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音乐之旅:名琴聆听记趣 [打印本页]

作者: 舒存    时间: 2008-1-2 13:47
标题: 音乐之旅:名琴聆听记趣
2005年4月我把下面这个老贴收集之后,集中在立体声论坛。今天似乎想说点钢琴的话题,很多话都在老帖子中说到了,还是少废话,直接把他转帖在此,供兴趣的朋友消遣。当时做了一点文字说明:“《名琴聆听记趣》说的是我现场的感受,侧重是对四个品牌钢琴的声音特点的认识和体验。这篇谈钢琴的帖子,是在2003年6月写的。本来是专为耳机的一位朋友写的,因为家电论坛的家电联盟网站相约,我拿不出其他的文章,只好把这个帖子给了他们,他们在7月份贴正式贴在了网页上。我看耳机俱乐部有不少朋友关心钢琴的声音,又把他转贴了,现在也一并凑合在这个专题中”。


当今最著名的钢琴很多,我们可以听到有:斯坦威(Steinway & Sons)、贝森多夫(Bosendorfer)、法奇奥里(Fazioli)和贝切斯坦 (Bechstein)。在过去的一年里,也许是我的执着感动了上苍,结果很幸运、也很意外地都能在现场认认真真听过至少一次。

一个老话题立即涌了出来,这些名琴他们的声音有什么区别,到底谁的声音更好听?

前些日子,我看到有人对其中三种琴声作了描述,尽管他的描述与我的现场聆听感受很不一样,但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先简要概括他人的描述,略做一点介绍如下。

斯坦威对音色追求近乎变态的,出场之前都要经过苛刻的检查,以确保每一架斯坦威钢琴都有一种独一无二的声音。从音色上说,斯坦威的声音很难用语言来表达,感觉是一种雍容华贵,极具帝王气质的声音。每当人们第一次听到斯坦威的声音,无不为其高贵的气质所折服。斯坦威的钢琴低音浑厚无比,中音温暖而宽厚,高音明亮而华丽。但是就中音来说,斯坦威是最出众的,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不过笔者认为最有杀伤力的还是斯坦威那种天生的帝王气质。

贝森多夫采用和斯坦威不同的标准,因此,音色侧重上也有所不同。贝森多夫的声音含蓄,但是极具底蕴。可以很明显地听出是德奥系的声音。贝森多夫最有特点的地方在于低音区域,其在低音区音色清晰而圆润,而且不失浑厚。可以营造一种奇特的音色氛围。不少钢琴家称其为“意境深沉,含蓄不发”。感觉大有“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的意思。


关于斯坦威和贝森多夫琴声的差异,有位朋友专门从杂志上摘录了一段琴声对比的文章,很值得一读。

“美国产斯坦威和欧洲产还是有区别的,前者的音质明亮一些,后者则圆润些。大多数钢琴家都说它的钢琴能适应多方面的要求,音质纯净而音域宽广,高音明亮,低音饱满丰富。很多钢琴家不认为贝森多夫琴比得上斯坦威琴那么面面俱到,但它的低音至中音部分声音丰满,高音部音色甜美而绝不带金属声,这些都可与斯坦威相比。贝森多夫琴也是演奏莫扎特和舒伯特那些优雅的维也纳风格作品的理想乐器。钢琴家巴克豪斯在一篇著名的谈话中提到,他发现贝森多夫琴具有自己独特的弹奏效果,它对钢琴家在声音和触键方面的任何意图都完全顺从顺。”

非常谢谢这位朋友的关心!这本杂志我没有订阅了,转摘的文章也是第一次读到。但我觉得这是一个真正听过、也认真比较过二种琴声的人说的,或者说他与我听过后的感受很相似。我尤其欣赏他说的这二句话:

大多数钢琴家都说斯坦威能适应多方面的要求,音质纯净而音域宽广,高音明亮,低音饱满丰富;很多钢琴家不认为贝森多夫比得上斯坦威琴那么面面俱到,但它的低音至中音部分声音丰满,高音部音色甜美而绝不带金属声,这些都可与斯坦威相比。

特别注解一下这句话的含义:高音部音色甜美而绝不带金属声,这些都可与斯坦威相比。说的更准确点,贝森多夫就是声音非常圆润,感觉高音似乎少了一点,其实未必是少了。

斯坦威的高音带有非常明显的一种特殊的金属声,显得声音很开扬。如果以人声来比喻,一个是壮年人发出的声音,一个是青年人发出的声音。从表现音乐来说,德奥的作品用贝森多夫的琴很好听,但很多的作品,尤其是现代作品用斯坦威更合适,他的表现力更全面。所以,我要补充的是,其实唯有高音的金属声不可比斯坦威。

欧洲琴都有个大特点,就是感觉很沉重,弹奏时间长了显得很吃力。贝森多夫的琴也是这样,比较沉,很多人弹不动。法籍越南钢琴家邓太松弹奏贝森多夫,琴声异常靓美,国内没有钢琴家可以发出这种靓声;旅美钢琴家许斐平身前就坚决拒绝用他录音。在一次音乐会结束后,我请在场一位学琴的男孩子试比较过他家的雅马哈三角琴与他的不同。男孩子很惊讶问,为什么这架琴特别重?童言无忌,他的问题引得哄堂大笑。

我这么说,引起一位朋友的怀疑:他说无论如何都是顶尖的名琴,如此难弹,缺陷如此明显,难道还不如“雅马哈”或“珠江”更能反映钢琴的本质声音?

这位朋友误解我的意思,说难弹,不是说他有多少明显的缺陷!这里说的难是与其他的琴比较而言说他的琴键显得沉,触键比较费劲。不是说没有一点声音,而是发出的琴声不堪入耳,缺少了美感,没有反映钢琴的本质声音。如果学习时都是用“雅马哈”“卡瓦依”这类的钢琴,以后一定弹不好真正的好琴。因为习惯了那些“轻浮”琴的感觉,往往控制不住这些好琴的声音。不要说贝森多夫这么沉的琴,我第一次试斯坦威的演奏琴,也是觉得弹了几乎没声音。

听过贝森多夫的朋友,一定不敢再说什么“最有杀伤力的还是斯坦威那种天生的帝王气质”这样的话。什么叫帝王气?请好好听一听贝森多夫吧!他的高音之靓,可以说是自然、甜美、润泽,基音和低音的泛音都十分突出,低音特别厚实,光是他独门多出来的那四个低音黑键,发出的可不是一般的气概,他显示的英雄气概是真正的王气,无人可比;请记住,贝森多夫的琴声,自1850年以来就约享有“维也纳音色”的美誉,它更因为经受了李斯特的“暴风雨”的洗礼,名扬天下,他最著名的演奏琴290se就称做“帝王”!

有人说从席夫、彼得森的唱片中仔细听过二种琴声不同,感觉正是贝森多夫的高音更圆润,有种玲珑的感觉。而斯坦威明亮些。因此有人猜想在发烧录音中可能贝森多夫的声音更讨好人!不管如何,肯定说贝森多夫比斯坦威更靓声也好,不同意的也好,关键要看演奏的作品是什么,一味强调汹涌澎湃的作品,当然还是要斯坦威更靓,这个也是斯坦威全面表现的拿手戏。

发烧录音中,那种钢琴的琴声录音更靓不好说,开始也感觉很少听到贝森多夫的录音,可能更不好捕捉他的声音之美?其实是我们的资讯不灵、视野不宽。贝森多夫还是有些发烧等级的录音,如MIT出的“动态琴皇”,PMG 出的那张的“Naum Starkman 弹肖邦”等。贝森多夫最好的的琴声录音,我认为是Phlilps录的“布伦德尔在萨尔茨堡独奏音乐会” 那张碟片,几乎可以说不仅是贝森多夫最好的录音之一,也是钢琴现场录音的第一天碟。

有人说1828年在维也纳设立的贝森多夫钢琴厂,现已为美国的Kimball公司所有。即使如此,金色大厅的音乐会还是继续用他。
作者: 舒存    时间: 2008-1-2 13:50
标题: 续文
豪华漂亮的意大利名琴法奇奥里终于也走入我的视听线了。他的声音非常“年轻”,历史也非常年轻,1978年才创立。他的琴声非常艳丽,色彩的变化很大,难怪总有人说法奇奥里与生俱来具有地中海浪漫的气质。

法奇奥里这些年来,陆续得到了一些钢琴家的大力推荐,甚至被人誉为是“数码录音的最佳用琴”;“音色性感撩人,在近距离内具有很强杀伤力和穿透力,少男少女禁不起这种声音的诱惑,很难春心不动。”

听法奇奥里,让我情不自禁联想起的是地中海的阳光,他的变化似乎比地中海还要婀娜多姿。琴声最大优势是,高音清脆而明亮。特别令人难忘的是琴声的流畅性,就像大海的波浪,衔接非常柔顺自然。如果演奏德彪西等人的作品用这个琴,的确太迷人了!

我觉得用他演奏很多抒情小品、室内乐,都是最好的用琴,但德奥作品可能不大适合,即使是舒曼等人的钢琴作品,可能也会少了点那种隽永的高贵味道。对于现代的轻音乐,爵士和New Age,法奇奥里能够很好的表现,市场上升势头极快,偏爱者认为他大有成为新一代盟主的意思。

凡是名琴,似乎都有独门绝技。法奇奥里琴也有自己独门绝活,他有四个踏瓣,就是在最左边的位置,比其他钢琴多了一个叫“柔音”的踏瓣。当你用脚踩这个踏瓣时候,整个键盘会降低一半的高度,这样使用起来,琴键触击到底部的距离就减少一半,力度受到限制,发出的声音因此受到限制,琴声听来显得柔顺了不少。为了避免演奏家误踩这个踏瓣,他的位置设置的与其他三个踏瓣距离较大,不是向前伸出的踏瓣,而是特意向左侧外面弯曲。所以,当我看到《音响论坛》上有人曾经对他的描述时,我立刻想到这位写手本人,其实并没有实际注意过这个细节。

法奇奥里琴听来让人激动和兴奋,就像意大利的音响产品,比如世霸音箱,他的声音色彩浓郁,音色十分华贵。在一场音乐会开始前,我与练琴的演奏者交流时,演奏者对他的琴声赞不绝口。由于兴致太高,演奏者一再放弃休息和消费点心的时间在琴上过足琴瘾。按这位演奏者的描述,他的声音歌唱性显得特别突出,琴键触感特别好,显得非常顺手。他的音乐会演奏琴F308,号称是目前世界上尺寸最大的钢琴,总长308CM。可惜我在现场聆听时没带相机,不能提供照片了。

如果还要列举国际上影响较大的著名钢琴,那一定少不了贝切斯坦。贝切斯坦的琴的历史和斯坦威一样,都是1853年。这个琴对于年纪大一些的朋友并不陌生,他也是除了斯坦威以外,在国内知名度较高的欧洲琴,据说还是傅聪先生现在家里的二种钢琴之一。在现场听傅聪先生弹贝切斯坦,不论练习和演奏,琴声都给我美妙之感受,很难挥去啊。那种纯净又不干涩,安静又不轻浮的声音,的确是颗粒感与重量感的一致。为了凑个数,我大胆地把他也列为入欧美的四款名琴了。

我总觉得他的声音,明显不同于其他的名琴,他的高音透彻而纯净度极高,低音的基音色彩很浓,有一种独特的美感。我很愿意把他声音的取向联想到施奈德汉那样的维也纳学派小提琴声音:天生富有那种贵气,让你很想去拥有他的声音。

如果要比喻他与其他名琴的声音不同点,我想似乎可以用四个方向来表示,尽管不一定非常准确,但更容易让大家明白。即斯坦威(Steinway)是东方希望和未来,贝森多夫(Bosendorfer)像西方神秘和神圣,法奇奥里(Fazioli)总有南方的阳光和浪漫,贝切斯坦(Bechstein)少不了北方的大气与单纯。

说到钢琴的名琴,不能不提那些知名的欧美名厂名琴。其中德国的名琴真是不少,如1853年创立的德国名琴布鲁兹纳(Bluthner),琴声特点是玲珑典雅,略带暖意,曾经是欧洲最大的钢琴厂,他与Bechstein和 Bosendorfer 并称为欧洲钢琴“3 B”。

1885年创立的希米尔(Schimmel )是目前欧洲最大的钢琴厂,这家德国厂,产品做工精细,标准苛刻,价格适宜,它也是欧洲一些名琴的主要配件提供厂家。

名声与Bechstein、Bosendorfer相当的,还有葛洛特里安(Grotrian) 这个德国著名钢琴,此外还有1849年创立的赛乐尔(Seiler) ,1819年创立的沙儿特(Sauter) ,1859年创立的奥古斯特•弗斯特(August Forster) ,以及霍夫曼(Hoffmann)等名琴。仅德国布伦瑞克(Braunschweig)一个地方,就生产有斯坦威格(Steinweg)和希米尔(Schimmel)等一批著名品牌的纲琴,因此被誉为“钢琴城”。

法国琴的名声独树一帜,其中最有代表的是1795年的法国名琴普莱耶尔 (pleyel), 因为肖邦用他举办沙龙音乐会而名声雀起,被认为是演奏肖邦作品最佳的钢琴之一;另一家法国名琴鲍德温 • 乌尔欣(D•H•Baldwin & L• Wulsin) 1900年获法国政府颁发的荣誉十字奖章;还有1796年制造的法国名琴萨巴斯汀 • 伊拉德(Sebastian Erard)都非等闲之辈。

一些最著名品牌的钢琴,在业界可谓名声如雷贯耳,如1752年制造的布罗德伍德(Broadwood Sons),号称是英国、甚至是世界上最好的钢琴。他们接受过贝多芬的的提议,加强了琴声共鸣;正是这个琴,激发贝多芬完成了著名的29号"槌子键琴"奏鸣曲。现在1824年开始制造的“布罗德伍德”琴早已成为收藏家的宠物。

与贝森多夫同属于奥地利名琴佩卓夫(Petrof )钢琴,创立于1864年,一战后领土划归捷克,从此变为捷克国宝。 1854年创立的M&H是美国钢琴名厂之一;波音(Balawin )则是美国最大的钢琴制造厂;还有1853年制造的查克林(Chickering),曾被誉为是美国最好的钢琴;1893制造的美国爱奥里安(Aolian)也是知名度不低的名琴......

这么多知名钢琴,有的不生产了,但很多仍在生产。可惜啊,我们都无缘分一睹它的美声!
如果按市场的角度,众多名琴中,第一不能不说是斯坦威,第二就不能不提日产的雅马哈(Yamaha)和卡瓦依(Kawai)这二个品牌。日本钢琴的知名以及大家对他的了解,更多的是从世界各地那些大大小小那些赞助性演奏活动中而来的。

雅马哈1887年就已经开始制造钢琴,过去我也认为他的出名是搞赞助活动,其实他的名声第一招,是打造钢琴的高贵外形。据说正是他们大胆地把传统的原木钢琴,刷上黝黑亮发光的油漆,从而在视觉上把钢琴打扮的成了高级古董艺术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身价。

有关这项技术,我一直认为这是东洋人窃取了我国传统工艺美术脱胎油漆的秘诀,并非雅马哈他们的创造发明。因为从二个事物的发展时间上就可以看出来。很遗憾,现在大家习惯叫钢琴漆,不是中国脱胎漆。这种油漆其实改变了原木钢琴的声音,不少著名的钢琴家都认为,这种改变,把原本更靓声的钢琴变得琴声不够好听了。

日产的雅马哈(Yamaha)和卡瓦依(Kawai)是目前国内学琴人家最喜爱的钢琴。

我在现场多次听过雅马哈的演奏琴,雅马哈的延音较短,音色明亮,感觉还是通俗的,尤其适合爵士乐演奏。声音最好听的一次聆听,却不是在正式的音乐会演出听到的,而且用的只是中号的演奏琴。他的声音总的说,与欧洲琴很不一样,如果要比较音质,他们的距离似乎不只一点。我想起电视大赛上的青年歌手,不管他们的声音有多美,离评委的距离也很近,也许只有一二步了,可真要迈出这么一二步,还得寄托给辛苦努力后的未来。

对于日产的雅马哈和卡瓦依二个品牌,他们的琴声,大家其实早已形成了一个共识。雅马哈的琴特点是手感轻快、音色亮丽,但琴声的柔软性、流畅性都不如1928年后出现的卡瓦依。我曾经遇到一位中央音乐学院学习钢琴的姑娘,她就明确表示喜好卡瓦依,不仅琴声胜过雅马哈,而且也不像斯坦威那么明亮,尤其是练习时间长了以后,耳朵更容易接受。

去年夏天,旅美钢琴家殷成宗在国内成功策划组织了第二次俄罗斯柴可夫斯基青少年音乐比赛。第一次在日本,就是郎朗获大奖那次。这次据说因为策划组织者是厦门籍,故乡的企业慷慨解囊相助,也有一些日本企业赞助。根据媒体的介绍,比赛之所以最后选择日本钢琴卡瓦依,没有选用国际上那些著名的“好琴”,正是考虑到青少年的力量问题。

如果问我现场聆听名琴的体验,就是二个字:有趣!直接的联想是,音响系统试听和校声,一定要试试钢琴!一定不能听你家隔壁的练琴声啊!一定要选张录音好的名琴来做测试!

好好听一听重播的钢琴声,听听不同的名琴声音的差异性,不仅有趣还有意义!

http://www.jdunion.com/Article/reader/yysm/Class18/136.html
http://www.headphoneclub.com/bbs/read.php?tid=40896&fpage=31
作者: 舒存    时间: 2008-1-2 14:07
标题: 絮说钢琴
2006年3月为立体声论坛的各位朋友专门写了这个帖子,是延续名琴聆听的话题,现在也一起转帖在此。我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大家能通过二个贴的介绍,意识到古典琴声不同于其他类型音乐的钢琴声。


个人一直都很喜欢钢琴。这个历史很长了,可能伴随我聆听古典音乐开始。虽然听过几个牌子的名琴,其实条件有限,还是听得很少,许多名琴还是难见其影难闻其声。正因为听到了几个牌子名琴的声音,诱发了我的浓厚兴趣。前些年,对钢琴几乎不大了解,也没有资料,凭着感觉写了几台名琴聆听的帖子。

这些年只有要机会,依然很兴趣聆听各种钢琴的声音。去年,意外听到里查德•克莱德曼的演奏。准确说是他排练,时间不长,主要是适应场所的电声时间很长,但用的是法国名琴普拉耶尔。在关注普拉耶尔的时候,我注意到有人提到了前东德的品牌布吕特纳。首先我想说的是,从今天了解的情况看,布吕特纳也许是世界上声音最好的钢琴!不知道什么时候有机会听到琴声,验证一下自己的看法? 所以,这个帖子只能是继续原来那个帖子的话题,絮絮叨叨,属于纸上谈兵,不对的请指正。

引言


布吕特纳----莱比锡的骄傲

做为引言,原来想谈的是,他们是世界上琴声最美的钢琴。首先自然想说的是老牌名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几乎被人们遗忘、新人却不知其名的布吕特纳。

关于这个钢琴有不同的说法。先给一个连接,看看主要内容。这是刚才从网络上狗狗到的,来自上海《音乐爱好者》1999年第5期(总第106期),有个介绍世界名牌钢琴的文章,题目叫“世界名牌钢琴布吕特纳”。


布吕特纳(Blüthner)

自1853年菲迪南·布吕特纳在莱比锡开设钢琴工厂,它的钢琴即成为东德的完美典型,很快为门德尔松创办的著名音乐学校所采用,1896年在伦敦又开办了一间分厂。

布吕特纳琴和它迅速崛起的对手斯坦威和伯森多弗尔不同,它使用一套不同的击弦机构。在1925年改用一种敏捷的复奏机构(repetition action),这是埃拉德(Erard)的伟大发明,为几乎所有的钢琴制造商所称颂。布吕特纳琴结构上还有一个特点“aliquot Sealing”,在高音部每个音的三条弦之外再加一条弦,琴缒只敲击三条弦,第四条弦只由共振作用而发音,不过这个特点已成为过去。

“Blüthner”的名字在伦敦还有颇高声望。不过和我交谈过的钢琴家已不怎么想起它。演奏室内乐,它仍不失为此中佼佼者,但已非大型演奏厅里的宠儿。Whelpdale,Maxwell & Codd公司在伦敦郊区Perival的工场能修复旧的布吕特纳琴。


申明

写这个东西,是因为我最近重新读辛丰年先生的书所诱发的。我翻出了三联书店过去给他出版的那本《钢琴艺术三百年》。前几年,我在写名琴聆听趣事的时候,曾经翻过这本书,但内容多少有些失望,因为逸闻多了些,钢琴个性及声音介绍基本欠缺。

今天重新提及钢琴,因为各家出版社新出了一些钢琴的好书,例如上面说到的上海科技出版社《钢琴鉴赏手册》,还有希望出版社和东方出版中心合作《乐器之王钢琴》等。中国最有影响的钢琴家周广仁也推荐过大约十几、二十本与钢琴艺术及演奏有关的新书,其中对钢琴多少都有介绍。如有兴趣,这些好书都可一读。

我们从现场都体会到一点,不同钢琴,不仅是琴声不同,而是个性不同。所以,我私下也怀疑,一些谈论钢琴的文章,或是网络上的帖子,作者究竟是听了钢琴,还是像我上面说的一样,只是从书本上读到钢琴的声音?

这个帖子,跟以前那个不同,那个是现场聆听的感觉。这次很大程度上,是我个人的读书笔记。说的不一定准确,很多琴没有听到声音,或听的少,没有仔细品味,只是对照听过的一些琴声音特点,按书上介绍的提示感受的。我的用意是希望大家都能注意听一听。


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拥有钢琴最多的国家,也是钢琴制造厂家最多的之一,可能仅次于德国。对美国钢琴的介绍,见识的尽管很多,关注的也很多,但多是斯坦威。

斯坦威在美国和德国均有生产。现在纽约生产的斯坦威,高音特别明亮、上扬。德国汉堡生产的被称为汉堡琴。据说二战之前,两地生产的斯坦威声音的差异不大;战后,汉堡生产的音色接近德国贝切斯坦的味道。这个分歧与市场消费有关,也与斯坦威的德国渊源关系。

今天说到斯坦威,留在国人心中的印象,似乎这个著名品牌与德国那些名牌钢琴是对立的。有趣的是,也有糊涂虫介绍把他还是做为德国钢琴介绍。现实真实的情况是,创业之初期,斯坦威打的招牌却是德国。1887年斯坦威的广告词是:“斯坦威钢琴是德国人创造性的杰作。”

在美国众多钢琴厂家中,除了斯坦威,最知名的还有奇克林、鲍德温(Baldwin)等。

斯坦威新出现了一个叫波士顿(Boston)品牌的钢琴,这个名字正好与奇克林产地一样,它的产地是否也是来自波士顿?如果是的话,我们要问,斯坦威为何出此对策,从这个角度,是否可以说奇克林是斯坦威最大的竞争对手?

1843年,奇克林发明了铸铁型框架制造钢琴的外框,保证了钢琴演奏可以持久时间更长不走音。谈及这个话题的时候,自然联想到这些美国名琴的琴声,都有什么特点呢?很少看到有人介绍,也没有什么机会好好听听这些名琴,所以,其他名琴具有些什么样的声音特点,不大清楚。

但是,偶尔有些乐评会提到,值得我们注意。虽然不一定非常可信,还是有些思考的价值。例如有人评论某钢琴家的演奏录音,具体说到了鲍德温的琴声特点,他们是具体点评Chesky公司的一款钢琴录音。这家兄弟公司掌们是曾经作为钢琴家的兄长,他们也是数码的一大代表人物,因此他们做的钢琴录音值得关注,更何况是录制一张鲍德温琴声。

这个点评说:“这张CD可以做为音响调试的试音碟。”这版CD的价值,第一在于演奏,“第二在于其传神的录音效果”,演奏者 “使用的是鲍德温钢琴,它的音质整体偏薄,泛音较少,尤其高音区音色又脆又亮,极具穿透力,Chesky的录音将鲍德温的特性录的一目了然,有着非常真切的现场感。”

曾经谈过个人对斯坦威的听感,印象深刻的是它高音特有的金属弦声。对照上面这个介绍鲍德温琴声的特点,抛开他们的其他个性,不禁产生一些联想疑问:是否美国钢琴都具有高音特别优异,或者说特别强调高音的特性呢?是否因为演出场所都较大些的缘故,喜欢高音明亮一些的声音?要知道美国的演出场所,一般空间都比较大,这对钢琴的响度,无疑是个挑战。要想在美国赢得市场,这个方面显得与众不同,甚至更出色,似乎不可忽视吧?答案只有今后有机会现场求解了。

法国

在钢琴发展历史上,法国钢琴享有“主要生产演出钢琴”的美声,主要就是埃拉尔和普莱耶尔两大品牌赢得的。

普拉耶尔(Pleyel)是法国最著名的钢琴,很大的声誉是肖邦为他带来的。肖邦比较习惯用这个琴举办音乐会。在肖邦有影响的20次音乐会上,至少有三次以上是在普拉耶尔音乐厅演奏,现场当然用的是普拉耶尔钢琴。这个钢琴听过里查德克莱德曼演奏,还有他跟一个中提琴女琴手合作。我粗粗感觉,他的琴声不是很飘逸,反而觉得柔和圆润,色彩不是很浓艳,也没有那种刺激的金属声。不是正式演出,只是他们适应场地的练习。非常失望的是,他们只练习了一会就改用电声扩音了。所以这个钢琴的声音没能很好的品味一番。

埃拉尔( Erard)是法国最著名的二大名琴之一,也是普拉耶尔钢琴的最主要竞争对手。这个钢琴也是肖邦生前所喜爱的钢琴之一。虽然不知道当年肖邦用的多不多,但肖邦与乔治桑旅居意大利期间,他们还偷偷买通海关官员把埃拉尔带进了意大利,可见不是一般的喜爱。不过同时偷运的还有普拉耶尔钢琴。埃拉尔钢琴与贝多芬和李斯特这二位大钢琴家都有直接联系。李斯特曾经在埃拉尔音乐厅举办过音乐会,当然用的是这个钢琴。贝多芬在一个时期里用的是这个钢琴。

贝多芬生前希望得到比维也纳琴声音更为宏亮的钢琴,音域尽可能的宽广,因此尝试使用了一些优秀的钢琴,如他很喜欢埃拉尔的踏板。大约有十年时间,贝多芬用的是埃拉尔钢琴。1813年,贝多芬似乎对埃拉尔琴的兴趣已经丧失,他说:“我的法国琴……已经没什么用了。” 尽管贝多芬不再使用埃拉尔,但他也为埃拉尔赢得了相当声誉。现在很少听到他的大名,似乎被挤出了几大名琴的排行。

埃拉尔在世界钢琴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他的一些重大创造性的技术革新,大大提升了钢琴的性能,也为他赢得了巨大名声。既然如此,怎么消沉呢?其实,埃拉尔真正的消沉,还是因为他的骄傲自大,不思进取,渐渐落伍了。


德国

德国名琴很多,不是两雄,也不是三强,或四大金刚。霍洛维茨说自己1925年来德国的时候,“那里重要的钢琴厂家就有八九家之多,但俄罗斯还没有钢琴制造业”。当年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要弹什么琴合适。尝试了各种名琴之后,他最终选中了斯坦威。

前面说到的德国名琴布吕特纳(Julius Bluthner),就是霍洛维茨列举的名琴之一。它是莱比锡三大钢琴名厂之一,当然也是最知名的一家。今天,如果要列出前五个最著名的钢琴,他肯定是其中之一。在他1853年创立时候,莱比锡是当时欧洲的四个文化中心之一,其他三个地方是,巴黎、伦敦和维也纳。他们也是当时经济发达的贸易中心地区。

布吕特纳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他的高音,有四根琴弦,其中那根不发音的 “谐振弦”,带来了独特的声音。一种说法是,琴声更饱满;另一种说法是,他的歌唱性特别好,最适合室内乐演奏和歌唱伴奏。他的销售,曾经达到欧洲第二,可见他普及与受欢迎的程度。冷战时期,他的销售受到很大影响,企业也被收归国有。两德统一之后,已经重新归业主。

虽然没有听到过这个名琴的声音,但作为德国最重要的音乐阵地,德国弦乐学派的主要传成地,布吕特纳能够独领风骚,完全值得信服。

霍洛维茨提到的其他德国名琴还有,韦贝尔、施泰因威格、贝切斯坦和贝森多夫。其实德国还有很多钢琴厂家,其中不乏知名的,不用多说了,可以看看最近出版的《钢琴鉴赏手册》有具体介绍。这是上海科技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的新书,署名是J••Williams编著,王加红翻译。其中介绍了世界上知名的钢琴品牌四十多个,有三分之一多是产地来自德国。
作者: 舒存    时间: 2008-1-2 14:18
标题: 絮说续文
英国

说到其他钢琴,英国钢琴占有最重要的地位。英国钢琴是“教学用琴”的名声,不知道是如何赢得的?今天提到英国钢琴,肯伯(Kenble)享有市场,布罗德伍德(Broadwood)富有声望。

布罗德伍德的巨大声望,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有二个原因,一个是大家都知道的,贝多芬后来接受了来自英国的这个名琴。另一个是我个人的,有位朋友有收藏。应该算个残琴,据说比鼓浪屿钢琴博物馆收藏的那个还全一些,组装起来可以听听,声音未必原汁原味,只能感觉一下味道而已。

布罗德伍德是一架音色优美,声如洪钟的大三角钢琴。当年贝多芬听到之后非常兴奋,创作了著名的奏鸣曲。有人认为此时他的听觉已几近丧尽,这个说法不可信。也有人考证,贝多芬听觉的真实状况,并非所传闻的那么差;反过来说,贝多芬是因为担心完全失聪过度忧虑,造成了后人的误会。

总之,布罗德伍德有几点是最值得英国人自豪的,一个是贝多芬使用他创作的钢琴奏鸣曲,一个是贝多芬用这个钢琴与人竞技,一个是贝多芬甚至只允许他们给自己的钢琴调律。贝多芬使用的时间大致是1817年。

对于布罗德伍德来说,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以它为代表的布罗德伍德式的击弦机,对钢琴发展的重大影响。


其他

钢琴说起来最早也是在意大利出现,即1709年意大利人克里斯托福里在佛罗伦萨,制作了能同时演奏弱音和强音的钢琴。克里斯托福里后来又革新过钢琴,但他死后,意大利人也就丧失了钢琴制造的兴趣。这个奇异的局面,似乎一直延续到了上个世纪末期法奇奥里的出现。

意大利新品牌法奇奥里的介绍陆续多起来了。前一段我注意到二个介绍,一个是他选用的主要零部件是德国生产的。这与世界上一些著名品牌的钢琴一样,内部用的主要零部件都是来自德国的;一般声音好的钢琴这么做的就更多了。不过钢琴最重要的音板等,还是法奇奥里他们自己生产的。

另一个说法是,法奇奥里适合爵士乐演奏,对此我表示怀疑。前二年,我在现场多次聆听演奏,还在近距离跟一位钢琴家交流过法奇奥里的特点;在现场也听过一次水平的爵士乐,是法国一个小有名气的爵士乐队演奏,这个琴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如果是场所吸音过头,声音应该更清脆,不是柔弱。

钢琴的定义,一直与强弱音的说法有关。耶胡迪•梅纽因说的更准确一些:钢琴是通过敲击琴弦发声,最大缺陷是没有连音。琴弦受到敲击之后,声音由强变弱。为了接近人声歌唱性的效果,在弦声开始下滑时可减少间歇,保持击弦后声音的稳定性、保持声音强度不变,才能保持声音的连贯。

现代意义上的钢琴,主要是德国人制造的钢琴。据英国人杰里米•西普曼的介绍,1730年德国乐器制造家戈特弗里德•西尔伯曼参照意大利人的设计,借鉴机械原理制造出第一架现代钢琴。他是巴赫的朋友,他的弟子很多,最出名的被称为十二弟子,他们分别制造出风格不同的两种钢琴。即因为击弦机不同,产生二种不同的琴声。

一种是所谓维也纳式,特点是键盘较轻,能够弹奏出快速的音符,音色变化细微,与乐队协奏时候,音色对比清晰。他比较符合莫扎特作品温文尔雅的风格,又容易满足富有歌唱性快板的需要。

另一种是所谓英国式,就是布罗德伍德式的。这种被称为英国式的触键较重,音色浑厚,长于表现强劲的,有气势的音色。贝多芬及他的作品适合这种类型,因此受到贝多芬的青睐。可以说,德国人综合了二者的优点,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也正是这种声音风格,形成今天重量级琴声。

按我的认识,重量级的琴声,不是粗声大气。他可以做到对比更大,可以很容易做到举重若轻,晶莹透明。这个特点,我们可以通过阿劳、吉泽金、所罗门等等类型钢琴家的琴声感受到,可以通过他们的作品的覆盖面来认识。他们演奏的是真正全方位的作品,贝多芬也好,莫扎特也罢,肖邦也好,都轻易拿下。

市场定位

按:这是一家钢琴网站提供的资讯,主要是美国市场对各个品牌钢琴的定位,请注意,时间是2004年。由于没有提供原始出处美国市场对主要品牌钢琴的定位,所以不清楚结论出自哪个机构,更不清楚所谓权威性可靠性有几分,仅供参考。有几点还是值得注意,如斯坦威的排位,英国的布罗德伍德(Broadwood)还在生产,埃拉尔和普莱耶尔两大品牌榜上无名,法国琴远离市场,这些都出乎我们意料。当然值得注意的还有,亚洲琴的定位,特别是几个品牌国产琴的定位。


美国市场对钢琴的评价与排名

2004年底,美国一权威机构通过演奏性能、产品可信度、质检合格率、售后保修服务、产品资讯等5个方面,对美国市场上在销售的钢琴进行了比较排名,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组:最佳质量演奏琴

1、三角钢琴
BÖsendorfer 贝森多芙(奥地利)
BlÜthner 布吕特纳(德国)
Steingraeber & Sohne 斯坦格列索纳(德国)
Forster August 霍斯德奥格斯特(德国)
Bechstein C 贝切斯坦(德国)
Fazioli 法奇奥里(意大利)
Grotrian 格罗川(德国)
Mason & Hamlin 美森瀚林(美国)
Steinway & Sons 斯坦威(美国)
Baldwin:SF-10鲍德温SF-10型(美国)

2、立式钢琴
BÖsendorfer 贝森多芙(奥地利)
BlÜthner 布吕特纳(德国)
Steingraeber & Sohne 斯坦格列索纳(德国)
Forster August 霍斯德奥格斯特(德国)
Bechstein C 贝切斯坦(德国)
Grotrian 格罗川(德国)
Mason & Hamlin 美森瀚林(美国)
Steinway & Sons 斯坦威(美国)

第二组:高质量演奏琴

1、三角钢琴
Broadwood 布罗德伍德(英国)
Haessler 哈斯勒(德国)
Sauter 索特(德国)
Hoffmann W 霍夫曼(德国)
Walter Charles R 沃尔特查尔斯(美国)
Baldwin:MI RI LI鲍德温MI RI LI型(美国)
Kawai 卡瓦伊(日本)
Yamaha:S雅马哈S系列(日本)
Schimmel 胥莫尔(德国)
Seiler 塞勒(德国)
Petrof 佩卓夫(捷克)
Schulze Pollmann 舒尔兹波尔曼(德国)
Estonia 伊斯坦尼亚(伊斯坦尼亚)

2、立式钢琴
Sauter 索特(德国)
Schimmel 胥莫尔(德国)
Seiler 塞勒(德国)
Haessler 哈斯勒(德国)
Walter Charles R 沃尔特查尔斯(美国)
Schulze Pollmann 舒尔兹波尔曼(德国)
Astin-Weight 奥斯汀威特(美国)
Petrof W/Renner parts 佩卓夫(捷克)
Kemble 肯宝(英国)

第三组:较佳消费型钢琴

1、三角钢琴
Kawai :RX卡瓦伊Rx系列(日本)
Kawai :GM GE卡瓦伊GM GE系列(日本)
Yamaha:GA1雅马哈GA1系列(日本)
Yamaha:C雅马哈C系列(日本)
Boston 波士顿(美日)
Samick:World/Millen三益W/M系列
Young ChangG英昌PG系列(韩国)

2、立式钢琴
Kawai Uprights卡瓦伊大立式(日)
Yamaha Uprights雅马哈大立式(日)
Kawai Consoles&Studio卡瓦伊中小立式(日)
Yamaha Consoles&Studio雅马哈中小立式(日)
Boston/American波士顿(美)
Boston/Japanese波士顿(日)
Baldwin:248A鲍德温248A型(美)
Baldwin:except 248A鲍德温except 248A型
Samick:World/Millen三益W/M系列
Petrof W/Detoa action佩卓夫(捷克)

第四组 中档消费型钢琴

1、三角钢琴
Young Chang: G英昌G系列(韩国)
Samick/Korean三益(韩国)
Samick/Indonesian三益(印尼)
Yamaha :GP1 GH1雅马哈GP1 GH1日)
Weber/Korean威博(韩国)
Wurlitzer握力舍(美国)
Chickering曲克令(美国)
Ritmuller里特米勒(中国广州)

2、立式钢琴
Young Chang:英昌(韩国)
Weber/Korean威博(韩国)
Story&Clark/American斯拖立克拉克(美国)
Kawai CX-5H&504卡瓦伊CX-5H&504型(日)
Samick/Korean三益(韩国)
Wurlitzer握力舍(美国)
Kingsburg金斯博格(中国烟台)
Etena伊坦纳(日)

第五组: 经济型钢琴

1、三角钢琴
Pearl River珠江(中国广州)
Nordiska诺的斯卡(中国营口)
Kingsburg金斯博格(中国烟台)
Bergmann博格曼(韩国)
Weber/Chinese威博(中国)
Becker.J别克(俄国)

2、立式钢琴
Pearl River珠江(中国广州)
Nordiska诺的斯卡(中国营口)
Bergmann博格曼(韩国)
Weber/Chinese威博(中国)
Becker.J别克(俄国)
Krakauer克拉高俄(中国清浦)
Niemeyer涅米亚(中国营口)_
Schubert舒伯特(中国营口)
Strauss斯特劳斯(中国上海)
Wurlitzer/Chinese握力舍(中国)


后话

从第一架古钢琴出现,到现代钢琴的广泛运用,钢琴制作经历了近300年历史,但是,现代意义上的钢琴,真正的历史并没有那么长。1860年起,人类才真正进入钢琴时代。制琴技术不断改进,钢琴构造日趋完善,音色更加完美,成为音域最广、表现力最丰富的现代和声乐器。

钢琴发展与名厂密切相关。布罗德伍德对钢琴的改进主要是改进方形琴的琴弦设计,使低音音域更宽广,用踏板代替了操纵旋钮和膝板,强化三角琴声音的共鸣性等。埃拉尔在琴架上使用金属支撑杆,特别是1822年使用的双重擒纵装置,实现同一个音的迅速连奏,被广泛采用。德国人改进也很多,如用尼绒垫代替琴槌上的皮垫等。斯坦威革新了琴弦交叉安装,低音弦高音弦重叠,加长了琴弦,琴马的位置更加合理,共鸣效果更加理想。

今天斯坦威何以能独霸天下?简单说是美国巨大的市场。钢琴在兴起的美国,一直是美国中产阶级追逐的时尚。完善的演出条件,提供给人们鉴赏钢琴艺术的好场所,还有足够消费的经济能力等等,形成了巨大的消费市场,这些都是欧洲,特别是依赖进口发展的德国所欠缺的。

上个世纪初期钢琴成熟的之前,欧洲的市场早被几大名厂分割,唯一可以争夺的只有美国新兴的巨大市场。从这个意义不难理解德国人以及其他欧洲人,先后到美国办企业造钢琴,可以理解为什么美国钢琴制造企业的数量也是最多的。

钢琴的发展从开始到今天,关系最大的一直都是德国,他们有最好的制造业,又有音乐的传统。19世纪中期,德国钢琴占据了欧洲各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制造的钢琴以优良的品质闻名于世,直到1914年美国斯坦威进入欧洲市场,才结束了德国钢琴独家的垄断局面。

另一个音乐传统的原因,具体说就是钢琴音乐作品音乐家,他们是创作者也是演奏者。今天我们知道的最优秀的,一大批最好的音乐家、演奏家,基本都是来自德国或这个区域。其中,小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等人,都曾在现场演示或与人比赛,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钢琴的普及。音乐创作,极大地推动了钢琴制作工艺的进步。

如果说西方古典音乐是工业革命的产物,钢琴就是个最好的代表。钢琴因此也成为古典和浪漫派音乐的一种象征,今天更被扩展到音乐的各个领域……

http://lts.bbs.net/bbs/01/17623. ... writer=%CA%E6%B4%E6
作者: 舒存    时间: 2008-1-2 14:26
标题: 极品坛子的限制
刚才发贴才知道,一个帖子的长度是有限制的,太长的帖子,不能一口气发,一定要分割!嘿嘿,rock版主还不知道吧?发贴的累,看的也累啊!看来还不是底色黑的问题哦?
作者: rock    时间: 2008-1-2 15:29
舒存兄,你讲的问题我知道,我看看是不是论坛设置的问题,若是的话,就比较好解决.
作者: 凤凰岛    时间: 2008-1-2 16:01
舒存老大,高、高、高!!!!!!!学习,学习,再学习!!!!!!!
作者: 一点    时间: 2008-1-3 10:08
感谢舒存兄,学习了
作者: mm33    时间: 2009-8-8 10:38
太专业了!

收藏了。
作者: BEETHOVEN    时间: 2009-8-8 21:23
学习呢,谢谢!
作者: Rozinante    时间: 2013-1-17 22:31
原来vincentlyl师傅引用的原文在这里。顶上来大家一起看。
作者: vincentlyl    时间: 2013-1-17 23:53
原来高人就是舒存啊!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6-8-30 10:04
维基百科摘录了一些Bösendorfer和Bechstein 琴的录音,供参考

Bösendorfer recordings:
•        Aldo Ciccolini recorded his second traversal of the piano music of Erik Satie on a Bösendorfer; his first traversal was on a Steinway. Both are included in French EMI set 50999685824 2 5, offering record listeners an unusual opportunity for direct comparison of the two instruments.
•        Peter Hill recorded Havergal Brian's complete piano music on a Bösendorfer Imperial[30] at the Northern College of Music for Cameo Classics. John Ogdonhighly praised the recordings in his review for Tempo.[31]
•        Gerhard Oppitz in 1989 recorded a complete traversal of the solo piano music of Johannes Brahms on an Imperial Grand.[32]
•        Awadagin Pratt more recently recorded Mussorgsky's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 his own transcription of Bach's Passacaglia and Fugue in C minor, BWV 582, and Brahms's Variations and Fugue on a Theme by Handel on an Imperial Grand.[33]
•        Sviatoslav Richter recorded Bach's Well-Tempered Clavier on a Bösendorfer at Salzburg in two settings of 1972 and 1973.[34]
•        Carol Rosenberger recorded music of Liszt, Griffes, Ravel, and Debussy[35] and Beethoven's Appassionata and op. 111[36] sonatas on an Imperial Concert Grand.
•        Moritz Rosenthal played a Bösendorfer for his celebrated series of recordings for HMV.[37]
•        Terry Riley's 1986 minimalist piano piece written in Just intonation, The Harp of New Albion, was recorded on a Bösendorfer Imperial grand piano, specially tuned for Riley himself.[citation needed]
•        Robert Silverman committed a complete Beethoven sonata cycle to computer hard drive on a Bösendorfer 290SE reproducing piano. John Atkinson ofStereophile magazine then recorded a similar piano at the Maestro Foundation recital hall in Santa Monica, California replaying the files;[38] the resulting CDs were issued as a 10-disc set.[39]
•        Robert Ekelund – Two albums of piano pieces performed by economist and pianist Robert Ekelund, performed on the Murray N. and JoAnn B. Rothbard Bösendorfer Imperial Concert Grand Piano in the Mises Institute's Conservatory. Ekelund also performed Brahms Rhapsody Op. 79, No. 2; J.S. Bach, Gigue, French Suite No. 5 (G-major).
•        Valentina Lisitsa Chopin's 24 études D.V.D. track. Op. 10 and Op. 25 études.
•        Igor Stravinsky's Le Sacre du Printemps, The Firebird and Petrushka played by Dag Achatz and Roland Pöntinen on BIS Records was played on a BosendorferModel 275
•        Kimiko Douglass-Ishizaka has recorded J.S. Bach's Goldberg Variations for public domain release on the Internet by the Open Goldberg Variationsproject, an initiative sponsored in part by Bösendorfer. She played a C290 Imperial fitted with the CEUS system.[40] Accompanying the recording—offered in MP3, FLAC, and 24 bit 44 K WAV formats—is a freshly made copy of the full score.[41] Ishizaka also recorded Bach's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on a Bösendorfer 280.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6-8-30 10:05
Bechstein  recordings:

Edwin Fischer chose a Bechstein piano for his pioneering recording of Bach's The Well Tempered Clavier, as did Artur Schnabel for his cycle of Beethoven's 32 piano sonatas. Both artists were very fond of Bechstein pianos, as were many of the 20th century's leading pianists, such as Wilhelm Kempff, Wilhelm Backhaus, Walter Gieseking and Jorge Bolet.
Polish pianist Władysław Szpilman (famous thanks to the movie The Pianist) used a Bechstein piano until 1941 in his family private apartments in Warsaw.
For his studio recording of the music of Chopin and Beethoven, Dinu Lipatti used a Bechstein piano.
Anna Ivanova (2011) played Liszt's personal 1880 Bechstein grand piano, which is displayed in the Liszt Haus in Weimar (Germany). Recordings of her playing both this grand piano, and the Bechstein 576 (which was delivered March 17, 1862 to Franz Liszt), which presently is being displayed at the Bechstein Centre in Berlin, can be found on YouTube.
作者: 哈奇奇    时间: 2016-9-1 21:59
分析到位,确实是理性的角度分析。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