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无箱声与无共振:音响的雾区 [打印本页]

作者: 舒存    时间: 2009-6-7 10:20
标题: 无箱声与无共振:音响的雾区
无箱声与无共振是什么关系?有人指出,所谓无共振音箱,其实是日本音响公司提出来的,单纯是为了销售而瞎掰的歪理。音响纯粹门外汉对此所谓无箱声,无共振,这些问题一直搞不大清楚,只有像我一样新奇,猎奇,至多关注一下纷争。昨晚翻阅日本《Stereo Sound》中文版,无意间读到了菅野说的话,就是上面提到的,这段文字辑录如下。为了大家读来顺口,容易明白意思,按我片面的理解,在必要的地方添加了括号文字。需要查照原文,请看中文版167期103页第一栏:

“(雨后初晴)名为Super Tuned Structure的音箱设计思想(理念)也真的很好,前述的日本公司的无共振思想等,单纯是为了销售而瞎掰的歪理;(雨后初晴的)所提出的是与那些不同层次的成熟想法,我觉得亦可说是综合研究声音的发音和制动的平衡的思考吧?这是与胡乱讲究刚性的音箱做法不同,使用薄板以电脑分析有效活用良好的共鸣的设计技术。我想只要触碰一下实物就会明白,大概有许多音响狂热者期待敲击(发)出坚硬的声音,可是这是好像饭盒一样含糊不清的柔软的声响......,我想说的是,本制品违反日本公司和大部分的音响爱好者对扬声器系统的想法和用法。”

顺便提二件往事。一,日本《Stereo Sound》以前刊发过文章,菅野和其他老家伙,曾嘲笑三浦等年轻人,总是喜欢所谓“无箱声”的声音。他们认为“无箱声”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菅野希望他们把“干净”“纯净”或“宁静”的这类声音,和“无箱声”不要混为一谈。二、美国威信音箱每次改款,每次都提到箱声比前一款更低了。最近一次日本《Stereo Sound》傅幸信采访威信老板,特意问到他们与世霸的不同设计理念,回答是耐人寻味的:都是工业艺术品,大有殊途同归的意思。

请问,你怎么看这个分歧的?认识“无箱声”这个分歧,是否需要先认识一下无共振吧?
作者: rock    时间: 2009-6-7 10:34
昨日在FS听峰老板上了一课,音箱的主要技术指标有:频率响应,群延时,相位差,脉冲响应...这些指标是可测量的,其好坏会直接影响听感.威信与Rockport都倡导无谐振(无箱声),雨后初晴却是利用箱体共鸣,基于我个人的听感,前者音场表现好,后者在表现某些乐器(如小提琴)有极高的音乐感,但不全面!有机会用峰老板的\"秘密武器\"测量一下,这些箱子的物理特性差异就非常清楚了.
作者: 舒存    时间: 2009-6-7 10:46
标题: 声音最本质的定义与概念是什么?
仪器可以检测声音的一切指标?声音的本质,定义是多重的,不是一重的。

举个例子。例如语音中的口语,有各种地方方言。大家能辨析各种方言的差异,谁有什么先进的仪器可以检测?
作者: rock    时间: 2009-6-7 10:50
仪器是手段,是必须的.喇叭(或者说从喇叭出来的声音)的本质是准确还原.讲到口语的分别,技术上,数学模型的建立是非常困难的,跟图象识别一样..
作者: scfan    时间: 2009-6-7 17:33
Goldmund的设计师虽然身处古典音乐氛围浓郁的瑞士,但调节器材唯一的标准就是仪器测量指标,从来不用什么空泛的音乐性来粉饰产品。
作者: scfan    时间: 2009-6-7 17:36
俺个人很不喜欢雨后的箱声,虽然小提琴的表现尚可,但声音非常的空洞模糊,质感密度形体感通透感远远达不到威信的真实感觉。
作者: 舒存    时间: 2009-6-10 09:42
标题: 严重质疑这个说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调节器材唯一的标准就是仪器测量指标,从来不用什么空泛的音乐性来粉饰产品。”

应该明白音乐性指的是什么!可以了解一下毕达哥拉斯为何把音乐定义为科学,定义为数学的!
作者: rock    时间: 2009-6-10 09:52
精密仪器+金儿耳才是最好的评估工具..
作者: 舒存    时间: 2009-6-10 10:00
标题: 难道音响重播的不是声音?!
口语只是语音的一种,只是声音的一种。音乐的重播,相比口语要复杂多了。如果口语无法用仪器检测全部,音乐可以检测多少?音乐重播又可以做到多少?!


适当了解一下声音的定义,很多奇谈怪论就不会有了。简单说,主观听音不是主观的。
作者: rock    时间: 2009-6-10 10:07
只是主观听音的标准很难客观展示..呵呵.
作者: 自文    时间: 2009-6-10 10:23
无共振或利用谐振只是不同手段,目标还是一致的。只是两种方法出来的东西听感上差异颇大,各有其特点。加上环境配搭等等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造就缤纷发烧世界。
作者: gzfs    时间: 2009-6-10 11:20
昨晚在番禺发烧李家,用秘密武器帮他的A5系统完成了调试工作。质的飞跃啊!听音乐一直听到凌晨2点我才离开万顷沙。

由于实践比较紧迫,所以打算下一次再去微调一次,务求十全十美。
作者: 简生    时间: 2009-6-10 17:54
忍不住出来讲两句。第一雨后是尽量保留当年BBC的色彩,当时科技比较落后,如果拿现代喇叭的技术指标来说跟本不能比,输通街。但本人站在中立的角度来说,你地去音乐厅听音乐有没有听得到高频的飘逸感,空气感,超低频一层层落下去的感觉,就这个问题已经有把搞。这些都是所为的软件达到你讨好耳朵的一种行为。我去大剧院听交响发现音场是很深。不过也不像CD里去不了2?KHZ以上喇叭这么开阔。所有所有都是大家对音乐的一中理解。我们不是喇叭设计师只是一个普通的消费者,喜欢什么声就去卖什么声。频响曲线平直是物理和科技的好事,但人的耳朵人人也不同。平直=准确但不等于每个人都喜欢。所以箱体震动的设计和追求平直曲线的现代设计有着的个人观点与角度。平直的设计能反影前端器材和软件的所有但不等于每一人都喜欢。箱体震动设计的能反影一部份音乐里的内涵。其实每一种设计都有自已的追逐者。
作者: rock    时间: 2009-6-10 19:09
有一定道理.
作者: gzfs    时间: 2009-6-10 22:05
有机会到指挥的位置或近距离听听“现场”,保准你的感觉会决然不同。

适当利用箱体谐振会有不错的“音色”,但这“音色”会随着不同软件的播放,不同音量的还原而添加进去,久而久之会相当“无趣”了。

频率响应比较平直的“系统”肯定会比频响比较不平直的“系统”还原录音“现场”的能力要好,但!这只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数据”而已。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数据是:这平直的响应是否能跟随响度的提高而保持较少的畸变。这比小声压下的频响数据重要得多。
作者: rock    时间: 2009-6-10 22:08
比较专业!
作者: 简生    时间: 2009-6-11 14:36
所以我有现代和古董音箱各一对。不同心情有不同的想发与观念。高兴时候需要准确激情的交响。失落时需要直毕内心的感染那怕是多了失真。
作者: 舒存    时间: 2009-6-12 23:01
标题: 2个值得商榷的观点
1、只是主观听音的标准很难客观展示:主观听音不光是你和我的个人听音习惯,它有个性,更有共性,是人类听音实践的总结,怎么可能没有客观展示?!2、有机会到指挥的位置或近距离听听“现场”,保准你的感觉会决然不同:如果是听交响乐团,这是一个错误的选择,或者说是以讹传讹的说法。因为这是个不适合一般人聆听的位置,所听到的声音和感觉,只能是错误的。详细情况请看连接: 指挥的位置是声音最佳的位置吗?  http://lts.bbs.net/bbs/01/1606.h ... 3%B5%C4%CE%BB%D6%C3
作者: gzfs    时间: 2009-6-12 23:29
难道兄弟认为指挥的位置和观众席的声音会没有差异?就不会决然不同了?

我没有“断定”指挥的位置是好位置,这是第一;

第2,声音的喜好确实没有绝对的客观,确实是因人而异的。这一点也无须争论。指挥位置的听感是错误的这个说法,恰恰就证明了没有绝对正确和错误。

请问:录音师摆麦克风录音的位置的听感是否正确呢?
作者: rock    时间: 2009-6-13 09:19
\"好的\"或\"准确的\"听音标准一定有其共性,大多数发烧友虽有其个人喜好,但好声的标准还是基本一致的.我说客观展示是以数据形式或数学模型去展示这个标准,若可以的话,也不会有这么对争拗了.
作者: rock    时间: 2009-6-14 16:35
指挥的位置肯定能听到最多的细节,至于是否最好,那就不见得了....
作者: 舒存    时间: 2009-6-14 18:26
标题: 关于指挥位置的听感与录音话筒的拾音等问题
"请问:录音师摆麦克风录音的位置的听感是否正确呢?"

上面提供的连接,我已经谈了很多.指挥的位置可以认为能听到很多细节,但是,独独听不到声部融合之后的声音.可以这么简单明白告诉各位朋友:乐队演出的最终效果,指挥并不知道.
作者: gzfs    时间: 2009-6-14 22:28
你的所谓指挥位置不是最好位置和我的指挥位置和观众位置的感觉截然不同根本不矛盾。

大家的共同本质就是:不同的位置,音色的感觉也不尽相同。

不明白你还有什么需要和我争论的地方!!!

需要补充一下: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情资机构的情报收集系统里面,就有关键字录音提取系统。语音识别对于当代的电脑系统并不是什么难题。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