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如何知道我们的"皇帝位"建声特性是否正确或合适的论述与探讨 [打印本页]

作者: nba    时间: 2013-7-10 17:44
标题: 如何知道我们的"皇帝位"建声特性是否正确或合适的论述与探讨
本帖最后由 nba 于 2013-7-10 22:40 编辑

基于《听音室是否应声学处理的探讨》有感而发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780&extra=page%3D1
以下是个人的一些观点有不对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首先我们要知道建筑声音特性要解决什么问题和符合什么要求
1噪音 。  2混响时间。    3驻波。

噪音
噪音指听音房内会产生噪音的电器等和外界进入的噪音。

混响时间(百度百科)
混响时间是指声源停止发声后,在声场中还存在着来自各个界面的迟到的反射声形成的声音“残留”现象。这种残留现象的长短以混响时间来表征。混响时间公认的定义是:声能密度降为原来的1/10^-6时所需的时间,相当于声压级衰变60分贝。某频率的混响时间是室内声音达到稳定状态,声源停止发声后残余声音在房间内反复经吸声材料吸收,平均声能密度自原始值衰变到百万分之一(声能密度衰减60dB)所需的时间,用T60或者RT表示。

驻波(百度百科)
频率和振幅均相同、振动方向一致、传播方向相反的两列波叠加后形成的波。



噪音问题容易理解,不再论述。

混响时间业余条件下的推理思考:
新购买的房屋我们进去说话或拍拍手掌会听到余音和特别响亮,说明混响时间较长造成的,也可能存在驻波,当我们把家具和杂物搬进房屋后说话和拍手掌明显和之前不同了,基本听不到余音了,这表明混响时间缩短了。


驻波业余条件下的预防调整
桌、椅、沙发等家具和物品都能对声音的传播起调整作用,都可以用作声学处理。
薄的地毯、挂帘等主要对中高频有吸音作用,对低频吸音作用很小,木制无门书柜、鞋柜或CD柜是一种很好的声音扩散物,用来调整低频效果很好。
等方法。


专业条件下:
用专业仪器测量混响时间、频率特性、噪音即可。
音乐厅的混响时间1.5秒左右。
电影院的混响时间0.8至1.2左右。
家庭听音房0.5左右。我个人的有1.0以下就满足了,也就是电影院级别的混响时间。
频率特性对我个人而言正负3db就很满意了。
本底噪音45db以下,越低越好。

有一点说明一下,音乐厅的录音是把1.5秒的混响时间录进去的,大多数流行音乐有加混响。

大道至简! 业余条件下《听音室是否应声学处理?》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780&extra=page%3D1&page=16
自文:1、空间的问题,我是客厅党,比较赞成是因地制宜,借力打力,就地取材来调整。
        2、独立空间当然会有更多的回旋余地,有条件可以参考相关专业装修。

看了一下图片,自文和百线生的听音房可能值得我们参考,还有其他网友的,R版的家具和物品好像没自文的多,混响时间应比自文的长,如果R版的声音没什么问题自文的也应没什么问题,这只是凭图片推测而已,严谨的话需用专业仪器测量,个人认为R版的也应没什么大问题,因为如果有驻波,声音会很难听,驻波比较容易听出来。




作者: rock    时间: 2013-7-10 18:01
若要对噪音/混响时间/驻波 这些声学名词做稍深入地了解, 推荐高保真杂杂志出了一本音响技术工程方面的书籍, 讲得很好.

另一方面, 要判别听音环境的正确与否, 多听现场,提高自己对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的理解是很重要的.. 还有一点,校声就不要拿什么发烧唱片了, 纯正的古典音乐最好, 如DG的唱片.

作者: nba    时间: 2013-7-10 18:30
本帖最后由 nba 于 2013-7-10 18:32 编辑
若要对噪音/混响时间/驻波 这些声学名词做稍深入地了解, 推荐高保真杂杂志出了一本音响技术工程方面的书籍, ...
rock 发表于 2013-7-10 18:01

混响时间/驻波百度百科的解释确实不太理想。特别是驻波。




作者: nba    时间: 2013-7-10 19:35
本帖最后由 nba 于 2013-7-10 19:52 编辑

经常听到发烧友抱怨低音过多混浊不清, 这是低频驻波.
作者: 品韵轩    时间: 2013-7-10 21:51
中高音的混响易处理,低频驻波最难搞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3-7-10 22:00
中高与中低是一分界点,很容易在此游离。这与电的好坏,有很大关系。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3-7-10 22:19
中高与中低是一分界点,很容易在此游离。这与电的好坏,有很大关系。
牛仔 发表于 2013-7-10 22:00

再一个就是分频器,没能正确分配能量。


作者: mnbvc    时间: 2013-7-10 23:16
中高音的混响易处理,低频驻波最难搞
品韵轩 发表于 2013-7-10 21:51

本来我也想这么说,但一时说不出什么依据,现在你说了,同意.


作者: 自文    时间: 2013-7-11 00:25
这是用XTZ软件测试我家的混响时间和瀑布图,当时是用M&K S150主箱+M&K 5310低音炮组成2.1的测试。
主要取样频率混响时间在0.4-0.5MS左右。对于AV而言,稍微过长,HIFI还算合适。我的空间小但杂物相对多,而ROCK的空间较大。


作者: 舒存    时间: 2013-7-11 07:18
支持楼主!极品需要多一点有意义的讨论。例如,我们是讨论听音室是否要做声学处理,还是讨论该怎么处理才合适?换言之,我们怎么理性对待空间处理?又如,关于录音的争论,如果不辩流行音乐惯用的电声录音手法,不辩我们习惯的手法,与原声录音方法差异,甚至混淆视听,结果莫衷一是。

一点小意见,仅供参考:

楼主这里说的噪音,应该准确是指噪声?噪音与噪声不同,锣鼓声即属于噪音,不是噪声。

混响,残响,余响,实际意思一样。空间建声用残响比较好,混响容易跟后期混音搞混。

古典音乐厅的残响值,理论上早已经提高到1.8;实际适合浪漫派作品的,都在2.0以上,甚至更长。音乐厅的残响值,要求比歌剧院长。

现实的演奏试听包括测试,据说一般是乐队在现场演奏科里奥兰序曲,依据是开始高潮的齐奏休止停顿,审听和测试乐队突然停顿后的残余声判断残响时长。

仪器设备不是不能用,而是要知道,像音乐厅歌剧院这样重量级别的演艺场所设计,投入极大,其中不乏名家大师手笔,理想的建声设计并不算多。值得思考的是,这些行家高人不知道如何测试?

如,最初的上海大剧院,香港文化中心音乐厅,后来的深圳音乐厅等,最新的广州大剧院等,建声都为人诟病。像法国人安德鲁及其合作到声学设计团队,他们近十年几乎包揽了的国内众多大型设计也如此,他们还有过像卢塞恩文化中心这样公认的杰出建声设计,有过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这样还凑合设计,也有韩国失败的设计,以及北京国家大剧院投入极大却很衰声的设计。令人费解的是,国大的设计几乎是照抄卢塞恩那个,命运完全两样!
作者: scfan    时间: 2013-7-11 09:06
令人费解的是,国大的设计几乎是照抄卢塞恩那个,命运完全两样!
舒存 发表于 2013-7-11 07:18


如果是1:1复刻倒也罢了,琉森那个文化中心音乐厅非常高,楼层有好几层,国大由于是鸟蛋造型,最高的层高给了歌剧厅,音乐厅只能躲在边上,所以层高矮了许多,高宽比和琉森相去甚远,声学特质一塌糊涂也就可以理解了。



作者: 自文    时间: 2013-7-11 09:56
首先还是做好基础,尽量规划一个合适的比例已经是成功的一半,目前我们房间高度基本是固定的(有2.7-2.9M已经幸福),而宽和长的比例能有1:1.5,那起码就不会难搞到那里去。自家是4mx5.6(1:1.4).大面积的连续性薄板材也是容易造成抵消某些频段的原因之一。
作者: s1.4    时间: 2013-7-11 10:40
尤其大箱子小空间,驻波是费脑费力的事情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3-7-11 11:33
贪心又搞不好,自食其果!
作者: 自文    时间: 2013-7-11 11:41
驻波也是可以通过摆位来避免或减低,17-20平方玩12"口径箱子身边就有许多案例,并未有
受到这个困扰。但是放在过度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比较空荡的小空间多数声音很难受。
均衡器的运用需要很高的水平,并不是简单加减某一个突出货减少的频段,实际上整个频段是互动和关联的。譬如AV上通常有自动EQ,而这个自动EQ就像化疗,很多时候好的坏的都给干掉磨平。

尤其大箱子小空间,驻波是费脑费力的事情
s1.4 发表于 2013-7-11 10:40




作者: nba    时间: 2013-7-11 11:44
混响,残响,余响,实际意思一样。空间建声用残响比较好,混响容易跟后期混音搞混。
...
舒存 发表于 2013-7-11 07:18

舒存提供了一些很好的意见.
虽然混响,残响,余响,实际意思一样, 确实是用残响比较好,不容易跟后期混音搞混。而且更容易理解.





作者: nba    时间: 2013-7-11 11:58
首先还是做好基础,尽量规划一个合适的比例已经是成功的一半,目前我们房间高度基本是固定的(有2.7-2.9M已经 ...
自文 发表于 2013-7-11 09:56

尺寸比例确实很重要, 因为涉及到驻波和混响时间(残响时间)问题.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3-7-11 13:02
混响,残响,余响与环境声,实际就是一个意思。
这个声音来自哪里,就是理解的差异。
是现在的听音环境?还是从录音到重播的系统再到喇叭的还原?
乐器在不同的现场演出,才会出现差别,也就是说混响,残响,余响与环境声有变化。
而这个恰恰就是录音要记录的重要部分,人们说一张唱片的好坏,也包括了这些。
作者: 自文    时间: 2013-7-11 13:27
我们听到只能是的是现在的听音环境,通过重播的系统再到喇叭的还原。
录音的好坏同样能感受。
作者: 舒存    时间: 2013-7-11 18:10
牛仔:1.混响,残响,余响与环境声,实际就是一个意思。2.这个声音来自哪里,就是理解的差异。3.是现在的听音环境?还是从录音到重播的系统再到喇叭的还原?4.乐器在不同的现场演出,才会出现差别,也就是说混响,残响,余响与环境声有变化。而这个恰恰就是录音要记录的重要部分,人们说一张唱片的好坏,也包括了这些。


尊重楼主开帖,集中话题,不打算多应贴。一些跟贴,有误解误读。现把问题分为4点,简单说明。如是实实在在问题,实有必要,另外发贴,不再此贴中继续,以免影响楼主正常发言。

1.混响(或残响或余响)跟环境声有关,但跟"环境声"不是一个意思。
2.残响(或混响或余响)甚至包括环境声等,都有自己严格的声学定义,不能随意望文生义自我随便解释。
3.不同功能有不同环境要求。这类话题最好集中,思路不要过于发散,以免东拉西扯,越谈越混乱。此贴楼主所谈,只是民用家居听音室。
4.如能对录音,特别是原音乐器演奏和原声录音有所了解,例如了解一点交响曲与流行歌曲等录音的不同,大概就不会在重播时有太多这类疑惑。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3-7-11 18:17
本帖最后由 牛仔 于 2013-7-11 18:21 编辑

正因为是民用家居听音室,就更应该搞清楚这个声音来自哪里。
如果是从录音到重播的系统再到喇叭的还原,与现有的听音环境就没有任何关系了。

作者: 自文    时间: 2013-7-11 18:31
本帖最后由 自文 于 2013-7-11 18:33 编辑

民用家居听音室,声音自然出自自家的系统,自然和现有的听音环境有莫大的关系。
录音好坏的区别,在一套调校正常的系统上还是能很轻易分别出来的。但一个混响厂驻波厉害的环境下,
百万系统听起来也是渣!
所谓录音的原环境,实际我们听到的是经过很多后期的调制制作了。就以星海这次对
慕尼黑的录音,感觉上和现场听就是两回事,反倒是我的风衣版录音还有点像。

作者: LOBO    时间: 2013-7-11 18:38
尤其是不能把 泛音 和 混响 残响 混为一谈.
不能把音响的 驻波 现象简单理解为物理学中对于 驻波 的定义. .
作者: rock    时间: 2013-7-11 21:04
尤其是不能把 泛音 和 混响 残响 混为一谈.
不能把音响的 驻波 现象简单理解为物理学中对于 驻波 的定义.  ...
LOBO 发表于 2013-7-11 18:38


请讲讲"音响的驻波现象" 和"物理学中驻波的定义".


作者: LOBO    时间: 2013-7-11 23:41
本帖最后由 LOBO 于 2013-7-12 01:44 编辑

已经另外开帖讨论了,因为想和低频等其他环节一起表述. 投影篇还远未完成,同时开工吧. 欢迎批评指正.

从音响里面看世界之
  ---从低频里面看世界之
    ----低频驻波篇
.   

  
   物理学上的驻波和音响的驻波,是正在和以后将努力思考的地方.暂时考虑到这些.请批正.
   物理学上的驻波如以上朋友 的百度 结果.
    谈音响的驻波,首先咱们明确易明确的事情. 音响里面的 "驻波",先说听感上的表现 : 就是在房间某个地方,低频轰隆隆一团响. 无可否认,这个地方就是过多低频能量的积聚. 所以,本人认为, 反而音响中的驻波,用低频能量在小范围的快速积聚不能释放,以及听感上的轰隆声(之前想到一个词儿更加准确些,一时忘了),这样描述,更加确切.
  
   无论哪个频段的低频,都是借助完整的从弱到强从强到弱的波形传播的. 依据去年本人Google 的搜索加上个人消化结果, 至去年为止,尚无人捕捉到完整的声音波形,因为难以捕捉,故尚无人知道声音的波形是什么样子 . 记得仿佛是南加州大学物理实验室使用类似 衍射 的原理, 捕捉并推理到声音的波形 :犹如球状的蛛网, 从中心呈球状向西面传播. 可以肯定的是, 1,不是平面传播,是空间立体传播. 2,是规则波形,有从波谷到波峰 并从波峰到波谷的完整波形.  
  
   如果低音炮的解析力 控制力够好,  信号从弱到强从强到弱展现的都很好 . 怎么说呢? 信号来的时候,在信号从弱变强的过程中, 低音炮的盆边的振动也是从弱到强, 那么低音炮周围的空气是一点点被推动,不是被猛地一把推出去,能量释放均匀不容易堆积,所以, 相对就不容易有驻波;  若低音部分解析力控制力不好, 信号来的时候,弱之信号没有解析到, 强的信号解析一下子到来, 低音的盆被猛地推出去, 像一盆水一样,不是一点点倒掉而是猛地泼出去,会回溅你一身,这样自然容易有驻波.   控制力和解析力是息息相关的, 解析力不好,控制力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反之亦然,二者都是相关表现,非因果关系. 解析力 控制力不好的炮,盆收回去的时候, 从最高位一下子到最低位,就易拍边.  低音单元运动的过程,各位烧友可以有更多描述阐述,无论怎么分析,都不能脱离低音单元振动之由若到强 由强到弱的渐变过程.

   低频波段应该集中了音箱的大部分能量. 这里说到驻波,很多烧友" 引经据典" 把物理中的驻波套用到低频上来,说两列方向相反幅度相同的两列波叠加, 想说声波在房间的某个地方走不动了.我个人认为,音响中的驻波,用的仅仅是名义上的驻波而已,如上所述, 低频能量在某个地方急剧积聚,听感上是轰隆隆一团, 和物理上的驻波应该是8杆子打不着. 另外,系统里面,您到那里去找方向相反幅度相同的波? 按照这个物理学理论,放单声道音乐时, 左右音箱中间岂不是全是驻波? 事实上,驻波容易出现的地方是在墙角这些低频能量不能被快速吸收 反而被多重反射 能量容易积聚的地方,和物理讲的 驻波 真没有任何关系,如同什么信息爆炸这个不严谨的说法一样, 名同而义不同.   
   接着来.
  另外的角度. 从专业吸声来看.,专业吸声处理实现的原理很简单, 就是把声能转化成机械能或者热能. 房间两侧的吸声板,里面是空腔, 空腔的大小和针对要处理频段的声音的1/4波长有关系, 这些频段的声波到达吸声墙的时候, 都要被转换成机械能或者热能.
  以上是一个能量转换的例子. 任何能量的转换,都违背不了能量守恒定律.
  拿一台低音炮对着墙角狂轰, 释放的声音的能量不能被快速吸收或者转换, 结果就要在墙角这里累积,当然能量快速积聚到一定程度, 听感上就轰隆隆的,极其不舒服. 如果低音炮的能量是被有序释放的, 驻波的强度就低,如果是被猛地释放的, 驻波的强度就高. 所以,很容易就知道, 空间越大,越不容易有驻波; 低音炮 低音箱体越远离死角,驻波越不容易发生. 还有一个强烈的因素,就是低音炮本身的素质.
  
  声音固然有玄学的成分,这玄学过多的是指听感; 但是音响的器材脱离不了科学的范畴.器材的问题尚要借助科学的方法分析. 依照能量守恒定律,得知能量最不容易被吸收或者转换的声音频段就越容易发生驻波. 反而知道极低频率,反而不容易有驻波,因为频率越低, 波长越长,波长越长,穿越物体的能力越强. 20Hz 的波长有 17 米, 按照能量的整幅就是1/4波长算, 有 4米多,一般墙体都拦不住; 40hz 的 1/4 波长也有 两米多, 也没有问题. 真正 20 30 40 hz 等这些频率,人的听感或者体感(因为极低频率往往不是听到的而是身体感受到的) 反而比较舒服. 所以,另外一个结论就是, 下潜很好的低音炮,也不容易有驻波.  20 30  40 等这些极低频段的声音的能量得以均匀分布,听感上并不强烈, 迪吧里面 80hz 以下的声音都是削掉的,能量感反而更强. 打在心口窝上面的低频,反而是频率偏高的频率; 真正的低频,就应该贴着地面走,卷库管,连座椅都震动的.
    综上所述,空间越小 容积越小 越 密闭的空间反而容易发生驻波; 当然我们也知道,那些真正具有高解析力 控制力 的低音炮不容易有驻波; 当然我们也知道音圈大的低音炮不容易有驻波; 当然我们也知道,下潜好的低音炮不容易驻波;当然好的低音炮对于摆位要求真的不高,只要别正对墙角,因为低频的传播的能力很强.

  另外, 前天我的 ID在 199 还没有被封的时候,正和一位烧友谈论此问题. 有另外烧友说到低音炮导致门窗乱抖的事情,其实这不是驻波, 这是能量的转换. 在相对密闭的房间中, 低频能量当然易从门窗的缝隙中得以释放, 释放能量的声波带动或引起门窗共振,所以这个现象是共振,不是驻波.  


  补充两个可能明白也可能迷糊的为题:1,两个鼓,为何大鼓比小鼓低频下潜低?  我自己想到的就有有多种形象的解释. 1a 当然, 当敲鼓的时候 ,从鼓的底部到顶部的质点一起参与振动,大鼓参与振动的质点更多,质点越多,组合成的波形就越长 波长越长, ,频率就越低; 1b当然, 直径越小的鼓,形变恢复的快, 大鼓,形变恢复的慢,当然小鼓频率高了; 1c 当然,您想,一块大石头扔到水里, 引起振动的水面的波形比小石头的波形大的多, 就如鼓面一样,一个道理  .........  2,  为什么低音单元越大,低频越强 ?  为什么低频的能量最强 ? 这个就和鼓是一个道理了. 不过低音单元是音圈带着盆振动, 鼓是被棒槌敲的而已. 所以当然了,2a, 低频单元越大,同时间参与振动的质点越多,质点越多, 共同组成的波形越长,波形越长,频率越低;,2b, 质点越多,当然能量越强;  盆越大, 质点更多, 振动的幅度更大,当然波更长,能量越强了. 所以这个音圈就如棒槌一样,肯定是越大越好啊.  
   再注: 另外,需要回忆的中学物理基础.任何振动,都是从中心向四周传播的, 振动中能量的传播,是以质点带动相邻质点振动的形式进行的 .所以,当低音单元或者鼓振动的时候, 能量从中心的质点向四周的质点传播. 所以,低频单元的振动特性越接近音乐现场低频乐器的特性,低频就越好听. 你想想, 现场的发低频的乐器例如大提琴,不是金属的吧, 大提琴就是木头振动发生,所以,纸质的低频单元加木音箱,好听. 如果听金属摇滚乐,我猜是金属音箱好听. 再者, 低音单元的盆振动幅度过大过小,都是失真. 所以, 从录音到碟片中记录的低频信号分贝大小 ,到音源解码,到 前级 后级放大的过程,一直到低音单元振动, 都极有讲究.低音炮一般都有音量衰减,不就是让您调这个东西的吗? 倘若一只15寸低音单元最大振动幅度是正负10, 一个30hz信号过来,应该到8就结束再往回走,若此时您调的音量过强,让单元振到9再回,那么就是失真; 振到7就往回走了,就是下潜不够. 若是振到 10了才到 60hz,也是下潜不够.  如果大提琴轻轻擦了一下,本来低音单元需要振到1刚好, 结果低音单元根本就没有振起来,就是解析力不够......等等,自己想吧,不罗嗦了.

   又想到一点,按照物理学 驻波理论, 当低频驻波的时候, 即使降低 低音炮的音量, 驻波也是无法消除的,因为两列波的特性仍然是振幅相同 方向相反,不过同时振幅降低,不过最终 驻波强度降低 ;                而如果,音响的驻波不完全是物理驻波,驻波只是一个某小空间内积聚的低频能量到达一个临界点以后的表现 , 当您把低音炮音量关小驻波就消失,如果是这样,就能有力说明低频驻波适合物理驻波不相称的.  我自己没有试验过,各位可以试验, 不过,您得先确定那就是驻波,不要把共振当成驻波.

  


   






作者: rock    时间: 2013-7-12 07:05
其实音响产生的驻波也符合物理意义上驻波的特性...声波也属波的一种,另外一种常见的波是电磁波,例如手机接收和发射的信号就是电磁波.

查了一下,我们可以知道驻波的物理定义: 频率和振幅均相同、振动方向一致、传播方向相反的两列波叠加后形成的波.  此种波的波形无法前进,因此无法传播能量,故名之。

"当弦乐器的弦因振动发出声音时,振动频率最低者为 n = 1 时的情况,称为基频或基音(fundamental frequency);频率较高的音称为泛音(overtones),基音和泛音统称谐音(harmonics)。"

音响房产生驻波的核心原因是 声波在房间的反射波( 也就是说房间无法消化这么多能量)与原始波的叠加, 这是为什么吸音少的房间更容易产生音响的驻波现象, 想象一下房间如果做成消音室, 那就根本没有驻波了.

为什么房间有的地方驻波多有的地方驻波少呢?  "此种波的波形无法前进" ,它只会产生在特定的位置。

延伸一下,房间如果做成消音室 ,声音好听吗? 我没听过,但牛仔所讲的录音室的“环境声”一定能比较好的还原和再现,而这时听音室没有任何本身的“环境声” 。
作者: wxzhangjia    时间: 2013-7-12 09:08
音响发声 不属于物理学范畴属于哪门学科?  声学的发展是近几十年来科技进步中属于最小的了。几十年前都已经成型的东西了,多买几本这方面的书看看,都有的。
我推荐一本      扬声器系统/山本武夫   电声界的葵花宝典。
作者: LOBO    时间: 2013-7-12 11:50
回复 wxzhangjia 的帖子
本人向来不迷信所谓的权威. 作者非物理电子科班出身的音响书籍,仅有些许经验上的参考价值,不看.

   这里 Copy 回复一下,关于驻波,还是到本人已开的另外帖子里面讨论吧.
   版主的意思我是很明白, 房间里面当然会有 物理学 所说的物理 驻波, 怎么可能没有呢? 也不用上图, 物理学驻波是个非常容易弄明白的定义.  问题这些驻波是否就是我们烧友听到的驻波? 所谓被反射然后叠加尔后发生驻波的声音的频段,是否就是我们烧友所听到的驻波的频段?
  
    我的这个帖子的标题就是低频之低频驻波, 意思很明显, 开始我就认为, 烧友听到的轰隆隆响这个驻波现象, 是低频段的表现. 首先咱们把容易弄明白的问题弄明白, 驻波发生时, 听感是怎么样的? 是否同意我所说, 听感上 轰隆隆 响 ? 诸位烧友如有更加确切 更加感同身受的 对于 驻波的 描述,请务必补充.
   如果诸位同意 轰隆隆响这个驻波的表现,那么就不要再想物理学 驻波这个事情了. 为何? 因为 易被物体反射再和其他波形叠加的声波, 其频率都是很高的,不会是 80 hz 以下这一频段, 这么长的波长不会那么容易被物体反射. 您要知道, 任何一个做吸声的房间, 吸收的仅是高频,不是低频,您想把低频吸掉,那得多大空腔啊. 您再想,若按照物理学驻波 来定义音响驻波,而再假设低音炮的声音出现物理驻波, 那么一个频率为 40hz 波长为 8.5米的声波产生的物理驻波,是什么概念? 就不是在房间某一处了,是整个房间里面,甚至驻到隔壁邻居家里面了.
   
    另外,我一开始就强调能量的作用,我认为 驻波是强能量 作用的结果. 用能量的现象来寻找答案. 很多书架箱譬如 C3 下潜到 40-50Hz 也没有任何问题的, 诸位可曾听到书房里面的书架箱有驻波? 书房里面那么小, 书架箱也没有驻波啊. 事实上,很多书架箱的频段和落地箱的频段是一致的,如果我们讨论音响驻波,讨论其发生关键就是频率因素而不考虑能量因素,那么 为何落地箱在大空间里面都有驻波,而书架箱即使在小空间里面也极少有驻波呢? 为何诸位烧友更加强调低音炮的驻波呢? 如果我们把三分频的音箱的低频端不接,仅仅接中高频,看看还有没有驻波?  音响的驻波,其产生,是否更加由于能量相加的结果 而不简单是波形叠加 ?

  我们发烧友讲的驻波,听感上的驻波,到底是能量相加为直接原因,还是波形叠加为直接原因,这是首要问题 ; 要弄明白产生 音响 驻波 的声波的能量, 声波的频段.


   综上所述, 1,我从未否定生活中处处存在驻波, 音响的房间中当然也存在这一列列驻波;  2,而按照物理学中驻波的描述, 音响房间中发生驻波的声波的频段,就是易被反射的声音的频段当然是中高频段而不是低频段, 中高频段的能量比低频段低太多太多了, 中高频的物理驻波,是否是我们易听到的驻波? 这和我们烧友经常听到的低音炮的 驻波 现象显然有相违背 ;3,按照物理学驻波引申出的 "反射" 驻波理论, 中高频段更加容易被反射, 更加容易出驻波, 那么 如果去掉音箱的低频段, 中高频段驻波仍然很明显,这中高频段的驻波,是否为我们 烧友所听到的驻波 ?
   
   所以, 请首先弄明白一个问题,并统一意见, 您听到的驻波,听感上的表现是如何, 轰隆隆的,还是 嘎拉嘎啦的,还是吱吱吱........抑或是其他的呢?  

   如果您同意 轰隆隆响 就是诸位通常想表达的驻波的表现, 那么我可以肯定的告诉您,这个驻波,是低频的驻波,这个表现,其发生的原因,不能用物理学 驻波来解释.  这个驻波, 恐怕还就得用小空间内能量的快速积聚不能释放转移 来解释 最为合适.



   
作者: wxzhangjia    时间: 2013-7-12 12:36
本帖最后由 wxzhangjia 于 2013-7-12 12:44 编辑

回复 LOBO 的帖子


    大哥 国内所有大学的声学教材起步时都基于该书的架构参照而来,您太武断了。

我是推荐给音响爱好者们看的。我大概看了七八本,这本比较经典。
就是数学公式多了点,没有数学专业本科的底子基本不可能全看懂。国内好多新出的基本是鸡肋,没撒看头都是依葫芦画瓢。
作者: wxzhangjia    时间: 2013-7-12 13:18
不说了 ,从只言片语就可知兄连一些基本的概念都没搞清 就在那里大演练了。呵呵
还有都没了解一下,就又再那里想当然。   
作者: wxzhangjia    时间: 2013-7-12 14:25
无需道歉,大侠很是热心,是我等需要虚心学习的。
发一个相关计算的网页,可以选中文页面,就是翻译的不是太好,权当参考吧。
里面还有些制作低频陷阱的参数。
http://www.mh-audio.nl/user/acoustic%20calculator.asp
作者: 游子    时间: 2013-7-13 13:37
尤其是不能把 泛音 和 混响 残响 混为一谈.
不能把音响的 驻波 现象简单理解为物理学中对于 驻波 的定义.  ...
LOBO 发表于 2013-7-11 18:38



驻波有音响驻波和物理驻波之分?


作者: nba    时间: 2013-7-13 16:38
本帖最后由 nba 于 2018-4-5 16:24 编辑

其实,不但有驻波,还有陷波,这与声音经过反射之后的相位有关,百度百科有关驻波的定义没有提及到相位这一重要因素或条件。
除了听到很多发烧友抱怨低音过多混浊不清,有的却说与之相反的是: 没低音(在音箱正负极正确的情况下)。
驻波和陷波在频率曲线上的表现是隆起或下陷。


有利于消除驻波的建筑尺寸比例,音箱的箱体尺寸比例,技术类书籍(手头有二本)没有给出喇叭单元位置这一重要因素或条件,因为改变发声点可以改变驻波,这在音箱调整摆位时有亲身体会和经历,自文的回帖也有提到摆位问题,舒存也提到一些剧院音乐厅设计失败的案例,对于驻波和混响时间,建筑尺寸比例发声点(舞台位置和音箱位置)听音位置等关系密切,牵一发而动全身。
另外,驻波和混响时间会影响到声像定位。
-------------------------------------
驻波:
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 ... hread&tid=21013
.

-------------------------------------------------------------------------------------------------------------------------------


作者: nba    时间: 2013-7-13 16:43
但一个混响大驻波厉害的环境下,
百万系统听起来也是渣!
...
自文 发表于 2013-7-11 18:31

确实是这样, 高级音响变低级音响



作者: MJL988    时间: 2013-7-13 18:32
看不懂,头晕 !现在太热,到冬天翻出来再
慢慢琢磨。。。。。。

作者: LOBO    时间: 2013-7-13 22:29
诸位先统计一下 诸多烧友原来认为的驻波 是什么现象. 这个要先把烧友原来的认识给理出来.
  另外,请解释一下驻波不是轰隆隆的声音,那么在听感上可又具体描述? 还是不可闻? 这点很重要.
作者: s1.4    时间: 2013-7-14 00:34
回复 自文 的帖子


  实践证明,  通过合理的摆位消除驻波,深受其益!~
作者: 游子    时间: 2013-7-14 01:09
LOBO  发表于 昨天 22:47
这么简单的问题, 先弄清诸多烧友嘴里讲驻波的时候,想要驻波表述的是何种声音现象? 就好像电子短路和大脑短路,这显然不是一回事.总不能说短路就有一种解释吧.另外说知识爆炸,也不是说 物理中爆炸的意思吧.



解释仍有商榷余地,谢回复。



作者: rock    时间: 2013-7-14 07:04
论点要清晰,论证要有力,才有可能展开良性而深入的探讨...."隆隆声"是驻波的其中一种表现 ,驻波还有其他表现,例如,驻波的波谷还有"隆隆声"吗,听不到不等同不存在...."隆隆声"不能100%等同于驻波,如某些家具的共振.
作者: luhui2008    时间: 2013-7-14 08:18
是个广义相对论啊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3-7-14 08:44
确实是这样, 高级音响变低级音响
nba 发表于 2013-7-13 16:43

这里没多少人能理解唱片还原后,声音清淅是怎么样的。不相信的话,可说说。


作者: gzfs    时间: 2013-7-14 09:12
“这里没多少人能理解唱片还原后,声音清淅是怎么样的。不相信的话,可说说。”

本来已经不想搭理你了,因为你这半桶水实在没料。

昨天去了轩仔的录音棚听自己的一部分黑胶录音,发现和自己的参考系统的音色平衡和分离度以及声场分布等等几乎一模一样。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3-7-14 09:53
富盛的观点代表了大多数烧友的观点,就是声音的“清淅”与器材高档不高档有关系。
而实际上,声音的“清淅”是与其所处的位置正确与否有关。
位置不正确,那么就完全有可能产生驻波,因为它们没有展开,都挤到一块了。
另外,挤在起的声音是很难听的清楚,自然音量就会加大。
作者: rock    时间: 2013-7-14 10:00
富盛的观点代表了大多数烧友的观点,就是声音的“清淅”与器材高档不高档有关系。
而实际上,声音的“清淅 ...
牛仔 发表于 2013-7-14 09:53


我想问问牛仔,你的观点是否这样: 声音的“清淅”与器材高档不高档没有关系, 只与其所处的位置正确与否有关。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3-7-14 10:04
我想问问牛仔,你的观点是否这样: 声音的“清淅”与器材高档不高档没有关系, 只与其所处的位置正确与否有 ...
rock 发表于 2013-7-14 10:00

是的,高档器材只代表其有能力更好地完成声音的表现,也就是说质量。


作者: ECC32    时间: 2013-7-14 10:08
整个帖子云山雾罩,把许多原本简单的事儿弄复杂了,先来回应一下LZ-NBA兄的几个基本概念,
1.混响时间(RT60)

混响时间是可以通过算式计算的,随着建声技术的发展,改良的公式很多,下面仅简单介绍下赛宾-耶格公式



T60=0.161V/S
*a

T60------混响时间(s

V---------房间内部体积

S---------房间内部表面积

a---------室内平均吸声系数

虽然这个最早期的公式有着种种局限,后来人们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种改良性的的公式。但从上面的公式可知:混响时间与房间的体积成正比,与房间的内表面积与吸声系数成反比。







作者: ECC32    时间: 2013-7-14 10:13
引用一下NBA兄原帖的论点:
“音乐厅的混响时间1.5秒左右。
电影院的混响时间0.8至1.2左右。
家庭听音房0.5左右。我个人的有1.0以下就满足了,也就是电影院级别的混响时间。
频率特性对我个人而言正负3db就很满意了”
这几组数据不知引自何处,从上述混响的公式可知,一个空间的混响时间与其体积成正比,故上述混响数据应是一个范围而非定值,据我所知,大多数音乐厅的混响时间大于1.5S。而一个家用听音室混响时间如为1.0S的话,是很难听的。


作者: ECC32    时间: 2013-7-14 10:19
再说频率特性:
与专业录音棚不同,家用听音室的声学处理限于条件大多只能做到“将就”,它的目的不在于获得良好的房间频响曲线而在于消除固有的声学缺陷(减少驻波、减少过高的峰谷)。从在下有限的实践看,正负3DB要求的达到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作者: ECC32    时间: 2013-7-14 10:23

共振与驻波

共振

房间内表面过于坚硬、反射性强,可能激发房间在某个固定频率(又称简正频率)出现共振。其特点是:某个频率的声压被加强、低频出现间隔较大的峰和谷,表现为低频的嗡嗡声。大多出现在面积小的矩形听音室中,大房间不易出现。解决共振的方法是:在听音室尺寸大小、比例和吸声材料布置上使房间共振频率展宽,令其“峰、谷”密集。

驻波

驻波是小房间、特别是尺寸比例不当的房间里的常见现象,它是由两列频率、幅值相同,相位相反的声波叠加组成,由声压为零的“波节”和声压很大的“波腹”组成了驻波波形。驻波最简单的成因是由声波在一对平行面之间传播,入射波与反射波相叠加组成,驻波的本质是共振.


作者: gzfs    时间: 2013-7-14 10:30
牛仔确实是断章取义胡说八道的高手。
这个神棍必须彻底打倒,以免为祸音响界,祸害发烧友。

作者: rock    时间: 2013-7-14 10:37
整个帖子云山雾罩,把许多原本简单的事儿弄复杂了,先来回应一下LZ-NBA兄的几个基本概念,
1.混响时间(RT6 ...
ECC32 发表于 2013-7-14 10:08

百度的解释更清晰:

所谓混响,是指声源停止发声后,在声场中还存在着来自各个界面的迟到的反射声形成的声音“残留”现象。这种残留现象的长短以混响时间来表征。混响时间公认的定义是:声能密度降为原来的1/10^-6时所需的时间,相当于声压级衰变60分贝。某频率的混响时间是室内声音达到稳定状态,声源停止发声后残余声音在房间内反复经吸声材料吸收,平均声能密度自原始值衰变到百万分之一(声能密度衰减60dB)所需的时间,用T60或者RT表示。混响时间过短,声音发干,枯燥无味,不亲切自然;混响时间过长,会使声音含混不清;合适时声音圆润动听。
指标
混响时间是声学设计中声能定量估算的重要评价指标。适合电影放映的混响时间一般不超过0.8秒,适合音乐厅的混响时间一般是1.5秒,上海音乐厅达到了这个指标。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3-7-14 10:40
又开始爆跳如雷了?有点修养以理服人吧!
作者: ECC32    时间: 2013-7-14 13:27

在实际的室内,除了一对平行面之间的一维轴向共振外,还有二维、三维的驻波存在。

房间的形状、尺寸比例对室内驻波影响最大,比如,矩形房间可能有10种共振方式,房间的长、宽、高尺寸相等时室内传声效果最不好。


作者: nba    时间: 2013-7-14 16:51
本帖最后由 nba 于 2013-7-14 17:24 编辑
共振与驻波

共振

房间内表面过于坚硬、反射性强,可能激发房间在某个固定频率(又称简正频率)出现共振。其特点是:某个频率的声压被加强、低频出现间隔较大的峰和谷,表现为低频的嗡嗡声。大多出现在面积小的矩形听音室中,大房间不易出现。解决共振的方法是:在听音室尺寸大小、比例和吸声材料布置上使房间共振频率展宽,令其“峰、谷”密集。

驻波

驻波是小房间、特别是尺寸比例不当的房间里的常见现象,它是由两列频率、幅值相同,相位相反的声波叠加组成,由声压为零的“波节”和声压很大的“波腹”组成了驻波波形。驻波最简单的成因是由声波在一对平行面之间传播,入射波与反射波相叠加组成,驻波的本质是共振.

...
ECC32 发表于 2013-7-14 10:23

欢迎成都的ECC32 批评指正, 因为我的主帖说过这句话:"欢迎批评指正".

首先自我"照照镜子".  ECC32 : "正负3DB要求的达到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这点我承认自己要求太高了.

另外, 本想回复你的问题R版已非常准确地说到了, 我就不再重复.

上面帖子的 "相位相反的声波叠加组成" 这个有意思, 值得探讨.




作者: ECC32    时间: 2013-7-14 17:15
回复 nba 的帖子
兄台客气,说批评指正完全谈不上,讨论而已。
听音室的声学处是实践性很强的事儿,这点就连职业选手也未必一矢中的。声学处理、仪器测试的作用和DIY放大器的做机器、仪器测试道理差不多,只可能做到基本正确,细致的调整还在后期。没亲自做过只说理论是毫无意义的。

   
作者: nba    时间: 2013-7-14 17:35
本帖最后由 nba 于 2013-7-14 17:41 编辑
回复
声学处理、仪器测试的作用和DIY放大器的做机器、仪器测试道理差不多,只可能做到基本正确
没亲自做过只说理论是毫无意义的。

...
ECC32 发表于 2013-7-14 17:15

"只可能做到基本正确"------题目是 "建声特性是否正确或合适"

"没亲自做过只说理论是毫无意义的"--------题目是:"如何知道我们的"皇帝位"建声特性是否正确或合适的论述与探讨". 另外, 已有网友给出了很给力的实践操作.    有一些是亲身体会和经历.




作者: zwmm    时间: 2013-7-14 17:38
不可否认,我们发烧房内许多位置你站着听都会有驻波存在!但这些位置有驻波,没关系!只要坐在皇帝位上时不对你的听音造成干扰就ok!没必要都去处理和理会。
作者: ECC32    时间: 2013-7-14 17:52
回复 nba 的帖子
看来,是我说的太发散了,没有切您的题,说声抱歉。就您的问题,管见:
1.从建筑声学和高保真的理论上说一个及格的听音室,应该满足下面的几个条件:
1.足够的响度(声压级)。通常要求有85dB的平均声压级,考虑到大动态的不失真重放,可设计为90~95dB。
2.均匀的声场分布。通常,均匀的声场分布应保证同一个声音发出时整个房间内最大声压级和最小压级之间不超过6dB(尤其是影院系统的房间)。
3.合适的混响时间。
4.频率响应和有效频率范围满足重播需求。
5.信噪比应满足要求。



   
作者: ECC32    时间: 2013-7-14 17:54
回复 nba 的帖子
至于如何知道是否正确的问题,我在前面已经说过,首先应该经过仪器测试,来确认基本正确,但后期还需要做细致的调整。


   
作者: ECC32    时间: 2013-7-14 18:02
本帖最后由 ECC32 于 2013-7-14 18:04 编辑

和生活一样,理想是理想,实际上可能会有妥协,比如说,6DB的偏差,实际做起来,有不小的困难。这是在下前些日子使用粉红噪声、XTZ测得的听音位的频响曲线,请您指正。
作者: BJMA    时间: 2013-7-14 18:11
不可否认,我们发烧房内许多位置你站着听都会有驻波存在!但这些位置有驻波,没关系!只要坐在皇帝位上时不 ...
zwmm 发表于 2013-7-14 17:38


Z兄好像说反了......
基于驻波产生的机理,皇帝位是最严重的灾区,因为皇帝位在中心线上。
很难理解Z兄的“只要坐在皇帝位上时不对你的听音造成干扰就ok,没必要去处理和理会”这句话......
如果皇帝位OK了,别的地方想要不OK都难啊,呵呵呵~~~







作者: ECC32    时间: 2013-7-14 22:15
回复 nba 的帖子

应答NBA兄的标题之问题:何为正确和合适?房间音质评价参量和最佳混响时间

在传统建声领域,响度、平衡、混响是影响房间音质的三个主要要素,其外,还有背景噪声、声场不均匀度、清晰度、丰满度、亲切感平衡感、方位感等,混响时间尽管不是唯一的指标,但占主导地位。

如前述,决定房间混响时间的有房间的容积、室内总表面积及平均吸声系数。在房间的形状、尺寸确定之后,改变混响时间能做的就是采取适当的吸声措施。

在建声设计上,有一个重要的参数-----------最佳混响时间。对于不同容积和重播题材的房间,最佳混响时间不同。所谓“最佳”,无非是在人的听感方面大量实践之总结,所以,各国发表的数据不尽相同。最佳混响时间一般指500Hz对应的混响时间值。

以容积为100立方米的房间为例:以音乐、歌剧为重播主体的话:最佳混响时间为0.55S左右;AV室、会议室:0.45S,语言播音室:0.40S,而管风琴要1.1S


作者: ECC32    时间: 2013-7-14 22:17
回复 ECC32 的帖子
温暖感

   如前述,最佳混响时间一般指500Hz(中频)对应的混响时间值,但是是否仅仅保证了这点就可以了呢?不行,惯常的建声设计都要求高频与中频的混响时间相当,而稍提升低频(80~400Hz),使低音丰满、增加温暖感。温暖感用BR表示(BR=T125+T250/T500+T1000,T125为125Hz的混响时间,其余类推),为低频混响时间和中频混响时间之比。一般可取值为1.05~1.2。

响度

响度是声学空间的重要指标,其包括直达声和反射声。它的影响因素很多,如声源的声功率、容积、背景噪声、混响时间等。响度不足弊端很多,比较极端的例子就是在一个过大的、做了强吸声(反射声很少)房间内布置了一套声功率很小(直达声能不足)的器材。响度一般用声压级来表示。如72dBA。

声场不均匀度


这是一个曾令我感到困惑的问题,家用听音室不同于剧场,听音位也仅限于“皇帝位”是否有必要象剧场一样追求声能的均匀分布?带着这个问题,看过日本石井伸一的文章,他明确的提出在家用听音室内应该尽可能地平均地布置吸声材料,目的就是使声场的声能分布均匀。一般剧场的声场不均匀度可以达到3~10dB,管见家用的听音室可以设定此指标为10dB。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除了平均布置吸声材料外,在第一反射点做适度的扩散也有一定的作用。

噪声水平

这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在国内一般的民居在这方面也是不够重视的。房间的本底噪声的过大势必遮掩音乐的细节,影响音乐的欣赏。此外,声音对外的泄露轻者影响听音室内的声音特征,更将影响家人和邻居的正常生活。对于一般民居,大部分的声泄露是通过门窗进行的。

控制听音室的噪声,首先应该从尽量远离主动发生的噪声源,如洗衣机、电冰箱等;其次需要对门窗做隔声处理,家用听音室当然不可能象录音室那样做声闸一类的构造,但应尽可能的选择厚重的门、窗,有条件时可以采用双层玻璃带密封条的平开窗和带密封条的双层门。



   
作者: ECC32    时间: 2013-7-14 22:25
实测房间的混响时间RT60[attach]72827[/attach]

作者: nba    时间: 2013-7-15 07:42
本帖最后由 nba 于 2013-7-15 08:00 编辑
回复
应答NBA兄的标题之问题:何为正确和合适?房间音质评价参量和最佳混响时间在传统建声领域,响度、平 ...
ECC32 发表于 2013-7-14 22:15

为什么标题既有"正确"又有"合适"?

"正确"这里一般情况下是指专业认为的, 你都说了:"各国发表的数据不尽相同", 那怎么办? 所以就加了"合适", 另外, "合适"也是指纯个人的, 或业余情况下的. 在写标题时就考虑到每个人的逻辑思维不一样, 所以就既有"正确"又有"合适".

如果说标题这样也有问题或不行, 那就无法讨论的, 就会各说各的, 相互无法理解.

除了标题, 在内容上也考虑到要尽量简单明了, 通俗易懂, 尽量化繁为简, 既有专业情况下的, 也有业条件下的, 尽量做到符合逻辑, 合理一点, 但还是被你挑出毛病了:"正负3DB要求的达到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只要批评合理, 我会接受, 但如果批评不合理, 我是否也要接受?



作者: zwmm    时间: 2013-7-17 15:57
Z兄好像说反了......
基于驻波产生的机理,皇帝位是最严重的灾区,因为皇帝位在中心线上。
很难理解Z ...
BJMA 发表于 2013-7-14 18:11

我的沙发就靠着后墙放,听音乐时将头靠在沙发上,就能明显感觉到声音较混,而坐直身子往前些(头距后墙约60cm--80cm)时,音乐的听感就会很清晰,所以烧友到我这听时,我都会提醒。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3-7-20 10:53
皇帝位实际上就是指最佳听音区域。
那么这个区域的前后长短、左右宽窄与什么有关?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3-7-20 18:12
皇帝位实际上就是指最佳听音区域。
那么这个区域的前后长短、左右宽窄与什么有关?
牛仔 发表于 2013-7-20 10:53

或者说有什么方法计算得出呢?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3-7-20 20:36
本帖最后由 牛仔 于 2013-7-20 20:37 编辑

那么这个区域的前后长短、左右宽窄与什么有关?
这个与左右两个喇叭中点距离大小有关。距离越大,最佳听音区域越大。
公式:X是一个变量,可比着放置音箱的墙宽,或从0.7X推算取得。
左右两个喇叭中点距离是0.7X;
两个音箱前沿中心点到最佳听音区域中心点是0.9X
最佳听音区域的前后长短是0.6X、左右宽窄是0.3X。
打个比方,X为2米,左右两个喇叭中点距离是0.7×2得到1.4米,两个音箱前沿中心点到最佳听音区域中心点是0.9×2得到1.8米,最佳听音区域的前后长短是0.6×2得到1.2米、左右宽窄是0.3×2得到0.6米。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3-7-20 22:19
那么这个区域的前后长短、左右宽窄与什么有关?
这个与左右两个喇叭中点距离大小有关。距离越大,最佳听音 ...
牛仔 发表于 2013-7-20 20:36

还有个尾巴漏了说,后墙是0.8X。


作者: LCL123    时间: 2013-7-20 22:30
那么这个区域的前后长短、左右宽窄与什么有关?
这个与左右两个喇叭中点距离大小有关。距离越大,最佳听音 ...
牛仔 发表于 2013-7-20 20:36
终于看到牛大毫不保留“露一手”了早这样做不是皆大欢喜吗?象这风格俺喜欢

也希望坛上各位大大也再大方点多多献出些调音秘籍哦


作者: gzfs    时间: 2013-7-21 01:23
本帖最后由 gzfs 于 2013-7-21 01:52 编辑

牛仔这所谓的公式完全是活在理想状态下的意淫。这一手一露啊,牛仔神棍的名字可更是名符其实的了。

不过企图沽名钓誉的都有这么些公式来哄骗初哥的。

牛仔你就不要企图用几个公式挽回你已经彻底臭掉人格和声誉了,你这样做只会更显示你的无知和低能。

首先,如果在两侧墙壁的声学条件一致和音响器材均是最理想状态下的这些前提下,皇帝位置应该呈一直线前后分布的;

其次,喇叭的水平扩散特性和发声原理的不同,其在聆听环境的最佳摆放点和角度都有很大的区别;

第三,侧墙和前墙的声学条件的差异会导致喇叭的最佳位置和聆听的最佳位置和公式有明显的不同;

........

总之,牛仔神棍的这个所谓的公式完全罔顾声学环境和器材的的实际情况,所以是个伪公式,完全经不起现实的推导。



作者: 红苹果    时间: 2013-7-21 08:47
刚好歪打正着也说不定,你锋哥也太少看了!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3-7-21 09:33
中心区域呈一直线是内拗的结果。
没有公式、规则的行为,才是真正的神棍。
作者: gzfs    时间: 2013-7-21 09:47
你条只能侮辱别人母亲的人格尽毁的神棍还有什么资格称呼别人是神棍呢?

公式?规则行为?你不是正好说你自己吧。

凡是有点水平的音响论坛都不可能容纳这种失格的人渣。你还是回你的母亲那里告诉她你是如何因为自己知识上的贫乏而老羞成怒,继而问候他人的母亲,现在不知如何是好了。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3-7-21 09:59
技不如人就承认了吧!
作者: gzfs    时间: 2013-7-21 10:27
你条神棍到现在还是那三板斧:抛出胡说八道的貌似高深实则无厘头的道理,给人质疑后先傻笑遮羞,继而作高深状,最后竭斯底里骂娘收场。

收皮喇技不如人!!不记得你是如何骂娘的吗?就是因为你的条神棍比我揭穿了的缘故。什么徒手调唱盘绝技!!什么喇叭都不能“内拗”!!什么现场声理论!!什么正面立体反面立体!!统统是胡说八道。
作者: nba    时间: 2013-7-21 10:34
怎么到这里来吵架了 ! ?

吵吧!

你们二个继续吵!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3-7-21 11:09
实在抱歉,回归主题。
作者: gzfs    时间: 2013-7-21 11:18
为免只会骂你阿妈的神棍贻害论坛,必须如影随形地揭露其真面目。

而且,在无情揭露的过程中,我也有论点相对应。所以并不是单纯的吵架。希望楼主详细看看。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3-7-21 11:28
如果说,没有一种可计算的方法,装在墙上不可移动的音箱又如何找到最佳听音区域呢?
作者: 红苹果    时间: 2013-7-21 11:33
本帖最后由 红苹果 于 2013-7-21 11:37 编辑

哪只能说规则是死的,难道人也是"死"的来听音响?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3-7-21 11:37
是啊,人是活的,如果是在监听室有设备的情况下,这个人就挺忙乎了。
作者: 红苹果    时间: 2013-7-21 11:45
长江后浪推前浪,忙肯定有,天下事物没一锤定音的,除非是、、、、、、、、、、、
作者: gzfs    时间: 2013-7-21 11:49
第一阶段告一段落,进入扮高深阶段。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3-7-21 13:34
长江后浪推前浪,忙肯定有,天下事物没一锤定音的,除非是、、、、、、、、、、、
红苹果 发表于 2013-7-21 11:45

?。。。。。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3-7-22 09:53
出现问题,应从根源解决,这样才能切底解决。
如何认清问题的根源,不是拍脑门想当然的事!
作者: gzfs    时间: 2013-7-22 10:44
继续第二阶段,好深奥哦。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3-7-24 09:48
现场i是环境的调整,因为其叠加来自环境。
录音重放来自系统调整,叠加来自重放过程。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