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为什么科学在中国发展艰难? [打印本页]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3-10-22 15:52
标题: 为什么科学在中国发展艰难?
本帖最后由 甲米 于 2013-10-22 15:56 编辑

为什么科学在中国发展艰难?
章小鸽

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兴起,为什么在中国发展艰难?这是中国人一直关心的问题。实际上,这个问题的内涵在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为什么科学起源于希腊而没有在古代的中国起源?当西方经过科学革命建立了现代技术和工业文明的近代,为什么科学没有被中国人认识和学习?在科学知识被普遍学习和应用的今天,为什么中国人的科学还是比西方国家落后?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3-10-22 15:56
本帖最后由 甲米 于 2013-10-22 16:06 编辑

第一,为什么科学没有在古代中国起源?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与古希腊大致处于同一个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活跃和对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和世界观形成影响最大的时代,但是导致科学起源于古希腊的三个基本因素在古代中国一个也没有。

首先自然是否有规律,是否可以被认识这些最基本的问题不在古代中国人的意识内。其次当时的中国人没有关于知识的意识,因此古人不会去探索知识,自然也就不会有如何表达知识的问题。

对于古人,这个世界是神秘的,自然现象是变化无端的,不能被理解,而且也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老子的《道德经》开篇的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非常典型地表达了古代中国人对世界的理解这种神秘和不可言说的信念。

简言之,中国古代没有科学。虽然中国古代也有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但他们的兴趣和精力都放在君权的伦理规范和人生艺术上了。而且,对于社会结构和伦理规范他们也只是在君权这样一种体制下探讨的。君权神圣君王至上自然导致了各种限制人的自由的观念和规范,忠孝成为中国人人生的最高价值和行动准则。这种伦理价值观不仅限制了古代人的思想,之后也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特别是抑制中国人学习和掌握科学所需的自由和民主的精神。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3-10-22 15:57
本帖最后由 甲米 于 2013-10-22 16:06 编辑

第二,科学为什么在近代没有被中国人认识和学习?

西方国家在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驱动下,突飞猛进发展的同时,也迅速地向世界其他地区移植和传播文化。中国早在明朝末期,通过来华的传教士开始接触到了一些科学知识,但是仅限于为数不多的士大夫,中国人作为一个整体基本不知科学是什么东西。

另一方面,中华帝国和文化的长期延续和一直相对于周边国家显示的文化和技术的强大,导致了一种盲目的优越感,并演变成井底之蛙般的封闭无知。他们不知道,与此同时,西方近代的科学革命以及因此兴起的一个崭新的、充满活力的文明。盲目的优越感和关门守旧使中国失去了更早接受和学习科学的机会。

到了19世纪中后期,中国人在枪炮下见识了西方文明的利害,开始向西方学习。但这种学习只停留在有实用价值的技术层面里,只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方面,人们没有认识到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基础;另一方面,封建的统治阶层也不愿意让国人学习不利于稳定他们统治的科学精神及民主和自由的理念,更不愿意改变落后的封建的社会制度。因此,科学在中国没有像在日本那样很早就被全民接受和学习,在全社会迅速兴起。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3-10-22 15:58
本帖最后由 甲米 于 2013-10-22 16:07 编辑

第三,为什么当今中国人的科学水平还是落后?

今天的中国已成为一个科技大国,科研经费投入和在国际刊物上发表的科技论文已达到了世界第二。

但是人们也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离科技强国还差得很远。中国虽然有庞大的科技人员队伍,但很少能做出在世界上有突出影响的成果,至今没有人获诺贝尔奖;国内大学还培养不出发达国家大学那种质量的科技人才;中国已是国际公认的世界工厂,但还是只能制造不能创造,很少企业有自己原创的技术和产品,大部分高精尖的技术和产品要靠进口。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3-10-22 15:59
一些表层原因是,大学里的科研从理念上基本跟在西方后面走,新的概念和理论还是从西方引进; 学校里是填鸭式教育,学生们不知学什么,为什么学,如何学,他们普遍关心的是如何最容易地获得学位,而不是培养素质和能力;许多科研人员对探索科学知识缺乏兴趣和热情,也缺乏科学精神,不能很好使用科学方法。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3-10-22 15:59
深层的原因可能有几个方面,首先这是科学在中国的发展阶段和过程决定的,科学是一种非中国本土产生的生活态度、认知方法、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虽然中国当前非常重视科学,但整个国家对科学还是处在学习阶段,要从整个科学体系的方方面面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需要时间。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3-10-22 16:00
其次,受当今时代追求效率和功利的潮流左右。为了在这个高度竞争的世界中求生存,所有人都追求效率和功利,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全面地市场化,促使人们更关注成果可能直接带来的功利。科学成果与个人生存和利益紧密挂钩使科研人员更容易心态浮躁,急于求成。以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方式是很难做出高质量的东西来,更难培养出优秀的科学研究人员。

如果我们将科学成果比喻成果子,生产科学成果的人就是树。急功近利就是眼睛紧盯着果子,而对树的成长,品质和长期的生命力不关心,可以想象只看着果子而不管果树是不可能长出好果子的。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3-10-22 16:00
本帖最后由 甲米 于 2013-10-22 16:09 编辑

最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科学从根本上是西方社会和文化长期发展的产物,它在中国的发展在文化上先天不足。中国的科学普及还只是在知识层面,在科学精神、意识、理念、素质和方法上与西方人比还落后很多。而且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今天的科学发展还有很大的影响,至少有四个方面: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3-10-22 16:01
本帖最后由 甲米 于 2013-10-22 16:10 编辑

首先是真假的价值问题,真(truth)对西方人是绝对价值,而真对中国人却只是相对的,中国人也讲真,但更讲忠孝亲情。在真与忠孝亲情以及现实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真经常是要妥协和让位的。功利至上的思想反映在科研上就导致学术造假。假的危害不只是假本身会导致错误,而主要是假会乱真,使人不知什么是真什么是假,这对科学来说是致命的问题,因为科学最根本的目的是要获得确切的知识。没有真正的求真精神,是做不好科学的。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3-10-22 16:01
本帖最后由 甲米 于 2013-10-22 16:11 编辑

权威意识是另一个问题,传统的伦理观念使中国人对权威有一种无可置疑的习惯和服从,无论这种权威是精神上的还是形式上的。长期的权威意识使人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和独立的思想。其结果是没有创新能力。权威意识的另一方面就是权威垄断,主要表现是行政官员和学术权威对科学体制的运行资源,平台和话语权的控制,很多时候科研的资源分配不是按照科研项目本身的意义,而是按申请人的行政职位和学术地位进行。其自然的结果是促使有能力的年轻科研人员不能长期专心做科学工作,而是花许多时间去谋求和执行某种行政或学术位置。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3-10-22 16:01
本帖最后由 甲米 于 2013-10-22 16:11 编辑

还有是实用主义,就是只关心和重视目前有用的和能看到的东西,重结果而不重过程,重知识而不重素质。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时代,实用主义更是使人们把从事的事情直接与经济效益挂钩。然而,科学工作是面向未来的,未来有用的东西,现在未必有用,而且未来的东西现在也未必能看见。科研工作很重要的一个目的是培养人,优秀的科研人员是需要通过深入研究的过程锻炼成长的。实用主义使人人都看着果子,都希望摘果子,对花精力和时间栽培树(人)不是很有兴趣。这在国内企业界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多企业只是为了解决与目前产品和生产有关的东西而做科研,结果是企业的研发能力长期不能提高,也培养不出自己的具有深厚科学素养的研发人员,自然也不会有原创的产品。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3-10-22 16:04
本帖最后由 甲米 于 2013-10-22 16:11 编辑

笼统思维也是一个问题。中国人看问题的整体感觉很好,能很快看到一个问题的基本轮廓,对问题的性质也有很好的直觉,但很多时候有了笼统但模糊的了解,就以为知道怎么回事了,缺少理性的详尽、严密和清晰。如果不对整体的各个部分进行细致和系统的分析,就不能知道整体呈现的现象、内在、具体原因的变化规律。笼统模糊的思维倾向会导致以中医的方法探究科学问题,以炒菜的方式进行技术创新。虽然这种方式方法有时也能解决问题,也能有一些创新,但是其层次和质量,以及后续进步的潜力与按照科学精神和方法进行是很不一样的。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3-10-22 16:05
技术的发展在近代科学体系形成之前,一直都是凭需要和经验进行的。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都是凭经验和实践的成果。依靠这种杰出的发明创造能力,中国社会生产力能在现代科学兴起之前在世界上长期领先。但是自从西方的科学革命后,技术的进步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现代社会的重要发明没有不是在科学理论和方法指导下产生的,如蒸汽机、内燃机、电冰箱、计算机、飞机、卫星等等。相对于西方的以科学为指导的技术发展,中国的经验式的技术发展在过去几百年中是大大落后了。中国要在技术创造重新走到世界前列必须要:全民地、真正地、全面地理解,掌握和运用科学。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3-10-22 16:05
科学事业的发展根本在人,有了优秀的人才才能产生高质量的成果,而优秀的人才需要良好的环境(土壤)来培养。中国科学的未来发展,需要从根本上重视科学赖以生长的土壤,即科学体系中的体制、规范、及其依赖的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对于每个科研集体,要保证集体科研事业的良好发展,要把眼光放在培养人上。同时,只有知道科学到底是什么,清楚认识到中国科学为什么还是落后的真正原因,全民培养科学精神和提高科学素质,中国才可能成为真正的科学强国。■

作者: pa04    时间: 2013-10-22 19:06
科技越发达,人类末日越早来临!
作者: pa04    时间: 2013-10-22 19:07
史上明朝禁止奇技淫巧
作者: pa04    时间: 2013-10-22 19:10
科学家最后都是跪倒在宗教家脚下的例如爱因斯坦、牛顿…
作者: pa04    时间: 2013-10-22 19:12
那个不拜死人骨头的韩愈好有趣…临老抱佛脚
作者: pa04    时间: 2013-10-22 19:17
本帖最后由 pa04 于 2013-10-22 19:19 编辑

新片超人:钢铁之躯也是如此说…超人也要避难地球
作者: zyhifi9    时间: 2013-10-22 19:33
哈哈,楼主,什么四大文明古国,四大发明?是我们中国人自封的。你到国外问一下,有谁承认啊。我查过,好像是那个梁老夫子封的。
作者: zyhifi9    时间: 2013-10-22 19:46
教育都不能救国,科技救国更是荒诞。像我们几千年的文化奴化熏陶,已根髓深埋。
作者: pa04    时间: 2013-10-22 20:10
积恶甚深、积恶难返,根本的国防在教育,不是核弹…
作者: SPETR    时间: 2013-10-22 21:58
本帖最后由 SPETR 于 2013-10-22 22:53 编辑

还是商业环境不好。科技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发展,多先进的技术也要过时。而科技的持续发展需要的是一个好的商业环境,也可以说需要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而市场经济又要靠好的法律环境来保护(例如:市场准入、专利保护、质量监督、环境监督、反不正当竞争、税务制度、进出口税率等等)。
最明显的是专利保护,比如谁发明个小产品,如果不是很复杂,没有太高的门槛,只要在市场上稍有获利,立刻就会出现山寨货,或者干脆就明目张胆地公开生产销售。这样的环境谁还愿意独立研发、创新呀?科技主要是支持研发创新的,没有需求自然也就不需要提高了,也就不会有新技术出现了。当然,由国家主导的军工技术有持续的投资,门槛也高(有市场准入壁垒,一般投资也很大),有假象的竞争对手,所以,军工技术C国这些年还是长进不小的。
作者: FIM    时间: 2013-10-22 23:04
本帖最后由 FIM 于 2013-10-22 23:46 编辑

看到版主的关于科学和中国人的思考,开始感觉这个题材有点大,如果缩小范围,具体一点,想起我之前发的一个帖子,关于“国人思维的精神分裂”,或许可以略微补充一下为什么科学和国人缺乏缘分
凤凰卫视911十周年策划,采访一大学生,视频1分18秒,问:对911怎么看?答:很高兴,因为(美国)是霸权主义。2分20秒哥说:敢和美国挑战的都是英雄。20分48秒哥说:我喜欢美国,马上去留学了,学习采矿专业。问:对未来憧憬如何?答:能不回来就不回来吧!

记得和一位退休的高中物理老师的对话,他也喜欢音乐和摄影。(物理老师,按理说应该逻辑思维严密)
说到美国二次攻打伊拉克,他就破口大骂美国,说给伊拉克带来深重的灾难,指责美国霸权,虚伪;后来我告诉他中石油拿下伊拉克最大的油田,他立刻有种占便宜的得意。

以上就是很多国人的精神分裂思维的典型代表。二者在国内都算是受过高等教育,有思想的人。即使是知识分子也摆脱不了传统思维的惯性。

这些人表面上看去似乎很矛盾,无法解释为什么同一个人对待同一个国家会有完全相反的2种态度。
实际上,这和中国的传统里重利益轻精神是一致的。他们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判断善恶好坏不使用公正的原则,一切以个人利益为最终标准。符合自身利益的就赞成,反之就斥责。 对外使用一套高标准要求,对自己使用一套很低的标准。这种双重标准的实质就是自私,缺乏社会性动物的利他精神。这样极端利己的人经商,做实业是很可怕的事情,他们只顾自己赚钱,不管他人死活。所以,出现了有毒食品,工业废水不处理直排入江河,废水高压打入地下。癌症村出现了。接下去还会有什么?

另一个典型就是国人对宗教缺乏虔诚的态度,总想靠神来帮助趋利避灾,而不是把宗教信仰当做一种心灵的归宿,精神的寄托。
需要的时候拿来用,所谓临时抱佛脚。如果神没有显灵呢,那还相信么?

以上又牵出另一个话题,中国人缺乏逻辑。这可以另开一个帖子了


以上是原帖,由于某些原因,很多极友都未能看到。放在这里是因为我觉得多数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精神是背道而驰,是矛盾的。

------------------------------------------------------------------------------------------------------------------------------------------------------
    下面我讲一下本人对科学的理解。吾以为科学其实是另一种宗教。所谓的科学只是部分的正确,而不能绝对或者完全正确的解释这个世界。所以还有很多未知的东西需要探讨。科学是以人为主体,以自然为参照物,用严密的逻辑论证一步步的发展起来的。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艺术对于创新有着启发作用,不可忽视。这也是为什么“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美国艺术与科学院” 把艺术放在科学的前边,可见艺术之重要性。但凡大科学家,都会稍微懂点艺术。科学讲究严密的逻辑性,艺术是无逻辑的,跳跃性的,具有启发性。因为人本身就是一堆矛盾的集合体。人需要艺术来启发创造性的思考,用科学的严密逻辑保证研究的准确性。二者看似矛盾,其实互相促进。科学的发展也会给艺术的创造提供更多的手段。比如:摄影技术的出现对传统绘画产生了冲击,而现代的电脑和摄影技术的结合,又给人们提供了新的创造手段。
     科学是人类对自然对宇宙的一个认知,是和传统宗教不同的另一个思想体系。但只要涉及到人的想法,就一定带有人的主观性,就是唯心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不存在绝对唯物的人类思想。作为类似宗教神职人员的科学家要求我们完全相信科学的正确性,那是因为科学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能基本正确的解释很多东西。遇到解释不了的,就暂定未知要探索,其实是自己没能力。

   说到国人的信仰,是一种带有极其的功利性的特点。什么对自己有利就信什么。什么都信,又什么都不信。所以,信什么都不够虔诚,随时会改变信仰。所以无神论在这里最有市场。
    所以对于国人来说,如果有一种万能的思想,任何时候都能保佑他平安,富贵,升官,发财,那么他就会完全被这种思想征服,做一个彻底的信徒。而科学只是对自然的解释,并不能完全准确的预测未来,避免生老病死的的问题。所以,以国人的性格根本不可能是科学的虔诚信徒。
    其实,国人想要的那种完全对自己有利的思想根本不存在,如果有肯定是一种骗术。这种功利性的想法不过是生物极端利己性的延续。







作者: daniel115    时间: 2013-10-23 00:27
tc到现在还是一样在欺骗自己,看ccav就知道了。
另外一点,整个社会的风气都没有一丝严谨的作风贯穿。能骗就骗,无论大小企业都一样。
世界工厂也是在老外的品控下用钱逼出来的,试试让中国的品控来做,绝对做烂。
所有的一切都被利冲刷掉了,中国科技很高超,老外不懂的化学品我们已经用在多个领悟了。皮鞋做胶囊,还没资格拿诺贝尔吗?
作者: alma    时间: 2013-10-27 01:43
黄仁宇教授一直将中国缺乏数目字作为中国传统很多负面现象批判的主要理由。
作者: 乐融融    时间: 2013-10-29 19:49
最近有一弱智记者通过自已的计算,现在月入5000元的如果多缴5年养老金就可每月多得900元养老金,你说他读书得来的知识是用来应付考试的还是用在生活上的,做到记者了,至少都大学毕业吧,连这样的缺乏逻辑的想法都有,可想而知我们的教育真是。。。。。。
作者: Paul    时间: 2013-10-29 23:2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ZL    时间: 2013-11-3 21:20
万劫不复了!

作者: 满堂红    时间: 2013-11-9 08:59
DING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3-11-20 09:31
让改革捅破“论文强国”的科技“泡沫”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近期发布了2013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去年,我国作者为第一作者的科技论文共16.47万篇,数量位居全球第二。

  与庞大的论文数量相比,我国距离科技论文强国乃至科技强国还有多少距离,更值得我们探究。在当前科技投入大大增强、科技论文数量迅速增加的背后,其成色究竟几何?

  科技论文多而不强现状尚待改观

  统计结果显示,过去的10年间,我国科技人员共发表了国际论文114.3万篇,总数排在世界第2位。

  与此同时,我国每篇国际科技论文平均被引用6.92次,与世界平均10.69的数字仍有不小差距。更有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11月,中国热点论文数量为196篇,占世界热点论文总数的9.9%,居世界第5位,比2010年上升1位,同期热点论文排名第一的美国数量达到1070篇。2011年中国国际科技论文平均被引用6.21次,而当年世界平均值为10.71次。我国科技论文质、量发展不同步现状从中可见一斑。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武夷山接受媒体采访时更指出,在我国发表的所有论文中,有35%以上是零引用论文。

  如此之多含金量较低的科技论文势必直接影响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近年来,我国科技经费投入增长很快,然而,囿于科技论文质量不高,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两低”的局面没有明显改观。有数据显示,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在25%左右,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与发达国家的80%转化率差距甚远。

  数量全球居第二,科研论文泡沫多

  目前,我国科研资源高度集中,科研经费主要掌握在相关科研管理部门手中,而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成果的量化标准相对单一,成为引导科研人员和机构的“指挥棒”,论文数量,尤其是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的英文简称)论文数量,成为极为重要的标准。

  毫不夸张地说,我国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对SCI论文的崇拜程度,丝毫不亚于地方政府对GDP的崇拜,科技论文数量成为衡量大学、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学术水平最重要的标准。它不仅与科研机构所能获得的科研经费挂钩,还与个人的学位、职称、经费、评奖、晋升密切相关。

  一些弄虚作假、浮躁现象由此催生,科学研究染上了极强的功利色彩,职称、项目、奖金催生了大量的论文泡沫。这不仅使得我国科技效率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失真,还大大损害了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更恶化了科研圈子的生态。

  中国工程院院士秦伯益说:“科技领域原本是沉得住气的,现在也沉不住气了。”

  北京大学教授饶毅曾多次表达对我国科技论文现状的不满。他表示,若论重要论文,中国目前可能还不及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当时日本科学家已取得了4至6个诺奖级的成果,而中国诺奖级的成果要追溯到几十年前青蒿素这样的原创成果。

  饶毅说,我国科技论文数量与质量没有同步,两者之差越大,问题也越大,反映出中国当前科学基础不够坚实,发展水平低于世界先进、低于经费增长、低于公众需求的水平。

  科技评估体系亟待改革

  业内专家向半月谈记者反映,我国科研论文泡沫泛滥与唯论文倾向的人才选拔模式有着密切关系。搞研究需要“十年磨一剑”,但现行的评估体系下,只能用论文数量来评估,这种生硬的评估体系造成了人们对论文的追逐。

  当前我国科研管理的模式偏重于定量化,也过分强调科技论文的影响因素。有专家认为,科技界的高水平学者,如果每五六年能够做出一项推动国家进步的项目,比每年都发表若干篇SCI论文更有意义。SCI可以作为一项参考指标,但不应该成为决定性因素,所以必须转换观念,使科研树立正确的目标和方向。

  部分业内人士表示,任何评价机制都有缺陷,在目前缺乏有效考核标准的情况下,应改进SCI评价标准,综合考虑各学科的不同性质,不搞一刀切,也可以增加论文影响因素考核,突出引用率等衡量论文质量的因素。

  相关学者建议,应从重数量向重质量、重转化、重实践等方向发展,改变目前不能完全体现科研规律的评价体系,尤其要破除论文泡沫背后的利益链条,使论文回归科技正途。

作者: gooderbao    时间: 2014-4-7 23:10
民国为什么那么多大师,还是制度嘛,我认为。
作者: ypyp    时间: 2014-4-8 17:56
李泽厚1980年代就论述过,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是实用理性。也就是功利主义地对待一切事物,这和没有宗教信仰是强相关的。对于科学、权力和权利的认知和实践,都是如此。于是,有了今朝山坳上的中国的特色。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都是技术,都是实用层面的东西,根本不是原理性的科学。称之为科学,是混淆了科学和技术,恶果无穷。

国人古代是没有科学意识的,所以不会玩命地求真,求善也是专制帝王下的伪善,民间是功利主义的善恶相报的因果。至于求美,在民间,在失意的文人,不在朝廷的主流意识形态里。结果呢,专制性伦理甚为发达,书画很发达,其余的知识门类都不大发展。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