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一些伯恩斯坦指挥的作品 [打印本页]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9-12 03:59
标题: 一些伯恩斯坦指挥的作品
本帖最后由 huamanlou 于 2010-9-12 04:26 编辑

[attach]14997[/attach]

一些介绍资料来自互联网。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9-12 04:02
伯恩斯坦是浪漫派指挥处理贝多芬交响曲的典范。青年指挥家余隆曾对笔者大力推荐伯恩斯坦的贝多芬。伯恩斯坦与维也纳爱乐的演出,在古典与浪漫之间取得了极佳的平衡。古典结构的力与浪漫炽热的力交织在一起,成为感人肺腑之处。相比之下,与纽约爱乐乐团的那一套,已岁月留痕。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9-12 04:06
还有什么古典音乐作品比《德沃夏克第九号“自新世界”交响曲》更优美,更悠远,更让人过耳不忘呢?
[attach]14998[/attach]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9-12 04:09
[attach]14999[/attach]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9-12 04:10
伯恩斯坦指挥时总能与舞台上的演奏家相互激荡,火光四射,这张录音就是很好的例子:全曲充满了电光石火的强烈气势,还有一种横扫千军的感受与音乐语法。除了《第38交响曲》外,该专辑还收录了莫扎特同样是气势磅礴的《第36交响曲》(林兹),伯恩斯坦分别于1984和1985年10月在维也纳的录音。八十年代中期DG的录音表现良好,美中不足是高潮处有点朦胧不清。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9-12 04:12
[attach]15000[/attach]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9-12 04:14
肖斯塔科维奇第九交响曲1945年11月3日在列宁格勒由列宁格勒爱乐乐队首次演出,E·A·穆拉汶斯基指挥;总谱于1945年由苏联音乐基金会出版社第一次出版,1946年由音乐出版社出版,A阿托弗缅改编此曲的两手和四手钢琴联弹谱是在1946年由苏联音乐基金会出版社出版。《第九交响曲》与前面的两部交响曲有着明显的不同:它为不大的乐队编制(双编制)写的,它的织体非常透明,如同室内乐,整曲演奏时间比第七或者第八交响曲的一个第一乐章的演奏时间还少得多。第九交响曲的特点是表达简洁,“情节”自身发展快速,在情节不同的表现中,运动起着很大的作用。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9-12 04:18
[attach]15002[/attach]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9-12 04:20
伯恩斯坦曾就学于哈佛大学和柯蒂斯音乐学校。1943年任纽约爱乐乐团的副指挥,1958年成为该团第一个美国指挥。他在任的十一年间,正是该团的黄金时代,此间他曾荣获“桂冠指挥家”的称号,从此一举确立了第一流指挥家的名声。他创作的著名作品有《耶利米交响曲》,第二交响曲《渴望的年代》,小提琴独奏、弦乐和打击乐的《小夜曲》,舞剧《幻想自由》等。他写的通俗音乐剧《镇上》和《奇妙的城镇》是百老汇经常上演的剧目。1969年辞去指挥职务专门从事作曲,但仍在欧洲各地作客席指挥而引人注目。享有纽约交响乐团桂冠指挥家的称号。奥地利于1977年举行了“伯恩斯坦音乐节”来表彰他的艺术活动。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9-12 04:23
[attach]15003[/attach]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9-12 04:24
这首交响曲创作于1937年,同年11月在列宁格勒首演。肖斯塔科维奇本人称这部作品是“一个苏联艺术家对于公正批评的实际的,创造性的回答。”这是由于1932年以来,随着苏联加强整顿国内的体制,艺术受到“社会主义写实”教条路线的指导,结果连早已扬名世界的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亦受到苏联当局的批判。这部作品就是作者在这种情况下所完成的。《第五交响曲》规模宏大,风格鲜明,具有“贝多芬的精神”,因此此曲也常被比拟为《革命交响曲》,或被评为“新贝多芬风格”的交响曲。虽然此曲的直接理念被认为是“人性的设定”,但是乐曲并不设标题,而以纯音乐构成。
  第一乐章从容的快板。这个大胆跳动的主题,令人联想起贝多芬的大赋格曲主题。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以八度奏出的主题阴沉而森严。次乐章为传统的诙谐曲乐章。低音弦乐展开了急促的主题,并由木管乐器对此句做应答,时而插入令人眩目的法国号乐句。接下来的柔板是全曲中最纯美的乐章。全部铜管乐器都不派用场,而是用弦乐器展示出柔和动人的旋律线。声部的处理简单明了,效果始终清新透明。室内乐般微妙的配器法体现了肖斯塔科维奇独特的作曲风格。第四乐章鼓乐长鸣,由小号,长号和大号在猛烈的定音鼓声之后奏出一连串雷鸣般的回旋曲迭句,有着火山爆发般的力度。

  降E大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完成于1959年夏天,同年10月4日在莫斯科首演。从曲式和内容上看,此曲与《第一小提琴协奏曲》颇为相似,但这部作品的旋律却格外优美而且通俗易懂。大提琴从低音到高音,纵横无羁地驰骋着,显示出绝佳的技巧效果,因而成为倍受大提琴家欢迎的演奏曲目。演奏这部乐曲,管弦乐只采用规模较小的双管编制,但加添了钢片琴。第一乐章的主要动机形成全曲的基本动机;该曲原来计划写成三个乐章,但到后来变成了四个乐章的格局。其原因是本来附于第二乐章完结处有一段难得一见的长大装饰奏,长度甚至超过了终曲,因此作曲家索性将它独立为一个乐章。肖氏的个性在此乐章中表现得异常鲜明。
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旋律剑拔弩张,节奏繁衍多变,情绪强烈,创造大胆,富有哲理性。据介绍,他1959年完成的《降E大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是献给学生罗斯特罗波维奇并由他首演的,肖斯塔科维奇比罗斯特罗波维奇年长21岁,两人既是师生关系,又是志同道合的忘年挚友。他俩的合作产生了这部妙不可言的“第一”协奏曲。
(洪恩在线 ->
名曲博览)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9-12 04:44
[attach]15004[/attach]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9-12 04:47
这首交响曲尤其是第一乐章是重点,不仅使它成为浪漫乐派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而且也是俄罗斯作曲家第一部真正最伟大的作品。柴可夫斯基在1878年完成全曲以后,曾去信给他的赞助人梅克夫人,吐露了他原本的秘而不宣的写作计划:主题即为“命运”——“莫名的悲剧力量,阻碍了渴求快乐的心,使它无法达到目的。”这首交响曲的基本主曲鼓号曲,是非常引人注意的开场,后来又在曲中有许多重要的连接处再现,确实以音乐来再现“命运”的观念。

有了这个观念,我们便可以在第一乐章中看到一场心理剧,其中有逃避`短暂的白日梦`被命运摧毁的希望,全都以一种渐进的调性改变来凝聚并增强和声的张力。尤其特别的是,这乐章似乎是一连串尝试,想从代表命运压迫感的F小调中移开,尽量远移F调的B大调优美的圆舞曲,就是暂时的逃避。此后以F大调再现的圆舞曲,只能再回到F小调,显示所有超越困境的希望已完全破灭。


《里米尼的弗兰契斯卡》(Francesca da Rimini, Fantasy after Dante, op.32, 1876)是柴可夫斯基根据但丁《神曲》(The Divine Comedy)中的故事题材,写的一首管弦乐曲——故事描写法兰契丝卡嫁给驼子丈夫,却与小叔发生不伦之恋,最后双双被丈夫杀死的悲剧。柴可夫斯基原本是计划写成一出歌剧,但由于与剧作家关系的不合,所以只将这个题材转化为一首管弦乐幻想曲(如其副标题所示)。因此,这首作品的形式,以及透过这个故事题材所表现的内涵,都是典型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的产物。
(古典鉴赏_Ted Libbey)

柴可夫斯基作品贯穿了伯恩斯坦整个指挥生涯,在1945年他就谈成了一笔生意,为好莱坞一部描写柴可夫斯基红颜知己:冯.梅克夫人的故事片配乐,于是他在美国哥伦比亚公司录制了柴可夫斯基的六部交响乐作品。DG公司的录音于他而言则是“第三度”了,从首次欧洲之旅回来后,他花了几个星期精心录制了“欧洲版”部分,而在交响乐里呈现出柴可夫斯基生命中重大命题的命运也是戏剧性的。在伯恩斯坦生活中显现:1877年柴可夫斯基结束了让他沮丧无望的短暂婚姻。伯恩斯坦自己的婚姻却拖得很漫长,在1980年代与原配妻子终告分离,看来他们两人都体验如释重负的感觉。兴奋、激情与智慧,这些都是伯恩斯坦带入柴可夫斯基音乐中的元素,柴可夫斯基充其量仅是芭蕾的爱好者,而伯恩斯坦却是狂热的热爱者,有时很容易让人觉得他们相距甚远。在伯恩斯坦晚期生涯中,汉普瑞.布顿认为:"伯恩斯坦越来越把马勒等同于柴可夫斯基了,甚至对这两位作曲家都放入同一层面去解读。"生活在可以深刻影响的逻辑与技术问题之后,伯恩斯坦又重新回到那固若金汤的录音棚里贡献他的逻辑与智慧。
——
21HIFI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9-12 04:53
[attach]15005[/attach]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9-12 04:55
李斯特,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浮士德交响曲,是李斯特根据柏辽兹的建议,读了歌德的诗剧《浮士德》后,情不自禁拍案叫绝,终于1857年写成这部以合唱结束的交响曲。于同年12月5日初演。全曲三个乐章,犹如是三幅大型的肖像音画,都以诗剧《浮士德》中的人物作为标题。

伯恩斯坦多才多艺。曾就学于哈佛大学和柯蒂斯音乐学校。1943年任纽约爱乐乐团的副指挥,1958年成为 该团第一个美国指挥。他在任的十一年间,正是该团的黄金时代,此间他曾荣获“桂冠指挥家”的称号,从此一举确立了第一流指挥家的名声。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9-12 04:59
[attach]15006[/attach]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9-12 05:00
巴托克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是西方近代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作曲家之一。他继承了巴赫作品中织体的丰满性,从贝多芬的作品中吸取了主题发展的绝妙手法,从德彪西等作曲家的作品中吸取了那种富于色彩的音响结合的技巧在继承前辈们的优 秀作曲技法的基础上,他通过自己的独特创造,极大地扩展了表达思想感情的幅度和刻划音乐形象的范围。而他的独特创造是植根于东欧、特别是匈牙利和罗马尼亚 民间音乐的基础之上的。可以说,巴托克的最大功绩,在于他把西方作曲技术上的最高成就与东欧民间音乐的精神实质巧妙而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9-12 05:04
[attach]15007[/attach]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9-12 05:06
在伯恩斯坦诞辰90年和辞世18年之际,10月11日,他的女儿吉米·伯恩斯坦将在北京音乐厅弘扬他的父亲,当晚,余隆与他的中国爱乐将演奏《坎迪德》序曲、小夜曲、《在小镇上》的三段舞曲和《西区故事》的交响舞曲。我们将听到一个热爱古典音乐的作家、解说家和继承了父亲长达十五年音乐节目主持人遗风的广播节目主持人的亲情追述,她侧重的是百老汇音乐剧,不知道是演奏前一气呵成,还是分段分曲予以讲解,但最为有趣的当是一个家族的女声,她将会很直接,并一定会使用美国式的抑扬顿挫调动起中国爱乐的眉飞色舞。

我很想问问吉米·伯恩斯坦,面对抽烟喝酒而加重的剧烈的咳嗽,她的父亲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将止咳药浸泡在威士忌里的壮举映衬了一个老男坚毅和执著的性格,虽然伯恩斯坦的灵魂与他的生命一样都不甘于寂寞,但是那场最后的音乐会,她的父亲不知道有没有告诉她选曲的初衷,或者理由。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9-12 05:10
[attach]15008[/attach]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9-12 05:13
老伯的浪漫洒脱配上北欧的清新简约让我在德奥的浓厚和声之外找到了不同的气息, 记得头次看sibelius的总谱时惊叹:" 原来交响乐的总谱可以这么明快!" (其实是自己读谱功力不够...) 第一交响曲是神来之笔, 第二, 五, 七也是上佳的诠释. 此外这套碟还包含了elgar的谜语变奏和britten的大海间奏, 也是相当不错的.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9-12 05:22
[attach]15009[/attach]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9-12 05:24
菲尔德•格罗菲 ,美国二十世纪著名作曲家、小提琴家和钢琴家。他对美国现代音乐的创立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格罗菲的作品富于描写性,音响色彩清澈明朗,具有美国的民族风格。他把古典音乐和美国爵士音乐的表现手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他的作品音乐语言洗炼而又通俗易懂,既有美国民族气质又具有欧洲音乐的传统特色。在他的作品中,以描绘亚利桑那州北部自然风光的管弦乐组曲《大峡谷》最为著名。 《密西西比河组曲》 、 《好莱坞组曲》 、 《加利福尼亚组曲》等也颇受音乐听众的欢迎。

大峡谷组曲:是一部绘画般的作品。作曲家在曲中适当揉合进了一些爵士乐的手法,既丰富了乐曲的内涵,又为乐曲带来了轻松活泼的气氛, 更重要的是增添了乐曲本身的“美国气质”。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9-12 05:28
[attach]15010[/attach]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9-12 05:33
本帖最后由 huamanlou 于 2010-9-12 05:37 编辑

萧斯塔科维奇(1906-1975)在这个时候当了志愿消防员,赶赴被轰炸的地方,帮助防止火势蔓延。在他的空闲时间里,他开始创作一部新的交响曲;而在他创作四个乐章中的最后一个乐章之前,他服从于政府的坚决命令,他必须撤往远方的城市库尔拜谢夫(Kuibyshev)。1942年3月5日,在那里的波尔塞伊剧院管弦乐团(Boishoi Theater Orchestra)在萨母苏德(Samuel Samosud)的领导下作了首演。其后,在莫斯科和在被破坏得面目全非的列宁格勒的临时召集的管弦乐团先后进行了演出。

在战争年代里,这部作品一直被理解为“向法西斯主义的抵抗”为其主动机,还有什么比它更好的作品可以出来代表被围困的列宁格勒呢?苏联报纸曾经以萧斯塔科维奇的名发表过对这交响曲的四个乐章进行解说,并有这些乐章的名字(但是其后撤消了):“战争”、“回忆”、“我们祖国广阔风景”和“胜利”。指挥家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其反法西斯主义的立场是众所周知的,就在交响曲苏联首演后的几个星期内在美国进行了一次震惊人心的广播演出。在美国的“时代”杂志封面上刊登了萧斯塔科维奇戴着消防员安全帽子的照片。

这音乐不是“胜利”的喜悦——应该较为像是一首沉重的悲歌。最后,甚至这个乐章开头的坚定的主题,以小提琴之后以中提琴,也加入了这个悲愤行列。从那里开始,音乐不可避免地发展到宏大的C大调结尾。但是一直到最后,降音音符,否定了大调形式的欢乐。交响曲在圣经式的预言力量和不可压倒的愤怒而结束。

很少作曲家像萧斯塔科维奇那样以那么令人惊叹的方式开始自己的音乐生涯。萧斯塔科维奇的《第一交响曲》是他18岁时在列宁格勒音乐学院毕业所创作的作品。在1926年5月12日的首演是一个莫大的成功。其后在家乡苏联,在欧洲和美国的演出使他在国际上建立了声誉。这种成功是超越了个人本身的成功:因为,相对于俄罗斯帝国而言,他是首个完全在苏联政权的同代作曲家中的训练之下所诞生的“星”。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9-12 05:38
[attach]15011[/attach]
作者: huamanlou    时间: 2010-9-12 05:39
虽然舒曼的特长是在小规模的钢琴、声乐作品上,但是他一生所作的四部交响曲却始终受到广大听众们的喜爱和欢迎。其中比较著名的是两部标题作品——《第一交响曲“春天”》以及《第三交响曲“莱茵”》。前者充满了浪漫而欢快的气息,而后者反映了莱茵河的生活情调,充满着情趣和优美的旋律。当然《第二交响曲》以及《第四交响曲》同样也是值得仔细聆听的,尤其是最后一部《第四》,普遍被认为是舒曼最为尽善尽美的交响曲作品。伯恩斯坦在80年代中期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的这个现场录音版本是舒曼交响曲全集中非常超值的选择,伯恩斯坦用相对比较快的速度和热情洋溢的风格对舒曼全部四部交响曲作品进行了非常优秀的诠释,洒脱自如而又令人振奋。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