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简谈器材和音乐 [打印本页]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8 05:29
标题: 简谈器材和音乐
玩音响和听音乐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玩音响的目的是欣赏音乐。而听音乐的基础是有一套自己能接受的音响器材。其实不同玩家对硬件和软件要求是不同的,侧重点不同。如果喜欢硬件,忽视软件,其结果是不断升级器材,最终导致经济的大量没必要的损失。这不是酸葡萄心理。但如果您在器材可以接受的情况下,多学习古典音乐、民乐等等,您的注意力就会转移,软件的海洋才是广阔无边的,我们可以尽情遨游。听一曲贝多芬交响曲,会非常酣畅淋漓。夜深人静时听肖邦,我们会觉得心灵的悸动。对音乐的专注,慢慢不会过分追求器材。当然,有能力升级也是无可厚非的。在深圳,顶级的威信也有人买,但有几个人能负担得起呢?反过来,欣赏音乐离不开器材,其实对器材,每个人的要求不同的,一般在器材稳定的情况下,就会暂时不再升级器材,而是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音乐的欣赏和理解之中。用高档器材来欣赏音乐是最理想的,两者相辅相成,才是玩音响、听音乐的真谛。一点浅见,愿与朋友们多交流。有些朋友可能会觉得古典音乐难懂,一方面其实欣赏音乐是不仅仅局限于古典音乐的,还有流行、爵士甚至摇滚等。对于学习古典音乐,可以参考Fengni兄提供的资料:

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教授“走进音乐的世界”专题讲座,感觉受益匪浅。

周教授的讲课视频网址http://you.video.sina.com.cn/b/17408722-1566142904.html
和讲稿网址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316/01/58063_18937271.shtml
作者: xiaowu0750    时间: 2010-7-8 06:12
说是容易 但是人都是贪心滴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8 06:37
哈哈,贪婪是人的本性。
但人类也有控制能力的。
作者: xiaowu0750    时间: 2010-7-8 07:41
等我的钱都多到花不光的时候  我就弄套百万系统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0-7-8 08:50
简简谈器材和音乐

音乐如海,器材如舟。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7-8 10:56
简简谈器材和音乐

音乐如海,器材如舟。
尘客 发表于 2010-7-8 08:50


如是如是,善哉善哉……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7-8 10:57
我订的周海宏的书还在路上,11号才能送到,估计是从北京卓越发货的吧。
作者: 海之蓝    时间: 2010-7-8 20:24
其实我们应该提倡理性发烧
多把精力放到提高音乐上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9 06:48
谈谈对器材的认识:我在90年代就开始买发烧器材。多少有点经验和体会。
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对HIEND器材并非人人需要的。
每个人对器材都有一个能否承受(包括经济和精神)的底线。
举个例子:有些人觉得5W的器材已经很好了,但也有人需要50W的器材才能满意。
我本人的标准很低的,10W就行了。
但是为什么那么多朋友要升级呢?
这可以从心理学和生理学来解释。
其实音响就是男人的“情人”,因为我们听音乐实际也是一种沟通,
寻找快感和感情共鸣。
但是,和“情人”相处久了,就会失去新鲜感,不管您的情人有多漂亮。
结果都一样。最终都得离开情人。
玩音响是同样道理,再好的器材听久都会腻。
马上想到升级器材。其实很多时候这样做不一定对。
我建议大家关机一周不听音乐,一周后再听音乐,新鲜感马上又回来了。
在您想升级器材时,最好先试试这个办法再决定是否升级?
我因为每个月都要出差一周,所以我深有体会。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9 07:12
继续,大家要注意:我谈的只是假设和比喻。
人始终都要离开情人,为什么?因为缺乏感情。
浪子要回到家庭生活,为什么,因为和家人有感情。
同样道理:我们听音乐的感情来自何处?是唱片。
感情可以维系一个家庭,
而唱片的多少、从唱片获得多少共鸣才是最重要的,
不管您的器材有多高档,如果在音乐里找不到共鸣,结果都是白搭。
所以,玩音响和学习音乐紧密相连。
作者: mrwz    时间: 2010-7-9 07:28
本帖最后由 mrwz 于 2010-7-9 07:35 编辑

音乐是目的,器材是手段,这是音乐爱好者的宗旨,纯粹的器材发烧友追求的是升级过程中的快感,更多的烧友两者兼而有之。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9 14:11
音乐是目的,器材是手段,这是音乐爱好者的宗旨,纯粹的器材发烧友追求的是升级过程中的快感,更多的烧友两者兼而有之。
mrwz 发表于 2010-7-9 07:28

兄台说得对,可以这样理解。
作者: 阿炳    时间: 2010-7-10 00:50
继续,大家要注意:我谈的只是假设和比喻。
人始终都要离开情人,为什么?因为缺乏感情。
浪子要回到家庭生活,为什么,因为和家人有感情。
同样道理:我们听音乐的感情来自何处?是唱片。
感情可以维系一个家庭 ...
shinelb 发表于 2010-7-9 07:12

施版高人啊! 深有共鸣。
作者: extrema    时间: 2010-7-10 01:22
本帖最后由 extrema 于 2010-7-10 02:05 编辑

从网上借用两张照片:第一张是莫扎特童年使用的钢琴(羽键琴),第二张是莫扎特的手稿。我认为人的大脑(音乐逻辑和形象思维)通过作曲理论技术和钢琴乐器等辅助(工具)来创作出音乐,反过来就是说,音乐(乐谱等媒介)是作曲家思想和情感表达的载体。换言之,音响再好也只是工具,关键是用这个工具和怎样用这个工具来做什么,但努力学会使用好不同的工具这很重要,非常赞同“音乐是目的,器材是手段”! 有时发烧需要清醒地“发烧”,呵呵....
[attach]10993[/attach]
[attach]10994[/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0 04:57
深有共鸣。
阿炳 发表于 2010-7-10 00:50

那就没白写,哈哈。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0 04:59
从网上借用两张照片:第一张是莫扎特童年使用的钢琴(羽键琴),第二张是莫扎特的手稿。我认为人的大脑(音乐逻辑和形象思维)通过作曲理论技术和钢琴乐器等辅助(工具)来创作出音乐,反过来就是说,音乐(乐谱等媒 ...
extrema 发表于 2010-7-10 01:22

非常认同兄台的说话,兄台解释得也很形象,深入浅出。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0 05:15
我再深入谈一下,与大家探讨,我喜欢客观谈问题,如果有哪里不妥请大家网开一面,哈哈。
按照mrwz兄的说法,玩音响,听音乐有三种情况。

1、纯粹的器材发烧友追求的是升级过程中的快感。
2、音乐是目的,器材是手段,这是音乐爱好者的宗旨。
3、更多的烧友两者兼而有之。

这三种情况其实是不同的。先说第一种情况和第二种情况。我们玩音响,听音乐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快乐,说白了就是寻找快感。但是深入的程度是不同的。我直话直说,大家不要介意。其实第一种情况还是只停留在生理快感,第二种情况是不同的,表面也是快感在起作用,实质这种快感已经升华为心灵的感动,是一种感受和共鸣。综合起来:其实第三种情况是最理想的。
作者: xiaowu0750    时间: 2010-7-10 08:42
要么就不买 要么就买个好的然后享受一辈子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0-7-10 09:25
要么就不买 要么就买个好的然后享受一辈子
xiaowu0750 发表于 2010-7-10 08:42

等于白说,不信试试?
既然是情人,就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作者: extrema    时间: 2010-7-10 12:30
本帖最后由 extrema 于 2010-7-10 12:42 编辑

[quote]我再深入谈一下,与大家探讨,我喜欢客观谈问题,如果有哪里不妥请大家网开一面,哈哈。
按照mrwz兄的说法,玩音响,听音乐有三种情况。

1、纯粹的器材发烧友追求的是升级过程中的快感。
2、音乐是目的,器材 ...
......
开会:领导:“大家把不快乐的 事情讲一讲,让大家快乐快乐!”呵呵

我讲讲我的不算是发烧的”发烧“吧,为什么这样讲呢?因我的目标一直非常明确:器材没有什么最好的(只有最贵的,呵呵),只要为我所用的即为最好!大约20年多前(好像在89年的冬天),在国外偶尔遇见了LS35a,用的是俄国胆机功放,音源是磁带卡座,初听到时惊感天籁之音,回国后一直耿耿于怀,无法忘记,直到四年前圆了此梦,激动无语,听到至今,去年在朋友的帮助下,购到了梦寐多年以求的世霸Extrema,并且配置基本完毕(自认推有七成左右,满意知足了),因多年积累了一些音乐资料,开始细细品味音乐的魅力。我非常感谢我身边多年的好友GL兄,从他那里学到了不少知识,加上不断在各种音响音乐网站“潜心”学习,确实少走了不少弯路,自我总结:多看,多学,多了解,明确奋斗目标,搞一套或两套(不同所需)自己满意的系统,开始音响的“音乐生涯”,这才是最好的。再好的乐器和演奏技术,都是为表达音乐和思想服务的,再好的器材也是为人的大脑思维和听觉服务滴!通过音乐提高自身的音乐文化品味,在这浮躁的社会现实中,为自己营造出一个脱离凡尘喧嚣的音乐天国,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平静和释放,不是更好吗?所以,不会再“发烧”了,也许是烧到头了吧?!也许本来就没有“发烧”,呵呵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0 12:53
回extrema兄:谈到35A,真的很怀念那时初烧的情形。98年我开始买发烧音响。当时在两对音箱之间摇摆。一对是斯奔达35A。6500元。那小提琴和人声真是毒得要命,可惜播不了交响曲。另一对音箱是B&WM804,比较全面,但味道不行。15000元。我选择了后者,因为当时我主要听交响乐等古典音乐。但是当时不懂搭配,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枪文看过很多。但没有用。我的第一套组合是不理想的,因为功放推不好。后来升级,买了KEF的次旗舰,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功放,好的前后级又买不起。就忍痛把KEF卖掉了。至今我仍然后悔。我现在的音箱还不如我以前的KEF,在质感方面有差距,但目前CD系统和黑胶系统都将就,素质有限,但没有太大的缺点,我也不嫌弃就是了。现在暂时不考虑升级了,专心听音乐。
作者: extrema    时间: 2010-7-13 01:01
本帖最后由 extrema 于 2010-7-13 01:07 编辑

shinelb兄所言及是,与我有很多相似之处,我用LS35A听小提琴和人声,一般以中高音音域作品为主,听BACH小无很好,最近反35A之潮高涨,实在搞不懂!听室内乐和弦乐重奏作品用世霸EXTREMA非常漂亮,交响乐作品和钢琴类作品我认为只能用钢瓷的大音箱系统效果会很好的,暂时用Extrema替代,慢慢玩,借用一语:“细细品味,生活本来有滋有味(把音响玩出有滋有味)“!工具嘛,够用和用好就好!器材固然重要,但听”音乐是目的“(赞同)!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3 07:31
不仅35A播放巴赫小无好,世霸播放小提琴也是强项。
其实如果要听到最佳效果的巴赫小无,黑胶的巴赫小无非常突出的。
EXTREMA是极品级音箱,听交响乐我觉得没问题。
如果是我,我就不会升级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3 10:37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7-13 10:39 编辑
黑胶的巴赫小无非常突出的。大概听过10套巴赫小无的黑胶,给我印象最好的有三套。目前我最喜欢库伊肯这套头版,我觉得综合来评定考量,这套我最喜欢。这三套风格也很明显,谢林很平和、儒雅。米尔斯坦热烈、刚毅。而库伊肯的版本优美,结构清晰,录音效果也最好。


shinelb 发表于 2010-7-13 07:31
[attach]11098[/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3 10:42
[attach]11099[/attach]
作者: extrema    时间: 2010-7-14 00:21
本帖最后由 extrema 于 2010-7-14 00:33 编辑
不仅35A播放巴赫小无好,世霸播放小提琴也是强项。
其实如果要听到最佳效果的巴赫小无,黑胶的巴赫小无非常突出的。
EXTREMA是极品级音箱,听交响乐我觉得没问题。
如果是我,我就不会升级了。
shinelb 发表于 2010-7-13 07:31


没错,但世霸和35a还是两回事儿,音色,音场感,以及风格都不同,35a听巴赫小无音场和音色感觉很好,世霸有些听室内乐的作品,例如维瓦尔弟,亨德尔和卡莱里的室内乐作品,以及重奏作品很好!听交响乐的音场感觉还是不够,听钢琴的音色明亮感不足,钢琴和乐队的协奏曲等大作品有些“力不从心”,非功放等问题,在朋友家用JBL4343的听钢琴作品很好,钢琴音色的亮丽通透感极好,大音场效果很过瘾。我不是升级,我的观点就是用什么器材听什么作品,小提琴我还是最喜欢老奥的,他演奏的所有作品LP我都有,巴赫的小无和大无的感受,只能是个人所爱了,演奏家各有特点,诠释的也各有风格,无法妄加评价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4 09:38
看了兄台的回帖,有些问题要思考,所以回复慢了点。请理解。对器材的看法:我认为在理想的情况下,还是要上大型音响系统。其实不同的音响系统,声音都不同的。要看自己喜欢什么,我喜欢小提琴,将来我也想买一套适合小提琴的大型音响系统。为什么要上大型的呢?因为全面,在全面的基础上再选择适合自己的类型。未来几年,我想多去深圳的音响市场多听听,多走走,多了解。如果有什么发现,一方面对自己有个努力方向,另一方面可以在论坛和大家聊聊。虽然我对技术不懂,但哪些器材声音好我是听得出来的。至于是否最好搞两套音响系统,我觉得不一定,我个人倾向集中火力买一套尽量高档的器材。
作者: extrema    时间: 2010-7-15 01:26
我非常赞同仁兄的大系统观点,确实非常全面,但大系统也要考虑单元表现风格问题,我用全钢磁的大系统听小提琴作品,虽然靓丽和华丽,但还是缺少了弦乐特有的韵味和色彩,如果用粉磁单元听弦乐固然很好,但听钢琴作品和大型的交响作品又略显不足了,所以矛盾太多了,还没有发现符合自己心愿的可以全能表现的音箱,也许是听到的系统太少吧!呵呵,但我说的并不是建立两套系统,而是一套顶级器材可以推不同的音箱,这是我的设想和一直考虑的问题,当然线材方面先不用考虑,以后慢慢磨线,但就我目前的系统而言已满足了,以后再考虑玩大型的音箱,但个人感觉还是全钢磁的大音箱听钢琴和交响乐的表现是非常好的。
既然本题是“器材和音乐”,妄言表述只是纯属个人观点,先请谅解,谢谢!音响只能是音响,不管器材制造技术如何先进,但真的没有办法与现场听感相比,演奏现场是无法用任何器材把真实的感受再现出来,只是在模拟现场罢了,我曾听过克莱梅尔的现场演奏音乐会(有现场录音),但回过头来听他的CD录音,差异之大令我惊讶,当时的现场感觉荡然无存。经常有国外的朋友问我为什么花费这么多买音响?我只能回答:如果我在国内可以天天去听现场音乐会(机会和票价可以承受)的话,我绝不会买音响的,现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其他就不可以说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5 02:39
我认为听音响和听现场是不同的两种玩法,两者不能相互代替。现场那种热烈的气氛令人热血沸腾,音乐家通过音乐与听众交流,我们既是听音乐,也是看演出。因此。听现场和视觉也有关系。舞台上的音乐家忘我的投入也会感染我们。而听音响不同,声音和现场是不同的,但高档器材有他的个性,那种声音虽然是音染,但可能比真实的声音更好听都有可能。而一个人听音响,不会受到别人的干扰,想听什么都可以。一个人听音响,那种动静区别非常明显,因为没有干扰,思考会更多,那是一种静谧的美感。而现场给人更多是一种互动的关系。所以我认为现场和音响都要听,但我个人认为两者有很大的不同。不能相互代替。但有一个共同点,优秀的现场和听音响都能带给我们精神的享受。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0-7-15 09:04
我认为听音响和听现场是不同的两种玩法,两者不能相互代替。现场那种热烈的气氛令人热血沸腾,音乐家通过音乐与听众交流,我们既是听音乐,也是看演出。因此。听现场和视觉也有关系。舞台上的音乐家忘我的投入也会感 ...
shinelb 发表于 2010-7-15 02:39


听不到中等以上效果的现场(场地声学条件、座位、演出者、还有观众层次),不如回家听音响。
作者: extrema    时间: 2010-7-15 12:15
我认为听音响和听现场是不同的两种玩法,两者不能相互代替。现场那种热烈的气氛令人热血沸腾,音乐家通过音乐与听众交流,我们既是听音乐,也是看演出。因此。听现场和视觉也有关系。舞台上的音乐家忘我的投入也会感 ...
shinelb 发表于 2010-7-15 02:39


呵呵,看来又引出一个话题:现场效果与音响效果的区分?
作者: fengni    时间: 2010-7-15 12:27
设想有一套天价级的系统,在一个完美空间里,还原出录音的全部真实声音,这时的听音效果应该跟现场交响乐队演奏时站在指挥附近听到的现场效果一样,跟买票去听音乐会坐在观众席上的现场效果就有这样的差别。
作者: sygl    时间: 2010-7-15 12:44
赞同!我们没有。。大都汇。。。大剧院。。大厅。也没有大师到我们。。剧场。。电影院来。如果想把自己喜欢的大师请来,请到我们家里来为自己演奏所喜欢的作品,那就只能能靠让我们神魂颠倒,攒钱烧钱,费时费力的音响器材了,只有它们能帮你办到!让你领略乐者,为我们心灵带所来的慰藉与震撼!这也许就是我们烧音响,听音响的目的吧!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0-7-15 12:58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0-7-15 13:59 编辑

乐音只是一种形式,一种能让我们走进音乐内涵的载体;
没有足够的证据能够证明,只有演出现场能够听到的乐音才是音乐最完善的载体,虽然大多数时候我们感觉如此或者认为应该如此。
想想古尔德吧,为什么中后期的他拒绝现场而只让我们听到他的录音?仅仅因为羞怯?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7-15 13:04
如果想把自己喜欢的大师请来,请到我们家里来为自己演奏所喜欢的作品,。。。。
sygl 发表于 2010-7-15 12:44


至少老帕来你家唱给你听肯定没有录音里好听。。。。。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7-15 15:52
和外语一样,器材只是一个工具,需求因人而异。

如果一个人能只凭看谱就能知悉乐曲内的一切信息,那么器材这个工具也就无用了。
作者: extrema    时间: 2010-7-16 00:29
本帖最后由 extrema 于 2010-7-16 00:44 编辑
和外语一样,器材只是一个工具,需求因人而异。

如果一个人能只凭看谱就能知悉乐曲内的一切信息,那么器材这个工具也就无用了。
scfan 发表于 2010-7-15 15:52


对从事专业演奏人士来讲,读谱能力是一项“必须的”基本功,“功力”是经过长期专业培训和演奏经验的积累,名称为“试奏能力”,读谱就可以知道乐曲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术处理,经过反复读谱以后才可以进入实际练习和演奏中。。。,这是一个“必须的过程”,说实话,国内很多演奏者根本没有仔细研读乐谱的习惯。。。。但器材还是要用的,因人而异没问题,专业演奏人士使用音响器材,一方面听取他人的演奏风格和作品演奏的处理方法,另一方面是听自己的演奏不足,是从专业需要的角度来使用音响的,是分析和借鉴的工具,音响发烧和音乐发烧大部分是从欣赏的角度。著名指挥家小泽每天早晨第一件工作就是读谱,但小泽也会听音响的,马友友也使用音响器材,以后有机会我会通过朋友问老马使用什么器材,呵呵。
实在不好意思!惊动了版主SCFAN兄!荣幸!
作者: extrema    时间: 2010-7-16 00:35
本帖最后由 extrema 于 2010-7-16 00:40 编辑
至少老帕来你家唱给你听肯定没有录音里好听。。。。。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7-15 13:04


“恐怕”是没有来的可能了。。 哈哈

这个帖子越来越有意思了!
作者: sygl    时间: 2010-7-16 03:50
至少老帕来你家唱给你听肯定没有录音里好听。。。。。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7-15 13:04

extrema兄专业啦。。。。!这里是听友论坛。阅谱,背谱,视奏,分析查看曲句曲式。。。等等。是能知悉作者乐曲的内涵信息,及表达思想,那是专业人士做的乐理课程。理解不同!!老帕,爱乐,在现场演出,不做电声处理就真的不好听吗?欧美很多著名的歌剧院只做声响声学处理,根本不做电声。尤其是演奏古典音乐的场地!在每年新年音乐会xx大厅的台口上,除了台上有几只指向性动圈麦克录音用,你看见有加了电声回响处理的xx牌音箱器材摆在台上吗?音箱里发出的编辑合成压缩回放的电器声真的就比现场好听。。。。。。?
作者: sygl    时间: 2010-7-16 04:05
在好的器材也是尽可能还原现场的真实!这也是所有器材厂家的终极目标。不然就不叫High-Fidelity音响了!!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7-16 04:11
sygl兄看来有些误会,古典音乐现场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做电声处理的。

“至少老帕来你家唱给你听肯定没有录音里好听。。。。。”,我这话的意思,现场演奏(演唱)者必须与观众有一定距离,这样声波到达人耳时才可能让听者听到好的声音。有些声音,比如说帕瓦罗蒂如果与听者靠得太近,人的耳膜受到的压迫太大,听起来实际上压迫感已经逾越了宽松的美声区间,想象一下老帕那大号嗓门在二三十平米的空间中唱“柴堆上火焰熊熊”时,一边的听者会是什么感受。

据说胡贝尔曼的琴声近听如同劈材一般,呵呵,不过这也是他那异常饱满洪亮的声音特质之所以产生的原因,关键问题是,得保持距离,因为距离产生美,这话用在现场同样适用。

我从小在文艺环境长大,这一点很清楚,所以,音乐学院的琴房都要做吸声处理就是这个道理。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7-16 13:36
实在不好意思!惊动了版主SCFAN兄!荣幸!
extrema 发表于 2010-7-16 00:29


惭愧啊,承蒙一班大哥抬爱,授了小弟版主的头衔。小弟诚惶诚恐。兄千万别客气,把小弟当兄弟就行,畅言畅快。

小弟并不识谱,也是很羡慕能识谱看乐的高人,自己也是需要借助器材这个工具,才能进入音乐世界的。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7-16 13:37
我从小在文艺环境长大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7-16 04:11


原来念经兄系文艺青年啊,敬佩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7-16 13:43
原来念经兄系文艺青年啊,敬佩
scfan 发表于 2010-7-16 13:37


环境而已,呵呵。
作者: extrema    时间: 2010-7-16 18:43
本帖最后由 extrema 于 2010-7-16 18:57 编辑

非常荣幸能够与各位音响大师相识并“胡聊乱侃”了,献丑了,见谅!
实际上,舞台的音响效果也不尽相同,各有特点,我在莫斯科大剧院(天鹅湖全剧)和柴院的音乐厅,圣彼得堡的马林斯基剧院和圣彼得堡音乐学院音乐厅和交响乐团音乐厅(听过圣彼得堡交响乐团的柴六),基辅国家歌剧院和音乐学院音乐厅,敖德萨歌剧院和交响乐团及音乐学院音乐厅,匈牙利国家交响乐团音乐厅,新加坡的“榴莲壳”剧院和歌剧厅和音乐厅及交响乐团音乐厅,韩国汉城音乐殿堂,马来西亚交响乐团音乐厅,美国达拉斯交响乐团音乐厅,费城交响乐团音乐厅等等等等音乐厅听过音乐会(以后也会去维也纳和慕尼黑和芬兰赫尔辛基及冰岛交响乐团等),以及国内几个音乐厅,音响效果都截然不同,确实是没有使用电声处理音场效果的,依靠的是剧场具有很好的声学建筑以及调整反射音板等手段调整声学音响效果,(户外大型演出是另外回事儿)但有一点是相同的,舞台实际演奏者的音响位置和舞台下面的观众位置的音响效果却是截然不同的,舞台上感觉就是在一个吸音效果很好的房间一样,但传出去的声音经过剧场的声学等处理再到听众耳朵里,完全是两回事儿,而录音则选择了最好的平衡点的位置,也就是我们听到的CD中的最好的听音平衡位置,所以,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现场的音响效果要比音响器材再现的音响效果好,主要在于你的现场听音位置。CD等媒介不管怎样都是经过器材声学处理过的,另外,剧场效果和录音棚的效果又是有区别的,可以说也是另外一回事儿。话说回来,在国内有条件多听现场很好,听音响也无妨,个人喜爱不同,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只要喜欢和高兴就好,平安喜乐地生活是最好的,我喜欢这里的原因就是”极品人生“,交流中学到很多知识,名字和论坛环境相符,至于古尔德晚期不喜欢音乐厅的演奏,这我不清楚,我想是舞台演出的多多少少的”紧张气氛“令他感到束缚是他不喜欢的真正原因吧?!还有,学会读谱并不难,也非专业人士的份内事,在国外有很多人拿着乐谱听音乐会和歌剧演出的,我想学会一边读谱一边听音乐,会有很多好处的!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7-16 21:55
楼上去过的地方令人羡慕。。。
作者: xhj    时间: 2010-7-16 22:03
非常荣幸能够与各位音响大师相识并“胡聊乱侃”了,献丑了,见谅!
实际上,舞台的音响效果也不尽相同,各有特点,我在莫斯科大剧院(天鹅湖全剧)和柴院的音乐厅,圣彼得堡的马林斯基剧院和圣彼得堡音乐学院音乐厅 ...
extrema 发表于 2010-7-16 18:43

老兄您好,回家乡安顿下来了吧,没想到老兄见识不是一般的广啊,祝一切顺利!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7-16 22:26
非常荣幸能够与各位音响大师相识并“胡聊乱侃”了,献丑了,见谅!
实际上,舞台的音响效果也不尽相同,各有特点,我在莫斯科大剧院(天鹅湖全剧)和柴院的音乐厅,圣彼得堡的马林斯基剧院和圣彼得堡音乐学院音乐厅 ...
extrema 发表于 2010-7-16 18:43


呵呵,extrema弟兄的游历经验很广啊,羡慕!
作者: extrema    时间: 2010-7-17 01:55
本帖最后由 extrema 于 2010-7-17 02:14 编辑

哪里哪里,三位仁兄过奖了,“羡慕”实在不敢当,只是喜欢音乐罢了,曾“流浪”过,呵呵 没错,还是家乡好!心安!不过现在很好,去哪里也很容易的,我的愿望就是有机会的话一定要把世界上最有名的音乐厅和歌剧院看到,希望如此!正努力中、、、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7 03:36
非常荣幸能够与各位音响大师相识并“胡聊乱侃”了,献丑了,见谅!
实际上,舞台的音响效果也不尽相同,各有特点,我在莫斯科大剧院(天鹅湖全剧)和柴院的音乐厅,圣彼得堡的马林斯基剧院和圣彼得堡音乐学院音乐厅 ...
extrema 发表于 2010-7-16 18:43

[attach]11405[/attach]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0-7-17 08:15
45# extrema


可能是我的意思没有表达清楚。如果说到音响效果,同意只要是正常情况下肯定是演出现场比器材再现的要好。我是在想象,作为表达自己音乐思想或内容的最佳形式和载体,或者简单说最满意效果,除了演出现场能够听到的那种乐音以外,在音乐家脑海里未必没有做过其他选择,例如古尔德?
其实有些个人化的东西本不足为论,自己对现场演出有些成见,应该是条件和阅历所限吧,坐井观天了。记忆中只有一两次,在听现场的时候耳边没有小声叽杂的交谈,演出水平和音响效果又不错。
作者: extrema    时间: 2010-7-17 23:17
本帖最后由 extrema 于 2010-7-17 23:43 编辑
45# extrema


可能是我的意思没有表达清楚。如果说到音响效果,同意只要是正常情况下肯定是演出现场比器材再现的要好。我是在想象,作为表达自己音乐思想或内容的最佳形式和载体,或者简单说最满意效果,除了演 ...
尘客 发表于 2010-7-17 08:15


尘客兄的意思明白了,也赞同!确实国内的音乐会现场安静环境不如人意,人文素质和习惯问题,也是长期积累下来的“文化属性问题”,还好没有一边听一边喝茶零食。。。否则真的是“茶馆”了,呵呵 ,实际上,现在的音响器材已经很好很好了,听音乐没有问题,风格取向在于个人的喜爱了,当然在经济能力的允许下“清醒的”升级器材会得到更好的音响效果,无可非议!我非常喜爱老版的LP,有些老版的LP录音是演奏家一次一气呵成录音成功的,没有任何的“拼接”和技术处理,唱片的价值也就体现在这了。曾经错过一个机会,至今后悔不已!!92年在国外经过一书店,看到一张石板的“LP”,就像是电影“海上钢琴师”里的那样的直刻母盘,但要厚些,是刻在石头板上的,现在清晰得记忆是巴赫的管风琴作品,应该是189?年(1900年以前的,没有问题)的直刻录音,事隔几天再去买已经消失了,再也没有见到,所以,见到自己喜欢的音响资料马上下手,千万别犹豫!否则真是后悔断肠的,音乐资料的积累也是一种乐趣,经验和学识的积累,“玩”起音响才更会有意思!!这个帖子的几位仁兄的音响才华和音乐见解让我敬佩!!
作者: extrema    时间: 2010-7-17 23:35
本帖最后由 extrema 于 2010-7-17 23:40 编辑
11405
shinelb 发表于 2010-7-17 03:36

[attach]11483[/attach]

很好的唱片,RU的旋律出版的。每次听天鹅湖就会想起当时在现场的情景,舞台场景太漂亮了,还有每年在圣诞节晚上,各大剧院都会上演老柴的“胡桃夹子”,非常有意思!!!回忆ing 呵呵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0-7-18 08:09
本帖最后由 牛仔 于 2010-7-18 08:21 编辑

extrema兄是个真正的高手啊!
“悟”性对声音的判断很重要。
如从拾音器材、指挥、听众角度去看,拾音器材所处的位置是最好的,因为它最靠近声源,不受音障影响。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0-7-18 08:28
“我非常喜爱老版的LP,有些老版的LP录音是演奏家一次一气呵成录音成功的,没有任何的“拼接”和技术处理,唱片的价值也就体现在这了”
这也是真正大师的价值体现。
作者: extrema    时间: 2010-7-18 23:47
”牛仔兄“实在是过奖了,实在是不敢当,胡诌乱侃了,仁兄别见笑已感激了,仁兄观点非常赞同,老LP确实”体现出大师的价值“,同时音乐媒介也是音乐文化的传承载体,有时在积累的音乐资料中也能发现当时录音器材的品质水准和体现出当时录音技术的方法,录音的好坏也可以看出录音师的”悟“性和专业水平!非常高兴在与各位弟兄的交流中学到很多和自己的一些观点得到证实,感谢!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