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大家谈一谈自己不喜欢的作品~~ [打印本页]

作者: jeff_3000    时间: 2010-12-21 22:39
标题: 大家谈一谈自己不喜欢的作品~~
伟大的音乐作品无论在音乐界或者是在爱好者中都是被公认的~

但就个人而言,并不一定所有的“伟大的音乐作品”都喜欢。这种“不喜欢”或许仅仅是源于个人的偏好,或许是源于对作品理解还不够。

大家不妨来聊一聊自己“不喜欢”或“听不惯”的作品或者作品中的某个片段,希望通过讨论,或许能加深对作品理解~~

请大家畅所欲言啊~~
作者: jeff_3000    时间: 2010-12-21 22:41
我自己先来说~~

其实在另一个帖子里我已经说了,我听不惯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
理由就是:第一乐章,在我听来,简直就像个序曲。而最为著名的第四乐章,我觉得也可以单独作为一个管弦乐作品,没必要在前面再加三个乐章~

这或许因为我对这个作品还理解的不够,往各位尽量拍砖啊~~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21 22:45
伟大的音乐作品无论在音乐界或者是在爱好者中都是被公认的~

但就个人而言,并不一定所有的“伟大的音乐作 ...
jeff_3000 发表于 2010-12-21 22:39

一般来说,一些人狂爱的,恰恰也是另一些人狂抵触的,比如瓦格纳,比如马勒,比如肖斯塔科维奇,这几位较有代表性,似乎没有始终处于中间状态的。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0-12-21 23:08
回复 [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64970&ptid=6470]jeff_3000 的帖子[/url
暂时还没有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0-12-21 23:18
回复 jeff_3000 的帖子

柴六其实是最适合入门的,第一乐章减七和弦和重属导和弦用得比较多可能LZ不太习惯?我觉得第一乐章的副部主题(就是D大调弦乐那段)很好听,展开部开头的赋格段是老柴最经典的了一个片段,第二乐章的圆舞曲很容易懂的,第三乐章从谐谑曲到进行曲不精彩?末乐章更是老柴最有魅力的地方,LZ可能听德奥的作品较多?末乐章习惯要听回旋曲或者回旋奏鸣曲,那种典型的终曲乐章,一切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末乐章的配器有很多别人没有的。多听几遍应该会有改变的。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22 07:58
迪亚贝利变奏曲我觉得比较难,
有些现代音乐也不容易接受。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0-12-22 10:11
回复 shinelb 的帖子
我在想看看从哪个角度把音乐(家)、唱片、理论等问题联系到一起,大家共同提高。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22 11:09
回复
我在想看看从哪个角度把音乐(家)、唱片、理论等问题联系到一起,大家共同提高。
burt5177 发表于 2010-12-22 10:11
这个想法非常好啊!事情往往是这样:发烧友会听古典音乐,但是曲式分析等专业知识比较缺乏,而音乐学院的学生对专业知识比较懂,但就缺乏发烧友的劲头。
两者(或者更多方面)能够相互融合无疑是很理想的。这是相互相成,在更高一个层面来欣赏古典音乐。



作者: jeff_3000    时间: 2010-12-22 12:25
回复

一切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
burt5177 发表于 2010-12-21 23:18


这个“内容”是指“悲怆”的主题吗?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0-12-22 12:40
回复 jeff_3000 的帖子
泛指。

   
作者: jeff_3000    时间: 2010-12-22 13:33
迪亚贝利变奏曲我觉得比较难,
有些现代音乐也不容易接受。
shinelb 发表于 2010-12-22 07:58


据后人考证,贝多芬创作音乐的时候,有本小本子,他经常是把他想到的一些旋律马上记下来,这类旋律往往是比较简单的。而后再对这个简单的旋律进行变换,再朝着一定的方向进行展开、发展。

迪亚贝利变奏这类变奏曲,便是对主题尽可能的变换,但并没有充分的展开和发展。所以应该没法和贝多芬那些著名的奏鸣曲相提并论。不过从中体会贝多芬通过对主题的思考,迸发出的各种变奏的灵感,还是很有趣的~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22 17:01
谈到灵感和主题等,贝多芬并不是最强的。他的优势主要在发展、扩充某一主题,不断丰富,构建成一座音响和音乐的大厦。而舒伯特很有小聪明,他的灵感不比莫扎特差,更不要说贝多芬了。但舒伯特在发展一部交响乐作品捉襟见肘,他缺乏乐圣的处理技巧的能力,所以他的交响乐作品只有最后两部还可以,其他基本上都是中庸之作。莫扎特的交响曲也有这方面的问题,乐思很好,但作品不够严谨和坚实。不过也可能与他所处那个时代有关吧。胡说一通,大家拍砖请留情,哈哈。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12-22 17:03
太闹的作品不太喜欢,对有些旋律已经不是很敏感了,这样就会觉得音乐吵。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12-22 17:04
据后人考证,贝多芬创作音乐的时候,有本小本子,他经常是把他想到的一些旋律马上记下来,这类旋律往往 ...
jeff_3000 发表于 2010-12-22 13:33

其实说到贝多芬的变奏,第32钢奏的变奏也是超级强大的,哈哈。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0-12-22 23:43
既然是不喜欢的一般也不大会去听。所以要选不喜欢的基本上是选不出来的
作者: jeff_3000    时间: 2010-12-23 10:17
既然是不喜欢的一般也不大会去听。所以要选不喜欢的基本上是选不出来的
robinwood 发表于 2010-12-22 23:43



呵呵,确实如此。
对于我前面提到的柴六,我也是没听几遍后留下的最初印象~
不过经过burt5177的讲解,我也确实想再去听听,可惜这两天太忙,一直没时间~
不过我很希望,这种类似的情况能使我们重新挖掘出一些平时“不喜欢”或“听不惯”作品的“真面目”~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0-12-23 12:22
回复 jeff_3000 的帖子
老柴听多了要中毒的,老柴是旋律大师哈哈哈哈

   
作者: jjyfoot    时间: 2010-12-23 12:40
回复
老柴听多了要中毒的,老柴是旋律大师哈哈哈哈
burt5177 发表于 2010-12-23 12:22

不用听多,当时就中毒。
我大学一年级第一次听b小调,第三乐章听得眼泪哗哗地。


作者: LJBI4    时间: 2010-12-23 12:55
本帖最后由 LJBI4 于 2010-12-23 12:57 编辑

老柴不过如此,旋律是没的说,可是对结构的把握他还是不如同时代的德奥大师,听听瓦格纳的帕西法尔前奏曲,理查的很多交响诗,对于管弦乐的创作技术而言老柴明显还是比他们差了一口气。但不可否认的是老柴的旋律天赋是无与伦比的。。。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23 16:00
古典音乐中我好像还没有啥特别不喜欢的领域和作品,只有听得越来越少的作品。要放早三十年前,啥作品都能听得我兴高采烈的。

要说音乐有啥不喜欢的,大概金氏一路是我不喜欢听的,甚至会起生理反应的。

今年以来,有两首歌大概全四川人民乃至全国人民都被强行“接收”了,歌名叫啥我不知道,一首大概应该叫“四川欢迎您”(这当然只具有四川的地域性),另一首也许叫“祝愿歌”?
反正满大街的出租车,每隔一二十分钟就得在移动电视里来一遍这两首歌,我每天少则两三趟出租车,多则五六趟,路程远点再遇上塞车,我一天大概得被听上十遍以上这两首歌。这要在美国的话,我想如我这么抵触的人大概可以为此跟有关方面打个官司,因为我觉得我的耳朵和心智受到了污染和强奸!
这“四川欢迎您”尚且没啥好说的,我理解属于地方政府的“广告”歌曲一类,多少有点GDP的潜意识蕴含其中。至于那另一首由幼儿园小朋友们唱的“祝愿歌”则实在是让我越来越受不了了!找了找,歌词如下:

我祝愿 爷爷奶奶键键康康 永远不老

我祝愿 小朋友们快快乐乐 没有烦恼

我祝愿 爸爸妈妈恩恩爱爱 事业步步高

我祝愿 爱我的人 我爱的人 一切都好

想象一下幼儿园小朋友唱这样的词儿有多可爱?是的,歌的前半段确实很可爱,那幼童稚气的嗓音天真烂漫,纯洁无瑕,健康可爱,仿佛能看到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灿烂的欢笑。。。。。
可这后半段让我受不了了,一男童开始操着纯净的嗓音朗诵起来了,伴随着幼儿园小朋友依然童稚,天真烂漫的歌声背景。。。“我祝愿 爷爷奶奶键键康康 永远不老,我祝愿 小朋友们快快乐乐 没有烦恼!我祝愿 爸爸妈妈恩恩爱爱 事业步步高!!!我祝愿 爱我的人 我爱的人 一切都好!!!!!!!!!!!!”随着男童的念白越来越高亢,我越来越怀疑其情感的真切性,随着这最后一句“一切   都好!!!!!!!!!”我要说,每听到此,我已经愤怒但无语了!因为这让俺已经觉得不是祝福了,这是咒语了!谁是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之外那“我爱的人?以及爱我的人呢?”。。。。当伴随着这咒语一般的你不可拒绝的(出租车上的电视司机可关不了)“絮叨”亢奋着时;当这祝福的“咒语”一天数百次的循环着的同时;当数以百万计的中国大地上穷乡僻壤的娃娃们还无书可读,无学可上时;当无数的欺哄黑扎分分钟发生着时,我不得不为那把高亢的“童声”悲哀,那情绪不是他能够承担得了的,太虚假!!!。。。。。。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23 16:24
巴赫的《音乐的奉献》也是比较难懂的,
也就是局部比较能接受,卡农部分较为好听。
以前行人写过一篇分析《音乐的奉献》的文章,
对了解巴赫这部作品应该很有帮助。《音乐的奉献》是巴赫倒数第二部作品。
主要是国王出的主题太差了。巴赫使出浑身解数也无能为力。
这是一部巴赫不太流行的作品。
作者: alma    时间: 2010-12-23 17:15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0-12-23 17:33 编辑

巴赫。小无、大无和布兰登堡。

前者是穿针秘笈,中者属锯木大法。欣赏价值不大。
后者是传花接柳,各个声部之间的循环传递,确实有催眠价值。
作者: ast123456    时间: 2010-12-23 21:14
巴赫。小无、大无和布兰登堡。

前者是穿针秘笈,中者属锯木大法。欣赏价值不大。
后者是传花接柳,各个 ...
alma 发表于 2010-12-23 17:15

虽然我听不懂小无,开始有点喜欢大无,但在坛里能像老兄这样说的真是性情中人



作者: jeff_3000    时间: 2010-12-23 21:28
刚才终于抽空又听了一遍柴六的第一乐章。始终感到一种“画面感”。这种“画面感”与其说是老柴的音乐带来了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到不如说觉得这个音乐应该配上适当画面才会觉得相得益彰。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0-12-23 21:36
就西方古典里面,不喜欢的很多,如俄螺丝除拉赫马尼懦夫外的作曲家,便如我挚爱的莫扎特和海顿的交响大部分都不喜欢,不过特别抵触的还要算歌剧,除了个别咏叹调什么调,没有听得进的。不喜欢经过调校训练的后天人工,匠气十足的唱腔,宁愿听流行音乐和原生态的民歌。
作者: jeff_3000    时间: 2010-12-23 22:23
不喜欢经过调校训练的后天人工广陵散 发表于 2010-12-23 21:36


我觉得纯粹的声乐可算是体育的一种,都是训练人体达到并突破生理极限~~


作者: 强尼    时间: 2010-12-23 23:24
老柴的音乐还是不错的——旋律是好听的,配器是不错的,动态是大大的
作者: 强尼    时间: 2010-12-23 23:26
老柴的交响乐还是要听俄罗斯人的版本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0-12-24 00:03
回复 jeff_3000 的帖子
我大学时代“那它”征服了很多综合大学的学生,去了N个学院讲音乐欣赏。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0-12-24 00:22
回复 LJBI4 的帖子
我倒不这么认为:老柴的结构没的说,很多音乐学院作曲专业考试用的就是老柴的第六的第一乐章,如果它的结构不好专业院校不会这样做。瓦格纳非常好,理查斯特劳斯非常好。
理查斯特劳斯的乐队写作可能是所有作曲家里最好的,最值得研究的也是很多研究生课题之一,瓦格纳的乐队写作和理查斯特劳斯有很大的不同,在这个层内面上很难说出谁好谁不好,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的,老柴的音乐作为入门还是很不错,理查斯特劳斯作为入门作品就不太合适,瓦格纳更不用说了,瓦格纳的主导动机估计没人能比得了的,一部歌剧里100多个动机我们不看总谱能分辨出来那一定是高手。老柴大作品和小作品能完成的不错,各种题材、体裁。老柴的音乐听多了估计会掉进去,掉到什么地方去了只有自己知道了。另外在老柴的作品里能找到的东西在德奥作曲家里很难找到,这就是前苏联的作品为什么对我们影响那么大,再有中国人为什么能演奏好肖邦而很难演奏好巴赫。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24 07:48
老柴的交响乐还是要听俄罗斯人的版本
强尼 发表于 2010-12-23 23:26

说得对啊。


作者: alma    时间: 2010-12-24 09:08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0-12-24 09:33 编辑
巴赫。小无、大无和布兰登堡。

前者是穿针秘笈,中者属锯木大法。欣赏价值不大。
后者是传花接柳,各个 ...
alma 发表于 2010-12-23 17:15


我菜鸟观点来说,就是像平均率这种复调的练习曲键盘音乐,欣赏价值也不是很大。
还有贝多芬大部分的钢奏我也不是很喜欢。还有莫扎特大部分的交响曲、贝多芬大部分的弦乐四重奏,也不怎么好听。




作者: alma    时间: 2010-12-24 09:49
就西方古典里面,不喜欢的很多,如俄螺丝除拉赫马尼懦夫外的作曲家,便如我挚爱的莫扎特和海顿的交响大部分 ...
广陵散 发表于 2010-12-23 21:36


哈哈,与兄共同之处越来越多了。海顿交响曲我觉得比莫扎特好听,那份纯净之处小莫还是差点。



作者: alma    时间: 2010-12-24 09:54
老柴的交响乐还是要听俄罗斯人的版本
强尼 发表于 2010-12-23 23:26


老毛子乐团的音色我接受不了,有时北欧的乐团如奥斯陆和哥德堡等乐团,在俄系指挥的指导下,有非常精彩的演出。老卡特别喜欢老柴的交响曲,四五六录制过很多套。但是第五交响曲最好的还是老穆,这连老卡都承认。其他几首就很难说是老毛子乐团是最好的。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12-24 11:08
但是第五交响曲最好的还是老穆,这连老卡都承认。其他几首就很难说是老毛子乐团是最好的。
alma 发表于 2010-12-24 09:54

老穆晚年在东京的现场柴五真是摧枯拉朽



作者: jeff_3000    时间: 2010-12-24 12:34
回复 burt5177 的帖子

我说的“觉得这个音乐应该配上适当画面才会觉得相得益彰”或许正是我听不惯的地方。

其实昨天也听了第二、三乐章,只不过一边听一边在和老婆讨论。老婆觉得在不少中国作曲家的音乐中都听到过类似第三乐章中的感觉,这大概就是burt5177 兄所说的“影响”吧~ 虽然从“从谐谑曲到进行曲”不可谓不精彩,她总觉得声部少了点,不过瘾。而对于第二乐章我们也有共同的看法——太像芭蕾舞音乐了。。。
   
作者: 强尼    时间: 2010-12-24 20:22
我倒不这么认为:老柴的结构没的说,很多音乐学院作曲专业考试用的就是老柴的第六的第一乐章,如果它的结构不好专业院校不会这样做。瓦格纳非常好,理查斯特劳斯非常好。
理查斯特劳斯的乐队写作可能是所有作曲家里最好的,最值得研究的也是很多研究生课题之一,瓦格纳的乐队写作和理查斯特劳斯有很大的不同,在这个层内面上很难说出谁好谁不好,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的,老柴的音乐作为入门还是很不错,理查斯特劳斯作为入门作品就不太合适,瓦格纳更不用说了,瓦格纳的主导动机估计没人能比得了的,一部歌剧里100多个动机我们不看总谱能分辨出来那一定是高手。老柴大作品和小作品能完成的不错,各种题材、体裁。老柴的音乐听多了估计会掉进去,掉到什么地方去了只有自己知道了。另外在老柴的作品里能找到的东西在德奥作曲家里很难找到,这就是前苏联的作品为什么对我们影响那么大,再有中国人为什么能演奏好肖邦而很难演奏好巴赫。

---------
德国人的音乐太理性了,俄罗斯人的音乐色彩更浓一些。至于德国人的结构,我也听一位发烧友说起过,我想这么说也是对的。只是我对音乐专业方面的东西还不太懂,故感受还不深刻。
作者: alma    时间: 2010-12-24 21:17
回复
我倒不这么认为:老柴的结构没的说,很多音乐学院作曲专业考试用的就是老柴的第六的第一乐章,如果它 ...
burt5177 发表于 2010-12-24 00:22


--------“另外在老柴的作品里能找到的东西在德奥作曲家里很难找到,这就是前苏联的作品为什么对我们影响那么大,再有中国人为什么能演奏好肖邦而很难演奏好巴赫。”

中国人的左手不行右手很行,也就是和声上面有缺陷,旋律线还不错。是否这是一个主要原因?





作者: jeff_3000    时间: 2010-12-27 17:54
居然被置顶啦~~

那我再来说一个我不喜欢的作品: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理发师》
说实话我第一次听这部歌剧的时候觉得超好听,里面几乎充满了好听的咏叹调和重唱,每一段都听的我津津有味。
但后来再去听,就觉得没有第一次听上去那么“有劲”了。就觉得只是好听的旋律的“堆砌”,人物的音乐形象其实并不丰满,在这个意义上远不及另一部以费加罗的故事我剧本的《费加罗的婚礼》。

喜欢《塞维利亚理发师》的朋友继续拍砖啊,千万别给我面子~~
作者: 强尼    时间: 2010-12-27 18:58
很多音乐都这样,旋律越是优美,往往越不耐听。
有些旋律初听很一般的,反而越听越喜欢。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27 20:50
很多音乐都这样,旋律越是优美,往往越不耐听。
有些旋律初听很一般的,反而越听越喜欢。
强尼 发表于 2010-12-27 18:58
我认为有道理,我就不喜欢莫扎特。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12-27 20:58
也不尽然,不妨听听莫扎特的单簧管协奏曲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0-12-27 22:08
回复 scfan 的帖子

《走出非洲》配乐里用过
   
作者: jeff_3000    时间: 2010-12-28 12:18
我认为有道理,我就不喜欢莫扎特。
shinelb 发表于 2010-12-27 20:50


我觉得莫扎特的作品,再演绎方面要深入挖掘,才能演出其中的动人之处。不如是容易听上去只有旋律,甚至有些作品会搞得像儿歌~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0-12-28 13:41
我认为有道理,我就不喜欢莫扎特。
shinelb 发表于 2010-12-27 20:50

S兄一有机会就要把莫扎特拎出来“晾一晾”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28 13:47
S兄一有机会就要把莫扎特拎出来“晾一晾”
广陵散 发表于 2010-12-28 13:41

呵呵呵,同时把巴赫老爹拿出来晒一晒,比较可爱哈。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0-12-28 13:55
呵呵呵,同时把巴赫老爹拿出来晒一晒,比较可爱哈。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12-28 13:47

有道理,可惜巴赫我也很喜欢,不然我很愿意把他拎出来晒晒,逗逗S兄,那样比较好玩。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28 16:04
有道理,可惜巴赫我也很喜欢,不然我很愿意把他拎出来晒晒,逗逗S兄,那样比较好玩。
广陵散 发表于 2010-12-28 13:55
没问题啊,您发帖,我顶贴啊。不用担心跟帖问题,论坛里喜欢巴赫的大把。



作者: 强尼    时间: 2010-12-28 20:07
回复 shinelb 的帖子


    我对莫扎特的热情也大不如前了,但他的黑管协奏曲还是很喜欢的。
另外,还喜欢莫扎特的“安魂曲”。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28 20:45
莫扎特在他的《安魂曲》是运用了许多赋格的。
古尔德“批评”他不懂对位,应该是说他的键盘作品缺乏复调技法。
作者: jeff_3000    时间: 2010-12-28 20:58
莫扎特在他的《安魂曲》是运用了许多赋格的。
古尔德“批评”他不懂对位,应该是说他的键盘作品缺乏复调技 ...
shinelb 发表于 2010-12-28 20:45

如果说什么都严格的按照古尔德说的那种对位法创作的话,大概那就不会有今天我们大多数人认识的古典音乐的主体了。巴赫之后的音乐家,古尔德喜欢的有几个呢?他虽然也路过一些贝多芬、莫扎特的东西,但完全就不是那个味道,我相信也不是作曲家本来希望的味道。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28 21:11
古尔德是借用别人的作品来表达自己的观念。
他就像不属于传统音乐历史一样。
他创造了自己的一个世界。
其实莫扎特与之类似,他的特点和优点已经不属于传统的任何一个阶段了。
他只是在历史外面创造了一个历史。
说实话,古尔德很多作品我不喜欢,但有两部例外,
《赋格的艺术》的管风琴部分,拉雷多和古尔德合作的巴赫小提琴奏鸣曲。
学习巴赫还得学习莱比锡学派。有些古乐也值得参考,象莱昂哈特和比尔斯玛的一些作品都非常优秀。听巴赫,我有时听本真乐器。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0-12-28 21:17
听古尔德演奏巴赫键盘乐,我简直佩服得要拥抱他;听他糟蹋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我真想扇他两嘴巴。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0-12-28 21:35
居然被置顶啦~~

那我再来说一个我不喜欢的作品: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理发师》
说实话我第一次听这部歌剧 ...
jeff_3000 发表于 2010-12-27 17:54

意大利喜歌剧三典范:《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法尔斯塔夫》。罗西尼天才的笔触使得笔下的人物嬉笑怒骂、一颦一笑,无一不真、无一不有血有肉。用不着拍砖,评价罗西尼其他什么都或许有鼻子有眼,唯独说到“人物的形象其实并不丰满”,恐怕不能服众,倒是吹胡子瞪眼了。


作者: jeff_3000    时间: 2010-12-29 13:14
回复 metamophore 的帖子

昨天晚上看到metamophore兄的回帖,我就去找我的《塞维利亚理发师》的DVD了(其实这个就是我开这个帖的真正目的——通过大家的讲解可以去挖掘平时因不喜欢而很少听的作品)。

很遗憾,怎么找都没找到。。。下次我再去买一张吧~~

不过我原来对于这部歌剧的说法是:“人物的音乐形象其实并不丰满”。不知metamophore兄出于什么考虑把“音乐”两个字个省略掉了~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12-29 13:34
哈哈,两位老兄比较幽默,人物形象丰满的DVD一定比较好看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0-12-29 22:20
回复 jeff_3000 的帖子
人物形象在歌剧就是通过作曲家的音乐写作表现出来的啊!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