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LP系统入门指导 [打印本页]

作者: dickhu    时间: 2010-7-31 19:01
标题: LP系统入门指导
本帖最后由 dickhu 于 2010-8-2 08:28 编辑

首先强调这是一个被指导帖。就是本人和其它想入门而暂未入门的乐友希望得到已在门内的朋友们的热情指导。先谢谢了!

这段时间在“极品人生”论坛冲浪,感觉很好,收获很多。其中印象最深的要数与黑胶系统相关的讨论了,也有了尝试一下的冲动。

    汇总大家的体会主要有:1.黑胶系统声音明显强过CD系统
                          2.在玩的过程体现一种情调
                          3.现在购买收藏黑胶唱片可以保值升值
   以上三点已对我形成强烈的吸引 ,但也有一些顾虑:
                      1.系统如何搭建
                      2.器材如何调校
                      3.片源如何解决

      好在本坛高手众多,又热情有加,想信都能得到很好解决的,故开此帖。准备先作一些知识储备,再上马。

为了节省大家时间,先归纳了几个问题,请教大家:
                       1.搭建系统那些是必备的器材
                       2.入门级器材选择搭配建议
                       3.相关的书刊、网站、网文推荐

                                           再次谢谢大家!
作者: rock    时间: 2010-7-31 19:04
建议还是先上网看看玩家的经验,选择经典搭配,特别是臂和盘的搭配...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31 19:13
1、建议先购入一套便宜(2~3000元)的二手系统玩玩,找找感觉。
2、去音响店如果方便,就去音响店多了解。
作者: dickhu    时间: 2010-7-31 19:22
1、建议先购入一套便宜(2~3000元)的二手系统玩玩,找找感觉。
2、去音响店如果方便,就去音响店多了解。
shinelb 发表于 2010-7-31 19:13

先谢谢S版主。这个价位,那个品牌好些,莲12行吗?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31 19:25
很好的入门机器二手德国DUAL505-3,将来很容易出手。配个MM唱头和MM唱放。一共估计2500元。听流行和室内乐可以了,不过交响乐就不行。将来再升级。兄台好像是深圳的,找万商三楼成记那位大姐:

[attach]12256[/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31 19:34
如果升级到莲12,最低配置估计3W(包括转盘、唱臂、唱放、唱头),估计不用再升级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31 20:03
成记有黑胶唱片卖,斜对面那家也有,一般古典80元左右。流行15元。
作者: dickhu    时间: 2010-7-31 20:16
多谢S版主。莲12二手的好象不要3W,但我感觉有好几种型号
作者: dickhu    时间: 2010-7-31 20:19
建议还是先上网看看玩家的经验,选择经典搭配,特别是臂和盘的搭配...
rock 发表于 2010-7-31 19:04

谢谢R版主。 只是苦于找不到深入浅出、系统全面的帖子呵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31 20:22
多谢S版主。莲12二手的好象不要3W,但我感觉有好几种型号
dickhu 发表于 2010-7-31 20:16

我说的是全套。莲唱放将近1W,唱头起码5千,盘加唱臂最便宜也要1W多。唱臂有三种,价格不同。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7-31 20:28
又有一位兄弟把持不住了,哈哈!总归要恭喜一下的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7-31 20:30
谢谢R版主。 只是苦于找不到深入浅出、系统全面的帖子呵
dickhu 发表于 2010-7-31 20:19

你可以在论坛找找,如果没有相关资料,也可以去hifi168找找。
作者: mm33    时间: 2010-7-31 20:41
借此话题,谈谈自己的经验教训。

是否要改用黑胶LP作为听音乐的载体?一般而言,都如DICKHU兄所总结:总有一些烧友会被指导到黑胶,也有很多如我一样的烧友头脑一热踏入黑胶,其后是不断的折腾,有些心灰意冷的退出了。其实,采用什么样的载体,其实对于听音乐而言真是没什么差别。

一般在音响和音乐的发烧领域,往往鼓励采用新的方式、新的模式,都会受到烧友的接受,而反对的意见只会适得其反的作用。呵呵呵。

进入黑胶领域,要注意的大概在三个方面:硬件、软件、环境。

软件,比较简单,现在国内从事二手的人很多,网络上也很发达,不再多罗嗦。

硬件,说起来简单也简单,也就四件事:盘、臂、头、唱放;说起复杂也很复杂,也是这四件事:唱盘有气浮、直驱、舵轮、弹簧软盘、液压减震软盘、硬接触盘....等等,臂有单点、多点、正切、气浮、球头....等等,唱头有MM、MI、MC等等,唱放有胆的、石的、高增益、低增益、MM、MC...等等。呵呵,可能太罗嗦了,当年误入黑胶后,这些个林林总总着实让我头冒冷汗,哈哈。

环境很重要,这个环境是指周围有没有玩黑胶的环境,如果方圆100里只有哥们自己捣鼓,那坚决不要上。有一个好的听黑胶的周边氛围,对于初入门的来讲,可以说是最大的财富了。

个人经验:初烧黑胶的烧友在选择硬件时,要根据自己对于黑胶软件占自己听音乐的载体的最小预期数量来测算投资。如果仅仅是听听而已,那就什么便宜就上什么,找个信得过的音响商,选择一款便宜的即可;如果想在黑胶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折腾的,那就从中档入手,一来容易有好声,二来就算不玩了,二手相对赔的少点。

关于LINN LP12,很少听到有初烧出过好声的,出不了好声的黑胶重播系统会严重挫伤自信心的,呵呵。

先说到这吧。
作者: mm33    时间: 2010-7-31 20:53
补充

关于黑胶唱片的收藏的保值问题。

黑胶唱片,作为工业化产品,在欧美各国是普遍存在的音乐载体,估计其总量超过国内的VCD应该是不成问题。1美元一张的黑胶,无论是古典、爵士还是流行,其实都是一堆一堆的,多的是。

那么什么都说黑胶保值呢?那些是保值的黑胶呢?

论坛中八先生曾专贴过保值的黑胶,那些个宝贝什么时候出现都会引起追捧,原因首先在于它们本身当年就不便宜,其次在于黑胶重播受版次、品相的水平很大,再次是追捧者的追高不追低的心态。

所以,想要通过黑胶保值的话,很简单:现在就开始收藏头版头刻的大公司黑胶。哪怕不听,过两年可能也能保值。当年倭寇热炒黑胶时,就曾有收集了十几张同一版本头版唱片的现象。
作者: dickhu    时间: 2010-7-31 20:56
谢谢mm33兄的宝贵经验:
作者: mm33    时间: 2010-7-31 20:58
DICKHU兄客气了!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7-31 22:51
借此话题,谈谈自己的经验教训。

是否要改用黑胶LP作为听音乐的载体?一般而言,都如DICKHU兄所总结:总有一些烧友会被指导到黑胶,也有很多如我一样的烧友头脑一热踏入黑胶,其后是不断的折腾,有些心灰意冷的退 ...
mm33 发表于 2010-7-31 20:41


非常中肯的意见。受教了。看来我是不适合黑胶
谢谢33兄!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8-1 02:40
玩黑胶这几年是一段美好的日子啊,也可以说:有点我为卿狂啊。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8-1 03:57
一句话:如果你身边没有人会玩黑胶,就不要玩。
作者: xiaobei    时间: 2010-8-1 04:29
平常心玩黑胶啊!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作者: mm33    时间: 2010-8-1 08:42
玩音响,尤其要耳朵根子要硬。说白了,就是别总被忽悠。

硬件固然重要,但毕竟是个工具而已,听音乐其实没那么复杂。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0-8-1 09:24
有条件的烧友,最好是有一个模拟声源。LP也许是比较好的选择。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0-8-1 20:28
33老大与时俱进,“被指导”一词很有创意啊!!
33教授总结很到位,学习了!其实黑胶就那么点事,但乐趣无穷,还要量力而行。听前辈指导在出手LINN 12同时,我就上的重型液压减震软盘,一点不麻烦,调好后非常 ...
八先生 发表于 2010-8-1 16:38

与八先看法一样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8-1 23:26
煅练耳根子并不复杂,就是象清兵老师那样,守着NB的全套CELLO在家呆着,听CD,思考发烧大事,写发烧大作,少串门,呵呵。。。。。
八先生 发表于 2010-8-1 16:19


呵呵,其他都是闲事,关键中之关键是“少串门”三字,十分要紧。不串门嘛,最多都是YY一下,没有实际行动。但是一串门,如果体验到妙处,就开始麻烦多了。我无门可串,你们到底也是无毒可下啦

更彻底的是,我改旗易帜,去捕捉新音乐新录音,怎么都不会下水了吧,嘿嘿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8-2 02:13
和清兵深有同感,“窜门”是灾难性的。
我几次升级搞砸了都是这个原因。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0-8-2 12:10
版主所言极是。

现在一个人关在家里,听听也满足了。这半年时间因为串门和听信谗言,都花了快十万了。唉……

现在偶尔出去狩猎一下,挑点唱片就可以了,然后继续泡茶听音乐,逛论坛。满足了……

好像有点醒悟的意思!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8-2 12:39
听信谗言……

这里有很多大佬肯推荐值得细听的好东西,听听就不记得器材的事情了,因为有了正确的兴趣和丰富的收获苍蝇不叮无缝的蛋,通常是精神没有支持,压抑难以抒发,所以才折腾器材,一折腾,不小心都会堕入物欲的漩涡难以自拔。

我感觉得到大佬们的推荐的好唱片,确实重新找到了音乐中的美和欣喜,这样一来,器材就淡了。实际上买碟,还是花不了多少钱的……LP除外
作者: dickhu    时间: 2010-8-2 12:48
前面几位的感言很深切。为了知道梨子的味道还是决定要亲口尝一下。欢迎各位多提建议。
作者: dickhu    时间: 2010-8-3 13:32
一个不错的黑胶网站:http://www.records33.com/links.asp
作者: dickhu    时间: 2010-8-3 16:00
唱盘实战基本知识
                                          -刘汉盛
                       (本文摘自第87期《音响论坛》211-216页)


             为什么市面上现存的唱盘都是皮带带动的,而不是马达直接驱动的
唱盘驱动方式的演进大概是这样的:先有情轮驱动,然后是皮带带动,后来又变成马达直接驱动,最后又回到皮带带动。在一九七几到八几年间,日本大量生产的直接驱动式唱盘大行其道,直接驱动几乎就是高级的代名词。幸好当时许多音响迷一直觉得这种唱盘并不如老式的皮带带动唱盘好听,直接驱动的工程师们这才发现到,原来直接驱动的唱盘有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因为马达没有经过皮带的吸收振动就直接与转盘连在一起,所以振动大过皮带带动者。其二就是马达轴心因为直驱的关系,无法像皮带唱盘一样那么精密。第三、由于直驱唱盘的转盘都比较轻,使得启动之后的转动惯量小于一般转盘较重的皮带驱动唱盘,因此转起来不如较重的转盘那么稳。总括来说,它的振动、抖动经由转盘直接传到唱头上去,影响了声音的重播。从今天类比与数位之争的重点,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当年的直接驱动唱盘:皮带带动的唱盘转起来是类比式的,它一直平顺、不停的转动。而直接驱动唱盘呢?它是数位式的,转动并非连续的,而是分成一段一段的。当然这种比喻并不恰当,不过可以带动您的联想。

                这么说来,直驱唱盘就是一无是处才被淘汰的
   这种说法并不正确,事实上,当年LP时代,一般人都多使用日本制的直驱唱盘,只有少数人才使用美国、 加拿大、欧洲所制的皮带唱盘。直驱唱盘的好处是成套使用,一般人没有安装调整的问题。 而且直驱唱盘的售价便宜,品质又有一定的水准。还有,直驱唱盘的转速肯定准过皮带唱盘。而且,如果您需要一起动转速就达正确范围的唱盘,那更非得选直驱唱盘不可。一般的皮带唱盘都要在转过几圈之后转速才平稳下来。所以,直驱唱盘并不是因为一无是处才被淘汰,而是因为使用直驱唱盘的人都改用CD唱盘去了。

               有人说,唱盘最重要的就是避振悬浮系统,对吗
   这种说法并没错。自古以来,所有的唱盘设计者莫不挖空心思,想将从地板上传到唱盘的振动消除或阻隔。最常用的设计方式就是将整座唱盘分离成唱盘座与转盘唱臂两个系统,这两个系统之间就是以弹簧来连接。借着弹簧,既能支撑或悬吊转盘,而且还能有限度的隔离唱盘座传到转盘的振动。通常,这样的设计最经济而有效。后来,有些日本厂家不要弹簧,而以数十公斤的唱盘重量取胜。他们希望借着这么重的唱盘重量来吸收振动。不过,这种设计并没有被人认为是好设计。倒是后来得人取「重量」这二字,而将弹簧悬浮的唱盘做得非常重。再往後,更有聪明人朝气浮方向发展,这又比弹簧悬浮更上一层楼。当然,其售价也不只多上一层楼。

                               弹簧悬浮难道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吗
    当然有坏处。弹簧悬浮的坏处至少有一、弹簧会弹性疲乏老化。二、弹簧要调整水平不是那么容易,尤其是唱臂那一端。 三、弹簧有它自己的共振频率,容易产生音染。四、转盘与唱臂结合后的质心并不在转盘的转动中心上,这又会产生振动。

                  既然有那么多坏处,为什么还要用弹簧
     想想看,算算看,还真的没有比用弹簧更划算的。套句俗语:弹簧的C/P值最高。所以大家当然爱用。其实,还有人试过油,甚至水银来做悬浮材料,可惜都不实用。

                       转盘的材料用哪种最好呢?
      理论上,转盘材料的要求是要重、要够死,不会产生共振。铝合金是最常用的材料,它谈不上多好,但是材料够便宜,而且加工容易再来,铅锌合金就更好,它更重,而且本性更死,阻尼要求够。铜呢?没错,它也经常被拿来当转盘的材料,不过还是没有铅锌合金好。三明治结构转盘呢?这当然很好,不过鲜有人如此做,因为难度高过其他。玻璃呢?说对了,这也是一种既便宜、加工成次也不高的作法,不过它的个性太活了些。既然玻璃可以,压克力也可以吧?值得鼓掌的提议。不过早已有许多厂家这么做了,尤其是德国的唱盘。这种白色半透明半雾状的材料做成厚厚的一个转盘,模样既好看,材料的特性也适合。更妙的是,看起来很高级。不幸的是,具有这类转盘的唱盘卖价都不便宜。

                              为什么转盘的重量要够重才好呢
    理由很简单,因为够重的转盘在启动到达平稳转动之后,转动惯量比较大,不容易受到外力的影响而改变转动的速度。换句话说,它转动起来比较稳。而转速稳不稳直接影响到声音的好听与否,所以一般设计者都尽量在轴心、马达可容许的范围内将转盘的重量设计到最大。当然,越重的转盘就需要越有力的马达来让它启动;同时也需要更精密、更耐磨的轴心来支撑它。不过,我们都知道马达力量越大,本身的振动可能就越大。而这些振动会从皮带上传到转盘上。所以以前英国Connoisseur 唱盘干脆使用力量非常小的马达,小到要用手去拨转盘来帮助它启动。这也是另一个方向的思考。

               刚才提到质心与转动中心的问题,能否说明得更深入一些
    这个问题可以分成两面个部份来说,第一个部份是单独一个转盘,第两个部份则是转盘配上唱臂之后。如果是单独一块转盘,我们要将这块转盘的质心与转动中心和在一起并不难,只要将那块转盘拿去做平衡测试,然后在转盘底面挖几个孔就可以了。这个作法就像我们汽车换轮胎之后,轮胎行一定会将轮胎套在一个机器上测试,然后在轮圈上钉个铅块一样。可是,我们都知道,唱盘上的转盘不可能没有东西支撑,它至少都会锁在一块板子上,这块板子再由弹簧撑起或悬吊着.因此,即使转盘本身在出厂时已做了平衡补偿,但是在加上那块板子之后,转动中心与这一套真正质心就无法吻合.这样一来,虽然转盘的转动是每分钟33又1/3转,最多45转,但是仍然会有因为不平衡而产生的振动.这个总是如果再加上本身质量已经很重的唱臂之后,可能就更超重了.更不要忘了,转盘之所以会转动是由于有一条皮带在拉着,而皮带的拉力是固定朝向某一方的.将这些因素加起来,您就会知道唱盘的学问多么大:我们都是在谈论一些肉眼看不到的活动.您看得到唱片沟槽里的微小振动吗?看不到!您看得到转盘、唱臂以及整个唱盘的细微振动吗?看不到!可是真要命,音乐就是在这种肉眼看不到的细微沟槽振动里再生出来的。]

                                       难道这个转动中心与质心的问题真的那么难解决吗            
   其实也不是真的那么难,至少日本人早就试过解决之道。他们将转盘与马达、唱臂澈底三件式分开。转盘本身就是一块很重的转盘而已,马达摆得远远的,用一条细细的丝线拉着转盘转,而唱臂则放在另一边。第一部分都让质心与转动中心吻合。按理说,这三件东西是分开的,每一件的重量都很人,质心与转动中心的问题也注意到了,振动的总是应该都解决了。奇怪的是,今天市场上还留存下来的竟然都不是这种唱盘,而是唱臂一装上去,转盘整体平衡性就被破坏的这种。当然,当年那种日本唱盘一套下来都有要几十万台币。是不是因为这样,使得他们无法自下而上呢?

                                听说转盘轴承的学问很大
    的确很大,我自己并非机械专家,所以仅能告诉您一些我所了解的。首先,您可以将转盘的轴承想像成一根随巨大重力乱动乱撞的金属筒。有了这种想像,您就可以知道转盘轴承的问题有多糟。第一,转盘那根轴心最好不要与轴套接触到,否则会有磨擦。事实上轴心不可能不与轴套接触,否则它怎么保持直立?第二、轴心与轴套之间必然有空隙,而这个空隙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的话轴心就会一直与轴套撞来撞去,太小的话轴心很快就会因为转动时的热膨胀而[锁心]。第三、由于驱动马达大多摆在转盘的左边,皮带长期一直将转盘往左边拉,轴记也就一直处在偏左的情况转动,这种由于转盘不平衡而产生的振动要如何解决?第四、轴心与轴套 底部所接触的那一点承受着最大的压力与最大的摩擦力。如果轴心底部面积大些,与轴套底部的摩擦力也大。但是,轴心底部面积大意谓着轴心振动也大,这些问题要如何解决呢?第五、转盘与轴心、轴套的关系是一种非常不符力学原理的结构。位于最上方的转盘体积最大、重量最重,而最下方的轴心轴套接触点才那么一点点。更甚者,转盘与轴心底部的距离又这么远,这是头重脚轻的结构。如果加上皮带始终将转盘往左边拉,问题当然更复杂。如果您可以缩小进入轴套里去观察,就会发现那里面的问题该有多可怕。您看,至少有那么多的问题要解决,您说转盘的轴承不重要吗?

                            既然有那么多问题,那么到底要如何来解决呢
   要解决皮带只往左拉的问题很简单,只要在右边再加一个拉力来平衡就可以了。问题是,您怎么知道右边的拉力能够刚好与左边的拉力保持平衡?如果没有把握刚好完全平衡,那做了还不是等于没做。也因为如此,所以绝大部分的唱盘明知有这个问题,但是也都无法解决。要解决轴心与轴套碰撞摩擦的问题也不难,只要在轴套里再加一层耐磨又软质的材料就行了。使用得最多的材料就是铁弗龙。不过,铁弗龙与转盘轴心之间还是要保持空隙,否则也会转不动。所以,这个问题只是局部解决而已。看起来最好解决的是轴心底部与轴套底部的压力、摩擦问题。只要能够有够硬够小研磨得够光滑的轴心底部,以及够硬够光滑的轴套底部,再加上润滑的油,这个问题就能解决。一般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将轴心底部磨成尖形,尖形的最顶点再研磨成一 个非常精密的小球状。只要是加工层次够高,这样的轴承可以使用个一、二十年没有问题。最后来看那个头重脚轻、重心高高在上的问题。理论上,要解决上面的晃动,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缩短轴心的长度,相对的将重心降低。当然,轴心也不能无限制的缩短。至于轴心到底要做多长才适当,那就与转盘的重量、轴心的粗细有关了。

       既然转盘轴承的一切烦恼皆来自接触后的摩擦与振动,能不能不要让它们产生摩擦呢
    可以,唯一的办法就是我前面讲过的气浮。不过,即使气浮,也一定要有某种东西接触到转盘本身。否则,转盘怎能每分钟转33又1/3或45转呢?当然,因为要使用空气来当轴承,又会因此而产生一些问题,这就不在这里讨论了。

                     有人说马达也是皮带唱盘的罪恶根源之一,是这样吗
   其实,不仅是马达。在皮带唱盘中,只要有沾到摩擦或振动的东西就是罪恶的根源,马达仅是其中之一而已。马达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它是动力的来源,而且其振动直接就经由皮带传到转盘上面为了减少马达的振动马达通常不会与转盘安装在同一块板子上面;马达也会加装各种避振或悬吊装置。更理想的方式当然是转盘一件、马达电源部份另外一件的设计。基本上,马达本身的问题并不难解决,倒是电源稳定与否才是关键所在。如果电源不稳定,就会影响到转速的稳定.有些较讲究的唱盘花在电源上的功夫有时不下于制造一部扩大机。

                               有人说唱盘最好不要有盖子,是这样吗
    的确是!即使有防尘盖,在使用时也应该将防尘盖暂时拿掉。因为防尘盖本身会受空气中声波的振动,这等于是又多加了振动源。所以,高级的皮带唱盘几乎都是没有防尘盖设计的。即使有,也是为了防尘用,而不是要您在听它时盖上用的。

                                       皮带唱盘会不会故障呢
   只要是人制造出来的东西就有故障的可能。不过,要皮带唱盘故障还真不容易。一般而言,最会发生问题的是以宝石作为轴承滚珠的设计。因为宝石虽然很硬,但也很脆,如果搬运时不小心,很容易就将宝石弄碎。再者,就只有马达故障了。可能是我运气好,从听LP唱盘至今,我从来没有遇过唱盘故障的问题。我自己那二部老Linn Sondek与Sota唱盘到今天还唱得好好的。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8-3 16:49
刚想说,转载的文章看了三分之一我就已经打消上黑胶的念头了……
作者: dickhu    时间: 2010-8-3 17:02
谢谢,很中肯的评论,一直在学习中。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0-8-3 17:11
刚想说,转载的文章看了三分之一我就已经打消上黑胶的念头了……
清兵 发表于 2010-8-3 16:49


都是被吓坏的。

其实我的LP买来也便宜,3000左右全部搞定了,拿回来就呜哩哇啦的唱起来了。但是我觉得声音还不够满意,但是我也不会觉得太糟。因为价格放在那里。我去听了人家上万的也不过如此,都是没调好的。

上次在一烧友家听得GARARD 401让我大吃一惊。

所以运气也蛮重要的。但是看着它在那里转,还是比较爽的!
作者: dickhu    时间: 2010-8-3 17:28
玩LP黑胶系统的一点体会
                                         (摘自“松香味”的帖子)

   简单概括这段时间玩LP黑胶系统的体会:玩转盘,要玩好“驱动平稳性”;玩唱头,要玩好“输入负载阻抗匹配”;而唱头唱臂的精心调整,是获得好声“必不可少的功课”。
  大多数玩LP黑胶系统的朋友,都比较重视“唱头唱臂的精心调整”,其实这也没有什么不对,因为它是获得好声“必不可少的功课”。这方面的讨论很多很多,有时候个人感觉,我们的注意力是不是过于“偏食”了呢?试想,这些“必不可少的功课”完成了,黑胶系统就算玩好玩尽了吗??
    个人体会是:按照声音表现权衡,唱头唱臂的精心调整到位,仅仅完成了让黑胶系统“正常工作”的前提条件,也是让黑胶系统发出好声的前提条件而已,距离好声还远着呢。其实,要获得真正的好声,一方面,唱头放大器的品质非常重要;另一方面,玩好转盘、玩好唱头,才是关键中的关键。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0-8-3 23:27
哎。。。那些描写“黑道”黑暗的文章,我绝对怀疑他们是否真的领略过LP的精髓!
同意八爷的观点,根本没有必要去看那些故作玄虚的“玄文”!
等你领略到LP的真正乐趣时,你早已经忘了你是一个XX发烧友。你只是一个痴情的音乐爱好者。
作者: dickhu    时间: 2010-8-5 14:48
为建立黑胶系统,又不增加财政负担,决定“移情别恋”,出两件宝贝。
作者: dickhu    时间: 2010-8-5 15:28
哈哈,八兄见笑了。
准备调整邮票结构,收缩范围。看来八兄也是内行,猜猜能换多少米?
作者: dickhu    时间: 2010-8-5 16:08
其他仁兄也可猜猜
作者: ast123456    时间: 2010-8-5 22:30
为建立黑胶系统,又不增加财政负担,决定“移情别恋”,出两件宝贝。
dickhu 发表于 2010-8-5 14:48

老兄这可是极品啊
邮友又少了一位大师级人物,可惜可惜
况且邮市正在上行时,这时出很可惜的
作者: dickhu    时间: 2010-8-6 08:09
只是出点东西,并未退出,呵呵。
作者: mm33    时间: 2010-8-7 15:51
这个帖子似乎能有所启发:
http://audiophile.bbs.net/bbs/04/288.html?sort=1&writer=%BA%FA%C8%FD%B8%E7
八先生 发表于 2010-8-7 15:43


八先生所贴此文,几年前已拜读过,总感觉是隔靴搔痒,说的都是网上可以查询得到的资料,缺乏自己把玩的经验,所以充其量可以作为一个资料总汇而已。

其实,如果要玩黑胶,从网络资源上看,台湾有几个网站还是很有参考性的,不知道现在还能不能上的去。
作者: mm33    时间: 2010-8-7 16:38
M33兄是LP前辈,请给几个链接,开若干个专题聊聊?
CAO,台湾有些网站例如:黑胶共和国等总被屏敞,那位网神推荐下翻墙的软件---急!!
八先生 发表于 2010-8-7 16:25


八先生老兄抬举了,不才岂敢在众多老大面前穷得瑟!软件如此,硬件跟是如此。

只是趴网多了,难免有比较而已。

其实本帖放在硬件栏目上,可能会得益更多。
作者: dickhu    时间: 2010-8-12 22:35
本帖最后由 dickhu 于 2010-8-13 12:38 编辑

唱头放大器资料(转帖)

唱頭放大器 (前前級) Phono Pre-amplifier

唱頭放大器可分成三種 :
1. 只能處理 MM (通常又稱為 RIAA 放大器,或唱頭等化放大器)。
2. 只能處理 MC。
3. 可同時處理 MM / MC。

至於規格,則對應各種唱頭,有不同的增益、阻抗、電容,甚至不同的等化曲線...
兩者互相搭配,才能出好聲。
如果你 收藏有許多唱頭,當然要選用一台什麼都可以調整的唱頭放大器。
不幸的是...
只有少數的幾種唱頭放大器具有多方面的功能,而且價格大多高到令人卻步。
例如 : EAR 324 / EMT JPA-66 / FM Acoustics FM 222 / Manley Steelhead / Origin Live Ultra
要選購規格固定,甚至連增益、阻抗都沒辦法調整的機種,一定要搭配唱頭 (尤其是 MC) 一起考慮。

除了規格外,唱頭放大器的結構也都對聲音很有影響。
電晶體 Solid-state & 真空管 Tube 唱頭放大器
放大元件不是要靠 真空管,就是要靠電晶體。

電晶體唱頭放大器 -

優點 : 低頻有力,樂器形體較佳,音染、底噪、哼聲較低。
缺點 : 音樂性、音場感較差 (如果是 MC,可考慮再加一部昇壓器改善)。

真空管唱頭放大器 -

優點 : 音樂性、音場感較佳,中高頻柔順,還可以換管子改變音色。
缺點 : 樂器形體較差,底噪較高,容易有哼聲 (需要定時換管子)。
當然這並非絕對,
還是要看個別設計而定。
> 參考
唱頭放大的搭配

電源分離式唱頭放大器

為了避免雜訊被越放越大,位在前端的器材,最需要沒受到汙染的訊源,所以,越來越多的唱頭放大器 (和前級),都在電源上大作文章。如果唱頭放大器採電池供電,將可供應純淨的直流電,不用為 濾波傷透腦筋,也可以免掉變壓器的音染,但麻煩的是需要充電 (或換電池)。如果正要聽音樂,才發現電池沒電,就得忍耐 一下,等充電了。因此目前比較高檔的器材,都是將電源部分獨立 (兩個機箱),供電不受影響,音質又可以較不受污染。
主 要廠商 :
日 系 :
47 Lab / Audio Craft / Luxman / Lyra / Ortofon Japan / Phase Tech / Shelter
德 系 : Asr / Brinkmann / Clearaudio / Emt / Klimo / Lehmann / Trigon
英 系 : Cambridge / Creek / Ear / Graham Slee / Linn / Nad / Naim / Origin Live
美 系 : Aestheix / Artemis / Audio Research / Musical Surroundings / Simaudio Moon / Sutherland
瑞 系 : Benz-Micro / Ensemble / FM Acoustics / Goldmund / Nagra / Thorens
其 他 : Electrocompaniet / Ortofon / Pro-Ject

價格指標 :
US$ 0000 - 0500 : $
US$ 0500 - 1000 : $$
US$ 1000 - 3000 : $$$
US$ 3000 - 5000 : $$$$
US$ 5000 - 9999 : $$$$$
物超所值 :
外型出眾 :

經典唱頭放大器 - 電晶體 :

47 Lab : Phonocube (MC) + Power Humpty $$$$$ / Shigaraki Phono (MC) $$$
Accuphase : C-27 $$$$$
Acoustech : PH-1 $$$
Asr : Basis Exclusive $$$$$ / Mini Basis $$$ / Mini Basis Exclusive $$$
Audia Flight : Phono $$$$$
Audio Craft : PE-6000 $$$$$
Audiolab : 8000 PPA $$
Audionet : PAM $$$$
Ayre : P-5XE $$$
Benz-Micro : PP-1 (MC) $$$
Boulder : 2008 $$$$$
Brinkmann : Fein $$$
Cambridge : 540P $ / 640P $
Creek : OBH-8 $ / OBH-15 $
Chord : Symphonic (MC) $$$$$
Clearaudio : Nano $ / PPA 9 (MC) $
Ear : 324 $$$$$
Electrocompaniet : ECP 1 $$$
Ensemble : Fonobrio $$$$$
Esoteric : E-03 $$$$$
FM Acoustics : FM 122 $$$$$ / FM 222 $$$$$
Grado : PH-1 $
Graham Slee : Elevator EXP (MC) $$$ / Era Gold (MM) $$ / Gram Amp 2 SE (MM) $
Goldmund : Mimesis PH3 $$$$$ / Mimesis PH7 $$$$$
Heed : Quasar $$$
Jeff Rowland : Cadence (MC) $$$$$
Lehmann : Black Cube $$ / Silver Cube $$$$
Lfd : Mistral $$
Linn : Linto (MC) $$$
Luxman : E-1 $$$ / E-03 $$$ / E-200 $$$
Lyra Connoisseur : 4.0 $$$$$ / 4-2 $$$$$ / Amphion Phono $$$
Mark Levinson : 25 $$$$$
Musical Fidelity : V-LPS $ / X-LPS $
Musical Surroundings : Phonomena $$
Nad : PP-1 $
Nagra : BPS $$$
Oracle : PH1000 $$$$$
Origin Live : Ultra $$$
Ortofon : EQA-333 $$ / EQA-777 $$$
Pass : Aleph Ono $$$ / XOno $$$$$
Phase Tech : EA-3 $$$ / EA-5 $$
Primare : R20 $$
Pro-Ject : Phono Box $ / Phono Box SE $
PS Audio : GCPH $$
Rotel : RQ-970BX $
Shelter : 216 $$
Simaudio Moon : LP3 $$ / LP5.3 $$$
Soulution : 750 $$$$$
Sutherland : PH2000 $$$$$ / PH3D $$ / PHD $$$
Thorens : TEP 302 $$$
Tom Evans : Groove X $$$$ / Microgroove $$$
Trigon : Advance $$ / Vanguard $
Vitus : SP-101 $$$$$
Whest : PhonoStage.20 $$$
Zanden : 1000 $$$$$ / 1200 $$$$$

經典唱頭放大器 - 真空管 :

Aesthetix : IO $$$$$ / Rhea $$$$
Air Tight : ATE-2 $$$$$
Artemis : PH-1 $$$ / PL-1 $$$$
Audio Research : PH3 $$$ / PH5 $$$ / PH7 $$$$$ / Reference Phono $$$$$
Balanced (Bat) : VK-P10SE $$$$$
Bellari : VP129 $
Brinkmann : Edison $$$$$
Cary : PH-302 $$$
Counterpoint : SA-9 $$$$$
Ear : 88PB $$$$$ / 834P $$$
Emt : JPA-66 $$$$$
Herron : VTPH-1 $$$$
Jadis : DPMC $$$$$
Jolida : JD9 $
Klimo : Lar $$$$ / Lar Gold Plus $$$$$
Lamm : LP2 $$$$$
Luxman : EQ-88 (MM) $$$
Manley : Steelhead $$$$$
Musical Fidelity : X-LP $
Nagra : VPS $$$$$
Phase Tech : EA-1 $$$$$
Pro-Ject : Tube Box $ / Tube Box SE $$
Quad : QC-24P $$$
Sonic Frontiers : SFP-1 $$$
Thorens : TEP 3800 $$$$$


作者: dickhu    时间: 2010-8-12 22:41
正在为上新系统还是二手机头疼
作者: dickhu    时间: 2010-8-24 15:20
调整LP唱盘的八大基本功
                        ( 本文摘自第87期《音响论坛》作者刘汉盛)

  在LP时代,许多人终其一生听LP唱片,然而,他们可能连唱头要调整三个角度都不知道。只知道唱头锁上唱头盖,加上适当针压就能唱出声音了。从「知」的角度来看,他们可说是糊里糊涂的听著唱片。从「不知」的角度来看,他们才是真正幸福的LP迷,因为他们从来未曾感受到调整唱头唱臂的痛苦。 调整唱头唱臂有什麽痛苦呢?第一:声音不稳定。往往今天听了好声,明天声音就跑掉了。至于为什麽声音会跑掉?从来这就是无头公案。也因为声音不稳定,LP时代邀请人来家里聆乐时,往往就因为声音跑掉而尴尬极了。第二:越调越迷糊:每一个人在调整唱头唱臂时都想要越调越好,但往往反覆调过几次之後,听觉越来越迟钝,越来越迷糊,也越来越不敢确定到底哪一次声音最好。调到後来,经常就是心神耗尽,疲劳崩溃收场。第三:变数大多。就以唱片本身来说好了,唱片弯曲不说,每个厂牌的唱片厚度还不一样。唱片弯曲其他的调整就都白费了,因为所有的角度都会不正确。而厚薄不同也让费心调好的垂直循轨角V.T.A心血泡汤,因为我们争的也就是那零点零几公分的差异。第四:要非常小心。为什麽非常小心是痛苦之一?当然罗,因为只要您一不小心,昂贵的唱针就会被您弄断。唱针一弄断至少就要花个几千几万,您不会心疼痛苦吗? 基於这四大痛苦,所以今日CD盛行真是救苦救难菩萨,让大多数人从苦海中解脱。奇怪?既然听LP唱片那麽的痛苦,为什麽还有人甘之如饴呢?其实答案也很简单。第一:听LP唱片有成就感。调整功夫的高低直接就影响到声音的好听与否,功夫不够,声音就不好听;功夫好,大家都称赞。因此,听LP唱片比听CD要来得有成就感。第二:LP是类比的声音。类比声音里有数位声音所无法企及的许多细节,而且音质也更自然。这也是许多人仍不放弃听LP唱片的主要原因。 对于从LP时代跨到CD时代的LP迷而言,调整唱头唱臂的一些基本功夫他们皆已具备。而对于那些要从CD时代跨入LP领域的新LP迷而言,他们恐怕就没有这些基本功夫。因此,我在这里想以最简单的方式来为这些新鲜人讲述调整唱盘系统的八大基本功。有了这八大基本功之後,您再往更细微的地方去发展,很快的就会有所成就。

第一功:调唱盘、转盘的水平 这里所说的唱盘包括整座唱盘本身以及转盘。尤其是转盘,如果转盘本身没有水平,那就没什麽戏好唱了。为什麽?由于它不水平,抗滑会有问题,唱片沟槽二侧受力也不同。这样一来,许多问题就会产生。 调整方法:使用水平仪。水平仪有二种,一种是圆形中间有孔的,可以套在转轴中央。另一种是长型的,可以测较大面积的表面水平与否。最好的方法就是二种都准备,先用长型水平仪侧唱盘水平与否。然後再用圆形的测转盘水平与否。至于要如何调转盘的水平,由于各种唱盘的悬浮系统都不一样,因此无法在此详述。 检验成果:以目视检验,看气泡是否在中间就对了。

第二功:调唱头超距(Overhang) 顾名思义,唱头超距就是唱头针尖与转盘轴心之间的距离。为什麽针尖与转盘轴心之间要有这小段距离呢?如果将唱头拉到转盘轴心上,针尖刚好落在转盘轴心上不好吗?不好!因为这样一来,唱针在唱片上面循轨时针尖角度的「失真」会比较大。这麽说来,超距越大循轨角度的失真不就越小吗?也不对!超距必须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唱针循轨角度的失真才会最小。因此,每一支唱臂在设计时就已决定它的有效长度(Effective Arm Length。针尖与唱臂轴心之间的直线距离)来让循轨角度的失真达到最小。而超距的调整就是要得到最正确的唱臂有效长度。超距如果不对,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唱针越唱到唱片内圈,杂音会越大,声音会越难听,因为各种循轨的失真都加大了。 调整方法:通常唱臂规格上都会告诉您超距是多少。如果您有量测的工具,就可以用它来量超距。如果没有,也可以放一支尺在转盘轴心旁,然後将唱臂拉到尺旁,看看唱针的超距是多少。 检测成果:目视即可。千万不要小看超距,一定要将唱针调整到正确的超距位置上,否则,循轨失真会加大。 如果您使用正切型唱臂,那就不必调整超距,只要将针尖定在正切线上就没有循轨误差了。当然,要将针尖完全准确的落住整条正切线上,还是需要花功夫调整的。

第三功:调唱头方位角(Azimuth) 在此要先做说明,不论您调整唱头的什麽角度,它所关系到的就是唱针在沟槽里接触的情况。如果各种角度不正确,说得简单些就是唱针循轨不对。说得仔细些就是会产生相位不正确、二声道音量大小不对、杂音增多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会衍生出定位不清楚、音像会飘、二声道声音不平衡、音质不佳、音色不正确、声音太闷或太刺耳等等诸多问题。换句话说,唱头的各种角度如果没调好,那几乎就是万恶之源。所以,我把各种唱头角度的调整列在最前面。 调整方法:调方位角就是自己面对唱头,将唱头朝顺时锺或逆时钟方向扭动。有些唱臂的唱头盖是活动的,可以藉扭动而调整方位角。然而,有些唱臂的唱头盖与唱臂是一体的,此时则要从唱臂根部调整。如果遇上整支唱臂都固定不可调的(如Rega唱臂)怎麽办?此时就只好靠塞薄垫片在唱头与唱头盖之间来调整了。 检验成果:传统上,检验的工具就是耳朵。当您的耳朵听到最美、最不尖锐刺耳、最不乾涩、最有光泽、定位最明晰、音场後方与左右二侧最清楚、杂音最少的声音时,那就对了。此外,蔡炳荣在「音响论坛」83年1月25日出版的冬季特刊中第69页,曾提起将唱头讯号反相来调唱头方位角。这种方法必须拆卸唱头连线,一不小心就会将唱针弄断,在试时要特别小心。

第四功:调水平循轨角(Lateral Tracking Anale) 将Lateral译成「水平」并不恰当,说它是「补偿角Offset Angle」恐怕还来得传神些。不过这是相对于垂直循轨角的说法。说得白话些,水平循轨角就是当您面对唱头时,看唱头「正不正」。如果不正的话,唱针的左缘与右缘所接触到的唱片沟槽就会有相位差产生。 调整方法:假若您有格状量规(Alignment Protractor),可以将唱针放在量规所定的针尖点上,然後以目视,看唱头左右、前後的边线是否与量规上的线条平行。如果不正,则将唱头朝左或右转动。请注意,前面的方位角是朝顺时锺或逆时锺方向扭动,而水平循轨角是朝左或右转动。假若您手上什麽量规也没有,也可以以唱头盖的左、右侧缘线条为基准去调。 检验成果:还是与方位角、超距一样,当您听到最美、最不尖锐剌耳、最不乾涩、最有光泽、定位最明晰、音场後方与左右二侧最清楚、杂音最少的声音时,那就对了。

第五功:调垂直循轨角(Vertical Tracking Angle) 垂直循轨角就是藉著调整唱臂支轴的高、低,改变唱针在唱片沟槽中的垂直角度。请您先把唱片刻片时的那支刻片针想像成锄头,唱片就是土地。当锄头往下锄时,会产生斜向的垂直角度。而当唱针在唱片上重播时,其往下锄的角度也要刚好与第一次锄地时的角度相同,这样才不会有失真。其实,不论是水平循轨角、方位角或垂直循轨角,它的道理就像锄地般这麽简单。 调整方法:无论唱臂轴心是怎麽锁紧的,调整时就只是松开螺丝,然後往上或往下调整「一点点」高度再锁紧。请注意,我是说调整「一点点」。这个一点点并不是1公分或0.5公分,它应该是以0.1公分以下的「微距」来调整的。许多时候,我们只是用「弹指神功」在唱臂轴心上轻弹…下而已。为什麽只要调整这麽一点点呢?因为您在唱臂轴心上的高低调整一点点,就会是针尖在沟槽中垂直角度变化的「一大点」。以前,当唱臂轴心还是以一根螺丝锁紧的时代,懂得精调V.T.A.的LP迷都苦于那根螺丝锁不紧,声音会跑。後来的唱臂改良许多,锁不紧的问题得到有限度的改善。 调整後,我们要从唱臂侧面观察,看看当唱针停在静止的唱片表面时,唱头盖顶、唱臂是否与唱片表面平行?依我的经验,通常唱臂後面都要高一点点会比较好听。不过,这高一点点如果不仔细看也是差不多平行的。 检验成果:通常,V.T.A.太高声音会比较刺耳,V.T.A.太低声音会比较沉或高频失去光泽。到底要调到什麽地步,那真是只有天知道与您知道了。 讲完唱头三种角度的调整,在此我还要提醒各位二个很重要的关键。其一是以上我所说的调整都是假设唱头的针杆没有左右偏斜、唱针的针尖也没有偏斜的理想状态。事实上,大部分的唱头针杆与针尖都是歪歪斜斜的。其实这就是为什麽唱头会那麽难调的原因:您以为把它调正了,事实上它是不正的。我的意思是:有时候不要只相信眼睛所看到的「正」,而应该也相信耳朵所听到的「正」。 其二是我再次强调「弹指神功」的重要性。当您调整水平循轨角、垂直循轨角、方位角到最後阶段时,所能使用的就是弹指神功,因为此时用手指去扭转的力量已经太大了,唯有弹指神功才能将球弹进洞。至于弹的力量要多大,那就看您的功力了。

第六功:调整抗滑力(Antiskating Force) 假若是正切型唱臂,由于它是从外到内正切横走的,因此没有内滑力的问题。如果是一般支点固定式唱臂,则由于唱臂循轨时向内的惯性关系,会产生一股往内拉的力量。因此,我们就必须在唱臂上设计一股反方向向外拉的力量,以平衡向内滑动的力量。无论抗滑力是用吊锤、磁铁、弹簧、或固定金属片来达成,其精度都是很差的。 一般而言,厂方会建议您将抗滑调整到与针压相同的数字标示上。这并不代表针压的力量与抗滑的力量是相同的,它只不过是要方便用家调整而已。如果抗滑调整得太离谱会发生什麽事情呢?某声道的杂音会比较大,当然,针尖的磨损就不均匀了。 调整方法:有人会用光滑的测试唱片来调整,不过,光滑表面的唱片因为没有沟槽,所以其摩擦力是与真正有音乐的唱片不同的。有人会看针杆偏向那一边,而修正抗滑。最正确的方式当然是用显微镜观察针尖的磨损情况,再藉此调整抗滑力。不过,那也已经是在磨损产生後的亡羊补牢了。 检验成果:总之,二声道没有特别的杂音,二声道没有失衡的现象,那就对了。 理论上正切唱臂不须调整抗滑力。不过,如果唱盘或转盘没有水平的话,也会产生侧滑的力量,不可不慎。

第七功:调整针压(Tracking Force) 从中文字面上看,很容易误解针压是指唱片沟槽承受到唱针的单位面积压力。其实,从英文上看,就清楚很多了,它应该是「循轨力」而不是针压。不过在习惯上,我们都以针压称之。所谓针压,就是唱臂到底要施加多少重量给唱头,才能让唱针达到它应有的循轨能力。关于这点,其实已经没什麽争议的了,唱头说明书上建议多少针压,您用多少就错不了。唯一要注意的是高顺服度(Compliance,单位为10-6cm/Dyne)的唱头要配轻质量的唱臂;低顺服度的唱头要配重质量的唱臂。否则,整个唱针/唱臂的共振点会落入人耳可听范围内,产生音染。 调整方法:如果唱臂上附有调针压的装置,则依说明书指示为之。如果像有些正切型唱臂,必须以针压器来量针压时,则必须找到精确的针压器来量。可是,市面上大部分的针压器看起来都相当简陋,令人不敢相信它的精确性。不过,似乎也没有更好的方法来量针压。 检验成果:如果针压太轻,则可能会有杂音增多以及音像会飘的问题产生,甚至无法循轨。此外,低频的量也会减少。反之,针压太重的话声音听起来比较没有光泽。

第八功:唱盘避震 由于LP唱盘系统就是靠针尖振动而产生音乐的讯号,所以任何多馀的振动对于LP唱盘系统而言都是大害。对于唱盘有害的振动源来自二处,一处是声波在空气中的振动;另一处则是经由地上传到唱盘的振动。空气中的振动我们无计可施,除非是将唱盘放在另外一个房间中。而经由地上传到唱盘的振动我们则可以用各种方法来隔离。由于振动的频率有低有高,因此使用单一材料来避震时往往会顾此失彼。例如使用高阻尼性的软质胶来避震时,可以有效的吸收低频的振动。但是,对于较高频率的振动则没什麽效果。反之亦然。所以,「软硬兼施」往往是避震的必要手段。例如,在地上先放厚重的石材垫,再于石材垫上放软质吸震胶,吸震胶上才放唱盘。市面上也有些三明治结构的唱盘垫,同样也可以吸收不同频率的震动。不过,在LP唱盘已是黄昏夕阳的今日,要买到垫材恐怕已不容易,所以最好还是自己动手避震。 八大基本功看完,我想您会认为原来调整唱头唱臂是那麽的简单,并没有前辈所说的那麽难。没错,如果您要达到60分的门槛标准,

以上八大基本功已经够用了。但是,如果您想要达到60分甚至90分的境界,那恐怕就非得有过人的毅力、敏锐的耳力,以及对音乐的正确品味不可。想试试看吗?来吧,不要迟疑。
作者: zy2017    时间: 2010-8-24 16:21
为建立黑胶系统,又不增加财政负担,决定“移情别恋”,出两件宝贝。
dickhu 发表于 2010-8-5 14:48


兄好,可PM下这两件宝贝的价格吗?
如果合适可交换玩呀。我正有GARRARD 301呢。
作者: dickhu    时间: 2010-8-24 16:44
兄好,可PM下这两件宝贝的价格吗?
如果合适可交换玩呀。我正有GARRARD 301呢。
zy2017 发表于 2010-8-24 16:21


   不好意思,两件宝贝已被别人抱走了。
作者: dickhu    时间: 2010-8-26 15:06
本帖最后由 dickhu 于 2010-8-26 21:44 编辑


转载一篇网文,阅后相信对于黑胶的基本知识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进而走入LP的大门。供参考:

                 黑胶的一些基本知识(作者:kennith)
     

     要步进发烧音响的殿堂,笔者认为回归黑胶唱盘是第一步,毕竟黑胶唱片带给我们的仿佛是来自大自然的天籁,不像CD这类数码科技时代的产物那样给予我们的是一种充满工业味道的不纯粹音乐。
     有许多希望走上发烧之道的入门级朋友,阅读了一些关于发烧音响的文章,读了很多遍仍然不知所云,觉得发烧一词遥不可及,究其原因可能在于他们仅仅对音乐、音响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对很多器材以及各种发烧音响玩法都充满着好奇,唯独对音响的基本知识了解不足,故欲成为发烧玩家而不知从何入手。也有许多人认为玩发烧音响和玩黑胶唱盘都是很深奥难懂的事,可能要花几年甚至数十年时间才能真正领略到发烧的真谛。其实,笔者认为迈出理想的第一步至关重要,因此希望能以此文章深入浅出的跟大家谈谈黑胶唱盘的入门之道。
    凡事有人赞成也就自然会有人反对,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也就请对黑胶唱片感兴趣的同道,与我携游黑胶的历史之河,一同窥视发烧领域的初貌。
     进入90年代,镭射唱片(CD,Compact Disc)技术大行其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几乎占领了整个音乐世界。镭射唱片凭借其体积小巧、携带方便等优点,集数码重播以及镭射光学先进科技之大成,与当前数码时代接轨,为广大音乐爱好者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提供了一种最佳的媒介。在CD的强烈冲击之下,黑胶唱片于1993年停止发行,从此消声匿迹。而黑胶唱片对于现代人来说,似乎已成为一种传说中的神物,可以与古董一词牵上关系了。不过,在现代人互相追逐CD、MD、MP3以至MP4等等高科技音乐产物的同时,回到黑胶唱片怀抱的人们也越来越多,其中有刚刚浅涉发烧领域的初哥,也有拥有n年烧龄的老鸟,他们受不了CD那种工业气息浓郁的声音,从而返璞归真,回归到黑胶唱片所独有的自然纯洁的音乐世界来。黑胶唱片如今反倒发展成为一种怀旧的时尚,开始逐渐融入“新生代人类”的话题中。每当听到黑胶唱片发出温柔和谐的音乐、感受着音质准确、音色逼真、原汁原味的声音再现时,总会让人回忆起黑胶唱片在唱机上悠悠地回转的那个年代。



     黑胶唱片——即LP,英文全称Long Playing,来源于黑胶唱片的特性:唱片的响应频率与转速形成正比关系,黑胶唱片转得越快,其响应的频率就越宽,但这样却引出了一个问题——可录音时间的缩短。这是因为在唱片发展早期,技术还不够成熟,唱片必须以高转速来维持较宽的响应频率,带出有保障的音质,从而造成可录音时间的不足。自从1948年开始,33又3分之1转的黑胶唱片开始发行,经过几年的迅速发展,唱片单面可录音时间提升至约30分钟,比以往的可录音时间增加了许多,其由此得名Long Playing。相对科技状况而言,最初的黑胶唱片被称为SP,Standard Playing,其转速为78转/每分种;而后期发行的黑胶唱片几乎都是33转/每分钟,黑胶唱片就被称为LP。此后,新的黑胶LP由于再技术和音质方面都胜于旧式的SP,逐渐占领了几乎全部的市场份额,时至今日LP就完全成为黑胶唱片的代名词了。

    黑胶唱片系统的传动设计。首先,入门者要知道的是黑胶唱盘的播放有别于CD。我们听CD时只需要将其放进CD机就可以播放了,但黑胶唱片的播放却挺有学问。播放黑胶唱片时动手成分比较多,不像CD机那样全自动,表面看来可能会让人觉得听黑胶意味着落后,有种原始时代与科技时代之间的差距;但正因为可以靠自己的双手来调整音色、改变音域等等,黑胶的魅力正源于此。     黑胶唱盘的推动设计主要分为三种:直接驱动式驱动(Direct Drive,简称直驱式)和皮带传动式驱动(Belt Drive,简称带动式)。直驱式设计是指黑胶转盘直接由马达驱动,不使用任何辅助零件。直接驱动唱盘出现时间较晚,在1970年由日本松下电器推出的Technics SP-10为最早的直接驱动式黑胶唱盘。直接驱动式的基本原理在于将马达与转盘组合在一起,由马达直接带动转盘的旋转,这种技术就当时来讲是相当有创新意念的。直驱式黑胶唱盘的优点在于避免了带驱式唱盘皮带老化的问题,而另外一个闪光点则在于启动的速度明显加快;如果配上较大扭力的马达,则几乎可以说是转停随人意,你要它转就转,停就停,滞后时间几乎感觉不到。对于直驱式唱盘来说,马达的品质是整个唱盘优劣的关键,如其是否不产生转动噪音等等。目前,直接驱动式唱盘比较少见,大多为日本产品,例如Technics、DENON、SONY等大公司都曾经生产过直驱式黑胶唱盘。
直驱式唱盘:STANTON STR8-30
主要规络:100%的pitch控制范围;铝制直臂;铝制转盘;唱针:Stanton 500B(含唱针盖);体积为450x350x140mm;重量为4.6公斤


直驱式唱盘:天龙(DENON) DP-DJ101/151
主要规络:转速控制系统为石英式,锁定于调速±0%处;转速为33又1/3、45、78转/分;调速调节范围为±12% ;马达扭距为2.2kg/cm;抖晃率小于0.2%WRMS;耗电量为15W;外形为448×156×350(包括防尘盖);重量为11.8kg
Technics SP-10亦是经典的直驱式转盘:



带动式设计是以马达带动橡胶带拉动唱盘的转动。带动式黑胶唱盘可以说是黑胶唱盘中沿用最为广泛者,其突出之处在于马达带动转盘是以皮带为介质的,皮带的传动过程可以部分抵消马达带来的晃动,从而能够稳定音源,提升音质。与直驱式唱盘相比,其缺点在于启动速度较慢,有明显的滞后感觉,另外就是皮带存在老化问题(其实大家不用过分担心这个问题,如果您每天都使用机子的话皮带老化松驰的速度是不会太快的,其使用时间可能长达10多年,反而不经常使用机子的话皮带一两年就会损坏)。由于带动式唱盘能带来更有味道的音乐,其仍然居于黑胶唱盘的主流地位。从纯HiFi的角度来说,带动式黑胶唱盘所播放的音色较纯正,杂音较少。而直驱式唱盘与之相比较,只在于保养方面比较简单(只要一般保养工作做得好,即使一年才开一两次机也没多大问题)。如果大家想像DJ那样纯粹为了玩捽碟、Remix等,直驱式唱盘就是你唯一的选择了,因为只有直驱式唱盘的马达才能承受得起强制式的前后转动、急停以及快速回复常速播放。但若你是想成为真正的音乐发烧友,带动式唱盘将是你的不二之选,其发出的美妙音质将令你如痴如醉。



其实还存在着一种唱盘驱动技术——惰轮(中介轮)式驱动。惰轮式驱动即在转盘与马达之间放放置一惰轮,作为两者的传动媒介,其作用在于可以仅仅依靠惰轮的接触与否来控制转盘的转动,这一优点曾经为DJ津津乐道。DJ们只要控制惰轮与转盘的接触与否,就能随时更换唱片。不过因其受惰轮的品质影响过大,造成生产成本的大大提高,现在市场已不常见,笔者也只在这里略提一下。
DJ“撮碟”(Scratch)用的通常都是惰轮式传动的唱盘系统
三种传动方式的示意图



唱盘的驱动方式走过了这样一段历程:一开始主打市场的是惰轮式驱动,紧接着是带驱式唱主角,后来技术发展了,直驱式开始占领市场;最后,直驱式唱盘又退居二线,把首把椅子让回带驱式唱盘。70年代,直接驱动式唱盘受日本厂商的大力推动,直驱式唱盘几乎占据了整个高端市场,直驱成了音响界里高级的代名词了。由于直驱式唱盘所带来的音质似乎比不上带驱式,这就成为带驱式现在占领市场的主要原因。
   其实直驱式唱盘的好处还是挺多的,如其可以成套使用,免了一般调整安装所带来的麻烦,比较适合入门者;品质有一定保证;转速够稳定,且稳定下来的时间很短。后来直驱式退居二线,是因为许多曾是直驱式唱盘的爱好者投向CD唱盘的阵营了,致使其开始没落。
有一点值得一提,对于唱盘来说,转盘的重量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只有使用足够重量的转盘,才能在其启动后迅速到达平稳转动状态。转盘的重量够大,其转动的惯性也较大,不会那么容易受到外力的影响而改变转动的速度,从而保证了稳定的转动速度,对声音质量的提高是相当重要的。正因为转盘的重量关系到播放问题,唱盘的设计者都尽量在轴心、马达可容许的范围内将转盘的重量设计到最大。同时,越重的转盘就越需要强有力的马达来让它启动,越需要更加精密和更耐用的轴心来支撑它。     通常天价级别的唱盘系统,转盘做的就像砧板,哦,不,像石磨一样恐怖!这和高档CD转盘中的重量级CD镇子是同一个道理,都是为了尽最大努力去提高唱片转动中的稳定性,使信号拾取过程更加趋于完美。我们不妨来欣赏一下...

就目前而言,大部分的高级收藏玩家偏向于带驱式唱盘,与此同时仍在继续生产和销售黑胶唱盘的厂家也多数以提供带驱式唱盘为主,大量二手直驱式旧唱盘流入市场,并且供货量相对充足,因此玩家们更容易以低价在二手市场上买到。对于各位初级发烧友来讲,笔者建议还是先买部直接驱动式唱盘,因为其价格较低,同时使用与保养也很容易。在大家对黑胶唱盘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之后,再升级自己的黑胶系统吧。在一般的音量下,直接驱动式唱盘的马达所造成的杂音其实不是太明显的,除非您将扩大机的音量开到最顶峰,才会有很明显的杂音。试问一个爱好聆听温柔和谐音乐的黑胶发烧友又怎会忍受得了高音量对耳膜的刺激呢!

在黑胶系统中,如果说转盘是整个黑胶系统的基础,那唱头则是影响黑胶唱片音色的最大关键。因为唱盘的播放原理就是依靠唱针读取(即磨擦)唱盘的沟痕两侧(不是磨擦其底部,因为其底部是没有任何音乐信号的),通过磨擦所产生的震动借由针杆传回唱头,继而产生磁电转换输出电流;再将这些电流转换成电压形式,输入到前级,再经过等化线路还原,继续进入信号放大部分,最后经由喇叭播放出音乐的。     磁电转换的方式有几种,如动磁式、动铁式、动圈式、压电晶体式等等。其中动磁式(MM)、动铁式(MI)、动圈式(MC)最具代表性。黑胶唱头也据此主要分为三大类,即动磁(MM)、动铁(MI)以及动圈(MC)。
    动磁式的唱头(MM,Moving-Maganetic Cartridge)的工作原理为:将唱头里的线圈固定,针杆的后方带有一块小磁铁,磁铁中装着一小块橡皮阻尼,以这块橡皮阻尼为支撑点,通过唱针接收沟痕里的音乐讯号振动小磁铁的方式,产生磁力线切割的作用,从而获得输出电平。其中 SHURE是动磁式唱头的代表厂商,其从未生产过其它种类的唱头,是动磁唱头的力推者。
SHURE的M94 MM唱头:
动铁式唱头(MI,Moving-Iron Cartridge)则是由固定磁铁与线圈组成,以针杆带动铁芯从而改变磁力线的分布量,借此输出电平信号;这种唱头以美国的GRADO 为主要生产代表厂商,其生产的MI唱头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GRADO的Statement Platinum(左)和Reference Platinum(右):
GRADO的Statement Master(左)以及最高级别MI唱头The Statement(右),售价高达$2500






作者: dickhu    时间: 2010-8-26 15:11
本帖最后由 dickhu 于 2010-8-26 17:16 编辑

动圈式唱头(MC,Moving-Coil Cartridge)是在针杆的后方绕上又小又薄的线圈,通过针杆的振动带动线圈振动并由此产生输出。丹麦的Ortofon公司的动圈式唱头为代表之作。
Ortofon的SPU-GT唱头,内附MC升压器:
    通常,动圈式唱头里所绕的线圈数越少,输出就越低;线圈绕得越多,输出也就越高。一般而言,动圈式唱头的输出电压在0.2-0.5mV之间,这是典型的低输出。还有一种动圈式唱头,其输出大约都在0.1mV以下,属于偏低输出型,是比较少见的一种唱头。此外,有些动圈式唱头的输出可高达2-5mV,这就是高输出型的动圈式唱头。低输出型的动圈式唱头由于功率较低,需要通过添加升压器或者动圈唱头放大器来提高输出。升压器或者动圈唱头放大器的放大倍数是由动圈唱头的输出电压决定的。如果输出为0.2-0.5mV,则大约需要10到20倍的放大;如果输出在0.1mV以下,则放大倍数应为30至50倍(大家可不要以为放大倍数越大越好,其实只要放大到合适的倍数就可以了。相反,过大的放大倍数会带来电源干扰与杂音等问题)。高输出型的动圈式唱头则与动磁式唱头一样,不需要另外添加一级放大。低输出型的动圈唱头由于须增加升压器,售价自然比高输出型的贵,但其因为所绕线圈数量较少,循轨能力比高输出型的唱头优胜许多。



动圈式唱头由于所绕的线圈数少,电感的影响也就小,同时阻抗也较低,所以与后一级在阻抗上是否匹配就显得极为重要。一般的低输出型动圈式唱头的阻抗大约在 3Ω到10Ω之间。如果其下一级连接的是升压器,则升压器的输入阻抗最好要接近唱头的阻抗值,即最好在3Ω到10Ω之间而不要超过这个取值范围。而假设下一级连接的是唱头放大器,则一般阻抗最好为100Ω左右。
日本铁三角Audio Technica的AT-F3MKII MC唱头:
日本铁三角40周年限量纪念MC唱头AT33R:
KENWOOD转盘上的AT33R:
  LYRA Olympos动圈唱头

    限量发行的LYRA Olympos动圈唱头,售价十几万,由特殊处理的5N白金做线圈,钻石镀针杆,纯钛合金做外壳,尽显高贵品质:
    上述三种唱头相比较,动圈式唱头的优点在于其线圈足够小,而且线圈是缠绕在针杆上的,其能够非常迅速地感应到针尖传来的振动,所以唱头接收到的声音细节比较丰富。
    但是,动圈式唱头也存在着缺陷:
    1、由于针杆上绕着线圈,使得针杆的负荷较大,以至于影响针杆的循轨能力;
    2、此外,动圈式唱头的输出功率比较低,不如动铁式和动磁式,必须为其添加一级放大或者用升压器加大输出功率,但这样做会衍生出一些问题如制造成本过高、制造难度较大等;
    3、由于动圈式唱头的针杆上面绕上了线圈,令我们不能随意自行更换唱针了(通常都要请专业人员更换);
    4、有些动圈式唱头还存在着高频过于强调的缺点。
    虽然动圈式唱头有着解析力强、高频响应力好、声音细节丰富的优点,但是动磁(MM)与动铁(MI)唱头有着比动圈式唱头更好的循轨能力,而且动铁和动磁唱头的输出功率比较高,两者不需要增加一级放大或者使用升压器,制造成本相对低廉,而且唱针也可以自行更换,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方便。许多黑胶迷一直衷情于DECCA、GRADO SIGNATURE系列唱头的原因就在于这些制造精良的动磁式唱头或动铁式唱头,在音质音色上的表现完全比得上动圈式唱头。可惜,由于CD技术的横空出世,使得许多好唱头也随着黑胶唱片的没落而退出市场;此时,小量手工生产的动圈唱头却符合市场的需要,因为现在仍然有许多衷情于黑胶的发烧友以及新一代的LP爱好者,他们都希望能从唱头方面着手改善黑胶系统,依然看重唱头的好坏,这也是目前市场上动圈唱头价格高的主要因素。



唱头中的唱针也是比较重要的配件,在这里笔者要略为提一下。
    一般的唱针针尖可以分为圆形针尖、椭圆形针尖、超椭圆形针尖三种。其中,圆形针尖加工程序比较简单,成本较为低廉。相对的,由于唱片的沟槽是 V形的90度角,圆形针尖因其天生的缺陷使得它无法接触到沟槽的最底部;椭圆针尖则较为接近沟槽的形状,因此它能够接触到更细微更底部的沟槽,其所拾取到的声音细节也就比圆形针尖丰富得多,播放效果比圆形针尖要好得多。经过精密加工的超椭圆针尖,其边缘更加薄,能更加广泛地接触到高频的沟槽。可以认为,超椭圆针尖所再生的频宽最高,椭圆针尖次之,圆形针尖的高频再生能力最差。当然,也不能说圆形针尖一无是处的。圆形针尖因为容易调整,非常适合初学者使用;相反,椭圆形针尖和超椭圆形针尖由于太薄,比较容易产生杂音、磨损、定位等问题。
    唱头的角度是需要调整的,它的角度直接关系到唱针在唱盘沟槽里接触的情况,直接影响到唱针接收信号的好坏程度。如果各种唱头的角度不准确,不仅会产生出声音单调、二声道音量大小不对、相位不正确、杂音增多等问题,还会衍生出定位不准确、二声道声音不平衡、音质不佳、音色不正确、声音沉闷等问题。简单来说,唱头角度的调整方法就是自己面对着唱头,将唱头沿顺时钟或逆时钟的方向摆动。顺着这个调整步骤,用耳朵细心的聆听吧;当你听到最和谐的、最不尖锐刺耳、声音层次感分明的、定位最明晰、杂音最少的声音时,说明唱头的角度已经调整到恰到好处,你可以安下心来,慢慢品味着那一首首动人的歌曲吧。
对于发烧友来说,整个黑胶系统如音箱等都是要经过“煲”的过程,才能使各个部件功能发挥出极致的功效。所谓的“煲”,就是对一个部件一开始不断的使用,使整个部件真正运动起来,处于一个最佳的状态。唱头也不例外,经过“煲”才能令其完全融入整个黑胶系统。唱头“煲”的过程很简单,就是把唱针放在唱片上,不断播放唱片,用心去听,直到你觉得所播放的声音比较完美为止。这个过程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定,通常经过50到100个小时“煲”的过程,就一定能令你感到唱头脱胎换骨,所播放的声音再不是刚开始时那般木讷了,而是富有感情的、人性化的声音。
    虽然动圈式唱头适宜中级以上者使用,刚入门的朋友应以动磁或者动铁唱头作为起步点,但过渡到动圈式唱头已是必然趋势,因此笔者在前面着重介绍了动圈式唱头,希望对大家未来的黑胶系统升级作一点启发性指导。



对于发烧友来说,整个黑胶系统如音箱等都是要经过“煲”的过程,才能使各个部件功能发挥出极致的功效。所谓的“煲”,就是对一个部件一开始不断的使用,使整个部件真正运动起来,处于一个最佳的状态。唱头也不例外,经过“煲”才能令其完全融入整个黑胶系统。唱头“煲”的过程很简单,就是把唱针放在唱片上,不断播放唱片,用心去听,直到你觉得所播放的声音比较完美为止。这个过程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定,通常经过50到100个小时“煲”的过程,就一定能令你感到唱头脱胎换骨,所播放的声音再不是刚开始时那般木讷了,而是富有感情的、人性化的声音。
    虽然动圈式唱头适宜中级以上者使用,刚入门的朋友应以动磁或者动铁唱头作为起步点,但过渡到动圈式唱头已是必然趋势,因此笔者在前面着重介绍了动圈式唱头,希望对大家未来的黑胶系统升级作一点启发性指导。




作者: dickhu    时间: 2010-8-26 15:27
在路上……
作者: dickhu    时间: 2010-9-2 10:05
经学习比较,准备上一套LINN12唱盘系统。有谁玩过,欢迎交流指导。
作者: dickhu    时间: 2010-9-2 10:39
本帖最后由 dickhu 于 2010-9-2 10:46 编辑

初步选择的系统器材包括:
1.Linn Sondek             唱盘(二手)
2.Linn Ekos                 唱臂(二手)
3.Linn Linn Lingo          电源(二手)
4.高度风 EQA-777       唱放(全新)
5.高度风 浪漫               唱头(全新)

         总费用大约5W,搭配不知有无不妥
作者: dickhu    时间: 2010-9-2 20:01
多谢八兄!
八兄的意思是:Linn12不适合入门者;10万级数投入较合适;唱头不能差。

八兄有没考虑二手的价格因素?
作者: dickhu    时间: 2010-9-20 11:31
本帖最后由 dickhu 于 2010-9-20 11:38 编辑

这台如何?(美歌 BL-101 唱盘 + VICTOR 唱臂)

作者: yes!    时间: 2010-9-20 20:36
盘还可以,臂就一般了。2万以内的用这个美歌搭支FR54或阿玛尼310搭FR54我觉得是相当超值的组合。
作者: dickhu    时间: 2013-6-6 09:29
这是2010年的帖子,今年终于上了,庆祝一下

[attach]71298[/attach]  

再次翻看这个帖子,其实一些基本知识还是需要了解的,但最根本的还是实践,它没有多复杂

作者: Jwang    时间: 2013-6-6 10:19
的确是。实践更重要,实际上玩LP也并没有象想象的那么难。
作者: dickhu    时间: 2013-6-6 10:43
的确是。实践更重要,实际上玩LP也并没有象想象的那么难。
Jwang 发表于 2013-6-6 10:19


多谢J兄鼓励,你的那篇唱臂调整的帖子对我启发很大。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3-6-6 13:46
对MM33兄的谈话深为折服,事隔多年之后,他所谈的内容并没有因为时间而受到影响。
作者: HAC    时间: 2013-6-6 14:20
先搞出动静来,在慢慢调教,不用太精益求精,差不多就可以,我是不会和自己的耐心过不去的。。。
作者: peter2010    时间: 2013-6-6 14:26
请问那个狗玩具哪里有卖?
作者: dickhu    时间: 2013-6-6 16:07
请问那个狗玩具哪里有卖?
peter2010 发表于 2013-6-6 14:26


我是在香港古玩市场淘的。听说英国有卖,有天津的朋友正组织团购。


作者: wyapple    时间: 2013-6-6 16:33
楼主终于入黑了,恭喜呀
作者: 33转黑胶    时间: 2013-6-6 18:30
弄了2年多,终于上garrard 301了,真是好事多磨,哈哈。唱臂是什么型号?
作者: dickhu    时间: 2013-6-7 09:07
弄了2年多,终于上garrard 301了,真是好事多磨,哈哈。唱臂是什么型号?
33转黑胶 发表于 2013-6-6 18:30

呵呵,开始有些胆怯,目前是高度风RMG309+SPU GE




作者: 以声入定    时间: 2013-6-7 12:46
CEC性价比较高,适宜搭配的臂较多。一步到位较为难,听JAZZ轮驱取胜,听小品轻盘较佳(如LINN12),听交响重盘当之无愧,所以有些玩家是配多个盘,多只臂。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3-6-7 13:02
原来如此啊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3-6-7 13:29

dickhu 发表于 13 分钟前
牛兄说的是谁?
楼上和你了
唱臂是新的,还是二手的?

作者: dickhu    时间: 2013-6-7 13:39
二手新旧都不好买了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3-6-7 13:45
本帖最后由 牛仔 于 2013-6-7 13:58 编辑
二手新旧都不好买了
dickhu 发表于 2013-6-7 13:39

赶快卖掉或送原厂保养


作者: dickhu    时间: 2013-6-7 14:06
赶快卖掉或送原厂保养
牛仔 发表于 2013-6-7 13:45

呵呵,等你转一个新的再考虑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3-6-8 10:05
呵呵,等你转一个新的再考虑
dickhu 发表于 2013-6-7 14:06

这些都是“昨日黄花”了


作者: dickhu    时间: 2013-6-8 11:09
这些都是“昨日黄花”了
牛仔 发表于 2013-6-8 10:05

老树可以开新花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3-6-8 14:09
老树可以开新花
dickhu 发表于 2013-6-8 11:09

会响是肯定的,要完美有点难啊!


作者: dickhu    时间: 2013-6-8 15:26
会响是肯定的,要完美有点难啊!
牛仔 发表于 2013-6-8 14:09

牛兄啥时展示一下完美系统,开开眼界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3-6-8 15:43
牛兄啥时展示一下完美系统,开开眼界
dickhu 发表于 2013-6-8 15:26

什么时候来吧?听完后不要后悔啊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3-6-8 17:29
再给你一个方法,就是对比着“南瓜”听,把风格取向、味道。。。统统扔掉
作者: teletubbiesb    时间: 2013-7-9 17:56
LP系统入门指导对我来说就是买台经典2手TT就开始先唱起来,后面再仔细调整,购买喜欢的LP唱片已经成为一大爱好。
LP真没有那么麻烦的,而且调试本身也很有乐趣

作者: xuzone    时间: 2013-7-10 10:59
学习。学习
作者: ydqydq    时间: 2013-7-22 18:21
新入Td124,晕菜中,有北京朋友吗?帮忙调调机器,选个唱放。qq:1007024624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