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我的祖国》- 说说两张老唱片 发发骚 [打印本页]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8-23 08:22
标题: 《我的祖国》- 说说两张老唱片 发发骚
本帖最后由 Roseknight_gao 于 2010-9-1 23:28 编辑

手头有两张唱片,名字都叫我的祖国。一个是陈培勋的第一交响乐《我的祖国》,指挥麦天乐,乐团是俄罗斯爱乐。另一个就更加出名,是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是90年布拉格之春的现场,库贝利克指挥捷克爱乐,算是一个传奇版本。

陈培勋《我的祖国》:
1、陈培勋的作品在旋律方面也有不错的表现。在这张碟的三个曲目当中,都有一些不错的旋律,民族感是不用说的,一定有点,挺优美的。
2、节奏不是陈培勋作品的强项,我不知道这关不关麦天乐指挥的事儿。在听惯的贝多芬作品当中,我常常感觉节奏的推进比旋律来的鼓舞人心得多。但是在陈培勋这里节奏感不明显,反而时不时都觉得有点拖沓。美妙旋律已经攥在手里,却好像不知道怎么用。有些变奏也觉得乱糟糟。我想这个跟麦天乐的梳理应该也有关系。
3、所有的强奏部分我都觉得勉强。这是无可奈何的评价。确实是这样的感觉。一个是强奏突兀和前面旋律的链接生硬。另一个是强奏部分本身没有层次,混成一团,哪个声音先出,哪个后出,哪个在上面领导,哪个在下面衬底完全听不出来,只能用乱作一团形容。老易录音的动态应该说做的还是不错,但是我一直觉得细节一般般。他其他交响乐曲目录得也有这个毛病。

斯美塔那《我的祖国》:
1、这个作品创作和指挥的结合度非常高。是一个非常美妙的作品。从头到尾几乎无冷场,虽然6首交响诗有差不多八十分钟那么长。
2、库贝利克的指挥和录音结合的非常有意思。我看过视频,这是一个小演奏厅,按照一般的想法首先这里会有巨大的音量,然后可能混响会比较久。但是听到的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每个声部都非常清晰,各司其职,几乎互不干扰。每个声部都录得非常准确,但是音量都不夸张。所以整个录音的织体非常清楚,可以很容易听出来指挥的想法。当然这样录,我觉得一定会牺牲一点动态,所以听起来动态比较克制。
3、斯美塔那的旋律很好,比陈培勋明显出色的地方是节奏感,节奏感另整个乐曲的推进是呈现一种自然的状态,而且可以吧整个乐曲组织起来,成一个整体。但是陈培勋的作品听起来节奏感不强,结果结构流于松散。
4、看说明书上说,库贝利克在这次指挥之前,已经出国41年。我曾经推测库贝利克早已经在国外功成名就,现在故国重归,壮怀激烈,正是衣锦还乡的好时候,那么曲目一定演绎得热烈甚至于激烈吧。尤其看旧版封面,库贝利克脸也红了,白发也乱了,衣领也全部歪了,满头大汗。还不是明证?
    事实不是这样。这是一个非常理性克制的演绎。卡拉扬和斯托科夫斯基的演绎我专门对比过,都比库贝利克要煽情多得多。但是库贝利克显然更好。这个演绎当中我们可以听到更美的旋律(不是煽情,这个演绎重头至尾都不觉得有在煽情),更合适的节奏(不是强烈,卡拉扬要强烈的多),更好的整体感(77分钟录音无一松懈,结构非常扎实)。一句话,库贝利克那里可以听到更多的东西,你会觉得他哪里都在注意。卡拉扬和斯托科夫斯基总觉得有些部分固然有神来之笔,但是来神的部分一过,其他就是随随便便糊弄过去就当交差了账。但是库贝利克那里不会有这种情况,你可以听出来他几乎在音乐的每一个细节当中都作出过选择。选择更加符合演绎目的的演绎方法。
    这是一个可以称得上理性的演绎。但理性的演绎,绝对绝对不是“死板”。我理解的理性演绎,是用理性思考的态度,用克制的演绎方式,让作品的美更加“多”得呈现出来。所谓“煽情”的演绎,往往是不均衡的演绎。就是有意把一个美妙的部分特别拉长、突出——这当然是一种审美方式,但是这种方式的弊病,就是经常用一个美丽的部分,掩盖了另外的美丽部分。让人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那个煽情的方面,而没有顾及其他。作曲家苦心经营的美丽搭配就变成指挥家手下的一枝独秀。而库贝利克的“理性”恰恰是尽量在一个曲目中发掘更加多的美妙部分出来。这一点大家可以对比一下伯姆在70年代末指挥的莫扎特40/41以及和吉尔列斯搭档的27协奏曲,都是这样理性而十分优秀的演绎。从而呈现出莫扎特音乐的古典优雅和均衡之美。这当然不是说理性指挥家面面俱到,这是不可能的。但是他懂得取舍。
    这样的录音,才够得上“传奇”。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8-23 09:13
本帖最后由 Roseknight_gao 于 2010-8-23 09:14 编辑

这个主题有意思!当年我发现陈培勋《我的祖国》这个曲目的时候,脑子里也产生过与斯美塔纳要做些比较的想法,只是陈培勋那张我一直没找到
作者: 旱天雷    时间: 2010-8-23 10:15
我怎么听了白头翁版的《莫尔道河》后,再听其他的总觉得不够味儿。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8-23 11:12
我怎么听了白头翁版的《莫尔道河》后,再听其他的总觉得不够味儿。
旱天雷 发表于 2010-8-23 10:15


雷兄,那是音效大片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8-23 11:16
斯美塔纳《我的祖国》,库贝利克布拉格之春版以及东京最后一次现场,这两个版本很难说究竟哪个更好,不过我个人觉得布拉格之春版细腻一些,而东京现场同时具有良好的速度和直白的感情!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8-23 11:20
[attach]14078[/attach]
http://www.hmv.co.jp/en/product/detail/1500348
作者: 旱天雷    时间: 2010-8-23 11:45
我怎么听了白头翁版的《莫尔道河》后,再听其他的总觉得不够味儿。
旱天雷 发表于 2010-8-23 10:15

表达错误,不是白头翁版,而是RCA的邮票版,只是同一个演奏。又欺骗大家了!该掌嘴。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8-23 12:53
大家不会跟你计较的,但是大家要罚你贴图
作者: 旱天雷    时间: 2010-8-23 13:01
本帖最后由 旱天雷 于 2010-8-23 13:03 编辑
大家不会跟你计较的,但是大家要罚你贴图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0-8-23 12:53

领导发话,何以不从。
[attach]14079[/attach]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8-23 14:01
我怎么听了白头翁版的《莫尔道河》后,再听其他的总觉得不够味儿。
旱天雷 发表于 2010-8-23 10:15


斯科托夫斯基RCA版是个煽情的演绎,比卡拉扬和库贝力克更甚,但是似乎并不均衡。这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1、斯科托夫斯基的弦乐部分非常非常柔美,速度非常慢,和大动态部分形成鲜明对比,这一点我听CD都可以有明显感觉,可以说如果听黑胶,那简直是可以杀死人的沉醉感。从这一点来看斯科托夫斯基是非常成功的。
2、但是斯科托夫斯基因为过于强调了弦乐部分的突出感,所以把低音合奏部分弄的并不清晰。低音部有声而没有节奏和线条感。
3、斯托克夫斯基的弦乐部从一开始就是很大声,压倒一切,到最后还是那么大声,总之弦乐部压倒一切,给人的感觉总是在齐奏。但是库贝力克的弦乐部开始是收的非常谨慎,非常小心控制音量。并且每一个渐强都有反复,每次反复都有明显的强弱对比变化。他从弱到强似乎有这样一个模式:弱-渐强-减弱-渐强-强。层次做得非常明显。所以结构就出来了。斯托克夫斯基基本上是平铺直叙,没有那么复杂的小对比处理,就是一条旋律线做到底,放慢速度,有歌唱感,突出来。这样做的好处是很明显的:1、对于乐团里面演奏家的要求没有那么多,更不需要那么苛刻,像库贝力克那样复杂的力度要求,如果不是亲兵的话,那是会得罪人的,而且人家可能演奏时候更本不采你的力度指示,我奏我的,你指挥你的。2、听众更容易听出来旋律感,因为不复杂。听听旋律,听听对比就知道个大概了。3、指挥只需要掌握好几个重要的强弱对比,作出对比效果就行,指挥相对也简单。但是坏处是:1、对乐谱挖掘的显然不够深,有贪方便的嫌疑。2、取消了很多力度对比,让作曲家的不少对比旋律流于过场。复杂的旋律变得简单。3、听久了,就是优美、柔美,跟轻音乐似的,不耐多次听。当然轻音乐也是艺术,不过每天都听轻音乐肯定会日久生厌,因为对比太浅显,没有值得多听的地方。
    我的看法是,斯科托夫斯基的指挥不错。他就是那种既不得罪乐团成员,也不会亏待观众,更方便自己的有点小聪明的指挥家。如果说有谁不满意的话,可能就是作曲家本人,或者要求更高点的听众。实际上,斯科托夫斯基一辈子都是走来走去做指挥,似乎没有什么亲兵。他应当很有技巧跟新乐团的团员相处的。但是我们知道,一个要求特别严格的指挥家,一般到哪里都不会受乐团团员的欢迎。
    而库贝力克指挥这次《我的祖国》,那是打算作为自己的《传奇》而流传后代的。他确实是不怕得罪人,不厌其烦的在各面做足功夫。为了多层次的力度表现,宁愿放弃突出精美煽情的旋律。为了各声部结构匀称,宁愿压制震撼人心的大鼓大锣。为了保持六首交响诗风格统一,速度控制十分严格而匀称。我们可以想想,为了实现这样复杂的演绎,他得对团员提出多少要求?因此在他的演绎当中,可以听出很多东西。所以更加耐听一些。
    如果只是了解这个曲目一下,听听出名的富尔塔瓦河,那斯科托夫斯基已经可以了。如果要更加深入了解斯美塔那何以称得上伟大,我认为那就一定要听库贝力克了。
    一点浅见。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0-8-23 16:41
库贝力克版因为作曲、指挥、乐团都是捷克人,这一点就让陈培勋/麦家乐/俄罗斯爱乐没的比了。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0-8-23 16:55
还有这家捷克唱片公司也很不错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8-23 18:45
还有这家捷克唱片公司也很不错
牛仔 发表于 2010-8-23 16:55


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公司呢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0-8-23 19:40
现在不是认识了吗
[attach]14102[/attach]
作者: alma    时间: 2010-8-24 01:38
手头有两张唱片,名字都叫我的祖国。一个是陈培勋的第一交响乐《我的祖国》,指挥麦天乐,乐团是俄罗斯爱乐。另一个就更加出名,是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是90年布拉格之春的现场,库贝利克指挥捷克爱乐,算是一个 ...
清兵 发表于 2010-8-23 08:22


清兵兄说的没错,陈培勋我的祖国,主要是毁在香港指挥麦家乐身上。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8-24 01:41
怎么能对我的祖国发骚劲呢?
明明很理性嘛,言之也有理。本月论坛明星该给予清兵!最近是一日一帖的架势,该怎么奖励呢?
作者: alma    时间: 2010-8-24 01:51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0-8-24 02:33 编辑

我对这两个我的祖国,几年前有过论述,但是没有清兵兄说的那么清楚,我在168、音乐随想和基点都发过帖子。现在已经有不同看法了,我与清兵兄看法一致,问题就是在麦家乐身上。

今天太晚了不多谈,简单说两句,陈师培勋最出色的是他的配器,这种配器产生了斑斓的效果。可惜麦家乐这位指挥真是毁人不倦,这些斑斓配器效果在他那个糟糕的处理和糟糕的乐队手中,变成了非常突兀的如怨妇般的呻吟和叫喊。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8-24 09:22
怎么能对我的祖国发骚劲呢?
明明很理性嘛,言之也有理。本月论坛明星该给予清兵!最近是一日一帖的架势,该怎么奖励呢?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8-24 01:41


五星红旗一面
等S版组织一下,我问问他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8-24 09:25
我对这两个我的祖国,几年前有过论述,但是没有清兵兄说的那么清楚,我在168、音乐随想和基点都发过帖子。现在已经有不同看法了,我与清兵兄看法一致,问题就是在麦家乐身上。

今天太晚了不多谈,简单说两句,陈师 ...
alma 发表于 2010-8-24 01:51


Alma兄绝对能与清兵兄撞出火花来
作者: dickhu    时间: 2010-8-24 09:50
本帖最后由 dickhu 于 2010-8-24 10:21 编辑
怎么能对我的祖国发骚劲呢?
明明很理性嘛,言之也有理。本月论坛明星该给予清兵!最近是一日一帖的架势,该怎么奖励呢?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8-24 01:41


奖一个“版主”干干,呵呵。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8-24 09:56
各位老师的过奖,让我心里有受宠若惊的快乐
我是菜鸟,本着笨鸟先飞的古训,所以听得时候,就认认真真,写的时候也小心翼翼。自己听不懂,听不清的,就说听不懂,听不清。听来没有感觉的,就不写;听得不够仔细的,也不会乱写——或许这原本是一回事,有感觉的作品总是会听得特别仔细,至少可以听多两次。
好的体验从来不多遇到。但是现在遇到念经和alma等老师,推荐了不少好音乐,好的体验就变得多起来。我也顺便把感想记下来,作为自己的一个音乐历程。或许将来看看也会很有趣。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8-24 10:30
我是菜鸟,本着笨鸟先飞的古训,所以听得时候,就认认真真,写的时候也小心翼翼。自己听不懂,听不清的,就说听不懂,听不清。听来没有感觉的,就不写;听得不够仔细的,也不会乱写——或许这原本是一回事,有感觉的作品总是会听得特别仔细,至少可以听多两次。
好的体验从来不多遇到。但是现在遇到念经和alma等老师,推荐了不少好音乐,好的体验就变得多起来。我也顺便把感想记下来,作为自己的一个音乐历程。或许将来看看也会很有趣。清兵 发表于 2010-8-24 09:56


对,这样也使得论坛体现出价值来;其实论坛应该是客体,主体是大家的交流、思想和信息。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8-24 10:40
对,这样也使得论坛体现出价值来;其实论坛应该是客体,主体是大家的交流、思想和信息。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0-8-24 10:30


我一向觉得维特根斯坦说得很对,“审美是一种人类的冲动而已,没有什么好深入分析的”。自己的简单体验,可以和大家交流,就是一种冲动宣泄,符合生活的需要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8-24 10:45
我一向觉得维特根斯坦说得很对,“审美是一种人类的冲动而已,没有什么好深入分析的”。自己的简单体验,可以和大家交流,就是一种冲动宣泄,符合生活的需要
清兵 发表于 2010-8-24 10:40


维特根斯坦这个名字最近让我非常好奇,在很多乐迷口中都听到了这个名字。
在书展上买了一本客关分析维特根斯坦及其哲学思想的书,叫“逻辑与罪”,我也学习一下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8-24 11:11
维特根斯坦这个名字最近让我非常好奇,在很多乐迷口中都听到了这个名字。
在书展上买了一本客关分析维特根斯坦及其哲学思想的书,叫“逻辑与罪”,我也学习一下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0-8-24 10:45


杨绛在钱钟书集的前言里面有一句话,当时读到,真有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感觉:“严肃认真的研究,从来就是不需要公开倡导的。”

学术的薪火相传,是在于学术本身自有的强大魅力,无需倡导,而自会有人愿意以一生之力去爱好,去研究。我觉得音乐也是一样。维特根斯坦的魅力,是来自于他的学术自身的魅力,并不是我们对他有什么特别的爱好。

维特根斯坦入门,上面那本逻辑与罪,我记得翻过一下,并不很好,不但不好懂,而且更有误导嫌疑。我建议如果你真有兴趣对他有初步的了解,极力推荐买一本江怡的《逻辑哲学论导读》。薄薄一本,如果能坚持看完对维特根斯坦的想法会有个初步印象。
陈嘉映在《哲学研究》翻译后记当中有句话,您可以参考:“《哲学研究》是一本伟大的著作,这一点我毫不怀疑。”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8-24 11:38
杨绛在钱钟书集的前言里面有一句话,当时读到,真有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感觉:“严肃认真的研究,从来就是不需要公开倡导的。”

学术的薪火相传,是在于学术本身自有的强大魅力,无需倡导,而自会有人愿意以一生 ...
清兵 发表于 2010-8-24 11:11


好的多谢清兵兄指点,我午饭后去当当网找找那本《哲学研究》,好像手上这本书里也提到了《哲学研究》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8-24 11:50
好的多谢清兵兄指点,我午饭后去当当网找找那本《哲学研究》,好像手上这本书里也提到了《哲学研究》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0-8-24 11:38


《哲学研究》您买回来收藏挺好,我也这样,但是看得懂是另外一回事儿 虽然有人夸张得说这本书是德语系最伟大的散文之一,但这一定是最不好懂的散文。关于这本遗作的评论、研究、梳理汗牛充栋。但是也一样不好懂。
但是不要忘记,维特根斯坦是从《逻辑哲学论》开始他的哲学旅程,虽然这本70页不到的书很薄。但是研究的著作也一样不可胜数。很多人做的梳理著作都达到它原书十倍以上的篇幅。但是这本书有个好处。就是它毕竟是由一条逻辑线索串起来的。如果能看出那条线索,大体还是能明白一些重要观点。所以入门的话,似乎还是从逻辑哲学论开始比较容易。不要忽略《逻辑哲学论导论》。这本书我不知道还买不买的到。简单易明,线索清楚。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8-24 12:17
对,《逻辑哲学论》也在这本书里提起过,谢谢清兵兄
感性的人一下遇到那么理性的哲学家,还是需要适应一下,哈哈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8-24 12:24
对,《逻辑哲学论》也在这本书里提起过,谢谢清兵兄
感性的人一下遇到那么理性的哲学家,还是需要适应一下,哈哈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0-8-24 12:17


呵呵,维特根斯坦骨子里是个艺术家,哲学家不过是他的外表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8-24 12:55
呵呵,维特根斯坦骨子里是个艺术家,哲学家不过是他的外表
清兵 发表于 2010-8-24 12:24


嗯,我回家学习去!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8-25 02:21
本帖最后由 狗儿念经 于 2010-8-25 02:22 编辑

据说全世界只有七八个人能够真正搞明白维特根斯坦的哲学,骑士老弟还是省省心,要看也看一本叫着《文化的价值》的书吧。那是维特根斯坦世纪初至五十年代的笔记辑录,片段性的语言,而且很多地方聊到音乐,比如“勃拉姆斯是无缺陷的门德尔松”之类的妙语,呵呵。这本书可以严肃对待,也可以当“闲书”读,也许不经意间一句话就能让你似有所悟了一般。

别听清兵院士在那儿“忽悠”老弟你,《哲学研究》看似每句话都易懂,你试着读几页下来肯定云里雾里了,我觉得那比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还难懂。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8-25 07:38
本帖最后由 清兵 于 2010-8-25 07:49 编辑
据说全世界只有七八个人能够真正搞明白维特根斯坦的哲学,骑士老弟还是省省心,要看也看一本叫着《文化的价值》的书吧。那是维特根斯坦世纪初至五十年代的笔记辑录,片段性的语言,而且很多地方聊到音乐,比如“勃拉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8-25 02:21


也没有那么恐怖。所以我才建议从逻辑哲学论入手
个人跟维特根斯坦的缘分不同,理解到的东西也会有差异。我们每个人的理解,说来说去,其实也不过是自己的理解,维特根斯坦是不是这么看?我们也不清楚。但是有一点倒是可以肯定。认真读他的书,人生观价值观是肯定会受到他的影响。好像小和尚念经(借一下老师大名 ),加以坚持,日久自有收获。

PS:《文化的价值》这本小书现已经改名叫《维特根斯坦笔记》。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8-25 08:59
多谢两位老哥指点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8-25 09:02
两位前辈对哲学都很感兴趣呀我总觉得我是混沌不开的人,别人的思想很难融贯于自身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8-25 09:19
《哲学研究》这本书两位前辈推荐哪个出版社的啊?哪个翻译的好一些?商务还是人民?
作者: alma    时间: 2010-8-25 13:43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0-8-25 13:55 编辑
我对这两个我的祖国,几年前有过论述,但是没有清兵兄说的那么清楚,我在168、音乐随想和基点都发过帖子。现在已经有不同看法了,我与清兵兄看法一致,问题就是在麦家乐身上。

今天太晚了不多谈,简单说两句,陈师 ...
alma 发表于 2010-8-24 01:51


可能这段我说的刻薄了点,淋漓地表达了我的不满,这很爽但确实对陈师的不敬和制作人的傲慢。我道歉

和其他较为传统的中国作曲家乐队作品相比,陈培勋的作品本来就是以配器色彩而见长,不像丁善德那样大气磅礴,或者贺绿汀那样更多些乡土的味道,陈培勋与王西麟都是善长于那些色彩斑斓的配器风格。但是在这张唱片上,我没有听到麦加乐能很好地把这种风格用手下的乐队表现出来,很多地方一些管乐solo与弦乐组的混合配对音色都是一带而过,对于乐曲的整体来说,并不是有计划地、有分配地去处理出这些重要的东西。而到了铜管进入的时候,就把其它乐器全盖住了,造成了乐队效果的混乱。

陈佐湟在PHILIPS公司有一个《我的祖国》的录音,我认为在乐队的控制上就比麦加乐好很多,首先一出来的竖琴泛音弦乐拨奏对长笛那段,意见就营造得比麦更悠远,那种北国风光的气氛一下就出来了!可惜陈只录了第一乐章,可惜啊!我一直很期待的!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8-25 15:03
《哲学研究》这本书两位前辈推荐哪个出版社的啊?哪个翻译的好一些?商务还是人民?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0-8-25 09:19


你买上海世纪出的陈嘉映译本吧。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也是他翻译的。不过他现在转行去搞语言哲学,研究维特根斯坦去了。
他的译本最后出,似乎评价都很高,并且对于之前的译本有很直率点评。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8-25 15:05
可能这段我说的刻薄了点,淋漓地表达了我的不满,这很爽但确实对陈师的不敬和制作人的傲慢。我道歉。

和其他较为传统的中国作曲家乐队作品相比,陈培勋的作品本来就是以配器色彩而见长,不像丁善德那样大气磅 ...
alma 发表于 2010-8-25 13:43


alma兄律己很严啊 让我汗颜。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8-25 15:08
你买上海世纪出的陈嘉映译本吧。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也是他翻译的。不过他现在转行去搞语言哲学,研究维特根斯坦去了。
他的译本最后出,似乎评价都很高,并且对于之前的译本有很直率点评。
清兵 发表于 2010-8-25 15:03


好的,多谢清兵兄
作者: alma    时间: 2010-8-26 00:43
我建议一个安东尼-维特与波兰广播的斯美塔那《我的祖国》版本,那是一个非常出色的现代版本。
作者: creek    时间: 2010-8-26 07:11
我建议一个安东尼-维特与波兰广播的斯美塔那《我的祖国》版本,那是一个非常出色的现代版本。
alma 发表于 2010-8-26 00:43


值得建议。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8-26 08:58
安东尼-维特在拿索斯录制的很多唱片都非常受欢迎,好像柴4是上榜作品。
我有他指挥的柴五,感觉相当超值。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9-2 00:44
我怎么听了白头翁版的《莫尔道河》后,再听其他的总觉得不够味儿。
旱天雷 发表于 2010-8-23 10:15
雷兄:这点我和您可以探讨一下。我觉得《白头佬》里的《伏尔塔瓦河》就是比较HIFI,演绎显得比较工整,但在内涵上缺乏捷克那种韧性。所以我还是推荐库布里克的,其实费力恰依和卡拉扬的版本都不错。如有不妥,请指正。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9-2 00:48
[attach]14353[/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9-2 00:48
[attach]14354[/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9-2 00:48
[attach]14355[/attach]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9-2 08:30
哈哈,就是这张封面了,看看,可不是脸也红了,白发也乱了,领结也歪了,满头大汗?可是这真是个严整细致,色彩纷呈的理性风格的伟大演绎啊,激情完全是内在的。不过封面透露了真实的消息我觉得这个封面更加体现这个演绎的内涵,比现在用的文质彬彬的那个好,大概又属于吹毛求疵了吧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9-3 04:54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9-3 05:18 编辑

贴几张捷克风光,轻松一下大家的心情。既要努力工作,也要上网娱乐。这是傍晚金灿灿的伏尔塔瓦河。

[attach]14446[/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9-3 05:00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0-9-3 05:16 编辑

[attach]14447[/attach]

这就是伏尔塔瓦河。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9-3 05:05
[attach]14449[/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9-3 05:49
[attach]14451[/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9-3 06:03
[attach]14453[/attach]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9-3 08:11
说到捷克,我首先想起的,是下面这所现在看起来不是很特别的房子。吐根哈特住宅。密斯1929年的建筑作品。算是他自己——或者也应该包括所有现代建筑——的一座里程碑了吧。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9-3 08:52
再灌一哈水,我认为萨伏伊别墅才是走向新建筑的里程碑,哈哈。

[attach]14461[/attach]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9-3 11:05
这是屁股的照片吧正门是半圆形的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9-3 11:43
这是屁股的照片吧正门是半圆形的
清兵 发表于 2010-9-3 11:05
对的,但一楼比较暗,一般很难看清楚。

[attach]14466[/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9-3 14:33
正如清兵所说:看这张图就明显看到一楼入口处是半圆的。哈哈,严重跑题了。试一下发图。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9-9 08:36
好的多谢清兵兄指点,我午饭后去当当网找找那本《哲学研究》,好像手上这本书里也提到了《哲学研究》:h ...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0-8-24 11:38
除了《哲学研究》,也要看《逻辑哲学论》。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9-9 14:19
除了《哲学研究》,也要看《逻辑哲学论》。
shinelb 发表于 2010-9-9 08:36

哲学书是需要辩证的,而如果你要参与辩证,那么首先要对论题抱有兴趣和信心;很多人看哲学书是为了“哲学”而去哲学,那么他会没有删选的、无意的接触到各种门类各种分支的哲学思想,其实哲学就像化学品,两种不同的哲学思想单独呈现,可能会感到优美,但是一旦交织就会有潜在的危险,特别是对于没有经过专业指导的哲学论读者。而对于理解能力很强的哲学自学者,哪怕有删选的阅读,也会存在风险;哲学这门课,在开始就要做好准备,一旦翻开,就删除不掉、回不去。
朋友17日去香港,我托她帮我带这本书,其实我最爱看这类书
[attach]14813[/attach]

http://www.jointpublishing.com/books/bookdetail.asp?ISBN=9789620427794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9-10 08:23
哲学书是需要辩证的,而如果你要参与辩证,那么首先要对论题抱有兴趣和信心;很多人看哲学书是为了“哲学 ...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0-9-9 14:19


这类书当然也不错,但是应该就不算哲学书。哲学书往往是对于思路有所开拓的著作,这一类书籍,是更加细密的内容了。哲学好像是一种医学理论,而这类著作,更加像一种药物。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9-10 08:47
除了《哲学研究》,也要看《逻辑哲学论》。
shinelb 发表于 2010-9-9 08:36

无论哪种都是要花很多很多时间,逻辑哲学论会稍微好懂一点点,不过相同的是大多数地方都是看不懂的。
读维特根斯坦的书的好处是,至少不会觉得浪费了时间。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9-10 08:53
本帖最后由 清兵 于 2010-9-10 08:56 编辑
正如清兵所说:看这张图就明显看到一楼入口处是半圆的。哈哈,严重跑题了。试一下发图。
shinelb 发表于 2010-9-3 14:33


我很喜欢一个比喻,说萨伏伊别墅好像一块表,外表简单,而内部复杂。当然柯布西耶是大师中的大师,为了附他老人家的风雅,我家还有一张他设计的躺椅,呵呵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9-10 08:54
学习哲学主要是哲学家研究的东西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区别很大,
所以我们读哲学的书籍会很费解,功夫不到家。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9-10 08:58
我很喜欢一个比喻,说萨伏伊别墅好像一块表,外表简单,而内部复杂。当然柯布西耶是大师中的大师,为了 ...
清兵 发表于 2010-9-10 08:53
柯布西耶精通艺术。他的作品往往雕塑感很强,由其象朗香教堂。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9-10 08:59
学习哲学主要是哲学家研究的东西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区别很大,
所以我们读哲学的书籍会很费解,功夫不到家。
shinelb 发表于 2010-9-10 08:54


求知和好学,我觉得才是人的一种天性。哲学有天然的吸引力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9-10 09:03
对啊,哲学就是研究我们这个自然界的奥秘,当然还有很多人自身的根源问题。
人的一生就是还乡,这是荷尔德林说的。
海德格尔那一套是受荷尔德林影响很大的。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9-10 09:03
其实不觉得我们这么多论坛虽然有像我们和睦相处,也有吵架不亦乐乎的,但是大家的基础,基本上还是好学和求知的嘛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9-10 09:12
关于论坛,本来就是要“论”,要思考,不要说得文不对题。
争辩才是论坛的主要任务,只有在激烈的争辩中才会激发人本身的潜能,
但有时争辩是没有结论的,不了了之,也许是不求结果而在于过程所见到的风景。
另外,我也主张大家轻松地学习艺术、美学和哲学等。
总之,论坛有他的特点,是其他无法代替的。
作者: 清兵    时间: 2010-9-10 09:19
柯布西耶精通艺术。他的作品往往雕塑感很强,由其象朗香教堂。
shinelb 发表于 2010-9-10 08:58


柯布西耶和密斯我其实都很喜欢,但是密斯看上去简单,比较好学,所以流布也广,现代建筑就从他的玻璃盒子开始,柯布西耶的天才体现在他独特的雕塑视角,那是非常复杂的创作,而且极为个人,没有那样能力的人完全就没谱。根本不能下手。而建筑师们总还是要吃饭的,所以就只好选择密斯了……不过密斯是另外一种境界,易学难精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9-10 09:30
建筑史都还给老师了。
我还记得我很喜欢阿尔瓦.阿尔托。
今天的建筑师我喜欢日本的安藤忠雄,
他是自学成才的,他的设计内部空间很丰富。
国人做设计有点不太注重三维,往往局限在在二维,
所谓还有一维就是空间的高度。外国人这方面要强。
说到底是国人思维方式不行。
安藤忠雄很多作品都带有某张思想和具有独特性。
别人一看到他的作品就知道是他设计的。
他曾获得普利策奖。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9-10 09:32
求知和好学,我觉得才是人的一种天性。哲学有天然的吸引力
清兵 发表于 2010-9-10 08:59


对,哲学有天然的吸引力,这句话很优美也很讨人喜欢。但是我对于清兵兄的前半句还是持有保留态度的,我认为人的天性是恐惧和无知,对于未知事物的恐惧是驱动人类学习的主要原因。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9-10 09:35
我认为求知和好学是人类在对未知事物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信仰,这是一种主观的驱动力。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9-10 15:39
其实不觉得我们这么多论坛虽然有像我们和睦相处,也有吵架不亦乐乎的,但是大家的基础,基本上还是好学和求 ...
清兵 发表于 2010-9-10 09:03


本坛比较特殊,主要搞“重构”。其他地方基本上“解构”,所以吵架多,大概吵架多的地方“大师”也多的缘故吧,都想当“宗师”。



作者: mm33    时间: 2010-9-12 10:47
不知为什么,库布力克在DECCA录制的那套《我的祖国》的音效真的不匝地。
作者: 水獭    时间: 2010-11-25 00:07
建筑史都还给老师了。
我还记得我很喜欢阿尔瓦.阿尔托。
今天的建筑师我喜欢日本的安藤忠雄,
他是自学成 ...
shinelb 发表于 2010-9-10 09:30


找我的祖国评论看到了s版的高论,真是多才多艺。推荐一个葡萄牙建筑师 阿尔瓦罗.西扎。个人很喜欢。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1-25 07:00
找我的祖国评论看到了s版的高论,真是多才多艺。推荐一个葡萄牙建筑师 阿尔瓦罗.西扎。个人很喜欢。

...
水獭 发表于 2010-11-25 00:07
大哥才是见多识广,我不了解阿尔瓦罗.西扎的。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0-11-25 10:30
不知为什么,库布力克在DECCA录制的那套《我的祖国》的音效真的不匝地。
mm33 发表于 2010-9-12 10:47

SXL巨贵。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1-25 11:08
谈到《我的祖国》,可能会牵涉到什么才叫“爱国”。
只有当自己被自己的祖国误解而仍然不嫌弃自己的祖国,
那才是真正的人类之爱。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11-25 11:17
本坛比较特殊,主要搞“重构”。其他地方基本上“解构”,所以吵架多,大概吵架多的地方“大师”也多的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9-10 15:39


最近看到DelMonaco同学在一个论坛上被一帮满腹经纶的老夫子们教育,很有意思。大意就是虽然他们不懂德语,看不来德语资料,但对于德国音乐、歌剧院、乐团种种的了解是远远胜过拜大毕业的DelMonaco同学滴,俺不知这样的自信来自何处?。。。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0-11-25 18:51
本帖最后由 甲米 于 2010-11-25 19:00 编辑

回复 mm33 的帖子
不知为什么,库布力克在DECCA录制的那套《我的祖国》的音效真的不匝地。“

他1952在Merchry的单声道录音,我看是他最好的录音了。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1-25 20:43
最近看到DelMonaco同学在一个论坛上被一帮满腹经纶的老夫子们教育,很有意思。大意就是虽然他们不懂德语 ...
scfan 发表于 2010-11-25 11:17

呵呵,我看过。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