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拉郎配 [打印本页]

作者: 512    时间: 2013-3-23 13:18
标题: 拉郎配
      最近在偶然的情况下让我有幸从两位熟悉的商家手里借回两台曾经是A级榜的功放在自己的系统中进行搭配试听,结果有些在意料之中,更多的是意料之外的惊喜。在此把一些听感叙述出来和大家分享。
      按照器材到家的先后顺序,先说那台合并功放,说到A级榜的合并机大家首先想起的肯定是马克的383,抱歉,这回的主角不是它。383给我的印象远没有杂志评测的那么优秀。记得02年陪朋友去美罗城选购器材,一路听下来朋友最后十分钟意外观靓丽,声音又好的大情人两代,当时代埋别超让我们先行试听的就是383配大情人,可惜别超的那间试音室并不理想,过高的层高让低频流失严重,383在此环境下显得象骨干美人,反到是在大烧眼里永远是二流品牌的音乐传真的那台Nu-Vista M3合并机给代理争回了些颜面。今天的主角就是后来出的M3的弟弟Tri-Vista300合并功放。

作者: 512    时间: 2013-3-23 17:23
      Tri-Vista300合并机虽然从推出时间来看是M3的弟弟,但作为音乐传真公司二十周年的限量500台的产品来说其各项指标都全面超越了M3,M3输出250瓦,T-V300输出350瓦,4欧姆时增为600瓦,峰值电流96A,阻尼系数210,实际上是大哥。其机内前级部分放大所用的四只5703军用管据厂方说更优异于M3中所用的Nu-Vista花生胆,音乐味也更浓,5703管寿命长达二十万小时,呵呵,可用一辈子?整机和M3-样分体电源设计,主机净重30公斤,电源16公斤,搬上架的时候确实不轻。


   
作者: 512    时间: 2013-3-23 20:28
       功放原来的主人是锡城的一位烧友,巧的是他的一套就是在别超配的,老款小名琴加G08唱机,听商家说后来升级为ASR二件头推马田的小落地,在我看来这不算升级,至多只能算换口味。那对小名琴也在店里成色非常好,是04年的,比我收藏的那对还晚生产一年,要不是自己巳收了一对,这对04年的我肯定收了。坛上总有人在问小名琴拿什么推好?我的意见是小功率的胆机,小名琴是用来观赏和滋润耳朵的,不是用来爆的,当然给它大功率一样能爆。记得我买小名琴的时侯商家就用安铁龙来推,播TELARC公司的<施特劳斯家族>,那气势场面至今难忘。在家里我也常用FPB250M来推着玩,如果你熟悉自己系统的特性,你会发觉在大功率下小名琴会有一丝不易发现的紧张感。这就好比你硬要林志玲去跳街舞,男人都会心疼一样,呵呵,扯远了。


   
作者: 512    时间: 2013-3-23 22:07
     进入正题说说搭配:功放Tri-Vista300,电源线NBS大师,马兰士SA7s1作转盘,电源线NBS小蛇,解码和弦64两代,电源线吉威SE水晶,数码线天仙配参考,喇叭帝华乌托邦,钉垫高丘PTS-F,喇叭线金宝3033,对比的功放为自己的Cello Suite前级和一对FPB250M,(用银彩SQ88前,高度风银参考后,均为平衡头),RCA信号线有三付:VDH MC Silver和MC Gold,Kondo ksl-vz2代,最后试下来Vz2代最合适。试听的环境为3.4x7.0x2.6米独立试音室,经过处理属软调(以前曾上过图,不再细述)。有经验的且懂得声学特性的烧友应该看出这个长宽比近倍数并非黄金比例,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为了这个独立的听音室我牺牲了客厅近一半的面积。根据波长和房间长度的关系及半波叠加的原理,在100Hz附近会有驻波,无法避免,事实也是如此,除非做专门的低频陷井,这对于我等非专业人士来说太难了。唯一解决的办法是调正喇叭的摆位和听音位,尽量避开这个频段的干扰。当然器材的素质和控制力也至关重要,后面要说的那台名机后级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作者: 老蒋    时间: 2013-3-24 07:47
学习了,呵呵!
作者: 512    时间: 2013-3-25 19:34
      本来与商家说好试听-周,后来因为听得喜欢,犹豫要不要留下这台功放,又多听了三天,前后共听了十天。因为时间充裕基本上平时听的那些试音片听了个遍,因为好听有些唱片是从头听到尾的,这在过去的试音经历中是很少有的事。长话短说,在Tri300的驱动下帝华仿佛变成了大一号的乌托邦,使我感到帝华被完全推开了。这个完全是什么概念呢?就是所有的乐器和人声的形体比例变大了,而且这种变大并非是发虚般的变大,而是建立在饱满厚实的基础上,这种饱满厚实贯穿了高中低全频段,使声音听上去实体感更强更像真,平衡宽松中带出一丝胆机特有的暖意,这丝暖意你会感觉到是在透明度优异情况下的自然流溢,最令人激赏的是系统在播放弦乐时终于发出了让我期待巳久的那种有厚度成片的浓郁的木质味,小提琴在高把位演绎时再也不是变瘦变细的那种使人厌恶的金属质感,而是发出有密度有韧性又圆润的擦弦质感,这种特质让弦乐变得动听起来,记得试听的笫一个晚上薜伟的那张<乡梦>是在自已组合上播得最好听的-次。这让我想起了早年的一段听音经历........


   
作者: rock    时间: 2013-3-25 20:54
音乐传真M3 还不错的...后来的300,功率大了,音色不如M3细腻..
作者: 512    时间: 2013-3-25 21:22
      那还是在九七,九八年间,当地有位知名的紫砂工艺师用自己制作的几把紫砂茶壶(几把?)换了一位台商留下的一套音响,我和几位烧友抱着朝拜的心情慕名前去聆听,整套器材摆在工艺师别墅二楼半开放的空间里约有二,三十平米,木质地板,墙上挂着各种收藏的古董木雕花格,环境软硬适中,十分优雅。怀念6唱机直驱Jadis  Defy7后级,音箱是一对西湖落地箱,型号忘了只记得一高音-中音,还有两只六寸半的低音共四单元,信号线和喇叭线是威卓和天仙配的低端(台湾人的标配?),最要命的是音箱两对接线柱端子被不懂发烧的主人用最普通的两段护套线连着,就是这样一套现在看来只能算中价组合的器材却发出令我等-干莱鸟目噔囗呆的声音,主人当时放了些什么音乐真得没印象了,我只记当播放带去的穆特的<流浪者之歌>时场面浩大,气势强劲,穆特的那把琴拉到激昂处真的就似在眼前,琴弦带动空气扑面而来那种粗旷的木质感至今难忘,在以后的发烧履历中类似的经历好象还真的没有。现在想来这套组后还是有明显不足的,没有前级加上怀念唱机相对的直白,声音的还原虽然直接但并不耐听。但这次经历让我认识到合理的搭配是可以比较相对真实地表现录音还原的,至少小提琴不会发出尖细的金属感,但实际上能做到这点的组合并不多,我想许多烧友和我一样左搭右配,不停捣顿就是为了那么一点弦乐的木质味吧!


   
作者: 512    时间: 2013-3-27 19:44
       故事讲完,继续,<罗西尼弦乐四重奏>,<莫札特小提琴奏鸣曲>,<Paganini  for  two>,<百万名琴演奏会>-路听下去,张张都显得好听,让我几乎忘了去关注什么声场,定位,解析力等音响要素。和参考机相比,百万名琴那张曲间的掌声似多了-半人,鼓掌声硬是显得更肉声,更响亮,声场向两侧撑得更开,空间感更开扬。再听钢琴,<悲怆>,<月光>,<夜曲>,钢琴的形体巨大,+分拟真,高音泛音悠长,低音弦振动,下潜,垫底都异常清晰。江天的<梦上海>是-张本人非常喜欢的本土制作,片中曲目意境深远,弹来如行云流水,无论演绎和录音都+分优秀,不但动听也很考机。开首笫一段播来,钢琴的形态,高音部泛音,空间感和弹奏的速度便嬴了参考机,让我笫一次感到FPB250真的是老了,步履踉跄跟不上节奏。这张片子播得最好昀那次是在威虹的大房,高文推威八,听来真的是穿天钻地,高音表现如天女洒花般的优雅迷人,Tri300当然不会有高文的那种贵气和音色。
    S版大赞的那张<青叶城之恋>我也有,当然要拿出来一试,八只眼唱来质朴感人,只是形体稍大,凝聚力比不上参考机。其实我更喜欢的是雨林另-张三人组合<三色马>,那张听来鬼马俏皮,更具生气。


   
作者: 静听天地    时间: 2013-3-27 20:30
我用KW 500,很多年富盛的商品

还是比较喜欢的。应该是早于你那台的产品吧

用的是花生胆。据说花生胆的反而要比后来的 550的大胆的来得更细密通透的说。


作者: 512    时间: 2013-3-27 21:53
       到播放女声一环节Tri300终于露出了破绽,蔡琴,Salena Jones黑人妹一类的歌尚觉还可,邓丽君,王菲一类的就显得粗声粗气,缺少细腻婉转,令人无法投入到那种缠绵纷扰的意境中,童丽呢?就更没有那种娇嫩妩媚的使人想入非非的遐想了。呵呵,512也听童丽?俗人-个!相反参考机在女声-环就表现得较为优秀,听来柔美细腻,呵气如兰,演唱表现得与歌词意境相为融合,箅是扳回一局。


   
作者: 静听天地    时间: 2013-3-28 00:15
回复 静听天地 的帖子

那我知道了。比我的前一代。富盛用来推C2的,很是推出了不少C2的。

   
作者: 512    时间: 2013-3-28 20:29
      说到童丽,索性说些题外的话,记得器材栏不久前有个帖子讨论童丽的歌好不好听,要不要听的话题,看后觉得很逗。作为内地发烧女生三丽:陈洁丽,杨曼丽,童丽(排名不分先后哦),对我等凡夫俗子来说,好歹总得收集几张,免得烧友间提起,不知不晓自觉没趣,呵呵!抛开个人喜好不说,平心而论,在我的胆机小名琴组合上还是很好听,很能给我带来享受。至于有的烧友说只听古典不听口水歌,那你就权当在下胡绉,下面的话可以不用看了,呵呵。三丽中我最欣赏杨曼丽的那张<亲密爱人>,无论选曲编排,演唱配器还是录音制作都极为发烧无可挑剔,每每在好的组合上播来都让我听得感动的想痛哭流涕,可能是里面的歌都是我辈人-路听着成长的缘故吧。八0,九0后可能就不会有这种共鸣。唯-要嫌的可能是杨小姐的普通话还不标准吧,有的字咬得不准。杨小姐本行是大夫,唱歌录音是业余爱好,实属不易,万不该苛求。陈洁丽是雨林头牌女歌手,优秀作品不少,<1.825>,<不老传说>,<鲍比达与陈洁丽>都非常不错;而童丽争议最多,喜欢的爱得要命,不喜欢的说得-无是处。我到觉得大可不必,童小姐的歌虽然录得有点夸张,囗水多过茶,但听起来很甜,让人轻松惬意,当然多听也腻。我说收集几张并不是让你用这些碟来为组合校声,但作为女声偶尔在组合上参照对比还是可行的。那为什么有烧友觉得童丽的歌在自己的组合上不堪入耳呢?说到底这是个唯美还是唯真的老生话题。我觉得港人把音响组合简单地分为四类,直观明了,很值得我们借鉴,这四类是:不美不真,美而不真,真而不美,又美又真。不美不真当然没人喜欢,又美又真那是最高境界,现实中这样的组合少之又少,即便有也肯定是天价,剩下的两类是我们大家所追求的,如何选那就见仁见智了,我会选美而不真。毕竟美的东西比真的东西更容易给人带来享受和满足,象美声,美景,美食,美酒,当然少不了还有美女,呵呵。而真的东西往往难遂人的欲望,在真理,真实,真相面前,人类更可能表现出的是困惑迷惘,犹豫彷徨,甚至是痛苦挣扎.....简而言之,童丽的歌要不要听,该怎样才箅好听并不重要,反到是器材的主人求美还是求真的心态更为关键。不知大家以为如何?


   
作者: 512    时间: 2013-3-28 21:05
       关于Tri300的音响特质,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搭配的器材并非高端,可能描述的并不到位,但有-点可以肯定的是它具有的那种宽松饱满,张弛有度,略带胆形胆意的特质确实让音乐变得更加动听,以现在的二手行情我觉得非常超值。听过后我-直在考虑是否该将Tri300留下占为己有。


   
作者: 512    时间: 2013-3-28 21:09
       关于Tri300的音响特质,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搭配的器材并非高端,可能描述的并不到位,但有-点可以肯定的是它具有的那种宽松饱满,张弛有度,略带胆形胆意的特质确实让音乐变得更加动听,以现在的二手行情我觉得非常超值。听过后我-直在考虑是否该将Tri300留下占为己有。
作者: 512    时间: 2013-3-28 21:24
下面该轮到后级登场了,它便是大名鼎鼎的贵丰Antileon立体声后级,俗称安铁龙。
码字真的好累,待我慢慢组织酝酿........


   
作者: 静听天地    时间: 2013-3-29 02:21
这四类是:不美不真,美而不真,真而不美,又美又真。不美不真当然没人喜欢,又美又真那是最高境界,现实中这样的组合少之又少,即便有也肯定是天价,剩下的两类是我们大家所追求的,如何选那就见仁见智了,我会选美而不真。毕竟美的东西比真的东西更容易给人带来享受和满足,象美声,美景,美食,美酒,当然少不了还有美女,呵呵。而真的东西往往难遂人的欲望,在真理,真实,真相面前,人类更可能表现出的是困惑迷惘,犹豫彷徨,甚至是痛苦挣扎.....简而言之,童丽的歌要不要听,该怎样才箅好听并不重要,反到是器材的主人求美还是求真的心态更为关键。不知大家以为如何?
------------------------------

非常赞同楼主的说法。我也是希望唯美为先的

要全面太难了。很多好器材也不一定能够做得出来

对于我的感觉里。每套器材都是一件乐器来的,经过调较调出美的声音自已的声音

或者说现阶段的水平能力所能调得出来的声音

最好有一二方面很多烧友都没法实现没发发出来的声音。那就是一种成功和快乐了
作者: 512    时间: 2013-3-29 21:04
       提起安铁龙在江湖上的盟主地位,十年前的HIFI武林中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用八个字可以概括:刚柔并济,无坚不摧!有人可能会质疑现在再谈十年前的老货还有意义吗?那没有办法,因为它的声音表现实在太棒了,让我丝毫找不出一点理由而不赞它。+年前它对于我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神器,而今天它依然是神器,在它的神助下把我的组合的表现提升到了-个以前无法企及的高度,让我欣喜若狂,对它的崇拜更是五体投地,捧若神灵。


   
作者: 512    时间: 2013-3-29 22:07
       安铁龙后级作为贵丰公司取代DM100后级的后续产品始于1995年,停产于2000年。从安铁龙开始贵丰公司为倡导环保,降低不必要的能耗和因高热引发的故障率,在其纯A类后级中首次引入了绿色偏压的概念,安铁龙在前面板上设有三级偏压,手动可调50%,75%,100%,分别对应为50瓦A类,75瓦A类,100瓦A类。所以巳经变得不那么烫了。这也是我敢于接手这台后级的一个重要理由,当然其优异的表现也让我难以割舍,要知道神器是可遇不可求的,很少见其二手身影。记得网上曾有一台编号19xxx的,店主称为最后期产品,我这台编号是多少?大家猜猜看!


   
作者: 512    时间: 2013-3-30 17:42
       这台安铁龙至今天巳在我家整整唱了两周,日开夜唱非常稳定,断开前端,仅开后级,把耳朵贴近音箱粒声全无,静如深海。只用50%那档巳把乌托邦控制的服服贴贴,连续工作五,六个小时在现在的室温下机身只是微热,只有100%全开的时候才会烫手。全开时我嫌声音稍浓,50%在现时搭配下最好,最具活生感,真的是让我听得爱不释手。其间发生了点小插曲,组合的搭配有了些变化。


   
作者: 512    时间: 2013-3-30 19:45
       原来就在Tri300试听的最后两天,当作转盘的SA7s1忽然发生原因不明的故障摆工了,无奈之下,我只好把原来放在耳机系统上的TEAC25唱机顶上应急。实话说25上去各项音响指标是完全超越马兰士的,毕竟VRDS转盘的素质也不是吃素的,但有-点是25及不上7s1的,那就是播放弦乐时的柔韧性和那种所谓的木质感,在25之下弦乐听来总是有些硬朗直白的感觉,尽管并不刺耳,但让人总觉稍有遗憾,无法释怀,这一点也是我原来放弃25升级SA7s1的原因。正在郁闷烦恼之中,收到商家朋友的短信:有台成色状态非常好的安铁龙。好不容易捱到周末,带上7s1开车来到朋友店里,其实这次来我还有个目的,就是找朋友用好的线基焊两付信号线。为什么呢?听我慢慢道来.....


   
作者: 512    时间: 2013-3-30 21:06
       事情的原委还得从现时组合中的前级Cello Suite身上说起,Suite前级的素质就不用我在此浪费囗舌了(当然是指该机现在仍在状态中的。你问我什么叫在状态中?嘿嘿,只有鬼知道,耳朵收货贝!),如果有谁不知Suite为何方神圣,那我只能说你孤陋寡闻枉为烧友了,呵呵。这台前级最大的问题是输入输出都用了专门的Fischer接头,你要用普通的平衡线就得加转接头。就我知道的是用转接头的居多,也有烧友用Cello自己的String1散线焊Fischer头来用。由于转接头的素质参差不齐对声音重播的影响可谓不小。我的这台就用了一段约十二公分长的特弗龙银线的转接头,前后两二段加起来也有二十来公分,以至于以前我想升级信号线,试了几付万元以上的都脱不了那种特弗龙银线的味道,一直是块心病。曾在网上买了一付二米长的带Fischer头的String1信号线放在前后级之间试过也不理想(莫非假的?),白白浪费了几千元。想找朋友焊两付一直没有合适的线基,只能暂时先用着。坛上用Suite前级的兄弟们,你们用些啥线呀?


   
作者: 512    时间: 2013-3-31 11:01
      话说那天到了店里向朋友说明7s1的故障原委,朋友分析比较麻烦,答应留下有待细查。处理完7s1的事,当然要谈起焊线和安铁龙,因为那两付转接头线我早有准备带在身上了,朋友说正巧近期搞到些Acrolink2030单结晶7N无氧铜散线,素质很高,巳做了两付平衡线正在机上煲着呢,你正好听听。我朝组合望去ass X0前级,安铁龙后级,英国之宝转盘解码,数码线是那根我上次带回试听过的高文,喇叭是主人自己用330高音和六寸半的AT中低音单元DIY的书架箱,声音听来非常不俗。于是我要求朋友放些熟悉的片子,听了罗西尼弦乐奏鸣曲,玉置浩二,童丽的人声(哈哈又是童丽),声音真的很好,是一套能让人静下心来听音乐的组合。我当然知道组合的好声是源自于组合中每件器材自身的素质和这种素质间完美的配合所带来的最终结果,当其中某一素质稍有差池,结果便会发生变化。我很喜欢尝试这种变化,因为这是学习和积累的机会。


   
作者: 512    时间: 2013-3-31 22:03
       环顾店内四周值得试听的器材不少,但现时我最想听的是转盘,我得为家里那台64找个好拍挡。我也曾想过那台和弦的Blu转盘,又怕一套个性太强而与系统不合,怀念的转盘二手不少,我肯定不会试。也曾想以五万元的预算买台新唱机,表现能超过转盘加64吗?事实上后来我去威虹试听了几台CD机(详情容后再述)结果让我打消了这个念头。也许是有缘,店里恰巧有台前卫的T3在,我当然清楚T3的声音走向和素质,关键是状态啦?试过便知道。忙让朋友换上,开声,声场即刻向四周拓开,音乐的重心变得稳重,没有了先前少许的虚浮,乐器的轮廓和先后位置也更清晰了。而且读碟飞快显然是在状态中,只是因搁置太久未开机,那星形舱盖打开合上有点迟疑(这是通病),朋友说没事,清理下加点润滑脂就行。我相信朋友的技术,好,就是它了!接着我又让朋友用马克26换下了X0,我知道26的水准远在Suite之下,只是想听听不同的搭配下组合的变化,借此来感受安铁龙的应变能力和那两付Acrolink信号线真的有朋友说的那么好吗。26上去组合的风格一下子发生了变化,马克那种过于理性象白开水般的秉性主宰了组合的风格,尽管分析力有所提升,但声音反而变得机械干涩,完全没有了原来的温馨流畅,看来这不是个好搭配,难道是26暖身不够?唉,不管了!我和朋友敲定就用这两付线换上我的Fischer头。


   
作者: 512    时间: 2013-4-1 20:31
      至此组合的搭配终于尘埃落定,T3转盘取代了SA7s1,安铁龙取代了FPB250,两付Acrolink 7N2030信号线取代了SQ88和银参考,数码线由高文换下了天仙配参考(主要取高文线的高速,细致,中性,少味精),其实这也是我的现役落地组合。其间我也换上FPB250再听,终难与安铁龙抗衡,单推动力和控制力这方面安铁龙的50瓦就轻松嬴了250M的那250瓦,没有AB即场比较真难使人相信,其它象密度,声场的宽深,中频段的湿润度,尤其大场面的稳定性安铁龙都要胜出一大截。当然250M也不是全输,分析力在伯仲之间,高频上段的延伸,透明度似稍好一点,相对于安铁龙的醇和暖湿,250M那种柔美的中性在播放女声的时侯给人感觉更清丽脱俗。要不是遇上侧置低音又难缠的帝华可能输得不会这么多。


   
作者: 512    时间: 2013-4-2 09:47
       在现时的搭配下,帝华可以说是被完美驱动,全频段的连贯性极佳,声场向两侧深后延展完全撐开,在喇叭后方形成一个完整的弧形,原来两侧后方的那点空隙被充满再无遗憾。那侧置的四个八寸单元被安铁龙牢牢掌控,收放自如,下潜,弹跳,清晰度都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程度,因房间关系而带来的驻波干扰被减到最低,这在播放低频量感偏多的流行乐时最为明显,声音变得干净了许多。不一一举例了。如果要粗略量化的话,FPB250M的表现只能打6.5分,Tri300可以打7.5分,考虑到其超高性价比,可再打高半分,8分也不为过。安铁龙呢可达9分,剩下的一分便是空间和个人喜好了,毕竟这世上没有完美的东西。


   
作者: dickhu    时间: 2013-4-2 10:59
回复 512 的帖子

发一张图片看看

   
作者: zy2017    时间: 2013-4-2 12:10
看见金牌35A了,嘻嘻,
大金牌吗?
作者: 512    时间: 2013-4-2 15:57
没图好象说话没信服力?呵呵[attach]67367[/attach][attach]67368[/attach][attach]67369[/attach][attach]67369[/attach][attach]67370[/attach]
作者: 阿七    时间: 2013-4-2 16:36
楼主聊聊地上那台胆机吧
作者: ljj1111    时间: 2013-4-2 20:55
回复 阿七 的帖子


   
作者: 512    时间: 2013-4-2 21:06
      关于安铁龙的声音特质前面我巳用八个字进行了概括,大家也从搭配中看到了许多特性,当然仅有这些描述显然是不够的。要知道声音这东西很多时侯只能意会,难以言传,何况言传中难免搀杂主人个人的感情喜好以及描述的用词是否准确恰当等因素,所以阅者还是要抱着不可不信,不可全信的态度为妥。靠耳朵收货。刘总编对安铁龙的评价是:业界最高标准。搭配推荐是:百无禁忌。前者我完全赞同,后者我的理解是:搭配的音箱可以百无禁忌,但周边器材则值得推敲。安铁龙的声底呈金字塔形,高频稍暗,全频段醇厚饱满,推力十足显得活生感很好,但与高文,柏林一类讲求高速,弹跳的器材相比就显得速度稍慢,也没有它们的清纯。因此在前端包括线材的选择上还是要有所讲究,高速,透明,中性,高频延伸好的为首选。如果一味选择与安铁龙相同个性的周边,很有可能你浓,我浓,一片浆糊。Suite前级,64解码,乌托邦恰好是与安铁龙个性互补的器材,所以才会合作愉快。至于前卫T3,我知道与安铁龙有部分个性重叠,所以特意要了那条高文数码线,刚开声的时侯其实低频量感是稍过了一点点,好在我还有一招:启用了器材架顶层层板的四个角钉(原来层板角钉部分使用),使声音达到了平衡。我的发烧阅历让我总结出一点:玩HIFI,永远是在得失之间找平衡。
作者: CLH2012    时间: 2013-4-2 22:11
唉,楼主用的TEAC25、前卫我也在用,只是前卫胆前,楼主的困扰我也有,女声啊女声,娇糯啊娇糯,向往啊向往。。。
作者: 512    时间: 2013-4-3 11:09
     上面的图中我贴了两张廖昌永的碟,这两张碟我觉得用来检验组合的中频好不好很有用。以前常听到有人诟病鸟托邦的中频有凹陷,我也有此感觉,同样的人声在小名琴上听来确实中频质感更强。后来听了朋友的Nove鸟杔邦却没有这种感觉,一直思考难道真要用到两个中音单元的乌托邦中频才能合格?这次安铁龙上阵后终于推出了帝华饱满的中频,所以说搭配真的很重要,只是这种饱满中频得来的代价有点大。廖昌永的中音浑厚高亢,中气十足,咬音吐字准确,情感表达与歌词意境完美吻合,而且片中伴奏采用大型乐队,在合格的落地组合上播来,真的是气势磅礴,惊天动地,尤其那张<情释>,让人听得热血沸腾,欲罢不能。如果你在自己的组合上听后有同样的感受,那恭喜你巳经踏入了好声的行列。
作者: 512    时间: 2013-4-3 14:20
      试听的两台功放都是好器材,尽管好声的程度不同,但风格各异,都值得好好品味把玩。两台机我都留下了。FPB250M呢,只能硬塞给朋友处理去了,谁让他拿安铁龙来毒我呢!呵呵,另外Acrolink 7N2030信号线的素质真的很高,全面平衡值得称赞。(完)
作者: 512    时间: 2013-4-4 10:58
      有兄弟要我聊聊地上那台胆机,那是我用来推小名琴的。熟悉的人应该认识那是英国胆机EAR V20。国内来说相对比较冷门用家不多。其实你如果常阅读港台音响刊物的话,应该知道EAR公司成立于1979年,老板兼设计师Tim de Paravicini在业界一向有鬼才称誉,他不但拥有三十多年的音响器材设计经验,而且还拥有录音师和音乐制作人的多重身份。在正式成立EAR之前,他曾为多间著名器材生产商设计扩音机,音乐传真公司最著名的那台铁板烧A1就出自他手,20W纯A类输出,音色柔美,绝对是经典之作。
      V20合并胆机是在1998年面世,V20型号来由是Tim对V12 jaguar引擎情有独钟,最初这部合并机只用12支真空管,之后Tim对它进行了多项重大改良,使用的真空管增加至不少于二十支,型号便变成为V20。V20有着独特而讨好的机壳外型,弯月型的机身配合镜钢面板,给人有型而又高贵的感觉。V20输出功率每声道20瓦纯A类,频宽12Hz到80KHz,讯噪比93dB,失真小于0.5%,机背有4ohm及8ohm扬声器阻抗选择。用管数量是26xECC83(12AX7),4xECC82(12AU7)。

作者: 512    时间: 2013-4-4 16:58
      V20是一台极有创意的机种,ECC83是有阴极的旁热式小型真空管,一般用途是前级Line Stage电压放大用,一支ECC83最大输出功率不会高于2.5W,二十支ECC83以推挽式线路接驳,纯A类工作,一同工作时的功率竟然可以达到每声道20瓦。每声道有三支ECC83是用作输入级,另外两支ECC82则是作为推动级用,整台V20内有细胆合共三十支,当开机时同时点着,虽然是细胆,但感觉真的是相当壮观。由于ECC83是有阴极的真空管,可以说是完全没有灯丝噪音,我曾开机后贴近小名琴高音,在没有讯号输入情况下,把音量拧大毫无嘶声,比我的晶体组合还要强,是真真正正的静如深海。另一方面由于V20真空管数量众多,热身时间会比一般机种要长,我的感觉至少要唱到一小时以上才会进入状态,当进入状态后机身温度不低,声音是越唱越好听。
作者: 512    时间: 2013-4-4 20:54
      其实EAR还有两款胆机可能更被大家所熟悉,一款是采用四支6L6或EL34的834合并机,输出功率50瓦,是<音响论坛>97年度的最佳推荐。另一款是每声道采用一支EL519真空管作单端放大的859合并机,输出A类13瓦,是<论坛>的A级榜上常客。V20各项指标参数(除功率外)远高于上述两机,未能上榜我猜是价格远高于它们性价比低,或者是产量少没什么机会被试听评论吧,瞎猜。那我为什么会选上V20的呢?这又要开始讲故事了,呵呵.......
作者: 512    时间: 2013-4-4 21:41
      多年前我从大情人升级到小名琴(唉,世霸迷的名琴情结,一生总想拥有一款大或小名琴才算了却了心愿),用FPB250M后级伺候也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但好景不长,很快就发现在自己二十余平米的听音房内小名琴虽然中高靓绝,但低音部分始终有所欠缺,交响乐不用说了,播大提琴独奏也少了下半身变成了中提琴。随着乌托邦的入驻,开始为小名琴重新物色功放,因曾玩过胆前,深爱胆机的空气感和中高的润泽水灵,这次从开始我就锁定用胆机来推,因为多年的经历让我觉得大功率石机并不完全适合小名琴,反而会破坏小名琴那种自生由来的优雅气质和靓丽音色,而且手中巳有一套石机,再弄一台胆机,一胆一石轮着听,岂不快栽。
作者: 512    时间: 2013-4-5 09:57
      开始的时侯并无明确的目标,只是预算三到五万,国产的胆机不要。再说那时正为乌托邦的配线调整头痛呢,等机会吧。某日,在锡城的音响市场见到一台百宝仕的古典一号,忙让主人开声听听,听后感觉还差点意思(主要推力不够),另一铺面有台意大利Unison Research的P40也是胆石合并素质不低,想听,可惜店主说全新原包机非得付款后才能听,只得作罢。又一日在宁城音响市场闲逛,见一店内有Jadis30(二手),百宝仕的贵族合并和ARC VSi60合并机等,因与店家也熟,便坐下试听,记得音源用茗,喇叭世霸的小克,线材都是卡达士的散线。听了Jadis30和贵族合并,总的感觉还是线条感偏细不够宽松,其它分析力,控制力,声场什么的也与自已的要求有差,本想再听听ARC合并,店主讲不用试了吧,ARC 除了可能大力些,细腻度,音质音色的你肯定不会满意(知我口味?)。想想也是,大气,平衡,朴素一直是ARC 的代名词,你见过精致,细腻,贵气与ARC 沾过边吗?
作者: 512    时间: 2013-4-5 11:08
      说到ARC ,实在憋不住想把前不久在威虹试听三台CD机的结果告诉大家,我也不怕ARC 的用家拍砖,呵呵!(因为这几天我总想起本山大叔的台词想笑:"村头厕所没纸了,乡亲们都在那等着,盼着....那憋得可真是相当的难受啊!")
作者: sm163    时间: 2013-4-5 11:22
说到ARC ,实在憋不住想把前不久在威虹试听三台CD机的结果告诉大家,我也不怕ARC 的用家拍砖,呵呵! ...
512 发表于 2013-4-5 11:08

看测评


作者: 512    时间: 2013-4-5 14:01
      测评该周总写呀,可周总怕得罪人,对着我只有打哈哈的份,只好我来公布结果喽!那天在小房听了三台五万元级的CD机,周边都一样就不细说了。三台机按出场顺序:贵丰天歇,ARC CD8,天琴零号。其中贵丰那台平衡输出有点问题(不影响听感)最后又返场一次。为AB比较方便,每台机都听了相同的弦乐和人声各二首,最后排名:天琴,贵丰,CD8。对于CD8的垫底我也想不通,一再追问周总,CD8用管该让它多煲会吧?周总回答:大家都冷机开声,条件一致呀!其实周总他们早就仔细听过和比较过了,只是怕CD8用家伤感不便多说。周总还幽默地说:也许给CD8换管,换电容,最好换变压器可能会好声,哈哈!当天的情形是听了前面二台,再听CD8真的是声音不堪入耳,AB即场比较就是这么残酷。比较化了近二小时,后来还有点时间,我特意到大房把刚试听的曲目在CH,中提琴,马田落地组合上再听了一遍,这一听,你猜......
作者: 512    时间: 2013-4-6 10:31
      这一听,让我感到十分诧异,尽管这一组合表现的音响性很好,但单从好听悦耳的程度来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音乐味反而不如小房的书架组合,这点绝无夸张。记得当时听完我马上把自己的这一感觉告诉身边的小曹(他自始至终陪我全过程,换机打碟十分辛苦,在此表示感谢),小曹也表示认可这一点。我又追问这是为什么呢?(大房组合一直开着,不存在暖身问题) 小曹思索了一会带着不确定的口气回答我:可能是中提琴前后级十分中性,不懂修饰的缘故吧。这让我再次陷入了迷思:高价组合真的就一定比中价或平价组合好听吗?(从欣赏音乐的角度出发) 尤其是那些极品器材真的值得我们去追逐和迷恋吗?(想摆阔和炫耀的除外)
      离开的时候我在想:以后升级音源该选瑞士出品,毕竟瑞士人比美国佬的文化底蕴要深厚一点,呵呵。

作者: 512    时间: 2013-4-6 17:25
     接着聊V20。记得乌托邦的喇叭线调整到位后的某一天,我忽然想起在威虹小房试听比较几付喇叭线的时侯,摆在墙角边地上的那台胆机不就是V20吗?当时只顾着试听喇叭线敝了一眼便没再注意它,但那弯月型的造型让我一眼就认出那是EAR的胆机。关于V20的评价我早就从杂志上了解,<HIFI音响>的写手曾拿它在大房推丹拿C4,评论是:"V20推C4所营造出中频高频之美也许巳发挥出扬声器所能表现出音乐美感的最高境界。毕竟你和我都会猜想得到的是V20力量有限,未能发挥出C4低频的最强大威力。"想到此,忙给周总打电话,问及那台V20还在吗?大概几钱?周总说:在的,价格吗记不太清,三万多吧。才三万多?太出乎我的意料了,真是大喜过望,这个价钱买到这么高素质的机器太划算了!我当即和周总约定:给我留着呀,周末来试听提货。没想到,我高兴得太早了......
作者: 512    时间: 2013-4-9 16:15
      周末来到新大都八楼的威虹小试音室,直奔主角V20开始试听,当时周边是:Audionet唱机,超五音箱,线材记不清了。主要听的是自己带去的几张人声和弦乐,交响乐没播,因为本来就没想用胆机小名琴组合来放大部头作品。一轮播完对V20感觉相当不错,声音轻快流畅,凝聚致密,充满张力中带着一丝清甜,两端延伸顺畅,高频部分的空气感和泛音表现得极为优秀,完全没有老式胆机那种缓慢昏暗又沉厚的感觉。看来评测的赞誉靠谱。心中想着接下来该和周总讲讲价了,于是便问身边的周总:上次报的三万多是多多少呀?周总说:我来查查报价单,便起身出去。没一会,周总回来带着抱歉的口气对我说:不好意思,搞错了。上次报的三万多是834合并机的价格,V20要六万多。什么?六万多?这下可真把我吓着了,本曾想着三万多那可是物超所值,现在翻了一倍,物有所值都快谈不上了!这下可如何是好?
作者: 512    时间: 2013-4-9 16:52
      见我为难的样子(岂止是为难,完全是愤慨,这明摆着抢钱嘛!),周总提议说,要不咱再听听834?或许有惊喜。另外ASR两件头也挺不错,你要听了满意,也可省个一万多呢。事巳至此,真是骑虎难下.....听听?就听听贝!
作者: hjc    时间: 2013-4-9 20:02
长篇小说,且等下回分解。。。。。。。。。
作者: 512    时间: 2013-4-10 10:57
     于是周总指挥手下开始换机,834,ASR轮番上阵,还听那几张熟悉的碟。两轮下来,或许是先入为主的使然,也或许是分钱分货的常理,惊喜并没有出现。834虽说有50瓦输出功率,但现场并没有表现出比V20强悍,反而在重量和密度感上显得比V20轻浮,音色也略显清淡,而ASR呢,声音过于阴柔纤细,驱动超五给人感觉毫无速度和力感可言,与之前在大房听ASR旗舰推大鹏鸟的轻松全面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特别是听廖昌永的那张<情缘>,开头的那两首歌两者都无法表现出廖昌永那种饱满和激昂的高亢中频。
作者: 512    时间: 2013-4-10 22:04
      为了证实自己确实不是心理作用在作崇暗示,我又让周总再次驳上V20,再听廖昌永的<情缘>,起首的伴奏响起我就知道V20在两者之上,因为声场明显推后向两侧拓开,歌声响起那种似曾熟悉的饱满激昂的中频又回到了耳旁,让你一下子感到V20与前两者的差异,你仿佛看见廖昌永就在你面前深情吟唱.....两曲唱毕,不用再听了,只能选V20了,唉!破财尽为心头好。谁让烧友的耳朵这样挑剔呢。由于仅有一台样机,我又不想等,最后周总让步算了个整数。我也没去计较买贵还是买贱,最重要是听得满意自己喜欢就好,你说呢?至此小名琴终于找到了它的另一半。
作者: 512    时间: 2013-4-11 10:09
     那么V20与小名琴的结合效果究竟如何呢,我只能说这是一个佳配,要知道绝配只有一种,佳配可以有多种。以V20的高速清甜配小名琴的浓郁柔美的确相当融洽,用来播放小品和人声时常令人听得如痴如醉。那20瓦的纯A类功率在我二十余平方的房内用正常音量聆听足亦,音量旋钮多半不会超过十一点。事实上这套组合我大多是当背景音乐来听,坐在电脑旁浏览着<极品人生>,偶儿敝一眼小名琴婀娜多姿的身影,耳边传来它的轻声吟唱,如此美妙人生,夫复何求......(电源线:吉威Power Celf SE2,喇叭线:忠实巨匠,跳线:金宝9033)
作者: 玉指环    时间: 2013-4-12 10:53
,,,,,,,,,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