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因斯布鲁克版 [打印本页]

作者: 舒存    时间: 2010-4-18 11:55
标题: 因斯布鲁克版
看到隔壁的帖子,联想到这个版本。

买下这个版本,纯属巧合。因为,这套唱片制作超级精美,加上当时日本片根本没几个人要,价格很合适。对里赫特这个大师,虽然不反感,但并不是非常痴迷,他的录音并不多,所以毫不犹豫拿下了。结果没预料到的是,这个录音,声音非常特别。这么说吧,这个录音在很多发烧友家,琴声简直不忍卒听。大概因此,好几个资深的烧友都放弃了这个录音。我在自己熟悉的系统重播,反而体现的是很有特点。这套唱片带来很多启示,如,高级音响为何重播不好这个录音,发展的路是否有过偏差?表现优秀的小喇叭重播不好,是否说明小喇叭有很多先天不足?日本重制的唱片声音是否有问题,声音究竟该是如何的?以及其他一些问题.....时过境迁,往事历历。





因斯布鲁克录音
http://lts.bbs.net/bbs/01/20499. ... 9%B2%BC%C2%B3%BF%CB



里赫特的平均律,日本版

奥地利广播公司1973年录音 (最著名的因斯布鲁克录音?)
日本JVC用K2技术处理
版本是日本先发行的
4张装大盒子,原价9975日元

原先一直认为这张唱片的制作,似乎有点问题。在很多系统上,中频严重缺乏,没有低频,声音无法听下去。最近在几套系统上尝试,琴声表现比较正常。

个人感觉,这是张声音非常的碟片,里赫特的演奏,可能刻意模拟古钢琴的音色,在一些中低频不够,或者声音不平衡的系统,琴声过分单薄,无法入耳。用这张碟片拷量系统声音,效果很明显。

http://lts.bbs.net/bbs/01/21436. ... 9%B2%BC%C2%B3%BF%CB

日本人曾经出版过一本里赫特纪念册,封面用的图,与因斯布鲁克版CD发行用的图是一样。由此看来,因斯布鲁克这个平均律似乎很有名堂。我很好奇,这套录音究竟好在哪里?我很纳闷,始终搞不明白,这个演绎录音的琴声很特别,是里赫特有意为之,还是录音无意所为?由此我想到另一个话题,也是音响发烧中很多朋友挂在嘴巴上的话题:音响就是还原唱片里的信息。谁能告诉我,这个唱片的信息有哪些?重播时究竟该是什么样的?

我在网上搜索看到了一个介绍,里赫特晚年说:“我这里选择的7套唱片的内容,都是希望遗留给后人们听的……”。这个搜索到的资讯介绍说,里赫特指定的留给后人录音,归属于2家公司。一是德国Live Classic公司的一套三张,录音时间应该是1993-94年间。另一是JVC公司冠以“里赫特的遗产”之名的7张套片,其中四张一套的是巴赫的平均律,就是因斯布鲁克版录音。

因斯布鲁克版的平均律,第一卷是73年8月7-10日的录音,第二卷是73年7月26-28日的录音,都是广播录音,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有计划的演奏录音。版权最终为JVC公司所有。除了4张平均律,这个介绍说,另外6张曲目,大部分是贝多芬、舒伯特的作品,还有海顿,肖邦,拉赫马尼诺夫等人的作品。普罗艺术引进了4张因斯布鲁克录音,典雅艺术引进了剩余6张中的5张。

这个说法是否可信赖?他的出处:

http://www.classical.net.cn/digest/dspnews.asp?ipt=565
作者: 舒存    时间: 2010-4-18 12:04
1# 舒存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8 13:54
我只有普罗艺术那个版,音质是比较差,
但给我感觉不错,变化比较多,跌宕起伏,富于生命力。
萨尔茨堡版我的是LP,音质当然好很多,
演绎要规范很多。
我经常这样想:如果因斯布鲁克这版有LP而价格又能承受就好了。
里赫特那个DG纪念杂锦里面那几首确实是很精彩的。
里赫特的WTC,我只听过这么多。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8 14:00
[attach]8169[/attach]
作者: bach111    时间: 2010-4-18 15:35
我只有普罗艺术那个版,音质是比较差,
但给我感觉不错,变化比较多,跌宕起伏,富于生命力。
萨尔茨堡版我的是LP,音质当然好很多,
演绎要规范很多。
我经常这样想:如果因斯布鲁克这版有LP而价格又能承受就好 ...
shinelb 发表于 2010-4-18 13:54

我觉得RCA版不灵,我喜欢吉泽金,尽管速度很快。汗!
作者: mm33    时间: 2010-4-18 16:07
可能就是这套吧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8 16:23
萨尔茨堡那套是70至73年录的,也有73年的。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8 16:49
可能就是这套吧
mm33 发表于 2010-4-18 16:07

兄台觉得音质如何?演绎是不是强弱、轻重变化很大?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8 16:57
里赫特完整的WTC就只有两套。
一套是73年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广播录音。
一套就是萨尔茨堡版,也就是后来的RCA版。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4-18 18:09
买个普罗艺术算了。
作者: mm33    时间: 2010-4-18 18:20
S版,贴图的这套还有一种包装,第一卷是粉红色标签,第二卷是深蓝色标签,两卷的唱片编号不连续,很有可能是舒存兄说的。

看不懂俄文。

LP的说明太简单。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4-18 18:22
巴赫的平均律(转)

记得有一次从海南回家的途中,飞机一侧的发动机空中停转,机上人们的恐慌可想而知,我却异常镇静,我不是个很珍惜生命的人当然也就不怕死。当时心中唯一掠过的念头就是觉得没有了生命就意味着再也听不到巴赫的平均律了。仅此而已。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我的回答是,是为了快感,快乐的感受和感觉。我感受过的最强烈的快乐感觉,一是来自异性间的交往,二是来自音乐的摇荡。前者带给我的多半是短暂而善变的,而后者往往是持久和恒定的。巴赫的这48首前奏曲和赋格就是这样的音乐。我搞不懂为什么会有很多人惊叹它们的艰深难懂,我几乎是一听锺情,很难想象会有人不被它们迷住,也许是我们现代人太复杂了,喜欢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我只能这么解释了。我很少谈巴赫,不敢谈。我喜欢谈肖邦,因为那接近我的本我和自我,而巴赫,可能是我的超我吧(哈哈,不知道怎么说,只能借用我的专业术语了)。多年来,总喜欢在早餐的时间听巴赫的平均律,那种温柔抚慰的声音和人间闲适寂寞相交融的乐趣会让我一天都感到轻飘飘的。晚上也喜欢用巴赫的平均律来终结一天。我喜欢把所有的灯光都关上再听巴赫,只有CD舱的显示灯亮的寂寞。琴声响起的瞬间,一生中所有的回忆和梦魇都会凝固,所有的东西,包括我自己的存在都会变成一种背景,临时隔绝外面那个烟火喧哗的世界,音乐才是唯一的主角。在低低的吟咏中,似乎有一种温暖的东西会降临下来。它融化在弥漫的夜色之中。让我的心境变的平静和平和。我是钢琴迷,自以为懂得钢琴世界的压抑和苍凉。但巴赫的平静有时候会让我受不了,比如第一首,看谱子时会觉得单调无比,但听来听去终会听出巴赫真挚而孤独的悲情。每当我快乐或者不快乐的时侯,我都会听巴赫的音乐,让自己更快乐或更不快乐。音乐中的一切,在平均律中都有了。
    我的平均律唱片不多,最初听平均律是从希夫开始的,清澄的录音确实让人满意,但希夫太冷静了,仿佛弹的不是钢琴而是古钢琴,冷飕飕的,真有一点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古尔达堪称钢琴大师中的异数,他在飞利浦留下的这4张平均律唱片肯定是他一生中创造的奇迹之一,是充满灵感的演绎,尽管有时候他的缺点和优点一样多。正象一位知己在给我的短信中说的:缺点多的人优点才会多。既然说到平均律,古尔德是无论如何躲不过去的,说实话,我可能至今还没有听懂他的演绎。他对巴赫的解读是剔骨见髓的,几乎把所有肉质的东西都抽离了,留下的只是线条和一个几何一样的巨大空间。这是古尔德的巴赫,而不是我的巴赫。哈哈,我现在还不想离开这个星球,我还是更喜欢在俗尘中打滚。里赫特的平均律是我最后听的,也是目前最喜欢的。对了,我喜欢的是里赫特的普罗艺术版(JVC版)而非更有名的RCA版。这是大师在因斯布鲁克的现场广播录音。里赫特把巴赫当成了一个人而不是神,他的的演奏富有情感。加重了效果,构成了明显的起伏线。有一种极富魅力的推进性,这种渐渐的推进会把每一个音符以最小的直径渗入你的心田,就像真正的武林高手,是以一股内力伤人于无形。面对这样的音乐我只能选择闭嘴。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18 18:44
S版,贴图的这套还有一种包装,第一卷是粉红色标签,第二卷是深蓝色标签,两卷的唱片编号不连续,很有可能是舒存兄说的。

看不懂俄文。

LP的说明太简单。
mm33 发表于 2010-4-18 18:20

如果是因斯布鲁克版,老兄您就太幸运了!但也可能是萨尔茨堡版,不过萨尔茨堡版的LP很容易买到的。买旋律的黑胶要买俄文的。英文的都是后期版了。
作者: 舒存    时间: 2010-4-19 09:49
本帖最后由 舒存 于 2010-4-19 09:51 编辑

楼上一个转帖,原帖主谈了自己对平均律以及因斯布鲁克录音等感受。原帖主是不是一个叫肖邦的网友所写?

关于平均律及其他演绎,关于里赫特的几个演绎,早有定论。如作曲家苏聪早就说过,自己一直听不懂平均律。他说,是听了里赫特的演奏,才听懂的。听懂之后才明白,里赫特诠释的是他自己,不是巴赫的平均律。当年他的这个说法,没有具体提及里赫特的录音版本。

苏聪这个人,说二句。他是1988年因参与国际电影大师贝尔多鲁奇的《末代皇帝》配乐,与日本和英国同仁一道获得60届奥斯卡音乐奖,后来他还获得过美国的几个国际性大奖,最后从美国移民德国。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苏聪是对唱片颇有感受的人,也是最早认识到各个唱片公司录音特点的人。很多人都是通过他写的DG、Decca、Philips、EMI 四大唱片公司碟片的特点,才认识和了解到这些大公司唱片的。他写的文章,率先在北京《爱乐》丛刊时期分2期发表,后来林逸聪收入《唱片圣经》修订版的附录,影响进一步扩大。

从他的背景可以得到假设,苏聪是讲究版本的。没有提及里赫特演奏的录音,很有可能当时还没有发行因斯布鲁克录音,也可能版本稀有,他没有注意到。总之,苏聪听到的,更可能是现在很普及的RCA版本。

我很不喜欢这种类型的乐评,过于随性,音乐成了话题的一个引子。例如,说因斯布鲁克的现场广播录音:“里赫特把巴赫当成了一个人而不是神,他的的演奏富有情感。加重了效果,构成了明显的起伏线。有一种极富魅力的推进性......”这是矛盾的话,也是唬人的话。稍微了解一点巴赫,或者是多听一点那个时代的作品,都不难明白,所说的“线条感”是什么地位什么意思。

可叹,音乐和音响,总是无法准确描述声音,我们也更没能力用文字记录声音。因斯布鲁克版很少见,怎么说也说不透彻。从里赫特自己对这一个声音属于“异数”的录音评价,可以知道他的地位。但千万不要确定为唯一。原版的“怪异性”,以及CD制作跟LP一样的非完全性数码过程,都让我担心,引进版的低成本,不可能获得日本的母盘重制,所以,引进版究竟能多大程度达到原版的声音,也因此,很难向各位推荐。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4-19 12:14
楼上一个转帖,原帖主谈了自己对平均律以及因斯布鲁克录音等感受。原帖主是不是一个叫肖邦的网友所写?

----------------------------------------------------------------------------------------------------------------------
我是网上找的,我觉得写得很好!
作者: bach111    时间: 2010-4-19 12:24
我认为因斯布鲁克版要好过萨尔茨堡版。主要是因斯布鲁克版较有个性,一种属于里赫特的气质。演绎追求一种自由个性的倾诉,我听的也是普罗艺术版。如果学琴,萨尔茨堡要适合,因为比较工整、规范。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4-20 08:25
大家觉得席夫的如何?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20 09:32
大家觉得席夫的如何?
huamanlou 发表于 2010-4-20 08:25

音色很好,构架均衡,比较规范。
但没有太大特色。
作者: 舒存    时间: 2010-4-20 09:59
本帖最后由 舒存 于 2010-4-20 10:00 编辑

忘记哪位中国音乐家说了,大意是,学巴赫,最好不要学里赫特,开始更不能学古尔德,还是要先学席夫。

席夫的演奏有如楷书,这是学生首先必须过的一关。楷书魏碑这些基础,看似简单,呆板,写好了不容易。学书法的,如果没有学好这些基础,行草能好到什么地方?无非自我感觉很好。

对中国搞音乐的,或者爱乐的,首先了解和认识这种楷书魏碑式的音乐演绎,似乎才是基础的基础。

席夫的录音,琴声很靓,这是因为,他常用的是贝森多夫,不是其他钢琴家所用的斯坦威。对比之后就知道,为什么维也纳人把贝森多夫置于崇高的地位。斯坦威的高音,有点像丹拿,很有自己的特点......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20 10:42
里赫特晚年喜欢雅马哈琴。
作者: 舒存    时间: 2010-4-20 10:54
里赫特晚年喜欢雅马哈琴。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4-20 10:42


应该不是喜欢雅马哈琴吧?

按我对里赫特的理解,他是拥有大量立体声好录音的大师级钢琴家中少有的一类人,属于基本是不怎么挑剔钢琴的人。换句话说,他是用什么琴都无所谓的那一类大师。

里赫特晚年选用雅马哈,很有可能跟傅聪是同一情况:雅马哈赞助了全部活动,不能不用。
作者: bach111    时间: 2010-4-20 17:33
图雷克BBC那个版本不错!
作者: bach111    时间: 2010-4-20 17:38
[attach]8322[/attach]
作者: brahms    时间: 2010-4-21 07:31
最近入了普罗艺术,很不得法。
作者: bach111    时间: 2010-4-21 14:20
先试试古尔德的版本,较有趣味性,不枯燥。可能会有人说古尔德不够正宗,但又有谁知道巴赫的本意是怎样的呢?先入门再说。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21 16:00
我有里赫特两套、费舍尔一套、图雷克两套(包括BBC版)、希夫一套、尼姑娜耶娃一套、费因伯格一套(最喜欢之一)、古尔德一套、加内特一套以及无数不成套的,各有各的特点,目前最喜欢费因伯格(最近两年,经我手推荐出去的费因伯格版大概四十套)。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21 16:07
[attach]8329[/attach]

晚年的里赫特,铅华褪尽后最宁静安详的里赫特!
作者: brahms    时间: 2010-4-22 06:23
好漂亮的封面!WTC正在努力学习中。
作者: bach111    时间: 2010-4-22 07:30
我有里赫特两套、费舍尔一套、图雷克两套(包括BBC版)、希夫一套、尼姑娜耶娃一套、费因伯格一套(最喜欢之一)、古尔德一套、加内特一套以及无数不成套的,各有各的特点,目前最喜欢费因伯格(最近两年,经我手推荐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4-21 16:00

都是经典版本,呵呵,请问怎样购买费因伯格的版本?谢谢!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4-22 08:27
同问?~~~~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22 15:08
忘记哪位中国音乐家说了,大意是,学巴赫,最好不要学里赫特,开始更不能学古尔德,还是要先学席夫。

席夫的演奏有如楷书,这是学生首先必须过的一关。楷书魏碑这些基础,看似简单,呆板,写好了不容易。学书法的 ...
舒存 发表于 2010-4-20 09:59

[attach]8345[/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24 15:50
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 G大调前奏曲-里赫特演奏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QxNTA1MTg0.html
作者: bach111    时间: 2010-4-24 18:09
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 G大调前奏曲-里赫特演奏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QxNTA1MTg0.html
shinelb 发表于 2010-4-24 15:50


这个是什么版?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25 19:07
本帖最后由 狗儿念经 于 2010-4-26 03:39 编辑
都是经典版本,呵呵,请问怎样购买费因伯格的版本?谢谢!
bach111 发表于 2010-4-22 07:30


上扬代理的,不过广州做唱片的好像没一个识货的,实在找不到的话请留站内短信给我,俺帮帮忙好了。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25 20:14
本帖最后由 狗儿念经 于 2010-4-25 20:15 编辑
应该不是喜欢雅马哈琴吧?

按我对里赫特的理解,他是拥有大量立体声好录音的大师级钢琴家中少有的一类人,属于基本是不怎么挑剔钢琴的人。换句话说,他是用什么琴都无所谓的那一类大师。

里赫特晚年选用雅 ...
舒存 发表于 2010-4-20 10:54


晚年的李赫特特别讲究弱音细节的表现,这一点只有雅马哈琴能达到他的要求,在他的晚年自述中明确谈到了这一点。

他晚年使用的琴都是雅马哈为其定制的,大师拉着这架钢琴在俄罗斯的穷乡僻壤,边缘地区的教堂里为人们演奏音乐。这个阶段的他也经常游历于意大利和瑞士,可惜在俄罗斯的那些演奏没有留下录音,又一桩遗憾啊!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26 03:15
上扬代理的,不过广州做唱片的好像每一个识货的,实在找不到的话请留站内短信给我,俺帮帮忙好了。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4-25 19:07

大师好人呐!
作者: bach111    时间: 2010-4-26 06:11
上扬代理的,不过广州做唱片的好像没一个识货的,实在找不到的话请留站内短信给我,俺帮帮忙好了。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4-25 19:07

谢谢大师,我先在广州订吧。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4-26 07:31
同问?~~~~
huamanlou 发表于 2010-4-22 08:27

大师很忙,我自己搞定,直接在广州订吧。还是谢谢大师!
作者: 舒存    时间: 2010-4-26 10:03
晚年的李赫特特别讲究弱音细节的表现,这一点只有雅马哈琴能达到他的要求,在他的晚年自述中明确谈到了这一点。他晚年使用的琴都是雅马哈为其定制的,大师拉着这架钢琴在俄罗斯的穷乡僻壤,边缘地区的教堂里为人们演奏音乐。这个阶段的他也经常游历于意大利和瑞士,可惜在俄罗斯的那些演奏没有留下录音,又一桩遗憾啊!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4-25 20:14


里赫特的这个说法是否值得完全可信?难道其他做市场的钢琴大厂部不知道么做的意义吗?

大家都知道,斯坦威给古尔德特别处理过钢琴,给霍洛维茨也特别处理过。

至于说到雅马哈的琴“特别讲究弱音细节的表现”,就更没有说服力了。“弱奏”和“细节”对钢琴演绎意味着什么?雅马哈技术上能做到,欧美的名厂、大厂技术上做不到?

俄罗斯人喜欢装神弄鬼,故弄玄虚。里赫特虽然有一半的德国血统,蛮可爱的,但他的行事与演奏,难免带有老毛子的烙印,这也是我不大喜欢里赫特的原因之一。如他一方面,受不了卡拉扬这样地道洋人的轻视,另方面,他又轻薄嘲笑中国人。

斯坦威启用霍洛维茨做招牌之后,赢得了全球普遍的钢琴市场,吸引了大批第一流的钢琴家家吗,加盟,换言之,他们拥太多大牌钢琴家,自然不会兴趣晚年里赫特的举止行为。晚年里赫特行走乡间小路寻求知音的境界,不同过去,是值得称道的,但不能因此说一切都返朴归真,至于说到雅马哈如何如何好,未免有点言过其实了。
作者: 舒存    时间: 2010-4-26 10:16
巴赫的复调音乐,对位的基础框架,是和声。从技术上来说,每个演奏者可以有不同的处理。一些专业的,不同于我们欣赏巴赫,还是按一般的规律,听线条的流畅感。他们把巴赫演奏方法和风格,分为二大类,一类更强调巴赫复调的纵向和声的音响功能意义,还有一类是更强调声部独立旋律的意义,席夫强调前者,古尔德强调后者。

或者可以明白一点说,这种观点认为,古尔德演奏的巴赫,悬念不如席夫。除了上述的原因之外,还有一点,可能跟古尔德的特性有关。他是个“绝对音高患者”,一般绝对音高太好的人,对音和和声的功能悬念感就没有那么好了。一个曲子,让他换一个调弹,甚至换一个调听,就会听懵。
作者: 舒存    时间: 2010-4-26 10:28
我在立体声找到自己过去写的帖子了,转帖一下相关部分内容。

作曲家苏聪写过文章,谈过个人观点。苏聪说,他以前根本就听不懂平均律,是听了里赫特的平均律,才进入巴赫这个圣地的。听懂了之后才明白,里赫特的平均律是个性化的演绎,离巴赫很远。

另外一个记忆的事是,曾经看到中国搞钢琴教学的钢琴家谈论里赫特的平均律,他认为初学平均律的,不能学里赫特的演绎。他指出,里赫特的演绎,不是个规范的平均律。不清楚的是,他们强调的是里赫特的那个版本录音。

立体声版主祗园买过普罗艺术引进版,他仔细对比过几个录音,他的观点,普罗引进版的声音并不好。

因斯布鲁克录音的信息:1997年12月17日,JVC公司首次把因斯布鲁克录音制作成CD。有一种说法,这个版本在日本市场只发行了3天,因为版权问题就收回了。这个录音因此的二手市价,水涨船高。原来有个链接现在打不开了,链接回答了另一个问题:日本准备在2007年10月再版这个录音,4CD卖5880日元。
作者: 舒存    时间: 2010-4-26 10:34
上面的介绍,脉络应该很清楚了。

我的观点。可以用里赫特作为入门,但还要学会欣赏席夫,席夫不是一般的好。不要把自己局限在古尔德,然后才可能鉴赏其他名家,视野才能扩大,品味才可能提高。每个大师都有自己的特性,音乐跟音响一样,不是一好百好。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26 14:44
舒存兄看来确实具有科研头脑,条分缕析,脉络清楚,读舒兄的文字我一种有用显微镜看问题的感觉,佩服!
作者: 舒存    时间: 2010-4-28 00:38
这么说,真不敢当!

音响关键不是说的如何,写的入会,分析的如何,更不是头脑呀!

殷切希望各位,都能通过大师的“声音”,切实感受到他们的不同特点。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