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套装和单张,兼听兼晒 [打印本页]

作者: faure    时间: 2016-11-17 20:52
标题: 套装和单张,兼听兼晒
套装黑胶的品相大多比较不错,原因么,你懂的!唯一顾忌就是外盒了。不过这个超级大盒子,倒是还不赖。音乐家合奏团演绎的维瓦尔第,18张黑胶。有种当年第一次从国外标费舍迪斯考演唱的舒伯特全套黑胶的味道。就是不知道,这些黑胶把他们的所有维瓦尔第录音都收进去了吗?初步看了下,应该都是60年代的录音。应该还有一些70年代的东西没有放进去。


作者: konoyaro    时间: 2016-11-17 23:36
通常这种黑胶超级大包子的音质就不要太苛求了,包子里面最有名的AYO四季与单张发行的AYO四季的声音品质区别有点大!
作者: faure    时间: 2016-11-18 07:02
konoyaro 发表于 2016-11-17 23:36
通常这种黑胶超级大包子的音质就不要太苛求了,包子里面最有名的AYO四季与单张发行的AYO四季的声音品质区别 ...

you sure这是一个录音吗?
作者: konoyaro    时间: 2016-11-18 08:58
i'm sure音质完全不同!
作者: faure    时间: 2016-11-18 09:33
回家对对号再肯定,好吗?
作者: faure    时间: 2016-11-18 09:33
回家对对号再肯定,好吗?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6-11-18 10:01
弗雷兄这套是好东西的,这种大包子一般品相很好,菲利普的黑胶音质也好。
马里纳那套《异乎寻常》和《和谐的灵感》也非常值得收。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6-11-18 10:25
音乐家合奏团除了擅长维瓦尔第,他们的罗西尼弦乐奏鸣曲也值得留意。
我们都知道阿卡多和马里纳的罗西尼弦乐奏鸣曲非常有名,但价钱也非常贵,退而求其次可以考虑音乐家合奏团的版本。
作者: konoyaro    时间: 2016-11-18 10:45
当时我买这个大包子就是图便宜,20美元!18张!哇哦!
作者: faure    时间: 2016-11-18 11:35
大包里的四季根本就不是阿约拉的。两个不同的录音,这样的对比,呵呵。
作者: faure    时间: 2016-11-18 13:12
克劳斯-滕斯泰德,又一位低调的大神。他既弄马勒,又搞布鲁克纳。其中牛逼的是马勒,主要集中于80年代指挥伦敦爱乐的一系列现场录音。这张唱片则来源于德国swr电台,1976年9月指挥巴登巴登现场录音。采用了比较流畅的手法,整体比较明亮。唯女高音听着较冲,录音靠前的原因?

作者: faure    时间: 2016-11-18 14:13
又两位低调大神的合体,切卡斯基与鲁道夫-肯佩的合作,肖邦的第二钢琴协奏曲。1966年的录音,原以为又是德国某个电台录音,看内页才知是读者文摘的版权,这应该与合作乐团-皇家爱乐乐团多少有点关系吧。非常棒的录音,舒拉在这里弹得爽朗青春,整体营造出一种流畅自然不矫情的氛围。

作者: liebestod    时间: 2016-11-18 15:34
faure 发表于 2016-11-18 14:13
又两位低调大神的合体,切卡斯基与鲁道夫-肯佩的合作,肖邦的第二钢琴协奏曲。1966年的录音,原以为又是德 ...

大爱切卡!
作者: faure    时间: 2016-11-18 17:24
莫氏歌剧里,女人心值得单独说一说。因为是我当年还没了解过剧情,就能从头到底听完的。我记得差不多来来回回听了一个礼拜吧。只因莫氏的音乐写得实在是让人无法抗拒。说到唱片版本,卡尔伯姆可谓对这出情有独钟,dg和decca都曾留下过录音。我偏爱早期的decca版,演唱上有优势,最主要的是那个味。不过decca小双张的制作马马虎虎,连歌剧需要的唱词都免了。近日得到一版德版decca黑胶,品相极佳,初比听,那种亲切自然又古朴的味道扑面而来,还是黑胶听着舒服,看着又有历史。

作者: faure    时间: 2016-11-18 19:05
23℃的魔都十一月天,8摄氏度的角头鲨60分钟IPA,62-63年间的麦尔斯戴维斯。周末,是时候放慢脚步,给自己片刻轻松的调子。那时的麦尔斯,还能让我感受到慢节奏。8度的角头鲨ipa,一大口下去,柚香和苦度均比punk小了一号,接受度也更高些。唱片中,舒缓的小号,轻柔的钢琴,适时的背景掌声。就是我要的调。

作者: faure    时间: 2016-11-18 22:22
安洁拉-乔治乌在斯卡拉。从卡门到薇奥列塔,曾经这位也是属于女神级别。据朋友圈内嗤之以鼻的人说,她现在唱不上去了。听听2006年的米兰斯卡拉现场,虽然只有一架钢琴,观众的掌声已然说明一切。
作者: faure    时间: 2016-11-28 15:05
出了趟门,来去匆匆。在高铁地铁发达的年代,去到那个城市也算方便。
赶上这次寒潮,不过工作依旧还是在住的地方,也算好。发展的代价当然就是雷同化,以前去到一个地方,都会找机会看看唱片,这种习惯差不多从2010年广州行后就排除了。这个缘由不必再多说了。
出去走走,喧闹的步行街,奥特莱斯加美食街风格,多行便索然无味。找家酒吧坐坐,满店就两个鬼佬,虽然音乐声有点大,喝服务生推荐的single wide ipa鲜啤,不错的口味。顺带着看看过期的足球比赛。也算此行里唯一的亮点。
办完事,到家有时间当然还是音乐。外出呢,我只能把空闲时间交给电影了。
    走前看过一部57黑白版的游吟诗人,强大的阵容,虽然音质粗糙,但依旧让我着迷。这里的朱里尼数码版,虽然莱昂诺拉以及鲁纳的演唱者我都不熟悉,法司兵德演唱阿佐塞娜也属不常见。听下来,除了整体味道稍差点,其他还好。
    夏邑的发现系列,我几乎张张都听过,这张是最近才入手,记得早年在中图买过一张他在decca的威尔第歌剧序曲唱片,命运之力一出,瞬间被吸引。这是多年后的再录音,合作者换成了斯卡拉。命运之力依旧还在,也有一些冷门作品。不过这里的茶花女过门听起来有点不习惯
    陆陆续续重温完最后一张莫氏的钢协,施密特版。厚重扎实。德累斯顿爱乐的弦乐真舒服。
    马里纳这张唱片,演绎的凯鲁比尼作品。也只在emi才有的录音。不熟悉,第一次听。属于好听的一类。
    帕瓦罗蒂,这张唱片不多说了,早起热机的唱片,完全复刻黑胶。
   

作者: faure    时间: 2016-11-29 14:06
年底照例是消费的高潮,无论国内外。双十一,感恩,黑五等等。许久没有买过全新唱片了,英国p站的促销一如既往,只不过这次决定小买几张。
杨松斯这套勃拉姆斯交响曲,应该是他和巴伐利亚间最后的大部头全集录音了,从贝多芬到勃拉姆斯,反响都不错。有段日子,我列了个勃拉姆斯交响曲的单子。独独巴伐利亚和他们的首席指挥没有一套令我心仪的录音,这方面比起德累斯顿确实是有点落差。不过这次,总算有了。
这套交响曲录音全部来自现场,但几乎静场,除了勃三来自金色大厅外,其余均来自慕尼黑。这里面也可以听出被人诟病的慕尼黑音乐厅的声学环境。
单张包装,其中的二三还是sacd。录音取自2006 2007 2010 2012的音乐会。细致入微,缜密一直是杨松斯的招牌。勃拉姆斯,他和皇家音乐厅录过几首现场,和早前的亲兵-奥斯陆爱乐也出过全集,但都没有非常出挑。不过这次的录音确实非常不错。紧密,没有过分强调细节而导致松散破碎。当然慕尼黑现场的声音确实有点混,这是场地因素。
这套录音可以进入我的巴伐利亚的勃拉姆斯目录了。

作者: scfan    时间: 2016-11-29 17:59
最近正巧听过这套,1/4水准比2/3更高些,前者我给的五星,后者四星。

葱丝的气息控制非常高级,尤其表现在第4交响曲某些段落。勃2葱丝和RCO也有个录音,气质比这个BRSO的2更高。虽然葱丝对勃拉姆斯的节奏把握不是我最欣赏的类型,但不得不承认他一派宗师的气度。
作者: faure    时间: 2016-12-3 15:59
我也曾经是一个东德控。世纪之交,当时垃圾场的黄金年代,东西早已不再是打口唱主角。蒙古三兄弟那里,日版徳间书店复刻的一堆东德时期的录音,暂时让我满足一番。记得就在此一年前,我在一家每日更新的古典音乐网站发帖询问,关于铁幕时期包括所有那个阵营里的值得一听的录音,几乎无人了解。当时一位“”行人“”告诉我,这类录音,只有去到国外找寻……
那晓得,过后不久,包括徳间书店,辉煌公司的前苏联档案系列等等,相继让我的想法得到实现。
而后,原始德版的柏林唱片的东德录音,开始因为jpc,amazon等等一系列网购而到手,虽然近年berlin唱片的出品,是否由于产品调整的原因,也几乎看不到有比较不错的东西,连老录音都很少有。不过还是值得说一下。
参考系列,应该是柏林的正价系列,对比他的其他系列,说明书就要更详实一些,也有具体的录音资料可查。
这张今天重温的唱片,来自东柏林交响乐团与当时(1982)的指挥赫比格合作留下的一版贝多芬第三交响曲。东柏林交响乐团,前任指挥是著名的桑德林(1960-1976),不过再任期间,却没有与乐团留下过全套的贝多芬与勃拉姆斯录音。我也无从得知,赫比格是否也是如此。不过这张唱片,柏林唱片将其列入参考系列,还确实有他的道理。虽然1982年还是采用模拟录音,不过素质确实非常高,温暖又极具爆发力,处理上虽然没有那种内力与控制力极高的手法,但也没有流于表面的那种虚张声势。这么有名的曲子,多年后再听,还是能坐下来静静听完一遍。



作者: faure    时间: 2016-12-6 14:08
2016年头开始累积要买的“新”片,终于李老板那里很难得都有现货。也差不多年底了,到手。泡壶06年无量山小饼,静静听琴,拆片,看文。
作者: faure    时间: 2016-12-7 14:14
可以肯定的是,雨果的唱片,除去早年的日版,后来的港压,再到正大版还有现在的广东版。港压版应该是一直有的。比如这张1999年出版的古琴唱片,按照97后的出版思路,寻常可见的都是正大版或者现在的广东版,但这张唱片的封底是常规的港版排版路子(不过也应该是修正过的了),打开里面的碟面印刷,lpcd m2应该是近年的技术。基本上可以肯定这是近几年的压制,再查ifpi,0952,那就彻底的港版无疑。


作者: faure    时间: 2016-12-7 14:57
前几日收到骆驼的消息,管平湖的古琴录音经过重新整理,依旧由龙音唱片推出。4cd的容量大幅提高了此前的出版。手头这套90年代发行,差不多15年前购买的唱片,是那个年代少有的用心之作。勘误了中唱出版中的诸多错误,厚厚的一本说明书,对于当时几乎一点都不了解的古琴以及琴谱琴曲等等,就是一本小百科书。似乎,这次500多块的定价有点偏高,不过还是有必要请回来。
作者: faure    时间: 2016-12-7 17:08
莫扎特逝去225年。一个新的纪念包子早在前两个月就已经出炉,我看过那个配置,应该说非常细致。细致到重复了我手头许多录音,那么只能了解一下。
其实手头早已收走飞利浦那个90年代的大全集,180张唱片,始终觉得那是个良心之作。飞利浦古典存世50多年,就那套录音足矣。虽然也能举出哪些曲目可以有更好的录音来替换。
今日读到音乐人对于莫扎特音乐里的最爱,正好看到莫氏交响曲里有人提到。其实我曾经迷过一段时间莫氏交响曲录音,无论早期还是中期晚期,一段时间看到有点名气的,都会拿来听听。无论黑胶,西递还是sacd,手头有一些。这些东西,我一直认为是拿来训练乐队的基本。我也在现场听过上交演过一些。重听一下这首平诺克喜欢的26交响曲,随意找张马里纳的来听听。真的很短,但又非常愉悦,轻松。
作者: matrim    时间: 2016-12-8 19:34
faure 发表于 2016-12-7 17:08
莫扎特逝去225年。一个新的纪念包子早在前两个月就已经出炉,我看过那个配置,应该说非常细致。细致到重复 ...

新全集的编排方式、版本选择和飞利浦版差异很大。虽然也按体裁分成乐队、室内乐、剧院、宗教作品几大部分,但各部分中不是按体裁再细分的,而是严格按编年方式综合排列,所以就有一张唱片上出现一首钢协、一首小协和一首管乐协奏曲的状况。版本选择和飞利浦全集都是现代乐器版不同,古乐版的比重非常大。交响曲、协奏曲完全是古乐版,室内乐、歌剧和宗教作品是混杂的。演奏版本不按分体裁选定某位演奏家,比如钢奏的内田光子,而是尽量多包括不同演奏家的版本。一张小提琴和钢琴作品唱片,6部作品由6个不同组合演奏。这种超级集锦的编排前所未见。
作者: faure    时间: 2016-12-11 16:58
一个小时可以干吗?听完一部马勒第四交响曲,或者和朋友一起喝一杯,又或许可以游游泳,逛个超市买点日用品的时间。听完一部歌剧?对了,就是这部乡村骑士。太熟悉他的间奏曲了,至于情节那就太老套了。除了唱以外,乐队部分的戏份也很重要。所以,卡拉扬的那个阵容确实是首屈一指。不过,我最早还是听的decca这个版本,先入为主的原因,至今还是比较习惯这版。可能基于比约克林,巴斯蒂亚尼尼还有我喜欢的女高-苔巴尔迪。
90年代某个午后,我独自去电影院看阳光灿烂的日子,其中的配乐就是用的这部歌剧的间奏曲,一遍又一遍。所以,印象不一般。
作者: faure    时间: 2016-12-13 14:15
花了几天细细听完这3张唱片,四部老肖的交响曲(5 8 9 10),确实是近年新制作唱片中不多见的精品。老肖音乐中,矛盾、冲突、紧张、摄人心魄又带点影射,甚至粗野的东西,都在这里了。连音响迷需要的爆棚,大场面,得益于波士顿音乐厅优秀的声学环境,虽是2015-2016年的现场录音,但要有的都不缺。
作者: faure    时间: 2016-12-14 13:59
听了这么多年音乐,一直是凭感觉。自觉文化程度低,哲学、文学、精神之类的事不太了解,以前跟着买了点马勒、布鲁克纳,瓦格纳等等的碟,也大多是摆摆样子,赶赶时髦,基本听得很少。schurich的布鲁克纳,真的不一样,让我这个不懂德奥哲学思想的人觉得这才是布鲁克纳。懂得了布鲁克纳唱片封套上为啥充斥着高山,大海,峻峰以及森林湖泊等等。听布鲁克纳,千万别错过schuricht。
作者: faure    时间: 2016-12-15 10:31
楼上开始装修。避避风头,这几天暂时不听。也让我想起了唱机故障的日子,听唱片改为看唱片。无论黑胶还是西递,都值得好好看看,好好端详。贝多芬的交响曲全集录音,手头应该有不少,据说某人当年的第一套贝氏交响曲录音,就是红卡。好像花了500多吧,回来就供在柜子里。今天细细端详的这套录音,被我冷落了许久,诞生于前洋垃圾年代。不太常见的6张配置,而且还只是光脱脱9首。加上乐团和指挥以及当时匮乏的乐迷文化,几出几进垃圾场都无动于衷。后来了解后,才没有错过。唱片录制于1975-1980年,德累斯顿国立乐团,在他们的正经首席布鲁姆斯泰德手下,拿出的一套被人忽视的录音,多年后市场地位依旧不高,不过听过的,才知这是一套献给资深爱乐者的录音。
作者: faure    时间: 2016-12-15 10:34
贴图
作者: faure    时间: 2016-12-15 19:30
我喜欢的一部作品,亨德尔的弥赛亚,不收套黑胶唱片说不过去。这应该是其中之一。仔细看唱片,套盒装,但还是没有标明具体的录音时间,这也是黑胶唱片中比较匮乏的一个方面。看小票,上家是85年3月28日购于HMV。盒装的因素,虽至今有31年历史,但保存的依旧很好。
作者: faure    时间: 2016-12-16 09:59
不清楚迪斯考在emi到底有多少舒伯特艺术歌曲录音。不过看上去这是除了两套三大艺术套曲录音外,所有单张专辑的合集了,从封底的曲目编排来看,包含了各个年份的相应专辑。只是cd出版时候,有点拼时间而跨碟了。如果还有遗漏的,请你告诉我。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