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音乐DVD有一说一 [打印本页]

作者: scfan    时间: 2009-10-6 16:04
标题: 音乐DVD有一说一
本帖最后由 scfan 于 2010-12-14 13:46 编辑

现在谈DVD多少有些尴尬,无论是DVD-Video还是DVD-Audio,都未曾在国内真正为发烧友们所接受过。而现在新一代格式蓝光又已上市,无论从音频还是视频,蓝光相对DVD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DVD逐渐沦为了鸡肋。

但是无论如何这个鸡肋还是有其可取之处和其独特魅力的。目前而言,古典音乐的DVD(主要是DVD-Video)发行量不小,种类极其丰富,随便找个网店查询就有近3500种在发行的古典音乐DVD。相比之下,蓝光的古典部分品种尚不丰富,价格居高不下。

另外一方面,DVD不仅满足了歌剧、现场音乐会视觉上的要求,也在介质容量上高出CD,一个120分钟以内的音乐会,用CD介质需要2枚,中途还要换碟,用DVD一枚就够了,可以完整连续观赏。如果是歌剧的话,DVD的优势更加明显,仅字幕一项就能令CD望尘莫及,在英、德、意、法、西、中文字幕间切换,效率效果远好于CD附送的那本厚厚的唱词,而且环球发行的歌剧都是附带翻译质量很高的中文字幕的。当然蓝光的容量更大,可以提供更高规格的音频信号(蓝光碟最高支持7声道24Bit/192KHz,而DVD-Video只支持最高两声道24Bit/96KHz)和更高解析率、更长时间的视频信号,不过以我个人的观点,古典音乐主要还是听感高于视感,听感上达到或者稍高于CD音质(DVD的LPCM音轨和CD相同,但可以记录的音频信号从等于CD的16/44.1开始一直可以高到24/96)、视觉上略逊于蓝光的DVD-9(D9为480P,蓝光则为720P/1080P)基本可以胜任古典音乐会或者歌剧的重播。毕竟DVD碟片的价格要大大低于蓝光。
作者: rock    时间: 2009-10-6 16:29
正版的古典DVD 一般多少钱一张? 听听歌剧还不错...
作者: scfan    时间: 2009-10-6 16:54
本帖最后由 scfan 于 2009-10-6 18:02 编辑

和维也纳爱乐传统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CD/DVD同时发行不同,瑞士新贵琉森(夏季)音乐节似乎对发行纯音频的CD/SACD兴趣不大,而对DVD的发行则非常重视。基本上阿巴多到任后开启的LFO新时代,每一场重要的演出(重复的不计)都有DVD发行。其LFO马勒现场系列,更是被听过看过的爱乐者一致推举为马勒史上目前最高的一座山峰。目前已演出并发行的有马勒二、三、五、六、七,2009年演出了一、四,预计明年发行,而2010年计划演出九。八何时演出尚不知晓。

9月初的琉森音乐节北京演出,将阿巴多和琉森节庆乐团的马勒系列真正带到了国内爱乐者面前,现场记忆是令人毕生难忘的,大师的境界是如此之高,令人仰叹。但现场也并非完美,受到场地声学条件、观众纪律、个人的座位离乐池太远等等干扰和局限,令这支比瑞士演出阵容已有弱化的临时乐团其实已很不错的发挥,到达个人的耳朵时打了很大折扣,而阿巴多大师的指挥动作、和乐手的交流等等细节,由于距离实在太远,更加无法看得清楚。

这些遗憾,相信可以通过来年发行的DVD获得弥补。性急的朋友可以通过网络下载,找到有心人上传的arte电视台瑞士版现场的视频。马勒一搭配的还是王羽佳的普罗第三钢协,而马勒四则换了科泽娜主唱。
作者: scfan    时间: 2009-10-6 17:00
目前我收了阿巴多琉森马勒DVD系列中的3和7,看DVD音乐会和看音乐会现场真是绝佳的补充,对于大师的音乐境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LFO这样的镶钻式明星乐团,DVD对每一个大牌独奏或者协奏时神情动作的捕捉,如同《建国大业》那般过瘾。。。
[attach]6189[/attach][attach]6190[/attach]
作者: scfan    时间: 2009-10-6 17:03
正版的古典DVD 一般多少钱一张? 听听歌剧还不错...
rock 发表于 2009-10-6 16:29


相对于CD还是蛮贵的,国内价格在130~140左右
还有更贵(国外网站)或者更便宜(YLJ)的,前者种类丰富,应有尽有,只是代价颇高,后者可遇不可求
作者: scfan    时间: 2009-10-6 17:56
大胡子俄国指挥Gergiev一直是我非常崇拜的指挥,以往只能从唱片封面大致了解他的样子,看到DVD以后才发现他的指挥动作和其艺术风格还是非常一致的。看他的DVD绝对比听CD更有观赏价值。本来一直以为Gergiev是用指挥棒的(看他PH柴五柴六的封面),现在发现他改用空手或者一根牙签来指挥(莫非他拜读了金庸DX的巨著?!)

这场2007年的音乐会是为了庆祝马林斯基剧院内由法国建筑师Xavier Fabre设计的新音乐厅落成,大胡子带领他的亲兵马林斯基剧院管弦乐团演出了俄国以及西欧各国作曲家的著名作品。虽然大胡子目前也是伦敦交响乐团LSO的首席指挥,但是明显还是带领马林斯基时更加得心应手。

上半场Yuri Bashmet演奏的Berlioz“哈罗德在意大利”尤其出彩,这首曲子我只听过今井信子在Philips的录音,印象不深,此番看DVD,Bashmet的高贵音色和Gergiev到位的协奏,令我对此曲大为改观。由于音乐会冠名为新年音乐会,大多数曲目都是序曲或者大作品的片段,加之圣彼得堡的观众可能也不了解哈罗德这个曲目,导致在第二第三乐章的短暂停顿时都出现了不合适的掌声。大胡子也没有过多计较,只是用左手对着乐队做了一个“稳定”动作,接着演奏下一个乐章。

下半场罗恩格林第三幕前奏曲颇有气势,不过从风格上来说还是少了瓦格纳独特的气质。重头戏是Yefim Bronfman的李斯特第二钢协,电光火石,得益于录音摆位合理,没有通常现场音乐会钢琴声音薄的缺点,琴声异常饱满火爆。接下来大胡子倾力奉献了他拿手的俄国曲目,非常的地道过瘾,全场音乐会在火鸟组曲中落幕。

异常精彩的现场DVD,强烈推荐给大家。
[attach]6191[/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10-7 04:51
[attach]6203[/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10-13 10:46
支持SCFAN的好贴:

[attach]6224[/attach][attach]6225[/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10-14 03:22
[attach]6228[/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10-14 03:22
[attach]6229[/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10-16 03:38
[attach]6230[/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10-16 03:39
[attach]6231[/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09-10-16 03:39
[attach]6233[/attach]
作者: scfan    时间: 2009-12-24 09:28
去年Jansons带着Concertgebouw来上海时候,状态显然不好,场地更加不好,声音在俺听来是不及格的。今年年初Haitink带着CSO来上海,被媒体热捧了一把,出于对场地的畏惧,以及对美国团的Bruckner的敬畏,俺没有去现场听。

这枚DVD很好地补偿了俺的缺憾,Haitink在二月份带领CSO访问中日后,立刻回到了欧洲,带领他曾经的亲兵Concertgebouw在阿姆斯特丹和伦敦等地接连上演布鲁克纳第九,此枚DVD记录的便是二月初在阿姆斯特丹Concert-gebouw音乐大厅的现场演出。上半场是Perahia的舒曼钢协,下半场是完整的布九。海大师的布交还是一贯的精准宏大,由欧洲团演来远远比美国团地道。而在舒曼钢协里,海大师采用了“时代”伴奏,采用极小编制的乐团来烘托Perahia的演奏。佩大师的演绎细腻冷静,离我心目中的舒曼有些偏差。NHK的制作非常精良,录音音效非常之好。

碟后的花絮还有录音师介绍Concert-gebouw大厅好声的原因,粗略听来,一是体积够大尤其适合浪漫派管弦乐作品,二是长方体的鞋盒设计容易好声。值得国内的地方官员们投资时借鉴。
作者: scfan    时间: 2009-12-24 10:01
刚刚到任洛杉矶爱乐的杜达梅尔,系古典乐坛当红炸子鸡,在音乐会现场和DG公司都非常受热捧。他和他的委内瑞拉西蒙·波利瓦尔青年管弦乐团创造了类似水变油般的神话,在全球范围内都非常受欢迎。这枚DVD是我第一次接触这位新生代指挥家。

本碟记录的是杜达梅尔和委内瑞拉西蒙·波利瓦尔青年管弦乐团参加2008年度萨尔斯堡音乐节的音乐会现场。上半场有白发魔女阿格丽姬老奶奶和Renaud以及Gautier两位Capucon兄弟助阵,演出贝多芬的三重协奏曲,不得不说小杜在三位气场强烈的独奏艺术家的面前,没有太多的发挥余地,但无庸置疑,这个三重协奏曲是我至今听过最出彩的一个录音。下半场是小杜展示自己的好机会,管弦乐版的图展。一个来自委内瑞拉的乐团居然能做出这样的音乐着实让我吃惊,以前我对委内瑞拉的印象除了石油就是购买先进的军火和山姆大叔对着干,没想到他们的古典音乐能够到达非常接近欧洲一流团的水平,看来神话也不是全靠吹出来的。小杜加演了两曲,首先是应景的拉德斯基进行曲,虽然萨尔斯堡的观众表现了很热情的回应,但是实际上这个维也纳爱乐的招牌曲目不是那么容易演得很地道的。真正精彩的是第二个加演,阿根廷当代作曲家Alberto Ginastera(1916-1983)的'Danza final',这个带有典型拉丁美洲舞蹈风格的作品在一群热情洋溢的拉美青年演来,是那么的流淌着舞动的灵魂,小杜居然采用了俺在“交响情人梦”里看到的那张摇摆式演奏法,所有的乐手都抱着他的乐器舞动,舞台成为了嘉年华,精彩之极!

碟后花絮份量也很重,长达48分钟的马勒第一交响曲公开彩排和讲解,地点是萨尔斯堡大学的讲堂。小杜对于马勒一的讲解和演绎风趣幽默,让人很期待他在洛杉矶爱乐履新音乐会上的马勒一正式演出。
作者: rock    时间: 2010-1-18 20:28
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广州可以买到很多盗版DVD音乐碟片,比正版便宜很多,是否没必要买正版呢? 图像和音质差多少呢?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18 21:44
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广州可以买到很多盗版DVD音乐碟片,比正版便宜很多,是否没必要买正版呢? 图像和音质差多少呢?
rock 发表于 2010-1-18 20:28


负责的说:不多!
作者: rock    时间: 2010-1-18 22:06
负责的说:不多!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1-18 21:44


我也这样想,因为盗版电影DVD看多了,图像已完全符合我的要求...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19 05:59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12-9 14:16 编辑

我很早就买投影机了,
目的就是为了看音乐会DVD和电影,
后来发现使用很少,主要听唱片。
最近想买蓝光DVD,看能否再掀热情。
其实现在液晶电视很普及了,看DVD足够了。
蓝光DVD碟片现在应该不贵了,用HDMI,
一部蓝光DVD就两千元,非常抵玩。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1-19 21:46
比正版便宜很多,是否没必要买正版呢? 图像和音质差多少呢?
rock 发表于 2010-1-18 20:28


差得的确不多,尤其是图像,不用投影而只用液晶电视看基本没差别,音效上较真的话还是比正版差一些的,具体差距类似CD,不过听觉是容易受到视觉影响的,这点差距很容易就忽略了。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6-6 13:59
本帖最后由 scfan 于 2010-6-8 22:48 编辑

最近被这枚DVD录音迷住,这是Gewandhaus于2006年6月1日和2日举行的纪念舒曼逝世150周年音乐会现场。
  
上半场重头戏是阿姐的舒曼钢协,近年来阿姐的现场,宗师气派日显。本场在夏伊胖子和Gewandhaus的烘托下,处理得酣畅淋漓,甚是过瘾。阿姐兴致极高,居然例外加演一曲儿时情景片段,难能可贵。

下半场的第四交响曲,尽管曲目不同,但俺不禁又回到了2009年Gewandhaus在上海的现场,那般熟悉的厚重音响、绵绵不绝的内劲、爆发时强大的张力,把这首舒曼第四演绎得异常的完美。绝对是我听过的最棒的第四交响曲录音。强烈推荐!

蓝光出现后,传统DVD如何继续发展?此枚DVD给出了极好的答案。D9的格式,100分钟以内的1080i(720P)画面,2声道+5声道16Bit/48KHz的LPMC音轨。主可以应付绝大多数的古典音乐会现场和比较高的双声道和多声道发烧友重播音频和视频的要求了。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6-8 21:39
阿姐70多了,多了风尘。
xiaobei 发表于 2010-6-7 01:28


现在的老阿姐举止已稳重很多,一副宗师气派,但骨子里依然是那么的火辣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6-9 04:12
阿姐年轻时追求者众多,呵呵。
说到阿姐,对她的《童年情景》印象特别深,
与霍洛维兹相比,简直就是两个不同录音。
霍洛维兹弹得很空旷、孤寂,
而阿姐弹得非常甜蜜,我对她印象一直不错的。
她的唱片水平普遍比较稳定。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12-9 14:01
一段不太给力的瓦格纳和一首沉稳厚重的勃一之间,冒出了新一代的杜普雷?

Europakonzert是柏林爱乐主办的年度三大传统音乐会之一(另外两个是除夕音乐会和夏季森林音乐会),每年五月一日选择欧洲各处名胜演出。今年劳动节柏林爱乐选择了牛津大学的谢尔登礼堂举办,老巴伦执棒,曲目夺人眼球,艾尔加大协!不知是向英国佬致敬,还是向他前妻致意?问题是,艾尔加大协还有人能拉到杰姬那么好么?杜普雷过世以后,巴伦已多年未碰过这个曲目。

由于前晚刚刚回顾了阿巴多2006年琉森马勒六现场,导致昨晚状态全无,对瓦格纳和勃拉姆斯一点劲也提不起来。但是在听到中间的这段艾尔加大协时,顿时精神头儿上来了。杜普雷之外的艾尔加大协演绎,一向很难入俺耳朵,但昨晚Alisa Weilerstein这位俺第一次接触到名字的大提琴家,居然一开声就牢牢抓住了俺,一直到全曲终了,未敢大口换气。Weilerstein技术之精湛、感情之浓烈、台风之大家,看称当代杰姬!当然两者区别还是挺大,除了外观,两者最大的区别,杜普雷更加情绪化,而Weilerstein更加技术化。

强烈推荐!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12-14 10:33
环球旗下的C Major今年发行蒂勒曼版勃拉姆斯德语安魂曲现场录像,该场音乐会为了纪念大提琴宗师罗斯特罗波维奇逝世十周年,于2007年4月28日在慕尼黑爱乐大厅举行。蒂勒曼的演绎很慢,全场达到了83分钟。做为慕尼黑爱乐历史上两座丰碑,小蒂和切利的慢有所不同,切利的慢是充满了东方冥想的无极无终,而小蒂则是瓦格纳般饱满而略阴暗的连绵潮涌。慕尼黑爱乐在蒂勒曼棒下居然充满了拜罗伊特的味道,被称为德奥正统传人,小蒂当之无愧。Christine Schaefer和Christian Gerhaher的演唱也是极其精彩,后者的唱法略有点戏剧化,本来不太合适安魂曲,但全曲氛围受到蒂勒曼的影响变得非常的史诗化,戏剧唱法反而非常合适。巴伐利亚广播合唱团的表现也是顶级的。

三位艺术家的名字也很巧,读上去很和谐,Christine Schaefer, Christian Gerhaher 和 Christian Thielemann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14 11:36
Christian Thielemann有时候很喜欢,有时候很不习惯,常识告诉我这叫有戏!再过十年比现在会好很多,可以期待的大师级人物!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14 20:41
小S版的PMC要升级成什么啊?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12-14 23:49
小S版的PMC要升级成什么啊?
shinelb 发表于 2010-12-14 20:41


目标太多,内心太乱,主要还是米太少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12-15 00:13
音乐家传记DVD看得不多,随便说两个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15 00:14
目标太多,内心太乱,主要还是米太少
scfan 发表于 2010-12-14 23:49

给个到顶的预算,俺帮你拿主意好了!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12-15 00:15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12-15 00:18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12-15 00:19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15 00:20
scfan老弟,不知道八爷说的是电影还是纪录片哦,不管是啥类型,八爷可是只认JKQA几个家伙的,字幕很重要!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12-15 00:28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12-15 00:29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12-15 00:31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12-15 00:35
给个到顶的预算,俺帮你拿主意好了!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12-15 00:14

容小弟再想想,到时期请兄把把关

scfan老弟,不知道八爷说的是电影还是纪录片哦,不管是啥类型,八爷可是只认JKQA几个家伙的,字幕很重要!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12-15 00:20

呵呵,电影回头也推荐俩儿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12-15 00:38
日出时让悲伤终结(电影1991)
--马林马雷和他老师圣科隆布的故事(不完全真实)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15 00:38
容小弟再想想,到时期请兄把把关
scfan 发表于 2010-12-15 00:35

刚从肥妹兄家回来,呵呵,大概又严重纠结起来了吧?!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12-15 00:39
莫扎特传(电影1984)
-- 对萨列里的描述不太真实,其他都不错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12-15 00:43
Taking Sides (电影2004)
-- 富特战后受审的故事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12-15 00:44
刚从肥妹兄家回来,呵呵,大概又严重纠结起来了吧?!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12-15 00:38


肥美兄的系统太棒了,不过价格是小弟远远负担不起的,所以也不敢有啥念想。。。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15 00:49
肥美兄的系统太棒了,不过价格是小弟远远负担不起的,所以也不敢有啥念想。。。
scfan 发表于 2010-12-15 00:44

刚在隔壁看到上的图,期待老弟的文字分享。
可惜音响器材太沉,要不真想拧上darTZeel前后级走一趟了!也好跟同级数的FM266+411擂台一番。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12-15 00:52
呵呵,晚上和肥妹兄说起,欢迎念经兄来沪指导。肥妹兄经常有机会到成都,下次俺牵线,让两位大哥切磋切磋。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15 00:54
呵呵,晚上和肥妹兄说起,欢迎念经兄来沪指导。肥妹兄经常有机会到成都,下次俺牵线,让两位大哥切磋切磋。
scfan 发表于 2010-12-15 00:52

呵呵,狗儿恭候肥妹!最好老弟也故地重游好了!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12-15 01:00
有关贝多芬的三部外传或者纪录片

这部拍得很烂,居然说贝多芬的最爱是他弟媳,而他拼死拼活抢来监护权的侄儿,居然是他和弟媳的私生子。。。


这部还没来得及看完,貌似很强大,配乐太棒了
[attach]19265[/attach]

这部是音乐传记片,还没看。同系列还有个《寻找莫扎特》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15 01:11
本帖最后由 狗儿念经 于 2010-12-15 14:44 编辑
有关贝多芬的三部外传或者纪录片

这部拍得很烂,居然说贝多芬的最爱是他弟媳,而他拼死拼活抢来监护权的 ...
scfan 发表于 2010-12-15 01:00

别拿野史当回事儿的话,加里.奥德曼的贝多芬简直形神兼备;别拿弟媳妇儿当回事儿的话,最后的皇帝二乐章真是催人泪下啊!我倒是很喜欢这部电影,当然奥德曼本来也是我很喜欢的演员,还有褒曼的女儿伊萨贝尔.罗塞里尼,也属于我喜极的类型。所有这一切大概也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15 08:10
别拿野史当回事儿的话,加里.奥德曼的贝多芬简直形神兼备;别拿弟媳妇儿当回事儿的话,最后的皇帝二乐章真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12-15 01:11
褒曼的女儿伊萨贝尔.罗塞里尼很漂亮,90年代的电影,配乐索尔蒂,全部贝多芬的音乐。我以前有一张VCD,经常听配乐。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15 08:23
想请各位推荐几部音乐家的传记片,谢谢!
八先生 发表于 2010-12-14 23:12
帕格尼尼的传记电影,《剑胆琴心》,梅纽因小提琴。老片。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12-15 08:36
别拿野史当回事儿的话,加里.奥德曼的贝多芬简直形神兼备;别拿弟媳妇儿当回事儿的话,最后的皇帝二乐章真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12-15 01:11


哦,如此说来走宝了,回头得重新看一遍。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15 13:50
哦,如此说来走宝了,回头得重新看一遍。
scfan 发表于 2010-12-15 08:36
罗塞里尼好像有露点的,拍得很美。要仔细看哦。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15 14:48
哦,如此说来走宝了,回头得重新看一遍。
scfan 发表于 2010-12-15 08:36

这电影当年我一哥们买了200张金装盗版D9,送了我20盘让我转送有缘人,呵呵。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15 15:04
本帖最后由 狗儿念经 于 2010-12-15 15:31 编辑

音乐家传记电影我关注了好几年的是由德、奥、法、英好几国合拍,伊丽莎白.泰勒的第五六任丈夫理查德·伯顿主演的瓦格纳传记片,这部电影长达7小时!遗憾的是至今还没见有D版DVD面世。

[attach]19273[/attach]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15 16:32
哦,如此说来走宝了,回头得重新看一遍。
scfan 发表于 2010-12-15 08:36

想在一部不到两小时的电影中展露乐圣的胸襟与情怀那是不可能的,但贝多芬我也想像不出来怎么可能以电视剧的形式展露给我们?《永远的恋人》这部贝多芬电影因为加里.奥德曼的出演使之增色不少,虽然表现手法在一些局部有些“小儿科”,比如野外水塘中静躺的小贝多芬最后融入宇宙苍穹,铭刻在众星之间的手法,但对菜鸟以及刚接触古典音乐的人来说,还是有摧枯拉朽的震撼力的。易怒暴躁的贝多芬被加里.奥德曼演绎得出神入化,走路的背影像极了乐圣那出名的背影的雕塑。一些场景,比如“月光”的乐思中附耳在钢琴上的贝多芬;比如第三交响曲第一个音符陡然响起的一瞬间;比如九交首演著名的乐圣缓缓转身的场景;。。。所有这一切在最后的“皇帝”第二乐章的柔情中化为最大的暖意铺展在我们的内心。。。

这是一部试图以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现那个过去现在将来都会永驻我们心中的神似的贝多芬而非形似的贝多芬的电影,在野史的把握上还不算太出格,仔细琢磨,《复制贝多芬》的情节则完全是“捏造”,但我想那也是另一种试图挖掘那位真实贝多芬的表现手段而已,都值得我们“旁敲侧击”般的看看。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12-16 09:43
早就听说小泽晚年的境界也神奇般地升华,昨晚得以一睹其风采。这是其在斋藤纪念音乐节2007年和2008年两个录音的合集。分别是柏辽兹幻想交响曲和马勒第一交响曲,乐团是斋藤纪念乐团,这个团是日本指挥界老前辈斋藤秀雄遍布全球的学生们(最知名的当属小泽征尔了)于1984年9月为了纪念他逝世十周年举办纪念音乐会而组建的。组建后得到普遍好评,并到全球各地巡演。1992年开始,小泽在风景秀美的长野县松本文化会馆创立了斋藤纪念音乐节,和阿巴多的琉森音乐节类似,斋藤音乐节以原斋藤纪念乐团人马为班底,邀请欧美名团(主要还是小泽在波士顿的老部下)的成员加盟担任各声部首席。

头一次听斋藤纪念乐团,让我颇为惊讶。这支团的音色居然是那么的厚重齐整,关闭电视只听声音,我会觉得这是一支介于北德广播和莱比锡Gewandhaus的德国乐团。小泽的功力的确了得,厚重处庄严肃穆、高潮处又不流于低俗,暗涌而内敛、澎湃而细腻,把乐团控制得无比流畅自如。当然,诸如前皇家大会堂、波士顿和现琉森音乐节的长笛首席Jacques Zoon这样的大牌加盟,令得音色的表达在厚重之上更添灵动,对全曲境界的提升功不可没。

比较2008年小泽斋藤的马勒一,和2009年阿巴多的马勒一,是件有趣而困难的事。我只能说,两者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长笛首席都是Zoon,其他完全不同,但都是极高境界的演绎。从我的听感上,小泽斋藤更接近2009年访沪的Gewandhaus,我内心则更偏向阿巴多一点。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16 14:48
厚重似乎一直都是小泽的特征之一,小泽要是发烧友的话一定是个大单元迷。而且,我认为小泽是属于那种界限模糊的指挥家,在他棒下,音乐没有明显的文化与气质上的倾向性。总体上,他有更多南方欧洲的气质,而且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那种气质,激情、澎湃、戏剧性强烈。在我有限地接触过的小泽的作品中,至少能明显的感受到的是:小泽从来都不是四平八稳的指挥家,他是个感性多于理性的人,法国的气质与他似乎有天然的亲和力,所以他的柏辽兹相当好,《浮士德的天谴》是我听到的最好的版本,远远好于温恭谦良的戴维斯爵士。

小泽若能在线条、音色与微动态上多一些东方人的婉转,我想他就是超一流大师了,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不过,从scfan老弟的描述中,似乎这晚近的小泽已经渐臻化境了。有趣的是,早十多年前的我很虚妄地替小泽大师“设想”过未来的走向,看来晚年的小泽真在往这个方向走着呢。为什么呢?会是死亡的阴影再一次“垂青”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从而激发出神秘的奇迹吗?对于艺术家来说,死亡真的是他们艺术最后的催化剂吗?!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12-16 14:57
我一开始不太喜欢小泽的外形和指挥的动作,和阿巴多差距太大了。但闭上眼睛,小泽带来的音乐仍然是最顶级的,熬到终场,终于被他感动了,再看形象也高大光辉了许多。另外很有趣的地方,全曲结束后,他对观众的致谢很简短,反而会花大量的时间,和几乎全部的乐手们一一握手致敬,然后招呼乐手们一起撤退。。。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16 15:02
顺便问一句scfan老弟,你买的DVD还有这些蓝光都是正版吗?影像资料我私人很少买正版,除非喜爱之极的才下手正版。
作者: scfan    时间: 2011-1-31 09:15
本帖最后由 scfan 于 2011-2-1 22:31 编辑



2009年第十三界范克莱本钢琴大赛,一场不公平的竞赛,和一部不公平的纪录片。

当然,并不是说并列第一名的日本盲人钢琴家辻井伸行弹得不好,相反,他在完全沉浸到音乐里的时候,带给听众异常清新的感觉。他的实力,拿亚军足够,当然,并列冠军也不并不是十分不公平。张昊辰并列第一也应该没有太大争议。但第二名的韩国妞实在让人看了不服贴。第三空缺,让人匪夷所思。落选的好手一大把,吴迪的拉二钢协,恐怕是本届比赛最精彩的演出,保加利亚和意大利的两位钢琴家,也都实力非常强劲,实在让人看不懂。

[attach]22837[/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1-31 09:19
第二张图片挂了。
作者: scfan    时间: 2011-2-1 09:14
本帖最后由 scfan 于 2011-2-1 22:32 编辑

改好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2-1 09:17
你要上传,不能链接。图片只有你能看到的,别人看不到的。
作者: scfan    时间: 2011-2-1 09:19
本帖最后由 scfan 于 2011-3-1 22:32 编辑

狼女和油豆腐司机2009年巴黎现场,拉威尔钢协弹得俺从头到尾不敢出一口大气,昨晚连听两遍。狼女童子的确可以称为大师了,不比历史上任何一位法国女大师差。

理夏施特劳斯的两个曲目,变形、贵人迷组曲,油豆腐童子率领的欧洲室内乐团也给俺带来了极大的享受,乐团的音色极其优美。




作者: scfan    时间: 2011-3-1 22:33
布列兹大师的火爆现场,卢浮宫的火鸟,值得一听

作者: 往事的呢喃    时间: 2011-3-2 00:46
DVD机播放DVD碟,音效如何?应该与纯CD相比,音效差很多吧。
作者: scfan    时间: 2011-3-2 08:13
我用的是通吃机,虽说解码一样,但DVD碟(即便是Z版)和CD碟比,细腻度等等HiFi指标全面溃败,唯有一项指标胜出,动态!具体就是低频的延伸和量感,声音异常的饱满丰厚。
作者: rock    时间: 2011-3-8 10:51
不知道DG有没出 DVD套装大包的....一张张买太麻烦了..
作者: scfan    时间: 2011-3-8 11:15
111系列好像有个10DVD的包子
作者: rock    时间: 2011-3-8 11:25
111系列好像有个10DVD的包子
scfan 发表于 2011-3-8 11:15


是有...希望多出点DVD大包...

作者: scfan    时间: 2011-3-8 11:31
EuroArts也出过一个阿巴多在前几年的琉森音乐节的录影小包,好像5DVD。NHK出过一个小泽的5蓝光包子。

总体来说DVD包子不多,目前的DVD市场还处于高价单张时代。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3-8 13:14
是有...希望多出点DVD大包...
rock 发表于 2011-3-8 11:25

莫扎特250周年那个DVD小莫歌剧大包一直犹豫没下手。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3-8 13:17
EuroArts也出过一个阿巴多在前几年的琉森音乐节的录影小包,好像5DVD。NHK出过一个小泽的5蓝光包子。

总 ...
scfan 发表于 2011-3-8 11:31

我一直感觉音乐会所谓的蓝光格式与电影是有很大差距的,或者说不完全是1080p的格式,最多能到1080i的已经很不错了。这大概跟音乐会现场讲究一次性活生感有关,不会加入太多后期制作,这点与电影有本质上的区别。



作者: rock    时间: 2011-3-8 13:45
莫扎特250周年那个DVD小莫歌剧大包一直犹豫没下手。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3-8 13:14


这个大包我买了,还未拆封..


作者: scfan    时间: 2011-3-8 13:51
莫扎特250周年那个DVD小莫歌剧大包一直犹豫没下手。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3-8 13:14


M22这个东东我有点望而生畏,关键都是在同一年的同一个时期搞出来的,而且都是时装版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3-8 14:08
M22这个东东我有点望而生畏,关键都是在同一年的同一个时期搞出来的,而且都是时装版
scfan 发表于 2011-3-8 13:51

确实,这也是我之所以一直犹豫的原因。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