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辅佐子帖:音响器材重播出来的音乐距离现场究竟有多远?
[打印本页]
作者:
li0353
时间:
2015-10-31 17:5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rock
时间:
2015-10-31 18:54
最近论坛讨论比较喜欢从哲学角度辩析音响问题,呵呵,可喜可贺..
作者:
BJMA
时间:
2015-10-31 19:24
要谈这个首先要搞明白录音与现场的区别
作者:
F18
时间:
2015-10-31 20:59
音响是放唱片的,这个唱片是在录音棚录的,录音棚和你们说的现场也不知道是不是
一回事~~~~~~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5-10-31 22:26
本帖最后由 狗儿念经 于 2015-10-31 22:27 编辑
贴两张图片,这不是现实,也非摄影,照相写实主义油画而已。静待楼主“惊世骇俗”之观点!
[attach]119758[/attach]
[attach]119759[/attach]
作者:
F18
时间:
2015-11-1 10:43
这两张图应该可以告诉我们音响玩的是啥了。念经兄理解到位的很,佩服.佩服。
作者:
dlp
时间:
2015-11-1 10:48
现场具体回放抽象,同一部名著是看改编电视剧过瘾还是读原著过瘾呢?
作者:
rock
时间:
2015-11-1 10:58
我们正从音响发烧友到音响哲学家进化中...
作者:
cenwei999
时间:
2015-11-1 11:12
现场美,回放也美。不同的美而已。现场的低频和音响的绝对不一样,也不可能一样。有啥好折腾的。现场要听,音响也要听。没啥好迷茫的。他喜欢东艺,我喜欢上交,就像烧器材一样。我喜欢第5排中间,他喜欢第20排中间,说低频量更足,就像上了条nbs3。音响干嘛非要像现场,音响怎么可能像现场。音响就是音响,现场就是现场。净整这些没用的
作者:
scfan
时间:
2015-11-1 11:50
楼主题目是“音响器材重播出来的
音乐
距离现场究竟有多远?”,而不是“音响器材重播出来的
声音
距离现场究竟有多远?”
如果是谈音乐的话,调整好的系统可以达到现场音乐差不多的水准。
作者:
tyr
时间:
2015-11-1 16:08
本帖最后由 tyr 于 2015-11-1 16:20 编辑
音乐(大部分)并不是描述具象的,
而是抽象的东西,
这能用1:1来说事吗?
听得懂的,一样,
听不懂的,也一样,
等楼主来论述突破性的理论,哈
作者:
li0353
时间:
2015-11-1 17: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F18
时间:
2015-11-1 18:41
能探讨吗?能的话,俺插一句,音响最难播好的,俺认为是俺们最熟的----人声。
其他差一点,不见得全听的出来。
作者:
你好呀
时间:
2015-11-1 18:50
纠结问题。不如跳出问题。
作者:
富裕月光族
时间:
2015-11-1 20:01
我倒是宁愿听CD,也不去现场:太麻烦了,而且位置不是最佳、周围环境存在干扰
作者:
BJMA
时间:
2015-11-1 20:30
li0353 发表于 2015-11-1 17:59
呵呵,可能要让大家失望了,在这里我不谈玄学,满满的干货。当然了,如有雷同,当作没看见吧。
...
反对!
播吉他是比较容易的,瞬态响应好,失真低就可过关。
相反要播出古筝那种缠绵、哀怨、余韵却要下点功夫。
噪声主要来源主要是接地干扰、电源干扰、电磁干扰、器件本身噪声系数、电路状态。
穿透力跟声音素质无关,跟能量大小有关。
拿个以前生产队的那种高音喇叭可以辐射很远,但不代表穿透力强。
作者:
li0353
时间:
2015-11-1 21:0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usicmad
时间:
2015-11-1 21:07
神耳呀。
作者:
circle
时间:
2015-11-1 21:50
li0353 发表于 2015-11-1 17:59
呵呵,可能要让大家失望了,在这里我不谈玄学,满满的干货。当然了,如有雷同,当作没看见吧。
...
现场与音响
在某一环境下声音要与相同环境下的录音相比,才会有可比性。
穿透力
一个是不受音量控制,一个是却受到音量控制。
从另一角度说明,听感错误必然导致音响调整方向错误。
作者:
li0353
时间:
2015-11-1 23:0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icamica
时间:
2015-11-2 10:21
请教李师傅,能否推荐一些EMI、DGG公司等参考录音,在系统调整到位时,好像可以听得出弦乐团每一把琴声不同,速度的差异和演绎者的不同状态水平的。好让坛里我等初级,次级阶段发烧玩家学习参照一下,调整系统。我自己感觉大型合唱好像比较容易听出一些或者有那么几个人唱的差异,有时还真感觉这几个人影响全队,如果像师傅所说的弦乐团好像能感受每把琴声差异的,这张一定是试音好录音,真好奇是那个爱乐团和指挥。
作者:
xy1689
时间:
2015-11-2 11:16
我就是吉他校聲,100的吉他真不行的,我用的2w左右的吉他,我系統的聲音已經很逼近吉他了
作者:
kennymark
时间:
2015-11-2 14:02
我说两句:
一套系统的好与坏,首先要达到好听。什么是好听呢,关建是系统的音乐性要好。就是说,系统在播放音乐时,听者会不由自主的手舞足蹈,听几个小时都不厌倦。
其次,系统的细节越多越好,细节多,无论是听单件乐器或者是大型交响乐,都会更传神,更能表达原装唱片里面的信息,表达音乐家所要表达的东西。
很多人会说,细节越多,很多时候越不耐听。不错,调节不当的系统是这样。但是,调节好的系统就一定越多细节越好,越耐听,越好听。
作者:
LWX
时间:
2015-11-7 12:45
麦克风就像是录音师的耳朵,这个耳朵是放在乐队附近或者里面,我们去现场是坐在那?录音与现场,至少暂时没有可比性。
作者:
sea520
时间:
2015-11-7 13:38
音响播放cd,参考标准应该是制作cd的原创效果吧,既然cd是专业录音棚里制作的,干嘛要将hifi音响~硬是跳过制作环节而强行联系上现场呢?
个人觉得,hifi音响的判断,应该是源于专业、高于专业才符合逻辑。不过很多发烧友对专业音频知识几乎是外行,就是靠着主观认识在判断声音的好坏,这也太唯心了。
这就是所谓“玩hifi,可以不懂音乐,但要懂声音”的现象吧(大致意思套用俱乐部论坛鼠版的话,感觉概括的蛮精辟的)
作者:
qdfls
时间:
2015-11-7 19:04
现场是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音响也是。
音响能很好的表达音乐内涵,音乐精神,音乐情怀,音乐精神就好了。实在没有必非要去跟现场比较,而且一定要比出个长短来。
音乐会现场的优势:你不光能听,还能看,还能通过其他感官器官来感受现场的气氛。由此获得的信息量是巨大的,这点是音响万万不能企及的。
就信息传达的效果而言,音响往往会逊色于现场,有时候差距还会很大。从声场、层次感、空间感、质感、身体感受等等方面,现场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但是这些无非是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不能说现场就一定能让听音者更愉悦、更享受,就如你不能说用高班音响就一定比低等级的音响感受到的音乐内涵更多一样。
透过这些形式,关键的是你从其中感受到什么,感悟到什么,能享受音乐本身才是最重要的。拘泥于现场与录音的表现,也可以看做拘泥于音响器材的不同档次等级一样。不管如何,音乐本身才是王道。
作者:
HD800
时间:
2015-11-7 19:41
现场是活鲜的,音响是罐头。
作者:
circle
时间:
2015-11-7 20:23
玩HiFi,要懂声音,懂音乐,更要懂声音。有好的声音,才有可能有好音乐。
有记录,必然就会有现场这种形式。
作者:
成都丢丢
时间:
2015-11-7 22:56
我经常去成都的娇子音乐厅、四川音乐学院大音乐厅、锦江剧场、金沙剧场去听钢琴演奏和交响乐演奏现场。老实说,就算是现场,第一排跟第十排,效果也是完全不同的,现在基本选择7-8排中间靠左的位置,因为能看到钢琴演奏者的手。有一次有幸上台在旁边听了一耳朵,真的不好听,跟在台下两个概念。回家听开盘机和黑胶,都找不到现场的感觉,动态被压缩了,也没现场那么真实。下个月我的新钢琴来了,施坦威C227,自己用开盘机试着录制一下,看能不能接近现场,哈哈
作者:
gfony
时间:
2015-11-8 11:27
看总谱去,最过瘾
作者:
arteck
时间:
2015-11-8 16:04
本帖最后由 arteck 于 2015-11-8 16:09 编辑
录音本身都是艺术化的工作,无论从器材的局限(各种失真、电声和空气—人耳系统的内在差异)还是从工作方法(从话筒摆位就开始了妥协之旅)看,都是和现场相距甚远的。也就是说,唱片中的信息,即使理想地说,也不是现场。
录音做不到忠实,而以美为旨趣。录音师们不认为自己是测绘师,而是摄影师,甚至画家。
唱片的制作不忠实,不同版本间差异不小,可证。
而大家熟悉的回放设备,即各种HiFi器材线材软件等,虽然都力求忠实回放唱片中的信息,但显然结果和理想也相距甚远,从不同器材间的千差万别可证。多数人都认同HiFi也是艺术,标榜忠实,努力做到忠实,但我们听得更多的其实是它们的美。
考察以上三个环节后,谈论音响和现场的关系还有多少必要性吗?悦耳的就是好的。
作者:
寻芳不觉醉
时间:
2015-11-8 16:14
还在持音响“罐头”论的,我觉得其并未真正感受音响鸣播出来的感动!玩音响努力的方向就是:重播出自然、真切、毫无压缩感和边际感的宽松音乐。
作者:
circle
时间:
2015-11-8 17:11
可闻的唱片版次声音差别、失真(非器材自身),这些基本上是在未达到理想的立体效果状态下产生的。
另一个就是“场景”的问题认识不清
舞台
观众席
唱片重播的环境
作者:
hell_killer
时间:
2015-11-8 21:58
这个本来就是2件事。高水平的现场,对演奏者,乐器,环境要求都高。高水平的音响系统,对音源,功放,环境,电力等等都有要求。不可比,不可比。
作者:
circle
时间:
2015-11-9 10:24
“声像,又称虚声源或感觉声源。当人们在听音环境良好的音乐厅欣赏音乐时,毫无疑问地能体会出一种身心的愉悦。这除了作品本身的感染力和演奏者高度技艺以及听者的艺术素养以外,也与人耳的听觉能体现出音乐的现场感和包围感不无关系。精于乐感的行家或“发烧友”即使不看舞台也能细微地分辨出,小提琴在左前方、鼓在左后方、钢琴在右前方、大提琴在右后方、长笛在中前方而黑管在中后方等声部的空间位置。”
在现场如此多的干扰下,他如不集中注意力,是不可能排除干扰而听到声象。
所以说会听现场还是凑热闹才是两回事。
作者:
成都丢丢
时间:
2015-11-9 16:17
管弦乐队在演奏的时候,所有乐器主要面对的还是指挥,基本上没人考虑台下的观众和话筒,这是由成百上千次排练习惯养成的,就算是总统坐在第一排也没用,不可能听到啥准确的声像,大提琴向内扭转个十几度,台下听到的效果完全就不一样。
熟悉乐曲的听众主要是听各个声部的表达,是不是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同一首曲子,不同的乐队演奏编排完全不同。每个人看总谱,脑子里飞翔的乐曲结构和效果都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才需要有个指挥协调处理,不然他就可以下台了,那些曲子演奏过成千上万遍,谁也不会弹走调或者弄错节拍。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除了指挥和乐队成员,听现场和听黑胶CD的人,都是凑热闹的,哈哈
作者:
circle
时间:
2015-11-9 16:40
除了指挥和乐队成员外,还有很多,如乐评人,这些都要经过长期训练。
怎么样?承认现实中有声象了?
现实中有声象,录音中也不可能少了它,只不过是真实的还是人工的。
作者:
成都丢丢
时间:
2015-11-9 20:47
声像当然有啊,每次看谱的时候,脑子里自然就当当当先过一遍,然后才上手弹奏,只是没法弹得跟脑子里的声音一致,现实中肯定是有的。好多钢琴家在演奏时候非要用施坦威,因为他脑子里当当当的走谱,就是按施坦威的音色走的,换了珠江就完全不知所措了,没法发挥出水准。至于说每个乐器的定位,还是有眼睛参加比较准确,眼睛耳朵配合起来比较容易被大脑解读吧,这就是为啥有些曲子在数字媒体通过投影播放很好听,单独听声音都听不下去的原因吧。而且音乐厅混响设计的都比较长,现场听还可以,现场录音就几乎没法听了,录音都是在录音棚里录制的,乐器位置可以在后期调整的,比现场更容易定位。
作者:
circle
时间:
2015-11-9 22:39
声音与大脑一致,那可是大师了。哈哈
慢慢找录音里的声象,找到了,你就可以听到现场了。
就如同观众席上找声象一样,找到了,你就读懂大师了。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