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祝贺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打印本页]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2-10-11 20:53
标题: 祝贺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这是第一位中国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一天,中国作家等得太久了,中国人也等得太久了。我们向莫言表示祝贺!

一个有过先秦诸子、汉唐气象、宋明风韵的传统文学大国,一个曾诞生过孔子、屈原、李杜、曹雪芹的文明古国,走到今天,终于有中国籍作家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名册上留下名字。我们需要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是慰藉,是证明,也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新起点的开始。

不管承认不承认,诺贝尔文学奖因其奖金丰厚、影响力大和权威而为世人看重。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符号,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价值。中国籍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说明了其著作的高水准,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这是一种接纳和融合的过程,这是一种文明对话的过程。中国文学要走出国门,也必须走出国门;中国作家要走向世界,也必须走向世界。

当然,只有一个莫言还不够,中国不能只有一个莫言。同时,没有哪个作家是为了获奖而写作。在第五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典礼上,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说:“我以为获奖与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有共同的身份——作家,共同珍爱文学,共同的使命担当。……写作的过程是不断反省自己的过程,也是考量自己的内心与生活、人生与时代有多大距离的过程。”获得鲁奖如此,茅奖是如此,诺奖也应如此。每个作家都应该扪心自问,自己的写作能不能对得起这个伟大而艰难的时代?

可以期待,莫言之后,还会有中国籍作家或华人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只要作家敢于直视内心,只要不辜负这个时代,只要创作环境不断改善,有责任的作家必然推出更多精彩的作品。

以上文字为转贴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2-10-11 20:54
不过,这不是中国第一人(或者说华人世界),呵呵。
作者: sm163    时间: 2012-10-11 21:07
值得祝贺下午车上听电台感觉很有希望的
作者: nmggw    时间: 2012-10-11 21:11
祝贺《红高梁》作者---莫言。
作者: 云是鹤家乡    时间: 2012-10-11 21:32
莫言开了好头!期望在其它领域也有中国人的名字!
作者: liao    时间: 2012-10-11 21:40
本帖最后由 liao 于 2012-10-11 21:41 编辑

国人近有三人获得诺贝尔奖,有两个人不能说,有一个人不说。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2-10-11 21:43
很多年以前看《丰乳肥臀》时,被震了一把,没想到莫大叔今儿还能为我们搬一个大奖回来!
作者: Rozinante    时间: 2012-10-11 22:32
发奖给他,是不是为了取他名字的寓意啊?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2-10-11 22:45
这个一定要贺.因为是莫大叔,不是其他人!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2-10-11 22:47
很多年之前,读《约翰·克里斯多夫》时就有写时代之江声的冲动,很多年之后也只写过没几个文字。为这么多年笔耕不辍的作家而感动。
作者: chdcrsy    时间: 2012-10-12 00:31
高兴!祝贺!
作者: hohoho    时间: 2012-10-12 00:48
惭愧,他的书一本都没看过 。
作者: 终极硬件    时间: 2012-10-12 07:21
感动!祝贺!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2-10-12 09:37
山东高密乡的故事。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10-12 10:02
我们的建筑师也获得了普利策奖,就是建筑界的诺贝尔奖。
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当然是好事,但也要想想外国人为什么一下子对我们这么友好了呢?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10-12 12:29
我自己挖了个坑,我来填吧。思考问题有时不是一条直线的,有时要从多角度来看问题,甚至从相反的角度来看问题。但我反对故意说反话,不过如果你有道理,就值得讨论。我不是故意说反话,也不想扫大家的兴。大家再想想:莫言的最大竟争对手是谁?
作者: 青山    时间: 2012-10-12 13:10
和前苏联一样,描写苦难的农民与深沉的土地的作品,容易受到西方的赞扬。
作者: cmos88    时间: 2012-10-12 18:58
看到官媒说西方不可能永远拒绝中国主流。哈哈 我笑了。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2-10-12 21:56
惭愧的是俺也一本莫言的书没读过,哈哈。国内的我就喜欢一个——王小波!可惜老王走得忒早了点!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2-10-12 22:10
惭愧的是俺也一本莫言的书没读过,哈哈。国内的我就喜欢一个——王小波!可惜老王走得忒早了点!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2-10-12 21:56

我认识莫大叔还是通过一位德国朋友 ,他拿了本德文版的《丰乳肥臂》来找我说是本给力的书,让我汗颜啊!赶紧找了中文版的来看,一个词:震撼。我喜欢林语堂先生。
作者: ssjj    时间: 2012-10-12 23:23
  俺转变了观点,看来是莫言的作品不易让人读懂,莫言,莫言,不言之言,深沉,伟大!他笔下的人性可能更接近真实。看来莫言对人性有着更深的理解。
   去年他那本厚厚的《丰乳肥臂》还被俺垫过椅子腿儿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2-10-12 23:31
俺转变了观点,看来是莫言的作品不易让人读懂,莫言,莫言,不言之言,深沉,伟大!他笔下的人性可能更接 ...
ssjj 发表于 2012-10-12 23:23

就算当一把椅子,也要当ssjj家的椅子。
作者: liao    时间: 2012-10-12 23:50
老夫我看了大半辈子的书,如同每日的进食,又杂得紧,怎么就漏了诺贝尔!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2-10-12 23:56
老夫我看了大半辈子的书,如同每日的进食,又杂得紧,怎么就漏了诺贝尔!
liao 发表于 2012-10-12 23:50
非常有兴趣想听liao给讲讲李敖何以为傲?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2-10-13 00:02
liao 发表于 18 秒前 删除
有敖可傲。


师傅就是师傅,折服!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2-10-13 11:07

很多同学都说没读过莫大叔的书,其实莫大叔的作品是集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语言上应该说是很随意性,犹如脱缰野马。我这贴大叔的几本书的文摘吧,如果去读整本的,估计就没时间见音乐了。

[attach]54628[/attach]

莫大叔如是说: “我的作品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风情,也表现了广泛意义上的人,这样的作品超越了地区和种族的局限。”


[attach]54626[/attach]


“娘啊,我信,我信啊!”上官鲁氏虔诚地念叨着,她的眼睛看到对面墙壁上那片暗褐色的污迹,心里涌起无限酸楚。那是三年前,生完第七个女儿上官求弟后,丈夫上官寿喜怒火万丈,扔过一根木棒槌,打破她的头,血溅墙壁留下的污迹。婆婆端过一个笸箩,放在她身侧。婆婆的声音像火焰在暗夜里燃烧,放射着美丽的光芒:

“你跟着我说,‘我肚里的孩子是千金贵子’,快说!”笸箩里盛着带壳的花生。婆婆慈祥的脸,庄严的声音,一半是天神,一半是亲娘,上官鲁氏感动万分,哭着说:“我肚里怀着千金贵子,我肚里怀着贵子……我的儿子……”婆婆把几颗花生塞到她手里,教她说:“花生花生花花生,有男有女阴阳平。”她接过花生,感激地重复着婆婆的话:“花生花生花花生,有男有女阴阳平。”

  摘自《丰乳肥臀》

  第一卷第二章



冬天即将来临,母亲穿起了她的婆婆上官吕氏的蓝缎子棉袄。这棉袄本是上官吕氏六十岁生日那天请村里四个子孙满堂的老女人帮忙缝制的寿衣,现在却成了母亲的冬服。母亲在棉衣前襟正对着双乳处剪出了两个圆洞,让双乳裸露出来,便于我随时享用。在令我愤怒的秋天里,母亲的双乳惨遭蹂躏,马洛亚牧师跳楼身亡,但灾难总会过去,真正的好乳房是永远毁坏不了的,它们像某种人永远年轻,它们像大松树郁郁葱葱。为了遮人眼目,更为了防止寒风侵入,使乳汁保持一定的温度,母亲在棉衣圆洞的上方缝上了两块红布,她创造性地给乳房挂上了红门帘。母亲的创造,变成了传统,这种哺乳服,至今还在大栏市流行,只不过那洞开得更圆,那门帘的质地更柔软,并且刺绣着艳丽的花朵。
  
      摘自《丰乳肥臀》

  第二卷第十二章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2-10-13 11:10

 [attach]54629[/attach]

俺回了家,心中充满了希望。小甲已经起来了,正在院子里磨刀。他对着俺笑笑,既亲切又友好。俺也对着他笑笑,也是既亲切又友好。他用手指试试刀锋,可能是还嫌不够快,低下头去继续磨,(炎欠)啦,(炎欠)啦。他只穿着一件汗褐儿,裸着半身蒜瓣子肉,虎背熊腰,胸脯上一片黑毛。俺进了正房,看到公爹端坐在那张他从京城运回来的檀香木嵌金丝的雕龙太师椅上闭目养神。他双手掐着一串檀香木佛珠,嘴里嘟嘟哝哝,不知是在颂经还是在骂人。堂屋里大部幽暗,阳光从窗棂间射进来,一条条一框框。有一道光,金子银子似的,照着他的脸,闪闪发亮。俺公爹脸盘瘦削,眼窝子深陷,高高的鼻梁下,紧闭着的嘴,活脱脱一条刀疤。他短短的上唇和长长的下巴上,光光得没有一根毛,怪不得人们传说他是一个从皇宫里逃回来的太监呢。他的头发已经稀疏,要搀上许多的黑绒线,才能勉强地打成一条辫子。
  
他微微地睁开眼,一线冰凉的光芒射到了俺的身上。俺问候他:爹,您起来了?他点了一下头,继续地捻他的佛珠。
  
      摘自《檀香刑》第一章
  
      媚娘浪语(三)


  
  一大早,俺就随着城里的红男绿女,涌出了南门。那天俺撑着一把绘画着许仙游湖遇白蛇的油纸伞,梳得油光光的头发上别着一个蝴蝶夹子。俺的脸上,薄薄地施了一层官粉,两腮上搽了胭脂,双眉间点了一颗豌豆粒大的美人痣,嘴唇涂成了樱桃红。俺上身穿一件水红色洋布褂子,下穿一条翠绿色洋布裤子,洋人坏透了,但洋布好极了。

  俺脚蹬一双绿绸帮子,上刺绣着黄鸳鸯戏粉荷花的大绣鞋,不是笑话俺脚大吗?俺就让你们看看俺的脚到底有多大。俺对着那面水银玻璃镜子,悄悄地那么一瞅,里边是一个水灵灵的风流美人。俺自己看了都爱,何况那些个男人。尽管因为爹的事俺心中悲酸,但干爹说心中越是痛,脸上要越是欢,不能把窝囊样子给人看。好吧好吧好吧好,看吧看吧看吧看,今日老娘要和高密城里的女人们好好地赛一赛,什么举人家的小姐,什么翰林府里的千金,比不上老娘一根脚指头。俺的短处就是一双大脚,都怪俺娘死得早,没人给俺裹小脚,提起脚来俺就心里痛。但俺的干爹说他就喜欢天足的女人,天足才有天然之趣。他在俺身上时总是要俺用脚后跟敲打他的屁股。俺用脚后跟敲打着他的屁股,他就大声喊叫:

  “大脚好,大脚好,大脚才是金元宝,小脚是对羊蹄爪……”

  摘自《檀香刑》第一章
  
      媚娘浪语(四)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2-10-13 11:11
本帖最后由 雨中独舞 于 2012-10-13 11:12 编辑

[attach]54630[/attach]


他将木桶沉重地蹾在我的身边,使我的身体都受了震动。我嗅到了一股令人作呕的腥气;一股热烘烘的腥气,仿佛还带着驴的体温。一头被杀死的驴的身体在我脑海里一闪现便消逝了。持令牌的鬼卒从桶里抓起一只用猪的鬃毛捆扎成的刷子,蘸着黏稠的、暗红的血,往我头顶上一刷。我不由得怪叫一声,因为这混杂着痛楚、麻木、犹如万针刺戟般的奇异感受。我听到自己的皮肉发出噼噼啪啪的细微声响,感受着血水滋润焦煳的皮肉,联想到那久旱的土地突然遭遇甘霖。在那一时刻,我心乱如麻,百感交集。那鬼卒如一位技艺高超、动作麻利的油漆匠,一刷子紧接着一刷子,将驴血涂遍了我的全身。到最后,他提起木桶,将其中剩余的,劈头浇下来。我感到生命在体内重新又汹涌澎湃了。我感到力量和勇气又回到了身上。没用他们扶持,我便站了起来。

  摘自《生死疲劳》

  第一部第一章


我本来想穿着这只新蹄子,为主人再卖几年力气,但随之而来的大饥馑,使人变成了凶残的野兽。他们吃光了树皮、草根后,便一群饿狼般地冲进了西门家的大院子。主人起初还手持棍棒护卫着我,但人们眼睛里那种可怕的碧绿的光芒吓破了他的胆。他扔下棍棒逃跑了。面对着这群饥民,我浑身颤栗,知道小命休矣,驴的一生即将画上句号。十年前投生此地为驴的情景历历在目。我闭上了眼睛,听到有人在院子里大喊:
  
“抢啊,抢啊,把单干户的粮食抢走!杀啊,杀啊,把单干户的瘸驴杀死!”

我听到了女主人和孩子们的悲号声,听到了争抢过程中饥民之间的打斗声。我感到脑门正中受到了突然一击,灵魂出窍,悬在空中,看着人们刀砍斧剁,把一头驴的尸体肢解成无数碎块。

  摘自《生死疲劳》
  
      第一部第十一章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2-10-13 11:16

[attach]54631[/attach]

 
1953年,村民们对新法接生还很抗拒,原因是那些“老娘婆”背后造谣。她们说新法接生出来的孩子会得风症。“老娘婆”为什么造谣?因为一旦新法接生推广开,就断了她们的财路。她们接生一个孩子,可以在产妇家饱餐一顿并能得到两条毛巾、十个鸡蛋的酬劳。提起这些“老娘婆”,姑姑就恨得咬牙切齿。

姑姑说不知道有多少婴儿、产妇死在这些老妖婆的手里。姑姑的描绘给我们留下恐怖的印象。那些“老娘婆”似乎都留着长长的指甲,眼睛里闪烁着鬼火般的绿光,嘴巴里喷着臭气。姑姑说她们用擀面杖挤压产妇的肚子。她们还用破布堵住产妇的嘴巴,仿佛孩子会从嘴巴里钻出来一样。

姑姑说她们一点解剖学知识都没有,根本不了解妇女的生理结构。姑姑说碰上难产她们就会把手伸进产道死拉硬拽,她们甚至把胎儿和子宫一起从产道里拖出来。

  摘自《蛙》第一章2
  
  

那茬“地瓜小孩”出生时,家长去公社落户口,可以领到一丈六尺五寸布票、两斤豆油。生了双胞胎的可以获得加倍的奖励。家长们看着那些金黄色的豆油,捻着散发出油墨香气的布票,一个个眼睛潮湿,心怀感激。还是新社会好啊!生了孩子还给东西,我母亲说:国家缺人呢,国家等着用人呢,国家珍贵人呢。

人民群众心怀感激的同时,都暗暗地下了决心,一定要多生孩子,报答国家的恩情。公社粮库保管员肖上唇的老婆———也就是我同学肖下唇的母亲———已经给肖下唇生了三个妹妹,最小的那个还没断奶,肚子又鼓了起来。我放牛回来时,经常看到肖上唇骑着一辆破自行车从小桥上经过。他身体胖大,自行车不堪重负,发出吱吱扭扭的声音。经常有村里人开他的玩笑:老肖,多大年纪了?一夜也不能空?他就笑着回答:不能空,为国家造人嘛,必须不辞劳苦!

  摘自《蛙》第一章14


就这些吧,反正红高梁是中国人没有不知道的。我们这块古老的大地,连诺贝尔也开始好奇了。




作者: nmggw    时间: 2012-10-13 12:01
西方人只是对这块古老的大地上发生的一切不太感兴趣,或者根本没有发现东方这块古老而神奇大地上的内涵。
作者: ssjj    时间: 2012-10-13 15:13
   下次俺换本别的作家的书垫椅子腿儿,看看有无神效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10-13 16:27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们究竟爱什么菜?

转载自新浪读书

诺贝尔文学奖究竟热爱怎样的作品?关注诺贝尔文学奖的人们,不会错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文学评论家们更是将其作为长期研究讨论的对象。几乎每一位新人添位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之列,都会再次激发人们对诺奖所蕴含的价值判断的分析。把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作为一种关于价值阐述的文本来阅读,不失为一种探究方式,虽不是最深邃的,却可能是最有趣的,当然,我们也不可避免地会冒一点“过度诠释”的危险。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10-13 16:27
1901-1919

  Ⅰ。理想主义

  还有谁记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获得者吗?那是一个在文学史上悄无声息的人——法国诗人普吕多姆,彼时他因“崇高的理想、完美的艺术和罕有的心灵与智慧的实证”而获奖,在颁奖词中,还有一段,“在实践-伦理领域,像康德一样,在义务的不可否认和绝对的事实中,找到了人类超感觉目的的证据。”无论如何也看不出来是对文学作品的赞美之辞。

  不乏有研究者指出,诺贝尔文学奖始于平庸。最初十位获奖者,除了波兰小说家亨里克·显克维支与英国小说家吉卜林仍在世界文学家序列中接受人们的敬意,其余几位则游离于文学史之外,唯有在谈论诺贝尔文学奖时被再次记起。而他们的获奖,多是因伟大、理想主义、卓越、高贵等。

  1910年到191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理想主义”是一个高频词汇,光从颁奖词中看,看不出有大的波动或者新的涟漪,十九世纪的古典美学,在二十世纪的历史现实里逐渐隐退,却被瑞典学院的院士们严谨地看护着。即便一战的爆发,也未能有所松动。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10-13 16:29
1920-1939

  Ⅱ。人道主义

  一战结束至二战爆发这段时间,院士们对诺贝尔遗嘱中关于“理想主义”的解读,开始有所松动,最明显的标志,是不再将基督教文化背景严格置入获奖要求。颁奖词中出现了新的词语:人道主义与民族精神。

  我们可以看看法郎士、叶芝、萧伯纳的获奖理由。法郎士由于保卫真理,反对沙文主义和军事种族歧视,具有纯粹的艺术风格、襟怀坦荡的人道主义而获奖,萧伯纳是因真正的仁慈和善良,富有人情味,叶芝展现了民族精神。尤金·奥尼尔则因表现出力量、热忱与深挚的感情而获奖。

  这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曾将其形容为一个再也无法继续下去的世界。我们在诺贝尔颁奖词里读到了这些与人道主义,与关心人本身的存在状态相关的表达,比如,在洞察人类现状上表现出深度与怜悯、反映了人类的基本面貌、描绘了农民的生活等。

  这个时期最受争议的一位获奖者是赛珍珠,她于1938年获奖,理由主要为“对中国农民生活丰富和真正史诗气概的描述”,但马上有人认为,此乃末流作家的红运,只反映了评委注重大众审美趣味,将文学从象牙塔之中拉下来,还至于芸芸众生的倾向。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10-13 16:31
1945-1949

  Ⅲ。艺术激情

  二战结束后的世界令人沮丧,很多知识分子呼喊,不要再等地上出现天国,而是动手自己来筑就。那是一个存在主义突然流行的时代。

  纪德的获奖,让现代主义作家颇为振奋。此前的诺奖获得者,并未因为对人性的处境的呈现而受到赞誉,那种要求高贵、高尚的要求,如果有所松懈,那也是允许去责备环境、制度败坏了人,而在纪德这里,人性本身的困境被提出来。现代主义作家们的特殊风格,从一定程度上讲,正是由于对人本身的质疑与反思。

  于是,1948年,艾略特登上了诺奖颁奖台,颁奖词曰:“对于现代诗之先锋性的卓越贡献”。如果仅从颁奖词来讲,这是诺奖第一次从文学发展的角度,而非现实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评价作品,之前的颁奖词里,充满了对文学作品教育意义、对现实与人类处境的关怀。

  我们在1949年福克纳的获奖辞中会读到更清晰文学尺度:“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10-13 16:32
1950-1990

  Ⅳ。良知与自由

  1950年至1990年的世界,统而观之,是一个东西对峙的世界。这段时间内的诺奖获得者,从丘吉尔到帕斯捷尔纳克、肖洛霍夫、索尔仁尼琴、聂鲁达,构成一种饶有意味的图谱,让人在文学与政治之间寻觅某种相关性。

  举例而言,提出人们既要预防虚无主义也要预防乌托邦主义的作家加缪,被认为是照亮了人类良知的种种问题,帕斯捷尔纳克被肯定的是他在抒情诗和俄国史诗传统上的努力。后来成为政治夜莺的肖洛霍夫,则是因其作品描述了俄罗斯民族生活的另一历史层面而获奖。

  揭露苏联的索尔仁尼琴获奖,被肯定的是其作品的道德力量。积极抵抗极权的波兰诗人米沃什,则是因不妥协的敏锐洞察力而获奖。更惹人注目的是1987年获奖的布罗茨基,他曾被以社会寄生虫的名义送往劳改营,颁奖词赞美的是他作品对时空限制的超越,以及广阔的思想与浓郁的诗意。

  这些多少带有反抗形象的作者被置于诺贝尔文学讲台上,且在他们的答谢辞中一遍遍表达对人类良知的坚守,诺奖不直接要求文学有道义担当,作家的写作却因道义而更具分量。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2-10-13 16:34
1991~

  Ⅴ。人类文明

  冷战之后,世界进入一个开放而多元的时代。诺奖的颁奖词里,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大词“人类文明”。比如南非小说家纳丁·戈迪莫获奖,其理由是她史诗般壮丽的作品,对人类大有裨益。君特·格拉斯的作品使人们反复重温被遗忘的历史,帕慕克的作品则是发现了文明的冲突,克莱齐奥则是探寻了文明支配下的边缘人性。

  若再细看作品的具体内容,也许我们应该赞美评委们,他们正在以更加开放的、多元化审美眼光,以及迅速的反应、宽容的胸怀来评定作品。他们不仅为谢默斯·希尼和托尼·莫里森因丰富的想象力和充满诗意而加冕,也为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喝彩,而格拉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也被他们所赞美。

  颁奖词还出现了有趣的修辞,说品特的戏剧发现了日常废话掩盖下的惊心动魄,并在此处强行打开压抑者关闭的房间;而关于耶利内克,则认为她的小说和戏剧中各种声音和反诘之声汇成的一种音乐之流,它们以独一无二的语言的激情,揭露社会的成规陋习、它们的荒诞和淫威。

  阅读至此,我们可以借助作品再深入一点探究。关于达里奥·福,这位善于插科打诨的弄臣,一个集编、导、演于一身的丑角,其著名的作品,莫过于《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死亡》,一个无辜的人被警方当做无政府主义者逮捕,他在拘留所坠楼自杀,又被称为畏罪自杀。作家对专制与不平等的鞭挞,非常明显。君特·格拉斯可算是二战以后西方文坛中少见的具有强烈政治意识、政治参与热情的作家,《铁皮鼓》所写历史背景从纳粹德国到之后的联邦西德,充满对极权的讽刺与抗议,也批评普通人因缺乏独立思考,随波逐流终为虎作伥。

  在多元与丰富中,要描述我们所看到的总印象,也许不得不借助诺贝尔最后的遗嘱中的表达,in anideal direction,在理想的方向上。新京报记者 朱桂英

  (原标题:评委们究竟爱什么菜?)
作者: sigh    时间: 2012-10-13 21:32
家门口的“诺”奖获得者,该仔细拜读一下他的作品。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2-10-13 23:09
其实诺奖与否不说明啥,俺一向这么认为。2000年以前的所有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的书我都有,后来发现我最喜欢的作家诗人大都不在此列,一下子就看开了。
作者: ssjj    时间: 2012-10-13 23:25
本帖最后由 ssjj 于 2012-10-14 10:37 编辑

   看来诺奖委员会这帮人的确不凡啊,这次的文学奖,怎么倒象—串炸弹,这不,首先引爆了舆论的两派大战,引爆了华人圈的文学热,接着居然把莫言本人“不言”的信奉也给引爆了,哈哈!接下来看来要引得朝廷抓狂了,随后还会引爆什么,真不敢说了,哈哈!诺奖,威力强大!哈哈哈。。。。
作者: 拖拉机    时间: 2012-10-14 10:45
有争议绝对是好事,至少会让原来不关心的人,多了一些深入了解的动力。
就好像这次伦敦奥运,让很多人刨根问底的把所谓奥运搞了个清楚..........
作者: ssjj    时间: 2012-10-14 12:06
  拖垃机兄反应快速,呵呵。如果说上次哪个是扔在门口的,这次肯定是扔到了内里,而且象核子的。。。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