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音响,新不如旧! [打印本页]

作者: zwmm    时间: 2013-9-26 09:04
标题: 音响,新不如旧!
这个定论在自已脑海里转了几天了而一直不敢写上来,为什么?因为怕挨无数的板砖!老实说说出这样的定论连我自已在一个星期前都无法想像!!直到前几天,在好友老李这里听到了终于调整到位后的全套古董励磁单元的大型障板音响系统发出的无与伦比的精彩之声后,才有了这样坚定的结论---全套古董系统发出了无比大气、无比自然、无比辉煌,极度接近真实演奏之现场的超级好声!!这是我在现代顶级系统上从来还不曾有过的超级体会和震撼!!!
作者: daniel115    时间: 2013-9-26 09:11
好         
作者: zwmm    时间: 2013-9-26 09:14
那天和几位朋友听了好几个小时,从一开始的马勒五、茶花女、卡门到其后的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爵士、流行无不精彩万分让人激动和陶醉!
作者: guran5532    时间: 2013-9-26 09:15
哦,朱兄,我很好奇。
作者: 红苹果    时间: 2013-9-26 09:20
对哪些调整得当的贵价系统、、、、、、、、、口水是免不了!
作者: zwmm    时间: 2013-9-26 09:27
哦,朱兄,我很好奇。
guran5532 发表于 2013-9-26 09:15

顾兄,找机会我带你去体验下,只不过老李也是极忙之人---从来都是他临时来约我。


作者: xmtazyp    时间: 2013-9-26 09:30
  如此了得的系统,让人闻之心动不已,是西电的障板系统吗?之前主人似乎也是从卡玛大肥婆一路玩过来的,有机会朱兄不妨请主人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
作者: zwmm    时间: 2013-9-26 09:45
是的,xmtazyp兄。这样说也不准确,他用的中音是西电三条五,励磁低音和励磁高音用的是古董“杰声”的顶级品。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3-9-26 10:25
这个定论在自已脑海里转了几天了而一直不敢写上来,为什么?因为怕挨无数的板砖!老实说说出这样的定论连我 ...
zwmm 发表于 2013-9-26 09:04


老朱,什么情况??

跟我们上次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吗??


作者: jaki    时间: 2013-9-26 10:30
可能我们听的唱片是那个时代的录音,配合古董箱可能比较充分体现当时的录音。
作者: zwmm    时间: 2013-9-26 10:49
老朱,什么情况??

跟我们上次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吗??
robinwood 发表于 2013-9-26 10:25

是的,小吴,我们几个是被征服了---尽管我们是调整者,但不得不对早期的音响工程师科学家们致于十二万分的尊敬。


作者: zwmm    时间: 2013-9-26 11:11
当年贝尔实验室和西电的无数科学家们的确在那时就创造了一个声学的颠峰,后人至今仍无法超越!想想当今劲浪只在其旗舰上用了一个十六寸的励磁低音,就大力宣传,开价过百万。无非在走进前人的老路了!!
作者: 合肥蒋鹏    时间: 2013-9-26 11:42
现代的顶级音响器材过多的强调系统的HIFI性与全面性,像丹拿与威信等厂家更是希望一箱能够hifi与影院通吃,这类箱子往往在现场PK中会胜出,但对于人耳的真正征服性却欠缺,因此现代系统往往是一耳朵中毒,但搬回家后却很难有那种让你时时想聆听的魔力,因此就在不断的折腾中寻找hifi 的乐趣。   而像黑牌以上的35a,属于那种怎么比怎么输的箱子,但却让很多烧友痴迷于她的声音表现。  又像古董大箱讲究的是宽松、自然,与现代大箱比低频的瞬态、劲道与紧致度,或者比高频的延伸与分析力总是要输掉的,但其温暖、松茸而又自然的声音却能轻易打动人的心灵。

有的器材是可以拿来比的,有的是可以让一个人静静听音乐的。
作者: zwmm    时间: 2013-9-26 13:27
不能否认,现代音响特别是高级音响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重播水准,这也是我一直来对古董音响抱着其是优点很明显同时缺点也很明显的另类音响的观点而不重视,但前些天现场的表现真的让我惊叹连连,音乐性音响性皆达至我心目中的最高层次!所以一起在听的玩古董的高手老刘笑着对我说:这下让你见识了古董系统的无敌真面目了吧!我一在在网上说:音响,几十年来其实是在退步!别人还不信还和我争,那只是他们真的还没有听到过顶级古董系统的重播罢了。
作者: LP\茶    时间: 2013-9-26 15:17
对哪些调整得不当的贵价系统、、、、、、、、、吐口水是免不了!

作者: lcx800    时间: 2013-9-26 15:38
现代科技在退步?只有在中国、只有在中国发烧友、只有在中国老发烧友中才会出现这样的奇迹。
作者: 老龚    时间: 2013-9-26 15:42
古董机器,拿来现实使用是不行的,拿来收藏还说得过去。
作者: MJL988    时间: 2013-9-26 17:39
新也好,旧也罢,音响本身的潜力在那里,你发挥了其中的几成是相当关键的。
素质高了,器材的潜力自然发挥得高很多。
作者: guran5532    时间: 2013-9-26 21:15
回复 zwmm 的帖子


    好的,谢谢
作者: 百线生    时间: 2013-9-26 21:35
新也好,旧也罢,音响本身的潜力在那里,你发挥了其中的几成是相当关键的。
素质高了,器材的潜力自然发挥 ...
MJL988 发表于 2013-9-26 17:39

说到点子上了!


作者: akent    时间: 2013-9-26 22:07
啥情况,请说说。
作者: kk701    时间: 2013-9-27 11:20
pass一直在diy障板,现代低音在加上英国全频喇叭
作者: 发烧盗版    时间: 2013-9-27 11:50
回复 jaki 的帖子
------------------------------


   
作者: 镁声绕梁    时间: 2013-9-27 16:49
听过朋友的西电全频+超高+超低,就像酥软的水蜜桃压成了果汁,虽然音场、形体、动态都压缩了,但浓浓的音乐味道是保持着的。听现代箱子,就像各种膨大剂、催熟剂种植出来的“坚硬”的水蜜桃,外观美轮美奂,音场动态无可挑剔,但就是缺桃子味,只能像萝卜一样,放醋腌着吃。
作者: znd06    时间: 2013-9-27 17:32
传统方式调声本身就是个怪圈,必然会顾此失彼,新的老的都不会出圈,哪样听着舒服点也说不定,但都欠HIFI。
作者: 乐融融    时间: 2013-9-27 18:50
极品牛仔大师说不用什么物理高保真,用它的调声方法就能变好真声了,你说传统的功放欠HIFI,只是你不懂牛仔的调声方法,你还得去请教一下牛教授,至于它教不教你那就看你的造化了,极品论坛至今还无人请得动大师传个一招半式。
作者: znd06    时间: 2013-9-28 03:57
      对基本原理认识不清,会局限于表面浮华。大方向、总路线错了,靠某些雕虫小技不可能扭转。
      拜金迷信、盲目崇洋贻害不浅。不学无知必然不能正确判断。

作者: BJMA    时间: 2013-9-29 13:01
极品牛仔大师说不用什么物理高保真,用它的调声方法就能变好真声了,你说传统的功放欠HIFI,只是你不懂牛仔 ...
乐融融 发表于 2013-9-27 18:50


看来能够和全套古董励磁单元的大型障板音响系统相媲美的只有无缺失型失真的Z氏系统了,当然,必须经过牛氏的“肉身精密仪器”精确调整......




作者: zwmm    时间: 2013-9-29 15:06
我这里音乐的高保真重播达到了较高的层次,但并没有到达完美!且我这里主要是得益于黄老师高超的空间处理!BJMA不仿把你的视听室照片也传上来让我等学习学习。什么音箱放在泡沫上就敢评论声音的这种稚嫩的举动的照片就不要上来献丑了!!否则你是不是个真正烧友的身份别人都要怀疑了。
作者: BJMA    时间: 2013-9-29 16:09
我这里音乐的高保真重播达到了较高的层次,但并没有到达完美!且我这里主要是得益于黄老师高超的空间处理! ...
zwmm 发表于 2013-9-29 15:06


呵呵,有意思。
首先说明一点:我不是你想象的什么“真正烧友”。
我一般习惯于用客观的数据说明问题,和你这种没有任何依据的主观评价有本质区别。
康胖3你没玩过吧?那个图片只是在车间临时测试状态的,放在泡沫上是“娇声秘籍”,你要是不信可以试试,呵呵呵
图片肯定会上的,到时候有可能还会专门请你来验收一下(如果你赏脸的话),但要等全部完成后,要不然真成“献丑”了,呵呵
总之一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所以有些话还是不要事先说的太满......





作者: BJMA    时间: 2013-9-29 16:42
这个定论在自已脑海里转了几天了而一直不敢写上来,为什么?因为怕挨无数的板砖!老实说说出这样的定论连我 ...
zwmm 发表于 2013-9-26 09:04


音响技术这几十年来确实没有本质的进步,比如电-声、声-电转换、模拟放大等基本还是老套路。
但电子器件和相关材料等却有了长足的进步。
仅靠一套古董系统的良好表现不足以证明音响新不如旧。
大多数现代音响由于设计需求和理念的不同,声音和古董音响有较大差别,孰是孰非也不是靠某些人可以定夺,毕竟每个人的喜好都存在差别,市场接受才是硬道理。




作者: BJMA    时间: 2013-9-29 17:08
公司目前的听音室:

[attach]77312[/attach]

由于空间有限,只能摆个小箱子,听个大概齐。
目前正在组建一个大的听音室,估计年底会完成,到时再献丑。

作者: BJMA    时间: 2013-9-29 21:07
点评HAC 发表于 半小时前

生产功放的公司吧?有山寨的嫌疑。。。。

呵呵呵,有意思,不是说现代音响和老音响的问题吗?
随Z兄的要求,上了一张听音室的图片,咋地又与“山寨”挂上钩了呢......



作者: HAC    时间: 2013-9-29 23:38
呵呵呵,有意思,不是说现代音响和老音响的问题吗?
随Z兄的要求,上了一张听音室的图片,咋地又与“山寨 ...
BJMA 发表于 2013-9-29 21:07

哈哈哈。。。玩笑话而已,我喜欢那对小眼机!


作者: BJMA    时间: 2013-9-30 00:44
哈哈哈。。。玩笑话而已,我喜欢那对小眼机!
HAC 发表于 2013-9-29 23:38

呵呵,原来是瞄上了那个老娘们......
KRELL 的大小眼睛和Mark Levinson 20/20.5/20.6同为那时代的巅峰之作,代表着一代的精神和一段里程碑,老兄好眼光......多交流。




作者: linxbaijy    时间: 2013-9-30 06:29
不同意。忠实的重放唯有现代音箱才办得到。

前些天去了一个音展,其中一个讲座里有个现场演奏并同时录音然后马上即时重放的环节。立马发现古董系统的所谓味道都是失真和味精。

听过朋友的西电全频+超高+超低,就像酥软的水蜜桃压成了果汁,虽然音场、形体、动态都压缩了,但浓浓的音乐 ...
镁声绕梁 发表于 2013-9-27 16:49




作者: 鱼鹰爱胆    时间: 2013-9-30 08:07
本帖最后由 鱼鹰爱胆 于 2013-9-30 08:22 编辑

近代音频领域 片面追求 保真度 是 整个行业止步不前的 最重要原因。
而且片面重视 重放 而忽略了 对录音技术的 研究。
最终的结局 就是 整个行业数码声罐头声一片。

因为 低劣的录音技术 + 极致的高保真追求;出来的就保证是垃圾声。
就好比 吃三文鱼 必须要新鲜的 才好吃;但是大便 却是 越新鲜 越臭。
听录音的人和 听现场的人相比 就好比吃大便的和吃三文鱼的不同;
而现代高保真技术 则是 相当于用枪顶着你的头 必须把超新鲜的大便吃下去;
如果没有高保真技术 我至少还能考虑把大便 煎一煎 炸香点 当成臭豆腐吃下去 或者 加点面粉 做个蛋糕吃下去;起码还对得起自己的胃口。
但现代高保真技术 完全 禁止了这种可能;他们一定要逼着你 把热腾腾新鲜的大便直接吃下去
你还得为他鼓掌叫好!


作者: guran5532    时间: 2013-9-30 08:30
其实这跟数码相机类似,你说是进步还是退步?
作者: 鱼鹰爱胆    时间: 2013-9-30 08:46
本帖最后由 鱼鹰爱胆 于 2013-9-30 08:49 编辑

在普及角度看确实是进步 而且是大进步。
但在高端领域角度看 却是 止步不前。甚至是退步
作者: zhidong    时间: 2013-9-30 09:06
分开讨论!

从技术层面上来说是不段进步的.

但声音很奇怪技术图表不能代表一切!或许跟人文历史文化背景等都有关.
作者: wxzhangjia    时间: 2013-9-30 09:35
这应该和大环境和潮流有关吧。 以前讲究十年磨一剑,毕其功于一役。现在流行快鱼吃慢鱼,深怕慢了赶不上车。
连艺术的演绎水准也大幅下降了,演绎大师录音大师都一去不复返了。时代已经从过去的小众精英高端转向人人都可成主角的博眼球博点击的新媒体时代了。
新鲜奇特甚至怪异成为了主流。
作者: znd06    时间: 2013-9-30 11:07
本帖最后由 znd06 于 2013-9-30 11:09 编辑

      电声技术的最大进步是数字化录音、存储、传输交换等方面。阻滞仍是播放环节。指责数码录音如何差、罐头声,皆因播放劣化造成误解。当播放做好了,数码总体是优于LP 的。      不说高格式,就是44.1的CD就能很好。

作者: BJMA    时间: 2013-9-30 12:44
貌似跑题啦......
作者: linxbaijy    时间: 2013-9-30 16:00
回复 linxbaijy 的帖子

整个环节,最大的失真在于重放。不知道你这个录音产生极大失真的结论从何而来》
   
作者: linxbaijy    时间: 2013-9-30 16:05
从录音到重放,最大的失真来自于喇叭,不知道你录音产生极大失真的结论从何而来。

不要用口水歌的后期制作来代表整个录音行业,口水歌中国特色太鲜明了。偏偏我发现很多喜欢古董胆机和古董喇叭的都很喜欢用口水歌来说明他们的系统如何悦耳。

录音和重放技术一直在进步,但在古典音乐领域,指挥和演奏的水平不如30年前却是事实。时代在变迁,无奈。


回复 鱼鹰爱胆 的帖子


   
作者: linxbaijy    时间: 2013-9-30 16:06
何为高端?是几个烧友手拿的贵价玩具还是专业领域的设备?

回复 鱼鹰爱胆 的帖子


   
作者: 四海005    时间: 2013-9-30 17:22
最近我迷上了一美女,感觉她正漂亮,比自己老婆漂亮一百倍,简直就是天仙
作者: zwmm    时间: 2013-10-1 07:02
其间曾听了国内的几张发烧录音:《绝色》、《怜歌》2、李娜的专辑,结果在这个全励磁大型古董系统上全现出了同一大问题,录音时可能为了追求中高频的刺激而有一天意减少了音乐的低频量感,使得这三张国产片听起来流畅性不够而少了许多感情色彩!反之进口片张张平衡出色,所以主人老李当场说国内片看来还不行。
作者: zwmm    时间: 2013-10-1 07:18
老实说我个人对古董器材古董另件基本不熟悉,对他们的历史也知之很少。只知道这些励磁喇叭原本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用在几百上千人的剧场、电影院内的,且是单声道使用的。当时就由于价格极为高昂而使得全美国的剧场、影院无力承担而使得他们只能租借使用。当年时的剧院影院是当时人们最主要的娱乐场所,所以西电当年据此大赚特赚。
作者: zwmm    时间: 2013-10-1 07:36
当然西电当年的赚钱大头是电话传输通迅,这都和声音直接相关!!当年这些就是地球上最顶级最赚钱的行业!!所以贝尔实验室(西电是大股东)当年聚集了二、三千的最出色的工程师科学家在研究声音学有关的体系(内有许多位获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所以他们当时就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作者: zwmm    时间: 2013-10-1 08:15
那时只有最出色的人材才会被贝尔实验室聘用,这些人材就是当时的人中龙凤!况且当时的西电富甲天下,有最充裕的资金、最佳的工厂相配套,使这些顶尖科学家们能尽情的发挥。反观之现在的音响工厂,主要研发者就几人,有个几十人就算是很有规模了,并且当今最出色的人材都已远离了这个行业……
作者: BJMA    时间: 2013-10-1 14:29
那时只有最出色的人材才会被贝尔实验室聘用,这些人材就是当时的人中龙凤!况且当时的西电富甲天下,有最充裕的资金、最佳的工厂相配套,使这些顶尖科学家们能尽情的发挥。反观之现在的音响工厂,主要研发者就几人,有个几十人就算是很有规模了,并且当今最出色的人材都已远离了这个行业……

吹牛皮也要适可而止,嘴皮子都吹破了就不好啦。
什么“最出色人才”,“人中龙凤”,“富甲天下”,“最充足资金”,“顶尖科学家”,“尽情发挥”......,这些你都验证过了????
人云亦云吧?你看见哪个国外评论如此吹嘘了??

作者: zwmm    时间: 2013-10-1 15:58
嘿嘿,我太渺小,贝尔实验室(西电)还轮不上我来帮着吹,他的成就已摆在那里!我的确不过是人云亦云地叙述下而己!这些评论我在多本日本及港台杂志看到过。BJMA我们当然也希望你成为音响界中的“人中龙凤”、“最出色人材”,努力吧,等到拿出的功放可以秒杀欧美顶尖产品时我也会帮你吹二下的
作者: zwmm    时间: 2013-10-1 16:16
至于我说的西电信号传输线是“世界上最完美”的那可不是邦着瞎吹的!!有些朋友已在我这里听到过试制中的线,等试制成熟后我会寄给一些朋友分享试听!并且适时可能还会把线的详细结构发到本坛上,题目俺已想好,叫《线材的奥秘》。肯定会是个火贴。
作者: BJMA    时间: 2013-10-1 16:21
嘿嘿,我太渺小,贝尔实验室(西电)还轮不上我来帮着吹,他的成就已摆在那里!我的确不过是人云亦云地叙述下 ...
zwmm 发表于 2013-10-1 15:58

客观的说,西电确实创造了一代神话,他的很多东西也确实有其独到的一面。但不可以以偏概全。
如果你这么吹嘘的话,很容易把神话吹成笑话。
“秒杀”这种低级的措辞还是少用为妙,任何一款产品都有其长处,哪怕是收音机!
有一点可以肯定,我的产品无需你来吹,不是因为你太渺小,是因为你太“伟大”,我担心吹爆了!







作者: zwmm    时间: 2013-10-1 16:35
嘿嘿,吹牛的最怕曝光!!俺不吹牛,所以俺不怕!
作者: 鱼鹰爱胆    时间: 2013-10-1 16:52
本帖最后由 鱼鹰爱胆 于 2013-10-1 16:54 编辑

早在1,2年前 ;ZWMM朋友做的信号线 我就听过不止一根了;
客观的说 干掉市场价格1-3W的 大厂名牌信号线 是可以公认的;
而且这种比较并非 针对 口味而言
是针对 全面的素质的。

ZWMM针对信号线材的研究,我看国内烧友鲜有人能及。
线材市场是 利润最高;同时 技术上水最深的市场;国内HIFI市场很不成熟 有大量的 鱼目混珠的 山寨线 假线 充斥;各种媒体针对初烧钱包 可以说舆论攻势 铺天盖地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线材比比皆是 ;都是瞄准客户荷包里面的钞票下狠手下重手;完全无道德无良心 利用的都是 一些 不成熟的客户消费心理和 市场比价的盲点误点 来赚钱。说白了和骗钱没什么本质区别。
市场已经如此 没人能改变什么;如果人人都能深知线材之技术内涵 都如ZWMM朋友那样 这个市场就不会如此浅薄变态和不成熟了
作者: BJMA    时间: 2013-10-1 16:57
至于我说的西电信号传输线是“世界上最完美”的那可不是邦着瞎吹的!!有些朋友已在我这里听到过试制中的线 ...
zwmm 发表于 2013-10-1 16:16


今天休息,就陪你多聊聊吧,你最好把我的话当成朋友间的忠告。
要确定某线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线”,首先你要了解全世界的线,之后与这个所谓的“世界上最完美”的线进行对比,如果确实超出,方能证明这个确实是“全世界最完美”的线,请问你已经详细了解并对比过全世界所有的线了吗?
咸菜为何能改变声音?是如何改变声音的?咸菜有哪些重要参数?每项参数代表什么?音箱线、喇叭线、电源线最重要的方面各有哪些?咸菜与器材的搭配原则是什么?什么类型的线和什么类型的器材搭配最合适?......
呵呵呵,说这些对你的要求好像太高了,按照你的水平可能也就是说某某一堆人主观感觉你的线很好,请问世界上哪个科研领域可以用主观感觉来判断?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精确制导导弹?或者简单来说,你可以靠主观感觉知道你家里的电压是220V或者是221V?




作者: 鱼鹰爱胆    时间: 2013-10-1 17:06
很多朋友都很不了解 ZWMM 朋友 这10多年来 为HIFI 花费了多少精力 做了多少尝试、研究和心血
针对任何一个人 挑刺 是很容易的;自己并不需要多深的认识 在一旁抡大棒 往往都能打趴下很多;网络交流就是这样;
我本人也遇到过很多类似的例子

但我遵循 TREE 原则:
一群来自海内外的华人因为共同语言和爱好走在一起,建立友谊如像种树(TREE):

  T:Trust (信任)
  R:Respect (尊重)
  E:Exchange (交流)
  E:Emotional Support (精神支持)

TREE需要大家共同浇灌,不以地域和文化的限制画地为牢,而是互相信任理解和包容。
网络交流是可以带来快乐的;好的交流可以戒除浮躁;也如同明镜一样,可以认识和照亮自己。

追求梦想之声的道路曲折艰辛;但希望我的这些话 能够为大家带来 真正的精神支持。
作者: BJMA    时间: 2013-10-1 17:14
咸菜提供商有3种:
1,结构派。这种厂家一般对整个系统工作原理掌握良好,熟悉用线的特性调整声音特性,可以做到如鱼得水,千变万化。
2,材料派。这种厂家一味强调材料的重要性,脱离系统谈咸菜,6N、7N、8N、金、银、超导等无所不用,费钱费力。
3,三不靠蒙市派。以下省略一万字......


作者: gzfs    时间: 2013-10-1 17:37
有没有结构材料派呢?

作者: zwmm    时间: 2013-10-1 17:37
谢鱼鹰兄的抬举!我个人认为信号线绝不是用来调整声音的,而是忠实的不失真传输为最上品!当年贝尔实验室研发信号传输线时就是以此为最高目标而设计开发的,所以在我看来很值得花费几年的时间去把玩他!
作者: BJMA    时间: 2013-10-1 17:43
早在1,2年前 ;ZWMM朋友做的信号线 我就听过不止一根了;
客观的说 干掉市场价格1-3W的 大厂名牌信号线 是 ...
鱼鹰爱胆 发表于 2013-10-1 16:52


回老兄:
本人向来都是极力支持技术研究和创新的。
Z兄很执着,这是好事,他做的线在某些系统应用的不错或者得到某些人的认可,这也是有可能的。
但问题是不能夜郎自大,不可以否认别人的一切,甚至否认当今全球音响,更不能盲目吹牛,您说是吧?
还有,凭Z兄的水平和实力,研究线我个人认为基本是一条不归路,迷途知返未必不是好事。





作者: zwmm    时间: 2013-10-1 17:47
有没有结构材料派呢?
gzfs 发表于 2013-10-1 17:37

现有的线材制作理论就是当年贝尔实验室得出的,他们就是结构、材料并重的。这个话题说下去有很长好说,不说了,反正烧友们都是最实在的---说的天花乱坠都没用,耳朵收货!!!


作者: BJMA    时间: 2013-10-1 17:57
现有的线材制作理论就是当年贝尔实验室得出的,他们就是结构、材料并重的。这个话题说下去有很长好说,不 ...
zwmm 发表于 2013-10-1 17:47

又来了,晕......
那你知道这线每米容值多少?电感多大?百米电阻多大?介质损耗如何?长度-频率衰减率?导体材料成分比例?介质材料成分?老化曲线?......
这些参数对应声音什么特性??



作者: zwmm    时间: 2013-10-1 18:00
BJMA兄废话咱先不用说,你自认这么大牌,可以随意指点别人,好的你也做条信号线出来咱交给第三方叫他们比比,怎样?!说不如作!等你作出更好的好线后才有资格来教育我,来吧,来点实的吧。
作者: BJMA    时间: 2013-10-1 18:02
回复 zwmm 的帖子

要研究线,首先要研究音响系统电路机理,然后再研究线的各项特性,进行结合,这样才具有结果的可重复验证性,不是靠瞎猫撞死耗子。
   
作者: BJMA    时间: 2013-10-1 18:12
BJMA兄废话咱先不用说,你自认这么大牌,可以随意指点别人,好的你也做条信号线出来咱交给第三方叫他们比比,怎样?!说不如作!等你作出更好的好线后才有资格来教育我,来吧,来点实的吧。

哈哈哈,典型的门外汉!
要让我做一条合适的线,首先要告诉我整套系统器材型号,环境状态,需要弥补的方面以及个人喜好。
咸菜首先要对路(包括器材和个人喜好),然后才能谈好不好,有一些很好的线,但在不合适的系统应用,不但不能弥补缺点,反而把缺点都暴露出来了,这叫应用失败,有些很差的线却反而能掩盖系统的不足。
明白了吗?哈哈哈

作者: BJMA    时间: 2013-10-1 18:15
回复 BJMA 的帖子
点评鱼鹰爱胆 发表于 56 秒前

我不是很同意。理论仅仅是理论而已。已知理论只是真理的很小一部分。如果一切从理论出发 就本末倒置了。理论是拿来用的;没用的时候如果还要捧着理论不放;就迂腐了。
有意思。
理论没用?照兄这么说,音响技术已经超出物理范畴咯?那只能等外星人来做啦......


作者: 鱼鹰爱胆    时间: 2013-10-1 18:18
对科学理论 持有什么态度 也能看出一个人真正的科学素养。
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我可能过于直言了;BJMA朋友见谅!网路交流总是有词不达意的地方,请多海涵。
作者: zwmm    时间: 2013-10-1 18:22
晕!嘴上功夫又来了。
作者: 鱼鹰爱胆    时间: 2013-10-1 18:22
本帖最后由 鱼鹰爱胆 于 2013-10-1 18:23 编辑

就比如 HIFi 系统整体短板 到底是 录音上 还是 重放上
我的观点(录音是最大的短板)不是照样有人拍砖?我倒是不想参与到无聊的争论中去。
网络交流遇到不同意见实在是太正常了~
作者: BJMA    时间: 2013-10-1 18:44
ZWMM,不是我调侃你,你从头到尾仔细再看一遍帖子,我问你的那么多问题(打问号的地方),只要你能全面的回答出一条就算你赢了,OK?
最简单的东西往往是最难做的,迷途知返吧。
我要吃饭去了,今天讨论到此为止。
如果你把我的话当成朋友的忠告,你会很高兴,我也高兴。
如果你认为我是在故意刁难你,你会很不高兴,我照样很高兴!
有时间仔细回想一下我问你的哪些问题,百利无一害!
拜拜啦......
作者: zwmm    时间: 2013-10-1 18:52
哈,谢了,就你码了这么多字,也要谢你。希望你能真正搞出让人称道的好东西,这才是最重要的!记住,实的才是硬道理!
作者: lwwlewis    时间: 2013-10-1 19:21
本帖最后由 lwwlewis 于 2013-10-1 19:35 编辑

BJMA兄,其他不论,我自己听过ZWMM兄的系统,也曾借听过他自制的线,与我自己万元级别的行货线仔细对比过,声音的改善真是非常明显。(也听过Z兄的自制线与卡玛旗舰的现场对比,我个人觉得是伯仲之间)
ZWMM兄的听音室是坛上公开的,前面念经兄的东游记里也有提到。我相信去过ZWMM兄那里的同好应该能体会到他的空间处理和自制线材确有其独到之处。
另外,我很想有机会ZWMM兄能带我去听听李师傅的古董系统。

作者: 九少爷    时间: 2013-10-1 20:00
楼主说得没有错啊,因为现在大家一切向钱看了,声音是次要滴。
作者: ttback    时间: 2013-10-1 20:18
有兴趣见到两款优质的diy线材pk,支持同场比较结果,可能此帖会火哦!
作者: 石南根    时间: 2013-10-1 23:34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3-10-1 23:44 编辑

提供几个见闻,供大家参考。

一、十多年前拜访国外有钱的几位大烧,他们家中常用是WILSON或GENESIS的旗舰,但还留着巨大的老JBL,说时做纪念。那时没经验,没注意前端设备是什么。财主说,有新出的旗舰就换,声音很好,每次都有提高。

二、这两年,遇到一位家中曾同时有48对音箱的50岁老烧,也同一位喜欢出出进进换着听的30岁新烧交流。前一位只留下一部krell合并机和一部sansui前后级功放,其他的器材都愿出让,后一位留下一对金头天朗,不肯出让。前一位说,器材是过眼云烟,没有完美的。后一位说,各类器材都有特点,听一听,乐一乐,换着听总会有新发现。

三、后一位让我对比听了一下PHILIPS的钴磁全频和粉磁全频,区别之明显令人咂舌。钴磁单元发出的就是人的嗓音啊。

四、一年前吧,我同事进了一套全新B&W805和Marantz功放和CD机,当时总价大约人民币30000元,请我们去把玩了一番。数月后,我在二手市场用8000元凑了一套老先锋钴磁音箱+先锋胆合并机+LINN黑胶碟机,播放Carpenter和苏佩的轻骑兵时,同事眼珠子快掉下来了。

五、两年前,曾有机会8000元进一对Harberth LS35A,当时旁边有一对PRO AC,型号忘了,中型书架箱,要价约9000元,对比听一下Perlman演奏的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PINK FLOYD,35A一点机会都没有,画面感比PROAC差太多了,没上没下,缩成一团。

六、一个月前,听了一下全套西装、全方向发声的MBL系统,价值十万有余,声音的自然、从容、像真无与伦比。一点味精都没有。


作者: BJMA    时间: 2013-10-2 03:55
回复 zwmm 的帖子
哈,谢了,就你码了这么多字,也要谢你。希望你能真正搞出让人称道的好东西,这才是最重要的!记住,实的才是硬道理!

看来你还是没把我的话当成朋友间的忠告啊......
可能你有点误会,这里再阐明一下:
我公司主要做技术开发,生产和销售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产品都是别的公司投产和销售,用的不是我们自己的品牌,产品几年前就已经销往世界各地。我公司目前自己生产的只有一个系列3款产品,虽然正式销售的时间才几个月,但已经销往4个洲了,目前供货都得排队,不知道这能否证明我的产品是如你说的“实的、让人称道的好东西”?
在公司我只负责技术开发,我最希望做出完美的产品,以尽量少给自己找麻烦。我认为自己的每一款产品都是实实在在的好产品,如果你认为我的产品有什么问题,请尽管提出来,如果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我们会虚心接受,加以改进,并且会诚信诚意的重谢你。
如果你要挑刺,我们也是欢迎的,只要你有能力提出任何有依据的“刺”,我都会感谢你,如果你有能力有理有据的把我的产品贬的一文不值,我甚至会感激你!





作者: lwwlewis    时间: 2013-10-2 07:28
回复 lwwlewis 的帖子
MJMA兄,好东西很多,但不一定都买回家来。

   
作者: zwmm    时间: 2013-10-2 08:46
老李所用的全套励磁单元,本坛的烧友应该基本是不熟悉的。由于是几十年前的产品,存世就不多,状态完好的更是稀少!所以价很高,但由于他们出色的性能,国内外的有实力的追求者不乏其人!比方说老李系统中的两个十八寸“杰声”低音单元,要二十五万元一对,同牌子的高音则需要二十三万元一对,其西电的中音加号嘴则高达四十万一对。而大家其实最希望老李能用一整套的西电励磁单元,老李也到处托人在国内国外寻找而不得,如能找到西电的励磁十八寸低音和高音,则代价更高:低音要五十万人民币一对,高音则过四十万元一对。但至今无人肯转让。
作者: gzfs    时间: 2013-10-2 09:52
今年的新茶都一万多一片啦,几十万一对高音很正常。不知单元的配对情况如何。
作者: LP\茶    时间: 2013-10-2 10:20
奇怪的国度。不贵不高档啊。鬼佬都来赚中国人的钱鸟
作者: 时光车间    时间: 2013-10-2 11:44
就物件特质、品性稀缺、时间价值来说,相比奢侈新器材,值这个价!
单说纸盆纤维组分、织体结构,现在花几百、几千万再加上无比NB的全人手高科技,都无法再现。
作者: 我要发言    时间: 2013-10-2 12:52
材料学在进步,以前音响制造商无法达到的要求在今天很容易达到。
作者: 我爱T330D    时间: 2013-10-2 12:58
现在大家一切向钱看了,声音是次要
作者: sm163    时间: 2013-10-2 13:10
本帖最后由 sm163 于 2013-10-2 13:13 编辑

声音是次要的?这玩艺成倍投入,提升10%很正常
作者: gzfs    时间: 2013-10-2 14:15
经历过那么多次的参与调整,我的意见是古董还是听单声道吧。没有现代数字技术的协助,基本不可能完美配对(0.5分贝)。
作者: BJMA    时间: 2013-10-2 14:21
点评zwmm 发表于 3 小时前

用电脑测过,中高不错、低音开始误差有些大,其后换过其中一只后误差就较小了。

请问“较大”是多少分贝?“较小”又是多少分贝?
作者: guran5532    时间: 2013-10-2 15:41
好好听音乐吧,谁都不要设法说服谁,也说服不了谁。想想就基督教或佛教或哲学的流派已经分不清。大家消停点吧。
作者: BJMA    时间: 2013-10-2 15:57
现在大家一切向钱看了,声音是次要
我爱T330D 发表于 2013-10-2 12:58


这个话题要展开说就很复杂了。
我个人认为音响还是在不断进步的,相当多厂家还是很用心的在做产品。
但是人的审美观每天都在改变,不同的用户和不同的设计师改变方向也不尽相同。
有很多时候设计师的审美观会过于超前,用户并不能同步接受,比如服装设计也会有这个问题。
另一方面,不同的人对声音有不同的审美观,甚至不同地域的人都会存在不同,比如对视频的接受,欧洲人适应低色温,亚洲人适应高色温。
还有对于高保真与发烧的观点存在差别,有的人认为发烧就是高保真,有的人认为发烧是个性化。
其外,对于高保真大家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有的人认为应该忠实于现场,有的人认为应该忠实于录音。
因此,对于声音“好”与“坏”可能每个人的标准都不同。
至于“钱”的方面,确实近年发烧器材价格普遍增高,这和市场萎缩、运营费用上升、元件材料价格上涨都有密切关系,基本是不可抵挡的趋势。





作者: zwmm    时间: 2013-10-2 17:28
本帖最后由 zwmm 于 2013-10-2 17:34 编辑
经历过那么多次的参与调整,我的意见是古董还是听单声道吧。没有现代数字技术的协助,基本不可能完美配对( ...
gzfs 发表于 2013-10-2 14:15

配对时我不在现场。但古董单元的配对的确应该是个弱项,毕竟当年都是在单声道使用的,不可能向丹拿等现代箱配的如此出色,但在老李这当音乐一响起,那种流畅、灵动、密度及能量、宽松大气和从容及强烈的现场感觉使人忘了这一切了。我想这也是励磁单元受的古董发烧友欢迎的原因吧!


作者: linxbaijy    时间: 2013-10-2 17:29
一边说西电,一边说线材。在西电的年代,压根不讲究什么线材。发烧线材的市场是近30年才冒出来的怪胎。我是线材无用论者,可能和这里的HiEnd玩家的信仰完全不同。我推荐一个网站,麦景图声学实验室主任的网站,他设计或参与了很多麦景图的传奇产品,看看这样的大佬如何评价线材,功放,CD机 等等。。。你可以说他老了,但不是说他们那个年代是HiFi的黄金年代么,那他的看法应该很发烧了?

http://www.roger-russell.com/
http://www.roger-russell.com/wire/wire.htm
http://www.roger-russell.com/truth/truth.htm

另外,楼上如果有谁有确实的严格的贝尔实验室发表的关于发烧线材的研究的论文链接或者扫描,请多指教,我很想看看。
作者: sm163    时间: 2013-10-2 17:40
越来越热闹了喂
作者: BJMA    时间: 2013-10-2 17:42
点评linxbaijy 发表于 6 分钟前

市场萎缩是最重要的,现在高端器材的出货量少太多了,当然中国这个新兴市场救了很多公司,要不然会更惨。

是的,中国不仅救了很多公司,还养胖了好几个国家......
发烧音响如此,专业音响如此,别的很多方面也是如此。
所以,中国创造很重要。希望下一代中国人能有所改观。

作者: gzfs    时间: 2013-10-2 17:54
咸菜无用论也是一群很好玩的发烧友
作者: zwmm    时间: 2013-10-2 17:59
好好听音乐吧,谁都不要设法说服谁,也说服不了谁。想想就基督教或佛教或哲学的流派已经分不清。大家消停点 ...
guran5532 发表于 2013-10-2 15:41

顾兄,不说不热闹,要不坛上就冷清了,反正这也是个新鲜的话题,大家各说各的观点挺好啊。


作者: BJMA    时间: 2013-10-2 18:04
咸菜无用论也是一群很好玩的发烧友
gzfs 发表于 2013-10-2 17:54


可能是表达方式不同。
线材肯定是有用的,但应该怎么玩就见仁见智了。
组成系统后线材就成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所有的能量和信号都要经过这些线材,线材的参数必然会影响声音。可见的来说,示波器的表笔和一些精密测试仪器的连线就是很明显的例子。




作者: linxbaijy    时间: 2013-10-2 18:23
当然不是彻底无用。而是说当参数到达一定水准的时候,对于特定的应用的影响就可以认为是没有了。对于音响方面,这个水平的要求是很低的,对于线材,甚至是功放。线材上高频仪器当然需要更多的讲究,这都是可以轻易测量和计算出来的,所以才需要很多讲究。至于音响上的,还没有令人信服的测量数据和研究,迄今为止。

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那个功放盲听打赌,打赌只要功放失真够低(好像是小于1%),频响平直,那么只要功放一直工作在这个范围内的听音,没人能听出功放的不同,无论牌子和类型,胆的,石的,数字的,线性的 。。。这个赌已经赌了10好几年了,没人能赢 。  这都超出我这样低烧的感觉了,觉得不可能,可是没人能赢,有1千多人去赌过了。

人的听觉是如此的低劣,远远低于现带测试仪器所能分辨的。其实大脑对于声音的感受,绝不是单纯的听。所以不能说线材无用等等。。因为所有的这些器材从外形到用料到价格都在影响人的视觉和心理,进而总体上影响听音感受。如果要严格一些说,应该说我支持线材听觉无用论。




可能是表达方式不同。
线材肯定是有用的,但应该怎么玩就见仁见智了。
组成系统后线材就成了系统的一 ...
BJMA 发表于 2013-10-2 18:04




作者: gzfs    时间: 2013-10-2 18:28
只要是我熟悉的系统,盲听自己熟悉的音乐,不同特点的咸菜还是能一耳朵八九不离十地听出来,前提是要科学地组织盲听的过程。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