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一个正确的音场是怎样的?请教 [打印本页]

作者: wdf9808    时间: 2014-7-31 22:11
标题: 一个正确的音场是怎样的?请教
听过好几套系统,音场参差不齐,正确的音场有标准吗?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4-7-31 23:03
恐怕没标准,我的标准就是俩字:自然!参照的唯一标准恐怕只能是现场,各种现场,你身临其境看过的现场以及你脑子里以为相似的那个现场。
作者: vincentlyl    时间: 2014-8-1 10:56
矩阵型的。。。。。。。。。。
作者: 霖凤儿    时间: 2014-8-1 11:18
我认为是 自然,真实,声音够平衡,不吵不燥,现场演出的很多都是因演出场地.租借的音响设备而因地而宜,很多都是发挥不出应有的效果……
作者: 708300    时间: 2014-8-1 11:59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要看自己喜欢的类型而定.如果可以播放好歌剧的话,应该就是比较靠谱的了.参考室内乐和独奏的音色以及音场的宽度和纵深,要多听才能和自己理想中的框子逐步接近.总之是没有最好的,但总有你自己喜欢的...
作者: nba    时间: 2014-8-1 12:43
本帖最后由 nba 于 2014-8-1 12:57 编辑

我们是不是首先要明白什么是音场?这是百度百科的:http://baike.baidu.com/view/1311373.htm?fr=aladdin

看了百度百科之后如果觉得还是一头雾水,是否有简单明了之说呢?(不好意思,故弄玄虚,先卖个关子,也许论坛有些人能简单明了地说清楚。)
作者: nba    时间: 2014-8-1 12:48
本帖最后由 nba 于 2014-8-1 13:21 编辑
恐怕没标准,我的标准就是俩字:自然!参照的唯一标准恐怕只能是现场,各种现场,你身临其境看过的现场以及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4-7-31 23:03

同意狗儿念经之现场说,狗儿念经观察力强,思维谨密,但也有“漏网之鱼”时。(不好意思,又卖个关子。)
作者: rock    时间: 2014-8-1 12:56
音场是一种音响形态, 更多是由喇叭特性决定的....正确的音场,自然舒展就可以了...多听现场.
作者: nba    时间: 2014-8-1 13:12
本帖最后由 nba 于 2014-8-1 13:13 编辑
同意狗兄之现场说,狗兄观察力强,思维谨密,但也有“漏网之鱼”时。(不好意思,又卖个关子。)
nba 发表于 2014-8-1 12:48

是漏了条大鱼还是小鱼?还是鲶鱼?鲶鱼效应?




作者: wdf9808    时间: 2014-8-2 01:09
问个更具体的问题:听交响时,真的“看的到”各种乐器的排列位置么?
作者: 百线生    时间: 2014-8-2 02:16
问个更具体的问题:听交响时,真的“看的到”各种乐器的排列位置么?
wdf9808 发表于 2014-8-2 01:09
基本上还是可以的!音场,我个人从字面理解就是音乐现场三维感。其实,每一个录音都是有不同的音场的,不同的音乐厅、不同的麦克风摆位(不同品牌的不同指向性的麦克风)、不同的乐队、不同的录音师。。。都会产生不一样的音场效果!一般来说,音场起码有一定的宽度和深度!但是究竟应该多深多宽?我的个人爱好是大交响宽深大点感受它的全局和整体,类似星海音乐厅现场买票一般是10排左右甚至二楼一排感觉;独奏、四重奏我喜欢音场前一点听它的轻微细节和技巧为主,类似星海音乐厅现场买票买到前几排,有次我坐到小提琴演奏家的脚前,感觉就是细节巨多有点像近唛的录音也是十分过瘾的;而另一次,穆特来星海演奏,880元也只能买到二楼,小提琴协奏曲整体配合很好,音场宽度深度极好,但是同时二楼听的小提琴还是有点远,细节稍欠。我不太赞成那些一味最求音场深度的玩法,认为越深越好,通常他们用高频偏暗来获得朦胧而骗耳朵感觉是远的效果,这样的结果系统一般是缺乏高低伸延和解释力的,感觉音乐距离远了,但是细节析力降低很厉害,同时音场宽度缩在音箱之间,我认为是弊大于利!既然不能获得如现场般的深和广(恕我孤陋寡闻未听过一套音响可以完美兼顾的,哪里有我必上门学习讨教),若只能两者取其一的话,我喜欢音场宽广而稍靠前的类型多于深度远而有点窄的类型。而这些取舍可以通过音箱摆位,和其它调整获得个人喜爱的音场!
作者: DAYUEJIN    时间: 2014-8-2 07:33
其实对于个人在特定环境,特定器材音箱的摆位,但有前提必须是把音箱推足情况下
作者: rock    时间: 2014-8-2 10:17
几款不同音场特性的喇叭 : ATC -近场, 丹拿-中场 , 盟主-远场.
作者: lwwlewis    时间: 2014-8-2 12:04
本帖最后由 lwwlewis 于 2014-8-2 12:05 编辑

每次的演出和录音现场都会有一个完整的音场的,虽然并非统一模式的排列!比如,大家所熟知的唱片“白头佬”的现场编排就是非常特殊的。

多听现场是最好的途径,当然也可以去优秀系统的好友家蹭听或求教于个中高手,多听耳机系统对声音的判断也是大有裨益的(前后纵深没有,但左中右可以,乐器的质感和纹理则可以非常好)。

不管系统搭配档次高低,以高中低平衡、还原准确音场(宽度、深度,左右、前后、高低的定位感觉)为第一目标,至于音质、音色、密度、线条感、动态强弱对比等等都与不同品牌喇叭和整体系统搭配、档次有关,先不做追求。

听现场机会少的话,也可以自己多看同时有CD和DVD的现场音乐会录像,如室内乐、爵士演奏、古典音乐会等,注意各乐器发声的音色和位置,及前后左右关系
作者: lwwlewis    时间: 2014-8-2 12:12
如果按楼主说,几套系统同一张唱片还原出的音场不一样(音场的规模大小不同可以),比如各器乐组的排列位置,人声的定位,相互间距和前后高低位置差异大,则只能说明系统还有调整提高的余地
作者: 时光车间    时间: 2014-8-2 12:31
现场录音曲目,还原当时的舞台,规模三维有大小,但各声部、乐器的尺寸与空间位置比例合理;
非现场录音曲目,创造一个接近实际规模、比例的舞台……
作者: 1kevin    时间: 2014-8-2 13:30
我是新人,玩了hifi 2年左右。我的谦卑经验(IMHO)是两个方面,技术上的和“调”上的。

技术上,就是大家上面说的各种细分,音场的宽度,深度,高度,左右的密度是否平均,有没有左前右后的情况,房间的回音是多还是少,结像是不是清晰等等。音箱是发声器,你的房间是共鸣空间,你要它们一起工作,无非就是摆位上的不断试错。你需要一张setup碟,比如isotek的setup碟(如图),就是类似于我们这里出的皇帝位的碟,协助你找到音箱的最佳摆位。

调上的,意思是音调。就好像一个吉他手,在弹琴前要调音,他会弹几个音,然后旋动琴弦的松紧,然后再弹几个音,然后对比那几个音的调和自己心目中的调是不是一致的。这个需要经验,这就是大家所说的常去听现场。然后回来tune你的系统。但这不是容易的事情,hifi也比调吉他复杂很多,然而有更简单的办法。就是如果你的系统的音场或者说调是对的,你会发现几个现象,音箱消失了,你仿佛看到的演唱者或者乐器,你可以一直跟随一种乐器听下去,你有一种想用脚打拍子或者跟着唱的感觉,你听到了更多细节,你会觉得很轻松,一点都不紧张。你更享受音乐了,而不是去努力判断这个音场是怎么样的。

很多情况是,你获得了很好的音场,但是系统没有在调上。你的声音已经很hifi了,但是就是没有感情,not involving,那其实就是调的问题。关于调怎么调整,恐怕要再写几页纸,有空等我发个处女贴。Anyway,如果这两方面对改善了,我想你应该很享受你的音乐。


[attach]93444[/attach]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4-8-2 23:36
wdf9808  发表于 22 小时前
谢念经兄,小听音室可以调出“自然”的声音么?

不好意思,最近上网少,才看到。大小听音室都能调出自然的声音,只是怎么个调整法罢了,每个人系统配置都不一样,怎么调全靠个人理解啊。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4-8-2 23:48
问个更具体的问题:听交响时,真的“看的到”各种乐器的排列位置么?
wdf9808 发表于 2014-8-2 01:09

兄弟,所谓“看到”大概应该是一个模糊的“看到”而已,如果以古典音乐会尤其是交响乐现场为参考的基准,这个“看到”基本是呈弥漫状展开的,最多也就能“看到”各声部的位置,数人头那概念就别去纠缠了,我认为那是枪文故弄玄虚的意思,如果谁真能在一套系统上数人头了,不仅能数,还能拿尺子丈量人头间的上下左右前后距离,这样的话还是别信为好,纯属扯谈!

而且,诸位想过没有为何音展很多厂家爱用爵士乐或者流行人声来演示?那不就是想让你“看”个一清二楚吗?!爵士乐重奏可以,的确相对简单。交响曲可就是另一回事了,谁的系统若真能数出来维也纳柏林爱乐这类120人左右的超大型团体每位成员的人头,那我要说这是一套神经病系统,不会好听!

作者: 32168    时间: 2014-8-3 01:24
兄弟,所谓“看到”大概应该是一个模糊的“看到”而已,如果以古典音乐会尤其是交响乐现场为参考的基准,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4-8-2 23:48


数人头、数蛙声已司空见惯,更有甚者用尺精确到cm丈量虚拟结像的高度、嘴型…… 唉,现在神经质的不是系统而是操作系统的主人。

作者: 山河    时间: 2014-8-3 09:54
音场没有标准,每张唱片的录音和后期制作都不同。。。
作者: nba    时间: 2014-8-3 19:54
本帖最后由 nba 于 2014-8-3 19:57 编辑

什么是音场?把百度百科的解释简化一下:以交响乐为例,人在特定的位置能较准确地听出乐器的位置,也就是乐器的定位,乐器定位好音场自然就好。

那么,到了现场,什么位置是最佳位置?对于观众而言,前排中间位置是最佳位置。另外一个是指挥家的位置,乐器定位最准,也就是说音场最佳。

那么录音师是以什么听音位置为标准来录音程现音场制作成CD?音响器材和家庭听音室环境下如何才能较好或正确程现音场?这又是另一个延续话题。
作者: wdf9808    时间: 2014-8-5 04:17
谢以上各位不吝赐教。
再问,除了摆音箱外,还有别的调整的法子吗?
作者: marsma    时间: 2014-8-5 07:11
听过全套goldmund,其他声场都是小儿科。
作者: rock    时间: 2014-8-5 07:54
其实不是那么严格,卡玛属于中远场..
作者: rock    时间: 2014-8-5 09:21
最接近现场的喇叭当属MBL 101了..
作者: 残月    时间: 2014-8-5 11:03
我觉得音场的问题主要出在低音单元,不好搞,因为很多箱子低音单元本身的素质无法跟上中高音单元,混,乱是常态。  
作者: luhui2008    时间: 2014-8-5 13:46
看来是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啊
作者: shzdg    时间: 2014-8-5 16:41
音响器材只能还原唱片里面的信息,所以要想辨别音场是否正确,前提就是要知晓唱片曲目本身的音场特性是如何的,这一点通常会有难度的。另外,用电声乐器录制的流行乐曲由于后期处理的方法较多,所以要比用自然乐器录制的古典类曲目更难分辨音场的实际信息。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4-8-5 21:06
wdf9808  发表于 7 小时前
念经兄请传授点调整的办法,好么?

兄弟,这个没法遥控啊?!每个人系统器材都不一样,环境也不一样,如何调整到位这是个系统工程啊,怎么个传授法?
作者: wdf9808    时间: 2014-8-6 01:10
您先说说这系统工程都包含些什么内容吧,我按部就班来。


   
作者: wdf9808    时间: 2014-8-6 01:12
wdf9808  发表于 7 小时前
念经兄请传授点调整的办法,好么?
兄弟,这个没法遥控啊?!每个人系统器材都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4-8-5 21:06
您先说说这系统工程都包含些什么内容吧,我按部就班来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4-8-6 01:17
您先说说这系统工程都包含些什么内容吧,我按部就班来
wdf9808 发表于 2014-8-6 01:12

兄弟,明天要出门,如果非要听我的建议你加我微信得了,随时可以聊!我发站内短信给你。


作者: 1kevin    时间: 2014-8-6 03:12
本帖最后由 1kevin 于 2014-8-6 13:16 编辑

看到你的点评,你说摆了无数位置,都不好听,好纠结。有时是这样的,但不要放弃,这也是玩hifi的乐趣之一,这种乐趣有时比升级器材还要有趣,因为升级器材后,你还是要面对摆位的调整,只是更好的器材可能容易一些,因为失真更少。反而,你应该保持轻松的状态,如果你不做到既放松又专注,是听不准的。如果你有压力,总是集中在判断音场对不对上,那是行不通的。

调整的方法很多,每个系统,环境不一样,很难说清楚。我比较幸运,我用的是全电子分音的系统,每个单元都有加或者减2db的调整,低频还可以最多减7db,因为我几乎可以调出任何声音,别人换一条发烧线,我只需要加1db到中音就达到了。如果你的系统不是这样,那调整无非就是摆位,电,线材,隔离与避震。我建议是你先把能装上的东西都装上,发烧线,架,电处啊。然会恢复基本的摆位,例如正三角型的近音场摆位,同时不要用内倾(内倾本身就是打破音场平衡的东西),让音箱保持正正向前。从基本摆位开始,慢慢调整。

调整方法很难说清楚,但是要调到一个什么状态才是好的,才是好音场,这个是我想分享的。调整的方向,是平衡,音箱低音,中音,高音,超高音的平衡。hifi性和音乐性的平衡。这是我们这里的说法,但是这种说法不是很具体。而国外早就有形容这种最佳状态的方法,就是TuneDem办法。我已经写了一篇很长的文章关于tunedem, 你可以搜我的主题,其实就只有这一个贴。但是很长,可能你看了会更模糊。所以我就简单说,Tunedem的核心就是一套系统播放的音乐要越容易跟随或者越容易跟唱就越好。比如你播放王菲,当她唱的时候,你可不可以很容易地跟唱?有多容易跟随旋律。一些鼓点,是帮助你跟随,还是反而分散了你的注意力。越容易跟随旋律或跟唱就越好。这就是一个明确的方向。

这样说,有时即使你听一些很贵的器材的声音,你会发现声音通透无比,背景漆黑,人声如浮现在空中。但是,你试试跟着唱,你会发现不是那么容易,你的声音和系统的声音根本不在一个调上,因为你听到的人声其实key是升高了一点点的,这让耳朵很舒服(短暂地),但根据tunedem办法,就是声音没有在正确的调子(tune)上。因此你的反应很可能是很好听,但是你不会有跟唱的冲动,就是坐着欣赏。这表明这套系统虽然贵,但还没有调整到一个最理想的状态,在声音表现和听者的回应中间有一个gap,一个沟通的gap。听久了就发现说不出那里不对,系统有系统在播,你有你在听,你要努力才能融入或者跟随,导致的结果是累,不完全享受。

tuneDem就是要告诉大家,最理想的状态是音乐很容易跟随,音乐需要对你产生影响,共鸣。例如你会打拍子,跟唱,想跳舞。一旦你达到这个状态,你会发现系统是立即的享受,你希望播放更多的曲目和经常播放这套系统。音乐的信息不需要经过你的大脑思考就可以被你获知,这种与音乐信息的联系让你专注在音乐上,而不是其他东西,你真的在赞美音乐传达的信息。你感到轻松自在,享受而无压力。这是tunedem认为的理想状态。

关于tunedem,有更多的细节,你可以请教一下dr. google。这不是我发明的,网上的介绍非常全面。但是我觉得tunedem真的很重要,而且是很少涉及到底应该怎么听的完美答案。而这个在中国是没有人讨论的。在国外几乎是人人都用的标准。包括linn的设计和调音,你可以在linn的主页找到tunedem的介绍。因此,每当我见到其他人用linn的设备去pk其他牌子,我真的觉得很滑稽,他们不知道tunedem。

好吧,如果你仍然感到迷惑。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房间校正系统。你可以试试Mcintosh的MEN220房间校正系统。自带麦克风,设备放在前级与后级之间,在测量房间9个位置后,可以自动修正频响曲线。保证你三频无缝链接,还可以自定义曲线,所有都在你的掌控中。还可以按遥控器把声场集中到一个皇帝位,还是分散照顾更多听众。是的,某些地方会有一些压缩,但是就这台3万多的设备来说,真的能帮大忙,mcintosh最顶级的系统都标配一台。当然还有其他选择,accuphrase金嗓子也有这样的设备,只是更贵。这些设备都是在模拟信号中做修正,而有一个牌子认为那样会增加噪音,于是他们在数字信号中做房间修正,那就是Linn Exakt。你都可以看看这些设备,有时机器的调整是很准确的。(如有卖广告的意思,请忘记这一段)

我觉得还是向tunedem的方向调整,这解决了我的系统,希望也能解决你的问题。











作者: lwwlewis    时间: 2014-8-6 11:47
本帖最后由 lwwlewis 于 2014-8-6 13:02 编辑

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332884&ptid=24429][/url][/quote]

wdf9808兄,平衡是指高、中、低音的三段平衡,音质应该在准确还原音场的基础上去追求。再,要以古典交响乐的音场为准比较好。
1kevin兄提到的tunedemo挺有借鉴意义
作者: 169    时间: 2014-8-6 12:53
本帖最后由 169 于 2014-8-6 12:56 编辑
看到你的点评,你说摆了无数位置,都不好听,hi..我建议是你先把能装上的东西都装上,发烧线,架,电处啊。然会恢复基本的摆位,
1kevin 发表于 2014-8-6 03:12

这种方法是不可能调整好声场和声音,很难有实际操作意义。

作者: 169    时间: 2014-8-6 12:59
本帖最后由 169 于 2014-8-6 13:01 编辑

回复 1kevin 的帖子
”如果你的系统不是这样,那调整无非就是摆位,电,线材,隔离与避震。我建议是你先把能装上的东西都装上,发烧线,架,电处啊。然会恢复基本的摆位,例如。。。。。。从基本摆位开始,慢慢调整。”




本末倒置的方法,不可取。
作者: vincentlyl    时间: 2014-8-6 13:28
我的经验告诉我,不必直接追求音场。先追求乐器还原度。小提琴的琴腔容易调出,那么大提琴的琴腔和轮廓是否清晰?形体是否有真实大提琴那么大?钢琴的低音区是否有足够的下潜和厚度,钢丝的震动是否清晰,形体是否是个硕大的三角钢琴?大型管弦乐是否有类似现场般的扎实的低频烘托?摇滚乐低频是否有足够的弹跳?室内乐乐器分离度和融合度是否足够清晰?等等。这些调好了,音场自然就好了。有一句话是我的心得,一了百了,一好白好!
作者: DAYUEJIN    时间: 2014-8-6 18:23
只要调整,对声音的发烧水平和追求就进一大块了,这是乐趣所在
作者: 镁声绕梁    时间: 2014-8-6 19:52
谢以上各位不吝赐教。
再问,除了摆音箱外,还有别的调整的法子吗?
wdf9808 发表于 2014-8-5 04:17


扩散板、反射板,都能起到调整音场的作用。



作者: vincentlyl    时间: 2014-8-6 20:02
回复 vincentlyl 的帖子

我们沟通下,乐器还原到什么程度,要根据要求来衡量的。一般说来,如果小提琴,大提琴,钢琴,管弦乐,摇滚,人声,室内乐等还原度都不错的情况下,音场肯定是好的。因为频段正确了,否则只能说明对乐器的还原度要求不高。声音硬不硬,其实也是乐器还原度的一项指标,只是没有频段那么关键了。不耐听,那可能是频段没有调整好。


   
作者: 169    时间: 2014-8-6 20:27
本帖最后由 169 于 2014-8-6 20:33 编辑

1kevin  发表于 5 小时前
你意思是调整不应该用摆位,电,线材,隔离雨避震?那应该怎么开始呢?





可以不装的东西都尽量不装,例如发烧线、架、电处和调声道具,尽量采用原厂跟机线和个性朴实的线材,电源直接从电表后拉独立专线,一切从原点开始调整,先从音箱的基本摆位入手,待出现相对自然、平衡的声场和声音,再根据系统、房间的不足和个人爱好逐步添加发烧线材、电处、避震、调声道具等附件,另外不清楚你“架”的含义,如果是机架当然预先装上。
作者: 1kevin    时间: 2014-8-7 00:36
回复 169 的帖子

哦,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这也是一种方法。就是全部用随机的线,从原点开始。但是我之所以叫楼主能装都装上,首先我不知道楼主到底有什么?如果他真的买了很多发烧电源线,hifi架,钉什么的,买了就不要浪费。原厂配置要tunedem一次,买了的这些发烧配件装上后也还是要tunedem一次。

tunedem不是说应该或者就可以用便宜的器材。它是一个方向。一套全原厂裸机也可以向这个方向调,一套武装到牙齿的系统也可以向这个方向调。这是没有冲突的。只是如果在高级的系统中实现tunedem,那绝对是超大的享受。

既然提到原厂随机电源线,要当心慎用!如果你仔细看一下这些随机线,你会发现很可能是longwell牌,或者volex牌,或者什么也没有印。这些牌子都是专门生产电源线的,从显示器,xbox,手提,nas,等等都是他们的配线。生产目的就是大量和便宜,成本不超过10元。这些线的导体是很杂的,插头是最简单的,屏蔽几乎是没有的。这样的线和hifi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而且就像一条金属导线一样,不断吸收空气中RFI, wifi等干扰。尽管google这两个牌子吧,你会发现更多。

就连linn的klimax,一部10万元的解码,也配一条longwell或者volex的10元电源线。wow,are you fxxking kidding with me?当然linn说我们用的是开关电源,对电的干扰免疫。而且这才是linn的原汁原味。好吧,我不相信。而且如果你用的不是linn,那你就要当心这些10元的电源线了。我的建议是尽管扔掉吧。







   
作者: 32168    时间: 2014-8-7 00:47
本帖最后由 32168 于 2014-8-7 02:01 编辑

声音与音场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自然、宽松、平衡的声音并不代表能够形成一个优秀的音场,管见。
作者: 32168    时间: 2014-8-7 02:23
本帖最后由 32168 于 2014-8-7 02:32 编辑

当系统的声音调整到理想的状态时就一定会同时出现一个理想的音场?个人持怀疑态度,事实上听过相当一部份靓声系统,很遗憾靓音场的概率相当少,在系统声音调整正常的前提下,音箱设计理念、音箱与空间的关系才是左右音场的关键,当然,每个人对音场的理解与要求不尽相同。
作者: lwwlewis    时间: 2014-8-7 07:24
本帖最后由 lwwlewis 于 2014-8-7 11:43 编辑

我这里稍微解释下为什么用古典交响乐来调声场比较好些(现代大型交响多为四管编制,稍复杂些了)

自维也纳古典乐派开始,常见的也是比较固定的多是双管编制的管弦乐队,由弦乐、木管、铜管和打击乐组成。弦乐组主要负责齐奏,木管多用于独奏,铜管则发挥其雄厚、威武的音响,被用于呈现音乐的高潮。声部分配上,第一和第二小提琴是弦乐组的高声部,中提琴、大提琴担任着中声部和低声部的作用。长笛负责的是木管组的高声部,而短笛常作为长笛上方音域的补充,英国管和低音单簧管起到补充双簧管和单簧管的低音区的作用。铜管组突兀的小号是该组的高声部,,长号和大号在铜管组音响处于中音区和低音区,而圆号因为其音质接近木管,总是处于音色的中间地带。打击乐组以其特殊的色彩渲染这管弦乐曲的气氛而竖琴主要其装饰性的点缀作用。古典管弦乐队的编制和各声部的配器都是有独立的高中低平衡考虑,他为何这样,当然是他要表达,他要演奏的古典音乐的本身要求使然,可以说一个听音室系统的建声,当你把交响乐队的声场,各声部的前后、左右、高低位置准确还原出来了,你的系统调整的也就是成功的,正确的。


听音室的声音是不是“自然”,第一是高中低频的三段平衡做到了吗,第二是古典交响乐声场的准确还原了没有。两者是系统是否调出好声的基础和标准。这也是王老师反复强调的。



作者: vincentlyl    时间: 2014-8-7 08:08
1:玩音响就像玩魔方六面一样,需要综合考虑。我认为先调节乐器的形态像真度,这个比较容易分辨,而且和音场是否合理有密切关系。

2:音场,没有一个大而合理的环境,基本都有明显妥协。
作者: lwwlewis    时间: 2014-8-7 13:58
本帖最后由 lwwlewis 于 2014-8-7 15:37 编辑

wdf9808 发短消息 发表于 13 分钟前
长知识。请教小空间里能够调出交响乐的音场吗?还是缘木求鱼?

可以的,我朋友13平方的房间用单拿C1,空间处理到位后,听大型交响也非常过瘾!

回wdf9808兄:惭愧了,教不敢当的,我也是边学边摸索的,大家一起探讨吧。刚刚和朋友通话,他说只有3X3.6个大约11方的,听大型交响乐、歌剧都完全没问题。关于王老师的空间处理理论和方法,你可以参阅ZWMM兄的大作《[size=1em]知其然而所以然--影响人耳听感的两大关健因素》。


其实,达到好声音的方法应该各有各的途径,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譬如1Kevin兄正提到的tunedemo,美声绕梁兄的关于听音室的声学处理,记得以前论坛上还有位对音乐家的演奏很有自己见解的坛友提到过空间不用过多处理也可以达到好声目的的,只是我资质愚钝,终未得其道。

作者: LCL123    时间: 2014-8-7 14:29
个人认为音场跟在不同空间的喇叭摆位关系比较大,只有首先在空间硬件设施不变的情况下确定好喇叭的最佳位置,使声音和声场协调在健康的框架下再利用线材及其它环节的细微调节,最终才会达到每个人心目中理想的音质和声场。

话虽简单但实质操作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这些涉及到每个人对音质和声场的理解能力,即使这两点都已胡瓜烂熟了还有电的处理和动手能力等要素。其实电是最关键,在不正常的电源下根本调整不出理想的音质和声场。呵呵
作者: scfan    时间: 2014-8-7 14:42
又回到了楼主的问题,何为正确的音场?

音乐会现场的音场,有没有发烧器材所表达的那么宽、深、高,成大矩形?定位有没有如针尖般那么清晰?管弦乐合奏时,闭上眼睛,能分辨出每一件乐器在具体哪个位置么?
作者: fengni    时间: 2014-8-7 15:05
音乐会现场听到的常常不会有那么清晰,因为大多数的座位离演奏乐队偏远,可以层次清晰地分辨的座位应该是靠近指挥的位置,而我们的录音设备也在那附近,但现场能听到很宽松、自然的声音,当然声学效果好的音乐厅,能清晰听到的位置会更多些。
作者: 32168    时间: 2014-8-8 00:34
又回到了楼主的问题,何为正确的音场?

音乐会现场的音场,有没有发烧器材所表达的那么宽、深、高,成大 ...
scfan 发表于 2014-8-7 14:42


现场音乐会是否有音场?如果有又是一个什么形态?现场音乐会的音场是否就一定正确?呵呵.....

作者: 169    时间: 2014-8-8 13:25
又回到了楼主的问题,何为正确的音场?

音乐会现场的音场,有没有发烧器材所表达的那么宽、深、高,成大 ...
scfan 发表于 2014-8-7 14:42



请问有什么品牌,有哪个发烧友的音响能够真实重现音乐会现场的声音和音场。
作者: 169    时间: 2014-8-8 13:53
rock  发表于 14 分钟前
你是说哪个现场和音乐厅?


音乐会现场的音场绝对不会夸张,但是哪个音乐厅的声音和音场是正确呢,大部份发烧友在音响系统听唱片的时间远多于现场,谁敢保证唱片的声音是真实重现音乐会的声音和音场,没有标准又怎样判断呢。
作者: wdf9808    时间: 2014-8-8 14:01
那我们在系统的调试中,到底要不要追求一个三维立体的反映乐器之间位置关系的所谓音场?还是追求声音自然舒展就好?或者俩者之间可以和谐的统一?再问。
作者: 169    时间: 2014-8-8 14:06
又回到了楼主的问题,何为正确的音场?

音乐会现场的音场,有没有发烧器材所表达的那么宽、深、高,成大 ...
scfan 发表于 2014-8-7 14:42


国内大多数音乐厅的建声一直被诟病,总不能以自已听过的音乐厅声音和音场作为标准吧

作者: rock    时间: 2014-8-8 19:00
回复 169 的帖子

一般现场录音的唱片,制作工程师总是以或应该以"还原" 现场为己任. 至于 " 哪个音乐厅的声音和音场是正确呢 " -- 我想更多是好与坏而不是正确与否.

至于发烧友如何根据现场的" 声音"  和" 音场"去评判和调整系统, 首先还是得多听, 才能理解好坏,做到"心中有剑" ,才能进一步评判音响系统 . 至于具体技术标准, 呵呵,希望有人去制定.
  

   
作者: 169    时间: 2014-8-8 20:42
回复

一般现场录音的唱片,制作工程师总是以或应该以"还原" 现场为己任. 至于 " 哪个音乐厅的声音和音场 ...
rock 发表于 2014-8-8 19:00


谢r版指点,的确真实还原现场是录音工程师的守则,但是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同一个现场音乐会,同一个录音工程师,不同的麦克风摆位都有不同的声音和音场,何况不同的录音工程师,其次录音的后期制作应该不只是简单还原,还应涉及修正缺陷,而缺陷包括拾音和现场建声等环节,很显然唱片包含了录音工程师等等主观的人为因素。

作者: fengni    时间: 2014-8-9 16:40
所以音响只是播放唱片,而唱片跟现场是有些距离的,其中还有录音师的创造!所以在国外对资深发烧友称呼为:唱片演绎家!而不会说是现场还原家,当然我们如果不钻牛角尖,可以认为当唱片演绎得最佳时其实也是离现场最接近的状态吧。
作者: wdf9808    时间: 2014-8-9 17:29
如果唱片的制作是“以还原现场为己任”的话,那么音场的标准就是现场。问题是:唱片真是极力还原现场吗?
作者: wdf9808    时间: 2014-8-9 17:47
rock兄,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如果在一排拾音,我们听到的是一排的音场,二楼拾音听到的是二楼的。系统有这能耐么?或者我们真能够调出来么?
作者: 小舞台    时间: 2014-8-9 20:24
本帖最后由 小舞台 于 2014-8-9 21:44 编辑

谈到音场,我们基本上可以忘掉眼睛所看到的那个音乐厅堂形状,因为麦克风所“看到”的那个音场才有可能成为CD里的声音素材。

人只有两只眼睛,而多轨录音假设用16支麦克风,就相当于有16只眼睛从不同位置角度看这个音场,而且麦克风通常距离某件乐器较近,所以录音可以做到比现场观众所听到的更加清晰N倍的声音效果。

单支麦克风收录到其周围360度的所有声音,但由于麦克风存在指向性,其收录到的声音信息,尤其是音场形状尺寸与现场实际存在一定的误差。

假设16轨录音将其中8支咪分给左路,另外8支咪分给右路,立体声的其中一边音箱是还原这边8支咪所有录到的混合声音,至于录音师在混音时是如何努力再现现场,因有较多不确定因素在此暂且不作讨论。

正如一只眼睛看到的只是平面,两只眼睛才能分辨出立体和远近。但假设音箱是接近点音源,单靠2个点音源的音箱发声又如何再现立体音场呢?立体声音箱在室内重播所形成的音场可以达到穿越后墙宽过对街吗?

答案是肯定的,其原因包括以下一些因素:

1、我们假设在背墙或侧墙放一面镜子,从镜子看到音箱的镜像是在墙外而不在室内,就算音箱后背景墙面和左右侧墙平均吸音量达到25%,仍有75%的反射或散射声能,从音箱到背墙然后再从背墙反射回来的声音具有一定的延时,再加上录音时较远的乐器到麦克风有一定的距离时间,相当于有个声音从室外远处传到室内的时间。

2、后置式音箱倒相孔、后置式高音或低音喇叭单元、MBL大葫芦式的360度发声音箱、电视屏幕的反射、音响器材及其反射、音箱背面侧面的反射、装修材料及灯具的反射,等等因素都会给从音箱到后墙这部分空间增加了确实存在的声能。
3、眼睛只能看到照片的图像,而辨别照片中的美女到底是自己的女朋友还是别人的女朋友,是靠大脑的经验记忆与分析,尽管一亿个美女都有眼睛鼻子嘴巴,大脑无需数数这位美女有多少条眉毛,就可以很快以直觉的速度辨认出来。同理,耳朵只能接收到声音,而大脑中储存着一支长号从多远传到耳朵的经验,当听到音箱加上周边环境反射声所合成的声音特征时,大脑分析后会告诉直觉这个声音是从那个具体位置传过来的。

室内音响重播再现的音场不存在正确与否,也没有最好,但会有更好。

参与重播的所有音响器材、线材、配件、垫材、机架、托板等等,以及室内声学装修环境,每一项都参与了再现音场定位的作用,当调整以上任一环节时,都或多或少的对音场定位产生改变,尤其是音箱的摆位。

我认为关于音场调试的关键项目在于以下两点:
1、高中低频具有整齐划一的、较快的速度感,同时音头音尾收放自如,高中低频频率均衡不存在明显的峰和谷,低频具有分析力而不是光有量感和散不去的尾音。
2、室内声能分布均匀,左右音箱以外区域及音箱之间的中间区域声音密度均匀,音箱距后墙距离适当,使后场声能分布及声音密度均匀适当,不会密度过大或稀疏松散。

当每一件器材和配件都具备优良水准,每一步调试手法到位并没有明显错误时,就可以做到声场穿越后墙宽过对街,同时达到音乐性与音响性都较好、音乐既感人又能让人手舞足蹈的状态。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4-8-9 22:22
rock  发表于 14 分钟前
你是说哪个现场和音乐厅?
音乐会现场的音场绝对不会夸张,但是哪个音乐厅的 ...
169 发表于 2014-8-8 13:53

169兄,这有点钻牛角尖了!现场是个参考罢了,现场听多了以后应该从诸多的现场中归纳一个自己头脑里理想化的现场概念来。这个理想化的现场应该跟哪一个具体的现场都不一样,但是它却奠定了每个人对现场感的理解基础!以这个理想化并驻留于头脑中的,经过自我审美判断积淀的现场为基准去调整自己的系统才有比较明确的指向!我个人追求的理想状态是一种宽松,弥漫,层次感丰富又润泽的"现场声",这样的声音也许好过你听过的很多具体现场的声音,也许差得远,看个人功力和悟性了。



作者: lwwlewis    时间: 2014-8-10 00:14
本帖最后由 lwwlewis 于 2014-8-10 00:19 编辑

同意念经兄的说法,音场的正确概念只有依靠“多听”!所以,调音的话如果身边有资深的烧友帮一下将是事半功倍的幸事。

另外提一句,古典交响乐的双管编制,各声部的数量和位置还是比较固定的,虽然有时中提琴和大提琴会互换位置,倍大一般在最右,场地原因有可能放在最后。烧友只有听多了才会有自己的“音场”判断,比如各声部之间的高低和间距。如楼上讲的穿越后墙宽过对街只能是我们烧友之间的夸张之说,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如果这样的话,交响乐的前面弦乐组和最后排打击乐组离得太开了,室内乐的小提琴和大提琴,倍大之间的起连绵伏的呼应感也会消失殆尽,荡然无存

家庭听音室一个完整的音场应该在喇叭到后墙,以及喇叭后的两侧墙之间。


作者: 32168    时间: 2014-8-10 00:56
本帖最后由 32168 于 2014-8-10 02:38 编辑

lwwlewis  发表于 昨天 23:31
各声部主拾音器不可能放在一排,更不可能放到二楼去。众多的辅助拾音器可以,教堂里甚至会放在墙的角落拾取各种残响,然后交由混音师统一处理。但整个音场和各声部的定位是由主拾音器决定的,混音师不会也不能改变的





”整个音场和各声部的定位是由主拾音器决定的,混音师不会也不能改变的”,但是各声部声音电平的大小变化会否影响音场的定位?



作者: 32168    时间: 2014-8-10 01:22
本帖最后由 32168 于 2014-8-10 02:41 编辑

俺从来不反对以现场为标准,然而,综观网上的观点,国内大多数音乐厅甚少有建声令人满意的案例,如果一个连最基本的正确或者好的声音和音场的音乐厅都未真正领教过的发烧友,凭什么参照物得出正确的现场标准?
作者: apc64    时间: 2014-8-10 08:08
169兄,这有点钻牛角尖了!现场是个参考罢了,现场听多了以后应该从诸多的现场中归纳一个自己头脑里理想化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4-8-9 22:22


顶念经大佬,最终系统把金牌留给谁

作者: 32168    时间: 2014-8-10 10:19
lwwlewis  发表于 1 小时前
反过来,电平的大小变化是为了模拟唱盘、CD整体声音的平衡和各声部定位的准确还原。

lwwlewis  发表于 1 小时前
录音师考虑到CD还原的整体平衡和准确定位,各声部会有电平大小的变化,但不会大到改变声场的定位,这也是优秀录音师和优秀CD碟的关系,也是刘汉盛老师推荐的古典CD碟时总是会提到几个世界知名录音师的原因







在小提琴协奏曲的录音中,小提琴独奏的声部如果维持在拾音状态的声压,估计会被其他声部覆盖,独奏声部的定位必然会产生靠后的错觉。
作者: 百线生    时间: 2014-8-10 11:04
谈到音场,我们基本上可以忘掉眼睛所看到的那个音乐厅堂形状,因为麦克风所“看到”的那个音场才有可能成为 ...
小舞台 发表于 2014-8-9 20:24

“室内音响重播再现的音场不存在正确与否,也没有最好,但会有更好。” 这一句是最关键的,因为录音、制作、播放、环境环节太多主观的因素,录音师、混音后期制作师、播放者都有主观认识和再创作,因此不要拘泥于谁正确,搞对其它方面还更重要!


作者: 32168    时间: 2014-8-10 11:13
rock  发表于 2 小时前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现场" ,无论去没去过现场..





是的,这亦是我想表达的中心思想。人类的进化,听觉已经是与生俱来的功能,从智力的启蒙阶段至心智成熟的阶段,通过语言交流、领略自然界声音或者透过书本知识,潜移默化之下形成对声音的认识和审美,参与现场音乐会只会提升对声音的进一步认识与辨别正确与否的能力。
一个从未到过南极的人,完全可以通过影像、文字间接认识到南极的风貌,当某一天真正到达南极,他可能感叹比想像更美,亦可能感叹没有想像这样美,这个视角的例子同样适合听觉。每个人掌据的知识,相当一部份是透过学堂、课本得来,未必每样都要通过自己实践验证,况且亦不具备这种能力。
作者: wdf9808    时间: 2014-8-10 14:21
我等普罗发烧友,平常只在20平的空间里玩,普遍又爱古典,想想这小房间里放的下整个乐队吗?听的出二管还是四管编制吗?乐器形体会历历在目吗?有不动如山的定位吗?这些又真的是南辕北辙或者缘木求鱼吗?
作者: caotaifang    时间: 2014-8-10 14:39
这对管子音场不错  Linkwitz pltuo
作者: 小舞台    时间: 2014-8-10 16:18
本帖最后由 小舞台 于 2014-8-10 20:42 编辑
我等普罗发烧友,平常只在20平的空间里玩,普遍又爱古典,想想这小房间里放的下整个乐队吗?听的出二管还是四管编制吗?乐器形体会历历在目吗?有不动如山的定位吗? ...
wdf9808 发表于 2014-8-10 14:21

别说20平方,就算是我头像如邮票大小的地方也能放得下整个乐队。

对于香港日本那些寸金尺土的地方,拥有20平方听音室也算得上奢侈了,缺少了音场要素的HIFI还叫HIFI吗?

小空间也能做到精准定位,只不过如果大小比例过于拥挤的话,会导致声音紧绷不够宽松舒展,这样情况下的调试方向应该以首先考虑音色平衡和整体音乐表现为主,然后再适当表现出音场定位等不可或缺的音响要素。

能够拥有达到各种极端方向效果的调试能力是技术,最终把握的分寸才是艺术。



作者: 小舞台    时间: 2014-8-10 16:50
本帖最后由 小舞台 于 2014-8-10 20:46 编辑

再说音场出墙的事,有人说他见过外星人,没见过的人可以选择宁可信其无,也可以选择宁可信其有。无论实际上有或者无,外星人这个概念由于讲得多,似乎已经存在了,哪怕只是存在于科幻片之中。但听过音场出墙的人可能要比见过外星人的人要多。

至于乐队形状,无论是录音或者演出,有追求的指挥或独奏者,演出或录音前会去视察场地和排练摆位,根据某个音乐厅的声学条件,调整某些乐器的位置,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列出标准队形。

好像帕尔曼那样的大师到星海音乐厅演出,就算排练也是带观众的,一上台就开始演出,而他根本就没有机会去测试他的演奏位置声效是否优良,尽管是往后移动半米也会增加清晰度,但他也没有这个机会。

这些都是演奏者、乐队以及录音师的事情。作为发烧友我们只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调整你家系统空间音场的整体大小、宽多少或深多少或扇形形状,乐器结像大小与定位,强调或柔化乐器或人声嘴型的轮廓清晰度。

有谁试过在音响调试过程中,为了再现曾经看过的正确乐队队形,在其他乐器定位不变的情况下,去单单将某个乐组(如木管组)往后挪后一点点?其实这个乐队队形只是个大概形状而已,只要不出现右面墙角总比左边大声、或中间结像太虚诸如此类音场不均匀等缺陷就可以接受。



作者: caotaifang    时间: 2014-8-10 17:23
http://www.linkwitzlab.com/   水管作者的网站

   
作者: 32168    时间: 2014-8-10 19:24
前天百线兄来电,俺提起很多年前听过一位兄弟曾经玩过的一套Genesis G1系统,空间长13m×宽7.7m×高3.6m,声音君临天下,稳如泰山,可惜音场尚未理想,当大伙心血来潮将音箱来了一次90度华丽大转身,改为横边摆放并微调到位后,播放一张Argo布列顿<诺亚方舟>的黑胶唱片时,音场瞬间如瀑布般展开,强烈的三维空间破空而出,舞台角色的定位和脚步移动栩栩如生,箱子近乎隐形,如梦似幻,令人难以置信。
作者: 百线生    时间: 2014-8-10 21:52
有时得来全不费功夫!另这只碟也试试CD有否如此威力
作者: 32168    时间: 2014-8-10 22:12
本帖最后由 32168 于 2014-8-10 22:18 编辑
有时得来全不费功夫!另这只碟也试试CD有否如此威力
百线生 发表于 2014-8-10 21:52

Genesis G1四柱列阵型音箱,想在听音室摆脱大屏风的干扰,营造出一个宽深的音场并非易事,误打误撞纯属运气好,当时短边摆放的声音不比长边差,为啥音场却不如长边摆放,不知道是否应验了石井申一郎先生的观点,但是很明显证明了音箱与空间耦合(摆位)的重要性。由于Genesis G1强悍的冲击性与杀伤力,短距离无法静心聆听,几天后这位兄弟冷静之余,终于恢复短边摆位,因为音乐(声音的自然、宽松)远比音场重要,看来还是百线老哥有前瞻性。

作者: wdf9808    时间: 2014-8-12 00:48
大家知道,交响的动态不是器材能够承受的,这就应该有个压缩的问题,是等比压缩吗?如果是,那单支乐器不是听不到?如果不是,那音压安排是录音师的个人喜好?如果这样,我们是否要经常去调整?
作者: 169    时间: 2014-8-12 10:43
169兄,这有点钻牛角尖了!现场是个参考罢了,现场听多了以后应该从诸多的现场中归纳一个自己头脑里理想化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4-8-9 22:22


虽然念经院士说得有理,但凡讨论就搬现场概念,没有听过一个半个正确现场的怎么说服别人呢。

作者: lwwlewis    时间: 2014-8-12 11:55
本帖最后由 lwwlewis 于 2014-8-12 12:07 编辑
虽然念经院士说得有理,但凡讨论就搬现场概念,没有听过一个半个正确现场的怎么说服别人呢。
169 发表于 2014-8-12 10:43

169兄,大家讨论我更喜欢用“分享”这两个字。每个人的年龄,文化,阅历,听音喜好和经验都不一样,谁要说服谁都不是件易事,也没这个必要,呵呵。

今天不能理解的,说不定哪天就豁然开朗了。不急,慢慢来,论坛里经验的相互分享才是最要紧的!大家说是吗?

每个人的人生需要阅历和知识的积累才能丰厚,个人的爱好和执着也一样的道理,音乐和调声是需要“更多地听”和DIY“动手”经验的不断积累才能理解和进步的。


作者: BJMA    时间: 2014-8-12 15:33
回复 小舞台 的帖子
能够拥有达到各种极端方向效果的调试能力是技术,最终把握的分寸才是艺术。

顶小舞台兄这句话!


作者: nba    时间: 2014-8-12 17:01
技术与艺术。
首先体现的是音响层面,其次延伸至音乐层面,给人以极品的享受。
作者: DAYUEJIN    时间: 2014-8-12 18:22
CD中再好的声音也是人制造出来的,一个好的录音师应该是站在欣赏的角度利用掌握的技术与对作品的理解来完成录制工作,与现场演出的效果区别挺大的,真要是把现场如实放到CD中,现阶段技术无法做到包括重放设备,而且也无意义,那样的CD声音也未必好听,还要考虑市场因素(用什么级别器材都能听只要喜欢)
作者: 32168    时间: 2014-8-12 22:59
本帖最后由 32168 于 2014-8-12 23:07 编辑

估计很多发烧友都听过或者拥有FIM唱片公司 闵惠芬<江河水>这张中乐CD,或许会认为这类发烧碟过于hifi、味精偏重,至于声音如何发烧友自己定评,这里想说的是2006年闵惠芬在广州白云宾馆音展现场二胡独奏<江河水>(曲目可能记忆有误),现场的声音效果与这张CD判若云泥,一帮老烧在现场听得如痴如醉 ......
作者: 32168    时间: 2014-8-13 12:51
本帖最后由 32168 于 2014-8-13 23:17 编辑

”闵慧芬演奏版最大的特色是乐曲中一音一顿的弓法处理,犹如声声重锤扣击人们心扉,使悲愤激昂的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乐曲时而幽咽呻吟,时而激愤高歌,时而柔情倾诉,时而悲恸叹息,顿挫与起伏之间似乎要将人间所有无能为力的苦难,全部诉诸于那把二胡之中,感染力之强简直叫人回肠欲断。”  

上文是我从网上摘录的一段文字内容,虽然并非对应白云音展的评述,仍然足以证明现场发烧友为之而动容的原因所在,难怪当时自己的思绪亦情不自禁随着音符激荡……

言归正传,我不想用一些词汇去形容当时真正的声音效果,如果FIM<江河水>CD与当时现场的声音一模一样,这唱片能卖出多少张都成疑问!看问题需要一分为二,世上既然有正反两面、好坏之分,现场的声音与音场能够超然物外?当您的内心、情感随着节奏、拍子飞扬,声音就一定正确?这才是值得思考的关键,现场并不神秘,无需肃然起敬、顶礼膜拜,只要肯花一点时间,肯花一点零用钱,亲身体验有益无害。


作者: 708300    时间: 2014-8-13 13:42
个人意见:  音场是和投影一个道理的一种在外项引导下心理所产生的临场感觉,每个人都会由于个人的经历,感觉,趋向不同而千差万别,小音场的优势是相对集中,聚焦清晰,但会影响音乐的流畅感,也会影响一些大动态时的艺术表现力,大音场则是许多发烧友追求的目标,但不太容易摆放出来,与器材和环境的关系很大,需要长时间的摸索和调整才行.但是有些设备自身的原因在大音场是反而会暴露出录音的缺点和不足,不能尽善尽美的表现音乐的魅力,这是需要有心理准备的.另外由于加宽了音场的横向和纵向的坐标,使得除去聚焦外还要考虑定位的区域分布,更加需要耐心和不断的调试才会有自己满意的效果!!!
作者: nba    时间: 2014-8-13 14:39
说到现场,菅野冲彦的《纯音响之诱惑》第四篇有一段话: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 ... age%3D1&page=74
作者: wdf9808    时间: 2014-8-14 00:41
再一次从头看帖,感谢各位的无私指教,确实学到了东西,为节约资源,就此封帖。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