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新版CD和老版CD音质的差别 [打印本页]

作者: liyongjunleo    时间: 2016-10-31 14:45
标题: 新版CD和老版CD音质的差别
刚刚在某宝知名卖家处买了张新版鲁宾斯坦/莱纳的拉赫玛尼诺夫2号钢琴协奏,看了一下是香港再版的,感觉音质发飘,密度质感有些问题。不知道我的感觉是不是对呀。如果这样岂不新不如旧?某宝上旧版CD越来越贵,看来是有道理的。
作者: 长沙龙波    时间: 2016-10-31 14:57
科技在进步,总体来说,新比旧好,当然也不能绝对。会不会是刻录?
作者: YCCAO    时间: 2016-10-31 17:27
本帖最后由 YCCAO 于 2016-10-31 18:13 编辑

准确的说,这个问题应该跟新版CD和老版CD音质没有关系。而是香港再版的音质是差。比如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 弗雷德里曼版本,香港再版和美国原版比,音质就惨不忍睹。淘宝上买古典音乐CD,一般日本和德国版的音质有保证。
作者: shiontobbc    时间: 2016-10-31 19:57
Rca sony新版可以试试有dsd转制的版本,同样转制新版多数压片不如老的,也就拼拼新的技术了,可以部分改善下。前几个月买过一张香港策划日本压片的梁静茹sacd的碟,声音非常怪异难听,远不如台版精选的版本
作者: morefeel    时间: 2016-11-1 09:25
我依旧旗帜鲜明的反对盲目神话老贬低新,但我也喜欢老,因为逼格高,放在那里看也满足。
作者: dx300    时间: 2016-11-1 16:17
本帖最后由 dx300 于 2016-11-1 16:18 编辑

如果用原始模拟母带 和最新的DSD转制, 新版CD的声音不会比老版CD差,除非母带受损了。 还是一种可能, 新转制的声音走向和老版的转制会有不同。这是转制的差异了。
作者: 老蒋    时间: 2016-11-1 22:01
日本Stereo Sound中文版连续几期刊登岛护的专栏文章“唱片的另一面”,文中很好地解释有些版本特别是老版音质较好的原因:越接近原始母带的制作音质越好(大概意思)。有些唱片之所以音质不良,很可能是使用N版的后制母带制作的。
作者: morefeel    时间: 2016-11-3 09:11
不同的人转制不同的音响审美也会带来变化
作者: dx300    时间: 2016-11-3 11:50
对的, 转制的工程师 对声音的认识, 很重要!
作者: liyongjunleo    时间: 2016-11-3 14:10
保险起见以后还是买欧版的。
作者: Sonata    时间: 2016-11-4 10:39
一直是老版CD的拥簇,有一些例外,就是DG在2000年后的新发的4D录音还是相当好的,比如穆特的莫扎特几张就录得相当好,超过DG早期的大部分银圈版录音。
作者: HD800    时间: 2016-11-4 12:29
楼上讲得对。
作者: qdfls    时间: 2016-11-4 14:19
音质的好坏与新版旧版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为什么非要用老版新版来论音质呢?

音质的好坏,与母盘的质量有关,与转制的技术处理有关,与盘片的压制有关。唯独与新旧版没有必然联系。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6-11-5 15:13
每天上班工作前,我有时都先听半个小时或20分钟巴赫或马勒的音乐,是用电脑音响听的。
都可以听得津津有味的。
我也追求音质,也听黑胶。
不过我觉得自己最好的一个优点就是,对音质不太好的版本,我也不排斥的。
作者: Sonata    时间: 2016-11-5 18:36
本帖最后由 Sonata 于 2016-11-5 18:39 编辑

13楼分析很客观,结论却偏执。音质确是录制过程诸因素造成,却要由载体来表现,CD碟的表现,让市场把它人为地分成了老碟和新碟,请不要怀疑市场的选择和大部分发烧友的智商,有句老话“存在即合理“。所以市场价格是无情的法官,审判着所有的古典碟公允价值。老版、头版LP、CD以高出再版新碟无数个“半毛”的交易价高调SHOW着它们之间与音质的关系。音质影响因素和碟的分类,是过程和载体的关系,从口碑的塑造上有点像学生和学校的关系,名牌大学生恰恰就反映了高才,所以只要是北大生清华生就受到追捧。当然,好学校也有差学生,和碟是一个道理。
作者: morefeel    时间: 2016-11-6 09:22
还有一个因素,追求老的东西是很多带点文化的圈子都有的一种情怀,
作者: morefeel    时间: 2016-11-6 09:24
声音不像视频那么直观和相对有个标准,如果谁说录像带vcd比蓝光还好,那基本可以肯定要去看眼科医生。
作者: 寻芳不觉醉    时间: 2016-11-6 11:00
收得90%以上是老版CD,耳朵是最好的鉴别工具。我的听感是老版音质通透干净,没有新版那么多的毛刺感。
作者: 令狐冲    时间: 2016-11-9 09:38
新版CD由于母带翻录多遍,信号损失是必然的,然后后期数码填充合成,音质一般劣化,表面上动态增强了,实际上细节模糊毛躁密度差;老板CD尤其头、二两版,母带信息最大还原到CD,加上初期CD制作严谨用料好,音质明显好;背景、信息量、密度厚度都好些。比如大家熟知的谢林演绎克莱斯勒,新版EDC又尖又薄相当不好放;等买回首版美版PMDC(仅仅是PMDC!)声音差距太大了,也不尖也不薄,质感相当好,新版EDC没法听了。
新老CD同一录音下,绝大多数是这样的,也不排除后期有少数厂家精工细作弥补缺陷的精品CD,比老板的要好,日本有些再版就很好。还有一种是现在高素质录音的产物,没有老板,所以压片出来音质也很好。实际上再过多少年,这批CD也是老板首版的碟了。
作者: Sonata    时间: 2016-11-9 11:06
喜爱某一类碟,大都有一个认识过程。有时间代价有学费代价。当今网络信息发达,愿不愿意付出额外的荷包去把中意的好碟纳入囊中永远是个做不完的痛苦选择题。客观评判的前提,主观选择的自由,有人追求极致,有人适可而止,还有如morefeel先生般追求文化的情怀
作者: 青山    时间: 2016-11-10 09:49
音质的差别主要是压制过程形成的。这个去看一下cd工作原理就知道了。
作者: morefeel    时间: 2016-11-11 07:48
压制技术是越来越先进,所谓银圈用现在的技术眼光来看属于落后
作者: 天神    时间: 2016-11-11 10:43
可以试试UHQCD,挺好听的~
作者: jeffzhang    时间: 2016-11-11 11:34
80年代CD刚起步的时候,好多CD尤其是非高价版的你放在强光下看都能看到点点透光,镀层不均匀,要说那些CD声音好过现在的再版,打死也不相信
作者: muse007    时间: 2016-11-11 12:52
新老CD的音质谁好,不是一句话可以概括的,没有统一的结论,
1.从CD压制技术来说,肯定是现在比以前水平高,如果碟上的数码信息一样,新碟效果应该不会比老碟差,一般会胜出一筹;
2.部分新碟采用了新的数码格式,新的制盘材料技术,正常情况应比同样内容的旧碟效果要好,当然也有些制作者的风格问题,新碟似乎有了“味精”,排除个人对音乐理解的因素,用最新科技翻版旧碟,是可以做的更好的;
3.有一些首版比再版要好,比如母盘因时间,或保管因素,能够读取得数码质量不如以前,再版CD的质量不如老版也很正常;
4.首版名盘的价值不会因1、2原因降低,一是首版数量有限,除去自然损耗,市场中的数量有限,物以稀为贵,放之四海皆准。还有当你看到某烧友架中满满的首版老碟,一般都会由衷地敬佩,这代表阅历、眼光。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6-11-11 13:44
黑胶的版次,音质差别更大的。聆听比较不同版次也是一种乐趣。
CD的不同版次,一般几万元的音响系统都可以听得出差别的。

我个人喜欢包子,因为可以听到一些比较偏门的曲目。我最感兴趣的唱片是那些我没听过的曲目。是曲目,不是版本。
作者: 梵阿铃    时间: 2016-11-11 14:37
是这样的。
作者: dx300    时间: 2016-11-12 09:24
各家公司精心制作的包子 , 尤其是纪念型大包子 如海飞兹,鲁宾斯坦等等 其声音不比头版CD要差。感谢技术的进步,甚至部分包子的声效要超越头版。
作者: jeffzhang    时间: 2016-11-20 22:09
90年代初开始买进口CD,那时候中图公司是每周必去的地方,几个大厂牌的古典正价版大多是现在所说的头版西德银圈,因为那时候好的CD压片厂根本不多。其中不少现在已经打包压箱底了,放在架子常听的不少都是后来再版的版本,没必要神化所谓的头版CD,CD和LP的制作原理不同,头版和再版的影响远小于LP,再加上数码技术的日新月异,除了原版母带因年代久远保存不当造成的音质下降,有些再版不如原版的更大因数应该是后期数码制作上,同样,有些再版好于原版也在于此,没有绝对的
作者: muse007    时间: 2016-11-21 12:05
90年代初的头版西德银圈碟片,有些已开始从边缘处掉银,
所以早期银圈版的压片技术并不是很过关,不必迷信这个时期的版本。
作者: achichi    时间: 2016-11-22 22:54
老录音的话头版比再版好。
但是新录音的话普遍比老录音好,不光是DG的4D录音,EMI的ORFEO的这些2000年之后的录音都是动态范围很高的水准,音色鲜活层次感好
作者: drdd    时间: 2016-12-1 12:02
现在讨论头版再版。让我想起当年我们讨论哪里的压片更好(不小心暴露年龄了)
作者: Sonata    时间: 2016-12-6 11:12
城如achichi所说,新的技术、新的录音再加认真制作三要素,新版的肯定好过老版,如2000年以后DG的慕特录音、日版4000日元左右SACD的大部分新录音,其声音的密度和平衡度都做得十分出色。老录音头版再版的音质差异,可能要有一定的发烧积累,硬件要到能听的出的程度才去计较它。音乐大烧更多关注的是演绎和内涵,对音质没有那么吹毛求疵,钻牛角尖有时也累人的。
作者: shenshenhua    时间: 2016-12-6 11:44

作者: HD800    时间: 2016-12-6 13:23
近年的新录音更好。
作者: Sonata    时间: 2016-12-6 15:01
HD800 发表于 2016-12-6 13:23
近年的新录音更好。

可大师没了
作者: HD800    时间: 2016-12-7 13:13
2年前还有阿巴多。
作者: HD800    时间: 2016-12-7 13:16
老大师没了,新大师·还在。
作者: Sonata    时间: 2016-12-8 18:26
HD800 发表于 2016-12-7 13:16
老大师没了,新大师·还在。

“大师”可是高级职称,嘿嘿,在乐迷们的眼中新人能评上高级职称的寥寥可数,指挥尤甚。
作者: HD800    时间: 2016-12-8 23:05
新不如旧,真理?
作者: drdd    时间: 2016-12-8 23:59
HD800 发表于 2016-12-8 23:05
新不如旧,真理?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这样的。
有一次听福特的片子,觉得当时维也纳的首席小提琴不错,一查,是维利。
现在维也纳的首席,谁知道
作者: Sonata    时间: 2016-12-9 01:12
多次跟帖,阐明了三个观点:一是头版普遍比再版好,程度因碟而异,LP与CD同例;二是2000年后的新制式新录音用心做(三者兼备)要超过老碟;三是新碟虽好,然大师凋零,特别是乐队指挥。为提点趣味,提议举例辩论
作者: 桂花田    时间: 2018-1-28 07:31
楼上其实回答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LP会卷土重来。
作者: joyjscz    时间: 2018-1-28 10:09
支持42楼奏鸣曲,包括观点与表达方式。

观点清晰且留有余地,提倡摆事实证据讲逻辑。

转移话题、选边站队、为了反对而反对不是同好之间正常的沟通方式。

作者: morefeel    时间: 2018-1-28 10:20
如果模拟母带已经数码化,存在数字载体里,并且再版时不做任何处理,那么区别就微乎其微了
作者: joyjscz    时间: 2018-1-28 10:38
我斗胆举例点评一名新指挥。

去年年轻的波士顿交响乐团常任尼尔森斯携VPO来中国巡演,大家呼声很高一片赞赏。我去上海看了贝七那一场,对乐队非常喜欢,指挥就……

11月正好在波士顿,某晚在声学效果优秀的波士顿交响乐团音乐厅欣赏了他的布四交,同感:

短小到七八分钟的序曲,居然不背谱。阿巴多卡拉扬富特等等不要说德奥主要交响曲,有时整部歌剧都背谱演奏。
手上身上多余动作挺多,多少有表演痕迹。
作品演绎中规中矩,VPO的贝交,估计他停车三五分钟走不了样。

新一代指挥家中算是优秀的人物了,与上世纪黄金年代相比有些遗憾。
作者: zhonglei123    时间: 2018-1-28 11:15
关于此事 小弟自认有一定的发言权 因为最近买了不少再版碟 少则几十多则一百多 相较老版几百几千的价格以为是赚到了 然 商品社会 定价的人不是傻子 以kenny g breathless为例 小弟二十年前读书买过一张盗版至今听音质上好 去年买了一张港版sacd再版 心想正版还是sacd 必然能听出颅内高潮吧 错!音质差远了!中高频的润泽、泛音 低频量感、力度 全盘皆输 最多有盗版的70% 我在探究原因可能是母带也会老化 信息会丢失 等等 数年后不可能制作出当年的音效 所以 再版真的只值那个价 有些xrcd ars版本还不错 sacd真的是个坑 买过不少音质想骂娘的 比如邓丽君15周年那个 好差!
作者: malaiyun    时间: 2018-1-28 12:47
八十年代以前的录音基本上都是模拟母带,模拟母带的保存是十分困难的,放到现在材质都老化了,磁性也退化了。现在再版的早期录音基本上都不可能用真正的模拟母带来做数字化了。只能用早期转制的数字带做再加工,由于早期数字化技术有限,只能达到CD水平,再把它转制成SACD,也不可能超出头版CD的水平,这与现在直接采用DSD或24/192录制的数字母带完全不同。
作者: Sonata    时间: 2018-1-28 13:19
malaiyun 发表于 2018-1-28 12:47
八十年代以前的录音基本上都是模拟母带,模拟母带的保存是十分困难的,放到现在材质都老化了,磁性也退化了 ...

很可能这一点影响了再版音质
作者: morefeel    时间: 2018-1-29 08:52
模拟母带保存条件和状态,不用想当然的怀疑大厂水平,emi本世纪初在英国自己出的一批sacd,说明书详细介绍了模拟母带转sacd过程并配发多张首次披露的照片。
作者: morefeel    时间: 2018-1-29 08:53
港版sacd口碑不佳,很多是简单升频转dsd,粗制滥造
作者: morefeel    时间: 2018-1-29 08:54
肯尼G的录音都是数字的,没有模拟母带
作者: joyjscz    时间: 2018-1-29 10:07
RCA的LIVING STEREO系列sacd制作也不行。

不知道品质有一定保证的sacd的发行量大约有多少?1000张?
作者: Sonata    时间: 2018-1-29 10:19
大厂保存母带的水平肯定不低,但磁这个介质先天特点就是容易慢慢退化,发烧友又特别在意一点点的信息缺失,两个因素正好碰撞在一起,就有了计较。
作者: joyjscz    时间: 2018-1-29 10:34
众多品类的cd中,我还是最喜欢银圈cd,发行量,演绎水准,录音水准,后期制作水准,声音表现。简单而实在!

可惜有一些碟开始掉粉了。
作者: morefeel    时间: 2018-1-29 12:02
joyjscz 发表于 2018-1-29 10:07
RCA的LIVING STEREO系列sacd制作也不行。

不知道品质有一定保证的sacd的发行量大约有多少?1000张?

rca 自己出的那批60块钱的sacd确实不行,但说句玩笑话,价格跟普通cd一样,不能指望啥了。
作者: morefeel    时间: 2018-1-29 12:07
同一个录音,ap做的sacd和rca自己做的60元 sacd一比,高下立判,不过ap sacd 贵了几倍价格卖,好也是应该的
作者: Sonata    时间: 2018-1-29 14:06
ap的cd层至少不差,sacd 层我有一张读不出,寄回去换了就好了。倒是最近买了些德国一家小公司tacet 出品的,质量不错。
作者: scfan    时间: 2018-1-29 14:08
ap古典转得并不好,爵士、流行转得不错
作者: morefeel    时间: 2018-1-29 15:57
tacet sacd搞了也有年头了
作者: 老龚    时间: 2018-1-29 16:47
学习知道了。
作者: joyjscz    时间: 2018-1-29 17:32
1月31日晚上七点半库克音乐在线高清直播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卡门"。

当下数码录制、传送技术日新月异,有形数码载体往何处去?
作者: ivandouglas    时间: 2018-1-29 20:18
实体感和收藏吧,数据流这方面差些。
作者: joyjscz    时间: 2018-2-1 10:24
  昨天晚上观看了库克音乐在线直播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卡门”,非常享受!
真的是个革命性的突破!还是免费的。

这个高清播放水平已经很让人满足,感觉音频已经基本达到cd播放水平,视频有1080p的八成水平左右,损失的约两成细节估计是家里的带宽问题。

特此发帖留念。


作者: xiuxian6210    时间: 2018-2-6 15:46
新版edc这么便宜,是初烧入门交学费的,这里的pro就不要了,还不如下载了。
最近下载了,2l的mozart,96、192,352,dsd64,dsd128,听听有差别,但不知道那个“好”,真实.也许真实的也没有,它也是编辑而成的。
作者: 大唐汉子    时间: 2018-2-24 23:02
多谢分享!!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