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今晚听【流浪者之歌】...... [打印本页]

作者: easylee    时间: 2012-2-2 00:09
标题: 今晚听【流浪者之歌】......
本帖最后由 easylee 于 2012-2-2 01:18 编辑

      听了几日海菲兹,今晚继续听海老的【流浪者之歌】,“这一首乐曲是萨拉萨蒂所有作品中最为世人所熟悉的名作,它那回肠荡气的伤感色彩与艰涩深奥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织出来的绚烂效果,任何人听后都会心荡神驰不已。”在感动之余,拿出手上有的几个不同版本比较着听,领略不同大师演绎的风格......
      
大家有什么好的版本,欢迎贴图上来分享,比较不同版本不同大师演绎的差异,说说听感体会,亦一大乐事也!

1、海菲兹演绎版本(CD编号:JM-XR24048):
RCA Victor Symphony Orchestra,William Steinberg指挥,原母带1951年6月16日录音
[attach]42490[/attach][attach]42491[/attach][attach]42492[/attach]
2、海菲兹学生埃里克.弗里德曼演绎版本(CD编号:82876-62971-2):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Malcolm Sargent指挥
[attach]42493[/attach][attach]42495[/attach][attach]42494[/attach]
3、里奇演绎的版本(CD编号:JVCXR-0227-2):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Pierino Gamba指挥,D原母带ECCA 1960年录音
[attach]42496[/attach][attach]42498[/attach][attach]42499[/attach]
4、穆特演绎的版本(SHM-SACD编号:UCGG-9011;SACD编号:00289 477 5721 GSA)
Wiener Philharmoniker,James Levine指挥,原母带DG 1992年11月录音)
[attach]42500[/attach][attach]42501[/attach][attach]42504[/attach][attach]42502[/attach][attach]42503[/attach][attach]42505[/attach]

附:《流浪者之歌》简介
    《流浪者之歌》(Zigeunerweisen Op.20) 是萨拉萨蒂(Pablo de Sarasate 1844~1908)小提琴独奏曲中不朽的名篇。又名吉普赛之歌。作品自始至终十分讲究效果和技巧,都是纯粹的小提琴作品。这一首乐曲是萨拉萨蒂所有作品中最为世人所熟悉的名作,它那回肠荡气的伤感色彩与艰涩深奥的小提琴技巧所交织出来的绚烂效果,任何人听后都会心荡神驰不已。吉普赛民族在世界上分布广泛,但都是从不定居的流浪民族,世世代代过着清苦而又饱受歧视的生活,但这个民族活泼、乐观、能歌善舞。萨拉萨蒂运用十分恰当的手笔描写了这一民族性格的几个侧面,并使小提琴的旋律性与技巧性得到相当完美的结合。本曲中的管弦乐伴奏部分,也是作者亲自编配的。全曲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中板,C小调。由强而有力的管弦乐齐奏作为开始,然后主奏小提琴奏出充满忧伤的旋律。这一部分很短,只是全曲的引子。第二部分:缓板,由小提琴奏出新的旋律,是一种美丽的忧郁,以变奏和反复做技巧性极强的发展,轻巧的泛音和华丽的左手拨弦显示出这一主题的丰富内涵。这一部分管弦乐并不太明显,始终以小提琴的轻柔旋律为主题。第三部分:稍为缓慢的缓板。小提琴装上弱音器,“极有表情地”奏出充满感伤情调的旋律,悲伤的情绪达到极点,这一旋律广为人知。第四部分:急变为极快的快板,有与第二、三部分形成明显对比的豪迈性,反映出吉普赛民族性格能歌善舞的另一面。以管弦乐的强奏作为先导,小提琴演奏出十分欢快的旋律,右手的快速拨奏与高音区的滑奏无比欢愉;这一旋律告一段落后,又用小提琴的拨奏开始新的旋律,接着是由十六分音符的断奏所构成的像游丝般的旋律,充满舞蹈气氛;然后以更具技巧性的拨奏再现第四部分的最初部分,逐渐朝气蓬勃地趋于高潮,最后像闪电般结束乐曲。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2-2-2 00:24
流浪者之歌?到我这儿又属于“被谋杀”的边缘了,哈哈哈。
作者: 蓝爵    时间: 2012-2-2 00:43
暂时只收到海菲兹学生埃里克.弗里德曼演绎版本
作者: easylee    时间: 2012-2-2 01:12
本帖最后由 easylee 于 2012-2-2 01:23 编辑
流浪者之歌?到我这儿又属于“被谋杀”的边缘了,哈哈哈。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2-2-2 00:24

惭愧!惭愧!念经兄之音乐修为早已臻化境,而小弟尚处于蹒跚学步之初级阶段,要向兄台您多多学习才是!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2-2-2 03:41
本帖最后由 metamophore 于 2012-2-2 18:17 编辑

海菲茨1937年的战前录音全面胜出他51年的录音,朗润如玉。


zy2017 发表于 2 小时前
37年的录音是78转的黑胶吧,没见过呀。M老师贴几张吧,看图学习,呵呵。


就在前面那个海菲茨的帖子里啊。

作者: luhui2008    时间: 2012-2-2 08:53
还有听过噢依斯特拉赫的版本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2-2-2 09:05
海菲兹这版立体声录音的流浪者之歌,几乎完美,唯一不足之处是在手指拨弦时候的处理不够果断,而且速度过快。吹毛求疵了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2-2-2 09:07
弗里德曼我只听过香港版,觉得声音很紧,也许和“香港人”有关
我还是出掉了,有机会淘个好版本。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2-2 09:38
海菲兹最好,费里德曼不行,比较过。里奇没听过,比较期待。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2-2 09:39
里奇这版黑胶太贵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2-2 09:56
我有一张是海菲兹的加拿大版,轻松击溃穆特版。
作者: 中庸无为    时间: 2012-2-2 10:01
这版流浪者之歌在穆特的录音中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听过她的莫扎特(尽管她很崇拜莫扎特),不感冒~~~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2-2 10:13
穆特那版是可以,但还有更好的啊。
作者: zrl86    时间: 2012-2-2 10:31
听听此版本的老版CD比较一下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2-2-2 10:34
这几版都有

还可以再加一版"铁拐李“的。


作者: ecm    时间: 2012-2-2 10:44
海老的速度太快了,表达“流浪”之意费雷德曼还是到位些,听得是LP版本。
作者: 中庸无为    时间: 2012-2-2 10:57
费雷德曼这一版对音响系统的要求要高一点,否则容易“稀”和“散”,相对来说我也比较喜欢费雷德曼这一版。
作者: steveh    时间: 2012-2-2 11:57
《流浪者之歌》和钢琴曲《少女的祈祷》(同样很著名)大概属于一个级别的作品,不是说有没有音乐修养的问题,即使完全不懂音乐的人,也可以说这首曲子的格调很一般。
作者: reiner    时间: 2012-2-2 13:08
在我看来弗里德曼那张除了录音,简直一无是处。海菲兹不知怎么教了这么个徒弟。
作者: steveh    时间: 2012-2-2 13:31
在我看来弗里德曼那张除了录音,简直一无是处。海菲兹不知怎么教了这么个徒弟。
reiner 发表于 2012-2-2 13:08


我虽不大喜欢这首曲子,但几年前看过一部电视剧叫《天道》,里面男主人公在评价“海菲兹、穆特、弗里德曼”三个版本时说道:海菲兹是手到心未到,穆特是心到手未到,唯有弗里德曼心手皆到。
由于《天道》的原作者我认为有较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审美能力(部分台词很精彩),所以我倒想找个“弗里德曼”的版本来听听看。



作者: 江南浮云    时间: 2012-2-2 14:09
本帖最后由 江南浮云 于 2012-2-2 14:11 编辑

听过Gil Shaham的演绎,从此穆特版尘封。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2-2 14:11
我听的费里德曼是二版,海菲兹是加拿大版,听过之后,我就把费里德曼卖了。
我觉得海菲兹那版有一股激情,像有生命力一样。
作者: myzcj    时间: 2012-2-2 15:53
只有弗里德曼和穆特的,还听过海飞兹的,个人觉得弗里德曼拉的最感人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2-2-2 15:58
惭愧!惭愧!念经兄之音乐修为早已臻化境,而小弟尚处于蹒跚学步之初级阶段,要向兄台您多多学习才是!
...
easylee 发表于 2012-2-2 01:12

非也非也!这是被俺自己搞的,最近几年老用穆特的流浪者调系统,被“声音”搞的有些腻味了。



作者: nzjcy    时间: 2012-2-2 18:58
竟然木有拉宾滴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2-2-2 19:09
竟然木有拉宾滴
nzjcy 发表于 2012-2-2 18:58


有的,metamophore 兄在另外一个帖子中谈到了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 ... age%3D1&page=22



作者: enjoy    时间: 2012-2-2 19:09
最喜欢拉宾的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2-2-2 19:29
我来上图
[attach]42531[/attach]

作者: MZL    时间: 2012-2-2 20:37
哪位大侠有萨拉萨蒂本人的录音?很想听听。
作者: 蓝色的心跳    时间: 2012-2-2 22:26
这首有很多版本了,相对而言还是最喜欢DG沙汉姆的版本,收录在维尼亚夫斯基第一、第二小协那张的最后一首,比较容易被忽略。
作者: easylee    时间: 2012-2-2 23:22
本帖最后由 easylee 于 2012-2-2 23:51 编辑

楼上各路高手说得都很在理!其实,音响只有差异,没有绝对,更难说对错!我觉得,很难绝对的评判哪一个版本最好,毕竟不同欣赏者的音乐审美情趣不同,得出不同结论也是自然的事!在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穆特演绎的【流浪者之歌】,她以女性的敏锐触觉和高超琴技很好地阐释了这首不朽名曲,听感上更显悲凉、哀怨,也许有人觉得不够悲壮、悲怆,少了点吉普赛人流浪不屈的精神,但我更喜欢这种凄美的感觉。海菲兹的演绎似乎过分注重技巧,速度也是我所列出的四个版本中最快的,演绎上多了点理性,少了点激情,毕竟1951年的海老已届暮年,精力和技艺都已过巅峰状态,加上1951年录音母带由于历史久远,听感上底噪最明显。弗里德曼作为海菲兹的入室弟子,应该说深得海老真传,其运弓处理手法上与海老颇有几分神似,速度在四个版本中排第二,在乐曲情感把握上还是相当到位的,琴音线条粗犷,给人感觉悲怆一些,很好地阐释了吉普赛人流浪不羁的民族个性,听感上底噪还是有一些。里奇演绎的版本是XRCD24技术处理过的,听感上圆润许多,里奇也是炫技型的演奏家,爆发力强,速度在四个版本中排第三,个人感觉里奇版本似乎也是技巧盖过了情感的演绎。最后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穆特的SHM-SACD版本在音效上是最好的,本来SACD就有其自身优势,加上SHM技术(主要是减少散射,提高读碟精度)和日本初回生产限定盘的加持,因而在活生感,动态,空气感,透明度和纤毫毕现的细节生能力方面均更胜一筹。以上仅是本人粗浅看法,一家之言不足挂齿也!
作者: 江南浮云    时间: 2012-2-3 12:51
这首有很多版本了,相对而言还是最喜欢DG沙汉姆的版本,收录在维尼亚夫斯基第一、第二小协那张的最后一首, ...
蓝色的心跳 发表于 2012-2-2 22:26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2-3 14:42
这首有很多版本了,相对而言还是最喜欢DG沙汉姆的版本,收录在维尼亚夫斯基第一、第二小协那张的最后一首, ...
蓝色的心跳 发表于 2012-2-2 22:26
这张唱片有,确实被忽略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2-3 14:43
我来上图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2-2-2 19:29
是原版还是李源版啊?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2-2-3 15:24
是原版还是李源版啊?
shinelb 发表于 2012-2-3 14:43

九龙买的,美版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2-3 15:58
九龙买的,美版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2-2-3 15:24
哪个版最好啊?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2-2-3 16:12
哪个版最好啊?
shinelb 发表于 2012-2-3 15:58


最早的天使版是6个独立硬盒外加纸盒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2-3 16:15
拉宾的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还是很牛的。其他的印象就不深。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2-3 16:52
最早的天使版是6个独立硬盒外加纸盒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2-2-3 16:12
贵到什么程度啊?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2-2-3 18:15
贵到什么程度啊?
shinelb 发表于 2012-2-3 16:52

在LP面前还是不值一提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2-3 20:09
在LP面前还是不值一提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2-2-3 18:15
LP被炒高了,不会去买了。首版CD究竟HOW MUCH?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2-2-3 20:20
LP被炒高了,不会去买了。首版CD究竟HOW MUCH?
shinelb 发表于 2012-2-3 20:09

好像3000左右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2-3 20:22
好像3000左右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2-2-3 20:20
不便宜的啊。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2-2-3 21:03
不便宜的啊。
shinelb 发表于 2012-2-3 20:22

这价位就没有意思了,如果工资拿美金,那到可以买买


作者: lian-12    时间: 2012-2-3 21:47
本帖最后由 lian-12 于 2012-2-3 21:50 编辑

这个拉宾里的流浪者之歌是目前LP里录音、演绎最好的版本,英国单声道头版。最后一张照片照歪了,呵呵。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2-4 21:05
这价位就没有意思了,如果工资拿美金,那到可以买买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2-2-3 21:03
这个价位相对LP确实不算贵。这套东西也是良莠不齐的,里面的演绎并不是都具有很高水平的。拉宾英年早逝的传奇故事炒作起来的。



作者: bodyheat    时间: 2012-2-5 17:41
迄今为止,乐队伴奏版中只有海大爷和里奇的版本是完全对的,立体声里只有里奇一版鹤立鸡群。其它版本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属于过度的自我发挥,盛名之下其实难符,比如拉宾、沙汉姆;而其中不乏弄巧成拙的“恶趣味者”远者如弗里德曼、近者如李传韵同学,极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两一个是海大爷的弟子,另一个系里奇晚年的门生——介系肿么了???!!!

穆特版明显仔细揣摩过海大爷的历史录音,在当代版本里算很接近理想的演录了,这点曾令俺对穆姐姐刮目相看。张莎拉前两年在欧洲逍遥音乐会上的现场版几乎接近完美,可惜只是在电视上看到而已。钢琴伴奏版,海大爷曾有一款历史录音范本,萨拉萨第自己的录音权威性无庸质疑,可惜内容上有大幅删节,格鲁米欧1961年的立体声录音非常棒,第三乐段中几个节奏细节变化上的独特创意与众不同,但听上去却颇令人信以为然。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2-2-11 11:15
雅沙·海菲茨一生录制过三次《吉普赛之歌》,第一次是1919年,他最早的胜利公司录音之一,用的是钢琴伴奏。听得出来,技术上讲海菲茨已经完全成熟,也许是录音的关系,在感情的浓烈和深度上,还是不能与之后的37年巴比罗利乐队伴奏版相比。
http://music1.mydcentre.com/yehe_heifetz_Sarasate_Zigeunerweisen.mp3?1801487944541x1328929529x1801534721667-6d8d05c1b38fcee35a5d1ff70c83a573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2-13 17:25
早几年以前,当我第一次看到里奇的首版LP,还是吓了一跳,才知道黑胶的水有多深。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2-13 20:40
穆特那张黑胶没听过,CD就很熟了。我原来认为穆特这版已经几乎无懈可击了。
但当我第一次听海菲兹50年代的MONO,我马上被海菲兹镇住了。
速度和节奏都快,洋溢着激情,电光石火,势不可挡。
演绎也好,变化比较多,所以我就倒向海菲兹了。我觉得穆特那版太过于工整了。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2-2-13 21:55
那个海菲茨1919年的结尾速度都赶上火箭了,快得可怕,也快得不可取。相比艾尔曼的录音,艾尔曼比海菲茨意境深远多了。艾尔曼是坚决反对快的,不知他对海菲茨怎么看。海菲茨中年以后为什么速度慢下来了,我想绝不是技术的退步,而是他审美思考的结果。
作者: keli    时间: 2012-2-14 11:47
本帖最后由 keli 于 2012-2-15 00:26 编辑
迄今为止,乐队伴奏版中只有海大爷和里奇的版本是完全对的,立体声里只有里奇一版鹤立鸡群。其它版本都有各 ...
bodyheat 发表于 2012-2-5 17:41

bodyheat 兄的评价对我很有借鉴和启发。里奇版我没有,今天在YouTube上听了他的风格,觉得真不错,准备去淘CD。海老的我有他的1951年版(CD),一直比较喜欢。我第一次听到弗里德曼的这个曲子时觉得他的某些段落(比如第2段)拉得让我起鸡皮疙瘩,看到bodyheat 兄的这个帖才明白了为什么。穆特版的好处我还没有体会出来,准备再复习一下。格鲁米欧的钢琴伴奏版功夫很好,但我总觉得似乎多了些学院味,与同是钢琴伴奏的郑京和版相比尤其明显。原来很喜欢沙汉姆版,看了bodyheat 兄的帖后,发现了沙汉姆版的问题之一,他的第三段处理得太明亮,这当然是他的创意,但是已经不是其他人的那种如泣如诉的表达了,相比之下,我觉得这个创意并不成功。

作者: easylee    时间: 2012-2-15 09:09
本帖最后由 easylee 于 2012-2-16 00:59 编辑

【流浪之歌】,一方面乐曲本身需要艰深的小提琴技巧,因此应该表现出小提琴炫技交织出来的那种绚烂效果,另一方面此曲又名吉卜赛之歌,吉卜赛人性格豪迈、能歌善舞但又流浪不羁,乐曲情感跌宕起伏,因此还要具有荡气回肠的伤感悲凉色彩,需要二者兼备才不失为好的演绎。若过分强调光辉灿烂的炫技效果而缺少了忧伤悲凉色彩的所谓“创意”,个人认为都是败笔。
作者: steveh    时间: 2012-2-24 20:58
刚刚听了首弗里德曼的,果然是“心到手到”。

借坡翁几句: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作者: guary    时间: 2013-1-22 12:24
呵呵,电视剧《天道》中经常播放。
作者: 旱天雷    时间: 2013-1-22 13:52
本帖最后由 旱天雷 于 2013-1-22 13:54 编辑

这是我一直以来对海菲兹演奏《流浪者之歌》的感受——
能使我共鸣的音乐不少,能感动我的音乐不是很多,是谁让我如此的动情——海菲兹。他在演奏《流浪者之歌》的第三段(Un poco piu lento)时,把吉普赛人的那种孤独、无助的痛苦刻画得如此的深刻、到位,感情如此的真切,入木三分,如泣如诉,催人泪下,可谓无人比肩。真情与音乐已经融为一体,真实与表演已是水乳交融……如果说海菲兹是火,他可以溶化南极的冰川;如果说海菲兹是水 ,他可以滴穿情感的顽石;如果说海菲兹是……

如果你还不理解什么是“孤独”、“无助”、“如泣如诉”,那就听海菲兹的《流浪者之歌》吧!

单从音乐来谈,一曲《流浪者之歌》,听了海菲兹的,我不再想其他的…….世上有了海菲兹,够了

(注:50年代的乐队版本,RCA乐团  斯坦伯格 指挥)

作者: 糖兜波波    时间: 2013-1-22 17:23
海菲兹的这版没有见过现在一般都是穆特的4D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3-1-22 17:25
这是我一直以来对海菲兹演奏《流浪者之歌》的感受——
能使我共鸣的音乐不少,能感动我的音乐不是很多,是 ...
旱天雷 发表于 2013-1-22 13:52
与雷老师同感。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3-1-23 09:57
据一些专业人士评价,说穆特的《流浪者之歌》固然不错,
但在技巧上还不是十全十美的,技巧上还是有点问题的。
总的来说:还是更喜欢海菲兹的50年代的版本,雷老师做了很中肯的评价。
作者: zy2017    时间: 2013-1-23 10:15
听过的《流浪者之歌》不多,仅弗雷德曼二版、里奇的大DACCE版,还有韩黛尔的单声道钢琴伴奏版。个人最喜欢韩黛尔的钢琴伴奏版,虽说听弗雷德曼的音效更过瘾,但韩黛尔的琴声一出来,把我的“魂”都抓进去了,呵呵。
不知为何没提到这张呢?海老的单声道版也是目标之一。
[attach]63048[/attach]

作者: 时光车间    时间: 2013-1-23 10:37
在与哈西德这张合辑里,里奇1938年的录音,是钢琴伴奏版!
相比晚年些的录音反倒声音严整、斯文很多。

[attach]63049[/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3-1-23 10:48
听过的《流浪者之歌》不多,仅弗雷德曼二版、里奇的大DACCE版,还有韩黛尔的单声道钢琴伴奏版。个人最喜欢韩 ...
zy2017 发表于 2013-1-23 10:15
韩黛尔的黑胶很受欢迎,首版贵点,二版很划算,只要几百块。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3-1-23 10:51
在与哈西德这张合辑里,里奇1938年的录音,是钢琴伴奏版!
相比晚年些的录音反倒声音严整、斯文很多。
...
时光车间 发表于 2013-1-23 10:37
哈西德太可惜了,早逝的天才!



作者: 时光车间    时间: 2013-1-23 11:19
俺家公子说:哈西德的琴声象野花蜂蜜一样,能粘住人,但又不腻,他是怎样做到的?
只能在他的琴声里想象一下他的《流浪者之歌》是何方风景了……
作者: 708300    时间: 2013-1-23 11:33
本帖最后由 708300 于 2013-1-23 11:36 编辑

同是奥尔门下的津巴利斯特有一个35年钢琴伴奏版的录音,听起来就没有海菲兹的过瘾了,技巧没问题,风格比较含蓄。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3-1-23 12:24
呵呵,这个抓魂的《流浪者之歌》(吉普赛之歌),从1904年萨拉萨蒂本人的第一个匆匆忙忙的录音,1919年海菲茨的第一次录音一直到当代的约书亚·贝尔的数码录音,十几个一长串,抛却历史录音的沧桑,各有各的特点,无一不具有独特的欣赏价值。最爱的竟然是还是海菲茨1937年那种雍容华贵而多汁饱满的录音,还有帕尔曼的,录音之间当然是里奇版全面胜出。
作者: kuti521    时间: 2013-1-27 04:47
看到《流浪者之歌》我潜水的吐槽下~~不管这曲子是个什么专业地位,在我心中是终身都要听的提琴曲目,能打动我心这点就足够了~~有时听曲 就是一首儿歌 可能也能打动人心 非要谈什么专业地位 背离了人文的感受就可惜了~

还有我要说的是  穆特演绎的《流浪者之歌》  是我听过最差的! 真是手不到心不到  心浮气躁 拉这首曲子时 技巧手段平庸  最后悔的就是购置了她的《流浪者之歌》  仔细对比其他版本听了无数遍(一年半) 不会冤枉她  最后送人了  我这人最爱惜的就是碟片  基本没送人碟片的记录  而送穆特的《流浪者之歌》时 真是一点留念之心都没有 这曲子拉到这个程度 真是对不起这曲子 有时真不能听舆论炒作 她这作品 如果大家听过好多版本后  基本就是填海的货
作者: enjoy    时间: 2013-1-28 17:50
首选海飞兹,拉宾次之
作者: kuti521    时间: 2013-1-28 20:49
穆特的那张录音是好 我绝对认同     所以老炮们还吃了这个亏  哈哈~~
作者: reiner    时间: 2013-1-29 00:22
最喜欢的还是海大爷的流浪者。潇洒不羁的气质,外加顺手捏来的技巧,海爷是我心中最完美的诠释者。立体声里的里奇也非常棒,只是相比海爷技术没有那么细腻。补充一版ricci的现场录音。这个现场比录音室更加张狂、火爆,煞是过瘾!
[attach]63414[/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3-1-29 15:39
您好S兄!首版是西德红天使、SONOPRESS 压碟、无码,每一张CD均为独立硬盒包装,再以一个外纸盒统装成包的 ...
中山张 发表于 2013-1-29 15:25
张兄您好,确实是好东西!拉宾的LP收齐了吗?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3-1-29 15:51
EMI 拉宾《流浪者之歌》首版,美国红天使,JVC 压碟、甲骨文内圈、Capitol JAX,第 1.1 钢模,无码。
中山张 发表于 2013-1-29 15:41
我觉得玩头版CD是个不错的选择。
根据我的经验,以前也在一些朋友家里PK过,头版CD并不比头版LP差多少,
差别不是太大,不过可以听出来LP还是好一些,所以头版CD要经济很多。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3-1-30 08:52
回复
晚上好S兄!首版CD的确是个不错的音乐载体,特别是越早期压盘的CD更能接近原始母带的初形。首版CD ...
中山张 发表于 2013-1-29 23:34
兄台说得很客观,也很有道理!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