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木内和夫在台湾音响论坛杂志上谈调音要素 [打印本页]

作者: sm163    时间: 2012-11-1 19:08
标题: 木内和夫在台湾音响论坛杂志上谈调音要素
木内和夫在台湾音响论坛杂志上谈调音要素.

我原本从事的是乐器调整的工作,调整包括钢琴、小提琴等等乐器,一直到现在,我仍然有替某些朋友进行乐器的调整。在大概二十年前,我确定这些调声的方法对于音响有极为正面的成效,才开始将这些调整技巧运用在音响上。所以,我运用的调声概念,都是从乐器上学到的,尤其是小提琴,那可能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乐器之一。到现在小提琴还是使用原木作为材料,而那是最好的方式。大家都用MDF作喇叭绝对不是因为声音好,而是因为加工容易。至于是不是用了原木就一定有声音上的好处?我想许多厂商使用原木只是为了外观,跟声音无关。许多老喇叭都是使用原木作为材料,我想那是他们之所以好听的原因。那么为什么很少有人用原木制作喇叭呢?原木是一种很难处理的材料,如果整个喇叭使用原木制作,在像台湾这样的气候下可能用不了多久就坏了。原木都要经过长时间的风干稳定后才能拿来制作小提琴,而你也知道,高级小提琴不用时都放在盒子里面保养,储存条件比喇叭好很多,小提琴的体积也不必太大,这样都是它可以全部用原木制作的原因。如果你听过演奏会,一定能够体会到,好的小提琴可以让琴音在那么大的空间中传到很远的地方,也更能够让演奏者的技巧透过琴音传达出来。好的喇叭箱、好的音响器材也是要这样,让所有组件的讯息传递出来,才是最佳的方式。现在绝大多数音箱限于成本,箱体还是得用MDF制作,但是有些音箱面板还是用了原木。



我认为空间调整不能靠吸音,调声原则是喇叭附近不应该放置任何吸音材料。为什么呢?任何吸收的材料我都不建议使用。这些材料都会让声音的能量损失。反射、折射音并不是坏事,只有不均衡的折射音才会造成听觉上的问题。我所有的调声道具都跟吸收无关,原则还是让振动平均化,让所有频率都可以平衡的折射到听者的耳中,这样就会得到非常丰润的声音。没错,绝对不要用吸音,而是要处理墙面的反射状态,让每个频率的声音都可以折射出来。许多厂商都在喇叭箱中装入大量的吸音材料啊?我认为吸音绝对是错误的。你把单体发出的能量吸走了,而且你永远不知道到底吸走了哪些频率的讯息,所以最后出来的声音不但没有生命力,还会不均衡。一开始在喇叭旁边放吸音材料,你会马上感受得到声音改变了,好像是有效的。但是如果听越久,你就会越发现这种声音不真实。立体音响的道理在于,我们用耳朵接收讯息,这些讯息交给大脑处理,讯息越丰富,我们脑中就越觉得像在聆听真正的音乐。如果你听到的声音已经被吸收掉很多讯息了,那大脑就无法认为那是接近真实的声音,你听到的会是死板的声音。


我的调声秘诀跟我所有的调声器材一样。不要想去吸收能量,而是要让振动的能量变得平均(Unify the Vibration),任何频率的振动都可以随着喇叭箱平均的传递出来。使用扩散板来处理空间折射的问题也要注意。我认为扩散板的问题在于,他们「理论上」可以让声音扩散,均衡的折射出来,但是制作扩散板的材料,无论是木头或是什么,都会有它自己的吸收特性,而这些吸收特性又会破坏折射音的均衡性。我还是强调,处理聆听室的墙面,比加装任何吸收或扩散这些所谓的声学处理材料都会有更好的效果。空间处理优先?不对!器材才是最重要的。很多人听到不好的声音就怪空间,其实他们不知道,不好的音响器材会产生失真,声音从喇叭发出来的那一剎那就已经是有问题的了,而空间会进一步把这些问题扩大,让你觉得非常难听。空间会把这些失真放大,因为我们大家都是在一个类似大型喇叭箱的空间中听音响。我的原则是先进行器材的处理,让喇叭发出来的声音中没有失真,才是追求好声音的第一个步骤。如果发出的声音是正确的,那么就算空间不正确,听起来还是不会太差。而且,如果你不先处理你的器材,而调整你的空间,那么你调整的方向也是错误的。所以从器材的处理着手才是正途。归根究底还是振动的处理。大多数的器材都没有在这方面下工夫。事实上,就连机箱每个板子的厚薄都影响甚大,只要差个1mm,声音就天差地远。太厚不行,太薄也不好,这是我们器材好听很重要的关键。你知道乐器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吗?不是使用什么先进的东西,而是各个部份的材料厚薄比例设计。音响也是一样!二十多年前的喇叭大多很好听,比现在还好听。大多那个时代的产品都是厚的原木,不像现在都使用MDF,原因就在这里。当然,一味的厚也不行,仍然要经过设计。那么,一般的器材要怎么处理呢?原则不变,仍然是要让振动顺畅的传导,不要用吸收材料。应该从什么器材开始处理?喇叭跟后级优先。以前人们认为前端器材的小讯号会被放大很多倍,所以应该先处理前端的器材,这样才不会有过多的失真被后面扩大啊。不对,要先处理扩大机跟喇叭,让这两样器材频宽扩展之后,才有机会能得到正确的声音。如果这两样器材的频宽没能被扩展开来,那么前端器材处理的正确与否,你是听不出来的。如果器材的振动问题已经获得解决,就算在不好的空间中,声音也不会太差。
作者: sm163    时间: 2012-11-1 19:09
168上转过来的,木内理念正确吗?
作者: LCL123    时间: 2012-11-1 19:14
168上转过来的,木内理念正确吗?
sm163 发表于 2012-11-1 19:09
解决晚饭后再慢慢细看哈哈...



作者: 远视眼    时间: 2012-11-1 19:20
直觉上不太认同,没有什么理论依据,也许木内先生从实践上感悟到一些东西,但是现代器材不好听仅仅是因为木材的使用与否吗?木内和夫有无更多些的阐述呢?

另外,木内的小东西试过一些,效果都一般般。
作者: 670707    时间: 2012-11-1 19:30
木内和夫说得太好了,我100%赞同,现实中我也是用此理念调声的,包括脚钉在谐振方面的处理。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2-11-1 19:39
"院士"终于出现了
理念正确,但过于强调使用避震器材。
作者: LCL123    时间: 2012-11-1 19:40
木奈和夫做得是小道具当然说这番话啦!难道现在的音响器材失真那么大么,纯粹胡谈
作者: rock    时间: 2012-11-1 20:06
不太赞同.." 不要想去吸收能量,而是要让振动的能量变得平均(Unify the Vibration),任何频率的振动都可以随着喇叭箱平均的传递出来" , 一方面, 喇叭有些频段是放不出来的,如极高和极低,另一方面, "要让振动的能量变得平均" --意味着喇叭的曲线需要非常平直, 很难做到,做到了也不见得好听.
作者: 670707    时间: 2012-11-1 20:15
本帖最后由 670707 于 2012-11-1 20:24 编辑

喇叭曲线平直并用原木做成箱体的设计理念几十年之前就有了,我用的就是此类箱子。当然木内和夫是何许人,我至今不清楚,然观点却是不谋而合。
器材摆位要求”前硬后软“,我看坛中很多器材皆非如此,能量被吸收,声学处理扩散意义有多大呢。

作者: 胆摄共舞    时间: 2012-11-1 21:05
木内和夫是典型的"音响玄学"代表!没什料到的!
作者: wfy    时间: 2012-11-1 22:25
也许木内的理论正确,但是扩散的平均谈何容易,还是适当的吸音更加容易的取得好声
作者: zwmm    时间: 2012-11-2 09:01
木内有他的专长《避震也是音响中重要的一环》,但小空间内的房间处理显然这个日本人研究的不多还处在个幼儿水平!我有朋友在没调整空间以前拥有包括他的旗舰在内的好几副他做的钉脚,折腾了很久时间--单纯用避震有用处有但远不能解决根本性的大问题……。看他自信满满地在胡说八道,真希望有一天他来大陆时能和他面对面的pk一次:找两间相似的房间用一样的器材,我们用空间处理方法他则用他的方法,然后再请具有真音乐素养的发烧人士来评判,嘿嘿,不叫他吃回他现在说的话才叫怪!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2-11-2 09:51
毫无科学依据的言论
作者: ivangogo    时间: 2012-11-2 11:51
木内和夫害死人啊!刚听不错,越听越不顺,几千块害我花了几万的冤枉钱。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2-11-2 12:03
这世上精明的人真多啊
作者: BINbin    时间: 2012-11-2 12:21
音响系统,都要取长补短
作者: dune    时间: 2012-11-2 12:27
不加吸收扩散装置怎么对付空间驻波来实现他所说的平均,又要让马儿跑得快又不准给马儿吃草,这不自相矛盾吗。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2-11-2 12:33
本帖最后由 牛仔 于 2012-11-2 12:37 编辑

有驻波,这本身就说明不平衡了
作者: dune    时间: 2012-11-2 13:01
家里听音室不加吸收扩散怎么会没驻波?除非把现有声学基本理论推翻。或者用和空气一样声学特性的材料做墙壁,不反射,那不等于全吸收吗,还不是要吸收。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2-11-2 13:09
不平衡才会产生强弱
大头戴小帽也会啊。
作者: 清风明月    时间: 2012-11-2 22:08
老木的观点非常好,个人很认可!
作者: 乐融融    时间: 2012-11-2 22:13
凡是太绝对的认识,都容易走向极端,绝对不用吸音的理论太极端了,各个不同空间应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才是正道,这样更灵活,更客观。
作者: s1.4    时间: 2012-11-2 23:41
凡是太绝对的认识,都容易走向极端,绝对不用吸音的理论太极端了,各个不同空间应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才是正道 ...
乐融融 发表于 2012-11-2 22:13




作者: zwmm    时间: 2012-11-3 11:51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伟人的话,也是永久不变之真理!但具我观察,这些年来关于音响空间处理这个与器材同等重要的大问题,却鲜有烧友去亲自认认真真的反复实践和探索,并总结出相应的处理原则和方法。不是人云以云,就是单靠自己YY乱来!并没有形成一个清晰而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而我们杭卅的黄老师,从十七年前就凭着出色的智慧和自身深厚的音乐素养,花费了巨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实践和探索,在十年前就科学地总结出了“完美的音场”这个空间处理的主要依据和相应的手法,并在其后多次的烧友家的实践中完满的得到证明!许多听感正确的资深发烧行家也给予了认可。《当然也有部分烧友并不太认可,但很有趣的是我们对这些并不太认可的烧友家进行家访时也发现,这些烧友家的声音都并不太理想---并且长期至今也是如此!!》。那么“完美的音场”是什么,就是黄老师所强调的音场的左、中、右《宽》,前、中、后《深》,上、中、下《高---这里的高不单指乐器和人声的高,主要的是指交响乐时乐器由前排低到后排高的有序分布》,整个立体的音场内分布要均匀清晰有序……。呵呵,这就让我再次想起清风明月兄转载的卓丽音箱的老总总结卓丽音箱要达到的设计的第一目标:重现录音时的完整空间状态!---其实你只要有心,你就会注意到其实有许多名厂设计师都公开强调过相同或意思相近的话,比方说贵丰、英国之宝还有瑞士的几个大牌等等……大家都有一致的目标,区别的只是手段上不同而已。而黄老师之所以强调相同的正确理念,完全是在进行了数年的大量的空间处理实践中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才亲自得出的成功经验,大量的成功厂商和黄老师的理念相符,也就从另一面再次证明了黄老师空间处理理念的正确性!所以我们欢迎那些对此持否定态度的国内烧友亲自上门交流和论证。而没有亲临过就胡乱否认,就会显的很不大气和搞笑。
作者: fanhn    时间: 2012-11-3 12:15
回复 zwmm 的帖子


    哪个黄老师?请指教
作者: Jwang    时间: 2012-11-3 12:37
非常不正确。
作者: guhelim    时间: 2012-11-4 13:27
这是刘汉盛的观点



[attach]56276[/attach]

作者: sffz    时间: 2012-11-4 13:56
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似乎都有理
作者: jadis12    时间: 2012-11-4 14:20
别忽略了一点,木内和夫是日本人,日本人的建筑特点不同于国内,所以他的理论不一定适合国内,甚至全世界。
作者: 声音的艺术    时间: 2012-11-4 14:28
http://news.u-audio.com.tw/newsdetail.asp?newsid=213
國內音響代理商比鄰音樂,邀請日本Harmonix總裁木內和夫先生親自來台示範專業調聲墊材,會中並邀請「音響論壇」主編劉名振擔任現場翻譯。本次活動於十方樂集視聽室舉行,下午與晚間各舉辦一場,參加狀況相當踴躍,其中亦包含許多業內先進前來觀摩,會中木內先生不僅示範多項調聲產品,也與現場來賓分享他的「均化共振」理論。

http://bbs.headphoneclub.com/thread-106218-1-1.html

均化所有的振动


作者: jadis12    时间: 2012-11-4 14:57
看完木内和刘的对话,感觉还是有些虚玄,可能本人理解能力差,还是美国那些吸音扩散原理比较理解,因为他们的理论和我们学过的书本理论是一致的,至于木内的平均震动理论,如果不说出个所以然出来,是无法服众的,因为就算是很有米的人,买他一大堆较声道具回来,能否用好都不知道,而且花不少精力,可以说是花钱买难受。
作者: 正在烧    时间: 2012-11-4 17:28
中国人都深黯中庸之道,如果按刘汉盛空间处理,吸收和扩散并用,大家都可以接受.鬼子勇于实践,提出一些借鉴经验,我认为也是有益的.世界上许多著名大剧院在声学处理上也不是一次成功的,哪一次没有精确的计算?最后还是以实际效果为准!
作者: 自由天空ly    时间: 2012-11-4 18:35
如果器材发出的声音良好,再听空间发出的声音,次序正确。我实践中发现不良反射音也需要适当吸音,是否平衡这个度由耳朵来把握。木内和夫的观点值得研究!

作者: zwmm    时间: 2012-11-5 07:52
回复 fanhn 的帖子
我的帖子上有。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2-11-5 14:12
家用音响空间处理是一种最笨的办法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2-11-5 14:20

远视眼 发表于 1 分钟前
却有可能是最关键的、根本性的办法,想投机取巧,怕是最后还得回过头来。。。
回过头来玩专业好点

作者: 远视眼    时间: 2012-11-5 14:25
专业的也要处理空间的吧? 偷懒是不行的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2-11-5 14:26
专业不等同民用
作者: luhui2008    时间: 2012-11-5 16:56
木内的理论难以理解
作者: newbjman    时间: 2012-11-5 23:46
音响是物理也是艺术,更是神话。通常是混合体。

单纯用吸音的调教方法,是光是【减】,是针对房间和音响产生能量太多,把它适当处理。其中弊端是没有全频的吸音材料,某种材料用得过多,就会把某一频率大大的删减,反而不妙。木内所说的反射不是坏事,反射太多绝对是坏事。

另外一个方法是运用均衡器,这方法是【有加有减】理论上可以把房间产生的高峰摆平,甚至把谷地拉高,因此取得较为合理的频率曲线。但是经验说EQ不容易玩得好,特别是【能加不能减】平价的EQ 也会在系统里面加入杂质。现在进入CAS,数码房间修正将会是新玩儿。

木内的是【只加不减】,透过用谐振设备,把某些频率稍为加强,因此取得耳朵认为丰润的声音。从科学上,难度甚高。但是木内先生的独门武器真是毒性很强,相信是加强了人类耳朵最喜欢听的声音。

个人意见,地方大,可以扩散。地方小,要适当的吸音。
高中频,人见人智,低频吸音是最后手段。
谐振处理,是锦上添花,是上菜前加的调味品,如何加,各有各法了。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