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谭盾《马太受难曲》
[打印本页]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7-1-21 13:36
标题:
谭盾《马太受难曲》
转载自:
http://news.takungpao.com/paper/q/2017/0111/3412011.html
在《霸王别姬》中,谭盾于虞姬感嘆生命之不可留时,採用了水盆捞水反滴的音效,模仿泪涌如泉的感觉;“玩水”似乎已是谭盾的“绝活”。在天津演出《霸王别姬》后的第五天(十月二十八日),于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他指挥自己创作的《马太受难曲》中国首演,更是将水盆的表演效果运用得出神入化,成为整个受难曲高潮所繫的表演“工具”。/周凡夫
位于上海復兴中路的上交音乐厅,建筑高度受限,超过三分之二建在地下,外形似“大马鞍”,建筑学大师矶崎新设计,进入地面层的大堂向下走便是一大一小两个下沉式音乐厅的入口大厅,音乐厅座位一千二百,小厅四百;音乐厅声学设计由日本著名声学大师丰田泰久操刀,为隔开距离仅六米的地铁噪音,採用了“全浮建筑”方式,整座音乐厅安放在避震器弹簧上面。音乐厅内壁几全採用木质建材,座位採用山谷形排列,二○一四年九月开幕前参观时大家发现各走道的金属栏杆,全是很易对观众构成危险的锐角设计,这回重临所见,锐角设计已全部消失,确是好事。
17个水盆构成十字架
当晚还未进入音乐厅,观众便可自映照着舞台的闭路电视屏幕上目睹舞台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各置放九个透晰着明亮灯光的玻璃水盆,两者在中心点交叉(所以水盆只有十七个),指挥平台面对的垂直方向的水盆,于是整个舞台便被一个很吸睛的十字架图案分为四部分,合唱团的十六位女声部歌手置于左后部分,十七位男声部歌手则在右后边,小提琴手和男低音,大提琴手及女高音,则分置于舞台前水盆十架的左右两侧,在指挥的前面左右两旁。于是耶稣受难的故事便很形象化地,在此一具有仪式性的舞台设计中述说了。
当晚谭盾踏足舞台,站在面对着垂直方向的第一个水盆的指挥台上,在掌声中,观众席中已有“粉丝”高声叫好,谭盾果然是星味日浓;与此同时,一男一女两位敲击乐手分别在观众席左右两边走道用琴弦拉奏着手持的弦线小盘盒子,发出轻微的奇特音响,和应舞台上第三位敲击乐手,透过在十字架顶端的水盆发出的水声音响。左右两边的女声与男声亦分别起立歌唱出简单的歌词,有如巴赫年代的简朴众赞调,此一开场场面,有如是充满象徵意义的仪式,十字架三端的三个水盆的水声,恍如是三位一体的隐喻,谭盾的指挥角色亦变了是主祭人一样。
作《受难曲》与巴赫对话
谭盾选取在巴赫谱曲下,已被视为是“受难曲”巅峰之作的《马太受难曲》来与巴赫对话,对于一位中国作曲家来说,跨越的地域、时空和文化极大,自是不言而喻。这次在该曲面世十多年后,回到孕育谭盾的中国土地上演出,无疑是一次更大的考验。
谭盾在这场音乐会的场刊中所写的英文解说文章中便坦言,水在很多文化中都具有永恆精神与外在世界相联的隐喻,是洗礼的象徵,与出生、復兴、再生和復活关联(场刊第三十页)。如从这部作品的英文原名《Water Passion after St.Matthew》来看,更可以看出“水”在谭盾这部作品中扮演至为关键的角色。水的意象与实际音响,既可以说是“眼泪”与“鲜血”的传统象徵;不仅如此,在视觉上更一直牵引观众的情绪,直到最后的高潮结束。
《马太受难曲》歌词基本都採用自《新约圣经之马太福音》中的经文,亦加入了少量谭盾自己所写的简短歌词,内容与巴赫的相较,前后都扩充了,向前推到第一部分第一个场景《洗礼》,最后则从耶稣被埋葬延伸到“復活”来结束。为此,亦得以将“水”生生不息的意象,结合到以“水”开始,亦以“水”结束来作首尾呼应。当然,更大的不同在于谭盾选取的歌词,既非德文,亦非拉丁文,而是英文;音乐的构想和写法就更完全不同,完全放弃巴洛克时期的清唱剧结构方式,改而採用独立结构,以八个场景作中心来描绘的八个乐章。
同时,谭盾在音乐上特别强调鲜明的戏剧性效果。两位独唱家:男低音布赖恩特(Bryant),和女高音基佐尼(Chizzoni)的演唱,很多时恍如要演唱歌剧般,结合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动作,基佐尼在第二乐章《诱惑》中扮演魔鬼,不仅歌声强度“爆灯”,还要披上丝巾来加强戏剧性效果;其后甚至停了歌唱,只在舞动身体。至于两位弦乐手,亦非只是“乖乖”地坐定来演奏,同样在第二乐章中,小提琴家博亚诺娃(Boyanova)站起来在舞台上走动着演奏,一时走向女高音,恍如与“魔鬼”对话;一时走向大提琴。不仅如此,其中好几个场面,更配合上不同的灯光变化,用以加强戏剧效果,其中第七乐章《耶稣之死》,在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地大震动磐石崩裂时,剧场内的灯光变得通红,并不停闪动,合唱歌手更持着薄铁片强力摆动,发出有力的风声。
现代歌剧融中国文化
不过,更强的戏剧色彩仍是来自音乐。谭盾在西方的歌剧式唱法和西方弦乐器外,加入他早已运用得很成熟的“水乐”在各个乐章中,结合不同的打击乐器,还将他自己的“文化”融入其中。如女高音的歌声,用上恍如京剧青衣的超高假声唱法;在第四乐章耶稣被捕和第七乐章耶稣被钉十字架后,女高音更要两度吹奏起中国的古老乐器埙,以其独特的呜咽音色来刻画伤感哀动的气氛。至于来自美国的大提琴家范雅志(Felix Fan)更在第七乐章开始时,模仿胡琴、马头琴独奏出呜咽声音。合唱团要掌握有如藏族僧侣诵经的演唱效果。这些手段在于丰富表演效果外,亦在于增强音乐的戏剧性,并加入东方的文化意涵,这部受难曲便恍如是加入中国文化的现代歌剧。
至于三位自乐曲开始便将观众带入受难曲的敲击乐手,更是最后将乐曲带向高潮结束,具有象徵性的关键人物,他们是比利时敲击乐手皮佩莱尔(Pipeleers)、上海交响乐团的打击乐手章昕如,比利时打击乐大师弗朗索瓦(Francois)组成的三人组。三人组的水声在整部受难曲的终章《復活》时,带来的意象更为强烈,在敲着碰铃的合唱团伴随下,独唱家与弦乐手都在这个水的意象中,加入西方赋格形式的音乐中。合唱团唱着第一乐章,简朴的众赞歌般的主题,男低音的耶稣高歌“这是一个爱的时刻,一个和平的时刻。”音乐不断叠加,形成坚定且平静的高潮;三位打击乐手在水盆中拍打出逐渐趋向沉寂的水声,剧场灯光全暗下来,只馀舞台上十七个亮着光线的透明水盆。
此时,但见各人静静地走到各个水盆去用手掬水洗脸─呼应了开场时的洗礼,这既是人类的救赎,耶稣受难的主题所在,亦復归于水的声音,水的循环的隐喻;万物生生不息,復活带来的盼望,更美好的时刻,亦以此结束了长约二十七分钟的第二部分,总长大约七十四分钟的整部作品。
谭盾用水的意象来回应巴赫的受难曲,是一部充满了张力,爆发激情,富有戏剧性,散发强大感染力,能打破民族、语言、文化的舞台製作,最后将观众导入由水带来救赎的最后场面,可以说是令人屏息的至美高潮。然而,无比遗憾的是,在此一时刻,竟然有不少观众亮出“发光”的手机来拍照,而场务员又即时以红色镭射光点来干扰,整个充满凝聚力的高潮都被破坏了,可真有点“受难”感觉,实在可惜。看来上海部分观众与国际音乐舞台仍有段距离。
凝聚乐手又感染观众
谭盾每场演出后都有好些“粉丝”苦候他,目的只求一个签名。在天津排练时,后台出入口已有“粉丝”守候,演出后更是“粉丝”云集,有劳保安为他的座驾开路;上海演出后的签名会,人龙更是长长的,看来他在作为一个作曲家以外,近二十年来亦致力发展站到舞台上的指挥事业,建立鲜明的舞台形象已收到成效。
这次在广州和天津近距离目睹耳闻他在排练时和演出时棒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组曲,见到他在指挥台上已形成别具个人丰采的指挥技艺;组曲中的五首选曲各有不同情绪、内容,谭盾指挥时的肢体语言,亦能做到与音乐气氛贴合,而且能加强音乐的形象特色的效果,如最后一曲《斗剑》场面,他的指挥动作便突显出双方对峙的刺激性和强烈的张力感。但更重要的是,谭盾对乐曲的理解往往能很具体地,很形象化地藉着他的双手及肢体,将由乐手带动出来的音乐感染到台下观众,将观众的情绪很自然地牵动起来。
谭盾这种既能凝聚乐手刺激乐手奏出他心目中所要的音乐效果,同时又能即时感染到观众的能力,在演绎他自己的作品时更为明显,这三部作品在他双手下也就能达到感染观众的作用,看来他以马勒和伯恩斯坦为偶像的目的亦达到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7-1-21 13:37
[attach]153463[/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7-1-22 10:46
谭盾《Water Passion after St. Matthew》试听:
http://music.baidu.com/album/23856326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7-1-22 10:52
谭盾《地图》: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1NDQ2NTUy.html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7-1-22 13:20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7-1-22 13:34 编辑
谭盾的创作与探索
(以下为转载)
十几年前,在纽约曼哈顿这个非常热闹的城市里,有一位年轻的中国音乐家在街头拉小提琴,那时候他刚刚副纽约不久,既需要多一些演出机会,也需要增加一点收入。不过,今天你要是想找他的话,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因为他已经登堂入室,成为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了。他被《纽约时报》评为1997年度"国际乐坛最重要的十位音乐家"之一;1999年因歌剧《马可波罗》获得格莱美作曲大奖;他为电影《卧虎藏龙》的作曲获得2001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配乐奖";被《美国音乐》杂志评为2003年度"最佳作曲家"。他就是谭盾。
他以其鲜明而具有挑战性的音乐观念,与世界各主要乐团合作,曾指挥过的当代最重要的乐团包括:荷兰皇家爱乐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法国国家交响乐团、美国费城交响乐团、英国BBC交响乐团、加拿大蒙特利尔交响乐团、日本NHK交响乐团、法国里昂交响乐团、悉尼交响乐团、巴西圣保罗交响乐团、伦敦小交响乐团及中国爱乐乐团等。
1957年8月18日谭盾出生于湖南长沙郊区思茅冲,自幼深受中华楚文化的影响,高中时下放到农村插队,后在县京剧团开始其职业音乐家的生涯。1978年,谭盾带着一把只有三根弦的小提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赵行道、黎音海直至获得作曲硕士学位。1986年,谭盾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奖学金,随大卫.多夫斯基及周文中学习并获得博士学位。至今谭盾旅居于美国纽约。
早在大学时期,谭盾即为当时中央音乐学院著名的"四大才子"之一,1979年,22岁的谭盾创作了第一部交响乐作品《离骚》,就因使用了鼓、萧等当时被认为是前卫的音响和技术而引起争议。被同学郭文景称"绝对是个天才"的他在1983年以交响曲《风雅颂》赢得国际作曲大奖(Weber prize in Dresden),1984年举行的"谭盾中国器乐作品专场音乐会"发表了《天影》及《双阙》等多首曲目,引起不少批评,却也震撼了当时的民乐界。由于坚持在声音、技术上的不断探索,他被认为是中国先锋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到美国后的谭盾也曾有过在街头拉琴谋生的经历,1989年,一首以自制乐器演奏的作品《九歌》问世后,谭盾终于在国际乐坛获得成功,并不断以令人惊奇的创作成为越来越被国际乐坛瞩目的重要作曲家。
从1990年开始,谭盾进行了一系列试图把剧场表演和乐队结合起来的《乐队剧场》创作,其中为音乐界著名的"克罗诺斯弦乐四重奏"而写的《鬼戏》及为日本NHK交响乐团创作的《门》,因其特别的表现方式而引起轰动;《交响乐1997--天地人》由大提琴家马友友、香港交响乐团和中华编钟乐团于1997年香港回归音乐会上首演;同年歌剧《马可.波罗》成为当年国际乐坛最轰动的重要演出,并为谭盾赢来诸多好评与国际奖项;此外,他所创作的歌剧《牡丹亭》、为美国纽约爱乐乐团创作的协奏曲《水》以及为全球新千年电视庆典节目《2000 Today》所写的同名交响曲和为纪念巴赫逝世250年、受巴赫音乐学院委约的《马修受难曲》等不断成功上演,谭盾多元化的音乐使他声誉日隆。
1995年,受德国著名作曲家汉斯(Hans Werner Hanze)推荐,谭盾成为慕尼黑国际音乐戏剧比赛评委;1996年受日本著名作曲家武满澈(Turu Takemitsu)提名获加拿大格兰.格德音乐奖(Glenn Gould Prize);1997年他被《纽约时报》评为"本年度国际乐坛最重要的十位音乐家之一",同年又被德国权威音乐杂志《歌剧世界》评为"本年度最佳作曲家";1999年谭盾荣获当今世界最权威的格威文美尔作曲大奖;2001年他因电影《卧虎藏龙》的音乐赢得使他声名远播的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金像奖。
这一系列的过程是谭盾成功的过程,他因何成功,说起来却要比这个过程显得有趣。
谭盾意味着什么
有人问谭盾:"音乐的未来是什么?"他回答:"音乐的未来就是我现在,我现在做的一定是将来。"在2001年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他有一番正好45秒的著名答辞:"作为一个作曲家,我的梦想是让音乐成为无国界、跨领域的艺术。《卧虎藏龙》的原创音乐为东西方文化、情感与动作、高雅与通俗化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开始了一次多元文化融合的新旅程。这再一次证实了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是我创作灵感的源泉。现在这个梦想和这份努力经由奥斯卡金像奖、经由东西方的观众而广泛传扬,真是让人欢心不已。我的另一个重要音乐创作理念就是融合被固有文化分隔成不同类别的音乐,让它们互补长短:比如通过对精神与情感世界的细腻诠释让电影音乐更富于艺术性;通过引入新的表现形式和创新观念而让古典音乐更具有挑战性、更能吸引众多年轻观众。"虽然说的是《卧虎藏龙》的音乐,但却说出了谭盾一贯的音乐理念和追求目标。
没有一个人能像谭盾一样,能成为这样一个打破东方与西方、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传统与现代、简单与复杂的多元文化的理想存在:一个生长于中国的东方人,在东西方文化世界里挥洒自如;一个曾经在农村务农的下里巴人,如今是世界文化圈中的贵宾;一个常常使用古老、自然乐器的音乐家,却常常使这些乐器发出最不可思议的、先锋的声音;一个被认为是前卫先锋的作曲家,却拥有最大众的音乐听众;一个音乐界的能人,却让他的音乐与戏剧、装置等别的艺术门类融为一体……他自身多元文化的背景不断给他提供了不断打破各种界限、进行多元文化创作的压力与可能,而他这种打破与创作也不断丰富着他的背景。
"离经叛道"
最早令他名噪国际的是用"陶器"和"纸"来创作音乐,此外"石头"和"水"也是他非常喜欢在音乐中使用的,有名的《陶土乐》、《水乐》、《纸乐》等实验作品引起国际乐坛注意。除了用"陶器"和"纸"作为他编写乐曲的配乐外,谭盾也比较喜欢以大提琴、编钟等乐器作配乐,但那不一定是大提琴传统的声音,在《卧虎藏龙》中,谭盾让马友友将大提琴拉出了二胡的声音,而在《交响乐1997--天地人》中,大提琴的声音只能用"令人瞠目结舌"来形容。
将东西方音乐进行融合是谭盾惯用的方式,《卧虎藏龙》中以非洲鼓伴和中国音乐不过是小菜一碟;在歌剧《马可波罗》中,他把西方歌剧与中国京剧唱腔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歌剧语言,给国际乐坛带来的震动至今犹有余响;在弦乐四重奏《鬼戏》中,他糅合了中国皮影戏、民谣《小白菜》和琵琶演奏,纸和水也成为乐器的一种,同时,每一个演奏者又像一出戏剧的表演者;这种融合在将京剧、歌剧、木偶剧、交响乐融为一体的多媒体交响曲--《门》和《周朝六舞图》中更为变本加厉,《门》讲述了中国的虞姬、日本的小春重生和西方的朱丽叶三位爱情悲剧的主角,在生死门前所袒露的爱情观。作曲谭盾既是指挥,又担任生死判官的角色。这部音乐作品还将流水声和古老英文打字机的打字声,与音乐有机地融合到一起,令人回味无穷。《周朝六舞图》是谭盾为中国舞蹈家黄豆豆度身定制的作品,它用青铜编钟为表达手段,配合谭盾富有个性的手击和吟唱,再现了先秦祭祀场景。
这些令人不断感到新鲜的创作并非一开始就赢得一片叫好声,著名的《纽约时报》在把谭盾评为"国际乐坛最重要的十位音乐家之一"以前,也曾把他骂得狗血喷头:"这个中国人为什么一定要让我们把啤酒和葡萄酒混到一块喝呢?为什么这个人一定要把小提琴写成像京胡的样子呢?"即使在西方也曾经有很多人说,东方就是东方,西方就是西方,这两者从来就不可能在一起。多年来,中国艺术家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探求一条逾越东西方文化鸿沟的道路,这种对话漫长而艰难。不光如此,谭盾自己说道:"无论是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间,在通俗和非通俗之间,在主流文化和边缘文化之间,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都有很多很多的隔阂,突破这些隔阂很难。"艺术的纯粹与融合之间的争论在长时间里一直未能休止,融合要不意味着新的生命力,要不什么都不是,在一切争议中,谭盾坚持并成功了。
至今有一种声音认为,谭盾的成功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盛行的后现代拼贴风潮不无关系,谭盾本人对这种说法不以为然:"我根本不感兴趣把中国的文化或者其他什么跟美国的文化这么并列地'拼'在一起。"在他看来,他在国际乐坛的成功、《卧虎藏龙》获奥斯卡奖,重要的是这无论对中国、世界文化来说,都是一种跨越、交流、冲击的现象,尤其体现了东方文化在世界主流文化中的提升。
除此之外,我们不妨这样理解,作为多元文化典型代表的谭盾的日渐走红,与世界文化多元化融合风潮的兴起是相关的,而他无疑是其间的领军人物。在谈到"音乐的未来是什么"的时候,谭盾还说:"音乐的未来是无边界的,但是是多样的,我21世纪的最大梦想是,成都的小吃还是一样的味道。"有人不太理解他的后半句话,他既然说世界的文化正打破边界走向融合,为什么希望"成都的小吃还是一样的味道",但在谭盾看来,音乐没有了边界,但却更加的多样化,"成都小吃的味道"大概就是他身上的中华文化底蕴吧。
2001年的北京国际音乐节上,他的"永恒的水" 协奏曲和《卧虎藏龙》协奏曲以绝对全新的视觉听觉冲击力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水》这部作品的演出十分特别,台上全是水,水即独奏乐器。谭盾为此专门做了50多种有关水的装置,它们可以让水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谭盾说:"我们天天的生活都与水有关,可是你听到水的声音没有?"他为此讲了一个故事:在纽约一个岛上,一位犹太老人天天坐在海边看水,谭盾问他:"你每天都在看什么?"他答:"水有意思,在陆地上可以划分美国、加拿大,但水是划不开的,昨天有可能从我的家乡来,明天又可能流到别处去,你看到每天的水是一样的,但我看水天天是不一样的。"谭盾说,这部作品一是强调人们生活与其中从未听到的声音,听众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二也算是环保,沈从文有几句话,大意是,水除了流过山流过河,是否流过你的头脑,你的身体,能不能听到清澈、宁静,也是物质环境对人的乞求。
听音寻路
2004年10月31日,在第七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作曲家谭盾推出的一部名为《地图》的音乐作品倍受关注,在这部音乐作品中,谭盾将影像中原汁原味的湘西本土音乐与现场交响乐融为一体,并把它称之为多媒体景观音乐。近两年,谭盾带着他的这部作品在国内外巡回演出,尤其是在湘西凤凰演出时,谭盾曾经将演出舞台搭建在凤凰古城北门码头的沱江河畔,3000多名当地居民聚集在此,现场聆听了他们生命中的第一场交响音乐会。
其实"地图"这个字,实际上它是一个,心力历程的地图,是一个文化的地图,也是一个寻找过去与未来,寻找根与前景的一个地图,跟传统的现象蛮相和,因为人类的语言发明之前是有音乐的,在语言发明之前,他们是听音寻路,过一个寨子的时候,过一个村的时候,你必须留下你的歌, 这样所谓听音寻路,听到回声,听到对歌,听到乡间不同的口音,不同的音调,不同的节奏,寻找你的去路,寻找你要去的方向。那么我觉得声音的地图可能是永恒的。它可能是超越于绘制的地图,也超越于电脑的地图,也超越于雷达的地图,因为它是连接于我们生命和过去根的一种这样的东西。所以地图的含义从作曲的角度来说,实际上融合新的科技,融合媒体,融合电视,最重要全部集中在声音,在音乐,在这种传统的根的一个基础上,去创作的一个乐曲和观念。
谭盾的不同寻常的音乐理念和中国文化的底蕴让他走出了一条超越常规的音乐创作之路。他做出了水乐、石乐等离经叛道的音乐,他的作品和为人都备受争议。但这位被贴上另类标签的音乐大师热情似火的个性和对音乐的执著,是他给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
二十多年来谭盾通过他的音乐把中国文化传到世界,受到各地音乐爱好者的尊重和喜爱。其主要作品包括:五部交响戏剧系列、观念音乐--自然系列、歌剧《茶》、多媒体交响协奏曲系列、《死与火:和画家克利的对话》、四重奏与琵琶《鬼戏》、歌剧《牡丹亭》、由英国爱丁堡艺术节委约的歌剧《马科·波罗》、受德国"巴赫国际协会"委约的《复活之旅》、荣获奥斯卡最佳电影原创音乐奖的《卧虎藏龙》、为张艺谋的电影《英雄》而写的原创音乐、为香港回归而作的《交响曲:天地人》、《世界交响曲》以及为世界著名钢琴家朗朗改编创作的《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等等。而这些作品大都由世界著名指挥家和乐团及帕尔曼、马友友这样的大演奏家来演奏的。这些骄人的成绩足以说明,谭盾已经用中国文化作为根基,融入世界音乐大氛围中,并完全被世界所接纳,所欢迎。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7-1-22 16:23
谭盾的唱片:
[attach]153517[/attach]
[attach]153518[/attach]
[attach]153519[/attach]
[attach]153520[/attach]
[attach]153521[/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7-1-22 16:25
[attach]153522[/attach]
[attach]153523[/attach]
[attach]153524[/attach]
[attach]153525[/attach]
[attach]153526[/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7-1-22 16:27
[attach]153527[/attach]
[attach]153528[/attach]
[attach]153529[/attach]
[attach]153530[/attach]
[attach]153531[/attach]
作者:
HD800
时间:
2017-1-23 09:33
离骚当年出过黑胶碟,大约在八十年代初。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7-1-23 11:33
HD800 发表于 2017-1-23 09:33
离骚当年出过黑胶碟,大约在八十年代初。
当年谭盾也就22岁的样子,就能写出这样的作品,确实是有天赋的。
现在网络资源都非常丰富,网上都可以找到试听,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谭盾《离骚》试听: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nZa3tr69FrA
作者:
HD800
时间:
2017-1-24 12:08
此曲已四十多年无听过。谢谢!
作者:
zhq640
时间:
2017-2-12 12:40
版主列出的这些唱片在哪里能买到?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7-2-12 16:10
zhq640 发表于 2017-2-12 12:40
版主列出的这些唱片在哪里能买到?
我自己都是网上听的。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