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LP 唱片的升级换代(德沃夏克 大提琴协奏曲版本 1#) [打印本页]

作者: records33    时间: 2014-9-15 15:40
标题: LP 唱片的升级换代(德沃夏克 大提琴协奏曲版本 1#)
本帖最后由 records33 于 2015-12-9 10:31 编辑

       手机、电脑、汽车、房子等等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东西的升级换代总是新的淘汰旧的。而 LP 却恰恰相反,LP 的升级换代是越换越老。中国内地的爱乐者正真接触 LP 应该只有30多年的时间 ( 包括硬件和软件 )。回顾 30 年的 LP 历程,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收集 LP 唱片是从 83 年开始,回味 “ 无知-----认知-----痴迷 ” 的过程还是蛮有意思的。这里回忆其中一些小小的故事,希望与大家分享。

        这 2 张 LP 为同一录音,是相对冷门的瑞士作曲家布劳克大提琴与管弦乐《希伯莱狂想曲-所罗门》和《荒野之声》。

[attach]95915[/attach]

        这张 LP 是在 1987 年 出差上海时购买的。办完公事第一时间赶往上海延安中路537号-----上海中图公司的所在地。
  
[attach]95916[/attach]
   
        中图公司从上世纪 80 年代初开始从国外引进有声读物,每月印发的目录由各地方外文书店提供给读者。起初 80 年代引进的是以卡式录音带为主,80 年代中期 开始引进 LP 。大约在 90 年代初 LP 停止发售,CD 的滚滚洪流势不可挡。

[attach]95913[/attach]

       这张 LP 登在 1986 年 12月的第 54 期目录上。

[attach]95910[/attach]

        54-53 是唱片的货号,LP 的编号是 DECCA 414 166-1 右边是计划进货数量。右下角是估计价格。

[attach]95912[/attach]

        外文书店接受读者预定,但预定只是登记而已,并不收取定金。数月后到货后通知读者。这张唱片我做了预定登记。可是始终没有见到唱片,多次向书店追问无果。

[attach]95918[/attach]

        第二年出差在中图公司看到了这张唱片,十分欣喜。当时大部分唱片价格都在15元至18元,不知何故这张唱片预订价是 30元,实际发售时的标价是38元,一个半月的工资呀。站在柜台前犹豫了许久,最后还是离开了。这一夜都没有睡好。第二天上午早早的再次来到中图书店。最终欲望战胜了理智,咬牙买下了这张唱片!

[attach]95914[/attach]

        唱片背面的标签一直保留在,54-53 是唱片的货号,与目录是一致的。标签右侧有音协的字样,在询问之下才知道,这张唱片是上海音乐家协会预定的,由于音协始终没有办理购买手续,书店便上架发售。这样我才有机会得到这张 LP。

[attach]95909[/attach]

        这张 1985 年再版发行的唱片是荷兰压片的,当时可能没有人会去研究版本问题。在没有比较的情况下,这张 LP 已经让我听的心花怒放。后来有了初步的版本意识,检查自己的唱片时才发现,所有 DECCA 的唱片没有一张是英国压片的,呵呵。

[attach]95917[/attach]

        中秋节几天把这张头版的唱片拿出来听了一下,突然想起还有一张当年购买的再版唱片。于是找了出来做了一下比较,当然头版大大的胜出!

[attach]95911[/attach]

        胜出的不仅仅是声音,从片芯、片基、厚度、封套材质以及装帧设计头版都远远超越再版!舍弃新的,追求老的,这就是 LP 的升级原则!

[attach]95908[/attach]

        这张马勒《少年的魔角》,是众多录音中最爱的版本。上周日得空再听,好是享受。记得早时听大狗版已经心花怒放,Bass drum 的气浪涌涌而来,之后再听黑天使版更是美哉。现在两个版详细试听比较,感觉是,大狗版像看黑白片,而黑天使版就像色彩饱和度与对比度很高的影片。

[attach]100774[/attach]

        大狗版 1983 年发行,册页是三折页。唱片编号 ASD 1000981。

[attach]100777[/attach]

        大狗版 片基稍薄一些。

[attach]100773[/attach]

        这张1968 年发行的黑天使版的封套为双折页设计,6 页的歌词册页。

[attach]100775[/attach]

       黑天使版,唱片编号 EMI SAN 218,手感唱片约有 160 克。

[attach]100776[/attach]

       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是同类作品中最具分量的一首,个人喜欢这首作品的程度不亚于其《新世界》交响曲。老罗作为大提琴的泰斗,对这部协奏曲可谓情有独钟。老罗先后多次演录过这首协奏曲,我收集了其中一部分。不知道还有其他哪些的版本,请乐友们指点。逐一拍照上传,与大家分享。

[attach]101727[/attach]

       听了这个半月狗版,已经感动得不行。演绎和录音超一流!

[attach]101728[/attach]

       收得头版,半月狗版仍然舍不得出让,呵呵,贪心啊。

[attach]101726[/attach]

       老罗、老卡与柏林爱乐的合作,可以说是三足鼎立。乐队的协奏在卡拉扬的控制下十分强悍,略有“抢戏”之嫌。不过仍然是最为优秀的演绎。收到头版之后,出掉和合集,本应安心了,谁知有看见了白标版,价格虽高出很多,但还是拿下!比较版本有些残酷,头版被无情的 “KO”。

[attach]101819[/attach]

[attach]101814[/attach]

       结果这张白标满足了愿望。

[attach]101815[/attach]

       老罗、小泽与波士顿的合作,录音一般,使的聆听时少了一点激情。老罗、朱利里与伦敦爱乐的合作是罗较后期的录音,稳重有余而略欠一点律动。当然这是与他早期录音比较而言,也是个人观点而已。

[attach]101816[/attach]

[attach]101817[/attach]

[attach]101818[/attach]

       马友友的大提琴技巧无与伦比,在西方文化下出生成长使得他对西洋音乐的理解与西方人相差无几。他的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也是非常好的演绎,属一流水准。记得是1989年,在北京胡亚东老先生家做客时,选播的就是马友友的 LP,他老拿出总谱,对照音乐,一小节一小节给我讲解,对马友友的演绎赞不绝口。这个场景至今仍然深深留下了我的记忆中。
  购买ROSE的版本,除了想多听一些不同演奏家的演绎,更多是喜爱大指挥家奥曼迪。费城爱乐的恢宏从中美建交之前就领略了。费城爱乐是美国最好的乐团,也是世界最好的乐团!

[attach]101821[/attach]

[attach]101823[/attach]

[attach]101822[/attach]

[attach]101824[/attach]

[attach]101826[/attach]

[attach]101825[/attach]

[attach]101829[/attach]

[attach]101828[/attach]

[attach]101830[/attach]

[attach]101831[/attach]

[attach]101827[/attach]

[attach]101832[/attach]

[attach]101833[/attach]

[attach]101820[/attach]


作者: AML1    时间: 2014-9-15 17:14
王老师是先驱!
作者: MJL988    时间: 2014-9-15 17:39
38元现在能买什么?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4-9-15 19:20
的确,中图80年代中期直至90年代初进口的迪卡黑胶中几乎都是荷兰压片,致命的弱点是片基较薄、唱片边缘未做圆角处理,声音偏软,无厚实的堂音。但也并不是绝对,当时也零星进口过几张英国压片的,但仅仅局限于窄标和SXDL数码,品种很少。我拥有的两张分别是卡拉扬版《艺术家的生涯》节选和双张的《歌剧爱情二重唱》,当时就发现了英国压片的片基明显比荷兰厚实、声音细节也更丰富。所以,一直以来就在坊间有说法:荷兰压片的迪卡形同鸡肋。
另:中图唱片定价的随意性很大,有时候也有便宜到的,但咬牙买下标错价格的也有过。那时正常的价格应该是单张欧西、美版是15-18元,东欧、苏联为12元,也有买过旋律9块的。
作者: records33    时间: 2014-9-15 22:53
本帖最后由 records33 于 2014-9-16 12:31 编辑

        metamophore 兄所言极是,当年我所买的 LP 中也有一张 DECCA 唱片,用列维坦油画风景做封面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一交响曲,是英国压片的 (  DECCA 唱片,英国压片仅此一张 ),瑞士罗曼德管弦乐团,指挥维勒。这张唱片是中图公司在上海工业展览馆举办的展会上购买的。

[attach]95969[/attach]
作者: 33转黑胶    时间: 2014-9-16 01:00
挺有意思,看看老时光。楼主继续。。。
作者: 708300    时间: 2014-9-16 09:16
同感!俺在中图的第一次展销会(1988)上也只买了2张LP,一张是DECCA蓝标的巴克毫斯和科纳合作的贝多芬第五钢协<皇帝>,这张至今未见CD问世,一张是老卡指挥的老柴第六<悲怆>,当时是音效极佳的唱片,如今这两件都是宝贝了,^_^^_^
作者: wayned    时间: 2014-9-16 09:24
87年刚刚高中毕业,呵呵。零花钱也就玩玩空白磁带。
作者: 大城市小市民    时间: 2014-9-16 09:46
楼主不年轻了,呵呵,大赞!
作者: 乔治亚斯    时间: 2014-9-16 10:35
问一句:“预订”两字为何写成“予订”?
作者: 旱天雷    时间: 2014-9-16 13:52
那个时候,有得听就不错了,哪里有条件、也不懂讲究版本。那时候,买的第一张进口黑胶还是苏联的,其他唱片公司的还真舍不得也买不起。
这张鲍罗丁的《第二(勇士)交响曲》、《在中亚细亚草原》,11元

[attach]95990[/attach]

作者: faure    时间: 2014-9-16 17:21
黑胶后玩者问个版本问题。黑胶当年售卖的时候,是否都是塑封的,如果是 的话,那应该无法得知标签及第几版的问题,光看封套应该是没有把握得知的。也就是说版位问题只在近年的二手中流行?当年讲究这个吗?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4-9-16 19:21
records33 发表于 11 小时前
metamophore 兄是歌剧的行家,我也非常喜欢歌剧,多交流!

哪里哪里,有幸多交流!

作者: faure    时间: 2014-9-16 21:37
回复 乔治亚斯 的帖子

二简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14d1be01011ryf.html#cmt_2327304


   
作者: sffz    时间: 2014-9-17 09:36
老咯开始回忆过去咯
作者: face76    时间: 2014-9-17 10:18
烧坛前辈,那是俺正在上小学,最多听听广播
作者: bluepen    时间: 2014-9-17 10:34
回复 708300 的帖子


   
作者: 708300    时间: 2014-9-17 14:00
楼上的没有看到内容呀?
作者: 708300    时间: 2014-9-17 14:03
回12楼的问题:塑料封是基本没有的,偶尔会有个别的有塑料封,但都是当时比较近的版本了!
作者: 708300    时间: 2014-9-17 14:11
加上一个个人的看法:当时的环境不好,而且卖唱片的也没有太多的信息渠道,所以经常看到在门市部里,售货员自己就打开塑料封,取出唱片来听,加上都没有塑封机,所以过后的唱片都绝大多数没有塑料封了.
作者: faure    时间: 2014-9-17 20:02
就算当时没塑封,一则唱片都是要请售货员拿出来的,不像现在开架售货,可以自己自由选择,可以拿出唱片来研究一番。二则根本没有版本意识,有的听就不错了,最多看看片子的品相吧。
作者: 708300    时间: 2014-9-18 16:24
俺当时有熟人在这个部门,还是个管事的,就有机会和他们一起听过一些LP,也就是那是开始了自己的爱乐之旅,说实话,当时有设备能播放这些LP的地方也是极少地,更别提谁家有这类器材了,有某人自己攒了个音箱,把单位的LP机搬来借用,播放时满屋子的人,大气不出的听半个小时,再换一波进来听,如此的情景不复再现!!
作者: yah    时间: 2014-9-18 18:22
俺当时有熟人在这个部门,还是个管事的,就有机会和他们一起听过一些LP,也就是那是开始了自己的爱乐之旅,说实话,当时有设备能播放这些LP的地方也是极少地,更别提谁家有这类器材了,有某人自己攒了个音箱,把单位的LP机搬来借用,播放时满屋子的人,大气不出的听半个小时,再换一波进来听,如此的情景不复再现!!
708300 发表于 2014-9-18 16:24


88年,家里有人回国,用美国护照的指标,俺家在出国人员服务部买了一套建伍落地组合音响,听了一段时间的LP+CD。后来嫌麻烦,LP就靠边站了。


作者: 708300    时间: 2014-9-19 16:41
回楼上:那个年代没有什么精神上的慰籍,听唱片也是少数人才有条件达到的,对LP的调教也全是摸着石头过河,边干边学边操作,但沉浸其中的乐趣却是现在面对满屋子的器材所无法想像的!
作者: yah    时间: 2014-9-19 16:53
回复 708300 的帖子

那时,还有塑料薄膜的国产唱片,印象中基本上是红色的。
   
作者: faure    时间: 2014-9-19 21:06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14d1be0101hs4l.html
塑料薄膜
作者: MZL    时间: 2014-9-19 21:13
亚河兄:红色居多,还有绿色、蓝色的。有意思的是那时各地卖唱片的大都和卖眼镜的在一个店,可能是方便知识分子吧。
作者: yah    时间: 2014-9-19 21:27
回复 MZL 的帖子

想起来了,那种蓝色的印象还在,绿色的记不清了,哈哈。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4-9-19 22:28
薄膜唱片多半是10吋盘,也仅仅出现在中国吧?记忆中全世界仅中国出过,原因是什么呢?资源缺乏?
作者: yah    时间: 2014-9-19 22:49
薄膜唱片多半是10吋盘,也仅仅出现在中国吧?记忆中全世界仅中国出过,原因是什么呢?资源缺乏?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4-9-19 22:28


估计是造价低。

记得特别小的时候,还有一种紫胶唱片,用那种小喇叭与唱头在一起的留声机播放。
作者: yah    时间: 2014-9-20 09:40
metamophore  发表于 昨天 23:16
那是虫胶唱片,特别厚重,不是后来的聚氨酯。


是的。摔坏的紫胶唱片,里面是硬纸壳儿,留声机是手摇的,听到发条(?)将要松到头时,声音就拉长、变调了。
作者: rock    时间: 2014-9-20 12:22
88年,家里有人回国,用美国护照的指标,俺家在出国人员服务部买了一套建伍落地组合音响,听了一段时间 ...
yah 发表于 2014-9-18 18:22


那时有套健伍音响是非常令人羡慕..


作者: 708300    时间: 2014-9-22 10:04
俺现在还留着几张塑料唱片,已经不能听了,完全是对回忆的纪念罢了!
作者: frankhuxf    时间: 2014-9-23 15:18
很怀旧啊,薄膜唱片以前听过的,小时候觉得单声道也很好听的
作者: yq_hardway    时间: 2014-9-23 15:46
薄膜唱片小时候就是见过,那时候就顾玩了,对这些都没有兴趣。现在想想真是怀旧啊。
作者: 708300    时间: 2014-9-25 09:59
这种薄膜唱片在上海比较多,用于当时的政治宣传媒介,广播站最多,我的就是当时的广播站的亲戚送给我的"思想导师"的东西,但听的很少,一是对内容没有兴趣,一是播放的设备需要借用单位的,也不十分方便,现在拿出来看看而已,仅是一种时代的回忆罢了!
作者: wyapple    时间: 2014-9-28 19:32
80年代挺多薄膜唱片的,那时候流行一种柜式唱机,上面是转盘,下面是扬声器,比当时的卡带机好听。
作者: 708300    时间: 2014-9-29 09:10
楼上说的这种唱机在80年代很普及,俺就有一套山水的这种唱机,体积不大,可以放在窗台上,接上电源,听起来很方便,但音效不佳,后来换了一套美国RCA公司的套装机,台式音箱和功放一体,据说日本的这种机型都是模仿这款机型生产的,没有激光唱机,但有磁带播放和调频广播,但当时主要是收听调频广播.再后来听了密纹黑胶,就不再听薄膜唱片了,再后来就是大量的原版磁带和海外的黑胶唱片,逐渐进入发烧境界.
作者: 708300    时间: 2014-10-8 10:57
节后来冒个泡?
作者: records33    时间: 2014-11-25 07:51
本帖最后由 records33 于 2014-11-25 09:24 编辑

不断更新上传,与众爱乐分享。请见 1 #。
作者: records33    时间: 2014-12-5 19:27
不断更新上传,与众爱乐分享。请见 1 #。
作者: nzjcy    时间: 2014-12-6 11:08
德大协最爱Feuermann
作者: mm33    时间: 2014-12-8 16:32
闲暇对比了一个曲目的三个不同压片地方的唱片:肯普夫/肯培的贝多芬第五钢协。分别是英、法、德三地压片的,均为头版。结果声音呈三种不同趋向!

很晕!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4-12-10 11:12
马友友的大提琴技巧无与伦比,在西方文化下出生成长使得他对西洋音乐的理解与西方人相差无几。他的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也是非常好的演绎,属一流水准。记得是1989年,在北京胡亚东老先生家做客时,选播的就是马友友的 LP,他老拿出总谱,对照音乐,一小节一小节给我讲解,对马友友的演绎赞不绝口。这个场景至今仍然深深留下了我的记忆中。
records33 发表于 2014-9-15 15:40


非常佩服胡亚东老先生,他是著名科学家,文理科知识非常全面,爱好广博。他出的那本爱乐书籍虽然通俗易懂,但是文化底蕴深厚。虽然对他的一些音乐观点不能全部认同,总的来说觉得他确实是知识分子的榜样。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4-12-10 11:23
用列维坦油画风景做封面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一交响曲
records33 发表于 2014-9-15 22:53

非常喜欢列维坦这幅画,当初列维坦创作这幅画的时候,是叫他的学生弹贝多芬的奏鸣曲给他听的。欣赏这幅画,可以感觉到大河奔流,消失在远方,贝多芬的音乐回响在耳际。


作者: s1.4    时间: 2014-12-10 15:20
楼主老前辈了
作者: mm33    时间: 2014-12-10 17:51
回复 mm33 的帖子

法国压片,非常漂亮的中高频,润且泽,但低频不可避免的有些弱弱的散,而且中高频好听后带着感觉节奏些许的快。
英国压片,一出声,浑厚温暖的中频很有些冲击力,高频暗了,特别是刚刚听过法国版,尤为明显,声音扎实,听感上慢了点。
德国压片,真规矩,一板一眼,高频没有法国的亮艳,中频的饱满度也逊于英国的整齐划一的节奏,个人以为有的呆板。
找不到当年买的cd了,印象中的made in west Germany ,不知有无英、法压片的cd。

随便说说,大家莞尔。
作者: 708300    时间: 2014-12-11 10:19
回楼主,今天到手半月版的富尼埃的德沃夏克大协,听感发懵,请教阁下这版也是如此吗?还是我的系统问题?总体感觉录音电平很低,细节不足,动态小,平衡差,盼回复!先谢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4-12-11 15:44
DG的唱片,以前比较过一些德版和英版,感觉还是德版好。

我有一张澳大利亚版的大花大卫拉贝多芬两首浪漫曲,音质非常好的。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