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讨论一下声音的色彩感,请大家指导 [打印本页]

作者: 镁声绕梁    时间: 2013-8-14 01:17
标题: 讨论一下声音的色彩感,请大家指导
镁声组建和调整音响系统,认为系统应该高度透明、无染色,碟片是什么内容、风格,就出什么声音;注重细节、线条和动态,更要注重色彩感和跃动感(微动态),尤其注重音乐内涵和情感的表达。                     
1
在QQ群里交流,很多朋友反问,什么是色彩感?又或者:即要透明,又要色彩,你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何况你的三大件都是清一色的胆机,音染这么多,怎么能做到透明呢?
2
我想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如果碟片的内容是一只鸡蛋,音响系统就是烹调的方法。你可以煎炒焖炸油盐酱醋重口味,但就失去了仔细分辨不同来源的鸡蛋本身的味道的可能性。
3
而我喜欢吃纯净水煮蛋,尤其是正宗土鸡蛋散发出的诱人香味,是任何调料都无法替代的。音乐的色彩感就是鸡蛋散发出的香味。系统越透明,鸡蛋的香味就越真实浓郁,香型的变化也更多。
4
再拿品红酒做比方(镁声没出息,不是吃就是喝):只有纯净透明的高脚杯,才能更好品出红酒自身的味道。我们说这种红酒味道丰厚浓郁,其实和透明的玻璃杯并不矛盾。
5
色彩感是系统表达各种乐器特征音色的能力,而不是染色。不要误认为某些直白的中低档监听系统就是透明,这类器材就像是普通自来水,会把土鸡蛋本身的香味都给冲淡了,也算一种无形的“音染”吧。但对于录音师来说,似乎更注重各声部的比例量感和动态,所以对于色彩感的表达,不像民用器材那么追求到极致。
6
至于胆机“音染”重的说法,是相对于中低价位的产品而言。其实顶级胆机的速度、瞬态、透明度、控制力,都和同等价位的石机相差无几,更有石机所欠缺的丰富的色彩感。可惜的是,色彩感无法测试量化,在放大器的指标中无一席之地。
7
色彩感似乎是和偶次谐波有关,是真实乐器发声的泛音部分,决定着乐器的音色。虽然现代录音制作技术可以任意改变录音的音色,但这就像化妆一样,始终不如天生丽质来得自然和动人。胆机的偶次谐波比石机丰富,自然更有利于色彩感的表现。
8
至于说到胆机失真大,其实是评价放大器失真的指标不全面。对于正弦波单音信号的放大,胆机失真的数据比石机差,但对于泛音丰富的音乐信号的放大,胆机显然更有优势。如果对泛音的综合保真放大能力能够测量的话,胆机的数据就应该会比石机好很多了。
9
镁声不是专业人士,零零碎碎说了这么多,目的是抛砖引玉,请专家批评指导。

作者: znd06    时间: 2013-8-14 04:38
       楼主知道偶次谐波,实际可测量到的还有N次谐波失真,这些只是已知可测可见失真,谐波失真主导了染色味道。比如说:暖、甜、慢等。你想又有染色有要本色,这怎么可能?       失真种类不止谐波,还有其他,还有没被普遍认识的。要想出真正原味声音必须采用科学方法,将各种失真降低,也就是尽量不多不少恰到好处的还原录音信号,此时的声音才最好听,它不是没味道,而是纯正原味。通常产品是既有残缺,又有附加,出不来原味。

作者: zhidong    时间: 2013-8-14 08:45
这个问题你问10个人可能有10种不同答案,听感有时候很奇怪随着年龄增长耳力会下降.

色彩本来是用眼睛来感受的用在声音上要加上丰富的想象了!


作者: znd06    时间: 2013-8-14 10:27
回复 zhidong 的帖子

        是这样。这主要源自不正确的调音方法,错误的方法必然产生错误的结果,并且会五花八门,没准。甚至不下十种。如果方法正确,只会有一种才是正宗。
   
作者: 镁声绕梁    时间: 2013-8-14 10:40
这个问题你问10个人可能有10种不同答案,听感有时候很奇怪随着年龄增长耳力会下降.

色彩本来是用眼睛来感 ...
zhidong 发表于 2013-8-14 08:45

谢zhidong兄指点。其实声音的厚薄、密度、冷暖、重量感、粘滞感、松香味,都是听感中常常用到的词汇,而且大家都明白指的是什么。但色彩感似乎就少人用,我也是有感于此,才提出来讨论。

作者: 镁声绕梁    时间: 2013-8-14 10:41
本帖最后由 镁声绕梁 于 2013-8-15 09:09 编辑

色彩感并不是要给碟片的音乐加上某些色彩,而是忠实再现音乐中各种乐器的特征音色。色彩感好的器材声音不一定更华美,而是更忠实。其实很多大烧都早已认识到这个问题,并运用到调音实践中。镁声有幸参与其中,才得到这些启迪。
-
举个线材的例子:上次在老郭家学习,唱放用一条银彩的双皇冠,听童丽非常华丽甜美,有点像卡拉OK加了高级的激励器效果。把双皇冠换成晶彩同级别,虽然华丽感减弱,但人声更真实自然(有了肉味),情感更真挚。可以这样说,银彩是有点染色的华美的线材,而晶彩是透明但色彩感更好的线材。如果播放其他软件,例如大提琴,银彩会是同样的华丽感,而晶彩就会更多牛筋味和粘滞感。
-


作者: znd06    时间: 2013-8-14 11:06
"镁声绕梁  发表于 4 分钟前
N次谐波失真,也是通过输入单音信号来测试的。带有丰富泛音的音乐信号,目前似乎并没有办法测试放大过程的失真。"             你说胆机放音更能表现丰富谐波泛音,这本身就是误解。胆机对高频瞬时小信号实际会有所衰减,这从它的电压上升速率就可得知。人们往往把它自身的谐波失真误认为是原声中的泛音,就像某些人喜欢号角喇叭自带的伪泛音一样,也是一种音染。



作者: hjc    时间: 2013-8-14 11:07
色彩的东西无权威的名词解析,也很难量化,所以难免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述,搞不好可能会引起争执,,不过谈一下也无妨。。。。但大多都没有结果。。。
作者: s1.4    时间: 2013-8-14 11:18
大件是食材,附件是佐料,玩家是厨师。。。呵呵。。。
作者: znd06    时间: 2013-8-14 15:44
大件是食材,附件是佐料,玩家是厨师。。。呵呵。。。
s1.4 发表于 2013-8-14 11:18
       一般玩家充其量是食客,主菜厂家做得了,您也只剩下弄点小料调个味,影响不了本质。        主菜已经搞砸了,小料岂能回转?
        当前的音响正是如此,人们不能认识到某些原理错误,一味添油加醋,实际是治标不治本。

作者: 镁声绕梁    时间: 2013-8-15 00:30
=
也许我的比方不合适,把简单的问题说复杂了。那就就事论事来说吧:
之前我用过老款诗醉总理14前级,是很舒缓唯美的声音,各种乐器似乎都笼罩着夕阳的余晖。但播放打击乐,就有拖泥带水的感觉。现在用新款的诗醉前级,如果播放打击乐,和石机一样干净利落,没人听得出是胆机的效果。而播放古典,提琴的松香味、铜管的辉煌感,也都能表现得淋漓尽致。我才知道,染色和色彩感是两个概念。


作者: 镁声绕梁    时间: 2013-8-15 00:43
本帖最后由 镁声绕梁 于 2013-8-15 01:36 编辑

尤其是播放交响,各种乐器带着各自丰富的泛音,仿佛一张五彩缤纷的油画。同样的碟片去别人的石机系统播放,哪怕是细节更多、动态更大、结像更好、音场更宽,也觉得画面色彩不够丰富。
=
借了诗醉更贵的旗舰前级和我的入门前级来对比,三频分布和声底几乎没变,只是色彩感和密度进一步加强。由此也说明,越是高档的器材,对乐器色彩的反应越强烈。

作者: 镁声绕梁    时间: 2013-8-15 01:30
本帖最后由 镁声绕梁 于 2013-8-15 09:04 编辑

=
我是永远不会嫌系统的色彩感会过头。因为即使这套以色彩感自得的系统,播放最经典、音效最好的古典吉他录音,听起来也不如自己弹一把几百元的雅马哈的色彩感更好(技巧就不提了,呵呵)。每次去厦门,最期待的就是去钢琴博物馆围在斯坦威旁边听“鼓浪屿之波”,那种感受——每个音符仿佛是拖着小尾巴的精灵,带着丰富的表情和色彩从反射板飞出来,令人感动不已。这样的感受,是任何天价器材都无法给予的。

所以我觉得,色彩感越好,越接近真实乐器。
个人浅见,供批评。

作者: znd06    时间: 2013-8-15 03:58
        这只是渲染段和量的差别。总归还是添加失真。无论怎么加,都背离真声,只不过相对原来的那个舒服一点。
作者: 镁声绕梁    时间: 2013-8-15 08:43
本帖最后由 镁声绕梁 于 2013-8-15 08:58 编辑

=
    “乐器感”,BJ兄好点子!色彩感的确会引起歧义。不过形容人声就不太合适了。
    有群友认为就是“鲜活感”,镁声觉得很接近了,但“鲜活感”往往是形容微动态的,海外杂志喜欢叫“跃动感”。

    其实对特定乐器,烧友们都有对应的词汇来描述这种泛音多、像真度高的听感,例如松香味、牛筋味、吹气感、肉感、口水声、粘滞感、空气感、木味。。。。。。但就缺乏一个能够一而概之的词汇。
   
    对应的反面词汇就有,就是大家经常说的“萝卜味”,味道寡淡的意思。难道要用“没有萝卜味”来形容这种听感吗?


作者: 时光车间    时间: 2013-8-15 09:39
童丽都华丽了!?
那失真已经很明显了。
作者: apc64    时间: 2013-8-15 10:12
玩音响最忌的是自以为是,对蛋鸡和石机的定义是否客观,不能一叶遮障。
好听是硬道理。
但“好听”是个人所定义,声音好听到什么程度是个人的定义。
有好蛋鸡也有好石机,好听的要求殊途同归。
有的“大烧”要听1%的失真声音,有点“砖家”要听0.2%以下的失真的音乐。你怎样说?
系统和现场始终有区别,但是不要忘记在中国有成语“百步笑五十步”,音响系统70步也可以笑50步。
作者: apc64    时间: 2013-8-15 10:14
你的50步可以“笑”20步
作者: apc64    时间: 2013-8-15 10:26
总书记只要走“三步”有可能是最快的,心里作用的因素也要考虑啊
作者: jahal    时间: 2013-8-15 10:56
本帖最后由 jahal 于 2013-8-15 10:58 编辑

色彩指的是乐器的个性。 比如描述拉威尔是色彩大师,就是说拉威尔在音乐里善于让各种乐器都出来表演一番。代表作《包莱罗》,旋律很简单,就一个,每次重复都是不同的乐器,就是表现乐器的色彩,成就了世界名曲。(拉威尔厉害的地方在于局部缤纷华丽,整体融合统一)

在音响器材里的色彩,在偶看来就是是否能表现好乐器的个性。如果听到小提琴误以为是中提琴;圆号误以为是长号,大管误以为是大提琴。。。那么这个音响的色彩就是不好的。

透明度越高,色彩越好,这是肯定的。只有蒙蒙糊糊的系统才会抹杀乐器的个性。
作者: jahal    时间: 2013-8-15 12:02
镁声兄抬举了。。。偶的一家之言。。。。可能偏颇。。。还要多听多学习。。。。
作者: seestar_小乐    时间: 2013-8-16 18:27
个人感觉我们玩音响还是用“音色”表达比较妥当,色彩感我还是第一次听到用在表达音响上。在作曲的风格上与演奏上使用这个词语更加恰当。在音响上音质比音色更重要,质感只有一个标准,音色就要看每个人的喜好了,投影机上的色彩调整一项上,一般都有设定原厂的标准色温6500,但是我看很少有人在用6500,每个人都是按照自己喜欢的色温在调整。无意争执,只是个人的理解。
作者: 镁声绕梁    时间: 2013-8-18 11:16
个人感觉我们玩音响还是用“音色”表达比较妥当,色彩感我还是第一次听到用在表达音响上。在作曲的风格上与 ...
seestar_小乐 发表于 2013-8-16 18:27


音质是基础,音色是比较个性的东西,是在音质基础上的更高的追求。
前面的举例已经说了,老诗醉的音色是金黄的,而新诗醉,音色是比较中性透明的,但色彩感很强。
所以我感觉音色似乎并不能代表色彩感。



作者: 镁声绕梁    时间: 2013-8-30 01:16
-
刚刚读了刘主编最新修订的《音响二十要》,发现刘主编已经意识到老的二十要没有把音响对声音色彩的表达能力归纳进去的缺陷,已经对此作了修正。

-
旧的《二十要》中,第二要:
音响第二要:音色
   音色是指声音的颜色。在英文里,音质(TONE QUALITY)与音色(TIMBRE或TONE COLOR)一看便知其所指不是同一件事。但是在中文里,音质与音色经常被混用、误用。我们时常会听到:这把小提琴音色真冷、这把小提琴音色真暖等的说 法,这就是指小提琴的音色而言。声音就像光线一样,是有颜色的,不过它并不是用眼睛看到的,而是以耳朵听到的。通常,音色愈暖声音愈软;音色愈冷声音愈 硬。太软或太硬当然都不是很好。有时,音色也可以用「高贵」、「美」等字眼来形容,基本上它也是天性之一。不过,就像布料一般,布质是指它的材料,布色却 是指它的颜色,这其间还是有明显的界线。在音响器材评论里,音色就如同颜色一般,是指它特有的颜色。有些器材的音色偏黄、有些偏白、有些偏冷、甚至您可说 它是带点忧懋的蓝。总之,音响器材就如乐器一般,几乎脱离不了愈贵音色愈美的事实。一把二百万美金的小提琴其音色可能美得有着金黄色的光泽;而一把五千台 币的小提琴其音色有可能像褪了色的画。虽然每个人观点各异,但是,「美」仍然有着一个大家承认的「共识」,您不能说一个朝天鼻者是「美的化身」;同样的您 不能说一件冷蓝音色的器材是美。这就是我们对音色之美的共识。”


作者: 镁声绕梁    时间: 2013-8-30 01:30
新版的二十要——
-
[attach]75916[/attach]

作者: daniel115    时间: 2013-8-30 09:29
诗醉本身就带了味精。
咸菜也一样,有的带味精,有的几乎不带,自己选择。
作者: color4    时间: 2013-8-30 19:15
看来要搞一套黑白的小器材,放在卧室听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