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关于情爱的那些事 [打印本页]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0-7-10 18:42
标题: 关于情爱的那些事
情与爱是个永恒的主题。
发现自己最近爱听的一些作品,多少都跟情与爱有关。贴一张出来,请各位也继续介绍一些,好让我在这个炎热的夏天继续小资一番。

我要贴的一张是柏辽兹(1803-1869)《幻想交响曲》。这个法国浪漫派代表人物,生性狂妄,多愁善感,带着病态的梦想和燃烧的激情,写就了《幻想交响曲》。作品中有为青年为爱服鸦片自杀的倾国倾城女子正是1827年自爱尔兰来巴黎演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名伶亨利叶塔•史密逊小姐。穷音乐家的情书没能打动女人的芳心,却意外诞生了这部伟大的作品!
1830年这部专门为史密逊小姐创作的《幻想交响曲》在巴黎首演时,柏辽兹却没能看到自己梦中情人的倩影!这让他失望之余也说了一句很没有风度的话:有啥稀罕!不就女人一个嘛。。。。。
然而,多情的柏辽兹又怎能忘怀这个令自己爱得死去活来的史密逊小姐!于两年后的1832年12月9日,又在巴黎举办一场演奏会。巴黎各界的名人如帕格尼尼、海涅、雨果等都应邀前来。这次,已经发胖不再那么红火的史密逊小姐终于出现。这位多情公子与她四目交投时,定音鼓的声音便变得狂乱不已。
1833年10月有情人终成眷属。
柏辽兹一生只为女性和艺术而燃烧自己,他并不在乎爱情的成败是否会招致旁人的热嘲冷
讽,为艺术他宁愿挨饿受冻。一位典型的法国浪漫派代表人物。

乐章概述(以下内容是转贴)
第一乐章“梦、热情”,形容年轻艺术家见到心上人的喜悦,心上人可以说是结合魅力与理想于一身,几乎只有在梦中才能寻觅到。此点,完全符合柏辽兹个人的爱情观,他在评断文学、音乐相当理性,但是面对女人时却把她们当成理想无瑕的完美形象。融合了初恋的情愫与对史密逊的渴望,柏辽兹以加上弱音器的小提琴娓娓道出心声。在和声与配器的新颖度上,早已经超越过去任何一首交响曲的成就,光把这个乐章当成一个完整的交响曲来看,都不会太寒酸。柏辽兹以非常长大的缓慢序奏铺陈出此乐章的梦幻感,虽然之后接的是奏鸣曲式,但是交响曲一开始便用如此长大的序奏也是创举。在小提琴与铜管缓慢逐一对话后,音乐才进入明亮快速的主部。
  长笛与小提琴演奏出的优雅主题便是代表心上人的固定乐念,再往后的每个乐章它都会以不同姿态出现,贯穿全曲成为灵魂中心。另外,虽然为奏鸣曲式,但与古典时期的奏鸣曲式却大不相同,音乐的开展完全视需求而论,不因形式而有所束缚,因此呈式部没有第二主题,再现部也没有太多发展。反倒是结尾跟序奏一样相当长大,形成德国人眼中形式不均衡的第一乐章。结尾梦醒时不见心上人踪影,思念的渴望与苦楚充满了宗教气氛。
  第二乐章“舞会”,年轻艺术家在热闹的舞会场景中,发现爱人踪影,在音乐的喧闹声中,长笛与双簧管将固定乐念变形演奏出来。整段演奏长度大约只有第一乐章的三分之一,本乐章在配器上讲究透明感,用了两架竖琴增加这种清澈的感觉,而音色偏浊的低音管则未用,双簧管也只用了一支。交响曲的乐章中加入圆舞曲,在当时是首举,因为连闻名世界史特劳斯家族的圆舞曲都未问世呢!所以这个现在听起来轻松无比的乐章,在那个时代可是超越禁忌的大突破。
  第三乐章“田野风光”,夏日傍晚的乡间,两位牧羊人以民歌互通声息(英国管与双簧管的唱和),心上人的倩影再度出现,但艺术家却因而担心她对自己不忠。随之太阳下山,雷声隆隆,只留下一片孤寂。此段很明显受到贝多芬《田园交响曲》影响,在当时因为战争的关系,法国人普遍对德国人没有好感,因此贝多芬的交响曲在法国并没有太受到重视。但是柏辽兹凭其对艺术过人的洞察力,对贝多芬的交响曲多所欣赏,并将它推荐给自己的老师J-F Lesueur。心上人的固定乐念出现之际,情绪呈现不安定情况,后来虽然趋向平静,但也同样趋向死寂。从第一乐章的梦幻期待与渴望,到第二乐章的欢愉轻快,到了这里艺术家的苦恋似乎已经走到死巷尽头。从自然的旷野描写到内心的绝望,柏辽兹真是充满了想象力。
  第四乐章“断头台进行曲”,艺术家梦见自己杀死心上人,而且被判死刑,必须步向断头台。固定乐念由竖笛吹出,但是代表死神的整体管弦齐奏,没多久便粗暴地将她驱走。音乐整体气氛在定音鼓敲击下,有着沉重的进行风,连法国号的吹奏都仿佛失去了光泽(加音塞),令人不寒而栗。弦乐群在此都以低音部为主轴,更增添音乐厚重、迟滞的感觉。铜管群粗暴肆虐的吹奏,增加音乐的紧张感,同时将场面气势大大地开拓出来。越接近死刑台音乐的气氛越紧致凝重,心上人固定乐念最后在断头刀落下的同时消失无踪。
  第五乐章“女巫的安息日晚会之梦”艺术家醒来发觉自己在坟墓边,看到许多妖魔鬼怪,音乐充满阴森之感。结果日前渴望的心上人竟然也在此出现,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她已经失去高贵形象,成为狰狞古怪的女巫,跟着群魔纵歌狂舞。此时,柏辽兹正沉溺在与女钢琴家卡蜜儿莫克的爱情中,因此他将对史密逊多年的苦恋转爱为恨,在音乐中报以一箭之仇让她从贵妇成为女巫,当钢琴模仿钟声的效果出现后,音乐奏着象征是世界绝灭的末日经。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0 21:42
贝多芬在创作小提琴协奏曲的时候陷入爱恋之中,他和贵族的女儿——匈牙利的伯爵小姐勃伦斯威克产生了深深的爱情,并在她家的庄园度过了快乐的夏天。他一生中这“最明朗的日子的香味”便渗透在贝多芬这部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中 。后来老贝和这位勃伦斯威克小姐订了婚,在这期间他创作出了如《第23(热情)钢琴奏鸣曲》、《田园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第四乐章等著名作品,不过他终究无法与人结合,几年之后婚事告吹。
[attach]11024[/attach]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0-7-11 00:31
2# shinelb
今晚等看德国战车的表现。有空再贴一张雅纳切克的《第二弦乐四重奏》(心言)。
1917年,63岁的雅那切克(1854-1928)与小他38岁的卡米拉·斯托斯洛娃相识继而相恋期间,前后给这位可爱的小情人写了600多封情书。而这首四重奏正是作曲家为纪念这段恋情而创作。
1928年初,雅那切克将满载这段火热恋情的600多封情书“缩写”成了这部原题为《情书》的“心言”四重奏。
从初识的美妙,到相知的喜悦,从相爱的纠结,再到分离的惶恐。。。。。。
半年之后,作曲家带着遗憾辞别人世。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1 03:37
[attach]11030[/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1 03:39
以色列犹太裔女歌手伊斯特·奥法林,自1970年起她就是音响发烧友的梦中情人凡男性听到了她的嗓子,就想向她求婚;她的歌声太美了,太亲切了。”假如你没有听过她的歌,那你赶紧找一张回家听听,说不定还会写情书给她。这张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佳女声天碟之一的专辑1972年由德国ART唱片公司录制,由大眼妹Esther Ofarims 主唱,当年的确是发烧友人手一张 LP 或 CD做为人声试音之用。Esther她以德文、拉丁、法文、土耳其、意大利和希伯来唱出很多国家的民谣,比如说Rataplan这是根据法国民谣改编的歌曲,叙述着国王追求臣属之妇的过程.....;Hayu Leiloth这首歌是希伯来文,描述一对犹太情人,在埃及相恋的过程中,虽然双方发誓要同生共死,但是有一天男方被征召去服劳役之后再也没有看过他了,女生悲伤之余不禁问着苍天.....;Nique Nac No Muse这是法文歌,藉以表达对缪斯女神的赞叹,缪斯女神是希腊神话中,九位掌管诗词、歌曲、舞蹈、历史等女神的称呼,一般也作为对诗人的雅称;La Scillitana这是意大利歌谣.......。虽然全碟录音时间长度才35分钟多一点,但我们听听Esther那清丽脱俗、磁性中充满真挚情感的声音,就不难感觉出她是绝对的实力派。(转帖)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1 03:51
贝多芬在创作小提琴协奏曲的时候陷入爱恋之中,他和贵族的女儿——匈牙利的伯爵小姐勃伦斯威克产生了深深的爱情,并在她家的庄园度过了快乐的夏天。他一生中这“最明朗的日子的香味”便渗透在贝多芬这部唯一的小提琴 ...
shinelb 发表于 2010-7-10 21:42

有人认为贝多芬只写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与他的爱情有关。
估计他每想起他的小提琴协奏曲就会感到伤感和痛苦。
可怜的乐圣!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7-11 03:52
因情所触动灵感而诞生的作品中,瓦格纳的《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是为丰碑!那也是浪漫主义的巅峰之作并由此导致了古典体系瓦解的逐渐瓦解。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1 03:57
[attach]11031[/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1 05:11
天气太热了,想到冬天。尽管南方的冬天不下雪,但我以前在北方住过一段时光。听巴赫的《法国组曲》,那种优美的意境,让我想起北方的冬天那落在窗台上的雪花,优美曼妙而晶莹。每当冬天聆听席夫的《法国组曲》,他的演绎优美而如歌,令人心底倍感温暖。而聆听古尔德的版本,则会令我不住地在室内度步,仿佛就要随着巴赫的舞曲而手舞足蹈…….

巴赫有三部键盘组曲:《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和《帕蒂塔》(又称为《德国组曲》和《古组曲》),这次先谈《法国组曲》,以后有机会再谈规模更宏大的《英国组曲》和《德国组曲》。《法国组曲》是巴赫非常浪漫,多情,优雅的作品,因为它是献给他的第二任妻子的。《法国组曲》,感情较为柔软而温馨,具有法国风情的洗练和简洁明了。《法国组曲》创作于巴赫的克滕时期,这是巴赫器乐作品创作最多的时期,像《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和《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都创作于这个时期。巴赫一生的创作分为3个时期。即魏玛时期,克滕时期和莱比锡时期。

[attach]11034[/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1 05:11
[attach]11035[/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1 05:27
莱昂哈特的黑胶版本:

[attach]11036[/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1 05:33
瓦尔哈的版本,变化较多,非常耐听。我感觉要比莱昂哈特的版本更为生动、鲜活、节奏感更合理。相对来说,莱昂哈特的版本要显得暮气沉重一些。对于巴赫《法国组曲》这部名作,我最喜欢瓦尔哈。

[attach]11037[/attach]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7-11 05:56
呵呵,兄弟您觉得巴赫很“情爱”吗?要不至少有点“相敬如宾”那意思?还是这炎热的夏日又让您想起了巴赫?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1 06:04
呵呵,兄弟您觉得巴赫很“情爱”吗?要不至少有点“相敬如宾”那意思?还是这炎热的夏日又让您想起了巴赫?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7-11 05:56

大师,巴赫在我心中是一个宅心仁厚的长者,他的小提琴奏鸣曲是纪念前妻的(我后面会提到),巴赫不是神(但他的作品就像神灵附体)。我喜欢巴赫很多年了,至今没有谁能和他相媲美。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7-11 07:20
这个话题很有创意!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0-7-11 09:14
呵呵,兄弟您觉得巴赫很“情爱”吗?要不至少有点“相敬如宾”那意思?还是这炎热的夏日又让您想起了巴赫?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7-11 05:56

念经兄,在下以为心中有爱的话不一定要去听瓦格纳肖邦,巴赫的“创意曲”也能听出“情爱”来,BWV 791不是一首思念恋人的心曲吗?BWV777中也可听出沉浸在爱河中欢欣之情...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0-7-11 09:25
本帖最后由 广陵散 于 2010-7-11 09:28 编辑

看到楼主和S版浪漫诗意的描述,突然也想到了雅那切克的音乐,几年前漫步捷克莫拉维亚乡间时,雅纳切克天籁般的乐曲霎时充溢心胸,有“在杂草丛生小路”钢琴对早年生活的追忆,也有“心言”弓弦的直抒胸臆。

流水树林(摄于捷克莫拉唯亚乡间)
[attach]11039[/attach]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0-7-11 09:27
雅纳切克的CD唱片

[attach]11040[/attach]

[attach]11041[/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1 10:22
念经兄,在下以为心中有爱的话不一定要去听瓦格纳肖邦,巴赫的“创意曲”也能听出“情爱”来,BWV 791不是一首思念恋人的心曲吗?BWV777中也可听出沉浸在爱河中欢欣之情...
广陵散 发表于 2010-7-11 09:14

学习不够,愿兄长多解释:

[attach]11042[/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1 10:25
看到楼主和S版浪漫诗意的描述,突然也想到了雅那切克的音乐,几年前漫步捷克莫拉维亚乡间时,雅纳切克天籁般的乐曲霎时充溢心胸,有“在杂草丛生小路”钢琴对早年生活的追忆,也有“心言”弓弦的直抒胸臆。

流水树 ...
广陵散 发表于 2010-7-11 09:25

非常喜欢您的摄影作品,以后多来一些,论坛喜欢多种艺术并存。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2 07:01
SONY SM2K 52615 拉雷多,古尔德的巴赫《小提琴奏鸣曲》

巴赫的这组小提琴奏鸣曲大概是他1717年至1723年在科腾创作的,有着逻辑严密的结构和歌唱性极强的旋律,如果说他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帕蒂塔表现了一个世界和宇宙,那么他的小提琴奏鸣曲则更多地表现了他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据说巴赫在创作前六首奏鸣曲的时候妻子刚去世,所以这组小提琴奏鸣曲非常伤感,幽怨,充满着哀怨之情,都深深地表达了巴赫对亡妻的缅怀和悲痛,是他对失去亲人的心灵告白,也是对自己心灵的抚慰。后四首有人怀疑是伪作,也有人认为是他改编的,但也同样充满着鲜明的巴洛克特色。巴赫这部作品有两个版本是不相上下的,非常优异。就是这个版本和葛鲁米欧的版本。之所以推荐这个版,是因为这是一个钢琴版,入门者容易接受;而葛鲁米欧的版本是大键琴版,入门者对大键琴可能会不大适应,但格洛米欧这个版本是小双张,更超值。从聆听角度来说,我更喜欢拉雷多和古尔德。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2 07:01
[attach]11062[/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2 07:04
库一肯和莱昂哈特的古乐版本:

[attach]11063[/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2 07:12
ikushi  兄请继续。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0-7-12 11:14
学习不够,愿兄长多解释:

11042
shinelb 发表于 2010-7-11 10:22

呵呵,兄台较真了,在下逗逗念经兄的。
不过,与其把巴赫创意曲作为枯燥的钢琴复调练习曲,我宁愿将它们看作有血有肉“30个生活片段”或“30个情感片段”,巴赫的天才也在于此,正如肖邦能把练习曲的旋律写得那么优美,巴赫的创意曲也能将枯燥的音符化为情感的潜流,我确实将BWV791的浅吟低唱当作恋人的情书来解读,而BWV777主旋律的欢跃和左手声部略带苯拙的唱和不就是处于热恋中欢喜又矛盾的心情吗?
自我浅陋之见,博版主和乐友一笑。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2 11:34
《二、三声部的创意曲》,聆听起来非常象一种游戏;
几个声部翻来覆去地交替,发展,变化。
在古尔德那个版本,是很另类的:他把一共30首曲子按照调性来重新组织和安排,
就是说在每一首二声部创意曲后配上与之调性相同的三声部创意曲。
不知道还有没有人按照他这种安排来演绎这部作品?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0-7-12 11:34
非常喜欢您的摄影作品,以后多来一些,论坛喜欢多种艺术并存。
shinelb 发表于 2010-7-11 10:25

惭愧,在下摄影门外汉,何敢称“作品”,旅游记录而已。
再发几张在捷克的旅游记录

曲径通幽(莫拉维亚乡村旅馆)
[attach]11069[/attach]

捷克啤酒
[attach]11070[/attach]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0-7-12 11:38
本帖最后由 广陵散 于 2010-7-13 22:20 编辑
《二、三声部的创意曲》,聆听起来非常象一种游戏;
几个声部翻来覆去地交替,发展,变化。
在古尔德那个版本,是很另类的:他把一共30首曲子按照调性来重新组织和安排,
就是说在每一首二声部创意曲后配上与之调 ...
shinelb 发表于 2010-7-12 11:34

据我所知,除了古尔德外还没有人这么干过,古也算特立独行侠了。
里帕第也曾把肖邦圆舞曲次序打乱。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2 11:44
惭愧,在下摄影门外汉,何敢称“作品”,旅游记录而已。
再发几张在捷克的旅游记录

曲径通幽(莫拉维亚乡村旅馆)
11069

捷克啤酒
11070
广陵散 发表于 2010-7-12 11:34


这么漂亮的照片真是多多益善!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0-7-12 11:45
本帖最后由 广陵散 于 2010-7-12 11:52 编辑
惭愧,在下摄影门外汉,何敢称“作品”,旅游记录而已。
再发几张在捷克的旅游记录

曲径通幽(莫拉维亚乡村旅馆)
11069

捷克啤酒
11070
广陵散 发表于 2010-7-12 11:34


觉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己亲身到雅纳切克故乡捷克莫拉维亚后,才深刻体会到雅氏“杂草丛生的小径”中的描绘和这方土地多么水乳交融。

杂草从生的小径(摄于捷克莫拉维亚乡间)
[attach]11071[/attach]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0-7-12 11:48
24# shinelb
                                       钻石与雪花的爱情
勃拉姆斯说:也许别的女人也可以给我一个天堂,但我心里的天堂早已被克拉拉占满。
1896年,63岁的勃拉姆斯拖着病危之躯奔走在欧洲大陆。他正绝望而痛苦的从瑞士赶往法兰克福参加一场葬礼。由于行色匆忙,他踏上了相反方向的列车,车载着他离他要去的地方越来越远。
当他赶到法兰克福的时候,那场葬礼已经结束。十字架后面永眠着朝思暮想的女人。
孤独的他站在墓前,拉了一首无人知晓名字的小提琴曲,静静地倾诉着43年的情愫与40年的思念。   
这位墓主的名字叫克拉拉,一位钢琴演奏家,音乐家舒曼的妻子,勃拉姆斯的师母。
1853年,20岁的勃拉姆斯初次见到大他14岁,并且已是几个孩子母亲的克拉拉。   
勃拉姆斯对克拉拉一见钟情。在此后几年内,勃拉姆斯一直同克拉拉一起照顾生病的舒曼以及他和克拉拉的孩子,直到1856年,舒曼在精神病医院里死去。   
几年的朝夕相处加深了勃拉姆斯对克拉拉的爱意。但是,克拉拉是自己的师母,是他始终尊重如同父兄的老师舒曼的妻子。理智压制住了勃拉姆斯的感情,他用空间隔绝的方式把自己的爱也隔绝在绝望的思念里。所以,他选择离开,永远不相见。   
那一年是1856年。   
离开克拉拉的勃拉姆斯,曾经资助克拉拉全国巡回演奏舒曼的所有作品;他曾经无数次写给克拉拉情书,却始终没有寄出去;他一直和克拉拉保持联系,时刻关心着对方的生活。
1875年,他完成献给克拉拉的《C小调钢琴四重奏》,前后用了20年。
他一生所创作的每一份乐谱手稿,都寄给克拉拉。
勃拉姆斯始终没有让自己爱欲浪涛漫过理智的大坝。他把这种思念全部用音乐表现。他说:“我最美好的旋律都来自克拉拉。”
而他却终生未婚。   
1859年,勃拉姆斯写下了他的A大调《第二号小夜曲》。勃拉姆斯一生中只写了两首小夜曲,他当然会珍惜这《第二号小夜曲》。这一年的9月13日,他将这首小夜曲的第二、第三乐章寄给了舒曼的夫人克拉拉。这一天,是克拉拉40岁的生日。这一年,是舒曼逝世后的第三年。这一年勃拉姆斯26岁。
1885年,勃拉姆斯写完了的最后一部交响曲《E小调第四交响曲》。指挥家克雷伯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将这部交响曲诠释得无比精美。我觉得这部作品是勃拉姆斯对自己一生的回顾,优美忧伤的旋律,从头至尾回荡着无可奈何的叹息。
勃拉姆斯的好友、小提琴家约阿辛曾这样描述勃拉姆斯,说他像“钻石般纯真,雪花般柔软”。这样的描述,不仅是对他的人格,也是对他的音乐。在勃拉姆斯的音乐中,回荡着深沉挚切的赤子之心,倾诉着对爱情的渴望。在钻石般透明澄澈的天空中,飞扬着晶莹柔软的雪花。
1897年,就在克拉拉逝世的第二年,64岁的白须老人终于在天堂与他的爱人重逢,长相厮守。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2 14:41
勃拉姆斯的第三交响曲是献给克拉拉的,
其中第三乐章被克拉拉称为森林田园诗。

[attach]11075[/attach]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0-7-12 14:55
施版的文章让我想起了这幅画
[attach]11076[/attach]
后面弹钢琴者为Clara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2 15:00
拉小提琴的是不是约阿斯姆,我乱猜的哈。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0-7-12 15:03
猜不中。没奖品!
是勃拉姆斯。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2 15:05
勃拉姆斯不会小提琴吧?
但他是钢琴家。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0-7-12 15:12
难到是我看错了?再上张去对比一下
[attach]11077[/attach]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0-7-12 15:18
[localimg=180,135]1[/localimg] 30# 广陵散
向往此等曲径通幽的怡然自得!
可惜只能在孩提时代的记忆中寻找,
要么学兄台飞一次捷克?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0-7-12 15:25
33# 牛仔
牛兄:哪里找来的这么一张照片!
这哪里是我心目中的勃拉姆斯和克拉拉呀!
难怪S班猜不到!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0-7-12 15:30
都是唱片资料里的。要不要再上一张?就怕你不高兴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0-7-12 15:38
[localimg=180,135]1[/localimg] 30# 广陵散
向往此等曲径通幽的怡然自得!
可惜只能在孩提时代的记忆中寻找,
要么学兄台飞一次捷克?
ikushi 发表于 2010-7-12 15:18

兄台若有闲暇自然值得一游,倘若业务繁忙,本地“农家乐”也可作代替。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0-7-12 15:40
难到是我看错了?再上张去对比一下
11077
牛仔 发表于 2010-7-12 15:12

上张勃拉姆斯年轻俊照:

[attach]11078[/attach]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0-7-12 15:41
或这张?

[attach]11079[/attach]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0-7-12 15:41
40# 牛仔
我来上两张: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0-7-12 15:44
感觉不一样,这就是生活啊
[attach]11082[/attach]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7-13 08:33
没有克拉拉,英俊还有什么意义?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0-7-13 14:30
46# 清兵

                     她比烟花更寂寞
她就是杰奎琳•杜普蕾,一个我非常喜欢的大提琴演奏家。

杰奎琳•杜普蕾(Jacqueline du Pré)於一九四五年出生在英国一个充满音乐的家庭。四岁那年,当她听到收音机里大提琴的声音时,就嚷嚷着要那样的乐器。从此展开了杜普蕾与大提琴之间的不解之缘。

据说匈牙利大提琴家史塔克有次乘车,听见广播里正播放大提琴曲,便问旁人是谁演奏的。旁人说是杜普蕾。史塔克说:“像这样演奏,她肯定活不长久。”好厉害的史塔克,真是一语成谶啊!史塔克知道,杜普蕾是用生命在演奏,为了琴艺的完美,可以不惜一切。杜普蕾一直是许多古典音乐乐迷心中的一个叹息。

一九六七年,22岁的她在耶路撒冷和以色列籍钢琴家巴伦波因(Daniel Barenboim)结婚。这对金童玉女,为古典乐坛留下了佳话。他们不论在生活或是音乐上,彼此都是最佳的伴侣。
可惜到了一九七O年她的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迫使她不得不中断演出活动,一九七一年她正式停止演出,并完成她最后的录音作品:萧邦与法朗克大提琴奏鸣曲。一九七三年,廿八岁时,在伦敦最后一次公开登台,在祖宾.梅塔的指挥下,演奏的曲目就是与她渊缘最深的艾尔加大提琴协奏曲,从此因病告别音乐舞台。

在电影《Jackie and Hilary》(《她比烟花更寂寞》)中,有这么一段对话。
「如果我从此不会拉琴,你还会爱我吗?」
「没有了大提琴,不会拉琴,那还会是你么?」

果然,在杜普蕾的生命最后的十五年里,只剩下医师、护士和几个老朋友。
巴伦波因先是每隔一段时间来探望她,一直持续到巴伦波因在巴黎另组一个家庭之后。有了新家,回来的机会就更少。
1987年,42岁的杜普蕾在孤独中慢慢的走完了演奏家的短暂人生。
巴伦波因背叛了杜普蕾,至今英国人也没有原谅他。

读到这里的您呢?
我想还是赶紧找出一张她的代表作《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吧,作为对这位天才大提琴演奏家的最好怀念。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3 16:04
感情丰富的布拉姆斯,一生其实很浪漫,有过多次恋爱。1856年开始他的第一个恋情--与美丽的女歌手阿加特.赛宝德,认识一年后订了婚,但是布拉姆斯却反悔,解除婚约,也造成双方的伤害,因为布拉姆斯深怕他不能给予安定的生活。1865年创作的第二号弦乐六重奏第一乐章的主题出现AGADHE,布拉姆斯把恋情融入这首音乐中。

[attach]11111[/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4 14:25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7-14 14:33 编辑

音乐的爱与爱的音乐

[attach]11207[/attach]

“Canon”经常出现在佳能公司的数字产品上。但Canon又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写作格式:一个声部的曲调始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一个小结、最后一个和弦。在乐曲行进间,两个声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离不弃,永不分离。缠绵极至的音乐,犹如两个人,生生相依,生死追随。

    用卡农手法写成的乐曲被称之为“卡农曲”。卡农虽不像交响曲、协奏曲作品时而高潮起伏、惊心动魄,时而幽静平和,意寓深刻。但在貌似反复平常的旋律行进中,却奏出多种和谐共鸣的音律,从平凡的韵律中发出束束“知音+音韵”感知融合的生命力,让人醉迷。

    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帕赫贝尔(1653 ~ 1706)的《D大调卡农》是一首让人心醉的作品。他的名字既没有出现在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西洋百首名曲详解》一书中,也没有出现在该社出版的由爱·唐斯著的《管弦乐名曲解说》上、中、下一套书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百度百科中,人们会蓦然发现“在西方音乐史上,最广为流传的‘卡农曲’当推帕赫贝尔的这首《D大调卡农》”的乐曲评价。由于帕赫贝尔主要致力于宗教音乐的创作,他的许多乐曲都名不经传,唯有这首《卡农》至今魅力依在:好莱坞将其改编成电影《凡夫俗子》的配乐;韩国影片《我的野蛮女友》使这首乐曲广为流行;不少牙医喜欢以这首乐曲作为为病人拔牙时的疗效音乐;就连英国王妃黛安娜的葬礼上,也使用了这首乐曲。

    据未经考证的文献记载,这首乐曲的创作,曾有一段爱情故事。据说帕赫贝尔曾在教堂里弹琴。有位名叫芭芭拉·盖伯勒的富家女儿听到了他的琴声,不由得爱上了他。于是就借口向他学钢琴来接近他。因芭芭拉学琴不是真正的目的,帕赫贝尔因她琴艺无长进而很生气,曾一度要将她逐出门去。芭芭拉痛下决心,回家闭门练琴。半年后,她在镇上的钢琴大赛中获得大奖。当她捧着奖杯向帕赫贝尔表白时,帕赫贝尔已应征入伍。

    芭芭拉痴情地等着她的心上人,拒绝了很上门邀婚的人。有个富家子弟钟情于芭芭拉,为不使芭芭拉拒婚,叫人从前线运回一具碎尸,谎称帕赫贝尔已战死。芭芭拉痛心欲绝,导致了在曾向帕赫贝尔学琴的教堂里割腕自杀的悲剧。

    在芭芭拉回家练琴期间,帕赫贝尔发现,没有芭芭拉在身边时,感到自己生活索然无味。他也已不知不觉地爱上了芭芭拉。他准备写一首作为向芭芭拉求婚礼物的乐曲,就是这首《D大调卡农》。但是当他刚完成曲子的开头便离家上了战场。战乱中,正是那美好的回忆支撑着他,并在战斗的间隙完成了这首《卡农》的写作。

    当他兴冲冲地从战场上归来时,等待他的却是芭芭拉已不在人世。在失声痛哭的痛苦中,他召集众多村民,深情地演奏了这首用心写成的乐曲,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感动。两颗都未曾表明心愿的心之间的距离,表面上可用“无穷大”计量,但他们之间的脉脉柔情却可以用“无穷小”的距离永远留存。

    爱情是人生的永恒主题,音乐的爱不正是两颗没有表白的心之间无穷大距离的隐性表露?爱的音乐不正是两颗已表白的心之间无穷小距离的显性表现吗?

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c1ce0c0100c4iz.html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0-7-15 00:23
49# shinelb
千古绝唱的爱情
《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其中,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惟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惨爱情所感染。《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有着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另有戏剧、电影、电视剧、歌曲等以此为名。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
近年也有人透露说首演本应属于俞的同班同学沈榕小姐的!我有一张沈榕版的10寸LP,音效实在不敢恭维(见图,1961年录音,1977年再版);
去年在香港的二手店HKD80元也掏到一张西崎崇子1072年8月演奏的版本,石信子先生指挥日本群马交响乐团。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0-7-15 10:50
“去年在香港的二手店HKD80元也掏到一张西崎崇子1072年8月演奏的版本,石信子先生指挥日本群马交响乐团。”
更正:昨夜星辰,老眼昏花,电脑也犯困,打错一个数字。“1072年”应该是“1972年”,特此更正,并向各位致歉!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6 05:53
本地“农家乐”也可作代替。
广陵散 发表于 2010-7-12 15:38

《农家乐》是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是农民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一般来说,农家乐的业主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进行加工,满足客人的需要,成本较低,因此消费就不高了。而且农家乐周围一般都是美丽的自然或田园风光,可以舒缓现代人的紧崩的思绪,因此受到很多城市年轻人的热烈欢迎。我国农家乐最初发源于四川成都,具体位置有都江堰市的青城山,郫县、温江等说。后来发展到整个成都平原,四川盆地,直至全国。真正以“农家乐”命名的乡村旅游始于1987年在休闲之都——成都郊区龙泉驿书房村举办的桃花节。这次桃花节把农事活动、乡村田园风光、乡土民俗文化、乡村民居和聚落文化与现代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6 06:49
1989年,穆特嫁给了一位年岁比自己大许多的律师温德里奇,这令她的父母很生气,他们都反对这门亲事,但是穆特依然我行我素。这事后来慢慢平静下来。1995年8月温德里奇突然死于癌症,令许多穆特的崇拜者感到意外。同年9月,穆特在柏林爱乐大厅举行独奏音乐会。“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穆特将这张唱片献给亡夫表示纪念。曲目经过精心挑选,寓有深意。莫扎特的《e小调奏鸣曲》(KV304)作于1778年莫扎特的母亲逝世之后不久。穆特的视角从亲人的诀别切入,与自己的丧夫之痛产生强烈共鸣。平时演奏莫扎特常有的妩媚雅致让位给沉痛哀思,第二乐章中天使般静谧的安慰也变得呜咽哽塞。

[attach]11303[/attach]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7-17 01:15
《农家乐》是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是农民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一般来说,农家乐的业主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进行加工,满足客人的需要,成本较低,因此消费就不高 ...
shinelb 发表于 2010-7-16 05:53


真有您的,这个也能介绍,让我立马想到了广陵兄给你取的名:万宝师!

成都这么好玩,什么时候走一趟啊?好吃好喝我管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7 02:55
真有您的,这个也能介绍,让我立马想到了广陵兄给你取的名:万宝师!

成都这么好玩,什么时候走一趟啊?好吃好喝我管了!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7-17 01:15

九寨沟、青城山、都江堰等地都去过。有机会专门去拜访大师。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0-7-17 08:25
书房村算我的,其余狗兄。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0-7-17 09:23
03年一个人到成都、九寨,可惜没到青城山、都江堰。农家乐给我印像最深的是“血战到底”。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7 09:54
书房村算我的,其余狗兄。
尘客 发表于 2010-7-17 08:25

难道兄台是书房村的老板?难怪那么多米买达箫。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7 09:56
03年一个人到成都、九寨,可惜没到青城山、都江堰。农家乐给我印像最深的是“血战到底”。
牛仔 发表于 2010-7-17 09:23

哈哈,怎样血战到底?我还没玩过农家乐。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0-7-17 10:12
54# 狗儿念经
念经兄:两只都是兔子,您是玉兔。比我勤奋,吃的是洋萝卜青菜呀。
赞同广陵兄给S版起的名字:万宝师!
很明显,万宝师比兄台更勤勉,尽管是职责所在,确实是个难得的好同志呀。
有了这样的榜样,也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啦。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7 10:22
54# 狗儿念经
念经兄:两只都是兔子,您是玉兔。比我勤奋,吃的是洋萝卜青菜呀。
赞同广陵兄给S版起的名字:万宝师!
很明显,万宝师比兄台更勤勉,尽管是职责所在,确实是个难得的好同志呀。
有了这样的榜样, ...
ikushi 发表于 2010-7-17 10:12

兄台:我还没有那么“伟大”。其实兄台家底丰厚,对人却很诚恳。文章质朴而富于生活哲理。您也是我的榜样。虽然论坛是建立在客观、公平的基础上的,但我觉得人情味也要考虑的,一些优秀的品质我是很看重的,也着力推广的。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0-7-17 23:31
61# shinelb
有朋自远方来不也乐乎!
柳州朋友驱车10小时专程来寒舍一聚,谈音响,听音乐,品台湾茶农寄来的春茶。
之前只是发烧友的聚会。这次难得的是他陪太太和今年考上哈工大的公子一同前来。
刚刚惜别朋友。
惦记着他人,和被他人惦记,都是一种幸福呀。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0-7-18 12:10
真有您的,这个也能介绍,让我立马想到了广陵兄给你取的名:万宝师!

成都这么好玩,什么时候走一趟啊?好吃好喝我管了!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7-17 01:15


我原来公司一同事去成都回来后感叹:美女如云啊!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0-7-18 12:13
《农家乐》是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是农民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一般来说,农家乐的业主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进行加工,满足客人的需要,成本较低,因此消费就不高 ...
shinelb 发表于 2010-7-16 05:53

绝对专业,太佩服了万宝大师!
兄台在深圳这样钢筋森林到乡下“农家乐”放松放松最好不过了。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吃原生态的食品,观赏乡下美景,好不自在!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0-7-18 12:31
在无印良品被背景音乐吸引,买了一张
[attach]11523[/attach]

久违的阿根廷探戈音乐!迷人的Bendoneon, 首曲略带伤感又富于探戈独特节奏的“EL Choclo”已经值回票价。
怀念皮亚佐拉大师,和他营造的鸦片般使人沉醉的音乐!
“朦胧晦暗的灯光,袅袅上升的烟雾,怀抱中的暖玉温香,爱情和梦想,痛苦和现实的节奏。。。”(马友友“探戈灵魂”内页介绍)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9 05:33
El Choclo 探戈名曲,非常有趣的一段视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MxMTA5ODg=.html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9 05:53
这应该叫“手风琴乐队版”吧?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Y5ftwqxaBFI/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0-7-19 07:47
http://www.ssjj.com/musiclist/36517.html
这里可以试听整个专集,第一首就是EL Choclo,还是最喜欢这个Bendoneon和吉他版。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9 09:13
http://www.ssjj.com/musiclist/36517.html
这里可以试听整个专集,第一首就是EL Choclo,还是最喜欢这个Bendoneon和吉他版。
广陵散 发表于 2010-7-19 07:47

已认真听了,好音乐,谢谢!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0-7-19 14:06
69# shinelb
近来有些忙,没有时间安心发帖。在此拜托各位大侠:
找一些大师们的情爱逸事,给大家纳凉消暑。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9 14:09
69# shinelb
近来有些忙,没有时间安心发帖。在此拜托各位大侠:
找一些大师们的情爱逸事,给大家纳凉消暑。
ikushi 发表于 2010-7-19 14:06

没关系,兄台好好休息两天,我来帮您顶住。哈哈。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9 14:38
[attach]11555[/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19 14:42
埃尔加《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在20世纪初,埃尔加的名声越来越大。 1904年,47岁的他被封为爵士,这给予他莫大的历史使命感。从1914年起,他认识到录制唱片的重要意义,开始为自己录制了大量唱片。

今天,这些唱片都已经成为世界音乐历史宝藏中的瑰宝。其中最著名的一首是与当年仅16岁的梅纽因录制的《小提琴协奏曲》。两年后,老人去世。毫无疑问,这是埃尔加最浪漫,最絢烂多彩的作品,因为它寄托了老人的一往情深,作品里面有一个暗示作曲家女友艾丽斯的倩影也有人将他这首作品理解为作曲家对美丽今生的凄切告别和对永恒来世的热切期盼........ 埃尔加这部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909年,作品61,题献给克莱斯勒。这首作品很长,有许多多姿多彩的主题令人赏心悦耳,技巧艰深复杂,但却极其优美动听。

首乐章乐队前奏一出,便有几个优美主题扑面而来,追波逐澜,音流下是看不见但听得到的激流暗涌,令人激动和震撼人心。第二主题由抒情优美的单簧管奏出,然后由独奏小提琴完成。第二乐章是自由的行板,是对美好往事的追忆和惦念,充满恬静的温馨。第三乐章急板,以小提琴狂想性的乐句开头,采用一种附有伴奏的华采乐段。这里还引用了作曲家首创的拨奏震音,最后是辉煌灿烂的结局。因为这首作品浪漫多情得一塌糊涂,所以演奏得好的多是天真浪漫很有性格的琴手,都是些性情中人。象16岁风华正茂的翩翩美少年梅纽因,放荡不羁的叛逆小提琴怪杰罗杰肯尼迪,孤傲自负的小提琴帝王海菲兹........

我常常这样想:这样艰深复杂的作品,为何年少轻狂的梅纽因和肯尼迪这样轻松就演奏出来了?这两个少年胸中何以有这般绵绵不绝的巨大能量?何以有这般如入无人之境般翻山越岭的技巧和能力?那只能说:这是天才使然!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0-7-19 17:25
已认真听了,好音乐,谢谢!
shinelb 发表于 2010-7-19 09:13

兄台也喜欢,甚喜!
现在很少有一听到一首曲子就去买唱片的了,刚在店里听到的时候以为发现什么新大陆,结果发现是很久不听的皮亚佐拉大师的传人的曲子,新唱片却还是老音乐!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0-7-20 20:11
本帖最后由 广陵散 于 2010-7-21 16:46 编辑

古尔德演奏的“Italian Album”: 巴赫的爱之歌
也许是改编自意大利作曲家Marcello旋律的缘故,严肃深沉的巴赫也在此得以一诉衷肠,听古尔德演奏BW974慢板乐章的时候,感觉是在吟唱着绵绵无尽的思念和痛苦,哀惋动人。

[attach]11620[/attach]

试听: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IYb_vJif-18/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