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当旋钮旋到那个点上 [打印本页]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11-30 15:56
标题: 当旋钮旋到那个点上
每当看大盗片里男女猪脚趴在保险柜前,密码旋钮拨到那个点上,“啪”的一记轻声,不仅传递到了耳朵里,更是敲击在了心坎上。那种恰到妙处的感觉,犹如庖丁解牛,又好似沽翁卖油。俺非常希望能在音乐聆听的过程中找到这等妙感,每次有这般感觉出现,随着心中那声“啪”,一扇崭新的音乐小世界门户就此打开。

延续论坛里的热门话题,俺不得不承认俺是一个尚处于音响发烧友阶段的音乐爱好者候补,当然俺的音响系统很烂,但更令俺难堪的是,俺的肉耳朵对音响的敏感远重于对音乐的。很多作品在俺听来,很难在短期内找到其音乐性所在,而在此之前,那绚烂多彩的音响性早已把俺俘获。

如何找到一首音乐作品和心灵的契合?可能圈子里的资深老鸟不存在这等初级的问题,但在俺菜鸟的水准看来,不是想找就能找得到的,得视心情、地点、时间、身体状态诸多因素而定。

德彪西的钢琴Solo作品属于俺一直找不到调的音乐,手头一套米开的录音,从来都是当发烧碟用来调教音响的。大多数时候听,感觉无非是神秘莫测的带东方风味的印象派风格。俺一直自认厚重内敛的德奥音乐是俺的本位,对此类异端风格虽然乐于尝试,但绝对无法和心灵合上拍子。



最近连续一周多每晚接受布鲁克纳的狂轰滥炸,昨晚深夜时分,异常疲劳,打算用Volodos维也纳演奏会来按摩一下耳朵,没想到杀千刀的SONY居然给这枚重量级DVD只设了杜比压缩音轨,害得俺差点以为俺的耳朵坏了。无奈之下,随手拿起手边这套德彪西,做临睡前的encore。此时俺的神经已进开始游离了,通常睡前听没感觉的录音大多都会让俺处于这种半梦半醒的状态,大脑皮下层开始丰富的活动,浮想联翩,但醒来后完全不记得具体的细节,此时听到的音乐大多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土话唤作“卖芝麻糖”。但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米大师第一次把魔力般的德彪西带到了俺的游离世界,每一个音符都和俺的脑电波那么的契合,俺简直感觉这些声波不是喇叭传出,而是俺脑电波的反映。俺的脑细胞随着声波的起伏而荡漾,无比的舒畅。更妙的是,此时俺的音乐思绪是完全不受控的。从来没有一种音乐能在这个时段让俺持续这样的状态,通常不是把俺直接送入梦乡,便是让俺兴奋激动,再来一曲马勒复活。


至此首次真正体会到德彪西大师的魅力,特此立贴,以兹纪念。坛里有和俺一样游离习惯的朋友,不妨也试试,其乐无穷。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1-30 16:25
“是吃饭”,哈哈,Google输入法输入scfan时,未按空格键就是这几个字,倒是有点小s版的意思,狂买唱片的scfan这不就是为了吃饭而屯粮嘛!

这么一个唱片迷,一个对德奥乐风有不浅认识的家伙居然承认自己是音响发烧友,呵呵,至少让俺们看到了一个未来可能的最佳典范——文武双全,物质精神双丰收的模范露出了雏形!

至于scfan兄半梦半醒状态下茅塞顿开的般被米凯大师打开了德彪西的门缝,哦,我以为那恰恰是“执着”不在了的结果,听音乐本来就应该这样,无念头时,执着游离开了,音乐之妙也就可能进来了,印象派大概尤其适合这般听。支持打盹中神游,音乐有时候既是催眠剂也是兴奋剂!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0-11-30 17:11
每当看大盗片里男女猪脚趴在保险柜前,密码旋钮拨到那个点上,“啪”的一记轻声,不仅传递到了耳朵里,更是 ...
scfan 发表于 2010-11-30 15:56


俺也有小撮胡子大背头的《肖邦精选》若干张。看似很爷们的他,却很内敛和理性。
不过,这个他的名字经常会让我联想起作为意大利文艺复兴三巨匠之一的米开朗基罗以及大师的名句:
睡眠是甜蜜的,成了顽石更是幸福,只要世上还有羞耻与罪恶存在着的时候,不见不闻,无知无觉,便是我最大的幸福,不要来惊醒我!
所以,“是吃饭”兄的睡眠欣赏法师出有名呀。
不瞒列位:昨夜俺也是在半梦半醒之间欣赏了卡钦演奏的拉赫曼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而且是听LP系统。奇怪的是,一曲终止该换碟时,自然就醒来啦。
可能是心疼KONDO唱头会被磨坏;也可能是卡钦大师或者米开朗基罗私底下派人叫醒俺的。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11-30 19:09
一酷师兄的文艺复兴式发散居然让俺和巨匠米开大师又沾上了边,哈哈。

真是很巧,多年前参观过米开大师的莫西像和圣母像后,今年夏天俺又机缘巧合、误打误撞滴遇上了大师流散海外的又一尊旷世之作,圣母与圣婴像。该像做于1504-1505年,原供奉于锡耶纳大教堂,后被比利时人请到了布鲁日的圣母院内。
[attach]18574[/attach]
三个同事事先没有做任何功课,从德国一路冲到比利时乱逛,在布鲁日圣母院门口一位美国游客热心向我们推荐里面的米开神作,阴差阳错让俺再次有机会拜谒大师。

作者: 八缸    时间: 2010-11-30 19:24
米开朗基尼好!收了好多唱片了。完美主义的典范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11-30 19:27
“是吃饭”,哈哈,Google输入法输入scfan时,未按空格键就是这几个字,倒是有点小s版的意思,狂买唱片的sc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11-30 16:25

惭愧,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初级发烧友的俺,长期以来一直的梦想都是能成为大发烧友,但借用一句网络名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小弟的体型很丰满,但发烧这一块却仍然很骨感。一有点小钱立马按耐不住“试吃饭”,“屯粮”是个长期以来养成的恶习,恐怕是长期以后也无法改变了。当然,开“屯粮”风气者并非小弟,乃是沪上知名的糖糕兄,据闻糕兄的乐趣是只收不听,只看不拆,实在吾辈的楷模。。。

说到德奥,相比较论坛里诸多的德奥达人来,其实小弟也就是个在门缝边上溜达的混子,啥都不通。从小肉食的俺,倒是对德国香肠啤酒非常喜欢,远胜于音乐,导致体型严重失调哎。

念经兄的“门缝”一说又把小弟的脑门拍亮了,俺写的时候想的就是这个意思,无奈无论如何想不到“门缝”这个词,妙啊念经兄,又是一个旋钮旋到点上的感觉。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1-30 19:58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听马勒的《大地之歌》末乐章,
感觉真是扑朔迷离、哀肠寸断。
呵呵,用词比较发散。
作者: jeff_3000    时间: 2010-11-30 21:53
我印象比较深的好像有两次,听的都是莫扎特的作品。

一次是还在上大学的时候,当时只能算刚刚接触古典音乐。记得那是一个礼拜五的晚上,从学校回到家里,那天有体育课,回到家里觉得特别累,洗完澡后躺在床上,听着收音机准备睡觉。那时收音机的古典音乐节目正好在播放莫扎特那首著名的单簧管协奏曲的慢乐章。当时的那种感觉。。。怎么形容呢。。。只能说实在“不忍睡去”。

还有一次是几年后,大学刚毕业不久,当时虽然已经经常听古典音乐了,但还谈不上有多大认识。那次我在听一张莫扎特钢琴协奏曲,是Brendel和Marriner合作的小双张,也是在晚上睡觉前。那个时候我听莫扎特钢协基本上只听19,20,21。那次本来也是在听这三首中的一首,只是一边听一边在打扫房间,所以听完了想听的那首也没有关,就想等它播到底自己停。这时候CD中的莫扎特第23钢琴协奏曲开始播放了。当第二十三钢琴协奏曲的旋律一出来,我一下子就被它的旋律深深的吸引了,以至于手头的事情都做不下去了,就停下来听。但那个小双张竟然把这个曲子的后两个乐章放在了另一张碟上,于是本来已经睡意朦胧的我在播完了这张碟后,立即又播了第二张碟,直等到一口气听完这首协奏曲才作罢。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0-11-30 22:30
小胡子一撇,头发用凡士林向后面涂得精光滑塌,看上去像我们这里家里有几套房子在出租,整天没事打打麻将游手好闲的地主。

不过他的钢琴音色美丽真是典范!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11-30 23:07
哈哈,听这套唱片,在加上这期《爱乐》,那真是绝了
[attach]18581[/attach]
[attach]18582[/attach]

作者: alma    时间: 2010-11-30 23:43
每当看大盗片里男女猪脚趴在保险柜前,密码旋钮拨到那个点上,“啪”的一记轻声,不仅传递到了耳朵里,更是 ...
scfan 发表于 2010-11-30 15:56


sf版有点谦虚,要论软硬和现场的三位一体通吃,在这个论坛,估计在版主里面,你属于第一。



作者: alma    时间: 2010-11-30 23:53
关于德彪西这段,本菜鸟是与立体声论坛的几位大师们有过讨论、争论甚至较劲。我一直认为德彪西后来就秒杀了德奥,原因除了开拓了新的和声体系,而且融合的东方音乐的某些特点,这对固步自封的德奥体系来说,他们不能理解,重要的是让德奥系统认识到原来很轻的音乐也能有如此斑斓的效果。德彪西,一直是本菜鸟与德奥派PK案例。
作者: alma    时间: 2010-12-1 00:08
我一直觉得很奇怪,中国的钢琴家们,包括新的四天鹅,以及嗷嗷待哺的很多的小天鹅,既然没有在德彪西钢琴上擅长的。有一天,我听了陈宏宽的钢琴演奏会,上半场是贝钢协四还是五记得不清楚,这绝对吞吞吐吐温温讷讷的非常不给力。但是下半场德彪西,那太帅了。这绝对是邓泰山的水平。我想终于有一个了。后来碰到台湾的资深乐迷,直接就喷了我,陈宏宽,那是德国护照。

菜鸟一下就晕了。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1 00:17
但是下半场德彪西,那太帅了。这绝对是邓泰山的水平。我想终于有一个了。后来碰到台湾的资深乐迷,直接就喷了我,陈宏宽,那是德国护照。

菜鸟一下就晕了。
alma 发表于 2010-12-1 00:08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12-1 00:19
不能说秒杀,是听者被吸引。
印象派音乐有一个最大的难点就是很难进入生活,多是空想,或者表达情绪,也有素描状物。印象派音乐的内涵相对简单,不需要去思辨,只需要听者静静的去品味、去等待。
法国音乐就有很多生活化的表现,但是法国印象派音乐,那就是一种情调,一种为赋新词的愁。
作者: alma    时间: 2010-12-1 00:21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12-1 00:17


念经同志别笑我啊,说说理由。



作者: alma    时间: 2010-12-1 00:23
不能说秒杀,是听者被吸引。
印象派音乐有一个最大的难点就是很难进入生活,多是空想,或者表达情绪,也有 ...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0-12-1 00:19


印象派音乐很难进入生活,这我不同意,这难道这不是生活的体现吗?骑士版说说看,哪些音乐更能进入生活?



作者: alma    时间: 2010-12-1 00:26
我是印象派粉丝。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1 00:28
不能说秒杀,是听者被吸引。
印象派音乐有一个最大的难点就是很难进入生活,多是空想,或者表达情绪,也有 ...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0-12-1 00:19

骑士老弟还是很有鉴赏力哦!
德彪西本人说过(大意):印象派音乐不关心道德、崇高和宏大的叙事,只关心俩字:品味!
好品味有时候比崇高伟大兴许更对生活有意义,我是这么认为的。厕所里装黄金马桶的的一定不是印象派!



作者: alma    时间: 2010-12-1 00:30
骑士老弟还是很有鉴赏力哦!
德彪西本人说过(大意):印象派音乐不关心道德、崇高和宏大的叙事,只关心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12-1 00:28


“好品味有时候比崇高伟大兴许更对生活有意义”

这话是你讲的啊,对生活或是现代生活很有意义的,难道是--------?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1 00:30
念经同志别笑我啊,说说理由。
alma 发表于 2010-12-1 00:21

嘿嘿,没笑你,陈宏宽是谁我也压根不知道,只是对这最后的场景感到幽默。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1 00:32
“好品味有时候比崇高伟大兴许更对生活有意义”

这话是你讲的啊,对生活或是现代生活很有意义的,难 ...
alma 发表于 2010-12-1 00:30

如假包换,刚讲的。



作者: alma    时间: 2010-12-1 00:35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0-12-1 00:38 编辑

有时候,对当下来说,宏大叙事是瞎扯,立地成佛或是当下体悟,才是根本。所以我以前与立体声的德奥派资深乐迷讨论,音乐的严密的逻辑性和哲学思考,对听者而言,哪一个更有当下的意义?
作者: alma    时间: 2010-12-1 00:42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0-12-1 00:44 编辑

我认为德彪西说的品味,不是主要的,法国人或许一直认为他们的品味超越德国人,但在其他听者而言,不会去关心两者的品味谁高?对我菜鸟来说,我更关心,谁能带来特别的音乐元素和不一样的领悟。这是很明显的,法国钢琴音乐包括印象派管弦乐,风格之明显和音乐塑造之个性,完全与德奥音乐不一样。我是拉威尔和德彪西粉丝,我一直认为,我最喜欢的管弦乐作品,其实是印象派而不是德奥派。鹅妈妈和达芙妮,这水平,超越德奥很多人,包括贝多芬和勃拉姆斯。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1 00:43
有时候,对当下来说,宏大叙事是瞎扯,立地成佛或是当下体悟,才是根本。所以我一直与立体声的德奥派资深乐 ...
alma 发表于 2010-12-1 00:35

对我来说吧,德奥音乐能给我内心自足,印象派音乐嘛,恰恰对我的现实生活有帮助,你知道难得见到太阳的成都人对阳光投射到物体上所带来的光影有多稀奇吗?!这光影的魔术里隐藏着自然多么神奇的奥秘啊!我从印象派的绘画乃至音乐里学会了很多很多,审美的,情趣的,神秘的,如梦似幻的,也许最关键的:朴素自然的最能得到阳光的眷顾!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12-1 00:47
印象派音乐很难进入生活,这我不同意,这难道这不是生活的体现吗?骑士版说说看,哪些音乐更能进入生活 ...
alma 发表于 2010-12-1 00:23


我想,进入生活就是与生活站在一起。
印象派音乐没有这样的情怀,她有些脱离生活,但表面上似乎还在生活之中,因为多数情况下她的主题是以现实为参照的。
我就拿德彪西的前奏曲来谈谈,这应该是法国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作了。
德彪西的钢琴前奏曲有24个片段,分上下两辑。音乐是这么回事,往座位上一坐,心情是有些微醺的,为什么微醺,是岁月给我的礼物,人生的经历让我微醺;所以我这么微醺的坐着,不知道我是谁。然后我看看桌上的东西,墙上的东西,细听外面的风声,甚至闭上眼睛好像看见湖泊印出的日落,我也想想我还算有点什么宗教信仰,可笑的事,过去的事...
这些片段我最后用音符把她记下来,虽然对你没有意义,但是我乐意让你也微醺一下,那些你或许还没有发现的视角,哈哈。



作者: alma    时间: 2010-12-1 00:50
我认为德彪西说的品味,不是主要的,法国人或许一直认为他们的品味超越德国人,但在其他听者而言,不会去关心两者的品味谁高?对我菜鸟来说,我更关心,谁能带来特别的音乐元素和不一样的领悟。这是很明显的,法国钢琴音乐包括印象派管弦乐,风格之明显和音乐塑造之个性,完全与德奥音乐不一样。我是拉威尔和德彪西粉丝,我一直认为,我最喜欢的管弦乐作品,其实是印象派而不是德奥派。鹅妈妈和达芙妮,这水平,超越德奥很多人,包括贝多芬和勃拉姆斯。
alma 发表于 2010-12-1 00:42


我觉得德奥音乐的逻辑性和严密性非常强,按照我工科的思考习惯,那属于基本逻辑思考水平很强,他们是通过逻辑严密的层层推进,而获得音乐的力量。但是我非常欣赏跳跃性和灵光闪耀的艺术的天才的一点。所以,我一直觉得德奥音乐属于博士水平,法国印象派音乐,超越了这个评价体系。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1 00:51
我想,进入生活就是与生活站在一起。
印象派音乐没有这样的情怀,她有些脱离生活,但表面上似乎还在生 ...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0-12-1 00:47

骑士老弟抒了一大段情说明印象派音乐对生活很有用,而且很适于脑思维锻炼!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12-1 00:53
哈哈:)
作者: alma    时间: 2010-12-1 00:54
我想,进入生活就是与生活站在一起。
印象派音乐没有这样的情怀,她有些脱离生活,但表面上似乎还在生 ...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0-12-1 00:47


骑士版,我膜拜了。这段有水平。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12-1 00:54
Alma兄也别太较真:)
我也有疏漏的地方,因为优秀的音乐总会叫人思考的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12-1 00:56
骑士版,我膜拜了。这段有水平。
alma 发表于 2010-12-1 00:54



叫我骑士兄啊:)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1 01:04
我觉得德奥音乐的逻辑性和严密性非常强,按照我工科的思考习惯,那属于基本逻辑思考水平很强,他们是通 ...
alma 发表于 2010-12-1 00:50

我就喜欢alma这样敢直言的家伙!
但我以为各是各的体系,没必要分个高下,就像苏格兰威士忌与法国葡萄酒,我认为没啥好分个高下的。如果说印象派有超级的配器手段的话,那理查.施特劳斯也牛逼的很!



作者: alma    时间: 2010-12-1 01:07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0-12-1 01:14 编辑
Alma兄也别太较真:)
我也有疏漏的地方,因为优秀的音乐总会叫人思考的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0-12-1 00:54


工科思维方式,被教育的结果就是较真。我也认为谈到艺术就不能较了。我觉得艺术的力量有好几种,譬如德奥音乐,我拿布鲁克纳为例,有人说他几部交响曲其实说的是一个事。但是让任何一个人去说同一句话用十个句子说还不能重复,那水平也不是盖的。我的理解是,拿十句话即使是说了同一个事,但是用差不多的不同方式累加而成的同一句话,那爆发出来的力量绝对强大。但是反过来说力量也不一定是累加而成,我可能说了九句也不知道在说啥,这最后一句突然点燃才是最重要的,这最后一句也能爆发出力量。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1 01:11
所以,我很反对立体声论坛的几位大师,总抱着德奥的体系的不放,似乎音乐只能这么来而不接受其他的方式。
alma 发表于 2010-12-1 01:07

立体声论坛都是哲学家,俺们这儿禅学多一些,话也不用说那么多,有时候几个字能说明白的还是几个字好,环保一些。



作者: alma    时间: 2010-12-1 01:17
立体声论坛都是哲学家,俺们这儿禅学多一些,话也不用说那么多,有时候几个字能说明白的还是几个字好,环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12-1 01:11


接受批评,已经删掉。
关于达芙妮与克罗埃,我听了不下十个版本,不包括现场的两个版本。我是觉得迪图瓦的decca非常强,小泽版本也很棒,还是觉得法国指挥勃列兹为目前最佳版本。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1 01:24
接受批评,已经删掉。
关于达芙妮与克罗埃,我听了不下十个版本,不包括现场的两个版本。我是觉得迪图 ...
alma 发表于 2010-12-1 01:17

看到迪图瓦我就在想布列兹肯定好,没想到这就看到了,不过我还没听过布列兹的版本,我是从他那版斯克里亚宾《狂喜之诗》判断他一定很好的。的去找来听听。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12-1 09:06
本帖最后由 Roseknight_gao 于 2010-12-1 09:07 编辑
这最后一句突然点燃才是最重要的,这最后一句也能爆发出力量。
这最后一句突然点燃才是最重要的,这最后一句也能爆发出力量。
alma 发表于 2010-12-1 01:07

Alma兄对音乐的态度是非常认真的,Alma兄也是相当奔放外向的人,特别喜欢热烈的富有性格的音乐。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12-1 09:10
看到迪图瓦我就在想布列兹肯定好,没想到这就看到了,不过我还没听过布列兹的版本,我是从他那版斯克里亚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12-1 01:24

唉...情况真是一样,我也是没听过布列兹的《达芙妮与克罗埃》,第一次接触布列兹也是那张《狂喜之诗》(其中的升f小调钢协非常出彩)。我还推荐布列兹的斯特拉文斯基作品,特别是《火鸟》与《春之祭》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12-1 09:11
譬如德奥音乐,我拿布鲁克纳为例,有人说他几部交响曲其实说的是一个事。但是让任何一个人 ...
alma 发表于 2010-12-1 01:07


最近正在不系统滴学习布交,昨晚的课程是布鲁克纳1、2、3交响曲,自此结束了为期一周半的布鲁克纳先进性教育,主讲老师是巴伦邦和BPO。向组织上简单汇报一下阶段成果,通过先进性学习,俺意识到了布鲁克纳童子的9部交响曲其实讲了九个完全不同的故事,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各在其中,123456789,各自精彩纷呈。原来俺主观认为4789最棒,现在看来其他几首也都各有特色,早期的123在作曲技法上些问题,但乐思极其丰富,仍然可以位列最顶级的交响曲,而56号交响曲其精彩程度甚至超过了7,尤其是6。当然46两首交响曲俺印象特别好,可能是受到课外辅导老师胖夏伊/Gewandhaus和小雅尔维/FRSO现场开小灶的影响,认识上有些主观。请各位老师指正。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12-1 09:17
sf版有点谦虚
alma 发表于 2010-11-30 23:43


老李童子,俺自知之明还是有滴,要说样样弄点俺认,但是样样都不精啊,样样都是半瓶醋晃当。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12-1 09:47
布鲁克纳第四交响曲题为“浪漫”,听到很多朋友反映没有听到浪漫的情绪,我个人认为对于布鲁克纳这位虔诚的宗教信徒来说,浪漫的方式和含义都进入了另一个层次,与我们熟知的俄国式的维也纳式的浪漫确实是不着边际。那么布鲁克纳式的浪漫是何样的情怀呢?我认为这种浪漫的核心应该是和谐与守节,事物都遵循着规矩,建筑整洁对称,人心开明;这应该是布鲁克纳式的浪漫。
怎样体会到这样的浪漫,我推荐DECCA伯姆的版本,我觉得在浪漫的演绎上,还是这版做的最好。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12-1 09:50
关于德彪西这段,本菜鸟是与立体声论坛的几位大师们有过讨论、争论甚至较劲。我一直认为德彪西后来就秒杀了德奥,原因除了开拓了新的和声体系,而且融合的东方音乐的某些特点...

我认为德彪西说的品味,不是主要的... 我更关心,谁能带来特别的音乐元素和不一样的领悟。

这是很明显的,法国钢琴音乐包括印象派管弦乐,风格之明显和音乐塑造之个性,完全与德奥音乐不一样。我是拉威尔和德彪西粉丝,我一直认为,我最喜欢的管弦乐作品,其实是印象派而不是德奥派。鹅妈妈和达芙妮,这水平,超越德奥很多人,包括贝多芬和勃拉姆斯。 ...

alma 发表于 2010-12-1 00:42

昨晚临睡前再听米开德彪西,欲罢不能。德彪西之前,听了一枚里赫特大包里的贝多芬奏鸣曲。突然有所感悟。

品位是德彪西的外衣,神是德彪西的内核。比较之下,巴赫是人类向神的祈祷、贝多芬是人类向神的呐喊、布鲁克纳一路爬到神界门外俯视众生、瓦格纳则妄图革了神们的命、勃拉姆斯顾影自怜不再看神,莫扎特虽然是神派来的使者,但低调得只肯在人类的乐曲中加入了那么一丁点神的色彩。而德彪西带来的,则直接是神的声音。听德彪西,微熏亦可,大醉亦可,清醒也可,听到的是无穷无尽毫无征兆可循的变化,无比绚丽丰富的色彩,在居然只有那么几个简单的音符中流淌,让人不可思议,无法想象,欣喜若狂却又万事皆忘。这样的音乐,我只能认为它不可能由人类谱写。

作者: jeff_3000    时间: 2010-12-1 11:17
只听德奥音乐的人飘过。。。
对印象派实在没有发言权,唉。。。

不过谈到布鲁克纳的交响曲,我推荐大家看一半BBC音乐导读中的《布鲁克纳交响曲》,我觉得这本书对我认识布鲁克纳很有帮助~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0-12-1 11:59
布鲁克纳第四交响曲题为“浪漫”,听到很多朋友反映没有听到浪漫的情绪,我个人认为对于布鲁克纳这位虔诚的 ...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0-12-1 09:47


小版主所言甚是。
请选择“浪漫”:
你亲我一下,我还你一口;
你瞄我一眼,我羞红了脸;
你心中有我,我魂牵梦断;
你。。。。。,我。。。。。。

请版主评分(千万不要给零分呀)。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12-1 12:05
请选择“浪漫”:
你亲我一下,我还你一口;
你瞄我一眼,我羞红了脸;
你心中有我,我魂牵梦断;
你。。。。。,我。。。。。。

请版主评分(千万不要给零分呀)。
ikushi 发表于 2010-12-1 11:59


嗯,小湿一首,先加100分
可要把布鲁克纳吓出一身汗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12-1 12:10
不过谈到布鲁克纳的交响曲,我推荐大家看一半BBC音乐导读中的《布鲁克纳交响曲》,我觉得这本书对我认识布鲁克纳很有帮助~jeff_3000 发表于 2010-12-1 11:17


多谢jeff_3000兄推荐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0-12-1 12:38
看来乐友中不少和我一样喜欢“咸猪手”的德奥口味的,感觉德彪西一般法国作曲家再如何印象、空灵、飘渺、禅意,不能和凛然而立的巴贝莫等并肩而立;譬如把德奥“咸猪手”当作正餐的话,德彪氏音乐只可作为饭后甜点而已,且要配上合适的心境和环境才能如版主一样突然“通灵”。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0-12-1 13:29
看来乐友中不少和我一样喜欢“咸猪手”的德奥口味的,感觉德彪西一般法国作曲家再如何印象、空灵、飘渺、禅 ...
广陵散 发表于 2010-12-1 12:38

同意!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1 14:15
看来乐友中不少和我一样喜欢“咸猪手”的德奥口味的,感觉德彪西一般法国作曲家再如何印象、空灵、飘渺、禅 ...
广陵散 发表于 2010-12-1 12:38

法国人创造了印象派以及印象派音乐是法国人之幸,法国人还真不能太激情了,太激情的法国人很恐怖。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12-1 15:05
看来乐友中不少和我一样喜欢“咸猪手”的德奥口味的,感觉德彪西一般法国作曲家再如何印象、空灵、飘渺、禅意,不能和凛然而立的巴贝莫等并肩而立;譬如把德奥“咸猪手”当作正餐的话,德彪氏音乐只可作为饭后甜点而已,且要配上合适的心境和环境才能如版主一样突然“通灵”。广陵散 发表于 2010-12-1 12:38


我也同意,听印象派的作品确实要与心情匹配好。印象派的作品是被动的,需要把自己的心情调整好去欣赏她,要让她表现出亲合力,你得先和她谈场恋爱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1 15:07
我也同意,听印象派的作品确实要与心情匹配好。印象派的作品是被动的,需要把自己的心情调整好去欣赏她 ...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0-12-1 15:05

不是谈恋爱,是婚外情。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12-1 15:13
不是谈恋爱,是婚外情。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12-1 15:07

情何以堪、情何以堪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1 15:22
情何以堪、情何以堪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0-12-1 15:13

嘿嘿,老弟,如此这般的“婚外恋”越多越好,或者干脆“三妻四妾”好了,其实我也一样,大房姓德名奥。不过,我经常去“妻妾”们那儿流连流连,有时候还乐而忘返啦。不过,大房就是大房,这要没了德奥,我这心里啊,可能会留一大窟窿出来。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12-1 15:33
嘿嘿,老弟,如此这般的“婚外恋”越多越好,或者干脆“三妻四妾”好了,其实我也一样,大房姓德名奥。不过,我经常去“妻妾”们那儿流连流连,有时候还乐而忘返啦。不过,大房就是大房,这要没了德奥,我这心里啊,可能会留一大窟窿出来。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12-1 15:22


这也应该是在帖的很多乐友共同的看法
当然大家还是求同存异,像Alma兄的音乐观点就很公平,不分高下,喜欢的就热烈拥抱这点~很有激情,此情可待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12-1 15:46
我是拉威尔和德彪西粉丝,我一直认为,我最喜欢的管弦乐作品,其实是印象派而不是德奥派。鹅妈妈和达芙妮,这水平,超越德奥很多人,包括贝多芬和勃拉姆斯...
alma 发表于 2010-12-1 00:42


管弦乐上,俺也是拉威尔的粉丝,对德彪西尚无感觉。俺觉得拉威尔和德彪西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拉威尔更管弦乐化,他的管弦乐技法(包括钢协)非常了得,单纯技术角度,可能德奥系都还没这样的高手。但在单钢琴作品上,拉威尔似乎仍然在用键盘表达管弦乐,这一点德彪西的境界,或者说品位略高于拉威尔。德彪西的单钢琴作品,专为键盘度身定做,其音色完全不同于以往所有的键盘音乐,极致体现Pianoforte这个组合单词中弱音Piano所能及之美。在这一点上,只有肖邦的部分作品,才略能和德彪西相提并论。

拉威尔音乐很容易找到调,他的旋律优美,也易于记忆,有点类似东欧民族乐派,很适合用管弦乐队来表达。德彪西则很难找到调,旋律和节奏都极难记忆,他音乐的美感并非来自旋律,似乎纯粹是音色之美,很适合用钢琴表达。但又和现代无调性音乐那些堆砌的音符毫无联系。听进去德彪西,会觉得有种魔力,在我而言,吸引力远大于瓦格纳。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1 16:07
管弦乐上,俺也是拉威尔的粉丝,对德彪西尚无感觉。俺觉得拉威尔和德彪西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拉威尔更管 ...
scfan 发表于 2010-12-1 15:46

季血金指下的拉威尔更胜其德彪西,牛啊!
“吃饭”老弟要不每昏昏欲睡时听《牧神午后》好了,但千万饭后一两小时再听,否则在印象派音乐中飘飘然多了,自己的身躯却往瓦格纳的巨人法夫纳身上靠了,那就不妥啦!
我听德彪西与拉威尔,很奇特,一个有色彩,一个没色彩,拉威尔纯然就是黑白光影的流动,不知道是否早年喜爱过瓦格纳的德彪西还是有那么一丝厚重的蛛丝马迹所致?!不过例外的是,卡拉扬棒下的《达夫妮丝与克罗埃》倒是让我听出了色彩,而且微微泛着金光呢。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12-1 16:14
哈哈,看来重新开窍德彪西后,俺要重新学习一下拉威尔了。今晚第二轮布鲁克纳学习班开始,班后放风时间进补拉威尔。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0-12-1 22:37
哈哈,看来重新开窍德彪西后,俺要重新学习一下拉威尔了。今晚第二轮布鲁克纳学习班开始,班后放风时间进补 ...
scfan 发表于 2010-12-1 16:14


我觉得拉威尔也是个天才,他的曲子虽然没有像大牌的那么多!可是几乎首首有名。中标率还是相当高的!


作者: jogo    时间: 2010-12-2 14:13
喜欢德彪西钢琴曲的,那一定不能错过萨蒂的了
我觉得更精彩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12-2 15:45
喜欢德彪西钢琴曲的,那一定不能错过萨蒂的了
我觉得更精彩
jogo 发表于 2010-12-2 14:13

我第一次听萨蒂的玄幻曲(也就最近才听),我就想起张爱玲《小团圆》的开头;“大考的清晨,那慘淡的心情大概只有軍隊作戰前的黎明可以比擬,像[斯巴達克斯]里奴隸起義的叛軍在晨霧中遙望羅馬大軍擺陣,所有的戰爭片中最恐怖的一幕,因為完全是等待。”
但这只是我粗略的感受,还没有听完萨蒂的重要作品,这第一感觉不一定作数的。


作者: jogo    时间: 2010-12-2 18:08
我听了好几遍的萨蒂的钢琴奏鸣曲全集,个人觉得无论从旋律上,色彩上,都非常值得一听,我听是EMI的那个套装小包子,音质意外的颇好。
作者: alma    时间: 2010-12-2 22:30
我第一次听萨蒂的玄幻曲(也就最近才听),我就想起张爱玲《小团圆》的开头;“大考的清晨,那慘淡的心情 ...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0-12-2 15:45

萨蒂的钢琴大好,我尤其喜欢玄秘曲。这部面纱就用了萨蒂的玄秘曲一号作为配乐。钢琴演奏:郎朗。郎朗弹得很好。
作者: alma    时间: 2010-12-2 23:48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0-12-2 23:55 编辑
最近正在不系统滴学习布交,昨晚的课程是布鲁克纳1、2、3交响曲,自此结束了为期一周半的布鲁克纳先进性 ...
scfan 发表于 2010-12-1 09:11


我基本上已经放弃布鲁克纳了,因为真要搞懂布鲁克纳,就需要对曲式、和声方面深入的研究,这对我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我只能说,布鲁克纳的结构感非常强悍,他通过和声走向构造的立体架构。因为这层关系,他的结构比Brahms更稳重,感觉就像多了一个维度(Brahms是线性的,而Bruckner是立体的,我一直认为,勃拉姆斯是靠一小节一小节向前推动的,而布鲁克纳是一层一层累积的)。他的运势方式和高潮点和其他人不一样吧,再就是结构比例真的极好,非常精确。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12-2 23:57
今晚卡拉扬BPO奋力给俺上了好几个小时布先教育,三首交响曲下来,居然被德彪西那么几个简单的音符打败了,俺堕落啊堕落。。。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3 00:13
今晚卡拉扬BPO奋力给俺上了好几个小时布先教育,三首交响曲下来,居然被德彪西那么几个简单的音符打败了,俺 ...
scfan 发表于 2010-12-2 23:57

呵呵呵,可以理解,可以理解!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12-3 08:31
萨蒂的钢琴大好,我尤其喜欢玄秘曲。这部面纱就用了萨蒂的玄秘曲一号作为配乐。钢琴演奏:郎朗。郎朗弹得 ...
alma 发表于 2010-12-2 22:30

哦,这部电影我看过的,很不错的电影


作者: bluesky    时间: 2010-12-4 12:04
俺也是印象派的粉丝。。。可惜现在印象派的录音太少,最近的Freire倒是有一张德彪西的前奏曲录音,俺也买了。不过貌似声音不太对头,倒不是他弹的不好,而是没有那种细雨薄雾落香江的感觉。。。
作者: alma    时间: 2010-12-5 16:33
俺也是印象派的粉丝。。。可惜现在印象派的录音太少,最近的Freire倒是有一张德彪西的前奏曲录音,俺也买了 ...
bluesky 发表于 2010-12-4 12:04

昨天我去听环球古典的新唱片试听会,我被这张aimard的拉威尔彻底迷倒,aimard绝对是强人。可惜现场没有卖的
。[attach]18703[/attach]

作者: alma    时间: 2010-12-5 16:53
昨天我去听环球古典的新唱片试听会,我被这张aimard的拉威尔彻底迷倒,aimard绝对是强人。可惜现场没有卖 ...
alma 发表于 2010-12-5 16:33


昨天的试听会,一位钢琴家aimard和一位格鲁吉亚的年轻女小提琴家给我深刻的印象,这两位都很擅长现代派的音乐,但是aimard的第一张唱片是巴赫。刚才在网络上看看了这位aimard,这个帖子很不错:http://www1.tianyaclub.com/blogg ... dWriter=0&Key=0

维基上关于Pierre-Laurent Aimard的词条,讲到这位声誉卓著的钢琴家开始尝试指挥时,引用了他一段原话,大意是:“我不是一个指挥,永远也不是……不过要我自己给自己一个定义,我也不会说我是钢琴家——我是一个音乐人,而钢琴恰好是我的工具。”这段话给我很大好感。好像我的教授们总说的:我首先是个历史学者,而不是区域专家,某个区域(中国、日本、欧洲、印度……)只不过恰好是我的研究方向。这种表述兼具谦逊与雄心,其实应当是每个知识人对待知识应有的态度——如果他不只满足于“知道”的层次,而是试图探究人类整体性的生存处境。
  不过Aimard给我的感觉还不是一位学者,而是一位钢琴诗人。他的风格清新、亮丽,特别带有法国诗人浪漫与瑰丽的色彩。今天的演出和以往钢琴独奏音乐会不同,首先灯光很暗,只几束光打在钢琴上,我估计是Aimard对环境的要求;其次演奏间并不停歇,一首接一首连续弹下来,直到中场休息或终场。造成的效果是,不同作曲家被表现成相当统一的效果。尤其是上半场,从舒曼到德彪西一路下来都是诗意弥漫的,好像没有太大的差别。这让我想起去年底听Piotr Anderszewski:Anderszewski是消解了音乐的时间维度,把所有作品都弹成21世纪的;Aimard则消解了空间维度,把所有作品都演绎成了法兰西风格——确切地说是法国印象派风格。
  下半场曲目不如上半场的通俗易懂,虽然除了Carter那首是30年前创作的,其他则是上世纪中期和早期,已经不能算是多么“现代”了。在商业演出中集中弹奏偏前卫的曲目,显示了Aimard阐释不同音乐语言的能力。这大概是有意的安排吧。下半场他用的钢琴换了一架,好像弹这种弱调性或无调性曲目,所用器具都要不同于诗意音乐一样。下半场我听得不甚了了,不过能感到Aimard着意表现了乐曲中的对话性,也在有意无意间突出了三个现代派作曲家在理念上的关联。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5 17:13
昨天我去听环球古典的新唱片试听会,我被这张aimard的拉威尔彻底迷倒,aimard绝对是强人。可惜现场没有卖 ...
alma 发表于 2010-12-5 16:33

这版拉威尔钢协很优秀,布列兹也特适合拉威尔,Aimard除了这张拉威尔钢协,也在DG录制过一些布列兹的钢琴作品,还有梅西安等。让我没想到的是,擅长现代派的Aimard居然弹巴赫也相当好!

[attach]18705[/attach]

作者: bluesky    时间: 2010-12-5 18:19
这张Aimard的赋格艺术我也买了。不过我更想买的是他向梅西安致敬的那个专辑。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12-6 08:58
这张Aimard的赋格艺术我也买了。不过我更想买的是他向梅西安致敬的那个专辑。
bluesky 发表于 2010-12-5 18:19



欢迎蓝天兄
蓝天兄是鲁宾斯坦的超级粉丝,对环球唱片非常了解
作者: alma    时间: 2010-12-9 00:49
这张Aimard的赋格艺术我也买了。不过我更想买的是他向梅西安致敬的那个专辑。
bluesky 发表于 2010-12-5 18:19


蓝天兄和我想的一样。我也更垂涎这两张。



作者: alma    时间: 2010-12-9 00:51
这版拉威尔钢协很优秀,布列兹也特适合拉威尔,Aimard除了这张拉威尔钢协,也在DG录制过一些布列兹的钢琴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12-5 17:13


原来你和蓝天大侠都知道了,就我不知道这个人。呵呵。
北京资深乐友告我说,明年11月aimard要到北京开演奏会,你去不去?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9 01:29
原来你和蓝天大侠都知道了,就我不知道这个人。呵呵。
北京资深乐友告我说,明年11月aimard要到北京开 ...
alma 发表于 2010-12-9 00:51

知道Aimard的原因是因为我很喜欢拉威尔钢协,看到有新录音面市都要关注一下。而且,新面孔弹巴赫我也特别关注,尤其这样不算年轻的新面孔能如DG法眼,大概总有点意思。因而,先有了他的巴赫,一听,行啊!这拉威尔一出来,自然不在话下。

之前我就视布列兹与齐默尔曼的拉威尔钢协为最佳,这一版听下来给我的感觉,如果说有啥一致性的话,那完全在布列兹身上,整体风格被布列兹牢牢抓住了!


作者: alma    时间: 2010-12-9 01:44
这拉威尔钢协我是没咋听,那个镜子我太爱了。明年11月我计划去听。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9 02:00
这拉威尔钢协我是没咋听,那个镜子我太爱了。明年11月我计划去听。
alma 发表于 2010-12-9 01:44

看来咱正好相反,我没关注后者,明儿个拿出来听听。



作者: alma    时间: 2010-12-9 02:02
看来咱正好相反,我没关注后者,明儿个拿出来听听。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12-9 02:00


我还是喜欢法国人的拉威尔。譬如弗朗索哇。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9 02:18
我还是喜欢法国人的拉威尔。譬如弗朗索哇。
alma 发表于 2010-12-9 02:02

那你该听听齐默尔曼那一版,听后再说。



作者: alma    时间: 2010-12-9 02:23
那你该听听齐默尔曼那一版,听后再说。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12-9 02:18

大师说的是右下角那张吗?我确实需要再听听。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9 02:27
大师说的是右下角那张吗?我确实需要再听听。
alma 发表于 2010-12-9 02:23

没错!




作者: baiteng    时间: 2010-12-9 06:51
德彪西的钢琴确有迷人之处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9 07:59
大师说的是右下角那张吗?我确实需要再听听。
alma 发表于 2010-12-9 02:23
上海正价卖86元吗?还有折扣吗?



作者: alma    时间: 2010-12-9 17:07
上海正价卖86元吗?还有折扣吗?
shinelb 发表于 2010-12-9 07:59


这是几年前在马勒唱片社买的,每张是82元。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9 17:11
这是几年前在马勒唱片社买的,每张是82元。
alma 发表于 2010-12-9 17:07
谢谢李老师。



作者: alma    时间: 2010-12-9 17:20
谢谢李老师。
shinelb 发表于 2010-12-9 17:11



S版太客气了。现在看到这些唱片就想起马勒唱片社。它关张很久了。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