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求真!搭配系统的功放控制力过大真的会把音箱推死吗? [打印本页]

作者: 37.5℃    时间: 2013-8-29 01:19
标题: 求真!搭配系统的功放控制力过大真的会把音箱推死吗?
本帖最后由 37.5℃ 于 2013-8-29 01:27 编辑

大家都知道系统的功放功力偏小会使控制力不够推不岀低音或收不住声音,但经常听到大烧说一套系统的功放控制过大会把音箱推死!或是声音生硬、死板、太方正、不润滑、等等!真是这样吗?求真!

作者: Jwang    时间: 2013-8-29 01:56
不成立的。
作者: znd06    时间: 2013-8-29 05:43
本帖最后由 znd06 于 2013-8-29 05:44 编辑

     没错,如果功放各项指标足够高,就会有楼主描述的结果。此时就显出染色前级的能耐了。           
      这现象就是我反复提到的“所谓好功放推喇叭必然存在缺失型失真”。于是需要另一类失真与之调和让听感舒服些,但出来的必然是某种混合型失真声音,而绝非高保真。
       这是传统系统永远也不能达到真HIFI的根本原因,就是几十万数百万,富丽堂皇的货色也没得用。所以大家不必被那些豪华巨制唬到,他们的声音必然是病态的。


作者: nba    时间: 2013-8-29 10:33
大家都知道系统的功放功力偏小会使控制力不够推不岀低音或收不住声音,但经常听到大烧说一套系统的功放控制 ...
37.5℃ 发表于 2013-8-29 01:19

求真得好,  哈哈, 首先祝贺37.5℃发烧又进了一步38.5℃了.
问题虽然简单, 但要回答清楚以上问题并非简单一. 二句话的事情, 我们是否要先搞清楚什么是功放控制力?


作者: SPETR    时间: 2013-8-29 12:09
功率大指的是储备功率大,真正用多少由前级控制。但功率管多了以后对音质多少会有些不利影响。所以还是够用就好。
作者: xgl890    时间: 2013-8-29 12:22
曾经听过大功率后级推西湖,确实感觉压迫力,比较刺激,也不耐听!
作者: 红苹果    时间: 2013-8-29 14:20
没有绝对,相对肯定有,这多少关系到对个人个性听感和调整能力。
作者: znd06    时间: 2013-8-29 15:07
回复 znd06 的帖子
"rock 发表于 半小时前
呵呵,不能一概而论吧, 讲讲哪些豪华制作的声音是病态的..."
         这还真是个概论,已经说了好些年,每每要遭围攻。但事实没商量。方法错了,结果必然不正。
          如此题目所说,大家尽可自行对比试验。用高指标纯功放。音源直接衰减给信号,再换所谓“好前级”接入。声音应该好听了,对吧。为什么?是原信号不好么?不一定,正是好前级的渲染修饰了功放造成的缺陷,这属于两种失真混合得到的听感效果,它怎么可能是高保真呢。当前主流系统都采取此法,因此都不可能HIFI。只是失真组态的差别,所以味道各不相同。


作者: rock    时间: 2013-8-29 15:59
我赞同很多高级音响都有它自己的"声音"--某种程度上是添加的音染,举个例子-高文,MBL. 但"高指标纯功放" 这个概念比较理想化,实现起来几乎不可能, 很简单,一条铜线都有自己的声音,何况由这么多元件和线路组成的功放呢?  
作者: 远视眼    时间: 2013-8-29 16:03
本帖最后由 远视眼 于 2013-8-30 01:37 编辑

有一种解释:大功率的功放,其中不少机器的阻尼系数非常高,和喇叭的阻抗不甚匹配,导致声音死死的,没有生气;举例,AA POWER III 600瓦,号称阻尼系数超过2000,推801S3还可以,但是推丹拿30周年、小名琴声音死死的。倒是马克436, 阻尼系数400左右,推得都很好。

再举例,马克436推天蝎星基本推不出来低频,但是KRELL 600 ,阻尼系数270, 推得非常好。所以我觉得功率大是好事,阻尼系数未必大就一定好,合适就可以,超过1000的功放用下来普遍感觉不好。
作者: 锥盘洗手    时间: 2013-8-29 16:46
回复 znd06 的帖子
晚辈以为,HIFI只能是一种称谓,如果以后级原因而得出因失真不HIFI的结果,那我们目前在室内用最顶级的设备都无从谈HIFI了,除非在声学实验室。

   
作者: rock    时间: 2013-8-29 17:11
先不谈"高指标纯功放"这么复杂的东西 ,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元件入手探讨一下, 说说什么是"高指标纯铜线" , 我们用哪些指标去评估一条纯铜线声音的好坏和是否高保真?
作者: 乐融融    时间: 2013-8-29 17:34
只要用06兄的方法,不用电也会出得好声
作者: znd06    时间: 2013-8-29 18:07
本帖最后由 znd06 于 2013-8-29 18:13 编辑

回复 锥盘洗手 的帖子
      然也,就是在声学实验室也不行。因为人们至今还没认识到这个失真的存在。明明听出了,也不想相信。总以为洋人不会错,你凭什么发难。

   
作者: xgl890    时间: 2013-8-29 18:21
z06也许说的对,真心希望你能出个作品把它们全灭了!

作者: rock    时间: 2013-8-29 18:50
znd06 兄既然已作了长时间研究,不妨把理论说清楚....关于线材的"平衡" ,何为"平衡"? 如何衡量..指标上如何体现? "平衡" 就没音染了吗?
作者: znd06    时间: 2013-8-29 19:11
        购机派可能挺烦讲原理,没辙,想明白还得说。 见:http://www.jdbbs.com/thread-1426072-20-1.html 297#相关链接

作者: xgl890    时间: 2013-8-29 19:52
建议znd06搞个展示,让老骚们目瞪口呆!
作者: 红苹果    时间: 2013-8-29 20:18
世上有十全十美的产品?这目瞪口呆也太有能耐了!
作者: znd06    时间: 2013-8-29 20:39
建议znd06搞个展示,让老骚们目瞪口呆!
xgl890 发表于 2013-8-29 19:52
       那倒不至于,听惯味道的没准并不接受真HIFI。但对现场真声有深刻印象的有可能需要。       和一些烧友接触有所验证。他们对已习惯的东西还是很衷情的,虽然有这样那样的毛病。

作者: 镁声绕梁    时间: 2013-8-29 21:39
我觉得看搭配的。如果一台立体声蜜丝佛陀推着好听的喇叭,换上两台双单声道也同样会好听(也许更好听)。但拿蜜丝佛陀来推西电全频,可能就不如高素质的小功率胆机了。
作者: BJMA    时间: 2013-8-30 05:34
从理论上说,音箱应该被推的越“死”越好,只有被完全“推死”,喇叭盆才能严格按照信号线性运动。
听感上的“推死”应该是出现了新的失真。
一般功放功率越大,电路规模就越大,电路规模大了之后会出现很多新的问题,比如上升速率降低、误差增大、感应失真增大、高频内阻增大等等。
个人感觉,这种“推死”感是某些大功率功放的本身技术缺陷,也就是功放本身功率大了之后衍生出的问题,而不是单纯因为功率大把音箱“推死”。


作者: znd06    时间: 2013-8-30 07:29
本帖最后由 znd06 于 2013-8-30 07:30 编辑



       功率大不等于推力大,你假想的技术缺陷全没有时,功放达到理想指标,声音会更死,这是原理的必然。恰恰是此配合不能按信号线性运动。


作者: s1.4    时间: 2013-8-30 09:27
愿闻znd06兄之无失真搭配详细,包括空间,电源,线材,几大件及附件...敢于示人大家才会认可,否则难以服众,嘿嘿!
hifi是学问更是一门艺术,之所以好玩在于万花齐放,百家争鸣...考验各自调试功力无限接近不失真加上自己喜欢的色彩,在各种建声不同之音乐厅听现场亦不除外,没有个人色彩的器材包括系统都是失败的,因为与艺术无关!——世间艺术无不如此!
作者: BJMA    时间: 2013-8-30 12:21
功率大不等于推力大,你假想的技术缺陷全没有时,功放达到理想指标,声音会更死,这是原理的必然 ...
znd06 发表于 2013-8-30 07:29


有劳znd06兄谈谈:为何功放理想后喇叭恰恰不能按照信号线性运动?


作者: znd06    时间: 2013-8-30 13:47
愿闻znd06兄之无失真搭配详细,包括空间,电源,线材,几大件及附件...敢于示人大家才会认可,否则难以服众 ...
s1.4 发表于 2013-8-30 09:27

       我从来不认为HIFI是艺术,只作为技术问题处理。演绎才更具艺术含量,录制环节会有艺术表现审视,这不由烧友控制,烧友只需选自己心仪的录音。再声需要忠实还原,如果加进个人偏好只能是对原声的歪曲,那是失真而不是高保真HIFI。      

      论器材,三大件是重头;音源、驱动、音箱。周边附件有明显影响毋庸置疑,但仍为辅佐,主件不对,附件不可能有本质扭转。
       环境当然很重要,但与器材是两码事,车是车、路归路。并且各家须因地制宜没有现成尺码。


作者: zzz    时间: 2013-8-30 14:10
本人极不同意 音响重放 只是 技术处理。

如果 只是 忠实还原 请问 最初的标准是什么?还原的标准是什么?

如果 连标准都给不出,谈什么还原。

具体到一张CD,比如,大家都熟悉的小克莱伯指挥的贝5 请问 放出那种声音算是标准?

是不是 录音室器材啊?

这样,大家以后都买录音器材好了,对不?
作者: zzz    时间: 2013-8-30 14:13
如果,世界上存在一张唱片,有一个真正完美标准的声音样板,那事情就简单多了。

本论坛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然后,所有人都听着一种一摸一样的标准声音,世界真河蟹啊。
作者: znd06    时间: 2013-8-30 14:36
本帖最后由 znd06 于 2013-8-30 14:44 编辑

      大家最不能认同的就是声音对错。你说你的好,他说他的对,莫衷一是。我从两方面来判定,首先要对真声有较准的概念,进而发现电声与之差别。经对比实验,了解各样电路发声特点,分析其内在原因,找出必然的因果关系,也就是发现那种声音属于哪类失真,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消除失真。再与真声对照验证。这里必须提供相关可调项,经验足以让你找到正声。      

      正确的播放系统应该是通吃的。那么你录得好当然好听,录得有问题也能够被发现,而不是分辨不清。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3-8-30 15:07
正确的声音只有一种。产生千变万化声音的原因,在于如何正确认识声音与个人调整器材的能力。不同种类的唱片是系统调整好坏的试金石。
作者: zzz    时间: 2013-8-30 15:36
好吧,假设正确的声音只有一种,请把它拿出来,然后告诉我们为什么它是最正确的声音。

如果,你拿不出来。呵呵,

卡尔?萨根(Karl Sagan)曾经举过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
“我的车库里有一条喷火的龙!”他这样声称。
“太稀罕了!”他的朋友连忙跑到车库中,但没有看见龙。“龙在哪里?”
“哦,”萨根说,“我忘了说明,这是一条隐身的龙。”
朋友有些狐疑,不过他建议,可以撒一些粉末在地上,看看龙的爪印是不是会出现。但是萨根又声称,这龙是飘在空中的。
“那既然这条龙在喷火,我们用红外线检测仪做一个热扫描?”
“也不行。”萨根说,“隐形的火也没有温度。”
“要么对这条龙喷漆让它现形?”--“这条龙是非物质的,滑不溜手,油漆无处可粘。”
反正没有一种物理方法可以检测到这条龙的存在。萨根最后问:“这样一条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实体的,飘在空中喷着没有热度的火的龙,一条任何仪器都无法探测的龙,和‘根本没有龙’之间又有什么差别呢?”

同理,牛大和06大嘴里那个永远存在的如真理般的标准声音,你拿不出来和压根没有,有什么区别呢??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3-8-30 15:37
正确的声音只有一种。产生千变万化声音的原因,在于如何正确认识声音与个人调整器材的能力。不同种类的唱片 ...
牛仔 发表于 2013-8-30 15:07

如再往下延,相同的音压下,正确的声音一定大过其它调整不正确的声音。
声压越大,正确的声音状态变化小,调整不正确的声音往往会推死。


作者: 37.5℃    时间: 2013-8-30 16:12
每张唱片的声音都是经过录音师操作调整和录音时的监听器材及录音室的特定环境制作岀来的所为正确的声音,都是由录音师的耳朵及其喜欢走向来决定的,当然录音师的耳朵应该是比较准确,但是一定是有个性的!就好比同一个旋律不同的演奏家演奏就有不同口味,再重奏一次又不一样了,要做到唱片还原,只能到原来录制时环境和器材去还原。对烧友来说只能尽量调整到自己喜欢的声音,能调整到众人都认可,难!是共产主义理想!除非你天天发工资给听众!也是违心的!
作者: 37.5℃    时间: 2013-8-30 16:44
Nba与俺所见略同!
作者: BINbin    时间: 2013-8-30 16:48
本帖最后由 BINbin 于 2013-8-30 16:54 编辑

功放的推力大,应该会暴露音响系统其它方面的能力不够强大 不能协调作战,个人主义突出.系统的声音可以听+好听 自己喜欢 已经很难得了
作者: 37.5℃    时间: 2013-8-30 18:19
牛仔  发表于 13 分钟前
原来你是这样认为的,你上人家当了。。。

我上当了?想听听牛子兄的认为,讨教!
作者: BJMA    时间: 2013-8-30 22:13
大家都知道系统的功放功力偏小会使控制力不够推不岀低音或收不住声音,但经常听到大烧说一套系统的功放控制 ...
37.5℃ 发表于 2013-8-29 01:19


功放的“控制力”大小取决于阻尼系数,也就是功放的源内阻。
从喇叭的角度考虑,功放的源内阻越小越好,如果功放源内阻过大,那么喇叭会因失控而自由振动,产生声音失真,也会引起压缩和频响曲线不平坦等问题。
传统功放提高阻尼系数的做法是加大电路功率储备并加深负反馈深度,这种做法会引发一系列负面问题------电源规模的增大带来更大的干扰(市电高频共模干扰、变压器漏磁、整流二极管射频干扰、整流脉动电流干扰等),电路规模加大意味着反应速度的降低(由器件水平和PCB布局所决定),这时再加深负反馈尤其不利。
最好的做法是用蓄电池代替大功率电源部分,蓄电池没有干扰问题,同体积下功率远大于工频电源,不加深负反馈而加大电路电流放大能力来提升阻尼系数。这种做法可以轻易将阻尼系数提升到5000以上,并可避免所有负面问题。






作者: BJMA    时间: 2013-8-30 22:39
我从来不认为HIFI是艺术,只作为技术问题处理。演绎才更具艺术含量,录制环节会有艺术表现审视,这 ...
znd06 发表于 2013-8-30 13:47


多次看到znd06兄谈及HI-FI问题,我也算是搞技术的,说实话,真没看懂兄的理论......
以我个人的看法,真正的“HI-FI“到目前为止还是不存在的,不过是个美好的愿望而已。
从现场发声源--录音--重放系统--喇叭发声要经过数次转换,上百个OP,成堆的“鸡线”......
简单来说,录音要经过声-电转换、模拟-数字转换,重放要经过数字-模拟转换、电-声转换,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出现问题。
虽然我没看懂兄的理论,但我相信兄的理论一定是有依据的,但我不相信HI-FI会因兄的这个发现而彻底改观,并实现兄所说的“真正的HI-FI"......
因此,如果说兄的发现有助于HI-FI的提高,我相信大部分人都可以接受,如果说因兄的这个发现而彻底的HI-FI了,那可能为时过早。
同时,提倡您的发现,并与大家分享是件好事,但基于自己的局部发现而全盘否定别人的一切需要三思......






作者: BJMA    时间: 2013-8-30 22:59
点评牛仔 发表于 1 分钟前

控制的好坏,并不需要大功率。

那需要什么呢?牛仔兄?......
控制喇叭需要电流,据我所知,特定的电压下,电流和功率成正比......
按照兄的意思,欧姆定律有误,或者我们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秘力量”可以控制喇叭?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3-8-30 23:13
那需要什么呢?牛仔兄?......
控制喇叭需要电流,据我所知,特定的电压下,电流和功率成正比......
按 ...
BJMA 发表于 2013-8-30 22:59

根椐听音空间选择相应合适的功率,也许才是我们追求的。
如丹拿的最大4欧600W承载功率,ATC的8欧50-300W....
最大并不等于一定要超过,也许8欧100W/4欧200W/2欧400W就能很好地控制丹拿了。


作者: SPETR    时间: 2013-8-30 23:28
本帖最后由 SPETR 于 2013-8-30 23:29 编辑

[quote]多次看到znd06兄谈及HI-FI问题,我也算是搞技术的,说实话,真没看懂兄的理论......
以我个人的看法, ...

大跃进的时候某人就喊出了“超英赶美”这一豪迈口号,几十年过去了,各种类似的口号还是充斥在神州大地,没办法,谁叫咱是个神奇的国度呢。


作者: 如水    时间: 2013-8-30 23:29
没有必要想那么复杂的
功放出来的电流的特性包括频率和振幅,喇叭发声音也是基于频率和振幅。
然后想想其中的原理,就应该知道功放功率和推死推不死的道理了!
作者: BJMA    时间: 2013-8-30 23:32
需要重申一下:功率大小只决定最大声压的大小,与控制力无关。
控制力取决于阻尼系数,但传统功放加大阻尼系数必须加大功率储备和提高负反馈深度。
传统功放加大功率储备和提高负反馈深度会引发一系列特定问题。
所以我认为:巨型的功放推一些音箱时,貌似是因为功率太大把音箱“推死”了,其实不是,音箱是不会被“推死”的,这些常规的巨型功放本身声音特性就是这样,问题在于功放本身设计问题。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3-8-30 23:33

BJMA 发表于 6 分钟前
赞同您这个观点!但与刚才上面帖子说的不是一码事。
能控制与控制好坏的差别在于调整。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3-8-30 23:55

BJMA 发表于 58 秒前
首先本身要有足够的控制能力(也就是兄说的“能控制”),才能经过调整而“控制好”。如果本身没有这个能力,任何调整都是徒劳的。
赞同。

作者: znd06    时间: 2013-8-31 06:50
本帖最后由 znd06 于 2013-8-31 06:52 编辑
多次看到znd06兄谈及HI-FI问题,我也算是搞技术的,说实话,真没看懂兄的理论......
以我个人的看法, ...
BJMA 发表于 2013-8-30 22:39

       转一圈还是对HIFI还音理解差异。烧友手里拿到的是成型录音制品,你的HIFI只能是对它,因为录音和制作不由你控制,这可类比电子版图像与显示器。显示器有自己的技术指标,如变形、偏色、灰度、亮度对比度等,好的指标高,你看到的东西会相对准确逼真。较差的显示器也可能有人喜欢,他觉得偏红、虚化的很美,这仅限个人偏爱,不能说低劣指标显示器是艺术品。   作为电子版图像有可能是画作、摄影、工程图等,以摄影作品为例,作者以自己的审美运用镜头、用光构图,后期完成,得到成型作品,我们希望看到的电子版越近似它越好,这就是高保真。费心捉摸人家的摄影器材那儿不理想,拍摄角度不合适,已经没意义了,按你的喜好把显示器调偏,更背离原作。      

      至于你没看懂这个原理问题,也没关系,宣传了多年至今多数都没明白,但这是事实,发现了当前系统错处,还是应该指出。确实有敢吃螃蟹的少数人享受到真HIFI。







作者: 乐融融    时间: 2013-8-31 07:39
现今最好的显示器都要受制于讯号源的质量,不同品牌的影碟机有不同的影像风格,即使影碟机插不同的线也有不同显示风格。所以不能如你所说,只要显示器指标高,放部DVD都是真实准确的。(记得你说的,只要功放用你的物理高保真方法,其他前后端都不会影响“真HIFI”的)
作者: znd06    时间: 2013-8-31 08:06
s1.4 发表于 昨天 16:52
愿闻znd06兄之无失真搭配详细,包括空间,电源,线材,几大件及附件...敢于示人大家才会认可,否则难以服众,嘿嘿~

       这位仁兄大概想以传统常规概念与我PK硬件。首先要说的是,我与传统主流方式不是一个路数,并且都是DIY制作,声音有本质不同,从模样是看不出所以然的。要论形象,靓影多了去了,只不过我并不认同其声。
       简单说,音源驱动是定型的,这是基础、关键。单元音箱有很大宽容,只要符合要求都能带。线材不须天价品,但有一定要求,因分而治之会既好又省。电源处理也很重要,我有独到的理论和做法,花钱也不多。没法确定的是房子和空间处理,那是用户自己的事,搞得好当然有益。
贴几张图,免得空口白话。
音源驱动组合
[attach]75990[/attach]
  动圈三分频
[attach]75994[/attach]



[attach]75995[/attach]

绅士宝单元三分频
[attach]75992[/attach]
静电三分频
[attach]75991[/attach]
[attach]75993[/attach]

作者: BJMA    时间: 2013-8-31 17:45
本帖最后由 BJMA 于 2013-8-31 17:58 编辑
转一圈还是对HIFI还音理解差异。烧友手里拿到的是成型录音制品,你的HIFI只能是对它,因为录音和制 ...
znd06 发表于 2013-8-31 06:50

朱兄,我说的不是这个意思。
不管我看没看懂您的观点,但我知道您是一个执著、认真的人,我相信您的观点一定有依据。
我的意思是如何定位自己的发现以及如何让人更容易理解并接受自己的发现。
我的看法是任何与原音有区别的成分都可以视为失真,可能您的发现可以解决某些失真,但一个功放的失真是多方面的,您解决了个别方面的失真,其它方面的失真照样存在。
反过来说,就算您的功放是零失真,但您肯定要用喇叭播放吧,喇叭的失真是多大呢?喇叭的工作原理与实际电声转换机理又是否完全吻合呢?
以我的知识判断,最好的喇叭的失真基本是最差的功放的数十倍!
所以,您解决的只是重放系统中众多失真中的很小的一部分失真。
我认为您的发现有助于在较小的方面提升功放本身的性能,应该值得鼓励,但不能说功放从此就完美了,更不能说整套系统从此就真HI-FI了。

以偏概全是技术人员比较容易犯的错误,客观的审视自己,提高并拓宽自己的视野有助于开拓自己的思路,祝兄早日更上一层楼。
最近我也在潜心研究功放,所以对您的观点比较感兴趣,就传统功放来说,问题还是很多的,有机会多交流。
言语不妥之处请多包涵。

作者: znd06    时间: 2013-8-31 18:14
回复 BJMA 的帖子        客观的说,失真必然存在,0失真不可能。但这里有一个质和量的不同,这个质指的是工作性质工作方法,具体到传统电声它的方法不是直接改正错误,而是用另一种错误掩盖原来的错误,所以是错上加错。高保真的方法是发现错处所在直接加以纠正,尽管不可能0失真,两者本质是截然不同的。方法对了才能谈量的大小。同样的喇叭,声音会明显改观。

作者: BJMA    时间: 2013-8-31 18:54
回复 znd06 的帖子

看兄说的如此肯定,我刚才到家电仔细看了一下您的帖子。
冒昧的问一下:您的核心技术是不是电流负反馈?



   
作者: BJMA    时间: 2013-8-31 22:02
点评znd06 发表于 14 分钟前

您是高技术的,应该晓得核心技术须保护

好的,我不深入说就是。
但必须提醒您:这个技术应用在功放是得不偿失的,带来的负面问题很多很多......
当您经过巨大努力(改变负载特性),做到理想后,整个电路性质将和电压负反馈没有任何区别!等于说您饶了地球一圈后又回到了原点,您想想反馈虚地原理......

作者: BJMA    时间: 2013-8-31 22:17
最近天天做试验,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当阻尼系数为几十时,声音宽松、圆润,但清晰度较低。
当阻尼系数为几百时,声音偏紧,开始发硬,但清晰度提升。
当阻尼系数达到几千后,宽松、圆润、清晰度全面提升,空前好听......

作者: BJMA    时间: 2013-9-1 05:09
本帖最后由 BJMA 于 2013-9-1 05:29 编辑
点评如水 发表于 3 小时前

有这么奇怪的现象?有合理解释吗?难道阻尼系数必须达几千才好听?

我认为阻尼系数较低时,喇叭的特性占主导地位,功放推动喇叭振膜好像荡秋千一样。
阻尼系数中等时,喇叭基本被控制,但喇叭的一些特性也会影响功放,相互牵制,相互影响,关系犹如势均力敌的拔河比赛。
当阻尼系数高到一定程度后,喇叭被完全征服,且功放的源内阻已非常低,喇叭的特性对功放的影响微乎其微,功放占完全主导地位。
我试验的这个是高速功放,电源和电流放大部分都很强大,变化非常明显。
这个结果我事先也没考虑到,原来一直认为阻尼系数太高没有实际意义(通常机内连线、接线端子等的电阻已远高于功放电路内阻),现在想起来是低估了音箱特性对功放的反面影响。
这次是做一个其它工业用途的功率放大器,需要超高阻尼系数,做完后接到音箱试听,发现声音出奇的好,最后经过反复对比试验发现了这个问题。
作者: daniel115    时间: 2013-9-1 09:08
说了一堆,一看图原来是pc解码直推后级,然后三分频,即使是电分也不可能高宝真。
pc解码的失真早大于lp了
作者: BJMA    时间: 2013-9-1 19:57
点评xgl890 发表于 11 小时前

可实际比较好的功放或者是比较成功的,阻尼不算很大啊!

是的。
市面上口碑比较好的功放大多数都是低或者中偏低阻尼系数。
要大幅度提升阻尼系数并保证电路的其它性能是非常难的,要有足够快的反应速度,足够的电源储备能力,足够的电流放大能力......
当这些基本要素都满足之后,提高阻尼系数带来的改善是全方位的。
如果不同步提高这些基本要素,而是一味的靠增加负反馈深度来提高阻尼系数,那结果可能完全相反......
采用低阻尼系数取得“好听”是聪明的做法,比如一些末级无大环路负反馈的晶体管功放和一些电子管功放(电子管功放由于技术问题,一般是无大环路负反馈或者轻度大环路负反馈,阻尼系数一般都很低),但保真度不足,微解析力、场面庞大感、力度感、厚实感等稍差,听弦乐、小曲等比较单调的东西没问题,听大编制的节目可能尚有不足。
这个超高阻尼系数带来的音质改善问题我也是刚刚发现不久,一些细节问题还处于预计阶段,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并确切证实,到时再跟大家汇报。


作者: BJMA    时间: 2013-9-1 20:15
本帖最后由 BJMA 于 2013-9-1 20:33 编辑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
一般来说,阻尼系数是随着频率的上升而降低的(指常见的晶体管DC功放),低频做到超高阻尼系数一般比较容易,但带来的改善是有限的。
要靠此大幅提升音质,要提升全频的阻尼系数,或者至少要提升中频段和中频段以下的整体阻尼系数。
大家看到的产品说明书的阻尼系数数据一般都没有标注频率,这种数据不具完全代表性。
有可能存在这种现象:20HZ的阻尼系数(8欧负载)是2000,20KHZ时阻尼系数是20......
作者: BJMA    时间: 2013-9-1 20:24
另外:阻尼系数是负载阻抗和功放源内阻的比值。
负载阻抗降低,阻尼系数随之同步降低,比如在8欧负载时阻尼系数是100,如果4欧负载,实际阻尼系数将至少降为50。
之所以说“至少降为50”是因为有些功放电源和电流放大部分余量不足,降低负载阻抗后其实际阻尼系数可能要低于计算值。

作者: BJMA    时间: 2013-9-1 20:48
本帖最后由 BJMA 于 2013-9-1 20:57 编辑

目前绝大部分的大型音箱标称阻抗都是4欧,标称阻抗不等于实际阻抗,标称阻抗为4欧的音箱,在某频率点实际阻抗可能会降至3欧甚至2欧。
在某特定波形以及音箱负载特性的共同作用下实际阻抗可能还会进一步降低(这点未经证实,但可能性极大)。
因此,对于目前流行的这种低阻抗HI-FI音箱来说,功放的低阻抗负载能力至关重要。
相对于功放的低内阻,音箱线和接插件的阻抗不容忽视。一般来说,功放的内阻为几毫欧到几十毫欧,一根音箱线的内阻有可能达到数百毫欧,一个接插头的内阻也可能就达到数十毫欧(需要4个接插头串联),在这种情况下,功放所做的努力将基本白费......




作者: BJMA    时间: 2013-9-1 21:20
本帖最后由 BJMA 于 2013-9-1 21:48 编辑

功放的失真是随着负载阻抗的降低而加大的,这点受功放技术和器件所共同决定,基本无法避免。
相对来说,高输出电压的功放在低阻抗负载方面能力较为薄弱,低阻抗失真也会较为明显。
所谓“高输出电压功放”指的是在相同电源规模下,定阻输出功率较大者。
比如A/B两台功放,电源供电能力都是2000W.
A功放标称功率是8欧/1000W,那么它输出的RMS最高电压为89.4v。
B功放标称功率为8欧/150W,那么它的RMS最高输出电压为34.6V。
两者相对来说,A就是高输出电压功放。
由欧姆定律可知,同功率下,电压越高,电流就越小。
A功放的极限负载交流电流为22.4A,B功放的极限交流负载电流为57.8A。
A功放的极限负载阻抗为3.99欧,B功放的极限负载阻抗为0.599欧。
可见B功放有着更优越的低阻抗负载能力,在负载低阻抗时一般来说会更得心应手。
(上述为计算方便,不包含效率问题并全部按照交流计算,旨在说明问题,实际并不完全精确)
很多朋友认为标称输出功率越大(比如8欧/1000W),控制力就越强,这是错误的。
实际情况是:相同规模下,就电流输出能力而言,反而是标称8欧输出功率小的更强。


作者: BJMA    时间: 2013-9-1 21:34
就本帖楼主说的:功放控制力过大是否能把音箱“推死”的问题,比较复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首先需要确定:如何定义“功放的控制力过大”,感觉并不一定正确,一台150公斤重的超级大功放,其实际控制能力有可能会不如一台20公斤重的功放!但普遍人从直观感觉考虑,都是认为150公斤的功放推力肯定会大于20公斤的功放......
如果抛开所有错误的感官判断,单纯从真正意义上的推力来说,我个人认为目前没有任何功放有能力将音箱“推死”......
作者: BJMA    时间: 2013-9-1 22:14
本帖最后由 BJMA 于 2013-9-1 22:34 编辑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
音箱是不会被“推死'的,所谓的“被推死”是一种错觉。
问题可能在于功放本身规模太大后引申的电路、结构本质问题,也可能在于功放本身设计不良,一味的依靠提高大环路负反馈来提升阻尼系数,有可能是其它因素影响(如音箱线和接插件),功放的推力受到限制,优点得不到体现,反而把缺点暴露出来,也有可能在于用家错误的把实际推力较弱的功放当成推力较强的功放。
以我的认知,上述各种可能性都有可能出现,如果要知道确切的原因,需要列出器材清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作者: 清风明月    时间: 2013-9-1 23:08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
音箱是不会被“推死'的,所谓的“被推死”是一种错觉。
问题可能在于功放本身规模 ...
BJMA 发表于 2013-9-1 22:14

最近这么忙还上来讲课呀!赶快把机器赶出来!大伙可都等着在!


作者: BJMA    时间: 2013-9-2 05:42
最近这么忙还上来讲课呀!赶快把机器赶出来!大伙可都等着在!
清风明月 发表于 2013-9-1 23:08

呵呵,讲课可不敢,坛上高手如云啊......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上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机器火速进行中,近来每天都有新发现,虽然很累,但心情很不错,人逢喜事精神爽,哈哈
期望到时来个大惊喜......


作者: FIM    时间: 2013-9-2 11:25
我从来不认为HIFI是艺术,只作为技术问题处理。演绎才更具艺术含量,录制环节会有艺术表现审视,这不由烧友控制,烧友只需选自己心仪的录音。再声需要忠实还原,如果加进个人偏好只能是对原声的歪曲,那是失真而不是高保真HIFI。      

      论器材,三大件是重头;音源、驱动、音箱。周边附件有明显影响毋庸置疑,但仍为辅佐,主件不对,附件不可能有本质扭转。
       环境当然很重要,但与器材是两码事,车是车、路归路。并且各家须因地制宜没有现成尺码。
znd06 发表于 2013-8-30 13:47


如果说到真实的声音,没有比现场更真实了。可惜,真实的声音未必好听。近距离的聆听,短笛声声刺耳,小提琴的高音弦刺激人的耳膜,三角钢琴的大音量也让人不舒服。很多钢琴家晚年耳朵的听力都下降(鲁宾斯坦晚年耳聋)很难说不是和长期弹钢琴有关。吉他和小提琴的二重奏,因为吉他声音小,必须要通过电声器材来放大声音,才能和小提琴平衡。所以,我们听到二重奏的CD,吉他,小提琴二重奏都是经过录音师调整的声音。这种录音根本就谈不上真实,就是为了好听。邓丽君的普通流行盘,在HIFI系统聆听,低音量感过多,猜测是为了平衡普通音箱低音的不足。其实我们的HIFI系统,从录音开始,就已经远离真实了。所以,追求真实还是追求好听,是个要思考的问题。

我的结论是:要真实上监听箱,要好听上HIFI箱。


作者: FIM    时间: 2013-9-2 11:33
如再往下延,相同的音压下,正确的声音一定大过其它调整不正确的声音。
声压越大,正确的声音状态变化小 ...
牛仔 发表于 2013-8-30 15:37


对发烧友来说,没有什么正确错误的声音标准,只有好听不好听的声音。
而什么是好听,每个人的听感都不一样,即使是一个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年龄,他的听感也有差异。所以,争来争去,都没有定论。不如各自走开,去寻找自己喜欢的声音。即使那个是虚幻的,是不真实的,有所谓么?我喜欢,这就足够了。

300B 失真很大,但是对声音有美化的作用,放邓丽君,弦乐,就是好听,很多人就是喜欢。这样的系统需要争论么?


作者: FIM    时间: 2013-9-2 11:36
本帖最后由 FIM 于 2013-9-2 11:39 编辑
如再往下延,相同的音压下,正确的声音一定大过其它调整不正确的声音。
声压越大,正确的声音状态变化小 ...
牛仔 发表于 2013-8-30 15:37

牛仔,你是真的上当了。录音师经常的添油加醋。

最典型的就是小提琴和吉他的二重奏,不添油加醋,那个CD就没法听了。还有妙音的哪个CD《古琴》,明显添加了很多东西,整体效果,真的很好听。不然,以古琴的小音量,早就被其他乐器淹没了。古筝,大提琴,哪个都比古琴音量大。

作者: zzz    时间: 2013-9-2 12:15
录音师的职责是真实还原现场??开玩笑吧?

据我所知,有些录音师连现场都不去,请问他如何还原现场,他凭什么还原现场,他还原现场的标准在哪里?

录音师,就是凭自己的审美口味和偏好,调整声音。可能有的录音师偏现场点,有的则完全自我发挥。

作者: zzz    时间: 2013-9-2 12:21
如果说有一个标准来评判 录音师(或者一张唱片)的制作水平。

那绝对不是所谓的和现场的真实相仿度,那个标准其实很简单,就是市场接受度。市场能买几份而已。自己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啊?

所以,重来就不存在,录音师的职责是真实还原现场。录音师有职责的话,就是能让他调音后的唱片,多卖掉几张。其实压根就不存在,哪些所谓理想中的真实。
作者: CALLGIRL    时间: 2013-9-2 12:3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3-9-2 12:50
近距离的聆听,短笛声声刺耳,小提琴的高音弦刺激人的耳膜,三角钢琴的大音量也让人不舒服。很多钢琴家晚年耳朵的听力都下降(鲁宾斯坦晚年耳聋)很难说不是和长期弹钢琴有关。吉他和小提琴的二重奏,因为吉他声音小,必须要通过电声器材来放大声音,才能和小提琴平衡。所以,我们听到二重奏的CD,吉他,小提琴二重奏都是经过录音师调整的声音。这种录音根本就谈不上真实,就是为了好听。邓丽君的普通流行盘,在HIFI系统聆听,低音量感过多,猜测是为了平衡普通音箱低音的不足。其实我们的HIFI系统,从录音开始,就已经远离真实了。所以,追求真实还是追求好听,是个要思考的问题。
FIM 发表于 2013-9-2 11:25

声音的强弱是会改变人耳对其形体大小的判断。
立体声录很重要的一点是,声音所在录制场地的形态。
猜测唱片器材的好坏是行不通的。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3-9-2 13:13
邓丽君的普通流行盘,在HIFI系统聆听,低音量感过多,猜测是为了平衡普通音箱低音的不足。其实我们的HIFI系统,从录音开始,就已经远离真实了。所以,追求真实还是追求好听,是个要思考的问题。
FIM 发表于 2013-9-2 11:25

邓丽君很多歌曲都用了低音提琴,低音提琴弹拨和鼓,在调整不到位的系统里,是最容易混淆。


作者: FIM    时间: 2013-9-2 13:54
znd06 发短消息 发表于 半小时前
你所说的自恋型好听,仅限个人没有普遍意义。见过各种低劣音响都有拥趸。

对于znd06 兄说的自恋型好听,对于每个烧友都有实际意义。烧友是消费者,花钱买对于旁人来说是奢侈品的HIFI音响,你是买自己喜欢听的系统,还是买有些人觉得播放正确声音的系统?
我想对于多数人来说,答案显而易见。使用300B推雨后初晴的用户是最明显的例子。

人的想法很简单,虽然你告诉他那个是虚幻的东西,是不真实的。但是,他就是喜欢这些,即使不真实,即使虚幻。

所有的HIFI厂商都会尝试讨好用户的耳朵,而不是一味的去找什么是真实的声音。
作者: FIM    时间: 2013-9-2 14:35
本帖最后由 FIM 于 2013-9-2 14:40 编辑

回复 FIM 的帖子
牛仔 发短消息 发表于 3 分钟前
没了真实,HiFi意义何在?

好人,坏人有统一标准么? 饭菜那个更好吃有统一标准么?时装界有统一标准么?

牛仔兄,请问 300B的意义何在?西电的300B 为啥会卖的那么贵?谁都知道胆机的失真是很大的。尤其是300B的失真。可300B虚化过得人声虽然不真实但是好听,很多人就是喜欢。

电影的意义何在?人们都知道电影是个虚幻的东西,为啥还要花钱去那个大屋子,老实坐那被骗2个小时?

好听是HIFI唯一的抽象标准。但是具体到个体,每个人听音习惯又有差异,所以没有具体的标准。有人喜欢听高音,有人喜欢听中音,有人喜欢听低音。这就好比饭菜的口味,有人喜欢丹拿,声音清丽,线条细。有人喜欢ATC,人声醇厚。谁对谁错?都没有错。喜欢谁的声音就买谁家的 箱子。
HIFI的差异,就好比是服装界。从不同的品牌风格上看,有的大气庄重,有的艳俗,有的酷,有的硬朗,有的活泼,有的运动..............谁是正确的风格,有统一的标准么?没有。所以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所以才有路易威登,范思哲,KENZO,Diesel,阿玛尼,阿迪,耐克.........

音响界也因为没有统一标准,才有这么多的品牌能够共存,丹拿,ATC,世霸,劲浪,西湖,JBL,Rockport,雨后初晴...................等等。

那个统一的标准对你来说就是那么的重要么? 你非要把全世界的烧友都认同你的唯一性么?
如果唯一性推广开来,那么我们得到的结果就是,我们只能听到一种声音。没有了丹拿,ATC,世霸,劲浪的差异。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场景,但可能是某些人乐于看到的。

本人钦佩那些喜欢真实声音的烧友。面对声声刺耳滚滚袭来,还能魏然不动。

器材是为人服务的,不能让人的耳朵为器材而改变。


作者: FIM    时间: 2013-9-2 14:37
回复 FIM 的帖子

牛仔 发短消息 发表于 半小时前

《情人的关怀》 这首歌不熟,回去找来听听。
   
作者: 37.5℃    时间: 2013-9-2 14:56
回复 FIM 的帖子
       赞同FIM的说法,曾经听过资深音乐专业人士说过,",录音制作是由市场需求而决定的,每张唱片必定有二度操作,不同音乐制作方式不同,需求人群也不同,比如酒吧的士高音乐很难列入我的的队伍。"
     
  邓丽君时代的唱片,制作人可能考虑当时是手提式录音播放器年代,多加低音来弥补手提式播放器的低音不足。

   
作者: zzz    时间: 2013-9-2 14:58
认为 音响存在一个真实标准的人,不但要把自己的音响变成那个标准,甚至要把自己的耳朵也变成全世界最标准的听音耳朵。如果他的耳朵不标准,他怎么能保证他听出来认为的那个标准是标准的呢?

这不是简直在搞笑吗???
作者: zzz    时间: 2013-9-2 15:05
回复
牛仔 发短消息 发表于 3 分钟前
没了真实,HiFi意义何在?

好人,坏人有统一标准么? 饭菜那个更 ...
FIM 发表于 2013-9-2 14:35



同意兄的看法。

不但音响(音乐),这个世界上任何领域都没有所谓的标准。
作者: zzz    时间: 2013-9-2 15:07
回复
       赞同FIM的说法,曾经听过资深音乐专业人士说过,",录音制作是由市场需求而决定的,每张唱片 ...
37.5℃ 发表于 2013-9-2 14:56



如果说一定存在一个标准,市场就是最直接的标准,谁卖的好,谁牛!
作者: stephen0831    时间: 2013-9-2 15:55
本帖最后由 stephen0831 于 2013-9-2 15:58 编辑

通篇看来,我还是支持znd06的观点。
我追求忠实还原唱片本身的声音,而不是想着还原现场的声音(因为那是不可能的)。
现在录音技术那么高,能忠实还原唱片声音,就肯定非常好听,完整而有艺术感,不必再添油加醋了。
就好比达芬奇是“录音师”,蒙娜丽莎油画是“唱片”,模特是“现场”。达芬奇一方面通过自己高超的技法尽量还原“现场”,又加入了自己对美的理解。发烧友欣赏蒙娜丽莎油画就够了,不要指望着能见到“模特”本人。发烧友调音,如同把蒙娜丽莎皮肤PS白嫩点,把背景再虚化点等等。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3-9-2 17:29
回复
牛仔 发短消息 发表于 3 分钟前
没了真实,HiFi意义何在?

好人,坏人有统一标准么? 饭菜那个更 ...
FIM 发表于 2013-9-2 14:35

如何听,怎么听,没人想左右你。
正因不正确的听感,才会有猜测怀疑。


作者: BJMA    时间: 2013-9-2 17:36
点评老郭 发表于 9 小时前

还是要注意休息才行,就你那鸟身体经不起几个折腾。

嗯,白天公司人多,太吵,静不下心考虑问题。
做完这几个项目要好好休息一段时间。

作者: 乐融融    时间: 2013-9-2 18:03
回复 stephen0831 的帖子
蒙娜丽莎油画真迹可以亲自看到的,当然不用再调,问题是已经过摄影师拍摄后给你看的录影,你又未看过真迹,请问你说用液晶或等离子或投影看才更接近真实呢,是由06兄还是牛仔大人决定那个是标准吗,我认为唱片就等同经过摄影师给你看的蒙娜丽莎油画的录影作品,原作只能存在于录音师当时听到的,即使录音师因想要达到的效果而调整出来的唱片,只要不在原来的空间用原来的器材,亦不能原封不动的还原原来的听感的。你说自已HIFI了,那只是用你自己想象出来的标准确定的,根本没有说服力。

   
作者: BJMA    时间: 2013-9-2 18:12
我认为任何事物都是有标准的,但标准并不是精确的点,而是一个范围。
作者: 乐融融    时间: 2013-9-2 18:31
立体声的定义也是随便来的?

我不会随便来的,我认为我没有定义的能力,但我不明白你们所指的HIFI是还原什么。还原录音师制作唱片时该录音师当时所听到的和想要达到的效果,才能说是真实还原,但你又不是那唱片的录音师,你以什么标准说已经还原真实呢。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3-9-2 18:46
立体声的定义也是随便来的?

我不会随便来的,我认为我没有定义的能力,但我不明白你们所指的HIFI是还原 ...
乐融融 发表于 2013-9-2 18:31

对于观赏油画来说,平面照相技术与立体照相谁更优?


作者: 乐融融    时间: 2013-9-2 18:53
回复 牛仔 的帖子
当然立体比平面更优,问题是为何说凡是你的方法是立体的,凡是别人的方法就是平面的。你说立体就立体,说平面就平面吗,怎么我会想到“两个凡是”了。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3-9-2 19:02
回复
当然立体比平面更优,问题是为何说凡是你的方法是立体的,凡是别人的方法就是平面的。你说立体就立体 ...
乐融融 发表于 2013-9-2 18:53

拿平面来说立体的是谁?
没必要追着问何为立体声,把定义理解清楚,你就明白了。


作者: 37.5℃    时间: 2013-9-2 19:18
本帖最后由 37.5℃ 于 2013-9-2 19:21 编辑

   我们最大程度只能对唱片重播负责,尽量调整到好听、耐听、不失细节,不可能还原到录音制作所听到的,更不可能还原到演出现场,如果李小沛老师在你的听音室听他录制的唱片,最多也只会说"很好听!是我喜欢的声音!",决不会说"这是制作时的原味",同一位录音师的作品通过几家唱片公司发行,播出的声音也不同,何来还原?
作者: znd06    时间: 2013-9-2 20:34
本帖最后由 znd06 于 2013-9-2 20:35 编辑
回复
蒙娜丽莎油画真迹可以亲自看到的,当然不用再调,问题是已经过摄影师拍摄后给你看的录影,你又未看过 ...
乐融融 发表于 2013-9-2 18:03

      要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也不那么容易。
      印刷业的校色用色板比对,以求高度接近原件,并不是随意凭个人喜好偏爱瞎弄。监视器再显图片与原图对照也就一目了然了。
      声音似乎看不见摸不着,但也有它的必然规律,如果把到这个脉,一样能分清它的病状,调理复原。
      这就要看你对声音本质是否真认得清,再者是调整手段是否对。
正确方法就像色板比对类似,只要有真声概念就可找到正确声音,达到HIFI,并且这是唯一的。
      

      应该说,多数烧友已经感觉到传统电声与真声距离,用染色法修饰也是无奈之举。其实做到真HIFI比染色或宁缺毋滥的专业声好得多,像真度很高。很多不错的录音都是因为播放不好被委屈的,在真HIFI系统上会相当好听。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3-9-2 21:37

乐融融 发表于 2 小时前
不知所云
正常啊!
3D画面与立体声很相似。只不过一个是影像,一个是声像。

作者: FIM    时间: 2013-9-3 09:53
znd06 发短消息 发表于 4 小时前
名牌产家也从来没做出过真HIFI,大家只能就和选。您没听到过真HIFI,就认定不如歪七扭八的个性声亦属主观。

请教znd06,说说你听到过的真HIFI系统,音箱,功放,音源都是哪家的,好让我和诸位烧友能看到一个实在的东西,而不是虚幻抽象的 '真HIFI'。
如果你说: “真HIFI” 只存在你的心里, 我也无可奈何。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3-9-3 11:54
发表于 2 小时前不知所云
正常啊!
3D画面与立体声很相似。只不过一个是影像,一个是声像。
牛仔 发表于 2013-9-2 21:37

认识的高低,决定了器材使用与调整的水平。
能搞懂并做到“三维空间事物”,什么房间处理,推死。。。。还会有说服力吗?


作者: FIM    时间: 2013-9-3 15:48
znd06 发短消息 发表于 4 小时前
当前只有俺自家的DIY。还是那话,原理错了再豪华也不行。

请问,从音源,功放到音箱都是您自己DIY的?
作者: FIM    时间: 2013-9-3 16:03
红苹果 发短消息 发表于 4 小时前
嘿!人不为己不珠地密。

稍微有点明白“红苹果”的意思了
作者: FIM    时间: 2013-9-3 21:39
znd06 发短消息 发表于 1 小时前
音源用某产品该修改,其他全自制。

后级功率多大的? 箱子是三分频的么?都用了哪家的单元?
作者: 常在    时间: 2013-9-3 22:16
本帖最后由 常在 于 2013-9-3 23:20 编辑

本坛的大腕(版主和院士)都不发言,此帖定是口水帖。
作者: LCL123    时间: 2013-9-3 23:05
其实此楼严重变形了,谈的最多还是争吵失真、染色与高保真,关于此话题本坛以前不是谈过很多了吗?结果怎样呢?还不是各走各的路?

以俺等不懂技术的看法根本就没必要多费口舌了,你能改变所有烧友的口味吗?每个人的品味都不同,这还有什么严格的标准呢?只能说大概就在标准圆圈内的某个点上,就好比民间红白喜事吹打拉的二胡和专业人士演绎拉的二胡,同样都是真实的,你能说他们拉的音色、音质都一样吗?

znd兄,也许您的作品在您自己听来的确很精确;还原的确也很真实;也很好听;但并不代表每个人都很喜欢,您得把您的这套系统搭配好让每个烧友听了后,大家感受下这种高保真的声音看能否被吸引住,站不起来才叫好听。其实每个烧友基本都听得懂每种乐器声音区别的,总不会把二胡听成小提琴了吧?再怎么染色的音响系统也不可能过分扭曲各种乐器本身的声底吧?
作者: znd06    时间: 2013-9-4 05:25
      我讲的主要是电声的技术方法问题,购机为主确实难以理解,就是干这行的也未必马上能明白。不关心技术的可能只当口水仗看,好听不好听,爱听不爱听反正没听见。只能说真的不一样。
作者: znd06    时间: 2013-9-4 05:42
本帖最后由 znd06 于 2013-9-4 05:51 编辑

52#
FIM 发表于 前天 11:48
这种做法是录音棚和专业技术人员做的事情。发烧友只要好听的声音就够了。 对于最终用户,过程不重要,结果才是想要的。         
      过程太重要了,因为过程决定结果,错误的方法必然导致错误的结果。路线方向偏离了,甚至背道而驰,将永远不能达标。             

      录音棚的专业技术人员也不是做器材的,他们也不知道这事。他们听到的声音并不比您好,也是明显有缺陷的。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