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巴托克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打印本页]

作者: Jwang    时间: 2013-12-30 11:24
标题: 巴托克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3-12-30 12:12 编辑

布利兹说过,二十世记音乐中有五大伟人,他们斯特拉文斯基,勋柏格,伯格,韦伯温和巴托克。这五人中只有巴托克的音乐是牢固地建立其民族的风格上的。

前面在不同的帖子中涉及巴托克第二小提琴协奏曲。这里我来谈谈这个协奏曲以及我的一些听感。这里参考了些其它资料。

巴托克的这小提琴协奏曲在1938至1939年是应匈牙利四重奏第一小提琴手西克 (Zoltán Székely)的要求而创作的。西克大约是在1937年间要求巴托克写个常规的协奏曲,可巴托克则写了长的变奏曲。而西克则表示希望是个常规的三个乐章的协奏曲,巴托克按西克的要求只是改写了部分,使得这个变奏曲貌似协奏曲。但在实际上,这个协奏曲在很多方面更接近变奏曲,这是两种形式的混合物。

同样,这小提琴协奏曲也是由西克在1939年第一次在阿姆斯特丹演出,指挥是门格尔贝格 (Willem Mengleberg)。

巴托克小提琴协奏曲是巴托克离开匈牙利之前在匈牙利写的最后的一些作品之一。当时匈牙利国内反犹的气氛高涨,纳粹势力不断扩展,巴托克由于强烈的反纳粹的言论,他已经成了某些舆论的攻击的目标。巴托克已很难在匈牙利继续呆下去了。但尽管如此,他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并没有反映出他的那种心情。这就和巴托克的一贯主张,音乐必须和政治分开的观念相符的。

在第一乐章中,变奏曲的因素并不是那么明显的。乐曲的一开始就表现了个出了个带有匈牙利民间舞曲的旋律。首先,竖琴低音弦的上的扫弦弹出个类似pizzicati的弦律,,然后小提琴单刀直入奏出第一个主题。在音乐的发展中,第一主题反复变化。第二个主题是非常富有色彩的甚至有点娇媚的。第二主题和第一主题的单刀直入和粗放形成种对比。在整个第一乐章形成了种狂想曲的风格。巴托克在这个第二主题中,似乎采用了一种改良的十二音律作曲法,这个主题并没抛弃调性,但是风格具有十二音律的风格特点。在第一乐章结束部分是个带有交响乐伴奏的华彩段。

第二乐章是个缓慢的乐章。这个乐章具有巴托克的夜曲的特征  ,优美,温柔。这个乐章是明显的变奏曲形式。其中共有六组变奏。它们都建立在这个温情和朴素的主题上的。竖琴的再次奏出带有匈牙利民歌色彩的旋律,它琴声是模仿匈牙利民间打击琴的声音。

最后乐章是巧妙地运用了变奏曲的形式,在第一乐章的基础上,不断变化,色彩的转换。最后以强有力的结束对整个协奏曲作了响亮的总结。第三乐章充分显示了巴托克的音乐的现代性和匈乐利民间音乐那种纯朴性的结合。第三乐章是我最喜爱的乐章。它如同巴托克的四重奏,百听不厌。它鲜明地代表了巴托克音乐的特点和其独特的语言。

巴托克一生强调农民的纯朴和单纯。他的音乐带有种“野蛮“性。这种野蛮性在其现代音乐语言结合的完美无缺。巴托克对当时布达佩斯的沙龙文化并不了解,也没去追求。

巴托克曾多次提起西班牙画家Murillo的画,特别下面这幅“乞讨的男孩”。其中色彩的协调和对农民的描画,都给巴托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attach]82724[/attach]


下面我来介绍下我听过的巴托克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我认为巴托克的音乐中有三个要素,即现代性,匈牙利民歌风格和后浪漫主义风格。每人喜欢巴托克的不同的演奏往往基于对不同要素的偏重性。

先来谈三个我喜欢并认为这是参考级的演奏。从排列来说,这也反映了我的偏好。

1. Gerhart Hetzel, violin, Adam Fischer, Hungarian State Symphony Orchestra.

[attach]82721[/attach]

这一演奏分寸把握的好。真正地体现出巴托克意境。该快的时快,该慢的时慢,充分强调了巴托克音乐的现代性和匈牙利民歌性。

2.Thomas Zehetmair, violin, Ivan Fischer, Budapest Festival Orchestra

[attach]82723[/attach]

无独有偶,我极力推荐的两张都是匈牙利的艺术家的演奏,而且两个指挥是兄弟俩。

3. Issac Stern, violin, Leonard Bernstein, New York Philharmonic

[attach]82717[/attach]

斯特恩的有两个版本。这个版本无论是演奏和的音乐的理解都是非常优秀的是参考级的。他早期和马泽尔的却是很差,是在我不推荐之中。

4. Yehudi Menuhin, violin, Wilheim Furtwangler, Philarmonia Orchestra

[attach]82719[/attach]

梅纽因的演奏非常具有音乐性。演奏带有较多的后浪漫主义特点。喜欢后浪漫主义风格的这是很好的选择。同样,梅纽因的演奏也有两个版本。下面也有个版本是我不推荐的。

下面的这些是还属于推荐之内的,但是和上面四张相比还是有些差距的。如果你是个巴托克音乐的大粉丝的话,也可考虑收藏。

[attach]82716[/attach]

[attach]82725[/attach]

[attach]82727[/attach]

[attach]82728[/attach]



这下面的则是不推荐的。

[attach]82715[/attach]

[attach]82720[/attach]

[attach]82718[/attach]

[attach]82722[/attach]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3-12-30 12:24
1939年塞凯利/门格尔贝格首演录音的介绍。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3-12-30 12:34
有图说明
[attach]82729[/attach]
作者: 水天堂    时间: 2013-12-30 14:24
1
Anne-Sophie Mutter/Seiji Ozawa/Boston SO
DG
2
Christian Tetzlaff/Michael Gielen/London PO
Virgin
3
Dmitry Sitkovetsky/Libor Pesek/PO
EMI
4
Gil Shaham/Pierre Boulez/Chicago SO
DG
5
Gyorgi Gray/Herbert Kegel/Leipzig Radio SO
edel
6
Gyorgy Pauk/Antoni Wit/Polish National Radio SO(Katowice)
Naxos
7
Henryk Szeryng/Bernard Haitink/Royal Concertgebouw O
Philips
8
Iona Borwn/Simon Rattle/PO
Decca
9
Isaac Stern/Leonard Bernstein/New York P
Sony
10
Ivry Gitlis/Jascha Horenstein/Vienna SO
Vox
11
Kyung Wha Chung/Sir Georg Solti/London PO
Decca
12
Midori/Zubin Mehta/BP
Sony
13
Patricia Kopatchinskaja/Peter Eotvos/Frankfurt Radio SO
Naïve
14
Pinchas Zukerman/Leonard Slatkin/Saint Louis SO
RCA
15
Viktoria Mullova/Esa-Pekka Sslonen/Los Angeles P
Philips
16
Xiao-Dong Wang/Omri Hadari/Adelaide SO
ABC
17
Yehudi Menuhin/Antal Dorati/Dallas SO
RCA
18
Yehudi Menuhin/Antal Dorati/New PO
EMI
19
Yehudi Menuhin/Wilhelm Furtwangler/PO
Doc

作者: 水天堂    时间: 2013-12-30 14:29
有19个巴托克2,比较喜欢的版本:Christian Tetzlaff,Yehudi Menuhin/Antal Dorati/New PO
,Patricia Kopatchinskaja。Pinchas Zukerman/Leonard Slatkin/Saint Louis SO收录了2个不同的结尾,其中一个就是巴托克坚持要留着的乐队占极大比重的版本。

作者: Jwang    时间: 2013-12-30 18:50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3-12-30 12:24


M兄文写得好,收藏又厉害,很佩服!

作者: Jwang    时间: 2013-12-30 18:51
有19个巴托克2,比较喜欢的版本:Christian Tetzlaff,Yehudi Menuhin/Antal Dorati/New PO
,Patricia Ko ...
水天堂 发表于 2013-12-30 14:29

19个版本?很厉害!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3-12-31 13:34
没有水兄这么多版本,也就无从比较了。经常听的是飞利蒲谢林海丁克版
[attach]82785[/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3-12-31 16:55
海菲兹是不录巴托克的小提琴协奏曲的,他说他无法理解巴托克。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3-12-31 18:37
布列兹说20世纪音乐中有五大伟人,竟然没有把老肖同志放进去我真的有点不敢相信。

他把巴托克放进去那是毫无疑问的,毕竟徒子徒孙嘛!跟斯特拉文斯基是忘年好基友,也算正常(不过我弱弱的说一句,我真的很喜欢布列兹指挥的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那种歇斯底里,掘地三尺,加上丰富的剧情表现,真的很过瘾!赞一个!

通过通过瑞雷·莱波维兹的课,接触到了十二音序列、无调性音乐那不是勋伯格创立的嘛。所以他提出的伟人都是跟他很亲密的音乐家或者是导师。不过他偏偏没有提到他的导师梅湘,是不是名气比上面诸位要小?

巴托克的作品,说句实话搞音乐的听得多,听音乐(发烧友)的听得少!巴托克的伟大之处就是他的编曲和配器。我一哥们(乐团首席)常说:又来几个小毛孩,这次吹的又是巴托克的!这次吹的斯特拉文斯基的。因为他们的作品单乐器难度很高,一不小心不是气接不上,要不就吹爆了!

至于他的小协我就听过一回,惭愧惭愧。他的第三钢协听过现场!最多的还是为弦乐、打击乐和钢片琴而作的音乐和乐队协奏曲。

这几个人里,我最喜欢还是斯特拉文斯基啦。不是香奈儿跟他搞七捻三,是他的作品戏剧效果非常引人入胜,也比较通俗(看来我就是一俗人)!



作者: Jwang    时间: 2014-1-1 10:31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4-1-2 05:55 编辑
布列兹说20世纪音乐中有五大伟人,竟然没有把老肖同志放进去我真的有点不敢相信。

我到是认为老肖压根排不进。首先二十世记这词不但具有时间上的含义,而且具有种现代音乐这个特定的内含。老肖的音乐在手法上和音乐语言上都不是二十世纪的。老肖的出名在一定程度上得益冷战。西方音乐家嗅到老肖和斯大林时代的一些不协调就大作文章,导致老肖在西方出名。同时,从当时的苏联政府来说,他们也乐于推成,因为老肖从整体来说是苏联推行其意识形态的有效工具。单从音乐来说,老肖或许在技术上很高明,我不懂。但其音乐亳无品味,特别是他的交响乐,都象电影插曲。他的四重奏还是可以。要说俄国音乐,拉赫玛尼诺夫要有品味的多。单就二十世纪音乐的伟大的音乐家来说,Ligeti,布列兹都比肖强。布列兹好象从不指挥苏联的作曲家作品,我想这也是种姿态。

他把巴托克放进去那是毫无疑问的,毕竟徒子徒孙嘛!跟斯特拉文斯基是忘年好基友,也算正常(不过我弱弱的说一句,我真的很喜欢布列兹指挥的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那种歇斯底里,掘地三尺,加上丰富的剧情表现,真的很过瘾!赞一个!)

实际上布列兹的指挥并不那么歇斯㡳里,布列兹由于对音乐理解的深刻,他的指挥的作品从后浪漫主义作品到现代都是不算最好的话,也是令人信服的。特别是他指挥的现代作品都是非常优秀的。我认为布列兹的作曲成就要大于他的指挥的成就。

通过通过瑞雷·莱波维兹的课,接触到了十二音序列、无调性音乐那不是勋伯格创立的嘛。所以他提出的伟人都是跟他很亲密的音乐家或者是导师。不过他偏偏没有提到他的导师梅湘,是不是名气比上面诸位要小?

这个到是没有听说过,但愿闻其详。就是,二十世纪音乐家要排,梅西安也可排,也轮不到老肖。

巴托克的作品,说句实话搞音乐的听得多,听音乐(发烧友)的听得少!巴托克的伟大之处就是他的编曲和配器。我一哥们(乐团首席)常说:又来几个小毛孩,这次吹的又是巴托克的!这次吹的斯特拉文斯基的。因为他们的作品单乐器难度很高,一不小心不是气接不上,要不就吹爆了!

我不这样认为。巴托克的伟大首先在于他的音乐语言是现代的并基于民族的风格上。或许他的配器是好,但配器再好而没艺术生命的音乐也是不值得一提的。就象在中国,有作曲家把天涯歌女写成赋格,技巧或许是高,但是实在是不堪入耳。再来说个事,前不久纽约出了一个卖假画的案件。很多假画卖到很高的价,甚至骗过很多专业鉴定人士。当然这事首先是卖画人的错,这个卖画已经被起诉。作画人是个来自上海的画家。他只收卖画人几千美元一张。他现在上海,也没被起诉。我想他对名家的模仿的技术是很到家了。但是他只是在模仿,而不是在创作。

对于巴托克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来说,这点到是对的,控制的不好,整个乐章就散成一盘沙,让人摸不出头绪。在我上面推荐的四张都是承前启后,听后给人一个总体有章有条纹的乐章,而不是散乱的分离的音句。

作者: Jwang    时间: 2014-1-2 01:10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4-1-2 04:53 编辑

200551,匈牙利加入欧盟后的一周年,柏林爱乐举行了第十五次欧洲音乐会。这个音乐会是在布达佩斯的匈牙利国家歌剧院的这个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大楼里举行。柏林爱乐在西蒙·拉特尔的指挥下演出了巴托克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独奏是希腊小提琴家埃瓦格斯(Leonidas Kavakos)。埃瓦格斯是2012/13年度柏林爱乐的常驻艺术家(Artist  in residence)。对于这个演出我有保留地推荐。大家也可以听一下。

http://www.tudou.com/v/5DMvx6z_1BU/&resourceId=117363342_04_02_99&tid=0/v.swf

如果要看高清质量的的视频,请直接去土豆网。不是很清楚这里是否能保持原视频的图象质量。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4-1-2 11:16
勋伯格与他的小提琴协奏曲  

[attach]82887[/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4-1-2 11:18
勋伯格是一个自学成才的作曲家,他八岁时开始学习小提琴,以后又自学大提琴,参加业余乐队,而且自己尝试着作曲。后来他结识了作曲家亚历山大·策姆林斯基,跟他学习对位法,这就是他所受到的唯一正规音乐教育。1897年,他的《D大调弦乐四重奏》首先出版。1901年他来到柏林,执教于斯顿音乐学院。后来又回到了维也纳,于1910年担任了音乐学院的和声教师。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勋伯格参加了奥地利军队。战后在柏林普鲁士艺术学院任教。1933年勋伯格离职赴美,担任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音乐教授。1941年他取得美国国籍,在那里定居,直到逝世。

勋伯格的作品引起过很大的争议。他首创了“十二音体系”的无调性音乐,并且培养了许多“十二音体系”的作曲家。他和他的学生贝尔格、威伯恩被合称为“新维也纳乐派”,即“表现主义”音乐流派。他对音乐所进行的重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影响了一大批年轻作曲家,如达拉皮科拉、欣涅克以及肖斯塔科维奇等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他的影响。

勋伯格的主要作品有:交响诗《光明之夜》、《佩列阿斯与梅丽桑德》、《室内交响曲》、歌剧《期望》以及为朗诵、男声合唱和乐队而写的《一个华沙的幸存者》。此外还有几首弦乐四重奏和许多钢琴、声乐作品等。 勋伯格除写有大量音乐作品外,还有许多音乐理论著作,其中有《和声学教程》、《和声的结构与功能》和《风格与思想》等等。1951年7月13日,勋伯格在美国的洛杉矶逝世,终年七十六岁。勋伯格的最大贡献在于继承、发展并最终打破了十九世纪德国浪漫主义的音乐传统,系统地创建了序列主义的音乐理论和方法,从而完成了从浪漫主义音乐向现代音乐过渡的历史性任务。

勋伯格的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935年至1936年,呈献给韦伯恩,1940年由克拉斯纳演奏,斯托科夫斯基指挥费城交响乐团首演,用十二音体系作曲。第一乐章为三段曲式,首先在模仿性节奏下出现半音阶动机。音列照原型出现独奏小提琴形成高潮,中途出现切分音节奏,速度减慢后,小提琴在高音区域奏分散和弦性音型,发挥独奏技巧;第二段为不太快的活泼的行板,中段有舞曲风格,接近末尾出现开头的半音阶动机;第三段为再现部,回到原速,安排了一段华彩,在强调半音动机下结束。第二乐章以优雅的行板开始,结构为缩小的奏鸣曲式,前半段为歌谣曲式,后半段为即兴形式。第三乐章类似回旋曲式,小提琴如歌地奏第一插句,接其后推移部,以片断性素材推向高潮,主题再现后小提琴形成华彩导向结尾。这部现代作品音乐语言非常奇特、晦涩,但整首作品又非常耐听。她表达了现代人的种种复杂思想和情绪…….(这是旧帖,部分资料来自网上和书籍,仅供大家参考)

作者: Rozinante    时间: 2014-1-2 12:27
回复 Jwang 的帖子

居然这样贬低我们老肖,哼!老肖只要是认真写的作品,品味比老拉马勒之类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4-1-2 13:06
我认为拉赫玛尼诺夫和肖斯塔科维奇都是同样伟大的,他们要表达的思想和情绪是根本不同的,不能简单地认为谁高谁低。

拉赫玛尼诺夫表现的是俄罗斯民族那种忧郁的浪漫主义情调,风格上优美、沉郁甚至哀伤,而肖斯塔科维奇表现的是俄罗斯民族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风格上辛辣、刺激,直指人心。

拉赫玛尼诺夫和肖斯塔科维奇在作曲上区别也是明显不同的,肖斯塔科维奇更加现代。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4-1-2 15:05
本帖最后由 robinwood 于 2014-1-2 15:09 编辑
我到是认为老肖压根排不进。首先二十世记这词不但具有时间上的含义,而且具有种现代音乐这个特定的内含。 ...
Jwang 发表于 2014-1-1 10:31

王版,今天进来一看,能看到王版对我的只言片语,不成文章的发言分别进行点拨,鄙人感到激动万分。因为现在极品已经很少像我刚来时的那种氛围了。王版的回复让我看到一点点希望。

其次,对音乐或者说作曲家人人都有观点和喜好。所以,王版所提的观点我会充分的给予保留。但是我也以我浅薄的见解表达不同观点。

至于老肖没有思想性和品位这个观点我不甚认同。拉赫大侠的作品我也喜欢,他是继柴可夫斯基后浪漫主义最完整的的守护者了,从此以后现代主义纷纷抬头了(当然他们也是大家,也有很优秀的作品)。

话回老肖吧。老肖的才能或者说作曲技巧王版也不否认,那就说明他从纯技术层面还是能跟其5大伟人相比高下了吧。老肖的弦四, 初听真有点吃榴莲的感觉,不是每个人都习惯,但是习惯了那真是美味啊!如果说海顿是弦四之父,那么老肖应该说是“再生父母”了。

还有他的24首前奏曲及其赋格。绝对也是惊世之作,如果说巴赫的平均律是“旧约”的话,那么老肖的前奏曲就是“新约”。因为它还值得你冥想。

他还有很多协奏曲,虽然很多我也并非特别喜欢,但是他的降E大调大提琴协奏曲是我的最爱。

他的交响,共计15首,自打浪漫主义开始以来也算是高产作曲家了。虽然他的第一首是学生毕业作品,被当局批判犯形式主义错误。可是作为一个学生能做出这样的作品必须给他大拇指了。他十五首交响中只要拿出第五首就可以入选有史以来最有名的交响作品之一了。不需要再多言辞说他是否被当局作为工具还是枪手。他的作品听起来像电影音乐,其实他个人就做了好多好多的电影音乐,他大概做了28部电影的电影音乐,就算放在当下也不属于约翰.威廉姆斯,詹姆斯.霍纳,约翰.贝瑞及汉斯.基姆等人了吧。以至于他的交响作品听起来像电影音乐,这无所谓啊。每个作曲家的作品里本身就有很多桥段是共用的。比如马勒的交响乐第四跟第五中有相似的桥段出现,包括他的大地之歌和少年魔号也有桥段出现在他的交响乐里。包括老柴的斯拉夫进行曲和他的1812序曲中有桥段基本一摸一样。这还是同一作曲家的不同作品,我在勃拉姆斯第一交里还听出有贝多芬的影子,难道说勃拉姆斯是个不求上进毫无建树的抄袭作曲家吗?不能这么说吧!

其实老肖是个不爱说话的人,能理解他的人不多的。所以你要理解他只能通过他的音乐了。不要被他一些作业作品所迷惑,要听听他自己写的作品就知道他虽然是共产主义战士,内心深处也有很多不为人知东西,那种东西可能就是被人们所称为一种叫做“人性”的东西吧!

以上是鄙人的愚见,只是表达自己观点!不代表其他人观点!



作者: Rozinante    时间: 2014-1-2 17:14
王版,今天进来一看,能看到王版对我的只言片语,不成文章的发言分别进行点拨,鄙人感到激动万分。因为现 ...
robinwood 发表于 2014-1-2 15:05


哈哈,robinwood兄说话可真逗,一点不像您头像上这位那么冲。

老肖的伟大不必多说,我两句话(甚至不管多少句话)也说不清楚。布列兹不是这一派系的,不怪他。他还瞧不起莫扎特呢。

我来说说我所理解的“品味”吧。拿来一瓶红酒,喝一口,知道它是好酒还是坏酒,叫有品位。咕咚咕咚灌下去,没喝出味儿来就醉了,叫没品味。我认为对音乐家来说,能够保持作品的均衡与美感是有品味(因为他必须要能判断自己写的东西是否美),而感情过分冲动导致失去均衡与美感就是没品味。当然,天生分不清什么叫均衡什么叫美感更是没品味。

老肖不算是“有品味”的典范,但是肯定比我提的那两位强。至少他的音乐(不算第二交响曲之类的应景作品)不会让人腻味。他不会哭哭啼啼地跟你说:你听我说嘛,呜呜,我难受死啦。他的音乐虽然“难听”,但很有美感——感情上美,形式上也美。

跑题跑题。巴托克是个好同志。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4-1-3 00:03
哈哈,robinwood兄说话可真逗,一点不像您头像上这位那么冲。

老肖的伟大不必多说,我两句话(甚至不 ...
Rozinante 发表于 2014-1-2 17:14



瘦马兄,其实名流青史都是好同志。


说老肖的音乐“难听”因人而异。也有人觉得巴赫的难听呢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4-1-3 10:28
瘦马兄,其实名流青史都是好同志。


说老肖的音乐“难听”因人而异。也有人觉得巴赫的难听呢
robinwood 发表于 2014-1-3 00:03

巴赫的音乐确实“难听”,巴赫的音乐旋律一般都不好听,尤其刚接触巴赫的音乐的时候,巴赫非常不好听,但是巴赫一旦进入就非常耐听。而泰勒曼和亨德尔的旋律都很好听,尤其泰勒曼,但他们远没有巴赫耐听。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4-1-3 11:00
scfan 发短消息 发表于 2 小时前
老弟难得这么激动啊,写了好长一大段,可以单独开贴聊聊老肖嘛
robinwood 发表于 2014-1-2 15:05


的确啊,好久没那么有“淫荡之心”了。

最近你在跑步,我只能在旁边看看了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4-1-3 11:04
巴赫的音乐确实“难听”,巴赫的音乐旋律一般都不好听,尤其刚接触巴赫的音乐的时候,巴赫非常不好听,但 ...
shinelb 发表于 2014-1-3 10:28

呵呵,巴赫也有优美的,一首G弦咏叹调可以一直听到上天堂啊!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4-1-3 11:07
呵呵,巴赫也有优美的,一首G弦咏叹调可以一直听到上天堂啊!
robinwood 发表于 2014-1-3 11:04
很少,比如他最有名的《恰空》,估计不是经常听古典音乐的人很难接受。但对资深乐迷来说,这个《恰空》是非常耐听的。



作者: Jwang    时间: 2014-1-3 11:20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4-1-3 11:58 编辑
居然这样贬低我们老肖,哼!老肖只要是认真写的作品,品味比老拉马勒之类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很难同意对老马的评价。


先来看看肖的第一,肖的第一是他在二十不到写的。这个第一完全是个大杂绘。一个模仿的大杂绘。不可否认,肖是天才。但看看马在二十多岁写的第一,这是成熟的交响乐。当然马在后来又修改多次,故这个直接比较并不完全合理。

再来看看肖的第十四交响乐,这个交响乐是个组歌。拿这个组歌来和老马的大地之歌和少年魔角来比较。这不是秒杀还是什么!

再来说老肖最伟大和最深刻的十五。这十五的确是老肖的一生总结。按我的理解。其第一乐章充分表达了老肖对自己作曲生涯的奇怪和痛苦的经历的刻画。他这个生涯就如个马戏团。这里出现了罗西尼的进行曲。第二乐章的第一个主题就是死亡和终结。一种无可奈何的消逝。第三乐章也是老肖的特有的幽默。最后乐章中带了瓦格纳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的主题,再次表明他看到了死亡的到来。尽管马九也是表达类同的主题,都是极具个人化的情感。但我的体会是,肖的这些主题是具有明确的个人性,而不具有对人类命运的普遍性。而马九虽然也是极具个人性,但这种个人性的同时带有人类共有普遍性。从音乐语言上来说,肖在十五中最大地运用了他喜爱配器手法,一个乐器为主导,整个乐队为伴奏。肖在其四重奏也喜欢如此。而马九中则不是如此。这样的艺术效果无非更具有种普遍的意义和广义性。同时对命运的刻画更令人感到深刻。

我为什么说肖没品味,这是因为肖在他很多的交响乐中的音乐语言是大众化,通俗的,就是Robinwood兄高度推崇的第四中第二乐章中的第一个主题也是俗气的很。在他其它的交响乐更多企图用音乐来象形地描述实际事物。这就是没品味。或许这是俄罗斯作曲家的一种思路。穆索斯基的图片展览就是这种没有品味的典型代表。肖的十五可能是个例外。

巴托克之所以可以成为二十世纪音乐家的代表,虽然他的音乐是坚固地基于通俗的大众的匈牙利民间音乐,但他们语言是现代的,二十世记的。这就为什么巴托克可成为一个代表之一,而肖不可以。

当然,品味是个主观判断,主观判断无所谓对错,故无意把我的观点强加他人。



作者: Jwang    时间: 2014-1-3 11:32
他的作品听起来像电影音乐,其实他个人就做了好多好多的电影音乐,他大概做了28部电影的电影音乐,就算放在当下也不属于约翰.威廉姆斯,詹姆斯.霍纳,约翰.贝瑞及汉斯.基姆等人了吧。以至于他的交响作品听起来像电影音乐,这无所谓啊。每个作曲家的作品里本身就有很多桥段是共用的。比如马勒的交响乐第四跟第五中有相似的桥段出现,包括他的大地之歌和少年魔号也有桥段出现在他的交响乐里。包括老柴的斯拉夫进行曲和他的1812序曲中有桥段基本一摸一样。这还是同一作曲家的不同作品,我在勃拉姆斯第一交里还听出有贝多芬的影子,难道说勃拉姆斯是个不求上进毫无建树的抄袭作曲家吗?不能这么说吧!


我说他的音乐象电影音乐不是指他用他的电影音乐中的某些部分来用到他的交响乐中,而是指其风格象好莱坞的大片中的音乐,很俗气。
作者: Jwang    时间: 2014-1-3 11:47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4-1-3 12:09 编辑
我来说说我所理解的“品味”吧。拿来一瓶红酒,喝一口,知道它是好酒还是坏酒,叫有品位。咕咚咕咚灌下去,没喝出味儿来就醉了,叫没品味。我认为对音乐家来说,能够保持作品的均衡与美感是有品味(因为他必须要能判断自己写的东西是否美),而感情过分冲动导致失去均衡与美感就是没品味。当然,天生分不清什么叫均衡什么叫美感更是没品味。

很难同意这种讲法。在艺术创作中不存在什么感情冲动和形式均衡的说法。好的艺术作品首先都是感情冲动,然后选择一种有益于表达和符合审美规律的形式来表达。形式不存在和情感均衡说法。你这种说法是不符合艺术创作的过程的。

作者: Jwang    时间: 2014-1-3 12:08
这位哥们的肖15很好。
[attach]82935[/attach]

作者: Rozinante    时间: 2014-1-3 12:11
很难同意对老马的评价。


先来看看肖的第一,肖的第一是他在二十不到写的。这个第一完全是个大杂绘。一 ...
Jwang 发表于 2014-1-3 11:20


哎,本来不想展开黑老马了。就说《大地之歌》吧:一个有点品味的人,能把最后那一句“ewig, ewig”翻来覆去念叨那么多遍么?这种音乐,喝高了听可能很感动,要细品简直不能下咽。马勒的音乐很震撼,品味则是真没有。

当然,品味这个东西可能确实是很个人的。我跟王版的品味显然完全不同。
作者: bodyheat    时间: 2014-1-3 13:09
我为什么说肖没品味,这是因为肖在他很多的交响乐中的音乐语言是大众化,通俗的,就是Robinwood兄高度推崇的第四中第二乐章中的第一个主题也是俗气的很。在他其它的交响乐更多企图用音乐来象形地描述实际事物。这就是没品味。或许这是俄罗斯作曲家的一种思路。穆索斯基的图片展览就是这种没有品味的典型代表。 ...
Jwang 发表于 2014-1-3 11:20




从维瓦尔弟、亨德尔到贝多芬、柏辽兹、李斯特、肖邦、德彪西、圣桑、理查、格里格、斯美塔纳...… 马老师那就更甭提了,他们都曾“企图用音乐来形象地描述实际事物”,难道这帮人都没品味?!而穆索尔斯基居然这么幸运地成为了他们中的典型代表。~~还是说只要是西欧的就是有品位的,只要是老毛子的就是没品味的?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4-1-3 17:32
品味这种东西并非人人都有,但是在座的各位已经谈论到这个份上,已经超越品味之说了!
作者: Jwang    时间: 2014-1-4 07:18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4-1-4 12:33 编辑
从维瓦尔弟、亨德尔到贝多芬、柏辽兹、李斯特、肖邦、德彪西、圣桑、理查、格里格、斯美塔纳...… 马老师那就更甭提了,他们都曾“企图用音乐来形象地描述实际事物”,难道这帮人都没品味?!而穆索尔斯基居然这么幸运地成为了他们中的典型代表。

我和你在不同的帖子已讨论过其它题目,故对你的推理的能力知道的很清楚。你这一句“他们都曾企图用音乐来形象地描述实际事物”就是很成问题的了。要详细讲可以引出和涉及很多东西。你这一句不是个已成立的正确的结论,故你的下句推理根本不成立。这里我并不想推广开,这是因为归到最后,我认为要把音乐作为绘画的同等手段而来描述具体事物是音乐中的一种低级的手法,或者说是没有品味的。但或许他人认为是有品味的。这是种主观判断。是主观判断的话,它则不是个正确与否的判断。我陈述了我的观点,你陈述你的观点。我无意来讨论谁的观点是正确的。我也无意要硬要你认同我的观点。

~~还是说只要是西欧的就是有品位的,只要是老毛子的就是没品味的?

我没有这样说过,但是古典音乐史基本就是西方音乐史,这是个不可争辩和非臆想的事实。


作者: Jwang    时间: 2014-1-5 09:48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4-1-5 10:02 编辑
哎,本来不想展开黑老马了。就说《大地之歌》吧:一个有点品味的人,能把最后那一句“ewig, ewig”翻来覆去念叨那么多遍么?这种音乐,喝高了听可能很感动,要细品简直不能下咽。

听听肖十四的第六首,那个“哈哈粥”唱了大为半分钟,这不知算有品味还是没有。

马勒的音乐很震撼,品味则是真没有。

一个有品味艺术作品对于一个没品味的听者来讲是没品味的也不会被感动的。一个没品味艺术作品对于一个有品味的听者来讲是没品味的也不会被感动的。怎么会很震撼而没品味?逻辑不通。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4-1-5 13:25
你这一句不是个已成立的正确的结论,故你的下句推理根本不成立。这里我并不想推广开,这是因为归到最后,我认为要把音乐作为绘画的同等手段而来描述具体事物是音乐中的一种低级的手法,或者说是没有品味的。但或许他人认为是有品味的。
Jwang 发表于 2014-1-4 07:18


啊呀,王版这么一说,那么拉威尔、德彪西之类的估计得判死刑了,连维瓦尔第之类的也得判个无期了!

以我看来,那个叫什么龚丽娜的估计品味会比较高,因为我不知道她在唱啥!

ps(以上都是玩笑话,王版不要建议哦!)



作者: bodyheat    时间: 2014-1-5 14:36
我和你在不同的帖子已讨论过其它题目,故对你的推理的能力知道的很清楚。你这一句“他们都曾企图用音乐来形 ...
Jwang 发表于 2014-1-4 07:18


既然您已经宣布俺的“推理根本不成立”,又何必言称“我无意来讨论谁的观点是正确的”呢?

ps: 记得俺只不过根据一些众所周知的事实提了倆小疑问而已,没陈述过啥观点啊


作者: Jwang    时间: 2014-1-5 21:07
本帖最后由 Jwang 于 2014-1-5 22:15 编辑
以我看来,那个叫什么龚丽娜的估计品味会比较高,因为我不知道她在唱啥!

其它有关些历史上的音乐家的表现手法的结论,我就不说了。这是因为涉及太广。这里我到说几句有关龚丽娜的。很多人批抨她的演唱是因为她唱的都是无词的。这些批抨是不懂艺术的表现。他们批评的是她的艺术的表现形式,即没有歌词。而不是她的唱是否表达了她要表达的内含,即人类各种情感。或者是人声的艺术的美感。人声是一种乐音,它为什么不可以作为一种乐器呢?完全可以。现代音乐中就是很多应用。批评她的人是不了解现代音乐。故真正懂艺术的人要批评她应该从她是否运用人声这种乐器有效和艺术地表达出人类的情感,而不是她唱的形式,无词。我想大家都听意大利歌剧吧,但真正有几人在听其意大利语的歌词?但是这个是否防碍听众对歌剧中表达情感的理解?完全没有。故我不知道为什么她不可以采用这种无词的表演形式。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4-1-6 09:27
其它有关些历史上的音乐家的表现手法的结论,我就不说了。这是因为涉及太广。这里我到说几句有关龚丽娜的。 ...
Jwang 发表于 2014-1-5 21:07


您说的是表现形式!以我看如果用长笛演奏会更加悦耳一下!


作者: bluesky    时间: 2014-1-7 22:30
强贴留名!能从巴托克二小协直接跳跃到老肖之音乐品味大PK,此贴绝对是近期最为精华一帖!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4-1-8 13:21
小提琴独奏是希腊小提琴家埃瓦格斯(Leonidas Kavakos)。埃瓦格斯是2012/13年度柏林爱乐的常驻艺术家(Artist  in residence)。
Jwang 发表于 2014-1-2 01:10

有一张Leonidas Kavakos的小提琴小品,当年很热门的,今天无法上图,有空再补上吧。
这张小提琴小品非常发烧,可以在多处听到演奏家的呼吸声。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4-1-12 09:19
有一张Leonidas Kavakos的小提琴小品,当年很热门的,今天无法上图,有空再补上吧。
这张小提琴小品非常 ...
shinelb 发表于 2014-1-8 13:21

[attach]83365[/attach]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