42590[/attach]
去找了一张红印带小狗的,只是并没有精美画册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2-3 15:56
回复
去找了一张红印带小狗的,只是并没有精美画册
xzb302 发表于 2012-2-3 15:27
是这样的没错,没带画册就不了解了。可能是早期版和后期版的区别吧。



作者: xzb302    时间: 2012-2-3 16:01
回复 shinelb 的帖子

恩恩,估计现在都是后期版了,不可能是早期的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2-3 16:19
回复

恩恩,估计现在都是后期版了,不可能是早期的了。
xzb302 发表于 2012-2-3 16:01
这本画册主要是讲海菲兹的生活的。他喜欢打网球、游泳,有自己的图书馆,他的孩子很小。海菲兹是个很孤独的人。



作者: easylee    时间: 2012-2-4 22:02
本帖最后由 easylee 于 2012-2-4 22:07 编辑
就是我们最常见的RCA“LIVING  STEREO”系列咯,广东佬的说法。
中庸无为 发表于 2012-2-1 10:42

代中庸兄上图如下:

[attach]42688[/attach]
LIVING STEREO图标

[attach]42689[/attach]
经典LIVING STEREO唱片
[attach]42690[/attach]
重新发行的LIVING STEREO唱片

作者: sanlue    时间: 2012-2-4 22:41
海菲兹有一张参考,里面有和莫伊塞维奇的合作,极品啊
作者: easylee    时间: 2012-2-4 22:43
海菲兹有一张参考,里面有和莫伊塞维奇的合作,极品啊
sanlue 发表于 2012-2-4 22:41

多谢兄台推荐!目前正为搜寻更多海老之精彩录音版本而努力!
作者: yah    时间: 2012-2-4 23:20
个人认为,海菲茨4张代表性的立体声小协CD,四大的两张,不如另外的两张。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2-5 08:24
海菲兹的LP还不算贵,黑胶迷要抓紧了。
作者: xzb302    时间: 2012-2-5 08:47
回复 yah 的帖子

另外两张是啥?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2-5 08:55
回复

另外两张是啥?
xzb302 发表于 2012-2-5 08:47
苏格兰幻想曲和巴赫。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2-2-5 09:11
海菲茨单声录音中最昂贵的就是两张。一张是他第一次的《克鲁采奏鸣曲》,与俄罗斯钢琴家莫伊塞维奇录制于1951年,唱片编号ALP1093。另一张就是RCA那张封面为蜂鸟的维塔利的《恰空》,唱片编号LM2074。前者虽然老参考早就绝版了,但后来在RCA海菲茨大全集(1949-51)那集中有收录,2008年EMI自己也在6CD的《Icon:小提琴大师海菲茨》中收录了这首“克鲁采”以及前面所述的录制于1937-1954年间的一系列最顶尖的单声录音,在Naxos也有这张发行。
作者: 中庸无为    时间: 2012-2-5 09:21
海菲茨单声录音中最昂贵的就是两张。一张是他第一次的《克鲁采奏鸣曲》,与俄罗斯钢琴家莫伊塞维奇录制于19 ...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2-2-5 09:11

老师对版本了如指掌,令人佩服啊!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2-2-5 09:24
惭愧惭愧,论坛藏龙卧虎呢!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2-2-5 09:35
回复

另外两张是啥?
xzb302 发表于 2012-2-5 08:47


亚河老师说的是RCA身历声中海菲茨的四大小协:贝小协、勃小协、柴小协、门小协(和普罗第二放在一张里面)。确实,四张里面,听众的感情都集中在勃小协和柴小协这两张,贝小协和门小协是海菲茨所有身历声唱片中的最短板。
作者: 中庸无为    时间: 2012-2-5 09:41
我觉得这个系列的声音韵味不够红印小白狗的好。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2-5 09:45
我认为海菲兹的门德尔松是非常好的。
作者: 中庸无为    时间: 2012-2-5 09:47
很多大师都出过四小,四首综合考量,我最喜欢的还是海菲兹。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2-5 09:50
贝多芬     大卫
勃拉姆斯  海菲兹 谢林
门德尔松  海菲兹 斯特恩
老柴         不知选谁好。
作者: 中庸无为    时间: 2012-2-5 10:04
贝多芬     各自各精彩
勃拉姆斯  大卫、莫里妮
门德尔松  海菲兹 斯特恩
老柴         海菲兹、大卫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2-2-5 10:14
本帖最后由 metamophore 于 2012-2-5 20:26 编辑

身历声中另外几张:格拉祖诺夫a小调、西贝、布鲁赫《苏格兰幻想曲》这几张优秀程度都不容小觑。
作者: 中庸无为    时间: 2012-2-5 10:20
他的《苏格兰狂想曲》我现在为止也还没有遇到喜欢程度超过他的。
作者: xzb302    时间: 2012-2-5 12:17
回复 metamophore 的帖子

我估计亚和兄说的不是您这个意思。
   
作者: xzb302    时间: 2012-2-5 12:19
回复 shinelb 的帖子

谢谢,亚河兄说的估计是这个意思。但会不会是西小协和布鲁赫、苏格兰呢?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2-5 14:45
回复
谢谢,亚河兄说的估计是这个意思。但会不会是西小协和布鲁赫、苏格兰呢?
xzb302 发表于 2012-2-5 12:19
应该是的,还包括巴赫和莫扎特。



作者: mm33    时间: 2012-2-5 15:02
海爷的黑胶价格,无论立体声、单声道,原版的价格都还不算昂贵,但首刻的都会稍高些,这可能与传言海爷演绎冷有点关系。个人以为,海爷的小无以及罗克韦尔压片的1s阴影狗的可能算是价格偏高的了。
作者: bodyheat    时间: 2012-2-5 16:58
海爷的黑胶价格,无论立体声、单声道,原版的价格都还不算昂贵,但首刻的都会稍高些,这可能与传言海爷演绎 ...
mm33 发表于 2012-2-5 15:02



主要是因为海大爷片子发行量远比其他同行大的缘故。
无论如何,存世量都是影响二手价格的最主要因素。
作者: yah    时间: 2012-2-5 21:32
亚河老师说的是RCA身历声中海菲茨的四大小协:贝小协、勃小协、柴小协、门小协(和普罗第二放在一张里面 ...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2-2-5 09:35


兄弟是LP的玩家,很自然会从LP的角度出发,从此来说基本如此,俺是赞同的。

俺上面说的 海菲茨4张代表性的立体声小协CD,四大的两张,不如另外的两张,是另有所指,是以CD为准,外延要大一些,除四大,还包括兄弟后面提到的 格拉祖诺夫、西贝柳斯、布鲁赫的苏格兰幻想曲,以及普罗的第二、布鲁赫的第一和厄尔当的第五。



作者: 中庸无为    时间: 2012-2-5 21:48
海菲茨代表性的立体声小协CD张张精彩,唯一不满意的就是勃拉姆斯小协的录音(仅指录音)。
作者: yah    时间: 2012-2-5 22:03
另外两张是啥?
xzb302 发表于 2012-2-5 08:47

苏格兰幻想曲和巴赫。
shinelb 发表于 2012-2-5 08:55

我估计亚和兄说的不是您这个意思。
xzb302 发表于 2012-2-5 12:17

谢谢,亚河兄说的估计是这个意思。但会不会是西小协和布鲁赫、苏格兰呢?
xzb302 发表于 2012-2-5 12:19

应该是的,还包括巴赫和莫扎特。
shinelb 发表于 2012-2-5 14:45


俺指的是1985-1987年RCA早期出版的4张立体声海菲茨代表作,哈哈。

作者: yah    时间: 2012-2-5 22:10
因为80年代末、90年代初只有这4张立体声CD,那拨人听来听去的,大多达成了一致,四大的两张,不如另外的两张。
作者: yah    时间: 2012-2-5 22:14
四大的两张:

[attach]42757[/attach]

[attach]42758[/attach]

作者: 中庸无为    时间: 2012-2-5 22:14
麻烦亚河兄贴一贴图吧,包括莫扎特、巴赫那张好像是五张。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