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随听随聊,“佳碟”入眼记! [打印本页]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22 00:40
标题: 随听随聊,“佳碟”入眼记!
本帖最后由 狗儿念经 于 2010-12-22 01:00 编辑

列位仁兄,如您所见,这题目中“佳碟”二字俺加了引号,为啥?因为我要开说的这一系列“佳碟”不那么主流。至于怎么个非主流法,我就不解释了,反正您一看即知。

同样如题所述,开此贴就是随听随聊,今天听到哪儿就聊到哪儿,有那么点“意思”的俺就聊聊,如果您也觉得有意思咱就侃侃,没意思请随意好了。前提是轻松、愉快,本来嘛,这些碟就是让人轻松的。

当然,我不排除主流好唱片,但此帖若聊到主流唱片,将主要以新碟为主。


那么,就先从DG开始吧:

[attach]19977[/attach]

是的,您没看错,这是古典大厂DG公司的最新出品。谁知道这位Tomatito是什么人?老实说,我也不知道,至少在拿到这张唱片前我是不知道的。这位姓名还很长,叫Jose Fernandez Torres "Tomatito",为啥姓名中有引号我就更不知道了,看这名字西班牙人无疑。没错,Tomatito先生是两次格莱美奖弗拉明戈吉他演奏获奖者!历史上DG公司出品弗拉明戈唱片,恕我孤陋寡闻,这恐怕是第一次。这张名为Sonanta Suite的唱片就是这位Tomatito的第一部以弗拉明戈为主题的管弦乐作品。当然了,Tomatito当仁不让的领衔吉他演奏,女歌手Mari Angeles Feernandez Torres演唱,Josep Pons指挥西班牙国家管弦乐团协奏。
这已不是带着民间草根气息的弗拉明戈舞曲了,这是被“艺术提炼”过后的弗拉明戈,跨界吗?多少有点,但我要说的是:它不失为一张非常精彩的唱片,可听性极强!粗旷的弗拉明戈激情少了一些,但带来了更多婉约,浪漫和一丝神秘氛围。节奏是经过充分提炼的,动态起伏微妙,极有凝聚力,背景深阔。伴奏的管弦乐带着丝质般光滑的色彩,衬托出Tomatito时而舒缓,时而激烈快速的高超弗拉明戈吉他演奏技艺,令人叹服!女歌手嗓音并不十分沙哑,恰到好处地烘托了全曲的氛围,辽阔、深远、气息柔长!相信21世纪DG公司的录音吧,很好!

[attach]19978[/attach]

呵呵,这张唱片出品有段时间了,手风琴、班多琴演奏家,法国人Richard Galliano演奏的巴赫,另类吗?即使有那么点,但也是主流中的“另类”,音乐则是出奇的好,手风琴与班多琴的巴赫更深远了,犹如微风拂过乡村辽阔无际的麦田,掀起阵阵麦浪;犹如置身大自然清风徐来般的怡人。这是法兰西人惬意生活的写照,用巴赫的曲调,以手风琴绘制着一幅幅田园般的素描。强烈推荐BWV1056大键琴协奏曲第二乐章,班多琴主奏的主旋律游走在极富弹性的弦乐拨弦的伴奏之上,贝斯低频极有质感和韧性,让人身心愉快!神清气爽!
Galliano的演奏不煽情,不炫技,充分运用了手风琴先天的演奏巴赫复调音乐的优势,中正平和,音色细腻而饱满。室内乐化编织的音乐随着手风琴悠远的琴音让这样的巴赫随风起舞,飘荡在蓝天之下,原野之上,充溢着浅浅的幸福之感!深夜熄灯静听此碟,有绕梁之声带您的思绪意在他乡!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22 00:51
这是Richard Galliano的第二章专辑,没错,还是DG发行的。不过,还没到手,留待后议。

[attach]19980[/attach]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22 01:02
这题目真有水平!
以实际行动顶起。。。
听邓丽君的LP,一个字:美!两个字:舒坦!。。。。
八先生 发表于 2010-12-22 00:53

呵呵,八爷也是个夜游神,跟俺一样。
跟邓小姐私会啊?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22 01:45
[attach]19983[/attach]

还是DG,这张唱片多少不那么新鲜了,之所以入我眼的原因不为别的,只为巴赫。巴赫具有无限可能性,竖琴当然是可能性之一,尤其这还是《哥德堡变奏曲》。据说这位来自威尔士的Catrin Finch小姐第一次听到古尔德的哥德堡之后就有了用竖琴演奏该曲的想法,1999年,19岁的Finch小姐赢得了法国Lily Laskine国际竖琴比赛大奖,使她具备了“拿下”《哥德堡变奏曲》的技术支撑的先决条件和前提。
我该怎么评价或者描述这张唱片呢?啥都不说了,也许斯华诺士奇著名的水晶宫应该拿它做永远的背景音乐!呵呵,诸位大概知道我啥意思吧?!

[attach]19982[/attach]


又是巴赫,又是DG,要说“搞怪”,这大概是最“搞怪”的DG唱片之一,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与古巴音乐联姻会是啥情形?俩字:跳舞!欢快已极的《勃兰登堡协奏曲》,节奏当然带着你能想象到的古巴音乐的众多特征。但别急,管弦乐当然还是有的,只听管弦乐那可是正宗的《勃兰登堡协奏曲》,查了下资料,这Tenerife Symphony Orchestra 可是号称西班牙最优秀的乐团,难怪!Emilio Aragón是乐团指挥,某日突发奇想,要是巴赫“造访”古巴会有啥情况发生呢?于是有了这张Aragon先生的古巴巴赫 。我想巴赫老爹一定不会怪罪Aragon先生的,说不定他要真能听到这“勃兰登堡”的话,立马会扔掉头顶的假发,加入到这狂欢的嘉年华中去呢!
这张碟录音奇好,是空气感十足的一张hifi碟!要能播好这张碟而不吵闹,乐器定位清晰,层次感分明,我想还是要花点功夫地,呵呵。另外,兄弟们,长途野外开车带上这张碟好了。需要提醒的是:在它为你提神醒脑的同时,你可别随之手舞足蹈,安全还是第一性的。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12-22 07:52
封面设计得不错,哈瓦那雪茄版巴赫
作者: jogo    时间: 2010-12-23 11:22
还请念经兄多推荐新的录音唱片,老是听历史录音,也要换换口味

作者: AMTF    时间: 2010-12-23 13:26
这贴很有现实意义,要不老在那些公认的经典明盘上扯来扯去也难免审美疲劳。老狗要有恒心啊,造福众位兄弟的一件大好事。那天拿回去试听的那盘施尼特克的室内乐简直足以让神经不坚强的同学精神崩溃,虽然在之前已有心理准备但在艰难的听完全盘以后还是半天回不过神来,可以用呆若木鸡来形容。个人感觉相比肖氏那些以“难听”出名的音乐都要超出一大截。不信邪的同学可以试一下。还不知怎么把封面贴上来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23 14:27
还请念经兄多推荐新的录音唱片,老是听历史录音,也要换换口味
jogo 发表于 2010-12-23 11:22

这贴保证没历史录音,呵呵。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23 14:28
昨晚我住家的单元总闸起火,没办法,弄得我这夜猫子10点不到就睡了,今晚继续这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0-12-23 15:28
“佳碟”不那么主流
[attach]20061[/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23 16:17
“佳碟”不那么主流
牛仔 发表于 2010-12-23 15:28

也来一版,《蓝色的爱》:

[attach]20063[/attach]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24 03:53
本帖最后由 狗儿念经 于 2010-12-24 04:01 编辑

Goran Sollscher  也算是DG的摇钱树之一了,上世纪浮出水面的此君很玩了一把披头士,在此不表。他与沙汉姆的几张吉它与小提琴出品着实为DG赚足了钞票,发烧友大概不是人手一张也差不多了。个人认为这几张唱片中录音最好的当属这一张:

[attach]20146[/attach]

大系统上听真有身临其境般的感受,琴腔共鸣、擦弦的质感以及饱满的木头味儿都好的无以复加,谁说DG出不了好录音?!这简直是典范级的好录音!而且可听性也极强,舒伯特的改编曲首首入耳,darTZeel前后级伺候下的此碟,那种粘滞感真实已极,舒坦!

不过,我没意思聊这张舒伯特,我要说的是下面这两张Goran Sollscher 不太为人注意的唱片:

[attach]20147[/attach]

这张Goran Sollscher 用巴洛克11弦吉他演奏的巴洛克音乐很适合做背景音乐,你完全不用动脑子,任音乐自然流淌吧,下午时光,微风拂来,撩起你的纱窗之际,倦意朦胧中,一派大自然和煦温暖的画卷总会一幅幅涌现在你的脑海里,心灵为之而憩息。

[attach]20148[/attach]

非古乐爱好者大概是没闲心去尝试文艺复兴时代的音乐。没错,这张唱片正是Goran Sollscher 首次以巴洛克11弦吉它尝试演奏文艺复兴时代的曲调。但你可别就此止步,这音乐一点也不久远,只是含蓄如一只只佚名的歌谣,浅浅地在你的耳边响起。我听这张碟的感受几乎与上一张一样,也是那么的清新自然,充溢着大自然的芬芳,仿若有郊外丛林的气息摇曳在周围,脑海里时而浮现出随风舞动的树叶与小草的身姿;时而还似几丝浮云浅浅地停在天际,空灵而寂寞。

两张碟都属于录音上佳的一时之选,90年代以来的DG,录音水准越来越好,系统越好越能感受和体会到这自然不造作的录音美学涵养,只有DG这样的大厂才能有这样非常人性化而自然的录音,所谓自然就是:你不会去挑剔录音的好坏,只会沉浸在音乐中享受那一份安宁!

Goran Sollscher  属于那种韬光养晦的演奏家,堂正、平和、宽松,从不刻意追求那“讨好”但却不必要的炫技。当然,Sollscher 也从不会让你惊艳,拍案叫绝,正因为如此才是我喜欢他的原因。他的音乐,尤其是这般独奏的音乐是让人舒服享受的音乐,如同我们神定安逸,气息舒缓时的呼吸一般自然,Sollscher 很善于将自我隐藏于音乐背后,这是成为大师的先决条件之一!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24 07:19
[attach]20153[/attach]

Goran Sollscher在瑞典东部的Kalmar长大。他从7岁起开始学习吉他,1965年到1970年间在Kalmar Municipal School of Music学习。Goran Sollscher1973在Kalmar首次登台演出,并且在1975年首次出现在瑞典的电视节目中。1978年他赢得了巴黎国际吉他大赛(Concours Internationale de Guitarre in Paris)的冠军。这使得Goran Sollscher有机会在著名的DG公司录制唱片。按照Goran Sollscher自己的说法,他的11弦吉他是按照文艺复兴时期鲁特琴的定音来调弦的,这样可以方便的演奏大量巴洛克时期为鲁特琴所作的乐曲。通过录音,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到Goran Sollscher使用11弦吉他演奏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作品非常之精彩,各个声部层次分明,音色甜美,音乐表现深邃有内涵,其录制的巴赫大无可以说是该乐曲的最佳版本之一 。


作者: bluesky    时间: 2010-12-24 07:44
这贴子好,具有学习的意义!
作者: 收藏者    时间: 2010-12-24 08:20
这个贴有点“什锦菜”的味道。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24 23:31
[attach]20278[/attach]

据说今年这个冬天是千年以来最冷的冬天,我还没怎么感受到这最冷是啥概念,不过一周多前成都倒是下了十年来最大的一场雪,那一晚俺也差不多十五年来第一次冬天穿了毛衣!

说说这张碟吧。斯丁,这位前警察乐队的主将单飞以后专辑可谓不少,喜爱的人也不少。不留神你可能还真不知道,DG公司已经给斯丁录制了六张专辑了,从《彼得与狼》到最新的《柏林演唱会》整整六张!DG为啥要给斯丁录音呢?大概他们认为斯丁这几年玩的音乐已经可以载入经典史册了?或者斯丁已经玩过界了,玩到DG这“品味”上来了吧。

据说斯丁最喜欢的季节是冬天,越冷这家伙越喜欢,我觉得可以理解,冷的反面就是温暖,只有在大冬天感到的温暖才是真正的温暖!这么说,斯丁实在是喜欢温暖罢了,这不是我乱下结论,听这张“如果在冬夜....”整个就觉得一股子暖洋洋的氛围蕴绕在在周围,这样的冬夜听着这张If On a Winter's Night... 总让我想起白居易的诗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张专辑里,斯丁翻唱了许多传统的英格兰民谣、圣诞歌曲以及摇篮曲等,小编制的原声乐器包括了手鼓、曼陀林、吉它、贝斯、小号、凯尔特竖琴等,加上若干女声的伴唱。看过这张专辑的制作花絮,斯丁一帮人跟玩似的,可以感受到一帮音乐家们愉快地享受着音乐所带来那种暖意和氛围。这是一张特别适合在这圣诞平安夜聆听的唱片,旋律优美,舒缓、安详,富于节奏,温馨而温暖!
我还要再罗嗦一句是:录音好极了,斯丁特有的富于磁性的嗓音依然是那么生动,富于感染力!

斯丁最新的两张新专辑如下,都是DG的出品,听过片段,值得留意,喜欢斯丁的都值得拿下:

[attach]20279[/attach]

[attach]20280[/attach]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0-12-24 23:39
据说今年这个冬天是千年以来最冷的冬天,我还没怎么感受到这最冷是啥概念,不过一周多前成都倒是下了十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12-24 23:31

跟玉兔一张:
[attach]20281[/attach]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24 23:41
跟玉兔一张:
ikushi 发表于 2010-12-24 23:39

兔子兄,这张好听吗?俺没有呢。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0-12-24 23:42
这题目真有水平!
以实际行动顶起。。。
听邓丽君的LP,一个字:美!两个字:舒坦!。。。。
八先生 发表于 2010-12-22 00:53

平安夜,送给八大大:
[attach]20282[/attach]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0-12-24 23:45
兔子兄,这张好听吗?俺没有呢。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12-24 23:41


老实跟玉兔坦白:这张东东买回来后,一共听过两次。而且不是从头到尾的!
只是感觉确实很另类的唱法。惭愧呀。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24 23:51
老实跟玉兔坦白:这张东东买回来后,一共听过两次。而且不是从头到尾的!
只是感觉确实很另类的唱法。 ...
ikushi 发表于 2010-12-24 23:45

呵呵,理解理解。你这兔子可没俺这兔子这眼神,我是“宽视眼”,你是啥眼呢?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24 23:54
不过,斯丁听不惯的话,找找他唱的这些作品的原曲作者John Dowland的鲁特琴全集来听相信郁兄还是可以听得很愉快的,尤其用你的大房唱来很有味道!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0-12-25 00:14
呵呵,理解理解。你这兔子可没俺这兔子这眼神,我是“宽视眼”,你是啥眼呢?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12-24 23:51

俺是斗鸡眼。。。。。。。
也不是听不惯,只是需要心境的配合。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25 00:34
本帖最后由 狗儿念经 于 2010-12-25 02:01 编辑

[attach]20283[/attach]

既然说到斯丁了,尤其说到斯丁的这张《If on a winter's night...》了,那不妨顺带就说说这张唱片吧。不注意唱片右上角那个显著的禽鸟的LOGO,谁会知道这是一张地地道道的古乐唱片呢?
Edin Karamazov何许人也?斯汀那张专辑里所有的鲁特琴与吉它演奏都是由他担纲的,这位Edin来自曾经饱经战乱蹂躏的波黑,据说切尼老头子还是他的监护人,如此说来,当年的战乱一定给他留下了生命中不小的伤痕!所以,他的鲁特琴声里总有一丝淡淡的,几乎不着痕迹的那么点忧郁与伤感,甚而有些漂泊流浪的影子,这让我一听之下立马就喜爱上了这位Edin Karamazov的音乐!
这张《The Lute is a Song》里,Edin演奏了包括巴赫、普赛尔、亨德尔等人的作品,为之添彩的尚有斯汀、芮妮.弗莱明以及高男高音肖尔。我要强烈推荐本碟中的第11曲:1947年出生的意大利吉它演奏家、作曲家Carlo Domenniconi的一曲Koyunbaba!近15分钟的曲子里,Edin仿佛在述说着那曾经美好的童年,述说着战争的创伤,亲人的离散,漂泊、流离,这独自伤怀般的自言自语,是他弹给自己,也给他魂牵梦萦中的人们的一曲流浪的“安魂曲”,从他时而舒缓,时而纷飞的十指间,音乐就这么自然的流露出来,进入了我们的心里。

作者: alma    时间: 2010-12-25 00:41
既然说到斯丁了,尤其说到斯丁的这张《If on a winter's night...》了,那不妨顺带就说说这张唱片吧。不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12-25 00:34


赫赫,我听过这位Karamazov的现场,那是他与假声男高音scholl献演于上海音乐厅。那场演出scholl唱的一般,倒是这位鲁特琴大师留了个好印象。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25 00:43
赫赫,我听过这位Karamazov的现场,那是他与假声男高音scholl献演于上海音乐厅。那场演出scholl唱的一般 ...
alma 发表于 2010-12-25 00:41

我是边听边写,这样不至于误人。
又倒回去听Koyunbaba了,太好的音乐!上海让人羡慕啊!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25 03:49
本帖最后由 狗儿念经 于 2010-12-25 13:53 编辑

[attach]20286[/attach]

在我将要说说的两张唱片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这画中的美女吧。
这是有“浪漫主义第一女神”之称的十九世纪传奇女伶,西班牙女高音Maria Malibran。1808年Maria Malibran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音乐世家,其父Manuel Garcia以及弟妹都是当时杰出的声乐家和作曲家,母亲Joachina Sitches还是杰出的声乐家兼教师。Maria显赫的音乐家世似乎从小就带给她天生的艺术敏锐度和触觉,据说童年时代的她第一次听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就因受到强烈震动而不得不中途离场,要不然可能身心俱“废”了!可以想象如此敏锐的Maria会具有怎样的歌剧表演天赋,据说其戏剧性异常强烈,花腔美声技巧当世无匹!细腻婉转又中气饱满,控制力超乎寻常!也难怪她被视为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美声女神。
1838年,在曼彻斯特,28岁的这位超级明星因骑马不小心而坠地受伤,可她固执的怎么也不忍心让自己的那些狂热拥趸们失望而带伤表演,结果于表演中当场香消玉殒,真可谓天妒红颜,薄命如此!Maria过早的离世无疑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歌剧的巨大损失!

那么,介绍完这位传奇的Maria Malibran之后,就让我们来关注一下当代最优秀的花腔次女高音巴托莉吧。

[attach]20287[/attach]

Cecilia Bartoli,我认为她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优秀的音乐家之一。巴托莉喜欢在演出之于做些音乐考据、考古之类的游历。2007年底Decca为其出版的一张名为《玛丽亚》的新专辑,据说就是她最新的音乐考古成果。这张专辑的内容主题,就是围绕着我前面介绍的这位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第一女神”Maria Malibran而展开的。芭托莉的这张专辑,主题旨在探索Bel Canto的根源,并以独特的历史观点来诠释当年曾让玛丽亚·马里布兰风靡一时的8首歌剧咏叹调,这些作品之前尚未被任何歌唱家灌录过。巴托莉的歌唱艺术几乎与历史上人们对Maria Malibran的描述如出一辙:委婉细腻,饱满浑厚,花腔技巧无与伦比,气息控制力绝佳,具有惊人的柔韧度!
我想,巴托莉对自己的能力具有非凡的自信,这张唱片中首录的这8首歌曲(全碟共17曲),巴托莉以一种探索的严谨态度试图重现昔日Maria Malibran神话般的歌唱魅力,对自己的能里没十足的自信她是不可能贸然下手的!当然,巴托莉再一次让我折服了,我的评价是完美无暇!不仅是她的歌艺,无与伦比的技巧;还有,8首分别出自Bellini、Mendelssohn、Pacini、Persianni等人的歌曲非常好听,旋律优美,都是极具Bel Canto典型特征的歌曲。加上Decca出色的录音,让这本豪华装的唱片具有了极大的收藏价值。我手上的正是编号为475 9082 DX2的豪华装版本,比LP开本稍小一点,CD+DVD,厚达200多页的唱片“说明书”中有大量关于Maria Malibran的珍贵史料,即使看不懂外文,看图也趣味盎然!
说实话,我不知道这豪华版绝版没,没有的朋友一定去找找,如今,在这个古典音乐江河日下的时代,这样的制作几乎已经绝迹了!

[attach]20288[/attach]

巴托莉最新出版的双CD专辑,这其实是一个精选专辑,不过里面仍包括了一首作曲家Vinci世界首录的歌曲Cevo in bosco,其余所选歌曲都非新录制,但依然具有风格的统一性。CD2我尤其喜欢,全是圣歌一类,古诺/巴赫的《圣母颂》具有无比的感染力,让我再一次见识了何为气息,何为控制力的最高境界!当然,圣诞节听这张专辑再合适不过!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27 01:56
[attach]20454[/attach]

这位女士,如您所见,叫伊丽莎.嘉兰特,当年因为一首歌让我狂想找她的碟,所以网上四处查询,找到后让上扬颜老版一定得拿下代理,并信誓旦旦的给他许诺:你负责碟,我负责“忽悠”。还好,我纯粹出于私人目的的愿望不久就实现了,当然,“忽悠”的“枪文”可得给人完成,所以有了下面这篇文字。

今儿个听电脑上的音乐,偶然听到这张碟,于是偷懒直接将当年的“枪文”贴于下面,省得俺再次费心了。不过,老实说俺觉得自个儿基本是真诚的,这“枪文”没多少乱说的层份,都是一时的真实感受。

北国夜莺——伊丽莎•加兰特


如今这个时代是一个偶像辈出的时代,它的标志之一就是消费的年轻化,在任何一个商业领域里,只要征服了年轻一辈的消费心理,也就意味着征服了大众。这一点在娱乐领域里是最为突出的,延伸到古典音乐领域也该不例外。曾几何时,我们开始发觉俊男、美女们逐渐统治了古典音乐的所有领域,那些独奏家、独唱家们一个个变得更像好莱坞时尚明星了,它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大众审美的倾向越来越同一化,即使在音乐艺术的至高领域——古典音乐中,这一倾向也不可避免地发生着。这样一来,艺术所倡导的个性化有被逐渐消解的危险,那些真正具有更高艺术水准和个性的音乐家们,当他们不具备天赐容颜的优势时,完全可能被时尚和商业利益边缘化!相信每一个细心的古典音乐爱好者都能体会到这中间的“暧昧”,而这也是每一位具有真正个人品位的音乐爱好者所不愿意看到的。在今天,我们不能想象老年的哈斯姬尔、肥硕的卡巴耶、眼盲的瓦尔哈们怎么还能引起唱片公司的青睐(至于那位天生残疾的夸斯特霍夫完全是个“人道主义”的安慰)!

之所以发这么一通牢骚的原因,是因为笔者要在此引出一位在某种程度上被这个当下机制严重边缘化了的歌唱家——来自拉脱维亚的女高音伊丽莎•加兰特。是的,她没有如当今一线歌剧明星如俄罗斯的安娜•莱翠柯以及法国的娜塔丽•迪赛般的美貌,但论到音色的美妙以及她的艺术感染力,伊丽莎•加兰特却绝对不在这二者之下。

相信绝大多数的中国古典音乐爱好完全不知晓伊丽莎•加兰特是何方“神圣”,笔者也是在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于几年前有幸领略到她那“惊鸿一现”的歌喉,在此暂且不表。

伊丽莎•加兰特出生在前苏联波罗的海三国之一的拉脱维亚首都里加。波罗的海三国历来盛产音乐家,随便举几个如小提琴帝王海菲茨(立陶宛)、当代小提琴大师克莱默(拉脱维亚)、当代指挥家杨松斯(拉脱维亚)、指挥家里姆•雅尔维以及他的两个同样盛名远播的儿子(爱沙尼亚),除此之外,笔者相当喜欢的当代作曲大师阿沃•帕特也出自这片土地上的爱沙尼亚。相信美丽的波罗的海以及它高原辽阔的天空,它孤傲的北方气质一定有它超然神秘的一面,以致在这里大量的音乐人才层出不穷。

伊丽莎•加兰特生活在一个歌剧之家,母亲是一位花腔女高音,父亲是一位男低音。在这个音乐氛围浓厚的家庭里,伊丽莎自小就沉浸在歌剧中,自幼就能演唱很多歌剧名段。有趣的是伊丽莎起初的职业并非女高音歌手,而是药剂师。1977年,始终对音乐不能释怀的她才进入里加音乐学院学习。如同很多有天份的音乐家一样,还在学生时代她即已开始了演唱生涯并很快成为里加歌剧院的独唱演员。

随后的短短几年里,伊丽莎以其独特的嗓音征服了圣彼得堡的基洛夫歌剧院。从基洛夫开始,伊丽莎以拉脱维亚官方身份走向了北美,在那里她得到过梅纽因的盛赞。德国曼海姆歌剧院在90年代为她保留了至少20个以上的歌剧主要角色。同时她也在图塞尔多夫的莱茵歌剧院开拓了更为广阔的曲目领域——在贝多芬、瓦格纳以及雷哈尔的歌剧中担任主要角色。应该说伊丽莎早在十多年前就已奠定了在欧美主流歌剧院的强势地位,而她没能进一步为全世界所广泛知晓,进而签约大唱片公司,除开我们所不知晓的个人因素外,很大一个可能性就是她并非完美的外形因素限制了其知名度的进一步提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时代的尴尬!

我想在这一点上伊丽莎是有自知之明的,在一次为德国《古典音乐CD》杂志所做的专访中,伊丽莎睿智而含蓄地说:“我从不尝试靠美丽和技巧去赢得观众,我的目的是在感受色彩和心灵的同时也让观众能和我一起流泪,一起飞翔!我希望每一位能欣赏我歌声的你都能够进入我的世界,让我们在音乐里共同感动。”

长期在北美和西欧发展的伊丽莎曾于1994年回访里加,并由波罗的海银行赞助发行了她首次登台演出的录音,这张唱片在拉脱维亚发行了第一版。英国独立出版商欧文•威尔森有幸听到了这个首版录音并购下了版权,当这张CD由英国CAMPION公司于1995年做全球发行时,标题被重新命名为《首演》,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谈到的这张CD的由来。

应该说,在听过整张唱片以后,我对当年那出于直觉的判断更加印象深刻了:伊丽莎•加兰特的歌声具有一种出自波罗的海天然而孤高冷冽的气质,它被包裹在热烈真挚的情绪中,具有相当的个人色彩。我能想到的关键词是深情、祈盼、渴慕!这三个关键词是她歌唱艺术的最大特征,也始终贯穿在整张CD的曲目演绎中,也正是这样的特征加上她异常纯净的音色才让我当年产生了“惊鸿一瞥”般的惊讶!

相信很少有人在听完伊丽莎•加兰特演唱的意大利巴洛克歌剧作曲家卡西尼(卡西尼也是意大利歌剧最初的主要奠基人之一)那首脍炙人口的《圣母颂》(同曲目的巴洛克风格演绎版有巴托丽的Decca版)后能不为之感动和震撼,除非你早已麻木不仁。伊丽莎•加兰特所有的艺术特质仿佛就是为这一歌曲的现代编曲版而生的,这是一首异常成功的巴洛克改编曲,我们几乎可以说那就是为伊丽莎•加兰特所量身定制的,是一个天衣无缝的完美演绎,在某种意义上,伊丽莎•加兰特所演唱的这首卡西尼的《圣母颂》改编曲让这一千古绝唱在历史的轨道上交汇了——那是三重意义上的交汇——巴洛克、浪漫主义和现代性审美的交汇!这份荣誉无疑应当属于伊丽莎•加兰特。

我还是不得不说:这张唱片在任何意义上都可以称得上是一张“音响”制作水准非常高的唱片,而其可听性以及艺术水准却又远非 “发烧”二字所能概括,这是一张超越“发烧”这一观念之上的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唱片,其透露出的情感力量是能够抚慰我们心灵的,而这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其它的一切无非是景上添花而已。

[attach]20453[/attach]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12-27 08:49
Cecilia Bartoli,我认为她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优秀的音乐家之一。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12-25 03:49


我也非常喜欢巴托丽,不过在古乐迷群中喜欢武疯子的不多。她明年初会参演香港音乐节。



作者: alma    时间: 2010-12-27 23:51
我是边听边写,这样不至于误人。


大师这样写不觉得太吃力吗?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28 07:18
是应该这样写的。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28 08:42
大师这样写不觉得太吃力吗?
alma 发表于 2010-12-27 23:51

alma兄,咱就别大师过去大师过来的了。
也不是每张碟都这样写,是因为我只要在电脑前音乐总是放着的,搞了对Adam A5主动版音响放电脑跟前,效果出奇的好,所以对我还没深刻认识而只是觉得好听的这些唱片而言,我一般是边听边写,记录下第一时间听的感受罢了,算是娱己娱人把。



作者: jogo    时间: 2010-12-28 17:14
继续继续,呵呵,准备照单全收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28 23:45
继续继续,呵呵,准备照单全收
jogo 发表于 2010-12-28 17:14

呵呵,jogo兄别急,俺这两天有些倦,明天再续。接下去我会在该贴中聊一些ECM的唱片,还记得对您的承诺呢。



作者: jogo    时间: 2010-12-29 10:13
回复 狗儿念经 的帖子

呵呵,多谢老兄辛苦写作,先祝福新年顺利,阖家安康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30 04:43
本帖最后由 狗儿念经 于 2010-12-30 05:41 编辑

[attach]20641[/attach]

这篇文字送给jogo兄,骑士小弟,狂爱巴赫的S版以及喜爱里赫特,喜爱巴赫的朋友们。
在骑士小弟所转的那篇《里赫特自述》里,我表达了一些关于里赫特的浅浅的思考,并由此想起了这套唱片,不得不在此说说。

索性将与骑士小弟的部分对话内容复制过来:

从技艺的角度讲,这是一部分原因,对于出名的练琴狂里赫特而言,弹不动了,想表达的东西肢体功能却不再支持了,他肯定很颓丧。
但我不认为这是他那句意味深长的“我讨厌我自己”的全部涵义,里赫特一生似乎就没有真正愉快过,之所以不愉快的原因有很多,这篇自述中也可看出一些不愉快的源头。虽然大师对“我讨厌我自己”这话没有解释,但这不解释却恰恰自然流露出了一种由来已久的心理阴影,在看他的采访DVD时能更明显的感受到这种“厌己的情绪”。
我的问题是:他为何讨厌自己呢?解开这个迷也许是深入里赫特音乐内核的重要途径之一!


肖斯塔科维奇有一次给里赫特打电话说:老里,我现在需要你马上过来,啥都别说,马上过来!里赫特去了,问肖斯塔科维奇啥事儿这么急?肖无语,只是让他坐那儿。俩人就这样相对无语的坐了两三个小时,其间什么话也没说。最后肖站起来拥抱里赫特并说:谢谢你!然后,里赫特走了。骑士老弟能读出点什么吗?

对,还有就是,他们俩都是很闷骚的,话都不多,真朋友只要能相互感受到,有时候啥话也不需要说。那个年代的苏联,艺术家们,尤其是有良心的艺术家我想很多人都很闷骚,好在肖与里尚能相互慰藉,有些人却只能与孤独相伴,比如索尔仁尼琴;比如曾经冰火两重天的马雅可夫斯基;比如帕斯契尔纳克;比如约瑟夫.布罗斯基,等等等等。
里赫特一生经历了太多,从童年时代起就被迫开始了一系列的“经历”,六十年代以来列国游离所带给他的国际声望,与此同时,周遭的生活中又如此多让人闷骚的种种。对他而言,无论愿意不愿意,艺术都不是单纯的,在那个时代他单纯不了,只余下内心对单纯的极度渴求但又如此无奈的体验和感受。他是个矛盾的人,并不像他话语中的尤金娜一样那般单纯而刚烈,那般无所畏惧,独来独往。对于意义胜于一切的俄罗斯知识分子而言,斯拉夫的情感力量以及日耳曼执迷的理性执着,这双重的文化基因加在一起,风光异常的生活在那个时代的里赫特高兴不起来,与尤金娜相比他多少是怯懦的,甚至与斯拉瓦相比,这位能够秘密为索尔仁尼琴提供两年避难生活的大提琴家,这位能够与与叶利钦并肩同行,在坦克下演奏的大提琴家,这位与他一样,同样是苏联超级音乐英雄的大提琴家,他们之间的人生道路是那么的不一样。里赫特多少是隐忍的,我想他不想“隐忍”,但他究竟是缺乏勇气还是不屑与周遭的一切“发生关系”呢?所有这些也是部分导致他讨厌自己的缘由吗?他的语言太少,我不得而知。

其实里赫特的内心值得我们挖掘的东西远比他们三位中的另两位多得多,他本身也比罗斯特罗波维奇以及老奥要复杂很多。
里赫特晚年拉着自己的雅马哈钢琴远赴西伯利亚的穷乡僻壤为那里的人们演奏,我想只有那些时日,他的内心是相对宁静的,据说这一时期里赫特的巴赫出神入化!但可惜没能留下录音。


真正的里赫特,究竟是那个西方视野下的(包括在西方世界的录音)里赫特还是苏联的里赫特更加里赫特呢?为此,我可能接下来的几年里会大量收集里赫特在苏联本土的录音唱片,说不定认真比较一番下来,这是两个里赫特呢!?

以上内容见http://www.hiendlife.com/x1/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902&extra=page%3D1,想了解前因后果的朋友请见原帖。

现在让我说说这套唱片,这是里赫特1991年6月在意大利米兰的录音,Stradivarius公司出品,那个时候的里赫特76岁,已步入风烛残年之际,离大师谢世还有不到六年时间。

如果说以往里赫特的巴赫是感性的浪漫主义似的巴赫,血肉丰满的巴赫,那么,这套巴赫却与大师过往的巴赫大异其趣。为什么会如此呢?首先我不得不说,里赫特的两种巴赫我都喜欢,如果说非要选择的话,我大概更喜欢里赫特这晚年的巴赫。正如在与骑士小弟的对话中所提到的一般,晚年的里赫特时常拉着他的雅马哈钢琴远赴西伯利亚的穷乡僻壤,在乡村小教堂里为那里淳朴的人们演奏巴赫。据说,这时候里赫特的巴赫出神入化,但可惜没有留下录音(至少我不知道是否留下过录音)。我也不知道里赫特从晚年的啥时候开始在俄罗斯大地上的音乐游历的,也许正是90年代开始的。如果我的判断没错,那么这套Stradivarius公司所出品的大师晚年录音似乎可以让我们多少见证晚年里赫特的心境,从而一窥这一时期里赫特的巴赫究竟是怎样的一种风采。

91年是个什么样的时代呢?回顾一下,对俄罗斯人来讲,苏联不复存在了,一个强大的红色帝国瓦解并分崩离析了。我私下认为,出于我们惯性的想象和揣度,俄罗斯艺术家、知识分子们,尤其像里赫特这样的音乐家,其内心有何触动呢?是如释重负,一切都过去了,内心因而洋溢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和欣慰?还是为这个曾经给过他巨大荣誉,将其推上功勋艺术家巅峰,扬名全世界的政权的瓦解而多少有些深深的失落和忧郁呢?我虽不得而知,但却可以通过音乐多少窥见一丝里赫特此一时的内心景观。

这套唱片里的巴赫始终沉静在一种独特的氛围中,线条清晰,结构工整,音色清澈而明亮,强弱起伏被限制在了最微妙的状态中,不再如同大师早些年的巴赫那般个性鲜明,动态起伏鲜明,充满人性的血肉与丰满的情感特征,朦胧而浪漫。如果我们可以将古尔德置于巴赫演绎的一个绝对点之上的话,那么里赫特这里的巴赫多少就带着些向这一点轻微偏向的倾向。在我看来,相对于我们所熟悉的大师过去那著名的无论哪一版WTC而言,这偏向不可谓不大,那是与古尔德决然相异其趣的巴赫,是另一绝对点上的巴赫。很显然,这套巴赫里,大师的人性隐去了,或者,俄罗斯人的里赫特稀少了,德国血统的里赫特更加显著了,巴赫因而被显现的更多。在这里,巴赫具有更丰富的如同叶脉一般的线条,速度均衡,总体结构高度统一,没有哪一部分会突兀般的显现出来,每一个部分都是其余部分的延伸和充实,让我不由得想起原野上最为朴实平凡的野花,它们不因人而存在,只因造物的神妙恒久而寂寞地冬枯夏盛!只与天空的云彩,夜晚的繁星遥相呼应,冒然闯进的人也绝不会惊醒它们宁静的生息。

唱片的封面多少概括了这套巴赫的意境:朴实、宁静、寂寞、与世无争,这是隐者的巴赫,远离了人间纷扰与世事沧桑的巴赫,这样的巴赫应该是恒久永在的巴赫,一如其所高度概括的宇宙般恒久,秩序永在的巴赫!只有在这样的巴赫里,也许我们的大师才具有了一时间“顿悟”的清澈,灵台明镜,了然忘我。本来面目的巴赫本是可以慰籍人心的,自我投射其中的巴赫无非是自我的慰籍,情感也因此而纷乱。

但是我还是不明白里赫特,已经具有如此心境的大师,终究还是“厌恶自身”?!

最后强调一点:这套巴赫录音好极!Stradivarius这个品牌值得深度关注。我的意见,如果你没有这套唱片,那是一种遗憾!里赫特并非张张精彩,而这是最精彩的里赫特,不多见的里赫特!

[attach]20640[/attach]
曲目见此。

看到它们,我就会联想起巴赫的音乐。

[attach]20644[/attach]

[attach]20646[/attach]

[attach]20645[/attach]

[attach]20643[/attach]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30 05:45
谢谢念经大师,我一定要买一张。
兄台文笔如泰戈尔的汩汩清泉。摄影也极美。
里赫特说“讨厌自己”,可能是讨厌自己身处那个时代的自己。
讨厌自己的“安身立命”。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30 06:00
我很喜欢的里赫特的一张唱片,里面那几首WTC不知来自何处?也许是散曲,听听,里赫特的魅力就在其间。

[attach]20647[/attach]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12-30 08:39
唱片的封面多少概括了这套巴赫的意境:朴实、宁静、寂寞、与世无争,这是隐者的巴赫,远离了人间纷扰与世事沧桑的巴赫,这样的巴赫应该是恒久永在的巴赫,一如其所高度概括的宇宙般恒久,秩序永在的巴赫!只有在这样的巴赫里,也许我们的大师才具有了一时间“顿悟”的清澈,灵台明镜,了然忘我。本来面目的巴赫本是可以慰籍人心的,自我投射其中的巴赫无非是自我的慰籍,情感也因此而纷乱。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12-30 04:43


念经兄的好文字,这样的巴赫的确令人神往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1-2 03:30
本帖最后由 狗儿念经 于 2011-1-2 03:46 编辑

[attach]20795[/attach]

[attach]20796[/attach]
这是刚到手一段时间的萨瓦尔的最新两张专辑。对萨瓦尔这位古乐领域的大家我是极其喜欢的,尤其喜欢他的维奥尔琴独奏作品,AliaVox出的每一张萨瓦尔演奏的作品我是见一张收一张,这两张当然不在话下!
萨瓦尔这是首次涉足挖掘凯尔特古乐,说是古乐其实就是凯尔特民间音乐罢了,这些流传了数百年的凯尔特音乐让我们很容易分辨出爱尔兰、苏格兰风情的痕迹,当然这不是好莱坞大片比如《勇敢的心》那样的激情澎湃的音乐,但音乐的元素和曲调确实我们所熟悉的,很容易分辨。虽然仅仅是一把维奥尔琴加上简单的一个手鼓(专辑2),但一个民族的精气神却尽显其中,悠远、清新、虔诚、质朴。听着这些单纯的音乐,那些寂寞无人的风景仿佛如在眼前,甚至时时能感受到那种清晨的潮湿与温润。那么,当你独自出神发呆的时刻,就让这样的音乐陪伴你吧,它们“千篇一律”,听上去都一样,而我喜欢的恰恰就是这“都一样”,因为这使我似乎也同样置身那寂寞的风景中,呼吸自如,心定气闲!

[attach]20797[/attach]

[attach]20798[/attach]

AliaVox的录音一向质感特出,空气感好得无以复加。萨瓦尔在第一集中所使用的维奥尔琴属于中小型维奥尔琴,封面上即可看得出来形体大小,当然琴音也因此而透出清晰精致的质感,让音乐也仿佛带着些清晨欲滴的露珠一般的清新,直入心脾。第二集的手鼓声一出,空间感扑面而来,萨瓦尔在此一集中分别使用大维奥尔琴与小维奥尔琴演奏,音色相互之间相映成趣。
AliaVox的唱片制作之精美,当世可谓数一数二,从录音到整体制作、封面及内页设计无一不体现出其美学思想和无上品味!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1-1-2 10:32
这是刚到手一段时间的萨瓦尔的最新两张专辑。对萨瓦尔这位古乐领域的大家我是极其喜欢的,尤其喜欢他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1-2 03:30

经念经兄推荐,曾收了好几张萨瓦尔,听多以后难免有些单调。但这次两张入手感觉还不一样,古乐和民乐,后者虽然也有不少重复,但生活的气息、自然的和风拂面而来,给人的感觉更清新、鲜活。尤其第二集,更丰富、宽阔,单独聆听和背景音乐皆宜。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1-3 08:29
听了几张泰勒曼,感觉单调,没能坚持下午,
看来要奋起直追啦。
古乐如果能找到黑胶,给人又是另一种感觉。
因为古乐那些弦乐器很多,肯定很好听。
不过也看到有朋友贴出马莱斯的黑胶,好像不多的啊。
但是今天古乐已经做得很完美了,尤其是录音效果。
所以我们已经没必要去追求LP了。
作者: fengcm    时间: 2011-1-6 09:16
弱弱的问一下楼主介绍的好碟在什么地方能买到,谢谢!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1-6 16:35
弱弱的问一下楼主介绍的好碟在什么地方能买到,谢谢!
fengcm 发表于 2011-1-6 09:16

搜索关键词“李源”、“南方唱片”、“超级笨小猪”等,然后就结了。



作者: jogo    时间: 2011-1-8 10:25
去海印兜问搜寻了一遍,只找到鲁特琴的那张,其他一无所获。估计对于唱片公司新出的cd,国内买家的兴趣不大? 其实我最近买了几张新录音的片子,颇觉得不错,如果长期只是翻炒历史录音,唱片业的萎缩是不可避免的。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1-9 22:41
[attach]21343[/attach]

[attach]21345[/attach]

[attach]21344[/attach]

Harmonia Mundi不仅出版古乐唱片,偶尔也涉足当代领域,比如阿沃.帕特与里盖蒂他们也录制过不少张。
上面这三张阿根廷国宝皮亚佐拉的作品很少见,也被HM占了先机。法国人想来很喜欢探戈,这几年电音乐团Gotan Project爆红整个法兰西不是没有缘由的。探戈的气质很大层度上跟法兰西式的浪漫有着天然的亲和力,三四十年代的香颂与同一时代的探戈歌手如著名的卡洛斯.贾戴尔等的风格有某种神识之处,颓废、缱倦、性感,浪漫至极,都混合着迷雾般的烟草味与足够的酒精密度,然人眩晕。

最上面那张班多琴协奏曲很少见,我也仅在HM见此一张,很好听的作品,班多琴原出日耳曼,后来因为探戈而扬名全世界,没有班多琴的探戈在阿根廷人看来是没有灵魂的探戈。当然,这班多琴的故事里面还有不少佳话,但不在此赘述了,你要是知道阿根廷有多少德裔移民也就不会奇怪了。
London Concertante演绎的皮亚佐拉和另几位阿根廷作曲家的作品都是探戈题材。最下面这张皮亚佐拉为长笛与吉它所做的探戈曲也很少见,但好听极了。
这三张探戈音乐均保持了HM一贯优秀的录音水准,属于欣赏价值很高的唱片。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1-9 23:51
[attach]21359[/attach]

这张唱片中的曲目很少见:奥芬巴赫为两只大提琴所作的组曲。曲目少见是一回事,但少见的曲目如此好听就太难得了。
奥芬巴赫虽是法国人,但原籍却是德国,是一位犹太拉比的儿子,从小学习大提琴,后来在巴黎喜歌剧院也任大提琴手。奥芬巴赫的喜歌剧老实说我个人不喜欢,总觉得过于浮华了,但那些旋律倒确实很优美,奥芬巴赫是一位真正懂得音乐旋律美的作曲家。这部双大提琴组曲同样有着美妙流畅的旋律,简单的两只大提琴更凸显了这旋律美妙优雅的特征,在旋律的相互交织行进中,伴随着自由洒脱时而舒缓时而犹如旋转般的节奏与速度,天空仿佛变得异常灿烂,这是美好生活的旋律!作曲家本人的大提琴演奏背景无疑为这部作品注入了生机,听上去逐渐地就会感觉这不是只有两部大提琴在演奏,似乎而是一整个大提琴弦乐声部在演奏似的。说句玩笑话:房地产开发商真该拿这音乐做做文章!
这也是我听过的最好的大提琴录音之一,质感强烈,平衡宽松,松香味以及琴腔共鸣非常好,木味十足。饱满的声音大概来自第一大提琴那把1692年的Stradivarius名琴。

需要说明的是:HM这个系列并非新录音,是老版改头换面,高价变中价的系列。似乎整个系列所用的都是黑碟材质,不过声音素质一如既往的保持了高水准,一点也没含糊。老版封面如下。

[attach]21358[/attach]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1-10 00:47
[attach]21360[/attach]

这张唱片的封面我很喜欢,取自俄罗斯著名画家克拉姆思科依的《无名女郎》局部,因为此,我买了它。
如题,“俄罗斯浪漫歌曲。”这里面全是十九世纪俄罗斯作曲家们所谱写的歌曲,大腕有柴可夫斯基、格林卡以及里姆斯基-哥萨科夫,其他的人物俺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歌曲好听就行了。女高音Kaia Urb是地地道道的爱沙尼亚人,国家歌剧院的女高音,了解爱沙尼亚历史的都应该知道,这个民族恨极了俄罗斯人,为啥那么恨?原因很多,最近的史实是,二战以后苏联侵占之后,不到一百万人口的爱沙尼亚居然有两三万的高级知识分子被流放到了西伯利亚,整个民族的精英被抽空了,取而代之的是俄罗斯地痞流民等。其他的俺就不说了,有兴趣自个儿了解去吧。一个爱沙尼亚女高音愿意在民族独立以后唱俄罗斯歌曲至少说明了一点,这些艺术遗产值得演唱和尊重!我听下来也是这感觉:与俄罗斯民间歌曲不同,这多少也算是十九世纪学院派作曲家们所写的艺术歌曲,虽然这些歌曲带着典型的俄罗斯民族忧郁,优美以及乡愁般的典型特征,但却难觅那种苦难深重的痕迹。对了,就像这画中的无名女郎一样,美丽、高贵、神秘、动人,却多少有一丝难以察觉的忧郁。
整张唱片并非由钢琴伴奏,而是吉它,这倒是平添了一丝我们所熟悉的怀旧色彩。专辑的编排也很有意思,一首歌曲,一首吉它独奏,首首优美动人。Urb的声线清晰细腻,属于典型的抒情女高音,气息控制恰到好处,情绪含蓄不造作,但也不出彩。音乐总体上氛围宁静,空远,尤其适合春日、夏夜或者清爽的初秋时节聆听,微风拂面之感让人舒服极了,似有清泉从心底丝丝缓缓地浸出。诸位要是再见到HM这封面的唱片就拿下吧。

作者: deepspace2007    时间: 2011-1-10 01:34
念经兄这样介绍一些碟片的资料,很对我的胃口哈!我就想用这样的方式了解了解音乐的方方面面!
可惜我不在成都,否则不就可以经常去念经兄处实际听听兄介绍的这些碟,碰上喜欢的就买了回去,岂不快哉!可惜,可惜......可叹,可叹......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1-10 01:50
念经兄这样介绍一些碟片的资料,很对我的胃口哈!我就想用这样的方式了解了解音乐的方方面面!
可惜我不在 ...
deepspace2007 发表于 2011-1-10 01:34

吴兄,有些碟唱片公司网站应该会有片段试听的。
不过,我介绍的这些虽不是什么大路货,但也非绝版货,应该能买到。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1-10 07:19
这张唱片的封面我很喜欢,取自俄罗斯著名画家克拉姆思科依的《无名女郎》局部,因为此,我买了它。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1-10 00:47
呵呵,念经兄喜欢克拉姆斯克依。
这位少女据说是一位贵族,或者是一位学生。
什么时候我们开贴来谈俄国巡回展览画派。



作者: fengcm    时间: 2011-1-10 10:18
回复 狗儿念经 的帖子


    非常感谢!
作者: leo3908    时间: 2011-1-10 11:37
这个论坛真好,能在这个论坛上结识念经兄这样饱学之士真是俺的荣幸
作者: leo3908    时间: 2011-1-10 11:38
俺也有一些李赫特的碟,俺再好好听听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1-12 01:09
[attach]21491[/attach]

中生代演奏家里,法国小提琴家奥古斯丁.杜梅是我很喜欢的类型,先后师从米尔斯坦与格鲁米欧的他具有一种大气正路,音色圆润饱满,浪漫细腻却又不失激情的气质。但他属于很会将自己的个性隐藏于音乐背后的演奏家,这也是我尤其喜欢他的地方。
这张唱片中的曲目到并非有多稀奇:一首众人早已熟悉得不得了的拉威尔《茨冈》以及肖松的《诗曲》,倒是另一首肖松的《为钢琴、小提琴与弦乐四重奏而作的协奏曲》OP.21比较少见,但却很好听,具有典型的印象主义特征与法国味儿。
当初第一次听这张唱片时,音乐一出来让我很惊讶,但这惊讶却并非来自音乐本身,而是录音:那种宽松得异乎寻常的琴腔共鸣中泛出的密密麻麻的泛音细节与空气感太牛了,简直如在眼前一般,能清楚地”看到“细密的松香粉尘在光线中飞扬一般真实!这种松弛感很少有录音能够达到,不知道要是LP的话,这种感受还会强多少?!优秀的录音让杜梅的琴音特质一下子凸显眼前:饱满,稳健,清晰,圆润,音乐一下子流畅自然,生动传神起来。听了很久才留意到这熟悉的旋律中有啥不一样?!这才回过神来,这是弦乐队改编版,一整张唱片中的曲目都是弦乐队伴奏(协奏),无怪音乐中整体发散着浓厚清新的木头香味,对,这就是有香味的音乐!
CASCAVELLE是一个瑞士厂牌,因为这张唱片,我在其官方网站流连了了很长时间,原来所有的录音都是那么的漂亮传神,看来得深度关注!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1-12 03:53
本帖最后由 狗儿念经 于 2011-1-12 04:19 编辑

[attach]21494[/attach]

说这张唱片前我必须得先简单介绍一下背景。
听古典乐的朋友恐怕无人不知意大利制琴名匠斯特拉迪瓦里,那么古典吉他制作史上能与斯特拉迪瓦里地位相当的人物又是谁呢?这就是西班牙十九世纪吉他制作大师安东尼奥·托列斯(Antonio de Torres)。托列斯1817年6月18日出生于西班牙San Sebastián de Almería;1892年11月19日于西班牙San Sebastián de Almería辞世。可以说,正是因为这位托列斯,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古典吉他。
那么,正如你在唱片封面上所见,这Julián Arcas又是何来历呢?Julián Arcas是十九世纪西班牙最优秀的古典吉他演奏家兼作曲家。以他的身份以及在吉他演奏界所享有的声望, Torres与他成为至交好友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长期以来, Arcas就对就对自己所演奏的吉他的音色和音量不满意。所以,当他初次见到当时尚为另一位吉他制作家José Pernas工作的Torres时,就告诉了他自己的想法,希望这位能工巧匠能对传统的吉他进行一些改进,弥补不足。这之后,Torres凭借其天才的创造力和高超的制作工艺为Arcas量身定做了一把琴,这把琴的名字叫La Leona(完成于1856年),也就是这张专辑里的演奏家Stefano Grondona所使用的这把琴了。据说,当年即使以Arcas与Torres这样的至交关系,这把神奇的La Leona吉他也是以借用的名义才得以跟随Arcas二十余载的。
因为Torres,古典吉他的外观和结构才有了很大的变化,较之19世纪的吉他,在共鸣箱上大了不少,趋向于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古典吉他。在Acars之后,Torres又与塔雷加合作,继续对吉他进行改进,终于确立了现代古典吉他的外型。

介绍了简单的背景之后,你大概也就知道这张专辑的分量了,这是Torres—Arcas—La Leona名琴三者合一的传奇见证,仅此已具有了收藏的价值。不过,我还要说的是,拜意大利厂牌Stradivarius优异的录音制作水准所赐,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这Torres—Arcas—La Leona这三者合一的美妙神韵!Arcas的音乐旋律优美,情绪恬淡,带着浅浅的西班牙式的忧郁与浪漫情调,引人遐想。身兼演奏大师与作曲家的他对吉他的表现力了如指掌,这些音乐并不炫技,但却有着非常生动而传神的表现力,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古典吉他的抒情魅力。
La Leona琴的音色既饱满厚润又清晰通透,颗粒感圆润,共鸣腔震动非常充分,带来非常漂亮的空气感。老实说,它并没有让我联想起Stradivarius的琴音,倒是觉得可以与Guarneri de Gesu互为一时瑜亮。

[attach]21495[/attach]
Antonio de Torres

[attach]21496[/attach]
Julián Arcas

[attach]21497[/attach]
传奇名琴La Leona



作者: haskil    时间: 2011-1-13 14:13
在我将要说说的两张唱片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这画中的美女吧。
这是有“浪漫主义第一女神”之称的十九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12-25 03:49

说到malibran,不得不说说以她名字命名的法国历史录音厂牌malibran,这家的老板也是对这位女伶情有独衷,我的2010年度十佳唱片里就有malibran出版的蒂博最后录音。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1-13 14:18
说到malibran,不得不说说以她名字命名的法国历史录音厂牌malibran,这家的老板也是对这位女伶情有独衷, ...
haskil 发表于 2011-1-13 14:13

是啊,记得我之前也提到过门格尔贝格与科尔托的萧邦协奏曲广播录音,也是这家公司挖出来的。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1-16 02:05
本帖最后由 狗儿念经 于 2011-1-16 03:04 编辑

[attach]21818[/attach]

[attach]21819[/attach]

这三位,眼尖的人一看大概就知道是爵士乐三重奏组合。但很难说听爵士的对他们有多少了解,古典圈子里大概也没到尽人皆知的地步。

这是法国音乐家、作曲家雅克.卢歇(Jacques Loussier)所创立的爵士三重奏,当然名字就叫Jacques Loussier Trio了。雅克.卢歇这人我特佩服,34年出生的他与我的父亲一个岁数。天赋异禀的他曾经拜在法国钢琴学派大师Yves Nat门下接受严格的古典体系学院派的似的严苛教育,学成后游走四方,当来到法属加勒比群岛时,受到些“刺激”。59年回巴黎后毅然决然准备将自己的未来献给爵士乐与巴赫,没错!用爵士乐手法诠释巴赫的音乐!在当时的巴黎乐界引发了不小的风波,古典、爵士两个阵营都都斥之为荒唐、异想天开。牛人之所以是牛人就是拥有牛脾气,雅克卢歇牛劲一上来干脆就成立了Jacques Loussier Trio,时至今日咋样呢?他们的唱片销量早破了千万数,因为他们,更多的人喜欢上了巴赫以及巴洛克音乐。

今天,雅克卢歇三重奏是唯一可以在莱比锡圣托马斯教堂演奏的非古典类团体!对Jacques Loussier Trio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荣誉。下图这张DVD为证,巴赫迷与爵士迷绝对应该拥有!

[attach]21820[/attach]

1978年,Jacques Loussier Trio曾经解散(因为厌倦了无休止的巡回演出),雅克本人也隐居于普罗旺斯乡间。1985年,时至巴赫诞辰300周年,经不住众人游说,雅克决定重组Jacques Loussier Trio,继续其爵士巴赫之旅。

晚期Jacques Loussier Trio的大部分录音都在Telarc完成并出版,至今已经出了包括巴赫、亨德尔、德彪西、拉威尔、萨蒂、萧邦、莫扎特、甚至贝多芬在内的作曲家的专辑唱片大概十五六张之多,贴图以示诸位:

[attach]21823[/attach]

[attach]21821[/attach]

[attach]21827[/attach]

[attach]21825[/attach]

[attach]21826[/attach]

[attach]21835[/attach]

[attach]21832[/attach]

[attach]21822[/attach]

[attach]21824[/attach]

[attach]21828[/attach]

[attach]21829[/attach]

[attach]21830[/attach]

[attach]21833[/attach]

[attach]21834[/attach]

[attach]21836[/attach]

[attach]21831[/attach]

以上大概就是Telarc至今所出过的Jacques Loussier Trio全系列唱片了,我本人喜欢这个三重奏十多年了,当然这些唱片是见一张收一张。


那么,鉴于唱片太多我就不一一介绍了,只说说我对Jacques Loussier Trio的总体感受吧:

事实上,当年评论界无法归类雅克卢歇的音乐究竟应该属于爵士乐还是古典乐。没办法,他们只好以“跨界”(Crossover)一词来定义并称呼他的音乐,所以雅克卢歇所领导的Jacques Loussier Trio实在就是“跨界”音乐的鼻祖。

Jacques Loussier Trio中,这Jacques Loussier当然是绝对的灵魂人物。拥有深厚古典背景的他具备了相当完美的平衡感与灵动自由的节奏感,尤其音色是他的一绝。经常,我在听他演奏德彪西或者萨蒂时(尤其是萨蒂)都会产生这样的念头:如果老家伙从一开始就献身于古典演奏事业的话,那法国钢琴学派中就会多出一位20世纪下半夜的大师级人物,他会直接上承印象派的宗脉,用他那神奇的音色表现力与自由速度演绎出一段一段印象派音乐的神奇佳话!他的巴赫也一定会自成一格,而且是异乎寻常地优秀的巴赫,很可能还是介于柯尔托与积雪金风格之间的巴赫,至少我可以如此这般地想象到那会是怎样的巴赫!转念一想,老头子即使现在想正儿八经的玩古典了,那好多人就会没戏!这是真的,不信你买几张听听,尤其要买他的德彪西与萨蒂。

我在听Jacques Loussier Trio时,经常会希望雅克的古典韵律尽可能保持长久一点,好让我那种身心异常舒坦的感觉长久一些,再长久一些,不希望他转入爵士的自由发挥中去。可每次当他这样做时,我也常常能毫无突兀感的进入到这瞬间自然而然就变得灵动并富于节律的自由中来,而且同样希望也就这样一直继续下去。。。。。呵呵。如此说来,他在两者间都是来往自如的高手!这样一位高手却从不炫技,因为他所服务的音乐不需要炫技,但你却可以从他手指尖下自由流溢出的那些常常妙绝的音与节奏的组合中品味出老家伙的高妙。

乐队的另两位成员,鼓手Andre Arpino以及贝斯手Benoit Dunoyer de Segonzac都是技术功底相当扎实,感觉敏锐的音乐家,这三人合作了几十年,那种默契已经深入骨髓,一切都早已浑然天成了。看看上面那张圣托马斯教堂音乐会的现场吧,你会体会到的,而且那里面有鼓手与贝斯手神乎其技的Solo表演,很精彩!不过,即使如此,当卢歇老头手指轻轻拂过琴键,萨蒂的《裸体舞蹈》那几个音一出来,你会立马反应过来:灵魂在这儿呢。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1-16 06:32
Jacques Loussier Trio擅长巴赫,爵士不懂,但这个知道。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1-17 01:23
[attach]21899[/attach]

nonesuch这家公司专门出一些相对比较另类的音乐,当然录音发烧也是其一大特点。总体来说,他们的录音都比较冷冽,清新。封面设计也很考究(与他们所推崇的音乐有某些暗合的意思),风格与ECM有些相似,都走的简约一路,惹得我经常会经不住封面的诱惑而下手购买Nonesuch的唱片。

我之所以喜欢克莱默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这些年来他开始不断尝试创新的音乐思路,我喜欢他的开拓性。作为一名演奏家,他并不仅仅满足于被动诠释他人的作品,而是总想参与到音乐的创造与再创造中去。当然,这样做肯定有很多人不喜欢,觉得这家伙对经典作品缺乏应有的敬意,或者可能听不惯他的“另类”演绎。但我却很喜欢,我觉得这相反是另一种关于“敬意”一词最严肃的态度。克莱默就是在这样的态度下才越来越具有创造性的。所以,音乐在他以及他的波罗的海室内乐团(Kremerata Baltica)那里经常就可以呈现出全新的面目,与我们当下的这个世界有着更多的联系和有机亲和力。

这张名字叫着《八季》的专辑就是他与波罗的海室内乐团在Nonesuch的录音之一。当然,维瓦尔第的《四季》没啥新鲜的了,全世界音乐家(不仅仅小提琴家)所演绎的版本加起来恐怕早过两三百了,克莱默当然知道自己不可能再老老实实地赋予原曲以什么新意,因为它早已被无数的音乐家们“显微镜”一般挖掘过了。但克莱默不一定非要老老实实地演绎《四季》,所以他将皮亚佐拉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与之跨时空联系了起来,或者说将两者巧妙地“纠缠”编织到了一起(编曲并非克莱默,而是Leonid Desyatnikov,但我想原始念头一定出自于克莱默)。如此一来,两者都立马变得生动了起来,成了一部全新的但也带着维瓦尔第与皮亚佐拉各自痕迹的作品。应该说 Desyatnikov的编曲是成功的,因为,如果你不是带着某种“刻骨铭心”的惯性去听的话,就能体会到两者的自由转换与穿插是完美的,是天衣无缝的,一点也不生硬和突兀。相反,整张CD的可听性很高,趣味盎然。

想在系统上播好这张唱片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想取得优秀的平衡感而不使小提琴的某些段落显得尖利刺耳,而且音色还要饱满,微动态表情生动,是要考一考自身的功力的。反之,平衡感好了,细节没了就更不对了,因为细节纷呈正式Nonesuch的特征之一。

以下是Nonesuch的克莱默系列:

[attach]21903[/attach]

[attach]21904[/attach]

[attach]21902[/attach]

[attach]21905[/attach]

[attach]21906[/attach]

[attach]21907[/attach]

[attach]21908[/attach]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1-1-17 10:04
nonesuch这家公司专门出一些相对比较另类的音乐,当然录音发烧也是其一大特点。总体来说,他们的录音都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1-17 01:23

《八季》是我常播的碟子之一,在卡玛+DZ的音色下非常迷人,克莱默也基本上是见片就收。

——其它几张Nonesuch的克莱默居然都还没有,也不早推荐,传说中的“准星”哪里去了!狗兄赶快帮我拿下吧!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1-17 13:41
其它几张Nonesuch的克莱默居然都还没有,也不早推荐,传说中的“准星”哪里去了!狗兄赶快帮我拿下吧!
尘客 发表于 2011-1-17 10:04

呵呵,要得要得。
但可能要费些周折,除了《八季》我也只有上面艾奈斯库那张,还是几年前YLJ里淘来的。


作者: haskil    时间: 2011-1-17 14:32
本帖最后由 haskil 于 2011-1-17 14:33 编辑
这三位,眼尖的人一看大概就知道是爵士乐三重奏组合。但很难说听爵士的对他们有多少了解,古典圈子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1-16 02:05

我也非常喜欢雅克.路西耶,收了他们的两张巴赫,不过他们早期的巴赫和晚期在talarc的巴赫录音很不同,我喜欢早期的。


[attach]21930[/attach]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1-17 16:33
我也非常喜欢雅克.路西耶,收了他们的两张巴赫,不过他们早期的巴赫和晚期在talarc的巴赫录音很不同,我喜 ...
haskil 发表于 2011-1-17 14:32

是的,早期的雅克卢歇三重奏的巴赫我也很喜欢,但早期的已经很难找了,我手上有几张Music Club的,那是十多年前收的啦。
而Telarc的几乎都还能找到,Telarc时期的Jacques Loussier Trio曲目范围也更宽了,还是值得一听。尤其是德彪西、萨蒂等几张非常优秀。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1-24 00:58
本帖最后由 狗儿念经 于 2011-1-26 02:03 编辑

喝高了!今晚先上图,全是Nonesuch公司的,基本上俺觉得优秀的全在这里了!明晚逐一介绍!

[attach]22283[/attach]
Isabel Bayrakdarian是亚美尼亚—加拿大人,这姓氏我不知道怎样一个音译好,不过这不重要。
这张专辑是她在Nonesuch的首张专辑,里面的歌全是十九世纪亚美尼亚传奇作曲家、诗人Gomidas Vardabet所作,都是些摇篮曲、民谣、祷歌等,其间一曲Chinar es (Tall as the Poplar Tree) 几乎让从不掉眼泪的我乱了“阵脚”!好久没听到这么动人的歌曲了!!!

[attach]22284[/attach]
Iva Bittová ,捷克小提琴家、歌手,她说:“我拥有属于自己的民谣”,本专辑就是对这一私人意义上的民谣概念的诠释,我认为很精彩!

[attach]22285[/attach]

[attach]22286[/attach]
我喜欢的大提琴家Bylsma录过两次贝多芬大提琴奏鸣曲,Sony的Vivarte系列那一版是一次,这是另一次录音,录音在荷兰乌德勒支的老天主教堂完成,86年,89年分两次录完。这一版大概更接近贝多芬所处时代的演绎风格,不过我同样喜欢,效果没得说,大教堂的空间余韵美极了!

[attach]22291[/attach]

[attach]22292[/attach]

[attach]22294[/attach]

[attach]22310[/attach]

[attach]22311[/attach]
波兰作曲家格雷茨基是二十世纪最有良知的大师级作曲家之一,以上这五张专辑里的内容都是我最喜欢的。

[attach]22295[/attach]

[attach]22296[/attach]

[attach]22297[/attach]

[attach]22298[/attach]
作为莱谢蒂斯基的弟子,霍佐夫斯基却在二十世纪扮演了太多的伴奏者角色,其间偶尔独奏一番似乎都不咋地,让人失望(当然,这是我的看法)。但90岁以后的老人家不太一样了,与世无争后到是返老还童了,这“童”之一字并非顽皮活泼之意,老人家啥都释怀了,心里不再有技术,不再有刻意的处心之虑,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单纯,相反也是那么的完美,音色玲珑剔透,珠圆玉润,一展其内心宁静之境。

[attach]22282[/attach]

[attach]22288[/attach]

[attach]22289[/attach]
法国比利牛斯山区,说西班牙语的一个家族中出现了数位重量级的弗拉明哥大师,他们的组合就叫Gipsy Kings。我是个杂食动物,当然不能放过这个超级组合的优秀专辑!

[attach]22281[/attach]

[attach]22299[/attach]

[attach]22300[/attach]

[attach]22301[/attach]

[attach]22302[/attach]

[attach]22303[/attach]

[attach]22304[/attach]

[attach]22305[/attach]

[attach]22306[/attach]

[attach]22307[/attach]

[attach]22308[/attach]

[attach]22309[/attach]
克莱默,以及他的波罗的海室内乐团让我见识了何为“好玩”,这一系列专辑都好玩极了。

[attach]22312[/attach]
捷克琴家摩拉维克这个萧邦《夜曲》怎一个静字了得!

[attach]22313[/attach]

[attach]22314[/attach]
早逝的天才西特科维斯基留下的两部清新宜人的作品。


这最下面两张唱片很有意思:第一张是80年代新浪潮摇滚旗手之一的布莱恩.伊洛的作品,这家伙最近二十年都在研究电音,其研究“成果”进入了诸多摇滚大腕们(比如U2、比如麦当娜)的专辑中,这是他很精彩的一张纯电音作品,我是个电音迷,仅次于古典、爵士。

电影《时时刻刻》是一部与弗吉尼亚.伍尔芙有关的作品,很好看的一部人文电影,不过我忘了。但是配乐却一直留给我很深印象,这是迅速进入菲利普.格拉斯音乐内核的最佳途径。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1-31 12:38
中生代演奏家里,法国小提琴家奥古斯丁.杜梅是我很喜欢的类型,先后师从米尔斯坦与格鲁米欧的他具有一种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1-12 01:09

[attach]22685[/attach]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2-8 02:44

这版杜梅莫小协非常好!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2-8 08:53
大师将来出书吧,比李杭X之流强多了。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2-12 00:31
大师将来出书吧,比李杭X之流强多了。
shinelb 发表于 2011-2-8 08:53

嘘嘘嘘。。。。。
别乱说,李杭育的书现在俺还存着呢,想当年还是有用的。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2-12 00:43
[attach]23442[/attach]
这几天犯晕乎,没心思听大作品,正在听的这张也不是啥新鲜玩意儿,比才的《卡门组曲》以及《阿莱城的姑娘组曲》,早已是广大人民群众耳熟能详的曲目了。不过,这张Naive出品的,由著名的古乐大家明可夫斯基指挥演绎的倒是有些新意:首先,它是古乐小编制乐队,这导致了整曲织体清晰,旋律线优美可人;其次,录音好极!动态不大,但鲜活生动。《阿莱城》加入了人声,平添了那么一点小小的戏剧氛围。好碟一张,值得推荐!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2-12 06:44
传统的《卡门组曲》以及《阿莱城的姑娘组曲》,卡拉扬的版本。

[attach]23445[/attach]

作者: jogo    时间: 2011-2-15 12:13
非常感谢念经兄的不断更新。春节前有幸拜访了念经兄,一席相谈,获益良多。更感谢念经兄赠碟(已听超过10次,每次均有新的感受,的确精彩!)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1-2-15 12:42
回复 狗儿念经 的帖子

念经兄,你觉得与《阿莱城姑娘》绝配的是哪部作品呢?
要我说是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一个是吃下爱情苦药的青年、一个是受了爱情伤害的姑娘,一个是苦情痣、一个是梦里花。
   
作者: scfan    时间: 2011-2-15 12:55
非常感谢念经兄的不断更新。春节前有幸拜访了念经兄,一席相谈,获益良多。更感谢念经兄赠碟(已听超过10次 ...
jogo 发表于 2011-2-15 12:13


不知是哪枚碟如此精彩?


作者: jogo    时间: 2011-2-15 17:53
回复 scfan 的帖子

scfan兄好,是克来默演绎的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越听越有嚼头 ~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2-17 20:45
念经大师听不听这些啊:

[attach]23752[/attach][attach]23753[/attach][attach]23754[/attach]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2-17 22:01
念经大师听不听这些啊:
shinelb 发表于 2011-2-17 20:45

试音响时偶尔听听“大脚”。



作者: scfan    时间: 2011-2-17 22:07
过节时候下载了“大脚”的原厂HRx文件,24Bit/176.4Hz,动态惊人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2-18 07:55
以前我可能会蔑视这些碟“毫无思想,”今天还挺喜欢的。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2-20 23:48
下面两张比较另类。
[attach]24032[/attach]

[attach]24033[/attach]

自打我的摇滚情节逐渐减弱以来,之前的一部分激情被转移到了电音上。不过,我不听电音舞曲一类的,只听电音爵士以及带有典型Trip-Hop(较慢的节奏,迷幻、慵懒、神秘)的电音,这种音乐里自有另一番纯净之景象。
Gotan Project乐团是由当今欧洲最有影响力的电音制作人Philippe Cohen(此君曾作为波兰大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红、白、蓝”三部曲中之“蓝”与“红”的音乐艺术指导而崛起于欧洲时尚音乐界)所发起的一个三人电音探戈团体。作为法兰西人,他们成功地将阿根廷探戈与当今最High的电音嫁接在一起。首张同名专辑自2001推出以来至今,仅在欧洲即已超过200万张的销量,是有史以来销量最大的探戈类音乐专辑。N多年之前,当我首次接触到Gotan Project时真是大为惊艳!所以一直以来我都在寻求他们的正版原装唱片,今天终于得手,了却夙愿,并将一直关注GP的动向,可以说,我基本上是他们的“粉丝”,在古典之外。
GP关键词:迷离、性感、动势,GP的音乐不会太High,相反很放松,而且绝不会让你打瞌睡!最近,有朋友问开车适合听什么样的音乐?呵呵,Gotan Project就是最佳的选择之一!!!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1-3-6 17:02
凡我等发烧友应该人手一张的。如有涉黑的就应该各自一张:
[attach]25074[/attach]
45转的动态和密度,用行话,那是青春的本钱呀!
[attach]25073[/attach]
右手边的那张才是。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3-6 17:12
凡我等发烧友应该人手一张的。如有涉黑的就应该各自一张:

45转的动态和密度,用行话,那是青春的本钱呀 ...
ikushi 发表于 2011-3-6 17:02

这个演绎不咋样,个人认为不咋样。
阿根塔的《幻想》很牛逼!郁兄不妨找找!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1-3-6 17:21
这个演绎不咋样,个人认为不咋样。
阿根塔的《幻想》很牛逼!郁兄不妨找找!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3-6 17:12

阿根塔的大伦敦版已经找到,下周可以开耳。
而这张发烧碟,开明宗义就是给发烧友的!
论演绎,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还比不上戴维斯指挥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的版本的!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3-6 17:28
阿根塔的大伦敦版已经找到,下周可以开耳。
而这张发烧碟,开明宗义就是给发烧友的!
论演绎,卡 ...
ikushi 发表于 2011-3-6 17:21

首先要祝贺老郁收获阿根塔!
其次,我从来不认为戴维斯的柏辽兹好怎么样,不知道为何他的柏辽兹总是三星带花?好多柏辽兹作品被他指挥得温吞水似的,那不是柏辽兹,不是那个热烈的常常神魂颠倒的浪漫主义先锋的柏辽兹。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1-3-6 17:58
首先要祝贺老郁收获阿根塔!
其次,我从来不认为戴维斯的柏辽兹好怎么样,不知道为何他的柏辽兹总是三星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3-6 17:28

戴维斯有两个版本的,你会否指的是他与维也纳爱乐的结晶(我没有听过)?
我还有一张EMI白金狗ASD399   SIR THOMAS BEECHAM指挥法国广播交响乐团的版本,虽然“天书”里没有介绍,
但是它作为我收集的第一个版本(指黑玩意儿),我一直珍视着。
[attach]25075[/attach]

我喜欢的比切姆大师虽然演绎的不够“HIFI”,但赋予作品更多的幻想色彩。在还原的角度,更胜一筹的!
这可能跟乐团也有关系?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1-3-10 17:06
这个演绎不咋样,个人认为不咋样。
阿根塔的《幻想》很牛逼!郁兄不妨找找!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3-6 17:12

报告院士大人:阿根塔老人家的大作已经找到。正准备洗耳恭听呢。。。。。。
[attach]25284[/attach]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3-11 10:51
报告院士大人:阿根塔老人家的大作已经找到。正准备洗耳恭听呢。。。。。。
ikushi 发表于 2011-3-10 17:06

你那么喜欢《幻想交响曲》,这剂药赶快煎服啊!



作者: mm33    时间: 2011-3-20 20:24
这个演绎不咋样,个人认为不咋样。
阿根塔的《幻想》很牛逼!郁兄不妨找找!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3-6 17:12


这张吗?录音确实很HI。


作者: sihan    时间: 2011-3-20 20:46
本帖最后由 sihan 于 2011-3-20 21:07 编辑
这位女士,如您所见,叫伊丽莎.嘉兰特,当年因为一首歌让我狂想找她的碟,所以网上四处查询,找到后让上 ...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0-12-27 01:56

俺对俄罗斯或东欧国家的女声巨感兴趣啊,看了院士先生这张碟动心的不了得。院士可以推荐几曲精选给大家试听试听吗?翘首期盼啊~~~



作者: amrs    时间: 2011-3-20 20:47
中乐有烧友喜欢吗?刚听了这个,第八曲"穆桂英挂帅",大声压过的,震撼!
作者: sihan    时间: 2011-3-20 20:59
楼上教授想办法给个试听呀,让俺等也受下感染嘛!
作者: sihan    时间: 2011-3-20 21:06
上一张“亚森铎五重奏&伐法雷洛乐团的【情定左岸】”,看着封面这样的情调就能体味出那种浓浓的怀旧味道。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3-21 11:48
这张吗?录音确实很HI。
mm33 发表于 2011-3-20 20:24

又拿LP来“寒碜”兄弟俺。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3-21 11:50
俺对俄罗斯或东欧国家的女声巨感兴趣啊,看了院士先生这张碟动心的不了得。院士可以推荐几曲精选给大家试 ...
sihan 发表于 2011-3-20 20:46

这张碟里就一曲卡西尼《圣母颂》就值回票价了,而且这张碟应该不难买到。



作者: mm33    时间: 2011-3-21 23:40
又拿LP来“寒碜”兄弟俺。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3-21 11:48



岂敢岂敢!这也算是拾柴吧。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6-11 00:03
这帖子搁一边闲置许久了,闲置的原因并非因为新碟来的少,而是相反。加之几个月来都忙的不亦乐乎,自顾不暇,以至于“忘了”此帖了。

不过,昨儿听罢这张碟后不由得想起来自己的帖子了,必须更新一下。

先上图:

[attach]30448[/attach]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6-11 00:41
初次结识Daniel Hope是从这张碟开始的:

[attach]30449[/attach]

那是十年以前的事了。俺也是通过这张碟认识到了Arvo Part极简的一面,却是我最心仪的一面,至今为止Hope所演绎的帕特名曲“镜中镜”也是我最喜欢的版本。

Daniel Hope,师出梅纽因门下,被誉为英国自杜普雷以来最天才的音乐家,但仅从Nimbus这一张专辑似乎下次结论还有些悬疑。昨晚听过Hope在DG最新的这张录音后,俺觉得这结论是中肯的。该碟收录了我最喜爱的布鲁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这也是我入此碟的原因所在。除此之外,尚有十来曲浪漫小品。别的不说,单说布鲁赫,俺可是好多年没有听到如此令人激动的演绎了!Hope的演绎激情而不滥情,时而跌宕起伏,沉稳饱满;时而婉转低回,藕断丝连。其琴声中透着一股独特的韵味:遒劲挺拔,甘冽柔韧,共鸣强烈!在这个演绎普遍趋同化的时代,没想到Hope却给我们展示了其独特的个性魅力!

近几年以来DG的录音越来越优秀,朴实堂正,真实自然,体现出一种大牌风范,此碟正是这一风范的绝佳体现,是今年以来少见的小提琴新录音,松香擦弦质感强烈,木味十足,尽可能充分地还原了Hope独有的琴韵。
作者: MZL    时间: 2011-6-11 05:35
念经兄,演奏的都是约阿希姆的作品?还是他改编的东西?港台译成姚阿幸,感觉不习惯,联想到俺村里的一个傻光棍。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6-11 12:51
念经兄,演奏的都是约阿希姆的作品?还是他改编的东西?港台译成姚阿幸,感觉不习惯,联想到俺村里的一个傻 ...
MZL 发表于 2011-6-11 05:35

MZL兄不提醒我倒忘了这茬,这本身也是一张Hope向伟大的前辈约阿希姆致敬的专辑,布鲁赫第一小协当年也是约阿希姆首演的。同时,这张副标题为“约阿希姆的礼赞”的唱片中还收录了数首约阿希姆及其好友勃拉姆斯等的小品。
关于约阿希姆的译名,好像最近十多年来国内比较倾向“约阿希姆”了,过去确实习惯绕阿幸的老译法。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