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转帖舒存老师的一个帖子 音响大师的忽悠 [打印本页]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2-11-23 22:26
标题: 转帖舒存老师的一个帖子 音响大师的忽悠
音响大师的忽悠

威信Wilson Audio的历史,是一个近乎神话般的历史,但却开了一个大玩笑。 威信同时代那些风骚翩翩的Hi-eng品牌,号称美国几大金刚的高级音箱,如超奥等,无论当年如何诱惑烧友,命运只能落到AV的道上,终归灰飞烟灭;威信却始终傲然屹立,至今风度不减,比肩于后起的那些美国新秀。从这个角度,不能不说他的缔造者大卫威信David Wilson是个非凡人物。在潘志强先生跳入《高保真音响》之初,我曾经对音响大虾纪刚(吴童)说的很明白,美国的威信和欧洲的高文,代表了当今国际上音箱设计的二极。 威信从一开始就登上了神坛,可以从以下的对大卫访谈(转帖二)中,读出这方面信息。其实,威信和大卫真正登上不可一世的神坛,作为一方教主指点江山,并在全球范围发生重大影响,大概在我所转帖的先后二次访谈之间。手上没有资料,也查不到相关资料,具体时间这里无法提供。从内容上说,也就是二次访谈之间大卫那一次接受采访所谈到的一个重要观点:我很清楚,古典音乐的声音,音乐厅的声音是怎么样的,我要的是…… 大卫要的是什么声音?他所设计的威信老型号,其实已经告诉世人了。他所说的知道古典音乐和音乐厅的声音,究竟是什么样,大卫访谈(转帖一)中,已经以反证的方式告诉我们了。如果还有烧友很执着,还读不明白大卫说的意思,可以联系前些年他在维也纳的经历,以及由此带来的改变。当然,现在这里的转帖是不可割裂的重要组成。可以据此推测出,大卫在现实中,一定遇到了什么挑战,迫使他才会在十几二十年之后,携夫人一起亲征维也纳,于是有了一次感悟性变化。从市场角度,也不妨看做是威信和大卫的一次新炒作。 音响媒体先后对大卫有过多次访谈,我特意转帖的只是其中一部分,关键是说明上面的观点。一次是早期台湾《音响论坛》的,回顾一下当初大卫的观点,详见转贴(二)。另一次是前些年《日本音响季刊》的,详见转帖(一)原始出处。早期《音响论坛》的访谈,涉及的方面较多,如大卫个人经历,及家庭组合等,不得不做了一些辑录,删除了一些内容。《日本音响季刊》访谈,因为网上找不到,我是特意打字的,只节录了其中大卫改变或否定自己过去观点的那一部分内容。 《日本音响季刊》访谈,大卫对自己过去观点的否定,时间上是2006年。直接原因是台湾和日本音响媒体等诸多媒体,以及威信新产品所广泛报道的,他和夫人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体验,(一说是2006年,一说是2007年)他们旁听维也纳爱乐的一次排练,曲目是大家都很熟悉的马勒第二交响曲,并因此带来了产品的全线升级。

对大卫来说,金色大厅的这次旁听,无疑是他第一次在金色大厅旁听维也纳爱乐演奏。正是这次旁听,对大卫带来的冲击相当大,他当场决定改变自己的产品设计,表明自己认可和喜欢这种声音。可以明确说,也就否定了自己过去所言的,大卫并不清楚欧洲古典音乐和音乐厅的声音是什么样的,甚至可以这么说,大卫过去听到的,只是大家也都多少有些熟悉的美国之声。当然也就明白了威信为何发出的是那样的音乐之声。 改变什么?简单说,是跟喇叭单元厂家合作,专门设计了一种新的中音单元。从威信的旗舰产品亚历山大开始,现在全线产品运用这种新思路改进的设计。如果认真对比听听威信新老产品,可以得到这样的印象,借用一位烧友的话说,过去威信的产品没有音乐性,现在的信产品带了一点音乐性。在一些人看来,威信现在的新改变,新变化,具体一点说,只是大卫调整了自己产品设计的音色,过去的特性依旧。换个角度理解这种说法,就是一位从不看音响杂志、耳朵很灵验的烧友对我说的,威信的音箱中频总带点凹感。 这些说法,威信的粉丝们大概会感到气愤,但却是事实。如改变音色之前的设计,大卫曾自称是最好的一个设计,《日本音响季刊》曾特意委托石井伸一郎测试,连同其他一些音响的测试结果,杂志发表过,立体声论坛大饼版主也转帖过。这个测试结果很清楚表明,威信中频不平坦。石井伸一郎对这个结果非常惊讶,他的感叹是,听感好的设计,测试指标可能不高;检测指标高的设计,往往聆听感觉不好,但威信这个设计都不好。确切怎么说,大家可以自己查阅《音响季刊》原文。

大卫改变音色的新设计,即作为威信的中坚产品WATT/Puppy的终结者Sasha W/P,虽然被日本人视为“代表当代技术最尖端” 的三款扬声器之一,可日本人的检测,再次得到中频依然有些凹陷的结论。POWER兄在帖中已经介绍了,详细的情况,可以查看新一期《日本音响季刊》。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到一件往事,二位高烧年前对我提到过的,他们只觉得亚历山大表现要好一些,其他的威信新设计,如Sasha W/P,还是没有很好的音乐表现。我们当然可以不信,仅把他们的说法视为一种个性过强的偏见,但需要提醒一句,坚持这种观点的烧友注意,这个转帖的用意,是提供多个方面信息。 转帖大卫的访谈,所以需要说明,一、记性不好,记不住,也找不到原始出处,只能做上述这些补充性解释。二次访谈,可以对照,也可以间接验证我所说的、暂时无法提供原始出处的其他访谈内容。二、转帖的另一层面意思,是大卫对“无音染”的说明。通俗说,现在的大卫,他否定“无音染”,否认过去自己的观点,肯定音响设计中对“音色”的追求。当然也可以看出来,大卫是个很认真的人,并不是个喜欢忽悠的人。烧友得到的忽悠,究竟是如何造成的,是耐人寻味的。 这方面话题,我曾也陆续在坛子上谈到过。所谓“无音染”,很容易就联系到另一个敏感话题:“无共振”。音响究竟是否存在“无共振”?大卫似乎也回答了这个问题。他的几次访谈,从市场炒作的角度看,意义不同,但对我而言,这是高级音响的一种倒退,回归自然。大卫接受日本人访谈说的一番话,似乎多了些“人话”,少了些许过去那种“忽悠”?似乎有一种走下神坛的感觉? “音染”和“共振”的问题,曾在几个发烧论坛提出过。无论在音响XX,还是XX音响等,但凡只要是发烧论坛,只要是发烧友,对“音染”和“共振”,基本都是混为一谈,多是嗤之以鼻的。所以,得到的反映,只能是对所谓“音色”和“音染”,以及“共振”的批判,甚至谴责。很多人甚至搞不懂共振是怎么回事,搞不懂音染是什么,搞不懂音色又是什么,全凭个人随性的想象去理解这些问题,更不会在意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这个话题,不多展开了。

且听大卫说音响 “人话”一日本《Stereo Sound》访谈(节录) 转帖二:且听大卫说音响“神话”一台湾《音响论坛》访谈(选录) 且听大卫说音响 “人话”(访谈一转帖) 日本《Stereo Sound》访谈(节录) 采访人:你认为受人欢迎的扬声器音色,会因国家和人种不同而异吗? 大卫:“过去我认为是……即使同一个国家,也有各式各样的人,于是我发现不能单用国家分类,最后会变成人的问题。当然,各国也有喜好的倾向”。“说到因国家而异,我觉得房子的构造问题可能更大。美国房子大、墙壁薄,低音容易穿过;德国墙厚、窗小,低音容易积存……”“威信每个型号都有2种版本,依据不同国家而细心调整,使其能够在各种环境下以最合适的平衡指标放音乐”。“时间是从1993、1994年左右开始,就是从System 5开始(威信)导入这种概念”。“需要什么样的扬声器,是凭听众的要求决定的,我所开发的是适合要求非常高品质的人的产品。具体而言,能够重现出现场演奏般的动态,尤其中低音域的动态,是很重要的” 。 采访人:你也会依据那部钢琴的声音(校声)吗? 大卫:“是的,我也会邀请专们演奏家到那间起居室弹奏钢琴,那时候的声音就是我的基准之一。另外,以现场演奏的声音来说,声音逐渐消失时,会慢慢变得安静,那也是扬声器设计时我所重视的部分”。 采访人:威信扬声器很吸引我,但另一方面,像世霸那样种音箱,有明显的共鸣的音色,也很有魅力,这是什么原因呢? 大卫:“那是因为世霸的设计师Franco Serbin 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AVALON的Neil Patel也是艺术家,那些人的声音如果能充分表现在扬声器上,应该就会有各自的魅力。而我也希望自己是一位艺术家。总之,所谓高级扬声器就应该是工业艺术,是一种艺术品,不是吗?”“扬声器一定会有自己的特色,威信的产品也应该不例外……”。 采访人:以前日本爱好者说过,威信先生的产品颠覆了传统,因为印象你们是追求特性,以正确的声音为目标的厂商。 大卫:“我追求的,是我们认为正确的,但是,工业艺术品的扬声器,应该要能表现设计师的个性” 。 采访人:这真是棒的意见。 大卫:“共同制作而成的扬声器不可能有富有特性的优秀声音,(共同制作的)那可能是优秀的产品,但并不是艺术”。 采访人:我问过不同的技术人员其目标是什么声音?大部分回答都是没有染色的声音一Noncoloration,可是威信先生说的就不是这样了。 大卫:“起初我也是觉得Noncoloration是最理想的,但是,如您所知,我是从录音进入音响的世界。录音这件事本身就会反映出麦克风等器材的个性,必定染上了色彩。当然没渲染时再好不过,但是,最重要的是能够看清艺术的本质的纯正声音,而最后还是‘人’,那个人想要怎样表现、想怎么听音乐,我觉得那才是音响最重要的事”。

1980年,我们的第一对表面处理得相当美观的WAMM问世了。我们为这对喇叭订了28000元的订价,这在当时是最贵的价格了。1982年1月的CES大展中,我们正式向全世界公开这对喇叭。法国和英国的杂志都说这是一款最好的喇叭。过去很少数人知道Wilson Audio出品唱片,没有人知道这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从来没有生产过喇叭的公司,居然会一下子就推出了这么贵的一款喇叭。

1985年,我着手设计WATT之初,开始想的是一个设计喇叭的概念。也就是说,这款喇叭要能够有什么样的表现,有什么样的分辨率等可以满足我自己的条件。我首先认定它必须是一款小的喇叭,小到可以让我们摆到车子后面,带到录音的现场去的那一种喇叭。另一方面,它可以是很重的喇叭。我当时想它可能会有相当的重量。它要具有非常精确的音像,因为我们发现在现场进行录音,你只要稍微更动麦克风的位置,音像就会有明显的改变,所以音像的准确必须是 State-of-the-Art的。另一件事就是动态上的层次 (Gradations)。一个人弹钢琴,轻重之间微小的变化都含有相当的意义。这款喇叭必须也达到State-of-the-Level的水平,另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如果你需要作钢琴演奏录音的剪接,你就需要不同的Takes里找到动态明暗度 (Shading)一致之处作剪接,如此剪接的地方才不致露出破绽。还有就是透明度,原因是你需要借着它来辨别不同麦克风之间的透明度差异。低频的延伸对我而言并不是顶重要的。就像老的Quad静电喇叭,几乎没有低频可言,可是你依然可以从它的谐音听出来录音中的低频录得好或不好。

以上就是我对这一款喇叭的假设需求。结果,要成功制造出符合这些需求的喇叭,就变成极耗成本的一个计划。我原先的计划是造两对,都是为我自己造的。其中一对是固定摆在实验室里用的,另一对则用不着精工打磨,可以给我们放在车子后面带到录音场地去使用。

1986年1月的,我们打算要推销我们和Micky Heart的录音唱片。我们把器材装好之后再把 WATT摆在房间的正中央,并且用了一部Spectral DMA 50 来伺候这对喇叭。同时,在房间后方,我们摆了一些植物,植物后面则放了WAMM的低音喇叭。当我们把“Rhythm Devil”这张唱片放在唱盘上播放的时候,那16Hz的低音把门震得嘎嘎响。在大厅里的人放眼向这边张望,看见了是一对小喇叭在发声,于是注意力便集中到我的房间来了。我在去参展以前,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要卖这对喇叭。展览会到一半的时候,我有想过,可是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为它的价格太贵,高于所有订价上的障碍。那时最贵的喇叭就数Celestion的书架型小喇叭了,它的价格高达1500美元。而这一对喇叭,我们估计,它至少得卖到4000到5000美元,而且它还没有低音!所以说,它并不是一个产品,因为它实在是太Specialized。但是在场的人都 被它的表现给震慑住了,甚至并不在乎它有没有低频。

至终,我们还是决定把它拿出来当作商品。6月的CES大展, 我们让它正式亮相。至于低音的问题,我们使用了超低音来弥补它的不足。不过,它也有两个问题:一是,WATT是一对速度非常快的喇叭,而我们所选用的超低音喇叭,没有一只能够赶得上它的速度,所以听起来总是会觉得WATT和配合的超低音之间有一个间隙存在。第二:生产超低音的厂商里,很多都无法可靠地提供产品,而且许多产品的本身就不太可靠。这中间有好几年的时间,我们的客户都因为在低音喇叭上出问题,而无法尽情地使用WATT。所以,我就决定设计了Puppy来解决这个问题。

那时已经从各方面学到我不要的是什么。我不要慢慢的低频;而且WATT和低频喇叭之间,必须是融合得天衣无缝。我也知道大多数人放置喇叭的房间都是什么样子的,因此,我就决定了我的低音喇叭要怎么设计。我们假定现在有一只完美的低音喇叭,你把放在一个房间里,这个房间里的低频响应少,于是这一只喇叭的低频听起来就会少。如果房间的低频响应有峰值,它听起来就会含混;而如果你使用一部晶体扩大机去驱动它,它的值频听起来就会倾向瘦…我预期,我的喇叭会被放在低频响应有衰减的房间里,而使用它的人会用晶体扩大机。根据这样的假设来设计我的Puppy。

如果说Puppy有什么不完美的地方,恐怕就是它的低频稍多了些。可是如果你把它放在上述的房间里,就会呈现完美的低频。而且,由于数字录音的特质,使得大多数的录音听起来都倾向细瘦,所以与它的特质相加起来,刚好抵销。这就是我针对大多数场合和录音的特性,所定下的设计方向。有些产品硬就是没法跟任何器材和录音搭配,可是在实验室里,它是完美的。Puppy之所以能够受到这么大的欢迎,就是因为它是为真实世界所设计的一款低音喇叭。它贵,可是它管用

问: X1又是依据什么理念设计的?

答: X1是应亚洲市场的要求而设计的。我们在亚洲的经销商向我们反应,说WAMM的体积太大,而亚洲人又嫌WATT和Puppy的体积太小,并且问我们是不是可以设计一款介乎于两者之间,而调整起来又不那么困难的。于是我们就设计了X1。我们可以说这一款喇叭是我们为了本身的需要而特别设计的。Wilson Audio为了设计X1,下了很多功夫去做材料的研究。我们研究材料「全方位」的特性,能量在材料里衰减的时候,声音的相位会发生什么变化。有些材料,能量消失得很快,可是在消失的过程中,相位会旋转。这种现象所加诸于喇叭的音染,可能大于另一种能量衰退没那么快,可是在衰退的过程中,一直保持在线性状态的材料。(按:以上讲的大多属于喇叭箱的材料物理特性。因为时间仓促,未及要求受访者详细说明。)我们为了测试不同的材质,还特别装了几部计算机。音箱不同的部位,我们所使用的材质也不同一端视那个部位的材质会受到什么样的频率刺激而定。问:你用什么方法,使得WATT的反应速度这么快的?

答:一个喇叭的瞬时响应取决于三个因素:第一,系统对于上升讯号的立即反应能力;第二,单体反应到脉冲顶端的能力,也就是说,如果你把一个脉冲输入这个单体,它可能有很快的反应速度,可是,当脉冲还没有到达顶峰的时候,这个单体就势竭力衰了。此时,虽然单体在脉冲输入之初反应速度很快,可是实际上它在听觉上给人的反应是慢的;以及第三,输入脉冲停止之后,到单体完全停止运动之间的时间。这段时间愈短,就显示单体的自制能力愈高。
问:第二点能否再解释一遍?

答:比如说,你输入一个一伏特的方波进这只单体,可是这个方波才上升到半伏特的时候,这个单体就已经发生电流饱和。结果,单体的上升就变得不干不脆,那个方角也变成圆角。这个方角代表着声音的Sharpness、Speed、Power等等特质,而这一下就全不见了。一帧录音里若是有三角铃的响声,那 “叮”、“叮”的声音,在瞬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就好像一个方波的方角一样,是单体极难表现的一点。它的动态摆动范围相当大,若不是具有上述条件的单体,是很难办到的。又因为这个系统 (按:指的是WAMM喇叭)的Settling能力相当高,所以如果在第一响铃声之后,紧接着又来一声,那么你就可以听到清脆约两声铃声。也就是说,后面的那一声不曾受到前面那一声铃声余振的影响,而被模糊掉。

你可能听说,要达到这种速度,振膜的质量要轻。这种说法正确。不过,如果你把一个单体装在一个机械结构 (如音箱或架子等),而它的「结构」却很松散,那么,即使你用的振膜质量极轻,它的优势也会被大量抵销掉。实际的情形是:当音量很小的时候,声音的速度还是很快,但是一旦音压增大,整个系统开始摆动起来的时候,那个单体的上升时间就必须被打一个很大的折扣了。很多喇叭因为有这种缺点,所以在小音量的时候,呈现的是一种动态,等到音量稍大些,动态就不一样了。换言之,这些喇叭表现出的并非线性的动态。我们所使用的系统,振膜质量极轻,而系统架构极具刚性,所以它的速度才会那么快。此外,用在分频网络上的组件,甚至线,都会影响速度。分频网络内的线圈摆列的方式也有关系。音箱的Settling也会影响单体和分频网络上的速度。这几项因素总加起来,你才有可能得到清洁、高幅度振动而且快速的声音。
问:你又是如何得到反应速度这么快的喇叭单体的?用测试的方法来挑选吗?

答:我们从好几家单体厂商的产品里去挑出我们要的单体。像Focal、Dynaudio、及Seal等,我们都已经有好几年约合作历史了。事实上,前两家特别为我们独家制造特别订制的单体。用在WATT上的单体振膜,比别的喇叭上那些软性塑料振膜还要重些,可是它听起来速度反而快些,这是因为它的动态没有受到压缩,而且它的共振点没有被截波掉。此外,我们用的是中间凹进式的振膜,而不是凸式振膜。后者内部含有较多的空气,在振膜运动的时候有储藏和释放能量的作用,因此能量无法立即被释放出来,于是速度感就没有那么快。再来,如果我有一大堆的高音单体等着我在最短的时间内做选择,我会把它们接在分频网络上,而通常分频点会比厂商所建议的低上两个八度。我这么做的原因,是想要听听看一个单体到了很Nasty的时候,到低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出来。一个单体接上了分音器,不管分频网络把它保护得多么好,总是偶尔会有一些能量把单体驱动到 “不舒服”的程度。(按:大约是指频率在分频点以下的电流也有机会进入高音单体,不过能量会递减。尽管是递减,仍有可能超过了单体负荷的程度。) 就算是由这种能量所带出来的音量很小,可是敏感的人仍会听得出来。(按:如果你用的唱臂是不对,我保证你听不出来,因为都被唱臂的杂音给盖住了)所以,使用有能力在很宽广的频率范围内都能进退有度的单体。我在设计分音器的时候,很少使用Single-Pole的斜率。我所用的分频网络,必须是具有最大频宽处理能力,和动态的系统。大的磁铁也是很重要的…

问:你所谓的“大”指的是宽度吗?

答 :要旨就是要有高的磁束密度。(按:“大”的磁铁不一定就有高的磁束密度。) WATT的磁铁构造,是制造厂商所提供的磁铁构造里最大的。可是X1里有数个单体上所用的磁铁构造却是特别订作,且是我们独家使用的─不但巨大,而且重。

问:那么灵敏度呢?

答:如果你把2.83v的电压输入WATT/Puppy,然后在距离喇叭一米前测试,它的效率大约为92dB,比一般的喇叭要稍高些。别的公司开始打算要推出高效率的喇叭。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大家并不重视效率;可是对我来说,效率非常重要。不过,要买我们的喇叭的那些顾客们,一般都不会舍不得买贵而出力大的扩大机,所以对他们来说,效率也许不是第一需要考虑的因素。可是站在欣赏音乐的立场,我认为一对喇叭必须要能够在十瓦至二十瓦就能播放出够大的声音,并且在五十瓦的出力,到达音量的顶峰,已经在那儿“幌动”了。一具喇叭的功率能力,其实是非当低的。XI SLAMM的效率为95dB,比WATT/Puppy要高出三个分贝,所以曾经使用过WATT的人,如果要升级到XI,他的扩大机仍然可以照旧使用,而且功率好像是增加了一倍一样 。WAMM的效率更高,有99dB。
问:如果它没有这么高的效率,它还能够有那种速度吗?

答:这个问题问得好;我想不能。我真的认为一对喇叭的灵敏度和功率处理的能力,对于它的动态感 (Sense of Dynamics)有着很大的关系。像 《The Dancer's Lament》(按 :这张录音是David Wilson在台时用来调WAMM喇叭所用的一张录音,动态极大,发行之后为乐迷必买的一张唱片。)这张录音里所录进去的动态,若不是使用这么高效率的喇叭,是无法表现出来的。我们在录音的时候,坐在前排的位置,测到音压是113dB。它虽然呈现的音压如此巨大,可是依然有很高的音乐性。

问:你所用的高音单体是Focal为你们独家制造的?

答:不错。因为WATT/Puppy是一款很畅销的喇叭,所以我们的订货量足以让他们独家为我们特别制造一款单体。很多评论人都说我们所用的Focal单体 ,以他们的经验来说 ,是Focal单体里最好的一种 问:我曾经访问过Focal的老板 (按:这篇访问稿并未刊出),曾经听他谈过单体的点点滴滴。我可以想得到要制造这样的单体是很困难的,不过,你可否说明一下,它的困难在何处?

事实上,钛合金振膜的制造比较容易,因为它是金属,有延展性,用模具冲出来,个别的差异不大。可是玻璃纤维和Kevlar就不同。材料是编织成的,所以在成形模具上压制成振膜的时候,施在成形模具周围的张力要平均。把它从成形模具里取出来的时候,它不会就此松垮,因为它里头注有一种胶质的化合物。我们发现,只要这种胶质化合物的量和黏性出现了些微的误差,这片振膜的性能都会受到影响。所以我现在使用了钛合金振膜,他们的工作就轻松多了。不过,他们开头的时候,是以玻璃纤维振膜起家的。经过了这么多年,他们也发展出了独到的技术。其它的厂家目前也在研究玻璃纤维振膜,不过,我不明白,这种振膜如此难制,他们为什么还要一头栽进去?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2-1-12 13:05

问:你说胶对于单体的特性有很大的左右能力,请问你们是怎么做品管的?

答:Focal先在厂内做品管,货品到了Wilson Audio之后,我们会先Break-In,再根据我们的要求作检验,和进行配对。所以,我们的确是有监控着这些单体的品质。Focal厂一年以前所提供的产品,玻璃纤维的部份有很大的个别差异,不过现在提供给我们的货,质量都已经相当的稳定了。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2-1-12 13:05

问:在刚开始的时候,他们所交的货里,有佰分之多少是符合你的要求的?

答 :可以分几个阶段来讲。开始的时候是1984年。那时约合格率是70%。到今天,大约90-95%的交货都能含格…我们自已还有Reconing的设备…为什么这个单体这么难制:它是因为音圈的外径比半球形振膜的外径要小,而音圈必须被“胶”在振膜上。胶的质量、胶的使用量都非常重要。这种单体,有一种大多数凸面半球形单体所缺乏的音乐性。这就是为什么它虽然难制,可是我还是愿意使用它的原因。

问: Kevlar又是什么样的材料?

答:Kevlar这种材质,可以用来制造防弹衣。

问:这种材料一定很贵?

答:它的确是很贵。可是用它来制造振膜,要比玻璃纤维容易。事实上,该厂也一直怂恿我们使用这种材料制成的振膜,可是我个人仍偏好玻璃纤维的材质。

问:有一个牌子叫作Opus 3,使用水泥作音箱,您的看法如何?

答:我还没有测试过水泥。不过,如果你拿一块水泥板,用上述的方法来测试,你也曾发现它有很长的余振。理想的音箱板材,需要两项完全相反 (或冲突)的要求:一方面是它要尽可能的硬,所以单体在发声的时候,它才不曾产生反向的运动;可是另一方面,硬的板材通常都会有余振,所以就要找软的材料,像豆腐、橡皮这么软的材料,就不会有余振。橡皮不会有余振,可是它太软,一点儿动态都表现不出来。所以说,我们所设计的板材,之所以奇特,就是因为它既硬,但同时又有很好的内部阻尼。混凝土水泥并不能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我并不认为它是理想的板材。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2-1-12 13:06

问:有一个牌子的喇叭在音箱的内部加上了许多像泥巴一样的阻尼物贸。请问你的意见如何?

答:阻尼物质加在音箱内部是很重要的一项措施。Wilson Audio不但使用最先进的板材,还在音箱内使用了许多补强的支柱 (Crossbracing)。这种作法所表现出的优点,大家已经都耳熟能详了。XI内部的补强结构是很惊人的。不过,补强的材料同时也需要作阻尼的处理。我们谈了许多材料对声音的影响,但同样重要的是音箱内的空气对声音的反应。喇叭单体发生振动,当然会传递能量到音箱内,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把这种能量尽快的阻尼掉。同时,音箱内部的反射音也应该全力地去防止。用泥巴等材料铺在音箱的内部,是很好的方式。我们的作法是把一种黏性的材料作成片状,铺在音箱内,如此获得的效果是一致的。

问:大多数高级的喇叭都有阻抗太低的倾向,谓问,XI是否也脱不了这个困扰?

答:图四(略)的上方曲线是X1 的阻抗曲线。这一组喇叭的平均阻抗是7欧姆,在音频的范围内,它的阻抗都不曾低于4欧姆。一直到了20kHz和40kHz之间,它的阻抗才大幅滑落。一旦这么高频的讯号进入喇叭,往往线材的本身就具备一定的阻抗(按:根据这种说法来推断,XI是不适合使用李兹线作喇叭线的)。有些喇叭的相位可以扭曲到好几度,但是X1的相位却相当的平稳,平稳到几乎接近扩大机的相位响应。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2-1-12 13:06

[i=s]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2-1-12 13:25 编辑

问:再问一次 ,为什么WATT/Puppy的速度会这么快?

答:如果你要喇叭的速度变慢,你可以把它固定在软性的物质上。你可曾把唱臂固定在橡皮上?SME以前有一只唱臂,座就是橡皮作的。他们以为这么做可以抵消回受等影响,噢,这只唱臂真是难听啊!低音松软、迟钝、聚焦一塌糊涂。 Wilson Audio的喇叭之所以动态分明 (按:亦即线性好),主要得力于几个因素:一、选择好的材质,同时还要把阻尼作得好。 二、用大型的磁铁。一般人只能从外表上见到喇叭单体的大小,无法看到音箱里头磁铁的大小。 事实上,我们所使用的磁铁是所有单体制造厂所用的磁铁中最大的一种。磁铁用得大,Force Factor也大。它能够使振膜运动得非常的快速。 三、分频网络的阻抗尽可能做得低,使得此一网络的串联电阻达到最小,并且电流变化的速度也相对地变得非常的快。此外,还有一个因素,是大家都晓得,大家也都说做了,其实很少人真正做到的,那就是分频网络内的组件位置。必须作非常小心的排列,使得组件和组件之间的影响减到最小。此点的重要性是再强调也不为过的 (The importance cannot be overstated)。 有些录音室里用的鉴听喇叭,还有号角的中音。照道理说,这号角的中音,原本应该是速度很快的,因为它不但磁铁大,而且振膜的质量又低,可是你去看它的音箱,用夹板制的,没有一样东西是State-of-the-Art的。分频网络里采用生铁作的电感、电解电容、水泥电阻等等,都是我们作梦也不敢用的东西。它的动态不受影响才怪!再看它的分频网络是怎么构筑的,即使是线材,也只是用22规的Hook-Upwbe,就这么把分频网络和低音单体给连上了。这么细的线能够传递多大的电流?也许那个工程师会说:没关系,反正也只有两呎长。这种想法 (Mentality),和那些拿电灯用的电线来给喇叭使用,是一样的!

问:FocaI老板在接受我的访问的时候,曾经说过:一般人对生铁线圈有一种错误的观念,总觉得它不好,可是却从末想到,因为生铁增加了电感,所以用来绕电感的铜线就可以不必用得那么长。而这对于音质是有帮助的。请问妳的意见如何?

答:生铁和空气芯的电感比起来,空气芯永不饱和,但是所用的线材多,是它的缺点,但是这并不是重点。还有其它型态的线圈你可以使用。我们所使用的,既不是空芯的线圈,亦非生铁芯的线圈,而是一种高级变压器上所使用,以钴镍合金所制成的薄片状金属为芯材的电感。除非通过的电流高到不得了的地步,否则它不会饱和。它的电感量和生铁芯相当,可是它的价格却是天价!生铁芯便宜,用仪器测量,效果也不错,可是一旦通过的功率过高,或是电流的频率过低,它使开始饱和,而产生磁滞效应。Puppy里的线圈,要等到通过的电压为900V,频率为25Hz时,才会饱和。而没有任何扩大机会输出这么高的电压。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2-1-12 13:07

问:它和真空管扩大机的输出变压器是不是同样的材质?

答:不错。

问:有一次访问Krell的老板Dan Dagostino。问他为什么尽是要制造这么笨重扩大机?他解释说那 是因为许多种喇叭的阻抗都非常低,非常难推,所以扩大机就必须要能够非常高的电流量,因此体积自然就大了。你想想,我如果要买喇叭,我哪知道我所买的喇叭是好推还是难推?所以为了安全起见,我自然就必需买像Krell这样的大怪物了。现在,这个问题请你来回答:为什么喇叭厂不制造好推的喇叭,因此我们就不必发愁,说不定那一天扩大机会冒烟?

答 :我想 他所讲的低阻抗喇叭,指的是Apogee。这种喇叭在很宽的频宽里阻抗都很低。讲到阻抗,很多人都会想是多少欧姆。不同的频率,阻抗不同,而阻抗和组件的电抗 (Reactance)也有关系。电感有电感的电抗,电容也有电容的电抗。所以要谈阻抗,它和效率一样,是件很复杂的事。第一代的WATT,在2kHz处的阻抗低到一又二分之一欧姆,其它的频段则平均为4欧姆,但它并非不可能推动的喇叭。事实上,我们自己用一部小的Spectral DMA50来推它,供我们在录音室内使用。随着不断的发展,现今的WATT第三代,2kHz处的阻抗仍然只有二又二分之一欧姆,是一对相当容易推动的喇叭。我们曾经在展示的时候,用很便宜的扩大机来驱动WATT。我们把这部扩大机隐藏起来,并且把喇叭线绕到一部很贵的扩大机后面,再接到WATT上。在场的代理商都以为我们是用很贵且很大的扩大机来驱动。它不需要什么既大且贵的扩大机来驱动,主要是因为它的磁铁大,而且分频网络的阻抗低,所以效率高。分频网络的组件,若是采取和喇叭单体作并联的设计方式,喇叭的阻抗通常会很低。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2-1-12 13:08

[i=s]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2-1-12 13:24 编辑

问:Dan Dagostino说一对喇叭之所以难推,主要是因为此等喇叭的单体皆为并联之故。至于为什么要采取并联而不用串联,他的解释是单体并联起来,声音要比串联起来好听。此说可是真确?

答 :不错。这就是我刚才说喇叭的分频网络组件必须是并联的缘故。我很难像有人会把单体串连起来使用。因为单体的本身就是一个电感,而且还不止是一个电感,它还是一个随时在调变的电感。分频网络中的电感必须是和单体并联,而不是串联 (按:这与我们大多数人对分频网络的观念皆背道而驰)。英国的喇叭厂,曾经有好多年的时间,是把电感和单体串联起来的,那是因为他们在那时认为喇叭具有平直的阻抗,是很重要的事。我个人认为他们会这么认为的原因,是因为英国的扩大机厂并不生产大电流的扩大机。当然,他们现在的喇叭设计要比以前复杂许多了。英国现在有许多顶尖的喇叭设计专家 ,Mark Kolume就是其中之一。

问:你所用的漆,对于声音有什么实质的帮助?

答:没有。我们用的漆是奔驰轿车所用的漆─Catalized Acrylic。这种漆非常耐久。我们有一套系统,什么颜色的漆都可以调配。我个人的感觉是这种漆可以任由风吹雨淋,经年不坏。所以喇叭用了这种漆,大概可以用一辈子了。可是它对于声音并没有帮助。音箱的本身已经作得够好了,所以漆就无用武之地了。

Wilson Audio 老板 David A.Wilson 访问记(选录)
原载:台湾《音响论坛》 采访:刘汉盛
作者: LCL123    时间: 2012-11-23 23:14
这么长的文章读起来有点吃力后头看完前头忘记了。哈哈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2-11-23 23:30
最近手痒,再看威信的箱子,顺手转发一下
作者: rock    时间: 2012-11-24 09:26
不错的文章...
作者: chdcrsy    时间: 2012-11-24 12:40
威信用户,顶一下。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2-11-24 16:07
转完了我自己一看,确实也太长了,不过里面确实有点东西听。
作者: lanclot    时间: 2012-11-25 01:52
收藏了,好文章
作者: jjyfoot    时间: 2012-11-25 12:26
好资料,谢谢!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2-11-25 23:10
收藏了,好文章
lanclot 发表于 2012-11-25 01:52

关于夹板箱水泥生铁电阻各种阻尼物的构造效果都有分析,可以学到东西,不然更容易被人忽悠



作者: color4    时间: 2012-11-26 00:45
等小弟买了别也,就考虑搞个落地箱,听听真正的钢琴。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2-11-26 01:32
等小弟买了别也,就考虑搞个落地箱,听听真正的钢琴。
color4 发表于 2012-11-26 00:45

你应该说,等买了真正的钢琴再听听落地箱钢琴啥感觉。



作者: lanclot    时间: 2012-11-26 13:14
关于夹板箱水泥生铁电阻各种阻尼物的构造效果都有分析,可以学到东西,不然更容易被人忽悠
清兵 发表于 2012-11-25 23:10


是啊,现在都以“空心电感”为佳,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只是好的合金铁芯不好搞成本高,所以商家就鼓吹空心电感而已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