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最近的sacd,精彩纷呈,目不暇接 [打印本页]

作者: morefeel    时间: 2017-9-20 08:17
标题: 最近的sacd,精彩纷呈,目不暇接
美国AP将威信几张黑胶再版后,不出所料,出了sacd,只不过更换了压碟厂,烧友多有反应工艺不如索尼奥地利工厂,这几个录音的头版威信CD价格已经飞上天,现在多了一个相对省钱的选择。
日本TOWER独家企划的sacd,选曲品味比二嫂高,非常明显的反应出卖唱片和做音响的在选择音源上的差异。下月将出ecm的传奇套装太阳熊,我已经将这套cd版送给朋友,迎接sacd。


老版的情怀和利益,还有一些人云亦云,我就不展开了,免得个别人又要针对我说点酸溜溜的。
作者: gu1978    时间: 2017-9-26 14:00
我前段时间也买了一些TOWER和二嫂的SACD,感觉音质没有90年代的飞利浦的CD好。
作者: gu1978    时间: 2017-10-12 09:30
您好。我的SACD机是金嗓子的DP700
作者: scfan    时间: 2017-10-12 10:18
AP转的碟,我听感有好有坏,瓦尔特《田园》不太好,但the Weavers的《Reunion at Carnegie Hall, 1963》就转得非常棒,似乎平衡师对流行爵士类的乐感把握更好些。
作者: 蓝色的心跳    时间: 2017-10-12 16:32
scfan 发表于 2017-10-12 10:18
AP转的碟,我听感有好有坏,瓦尔特《田园》不太好,但the Weavers的《Reunion at Carnegie Hall, 1963》就 ...

AP早期就是复刻流行爵士的,当年都是24k,后来才开始搞sacd,当时的重制工程师可是大名鼎鼎的Doug Sax!复刻古典名盘也就是最近几年的事。
作者: dx300    时间: 2017-10-14 22:27
gu1978 发表于 2017-9-26 14:00
我前段时间也买了一些TOWER和二嫂的SACD,感觉音质没有90年代的飞利浦的CD好。

我听过的古典SACD里, 基本上比CD要好声。除了香港公司出的SACD,欧美或者日版SACD, 对比同录音的CD版 都要更好一些。高格式的SACD比CD要多出不少信息。一个DVD格式,一个是CD ROM 格式,数据量翻了倍。
作者: sti135    时间: 2017-10-15 00:00
今天在eso唱机上对比试听意大利四重奏团70年代末录制的舒伯特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
CD是日本压片的头版无码,SACD是近期eso发行的双层中的SACD。三频均衡度,音场
相当,但后者信息量多些,也稍微厚声些。(飞利浦的意大利四重奏录音整体上比飞利浦
其它的弦乐四重奏团录音要显薄声些)
作者: Sonata    时间: 2017-10-17 12:08
如果淡化演绎和情怀,能否得出结论:新碟新录音好于新碟老录音,老碟老录音好于新碟老录音,新碟新录音好于老碟老录音?
作者: gu1978    时间: 2017-10-17 20:18
并不是所有的老CD音质都好,我听下来飞利浦满银圈的,声音灵动、更宽松自然。日本的新版的SACD虽然密度感是更高、但声音那种宽松自然、流畅性还是差一些。
作者: morefeel    时间: 2017-10-18 07:11
Sonata 发表于 2017-10-17 12:08
如果淡化演绎和情怀,能否得出结论:新碟新录音好于新碟老录音,老碟老录音好于新碟老录音,新碟新录音好于 ...

绕口令呢,我晕了
作者: 我爱逍遥    时间: 2017-10-19 11:44
Sonata 发表于 2017-10-17 12:08
如果淡化演绎和情怀,能否得出结论:新碟新录音好于新碟老录音,老碟老录音好于新碟老录音,新碟新录音好于 ...

新碟老录音室啥意思?
作者: Sonata    时间: 2017-10-19 14:39
不好意思,有点绕口。新碟老录音是指新出的各种版本碟,但录音仍然是六、七十年代那时候的录音,说白了就是利用各种新技术的再版;新碟新录音是指近年的新数码录音制成的碟;老碟老录音就是指老版CD
作者: joyjscz    时间: 2017-10-19 21:41
最顶级的CD音源播放80年代制作优秀的头版银圈,与用当下最顶级的SACD音源播放新世纪录音优秀的SACD(而非转制),同场PK一下才行……估计前者胜在密度、扎实度,后者胜在频宽、解析力。以更接近现场声的顶班黑胶声作参照,应该还是后者(SACD)全面性更优。
作者: 老发烧    时间: 2017-10-20 22:43
AP的SACD确实是好,器材到位的话声音能达到高端黑胶的味道了。
作者: Sonata    时间: 2017-11-20 10:47
比听得越多,结论越是战战兢兢。SACD转制六七十年代老录音,有些达不到头版CD的效果,母带的自然衰减也许是一个原因,而非制式之罪;还有一个,是新录音师的古典修养,也影响SACD转制效果。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