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莎乐美(Salome) [打印本页]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3-4-11 19:21
标题: 莎乐美(Salome)
来源:网络与期刊
莎乐美,一般是认为是记载在《圣经》中的古巴比伦国王希律王和其兄弟腓力的妻子所生的女儿。据记载,她帮助她的母亲杀死了施洗者约翰。她的美无与伦比,巴比伦国王愿意用半壁江山,换莎乐美一舞。
[attach]67905[/attach]
《在希律王前跳舞的莎乐美》(Salome Dancing before Herod),作者居斯塔夫·莫罗。
这幅面表现的正是莎乐美在希律王面前跳舞的情景,莎乐美满身琳琅环那,闪闪发光,舞者梦游般的样子,象征魔法的手镯、黑豹、绚丽宫殿上恶神的形象,这一切使画面呈现一种神秘的气氛。
莎乐美:古巴比伦国王希律王的女儿,美丽绝伦的莎乐美公主因为对先知约翰一见钟情,向他表达了爱慕,想得到他的一个吻。没想到,先知毫不留情地拒绝了她。在希律王宴会上,希律王答应只要莎乐美公主跳一支舞就满足她的所有愿望。莎乐美献罢舞,开口要的是约翰的头。王虽万般不愿,奈何金口玉言难以收回,只得命人奉上了约翰的头。莎乐美捧起先知的头,终于如愿以偿,将自己的红唇印在了先知冰冷的唇上。在最后,莎乐美对着先知的头说:“你为什么不看看我。只要你看到我,你一定会爱上我……爱的神秘比死亡的神秘更伟大。”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3-4-11 19:25
莎乐美与戏剧
这个故事后被英国戏剧家,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奥斯卡·王尔德改编成为戏剧《莎乐美》(Salomé,1893,法语)。剧中,莎乐美是个年仅十六岁的妙龄美女,由于向约翰求爱被拒,愤而请希律王将约翰斩首,把约翰的首级拿在手中亲吻,以这种血腥的方式拥有了约翰。因此,莎乐美也被视为爱欲的象征词。
王尔德的其他戏剧都是喜剧,《莎乐美》是他唯一的悲剧剧本。莎乐美的故事起源于《圣经》,但王尔德更多的是受到十九世纪象征主义和颓废主义艺术家对该故事的再诠释的影响:莎乐美是朱迪亚的王希律·安提帕的续弦希罗底的女儿。希律王十分迷恋继女莎乐美的丽质,对她宠爱无度,以至以施洗礼者乔卡南的头为许诺,请莎乐美跳舞。莎乐美非常任性,其根源是她爱上了乔卡南,因为不可得而由爱发展为恨:她吻不到活着的乔卡南,最终吻到了死去的乔卡南。莎乐美因此被希律王下令处死。
在王尔德笔下,犹太公主莎乐美用“七面纱舞”换来了令她爱恨交织的施洗者约翰的头颅。看着装在银盾里先知约翰紧闭的眼睛,任性的公主悔恨交加。骄纵的莎乐美有什么理由爱这个沙漠里苦修的面目狰狞的先知呢?因为大家都谈论他,连国王也怕他。她的疯狂和毫无道理的爱,注定了这个巴比伦、所多玛的女儿,要为她的欲望付出生命的代价。莎乐美幻觉中百合花般的身子、黑葡萄般的头发、红石榴般的嘴唇,瞬间变成了现实中惨白的身体、粘满泥土的头发、满口尖利诅咒的嘴。这个故事的背景,是莎乐美如同哈姆雷特般的身世——恶贯满盈的国王弑兄娶嫂,如今又垂涎继女莎乐美;在欲望中沉沦的犹太国;以及从先知约翰的口中传来耶稣的神迹和弥赛亚的福音。
[attach]67906[/attach]
《莎乐美》(Salome),作者Jean Benner,1899年。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3-4-11 19:40
莎乐美与理查施特劳斯歌剧
理查·施特劳斯于1903年根据奥斯卡.王尔德的剧本写了独幕剧《莎乐美》。这部大型独幕剧中弥漫的紧张气氛、神秘色调和狂放怪异、能给人以强烈的印象、而所有这些都通过作曲家大胆新颖、不拘一格的手法得以体现。世际之交流行的病态美、怪异美在这里表现得极其充分。
剧中最有名的是莎乐美在跳舞时的音乐《七层舞纱》
http://www.tudou.com/v/Rn0m2jm8lBw/&resourceId=0_04_05_99/v.swf
莎乐美与弗拉门戈舞剧
http://www.tudou.com/v/JEQHf55TBMI/&resourceId=0_04_05_99/v.swf
莎乐美的故事与西班牙弗拉门戈舞蹈的结合完全称得上是天作之合。众所周知,弗拉门戈是吉普赛人发展起来的艺术。这个四处飘泊的流浪民族又是一个歌舞的民族,他们把歌声与舞姿带到了他们足迹延伸的任何地方。吉普赛人的歌舞是热情奔放的,但又带着浮萍般飘零的忧伤与冷漠,这种特质深深地浸透在了伟大的弗拉门戈艺术当中。弗拉门戈中的舞蹈有许多独有的特征,那微侧身体昂首挺胸的体态和稍稍低视的眼神,表现出一种冷漠的高傲;而手握响板,脚步踢踏打点,挥舞微微架起的手臂以及击掌等动作又散发出一种令人激动的活力;就是高亢的歌声中也带着一丝苍凉。这是漂泊民族的特性,冷静与激情在弗拉门戈中并存,形成冰火相济的神奇魅力。可以说,弗拉门戈舞蹈就是一个忧郁哀伤与狂热奔放的混合体,具有动人心魄的表现力。这使得弗拉门戈成为表现莎乐美爱恨情仇的最佳载体。由三十多岁的阿依达•戈麦斯扮演的莎乐美并不拥有年轻美貌的形象,但她却把弗拉门戈舞蹈的表现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完全使人忽略了外在的美貌,而沉浸在肢体语言的强大张力中。她在举手投足中都倾泻着最真挚的情感,无论是爱,还是恨。舞蹈在莎乐美用舞姿勾引继父的一幕中达到了高潮。莎乐美在一长段独舞中展示着自己肢体的诱惑力,将披在身上的“七层纱”一一剥落。爱与恨交织在她的诱惑之舞当中,散发出一种邪恶的美丽与近乎疯狂的气氛。 令人称道的是先知约翰由现代舞者扮演。抽象的现代舞蹈语汇完全脱离了弗拉门戈舞蹈的氛围,使约翰具有了与众不同的超凡脱俗的形象。他与莎乐美的大段双人舞混杂着情欲诱惑与拒绝的交战,两种不同的舞蹈形象成为一种格格不入的奇异结合,似乎是悲剧的舞蹈预言。
电影大师卡洛斯.绍拉在舞剧中展现出了对视觉画面的独到处理。舞美与道具简洁有力,营造出一个超现实的场景。纯净颜色的天幕甚至只出现太阳与月亮的光晕变幻,隐隐对应着爱与恨这简单的两极情感。先知约翰的出场和下场都覆盖在自己的白色长裙下,显得安静而又灵异。舞剧结束时还有一个精彩的视觉特效,约翰的头被盛在盘子中呈给希律王,滚落在地上。冰冷苍白的头颅给悲剧画上了一个最浓重的注脚。
世界要么毁于冰,要么毁于火,所有的爱恨情仇统统在舞蹈与死亡中完结。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3-4-11 19:44
本帖最后由 雨中独舞 于 2013-4-11 19:46 编辑
莎乐美与王尔德
英国作家王尔德是十九世纪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最有名的是他的《道林·格雷的画像》。然而在艺术界被人们广为欣赏的还有一部王尔德用法文写出的独幕剧《莎乐美》(1893),根据《圣经.新约全书》马太福音第14章施洗者约翰之死的故事,描写希律王迪亚斯之女、犹太的公主莎乐美如何诱使继父希律王杀死了施洗者约翰。剧中的莎乐美向约翰求爱而遭拒绝,发誓要问到她的嘴唇,最后吻到的是约翰被砍下的头。这里王尔德描写的是一种变态的激情所造成的后果。剧本译成英文后,遭到禁演。
[attach]67909[/attach]
《在希律王前跳舞的莎乐美》(Salome Dancing before Herod),作者居斯塔夫·莫罗(Gustave Moreau)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3-4-11 20:11
本帖最后由 雨中独舞 于 2013-4-11 20:17 编辑
莎乐美与古斯塔夫·莫罗
古斯塔夫·莫罗(1826-1898)是法国最有名的画家之一。有的专著这样介绍他“作为一个近代画家,他训练出了野兽派,又是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德沃尔等人的先驱;在文学领域里他对王尔德、普鲁斯特、于斯芒等作家也发生过影响。翻开近代美术史,我们在明暗交界处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画家:一个孤独的、遐想的、梦幻的画家。”莫罗画过多幅以莎乐美为题材的绘画。
[attach]67911[/attach]
《在希律王前跳舞的莎乐美》》
《莎乐美》可以说是摩罗象征主义典范的代表作品,它集中体现了象征主义的绘画特色。莎乐美是圣经中的一个美女,因善舞赢得希律王的欢喜,国王答应地要什么都可以,莎乐美在母亲的教唆下向国王要约翰的人头,约翰因此被杀。这幅面表现的正是莎乐美在希律王面前跳舞的情景,莎乐美满身琳琅环那,闪闪发光,舞者梦游般的样子,象征魔法的手镯、黑豹、绚丽宫殿上恶神的形象,这一切使画面呈现一种神秘的气氛。
[attach]67912[/attach]
《施洗约翰的头在显灵》
这幅画取材于圣经故事:希律王生日时,其侄女为他跳舞祝寿,国王非常高兴,便许诺满足她的任何要求,侄女受母亲唆使,说要施洗约翰的头(因其母与希律通奸被约翰指责,记恨在心,此时报复),国王就下令斩了约翰的头。画中披着薄纱和珠光宝气的莎乐美,手指着施洗约翰被斩下的头,鲜血淋漓。圣光四射的人头与莎乐美冷艳的人体互为映衬,创造出一种奇异的气氛:莎乐美的面容被描绘得庄严而严峻;淫荡的舞蹈,必然会唤醒年迈的希律王麻木的感觉,她那眼神集中、双目像一个梦游者那样瞪视,但她既不看颤抖着的小君主及她的母亲--那个残忍的希腊罗蒂,她此时正冷酷的凝视着莎乐美,而莎乐美则行若无事。画家把官能的美感和灵魂的恐怖感不可思议地结合在一起。画面的描绘极为细致,莎乐美身上的饰物和薄纱被画得极富质感,环境既真实又充满阴森可怖的神秘气氛。
[attach]67914[/attach]
《施洗约翰的头在显灵》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3-4-11 20:15
理查斯特劳斯歌剧《莎乐美》:
[attach]67913[/attach]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3-4-11 20:29
英国黑白插画家奥博利·比亚兹莱(Vincent Beardsley, 1872 - 1898)笔下的莎乐美
比亚兹莱以另类的视觉效果来揭露那个时代的伪善和父权制。他设计很多幻想和荒诞的形象,创造了性征界线模糊的世界。在这里,妇女被描绘成有攻击性、充满力量并且是与性有关的形象。也造成比亚兹莱的艺术中有很多色情主题。同其他“颓废派”一样,比亚兹莱十分厌恶维多利亚社会中存在的对艺术和文学的审查及以此为借口把妇女当作物体来对待。因此,比亚兹莱更愿意把自己感受到的妇女形象作为“新女性”的形象代表描绘出来。
比亚兹莱给王尔德的《莎乐美》作的插画。比亚斯莱是个短命的天才,一生痴于黑白插画,只活了二十六岁,死于肺病。
[attach]67915[/attach]
《孔雀裙子》(The Peacock Skirt) 1894年
这是为王尔德的英文版《莎乐美》所做的系列插图之一,也是比亚兹莱最为人称道的名作之一。他只用寥寥几笔就勾出了莎乐美曼妙的曲线,而花费大量的笔墨在莎乐美奢华艳丽的裙摆上。虽然只是单调的黑色和白色,但是在比亚兹莱的笔下却呈现出眩目的色彩。莎乐美看上去像一只孔雀——和她背上的孔雀图案对比。莎乐美正对着施洗约翰提出她无耻的要求,在王尔德的剧本中,这些肉麻的台词包括“我渴望得到你的肉体!……让我抚摸你的肉体吧”,以及另人毛骨悚然的“我总会得到你的头”。 比亚兹莱从惠斯勒处学到孔雀的画法。1891年7月,他和姐姐玛白去利物浦船业大亨雷兰(Frederick Leyland) 的豪宅参观,进入著名的孔雀大厅。惠斯勒绚烂夺目的《战斗孔雀图》毫无疑问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为之画了几幅素描,以后孔雀翎毛的图案也频繁地出现在他的作品中。 孔雀大厅的装饰画是惠斯勒最为杰出的名作之一,也是其最尴尬的作品之一。因为他是趁主人雷兰不在而擅自使用大量金箔创作的这幅画,并且随即大肆邀请众人参观。结果雷兰只付给他一半酬金,并且从此禁止他入内。
[attach]67916[/attach]
《舞者的报酬》(The Dancer’s Reward) 1894年
1894年 莎乐美提着施洗约翰被砍下的头颅,这一幕在许多画家的画中都可以看到,但是从未被表现得如此触目惊心。莎乐美狰狞的表情表明了她邪恶而变态的内心,她简直是在欣赏自己的“杰作”。在17世纪绘画家卡拉瓦乔(Caravaggio,1573-1610年)的笔下,莎乐美把头略微偏转一边,表明她心中的懊悔。正是这一点使比亚兹莱和传统画家区别开来,证明他所欣赏的是一种类似法国诗人,现代派诗歌先驱和象征主义文学鼻祖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1821——1867年)在其名著《恶之花》中所宣扬的恶魔的美。 莎乐美的头发是比亚兹莱所喜欢的鳞片状,黑色的长袍上点缀着他的标志性玫瑰——层层向内收缩,仿佛镶嵌玻璃画一样。黑色的鲜血从托盘上滴下,显示出凝胶般的质地。引人注目的是托盘架,上面还有比亚兹莱这一时期所常绘的绒毛。左下脚的烛台状图案是比亚兹莱常用的签名标记(另一个常用的签名是AB,他的名字的缩写)。他有一对极其喜爱的烛台,他总是在其昏黄的灯光下画这些诡异的插图。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3-4-11 20:34
[attach]67917[/attach]
《莎乐美之舞》(The Stomach Dance)比亚兹莱(英国)
画面截然分为上下两部分,黑色的下部主体是弹奏弦乐的乐手,恶魔样邪恶的造型让人不难想象他音乐的性质──注意他的头发,飞舞的姿态传递出音乐的节奏。莎乐美的形象贯穿上下两个部分,她几乎没有动──虽然飘扬的衣袖和漩涡状的玫瑰表达了运动的趋势──她是直接地瞪着你,袒露的胸腹发出挑战的信息。在这一点上,比亚兹莱和王尔德达成了一致,他就是要明白无误地宣布感官的刺激,肉体的沉溺。注意那些一瓣瓣向里收缩,好象镶嵌玻璃画般的玫瑰,这也是比亚兹莱最喜欢使用的元素之一。王尔德《莎乐美》一出,那种邪恶的美成了艺术家们热衷于表现的对象。莎乐美“致命的舞姿”最出名的作品当推法国象征主义画家莫罗(Gustave Moreau)的《莎乐美之舞》。比亚兹莱自己就很欣赏这幅作品,而他的创作,可以说比起莫罗,毫不逊色。
[attach]67918[/attach]
《莎乐美的梳洗室1》 (The Toilet of Salome I)
莎乐美松散地披着睡衣,几乎是全裸地坐着,一只手放在私处,表情好象沉浸在自淫的快感中。不仅如此,梳洗室的环境充满了对当时的读者而言非常明白(对今天的读者而言则有些隐晦)的性暗示。例如梳妆台上放的奇形怪状的玩偶,露出书名的书籍(都是当时的禁书),两个裸体的侍者等等。造型优美,由薄板和细杆所构成的梳妆台是当时(19世纪末)正在流行的唯美主义大师戈德温(Edward William Godwin)的典型式样,而莎乐美的故事却发生在公元1世纪时的古罗马。更要命的是,王尔德的剧本中根本就没有梳洗室这一幕!
[attach]67919[/attach]
《莎乐美的梳洗室2》 (The Toilet of Salome II)
由于上一幅插图的离经叛道而通不过审查,比亚兹莱创作了这幅“梳洗室2”,依然是幅杰作。 莎乐美的服装还是19世纪最新潮的,梳妆台依然采用了戈德温的样式。此外,他恶作剧般地仍旧在外露的书脊上表明了他的态度。这个带有颓废气息的图书书目包括:普切尼的《曼侬 . 雷斯考》、维邦尔的《游乐图》、阿蒲列乌斯的《金驴记》、左拉的《娜娜》以及一本《萨德侯爵作品集》(都是一时的禁书,其中萨德侯爵宣扬虐恋,即使在今天也不为一般人所接受)。莎乐美的表情。既风情万种,又善恶难辨。“希罗底”(Enter Herodias),莎乐美的母亲。她原本是希律王的嫂子,丈夫死后改嫁给希律王,正因如此,施洗约翰才谴责她。在《圣经》中,是她怂恿莎乐美向希律王要约翰的头。王尔德把剧情改变,着重在渲染莎乐美的变态心理上。这幅图在正式出版时不得不在右边侍者的生殖器官上覆盖了一片无花果叶。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3-4-11 20:43
[attach]67920[/attach]
《莎乐美》(Salome),画家卡拉瓦乔(Caravaggio,1573-1610年)。
画中的莎乐美,把头微微偏向一边,似乎心中有些懊悔。
[attach]67921[/attach]
Salome receiving the Head of John the Baptist (1527) by Bernardino Luini(16世纪绘画巨匠卢伊尼)
莎乐美脸上的微笑好诡异。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3-4-11 20:45
[attach]67922[/attach]
Salomé avec la tête de Saint Jean-Baptiste, Lucas Cranach l'Ancien
[attach]67923[/attach]
Salome, Georges Desvallières, 1905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3-4-11 20:53
[attach]67924[/attach]
《花园中的莎乐美》(Salome in the Garden),作者居斯塔夫·莫罗(Gustave Moreau),1878年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3-4-11 20:55
[attach]67926[/attach]
《莎乐美》,作者法国象征主义画家卢西恩·利维·杜默(Lucien Levy-Dhurmer)
[attach]67927[/attach]
《莎乐美》,作者捷克画家与装饰品艺术家阿尔丰斯·穆夏(Alphonse Maria Mucha)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3-4-11 21:04
本帖最后由 雨中独舞 于 2013-4-11 21:16 编辑
莎乐美与卡瓦菲斯
卡瓦菲斯(C.P.Cavafy,1863-1933),希腊现代诗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少年时代曾在英国待过七年,后来除若干次出国旅行和治病外,他都生活在亚历山大。
卡瓦菲斯是希腊最重要的现代诗人,也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诗风简约,集客观性、戏剧性和教谕性于一身。奥登、蒙塔莱、塞弗里斯、埃利蒂斯、米沃什和布罗茨基等众多现代诗人,都对他推崇备至。
卡瓦菲斯诗选 一
莎乐美
莎乐美的金盘子里端着
施洗约翰的人头,
走到那个对爱无动于衷,
年轻的希腊智者面前。
那个青年告诉她:“莎乐美,我更希望
带来的是你自己的人头。”
他不过是想开个玩笑。
但是第二天,却来了一个信使,她的仆人,
将他情人的头放在金盘子里,
上面盖着一块亚麻布,给他捎来。
而那个智者正在潜心读书,
早忘了自己昨天的心愿。
他看到滴下来的血,觉得恶心。
他令人把这个血淋淋的东西
从他眼前拿走,然后继续钻研
柏拉图的对话录。
(1896)
阿九译
(明天继续)
作者: 银影悦乐 时间: 2013-4-11 22:09
长知识了! 继续期待ing...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3-4-12 21:53
[attach]68003[/attach]
莎乐美(中英法三语对照版)
王尔德的话剧《莎乐美》虽然是采用了《圣经》中莎乐美故事的框架,但是作者彻底改变了故事的原意,融入了自己的唯美主义叙事手法,表达“爱”与“美”,“爱”与“罪”的唯美理念。值得一提的是为该剧画插图的奥布里比亚兹莱(插图上面几楼有介绍),与王尔德一样的传奇,一样的英才逼人,拥有一样的充满令人目不暇接的、恶魔般的灵感。二十一岁时,他为王尔德的剧本《莎乐美》绘制插图,轰动欧洲。他那种华丽的风格.邪恶的形象,精心的线条背后充溢的邪灵之美,都完全道出了王尔德着力描摹的意境。
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
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著名的作家、诗人、戏剧家、艺术家。他的父亲威廉.王尔德爵士是一个外科医生,他的母亲珍.王尔德是一位诗人与作家。王尔德自都柏林三一学院毕业后,获得奖学金,于1874年进入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学习。在牛津,王尔德受到了沃尔特?佩特及约翰?拉斯金的审美观念影响,并接触了新黑格尔派哲学、达尔文进化论和拉斐尔前派的作品,这为他之后成为唯美主义先锋作家确立了方向。
王尔德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童话《快乐王子》、剧作《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帕都瓦公爵夫人》、《莎乐美》、《无足轻重的女人》、《不可儿戏》、《理想的丈夫》等。
博尔赫斯 曾这样评价过王尔德:“千年文学产生了远比王尔德复杂或更有想象力的作者,但没有一个人比他更有魅力。”王尔德本身就是一个传奇。而他也可说是将自己作品的气质全盘融入生活的艺术家,他的每一个角色都是他本人的一个碎片,拼凑在一起便是一个无可抗拒的王尔德。曾因同性之恋闹得满城风雨的王尔德,将法庭审判都当做了一场精准的演出,用他的艺术姿态狠狠的戏谑了一番当时的清教徒社会。身为19世纪末唯美主义大师,王尔德倡导为艺术而艺术的纯粹,他笔下的作品与反映严酷社会的现实主义不同,哪怕是他那些最广为人知的童话故事,如《快乐王子》和《自私的巨人》,也总是洋溢着梦幻伤感的唯美情调,偏激的,癫狂的,无所畏惧又不顾一切的浪漫气质。
作为一个剧作家,王尔德最出名的戏剧莫过于《诚实的重要性》这样飘荡着轻浮快乐的上流社会喜剧,观众总是津津乐道于那些俏皮又尖刻的妙语,例如“我除了诱惑什么事都能抵抗得住” ,“邪恶是善良的人们编造的谎言,用来解释其他人的特殊魅力”。但王尔德对美近乎病态的追求,却是在他的悲剧作品中表现最为淋漓。
王尔德毕生追求美,塑造一个拥有魅力绝顶的角色,然后将之毁灭,这便是一种美的极致。在悲剧领域,他初出茅庐之作《薇拉:一个虚无主义者》和收山之作《莎乐美》塑造了两个具有深深毁灭气质的女主角。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3-4-12 21:58
[attach]68004[/attach]
salome-with-the-head-of-the-baptist-onorio-marinari
[attach]68005[/attach]
salome-with-the-head-of-st-john-the-carlo-dolci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3-4-12 22:01
[attach]68006[/attach]
salome-bernardino-luini
[attach]68008[/attach]
salome-with-the-head-of-st-john-the-andrea-solari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3-4-12 22:18
专辑英文名: R.Strauss Salome
专辑中文名: 理查·斯特劳斯:莎乐美
艺术家: Clemens Krauss
[attach]68009[/attach]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3-4-12 22:26
澳大利亚悉尼舞蹈团大型经典舞剧《莎乐美》
[attach]68011[/attach]
[attach]68012[/attach]
[attach]68013[/attach]
莎乐美之舞
我经常看到她,那个女子,那个美丽的黑发的女子,呢喃地吟着什么的女子,几个世纪的永恒欲望象征的女子。看,她出来了,从我的眼里走到这世上来,臂上的金环如魔咒一般发亮。
她在月光下跳着舞,七重的面纱披拂在她脸上,缠在她蛇般的躯体上,隐隐约约看得见她微小肚脐上的镶的赫梯的钻石,细白手腕上戴的利末的真珠,她在以淫乱与奢华为最王国殿堂上曼妙的舞着,优美如同沙仑的玫瑰,轻盈得象香草山上的羚羊。黄金的镯子随着她的脚步发出清脆的撞击,然后一层纱随着她的指尖慢慢飘下,接着一个转身,是第二层,一重重纱飘下了,终于看到了她高挑而苍白的身影,如同一支百合。所有的活物都为她着迷,她的脸没有任何的表情,是那堕落之国的圣洁的精神象征。
有的时候我会在月光下面想起她,好象有点看不清面貌,象一阵雾样,在发黄的历史一角慢慢地飘过来。小的时候的时候我在祖父的马太福音中看到过她,成长时在画册里达芬奇的笔下看过她,后来我在斯特劳斯的乐曲中听到她,在王尔德的戏剧里看到过她,这个值得用巴比伦半壁江山去换去她的一支舞的女人,这个爱上了神圣仅次于耶苏的使徒施冼约翰的女人,圣经中居然没有她的名字。
于是我们把她叫做莎乐美,希罗底王后的女儿,小希律王的继女,巴比伦的公主。恨她的人说她是所多玛与蛾摩拉的人形化身,爱她的人说她是纯洁的贞女,东方的女神。但是她就是莎乐美,王尔德给了她灵魂,我们欣喜地看到她披着七重面纱站在巴比伦的石柱分隔的夜色中,背景是或许那时还没倒塌的巴别塔。她轻盈地走上来,向对她有暧昧情感的继父小希律王献上一支舞,旁边有着大臣、千夫长和加利利作首领的人。她在月光下妖艳的舞,慢慢揭开她的七重面纱,迷惑的众人被石化,王也许诺她一个愿望,哪怕是他一半的国土,他都会应承。可是她说,她只要约翰的头,那个是先知是义人是圣人的头。当然她得到了,她的任何要求谁又能拒绝呢?她抱着这爱人的头,疯狂地吻它,重新起舞,任那些血沾染了雾一样的面纱,她笑了起来,笑得皎洁如月——她,就是莎乐美。
唯有将颓废美发挥到极致的时候我想起了这些魔性的词句,女性近亲与乱伦的天然诱惑,耽美的强烈诱惑与人类天性中对血的本能嗜好,全部酣畅淋漓告诉我莎乐美来表现了出来。甚至我们会怀疑使徒约翰,关于他在莎乐美和信仰中的左右不定,实际是关于性与宗教的天然敌对。我想他是爱他死在爱人莎乐美的手中,但强求人们以为他是在为正道而奉献,实际他是爱与性的牺牲品,虽然他是第一个被宣判钉死于十字架的人,可在被上帝选出的黑羊却注定不能作为约书亚死而牺牲,因此他活了下来,却在宫庭的温柔阴谋中把头颅放在金盘中献给了他宣称不爱的的女人,死在浓沉的以弗所的香气中。或者他也不算不幸福,荆棘冠的荣耀并不是人人可以得到,在他侍奉的神的精神与莎乐美的肉体中尴尬地徘徊着,最终他被动地选择了死亡,或者这才是他心的归依。
可是我止不住地会去寻找那个女子,她只是她很简单的舞,可是她结束了一切,也开始了一切。我看到她怀着无比虔诚的心去吻她死去爱人的唇,淋漓的鲜血染红了长长的手指,她哭了吗?因为她最终拥有了,他永远的属于她了。或者他说过她不爱他,可是巴比伦的神在神庙中对她有着谕示,世界上只有两种感情能把人永恒地联系在一起,要么是爱,要么是恨。如果他不能爱你,那么就让他恨你吧。他是你的阿尔法,他是你的俄梅戛,而你是他所多玛,是他的蛾摩拉。爱和恨就在死亡与舞蹈中完结吧,后来她死了,人们说她疯了,只有疯子会做出这种举动,她的头和约翰的头放在了一起,誓言终于完成了,约定得到了实现,神的旨意成为了事实与历史。
有些人把她形容为圣女,为主而奉献的精神表征,但是我想她只是一个为爱的女子,除却宗教的偶像外衣外只剩简洁的欲望,她是乖僻而倔強的女子,任性是高贵性情的一切。或者我们着迷于这种纵情、变态、近乎執着的沉伦,可是刺激沿着每一寸的神经末梢逆流而上,我们爱她,就是爱我们精神中不能除却的毒素因子,每天我们这样压抑着心里的欲望,可是却止不住的去亲近她的感情,幻想着被她这把精神上的利刃解剖,如祭品一般横陈在台上,看着自己逐渐死去的快感。
可她已经死去了,他也死去了,因此一切都不能改变,这些爱过与恨过和有血有泪的日子。而我们还顽强的活着,活得毫无尊严而又自得其乐,但这不能阻止我们想起她,在每一个月亮出来的日子,在每一个手腕微妙的转折之处,只因为在最虚伪的地方最虚伪的年代,她曾经真实的生活过。
作者: 雨中独舞 时间: 2013-4-12 22:30
[attach]68014[/attach]
理查·施特劳斯《莎乐美》(Salome):卡拉扬指挥维也纳爱乐,贝伦斯、范达姆等演唱
录制于1978年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3-4-15 09:15
《莎乐美》(Salome),画家卡拉瓦乔(Caravaggio,1573-1610年)。
雨中独舞 发表于 2013-4-11 20:43
想不到卡拉瓦乔也画了这幅画,卡拉瓦乔很擅长光线的运用。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3-4-16 08:46
喜欢“莎乐美”这一故事,无论是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还是弗拉门戈舞剧,我都喜欢。据说几年前以色列考古还发现了希律王的墓。
献上下面的油画作为补充。
[attach]68315[/attach]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3-4-16 20:30
一直都认为,无论从科学的角度还是从唯物的角度,《圣经》都更像是传说。
但是,随着技术手段的越来越高超,一大批严谨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古语言学家逐渐剥去了包裹在《圣经》上的层层历史沉积,让那些来自远古的人物一天天清晰鲜活起来。这些古者周身散发出迷人的神秘气息,他们的生活、习俗、文化和信仰无一不让我们深深为之心动。
现在我认为,《圣经》是一部历史
5月8日,全世界媒体几乎都同时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的考古学家发现了《圣经》中的人物———大希律王的墓地。
大希律王与《圣经》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因为在大希律王统治晚期,在他的国土上诞生了一个婴儿,这个孩子后来被称为耶稣基督,他创立的基督教成为迄今世界最大的三大宗教组织之一。
因此,对全世界成千上万的基督教徒来说,这一发现令人震惊。而对历史学家来说,这一发现也同样令人震惊。
大希律王就埋在这里
主持这一考古发掘的希伯来大学考古学家埃胡德•内策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说,经过35年的努力,研究人员终于在朱代安沙漠的两座王宫之间找到了大希律王墓。
具体的发掘地点,是在耶路撒冷以南12公里处,墓穴位于希律堡山东北面的斜坡上。
据史料记载,大希律王在位期间,曾耗费巨资,在耶路撒冷南部堆起了一座巨大的人工山丘,并在山丘视野开阔的最高处建起了一座宫殿,这个宫殿现在被称为希律堡王宫。
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样的惶恐不安,大希律王把他宫殿修建得格外与众不同,它不仅是一座王宫,还同时是一座防备森严的堡垒,在他居住期间,这里一直有重兵把守,连一只多余的苍蝇都休想蒙混过去。
大希律王的宫殿奢华富丽。他在山丘下面还修建了一些与之配套的附属宫殿,里面有美丽的花园和庞大的游泳池。大希律王就一直生活在他自己创造出的铜墙铁壁中,直到他撒手尘寰。
有一位生活在公元1世纪的历史学家约瑟夫•弗雷维厄斯曾为大希律王写过传记,这也是大希律王唯一流传于世的传记。弗雷维厄斯在书中肯定地说,大希律王死后就被埋在了这个宫殿里,他甚至还在书中详细描述了葬礼的整个过程。
正是根据这本传记,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一致认为,这个生性多疑的大希律王,的确非常有可能把自己的陵墓隐藏在了他所建造的这片固若金汤的宫殿群中。
按说,已经有了如此明确的提示,要想找到大希律王的陵墓似乎轻而易举。然而2000多年以来,尤其是自从上世纪70年代以后,以色列考古学家在希律堡地区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挖掘,却一直未能找到大希律王的墓址。大希律王的陵墓就这样成了让以色列考古界寝食难安的最大谜团之一。
为了找到这个墓地,从1972年开始,希伯来大学的考古学家内策教授就率领一个小组,一直在希律堡宫殿的废墟上不断挖掘。
1980年,一个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考古小组也来到这里,而且他们很快就有了收获:在修建于宫殿顶部的瞭望塔中,美国人发现了一间很小的内室,他们当即提出,它极有可能是属于大希律王墓室的一部分,并由此断定墓室肯定修建在宫殿的最高处。
但是,内策教授却不认可这一结论,他一直坚信,墓室应当藏在宫殿底部。
他在宫殿底部选择了几个不同地点进行发掘,却始终劳而无获。
去年8月,内策教授再次逐字逐句深入地研究了约瑟夫•弗雷维厄斯所写的那本书,书中有一句话使教授茅塞顿开,它提到,送葬的队伍走过一条长长的阶梯。根据书中的提示,内策教授做出了一个决定性的修正:把挖掘地点向上移动,移到半坡的位置。
于是,研究人员开始沿着一面斜向走势的墙不断挖掘,一些不同寻常的东西开始陆续出土。他们先是发现了一些石棺的残片,接着又发现了大块的墓基材料,最后,他们挖掘出一具已经破碎不全的石棺。
据称,出土石棺估计完整时的总长应该有2.5米左右,材料是用略带粉红色的石灰石制成的,这种石灰石还有一个好听的专用名词,叫耶路撒冷石。石棺上雕刻着圆形花朵图案,还装饰着造型精致的青铜物,虽然已经残缺不全,却依然清晰可见,散发着一种大气的富贵和跋扈。石棺上部有一个三角形的棺盖,棺盖上雕刻的图案也精美绝伦。在石棺附近,散落着几百块大大小小的碎片,显而易见,石棺曾遭到过强力毁坏。整个墓室大约30英尺见方,里面还同时出土了一些石制器皿。
虽然内策教授满怀巨大的期待,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石棺里空无一物,大希律王的尸体不翼而飞。
此外,石棺上没有任何文字或图像标识,显示这个石棺的主人就是那位曾显赫一时的大人物。
不过,内策教授对他们的发现却非常有把握。在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他说:“我们依据石棺挖掘所在位置和石棺上残留的华丽雕饰,可以判定这就是大希律王的墓址。”他说,这具石棺的样式以前从未见过,它看上去非常特别。
内策教授充满信心地说,他们将对在墓址里发现的一块残损的碑铭进行深入破译。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继续展开,相信一些更有价值的信息将会从历史深处逐渐浮现。
大希律王是谁
《圣经》中的人物确实并非杜撰。因为,大希律王在历史上就真的确有其人。
由于大希律王和他的3个儿子(即希律二世、希律三世和希律四世)都曾任过希律王,为了加以区别,大希律王也因此被后人称为希律大帝一世。
大希律王于公元前约73年出生于耶路撒冷,据说,他的名字的意思是“英雄世家”。他不是犹太人,而是有一半犹太人和一半以东人的血统,在当时被称为以土买人。
那是军事大国罗马帝国正处于鼎盛时期的年代,它统治着大片领土,四方小国都慑于它的威力而只能对它俯首称臣。相传大希律王曾救过凯撒大帝的命,所以,公元前40年时,经罗马帝国特准,大希律王终于如愿成为耶路撒冷圣地的统治者,被称作“犹太人的王”,足见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贵地位。他的妻子米利暗,则是前犹太王国马加比王朝的皇室后人。
尽管希律家族在以土买族里也称得上是显赫世家了,但是,很多历史参考书仍把大希律王轻蔑地称为“平民”,鄙视他的卑微出身,原因就是他根本没有犹太王室的血统,不过是借助了罗马帝国强权的军事支持,才得以霸占了古以色列的王位。
然而,无可否认的是,大希律王在位的34年间,犹太国一派繁荣,犹太人丰衣足食。他是一个被公认的铁腕人物,也是一个有能力、有魄力和有远见的统治者。
为了确保自己的统治地位稳固而长久,大希律王与罗马帝国保持着异常亲密的从属关系,因此被称为极度亲罗马派。但这绝不表明他没有野心。他曾两次扩大了犹太国的领地,致使他的国土后来不仅包括了巴勒斯坦,还包括了约旦河东岸地区、黎巴嫩和叙利亚南部的一些地区。
尽管处于罗马人的铁掌之下,但大希律王执政时期,却并没有改变或尽可能多地保留了犹太人原有的规则与制度,他给予犹太人充足的利益,例如减少税收、划分田地等。他大兴土木促进了城市建设,完成了众多的农业建设项目,他修建的从迦密山到该撒利亚海湾的一种双导水管系统至今仍完好地保留着。
犹太国的经济发展因他而得益匪浅。
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极为伟大和优秀的建筑师。他在位时,为犹太人建造了许多超一流的建筑和设施,而最让他名留青史的一件事,就是他重建了耶路撒冷圣殿。
所谓圣殿,其实就是犹太人的教堂,是犹太人最重要的集会和朝拜圣地。
据《圣经》记载,公元前972年至公元前932年,犹太国王所罗门王在位时,曾在耶路撒冷的圣殿山上修建起了第一座巨大的犹太教堂,历史上称之为第一圣殿。第一圣殿对耶路撒冷有着非凡的意义,正是由于它的建成,耶路撒冷从此成为犹太人心目中的第一圣地,而这一历史时期也因之被称为“第一圣殿时期”。
公元前586年,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率领大军一举攻克了耶路撒冷,这个作为标志性建筑的第一圣殿当然在劫难逃,它被付之一炬,彻底消失在熊熊大火中。还不仅如此,大批犹太人像牲畜一样被强行掳往巴比伦,在数个世纪的漫长时间里都凄惨地沦为奴隶。
正因为如此,大希律王重建圣殿的意义才显得非比寻常,它的建成再次成为凝聚犹太人的精神支柱,让犹太人流浪了几个世纪的灵魂得以回归。据称,新建后的圣殿占地35英亩,精美华丽,慑人心魄,甚至比所罗门王的第一圣殿更加辉煌壮观。
这座重建的圣殿被命名为“第二圣殿”,大希律王统治时期也因此被称为“第二圣殿时期”。
除了第二圣殿,大希律王还有很多建筑成就值得后人称道。
在今天的以色列,至少还有21处建筑与大希律王有关,其中有6处至今仍然熠熠生辉,成为吸引大批游客前往的最佳名胜地,它们包括:为了提供饮用水而在该撒利亚海港建造的庞大的导水管系统;耶路撒冷的冬宫;建在死海西部的玛萨达(Masada)堡,公元73年,曾有960名犹太人为了拒不投降罗马人而在这里集体自杀;重建的撒玛利亚城,现在被称为撒巴斯特(Sebaste)城;圣殿山上被再次毁掉的第二圣殿仅存的西墙,这道长52米、高19米的大墙今天被称为“哭墙”;最后就是那座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大希律堡宫殿,这是他最后的葬身之处,也曾是罗马帝国时期的第三大皇宫。
尽管拥有如此成就,大希律王在历史上仍然以残暴无度而臭名远扬。
他一生暴戾多疑,最大的担心就是会被人篡权夺位。为了保住王位,他甚至六亲不认,嗜杀成性。
史料认为,他不仅以无中生有的“通奸罪”为名处死了自己的妻子米利暗,还亲自下令杀死了他的三个儿子。为此,罗马皇帝亚古士督曾尖酸刻薄地嘲笑说:“做希律的猪也比做他的儿子好得多。”
大希律王死于公元前4年。
他死后,他的国土被分封给了他剩下的三个儿子。
他死后的公元70年,他建造的第二圣殿被罗马人再次夷为平地。直到今天,犹太人也仍然未能再次重建他们的圣殿。
他死后的公元66年至公元72年间,犹太人爆发了一场反抗罗马人统治的大规模起义活动,当时一些起义者曾一度占领了大希律王城堡,据历史学家分析,也许就是在那个短短的时间里,那些起义者捣毁了他们认为是罗马人傀儡的大希律王的陵墓。
或许,他的尸体也因此早已灰飞烟灭,化为乌有。
大希律王与耶稣
“当希律王的时候,耶稣生在犹太的伯利恒。有几个智者从东方来到耶路撒冷。”
这是福音书里第一次提到大希律王,大希律王就是这样和耶稣的出生联系在了一起。
据推断,那一年大约是公元前7年的9月,福音书说,耶稣降生的那天夜里,伯利恒的天空明亮如昼。
福音书里提到的那几个东方智者,向大希律王透露了这个信息:“那个生来就要做犹太王的孩子在哪里?我们在东方就看见了他的星,所以特地来拜见他。”
智者的话让大希律王勃然大怒。估计他一生都生活在深恐失去王位的惧怕之中,他本能中的残忍在这时完全占了上风。
历史留下了这个暴君血腥的记录。
按照他的命令,差役们在伯利恒和周边地区大肆搜索,惨绝人寰地杀死了2岁以下的所有男婴。
不过,那个叫耶稣的孩子死里逃生。他顺利地长大成人,并在整个人类历史上留下了他不可磨灭的印记。目前,西方学者已经确认了耶稣作为文化史上思想家的地位。
1978年8月,在罗马教皇的默许之下,美国宇航局派出40名专家组成了一个科考团,前往意大利的都灵,对存放在都灵大教堂里的那块著名的圣尸布进行实地检测,因为人们一直相信,这块布曾经用来包裹过耶稣的尸体,上面遗留着他的血迹。
有趣的是,据称,这些专家全部都是无神论者。
专家们把从圣尸布上获取的大量信息带回美国,利用最先进的成像分析技术与仪器进行了研究。
3年后的1981年12月,他们终于公布了研究结果:
研究认为,假如这块圣尸布确实曾经包裹过基督耶稣的话,那么,他应该是一个身高1.76米,体重79公斤,年龄约为30岁,脸上长着胡须的犹太男人。他的头部曾被打伤,手腕与腿部均被大钉穿过,流过大量的血,这些血都在这块来自2000年前的麻布上留下了明显痕迹。此外,这个男人的双膝处也曾受伤留血。
如果我们对基督教有所了解,就不难发现,这些来自科学家的具体描述,与大量留存于世的基督教绘画中的基督受难像几乎完全相同
作者: FIM 时间: 2013-7-9 17:43
来源:网络与期刊
莎乐美,一般是认为是记载在《圣经》中的古巴比伦国王希律王和其兄弟腓力的妻子所生 ...
雨中独舞 发表于 2013-4-11 19:21
老外的这些古老的故事怎么都这么恐怖?
作者: FIM 时间: 2013-7-9 17:52
来源:网络与期刊
莎乐美,一般是认为是记载在《圣经》中的古巴比伦国王希律王和其兄弟腓力的妻子所生 ...
雨中独舞 发表于 2013-4-11 19:21
老外的这些古老的故事怎么都这么恐怖?
作者: FIM 时间: 2013-7-9 18:18
本帖最后由 FIM 于 2013-7-9 18:25 编辑
salome-bernardino-luini
salome-with-the-head-of-st-john-the-andrea-solari
雨中独舞 发表于 2013-4-12 22:01
莎乐美的这几张欧洲古典宫廷贵妇形象和她本性里的邪恶之美,气质相去甚远。还不如那几个黑白的插画
作者: Rozinante 时间: 2013-7-9 21:11
来源:网络与期刊
莎乐美,一般是认为是记载在《圣经》中的古巴比伦国王希律王和其兄弟腓力的妻子所生 ...
雨中独舞 发表于 2013-4-11 19:21
开头这段有些地方说得不大对哈。首先大希律王不是古巴比伦国王,是罗马帝国下属的犹太行省的国王。第二,《圣经》里面莎乐美并没有跟施洗约翰有啥暧昧;她要约翰的头完全是受她妈妈指使的。这个暧昧关系是王尔德编的。
作者: Rozinante 时间: 2013-7-9 22:48
莎乐美的这几张欧洲古典宫廷贵妇形象和她本性里的邪恶之美,气质相去甚远。还不如那几个黑白的插画
FIM 发表于 2013-7-9 18:18
那是因为这里的莎乐美不是王尔德戏剧里的形象,而是圣经里的形象。圣经里莎乐美并没有多邪恶。
作者: Rozinante 时间: 2013-7-10 00:47
FIM 发表于 10 分钟前
那《圣经》里,莎乐美的结局如何?她勾引过继父么?是被她继父所杀么?
-----------------------
《马太福音》是这么说的:
那时,分封的王希律听见耶稣的名声,就对臣仆说:“这是施洗的约翰从死裡复活,所以这些异能从他里面发出来。”起先希律为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罗底的缘故,把约翰拿住锁在监裡。因为约翰曾对他说:“你娶这妇人是不合理的。”希律就想要杀他,只是怕百姓,因为他们以约翰为先知。到了希律的生日,希罗底的女儿在众人面前跳舞,使希律欢喜。希律就起誓,应许随她所求的给她。女儿被母亲所使,就说:“请把施洗约翰的头放在盘子裡,拿来给我。”王便忧愁,但因他所起的誓,又因同席的人,就吩咐给她。于是打发人去,在监里斩了约翰,把头放在盘子裡,拿来给了女子,女子拿去给她母亲。约翰的门徒来,把尸首领去埋葬了,就去告诉耶稣。
莎乐美跳舞了,没说是给希律王一个人跳的,也没说跳的是脱衣舞。她也没有因此被杀掉,结局如何就不知道了。
作者: 正在烧 时间: 2013-7-12 16:54
好帖,受益了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iendlife.com/x1/)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