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里尔克《秋日》(冯至译) [打印本页]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4-12-5 12:55
标题: 里尔克《秋日》(冯至译)
主啊!是时候了。夏日曾经很盛大。
把你的阴影落在日规上,
让秋风刮过田野。
 
让最后的果实长得丰满,
再给它们两天南方的气候,
迫使它们成熟,
把最后的甘甜酿入浓酒。
  
谁这时没有房屋,就不必建筑,
谁这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就醒着,读着,写着长信,
在林荫道上来回
不安地游荡,当着落叶纷飞。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4-12-5 15:09
(下文转载自网络资料)

《秋日》是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作品。诗歌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了在作者心中,上帝——人——世界三者之间的关系,颇具劝诫含义。翻译家冯至评价这首诗:“诗歌所能带来的情趣就是从一颗心走进另一颗心,并且随之跳跃与感动。显然,里尔克的这首《秋日》做到了,并在百年的岁月里越发显得隽秀而光辉四溅。”

应该说整篇诗歌采用推进式的阶梯结构,是诗人刻意布局的,第一段大自然与上帝与我的契合,第二段的酿酒过程成为感悟的中介,推导出第三段诗人要真正表达对孤独的理解与彻悟。这首诗的妙处就在于将大家熟知的意象进行组合,让我们轻松的走进了诗人的内心,并体验和激发了我们心灵深处的寂寞心情,并使我们激动不已。

里尔克是20世纪最伟大的德语诗人。早期的创作具有鲜明的布拉格地方色彩和波希米亚民歌风味。1897年遍游欧洲各国后,他改变了早期偏重主观抒情的浪漫风格,开始写作以直觉形象象征人生和表现自己思想感情的“咏物诗”,对人类平等互爱提出乌托邦式的憧憬。里尔克的诗歌尽管充满孤独痛苦情绪和悲观虚无思想,但艺术造诣很高。

1875年12月里尔克生于捷克的布拉格。1893年第一次堕入情网,并由初恋情人资助出版第一部诗集《生活与歌》,两年半后分手。1897年5月里尔克结识了俄国将军的女儿莎乐美。那年她36岁,比里尔克大14岁,里尔克一见到莎乐美就堕入情网,并在一个月的猛烈进攻下莎乐美投降。整整三年,莎乐美就是他的全部中心,在一切之上,莎乐美给予了他最具穿透力的爱情,给予他真正的安全感和自信,虽然在1901年中断了通信,并在1902年与画家克拉克结婚并认识了罗丹,在1903年又恢复了通信,此后,里尔克和她从原来的耳鬓厮磨相互影响转为相敬如宾,友情持续一生。《秋日》就是在1902年新婚不久去巴黎为一家出版社写关于罗丹传记之后一个月写下的,应该是在九月。值得一提的是尼采向莎乐美求爱遭到拒绝,然而却说她是目前他所认识的最聪明的女人,同时她还是弗洛伊德的好朋友,曾两度与里尔克拜访过列夫•托尔斯泰,她应该是一个不简单的女人,而且里尔克因她而改变不少。
  
里尔克其实一生都很窘迫,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而且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游荡在故乡之外寻找艺术的给予,沉淀于他体内更多的是对漂泊生活的忠诚和完全内心孤独的自我对话。里尔克在外行走的岁月里,他既渴望交流又喜欢保持自身的孤独状态,既由于经济原因只能辗转于廉价的小客栈,又极其渴望乡村别墅、贵妇人和大自然的风情。事实上,里尔克的世界也是一个矛盾重重的世界。当他写下《秋日》的时候他自己想到的只是记录他的心情,却根本没有想到会像是天赐一般给予了他诗人的精灵……..

作者: wangziyuang    时间: 2014-12-5 17:22
好诗,《里尔克诗集》到手很多年了,至今未展卷,惭愧。
年岁渐长,这种暮年将至的心境,倒也能领略几分了。一年里最喜欢秋季,每日下班回家,在尚未全暗的暮色和瑟瑟的寒风中孤单地行进,同时伴随各种胡思乱想,于我最是惬意。
作者: wangziyuang    时间: 2014-12-22 18:36


狗儿念经  发表于 半小时前
可这首诗里尔克23岁时的作品,一个23岁的人就体会了人世万象一般,要什么样的精神力念支撑才能继续走下去呢?

确实,诗人23岁的感悟,愚钝如我者,年过不惑才有点体会,所谓“暮年将至的心境”只是自己的感怀而已。念经兄的感叹也有同感,还是要多读点书,庶几能管窥一二。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4-12-23 12:52
里尔克这首名作有很多人翻译过,可能还是冯至的翻译最好。“建筑”这个词是动词。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4-12-24 12:50
冯至是搞德语研究的著名作家和翻译家,也是翻译里尔克的权威,
有很多人认为冯至没能翻译《杜伊诺哀歌》是一个遗憾。
如果由冯至来翻译,后人会省去很多麻烦。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4-12-25 12:48
谈到里尔克在德语诗歌里的地位,有人说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大家知道这个“一人”是谁吧?
其实不管是否德语诗歌,这两人都被称为最伟大的诗人。
作者: wangziyuang    时间: 2014-12-25 13:33
回复 shinelb 的帖子


    歌德?《浮士德》的确可称伟大。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4-12-25 13:42
回复
歌德?《浮士德》的确可称伟大。
wangziyuang 发表于 2014-12-25 13:33

是荷尔德林。
兄台可能不是很痴迷这些东西,“研究”诗歌也很有乐趣的,
荷尔德林和里尔克对我国文学界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勃拉姆斯写的《命运之歌》,就是根据荷尔德林的诗歌创作的,很有名。


作者: wangziyuang    时间: 2014-12-25 18:12
回复 shinelb 的帖子
原来是荷兰德林,孤陋寡闻,S版见笑了。
对于外国诗歌,只能说有点兴趣,“痴迷”绝对谈不上。总觉得诗歌经过翻译的过滤以后,难免有些走样。自己外语又是半吊子,只能望洋兴叹了。
“荷尔德林和里尔克对我国文学界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不知S版所指为何?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4-12-26 09:16
回复
原来是荷兰德林,孤陋寡闻,S版见笑了。
对于外国诗歌,只能说有点兴趣,“痴迷”绝对谈不上。总觉 ...
wangziyuang 发表于 2014-12-25 18:12


我对诗歌其实没有什么研究,但因为艺术相通。有时看一下,诗歌也很有趣的。
里尔克这个人一生颠沛流离,四海漂泊,一生都在寻找精神家园。
他写的《罗丹论》也很有意思,我国梁宗岱翻译过。里尔克与当时艺术家的圈子也很有交往的,他跑去义务当罗丹的秘书。。。。
谈到里尔克,荷尔德林对我国文学界的影响,主要象我国最有成就的诗人冯至,他就是深受里尔克影响的,冯至这个人一生对国家和民族非常虔诚,一生致力于为中华民族寻找精神支柱。
另外,对我国文学界,哲学界,海德格尔影响很大。海德格尔的哲学喜欢用荷尔德林和里尔克的诗歌去阐释他的哲学。。。。
里尔克一生承受了太多的病痛和绝望以及死亡的威胁,但他个人的人生观还是非常积极和乐观的,他的诗歌充满对人生的渴望,他对人生的体验和态度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1-4 09:29
冯至是搞德语研究的著名作家和翻译家,也是翻译里尔克的权威,
有很多人认为冯至没能翻译《杜伊诺哀歌》是 ...
shinelb 发表于 2014-12-24 12:50

可惜的是:冯至的后期创作被时代大潮所淹没了。


作者: oklaker    时间: 2015-2-6 23:29
喜欢里尔克,也喜欢冯至。
冯至的《伍子胥》真是好!
作者: zcxmac1212    时间: 2015-5-11 00:51
shinelb 发表于 2015-1-4 09:29
可惜的是:冯至的后期创作被时代大潮所淹没了。

存在主义大师的启蒙导师里尔克,已经购买的他的诗集。观后下来给大家继续分享。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5-11 07:28
zcxmac1212 发表于 2015-5-11 00:51
存在主义大师的启蒙导师里尔克,已经购买的他的诗集。观后下来给大家继续分享。

对海德格尔产生巨大影响的除了里尔克,荷尔德林甚至影响更大。
作者: zcxmac1212    时间: 2015-5-11 21:33
存在主义是当代西方的心灵支柱,我就是要看看他们的祖先是个什么品性。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5-5-12 07:18
zcxmac1212 发表于 2015-5-11 21:33
存在主义是当代西方的心灵支柱,我就是要看看他们的祖先是个什么品性。

您觉得刘小枫写的关于存在主义的书怎样?他对里尔克和荷尔德林都很有研究。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6-11-9 15:49
《里尔克诗全集》:

http://epaper.oeeee.com/epaper/C/html/2016-01/13/content_2991.htm

https://www.douban.com/note/527538123/

[attach]148462[/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6-12-13 13:04
《古老的敌意》杂感

《古老的敌意》是诗人北岛在香港的一次演讲中其演讲稿的标题,这句话出自里尔克的诗句。所谓“古老的敌意”,是指“因为生活和伟大的作品之间总存在某种古老的敌意。”可以这样理解,生活和伟大的作品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指的是某种内在的紧张与悖论。里尔克称之为古老的敌意。

可以这样设想一下,如果里尔克一生荣华富贵,生活安逸,他就不可能写出《秋日》以及《杜伊诺哀歌》这样伟大的作品。没有那种经验,就无法创作出伟大的作品。伟大的作品与优越的生活无法兼得。我是这样理解里尔克这一诗句。

《圣经》说得好,人生最甜美的欢乐,都是忧伤的果子。人生最可贵的东西,都是从苦难中获得。不管是贝多芬、莫扎特、柴可夫斯基、巴托克,还是尼采、萨义德、苏珊.桑塔格,莫不如此!他们的生平以及经历,都印证了里尔克这一诗句。

虽然北岛有争议,但他的一些思想,尤其值得参考:“知识分子最起码要做到永远保持批判立场,不取悦任何一方,无论权贵还是大众。”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6-12-13 13:12
北岛《古老的敌意》,三联版:

[attach]150918[/attach]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