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贝多芬的《海利根施塔特遗嘱》 [打印本页]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26 15:47
标题: 贝多芬的《海利根施塔特遗嘱》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4-27 03:50 编辑

[attach]8489[/attach]

给我亲爱的兄弟卡尔和约翰·贝多芬:

  啊,世人!你们认为我或者说我对怀着敬意,脾气古怪,是一个厌世者,这对我是何等地不公平!你们不了解隐藏在外表下的原因。从童年时代起,我就有着一副心肠,来感受出于善意的温情,甚至我还怀着要做一番伟大事业的心愿。但是,请想想,六年来我处在何等绝望的境地。庸医的治疗使我的病情更为恶化,我年复一年怀着好转的希望,但都落了空,最后不得不看出这是一种旷日持久的病症,治好它要花许多年。也许它就是一种不治之症。我生就一个热情活拨的性格,我也爱社交娱乐,但我必须很早就离群索居,过着孤独的生活。有时我也想对这一切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但我那残废的听觉给我双重的痛苦经验又将我无情地打了回来。我毕竟不能对人大声说:喂,请说大声点!你得向我叫喊,因为我是个聋子!啊,我怎能承认,我身上的一种感官出了毛病。这种感官在我理应比别人完美。这感官在我身上曾经是高度完美的,完美的程度过去或现在我的同行中很少有人能与之比拟。哦!我可不能承认。所以,你们如果看到我这个一向爱和你们一起相处的人躲开你们,就必须请你们原谅。要是我在这时候被人误解,我的不幸就使我倍加痛苦。我已得不到与人交往的乐趣,已不再能与人进行深入而微妙的交谈,已不再能与人互吐衷肠。几乎完全孤独!即使当我处于十分必要而不得不与人接触时,我也感到完全孤独。我象一个流放者那样生活着。一旦接近人群,我就感到万分害怕,惟恐我的疾病有被人发现的危险。

  我在乡下住了半年,情况与次相似。我那明智的医生要我尽量保记听觉。他的建议差不多迎合了我此时的心境。尽管有时我受到想与人交际的冲动的驱使,禁不住去找人做伴。但是,当别人站在我的身旁,听到了远方的笛声,而我一无所闻;别人听到了牧人的歌唱,而我还是一无所闻,这对我是何等地屈辱啊!这类事件已使我濒于绝望,差一点我只用自杀来收场。是艺术,只是艺术留住了我。啊!在我尚未感到把我的使命全部完成之前,我觉得我是不能离开这个世界的。就这样,我在熬过这痛苦的生活。真痛苦啊!我的身体是这样脆弱,只要发生稍微急剧的变化就使我从健康转向病态。忍耐!有人这样说。现在我必须把忍耐作为我生活的座右铭。我已做到这一点,但愿我的决心能坚持到底,直到无情的命运之神将生命之线割断。这样做也许会好些,也许并不见得,我已对次处之泰然。才活到二十八岁,我就被迫去做一个哲学家了,这是多么不容易呵!做到这点,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比任何人都困难。神明啊!请垂查我的心灵。您知道,我怀着对人的爱,怀着做好事的心愿。啊,人们,要是你们有一天读到了这些话,你们就会感到,你们对我是何等地不公平!但愿那些不幸的人把我看作他们的患难兄弟而感到自慰。——这人为了置身于有价值的艺术家与有价值的人的行列,不愿自然为他设下的种种障碍,做了他力所能及的一切事情。

  你们——我的兄弟卡尔和约翰!我死后,施密特教授尚健在,请用我的名义求他记述我的病情,在我的病历之外再附上我写的这封信,这样至少可以使世界在我死后尽可能与我取得和解。同时我宣布你们两是我那笔小小的财产(如果称得起财产的话)的继承人。你们要公平分配,互相容让,互相帮助。过去你们做过伤害我的事,你们知道,我早已原谅你们。卡尔兄弟,我特别感谢你近来对我表示的亲热。我的愿望是:你们能过一个比我更好、比我少些忧虑的生活。对你们的孩子,你们要教之以德行:必须有德行,不是金钱,才能使人幸福,这是我的经验之谈。是道德使我在苦难中得以超脱,除了艺术之外,也是道德使我未用自杀来终结自己的生命。别了,望你们互爱!我感谢所有的朋友,特别是李区诺夫斯基侯爵和施密特教授。李区诺夫斯基送我的乐器,我希望你们有一个人能将它保存好,但决不要在你们中间引起争吵。如果对你们有更大好处,你们尽管可以将它卖掉。如果我躺在坟墓里还能对你们有点好处,那我将感到高兴!

  如果这样,我将抱着快乐的心情去迎接死亡,假如死亡在我有机会施展我全部艺术才能之前降临。我虽横竖命苦,但死亡毕竟来得过早了,我使愿意它来得晚一些的。然而即便死亡早至,我也满意,因为它岂不将我从无穷的痛苦中解放了吗?死亡,你来吧,什么时间到来都可以!我将勇敢地迎接你。别了,我死后,请不要将我完全忘记,我是值得你们记住的,因为在生前,我常常惦记着你们,想使你们幸福:愿你们得到幸福!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1802年10月6日海利根施塔特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26 15:51
贝多芬,早在32岁他就定下遗嘱,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把我从无穷的痛苦之中解放了出来。”或许这这是一种解脱方法,面对残酷的命运,不能改变,起码能逃避。但贝多芬那对音乐的热爱的不可驯服的力量战胜了人类的平庸,战胜了自己的命运,战胜了他的痛苦。他不相信死亡。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4-26 16:25
1802年可以看着贝多芬创作的分水岭,在写下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遗嘱》后贝多芬才真正意义上进入了创作的成熟期,1804年第三交响曲完成,这部于1803年开始创作的交响巨著真正确立了一个音乐史上伟人的诞生。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27 03:54
海利根施塔特-贝多芬故居



  海利根施塔特(Heiligenstadt)这个地名从德文翻译过来就是“圣城”的意思。它地处维也纳北郊,曾经拥有著名的“维也纳森林”,田园风光令人心旷神怡。但是今天的“圣城”已经房屋鳞次栉比,是维也纳最主要的高尚住宅区,不仅森林小溪难寻踪迹,就是那条特意留下来的“贝多芬小径”再也回复不到贝多芬时代的恬适与幽静。在山半坡的车站下车,立刻可以见到一个指向贝多芬故居的路牌,而在其相反方向是一个古朴简易的尖顶教堂。以前这里没有这么多的房子,从贝多芬故居的窗子就能看见这座教堂,当贝多芬有一天突然意识到教堂的钟声已经数天不响的时候,他知道自己的耳朵已经聋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27 03:55
[attach]8490[/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27 03:56
贝多芬在海利根施塔特有多处故居,其中最著名的是“遗嘱屋”。它藏在一条窄窄的小巷子里,穿过门廊是一个天井,贝多芬住在二楼的一间小屋,他在这里写下了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遗嘱”,遗嘱的原件放在玻璃柜里,利用耳机可以从播放系统里听到著名戏剧演员用德文朗诵遗嘱的录音,背景衬托的音乐是第四交响曲的第二乐章,那是爱情的甜蜜诉说。这是一个催人泪下的感动时刻,仿佛置身于希腊悲剧当中,倾听一位受难者的内心煎熬,那悲怆而铿然的声音听过一次就再也忘不掉,这窄小的楼屋承载着怎样的神圣崇高!怎样的悲壮激情!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27 03:57
贝多芬遗嘱手稿

[attach]8491[/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27 03:58
这楼屋的守护者是一位年岁已高的长身老人,他的耳朵不幸也聋了,和他说什么都听不见,他的习惯动作就是不断地指着自己的耳朵。他卖的纪念品里有被印成多国文字的“遗嘱”,还有被放大成各种尺寸的手稿复制品。

   人们还可以到一小片较开阔田野的后院里坐上片刻。木椅、长桌、柴房、水井、篱笆,完全的乡村场景,枯草的淡香扑鼻而来,教堂的钟声响彻耳际,声声直击心房。贝多芬听不见的我们听见了,贝多芬看到的我们却再也看不到了。

    沿着“遗嘱屋”门前的小巷继续向前,一家挨一家的小酒馆都挂出了新酒上市的松枝标志。对于维也纳人来说,海利根施塔特不光是贝多芬的“圣城”,它还是重要的葡萄酒产地“格林津地区”,我有两次去维也纳的季节正值传统的品尝当年新酒的日子,一旦夜幕降临,不独所有的酒馆里,就是大街上也到处搭建了临时的帆布篷子,空气中到处弥漫了新鲜的葡萄酒爽洌的香气。“海利根施塔特”还有另外一种拼写法,即“Heurigestadt”,Heurige是“当年新酒”之意,这个叫法在贝多芬来到这个地区以前就有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27 03:59
风中的贝多芬  

[attach]8492[/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27 04:02
海利根施塔特公园中的贝多芬

[attach]8493[/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27 04:03
在海利根施塔特教堂所在的普法尔广场周围至少有两处贝多芬故居,在已经成为著名葡萄酒作坊“弗朗茨.迈尔”的另一处故居院子里,有一尊贝多芬的全身塑像,愁容的贝多芬迎风而立,它的背景是火红色的蔓藤满墙。那条直通向“贝多芬小径”的巷子叫“英雄巷”,但是所谓的“英雄屋”却离这里很远,需乘有轨电车才能到达,它以贝多芬在那里谱写出《降E大调英雄交响曲》而得名,如今是一家音乐学校所在地。这幢房子的旁边是一家颇具规模且经营得很好的中餐馆,一进到里面就有一种舒适之感,与欧洲别的地方的中餐馆感觉大不一样。居然有人在贝多芬的故居旁边开这么大的餐馆,想来在餐馆主人心目中除了生意以外还包含着一层对贝多芬的敬重和悼念之情吧?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27 04:04
[attach]8494[/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27 04:06
夕阳下的贝多芬小径

“贝多芬小径”旁的“小溪”仍然存在,只是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窄窄的“小河沟”,沿着它一直往上走,左侧是“河沟”边的栏杆,右侧几乎就是别墅一条街,贝多芬走过的路让这里的地价寸土寸金了。这条“小径”实在是很长很长,但是我坚信可以看到在旅游书上语焉不详的所谓贝多芬塑像。几乎是在半山腰的位置,这条小径其实还没有完,但指示牌说这就是贝多芬散步的“终点”了。一尊贝多芬的铜雕头像安放在高高的石碑顶端,它背倚斜阳,眼望维也纳森林方向,目光是忧郁而孤独的。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27 04:09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4-27 05:06 编辑
1802年可以看着贝多芬创作的分水岭,在写下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遗嘱》后贝多芬才真正意义上进入了创作的成熟期,1804年第三交响曲完成,这部于1803年开始创作的交响巨著真正确立了一个音乐史上伟人的诞生。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4-26 16:25

贝多芬在写作《海利根施塔特遗嘱》时,
此时正在创作第二交响曲。
贝多芬的英雄是一个里程碑,也是贝多芬本人最喜欢的交响曲。
贝多芬创作《田园》时,已完全失聪,
他是用内心来感受大自然,以及接受暴风雨的洗礼。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27 04:41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4-27 04:47 编辑

贝多芬广场:面对命运与人生这样严肃的主题,与其求助于哲学,还不如体验贝多芬的音乐。

[attach]8495[/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27 04:58
贝多芬写遗书的背景:

1802年4月份,贝多芬因耳疾和严重的腹泻接受了医生的劝告,离开了闹市区,来到位于维也纳郊区的海利根施塔特休养。虽然腹泻病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耳疾依旧越发加重。在来到海利根施塔特半年后,贝多芬开始感到寂寞与绝望,以至于写下了一份遗书,向自己的兄弟和朋友交待了后事,这份文献后来被称之为《海利根施塔特遗嘱》(Heiligenstadt Testament—)。

  但是贝多芬并没有为此寻短见。相反这纸遗书反而激发了他尚未爆发的潜能。通过这份遗书,贝多芬实际上重新审视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成为了后来继续大踏步行走在人生道路上的强大动力。最终这份遗书并没有交给亲属或者朋友,而是一直由他本人保存,直到贝多芬真正去世之后才被人们发现。

  从死亡阴影中走出来的贝多芬,在1802年10月左右回到了维也纳,并马上创作了D大调第二交响曲。这首乐曲是贝多芬重新对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期待的一首赞歌,同时也可以将其看成对《海利根施塔特遗嘱》精神内涵的音乐化提炼和总结。
作者: bach111    时间: 2010-4-27 07:28
看了此贴。倍感心酸!天才总伴随着苦难!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4-27 10:46
贝多芬象莫扎特一样,是天使被流放到世间受苦的!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27 12:32
两位兄台说得太好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4-27 12:44
但我发此贴的目的是鼓励大家在遇到困难时象贝多芬那样振作,
最终走出人生的苦难,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