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2010年最后扯一扯】当下无大师? [打印本页]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12-31 09:05
标题: 【2010年最后扯一扯】当下无大师?
本帖最后由 scfan 于 2010-12-31 13:53 编辑

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不过都年终了,扯着蛋也没啥子事情嘛。童子们自由开火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31 09:09
[attach]20692[/attach]
作者: jeff_3000    时间: 2010-12-31 09:36
“当下”怎么定义啊?

是指还活跃在舞台上的?还是指还活着的就可以?
作者: bluesky    时间: 2010-12-31 09:56
我一直有个问题,Abbado算不算是协奏大师?
作者: bluesky    时间: 2010-12-31 09:58
还是因为现在他成仙了,所以什么都好了…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12-31 10:03
我一直有个问题,Abbado算不算是协奏大师?
bluesky 发表于 2010-12-31 09:56

我感觉他的协奏没有塞尔给力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12-31 10:52
本帖最后由 scfan 于 2010-12-31 11:01 编辑

当下真的无大师吗?

先不谈当下,咱们来谈谈卡拉杨。做为德奥指挥承上启下的一代宗师,卡拉杨被多少人误解?我们这一辈人听过卡拉杨现场的可谓凤毛麟角,对他的了解只能来自唱片。他在几乎每个大公司都留下很多录音室和现场的录音,也有无数的小公司在挖掘他的未发录音。在近年来一些现场录音被发掘之前,他在国内的古典乐圈子贬大于褒。而在逐渐听过了他的很多现场录音后,很多资深乐迷开始改口,称认识到了卡拉杨的伟大,但对他的录音室录音仍然持保留意见。我一开始对此也很难以理解。

在发烧友听音乐还是听音响的帖子里,我承认我是个听音响的人。并非说音响系统越高档就越好,音响这个词也可以理解为声音的效果,比如说某音乐厅的音响很好,就是这个意思。我喜欢先听音效,不是听那种刺激得感官膨胀的音效,而是一个音乐作品传递到我耳朵时的音效,音乐和音效是密不可分的。没有音效,音乐必然大打折扣。音效是传达音乐的基础。虽然我们可以用大脑插值法来欣赏一些大师们留下的单声道录音,但我们心里多多少少总有过这样的感叹,如果富特能活到立体声时代该多好?如果施那贝尔能留下立体声录音多好?当然这类YY只能永远停留在如果阶段。实际上他们的录音都是有残缺的,如同断臂的维纳斯。我不知道有多少沉湎在逝去大师的乐友们,是在欣赏维纳斯的断臂之美,还是维纳斯本身之美?

回到卡拉杨,卡拉杨的录音很有代表性,横跨了单声道和立体声录音的各个时段。很有意思的是,对卡拉杨有保留意见的乐友,大多欣赏他音效不佳的早期单声道录音,也可以延伸到中期,但绝对很难接受他晚期录音,称其为自大、华丽而没有内涵。这里面有卡拉杨风格演变的影响,但我觉得还有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卡拉杨晚期录音所处的时代,正是为很多人所诟病,也是新老版CD声音区别争议最大的时段,早期数码录音时代。

来谈一下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和为什么卡拉杨容易被误解,

第一点,卡拉杨的风格变化。卡拉杨早期的单声道录音,风格上虽然有偏向轻盈织体的新风格(对比一下51年拜罗伊特指环,克纳和卡拉杨的处理,区别还是蛮大的),但他所处的老大师云集的时代,怎么弄,声音还是很厚重饱满的传统德奥风格,这一点上很对历史录音控的路子,受到欢迎很容易理解。到了中期,卡拉杨对柏林爱乐的梳理已见成效,富特留下的随性自由的风格,更多被卡拉杨严格精准的控制代替。这一特点的转变,开始导致部分富特迷对卡拉杨的反感,但此时卡拉杨还没有到达晚期那种自我的状态,柏林爱乐的音色虽然很美,也还没有透露出晚期那种卡拉杨特有的“帝王之气”。到了晚期,卡拉杨开始从音色上统治BPO,很多录音很容易弥漫出帝王版尊贵华丽的气氛,让很多资深的乐友不满。

第二点,录音风格的转变。早期单声道录音,缺陷较多,高低的延伸就不用说了,只能通过增补中频的饱满度来提升听感,代价是牺牲很多细节,也是当时的录音技术无法捕捉的。但往往一个饱满,就能喂饱很多乐友。中期的录音,模拟立体声时代,最受大多数发烧友欢迎,其实和早期数码录音比起来,模拟录音的长处,仍然是一个饱满。可惜卡拉杨没能活到现在的数码录音时代,他在早期数码录音时代留下的无数神品录音,争议很大,无论是音效还是演绎。

我喜欢串门子,到不同的发烧友家学习,发现一个现象,器材无论贵贱,发烧友能把自家的系统调整到位的非常少。很多对音乐家的误解,来源于系统调整不到位。比如一个最经典的例子,海菲兹,很多资深乐迷,谈到海大师晚期的立体声录音,都连连摇头,说声音太冷,远不如他早期20-30年代的单声道录音。实际上呢?LP用家可能会笑,黑胶上的海菲兹从不冷,相反还异常的温暖,音色变化极其丰富。我想说的是,CD系统调整好了,不用太贵,几万元的系统一样可以听到温暖而丰富的海菲兹。小提琴的调整只涉及中高频,相对容易,钢琴、管弦乐更难,低频的调整是HIFI系统调整的基石,低频一旦不正确,连带高频、中频也会受到影响。在很多调整不到位的系统上,最难播放的就是早期的数码录音,而单声道录音和模拟立体声录音,由于其中频的饱满性,尽管系统声音并不平衡,也可以做到很好的听感,但一旦播放早期数码录音,则会产生较薄和尖刻的音效,同时表现出脱节的低频,甚至有轰隆隆的驻波。这种情况下播放卡拉杨的晚期录音,却并没有表现出薄声,坊间的传闻是卡拉杨晚期录音大多在后期制作时候通过修改各频段的量感达到饱满的音效。当然这样的饱满在很多系统的听感是非常华丽而空泛的,这也就是诸多朋友不喜欢晚期卡拉杨的原因。这是录音的错吗?我有点质疑。在一些调整得非常平衡的系统上,当然尤其是调整到位的拥有大口径单元的大型系统上,中高频的解析力、密度量感一并出来,底盘的层次感和解析力也非常到位的情况下,我听到的晚期卡拉杨,其细节无比丰富,丝毫不像是用调音台推出来的,卡拉杨的棒下的柏林爱乐被完全彻底地催发出来,这不是帝王的华丽,而是对音乐内涵的深刻揭示。

卡拉杨的现场为乐迷们追捧,是因为德奥指挥一般在现场演出会放弃一些录音室内的沉稳,代之以一些快速夸张的音效取悦听众。但卡拉杨的精神财富,仍然留在他深思熟虑的录音室录音里。一旦播好卡拉杨的晚期录音,一个伟大宗师带领柏林爱乐走到什么样的音乐顶峰,会让每一个乐迷惊喜不已,自拔不能。

扯得有点远,卡拉杨算来也算入土大师的一员了。拿他举例,是因为在唯单声道论和唯老大师论中,他通常被拿来当反面教材。走出听音误区,再听卡拉杨,比之富特丝毫不差,甚至很多曲目胜过了富特的演绎。眼看当下,我们还有阿巴多、西门力图、夏伊,阿巴多的马勒境界已远超卡拉杨(当然布鲁克纳还不及),西门力图和柏林爱乐的马勒九也已至极高的境界,到了卡拉杨晚期和阿巴多现在这个岁数,还能有怎样的升华还未可知。夏伊的布鲁克纳音乐会现场让我感受到了所有老大师录音所无法传达的信息。再年轻一代的,我们还有蒂勒曼、路易西、雅尔维、杜达梅尔。当下,永远有大师!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12-31 10:57
我感觉他的协奏没有塞尔给力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0-12-31 10:03


阿巴多从来不是给力型的指挥,协奏我觉得是一个指挥的副业,而且还有一个独奏家大牌程度和乐团买帐程度的微妙在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12-31 11:11
本帖最后由 Roseknight_gao 于 2010-12-31 11:14 编辑

我感觉当下的阿巴多有些被过度的吹捧甚至神化了,当然这是一个商业化的时代,吹捧一位音乐家是无可厚非的事情,更何况是一位指挥大师呢。
大病复出、卢塞恩音乐节、犹如神助的马勒第二交响曲,这几个因素串联在一起确实让我们都HIGH起来了,不过在兴奋之余我们还是要回归一些理性和保守,不要一会儿神话一个人,一会儿践踏一个人
特别是那些我们都“爱过”的人。


作者: baiteng    时间: 2010-12-31 11:25
很赞同Scfan兄的情感流露,而卡拉扬留下了这么多美妙的录音才真正是音乐爱好者之福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0-12-31 11:31
音效是讲音乐流动性的,特别讲究微弱动态起伏的,瞬变要快如闪电,低频具有权威感,动态音量排山倒海,而细节仍然历历在目。

卡拉扬和富特、切利都是很值得多讨论的。

卡拉扬出的唱片太多,也就造成他出的一般的作品比较多,可能有些商业录音是比较仓促的。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0-12-31 12:25
柏林爱乐是一支非常优秀的乐团,其成员素质也非常高,能够很好的表达指挥的真实意图。切尼在三十多年后重返柏林爱乐,演出后评论是“仿佛一夜间,柏林爱乐又回到了切尼时代”。卡大师最大的贡献是传承古典音乐
作者: 八缸    时间: 2010-12-31 12:36
好文学习!对器材调整的形容尤其到位。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12-31 13:08
我感觉当下的阿巴多有些被过度的吹捧甚至神化了,当然这是一个商业化的时代,吹捧一位音乐家是无可厚非的事 ...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0-12-31 11:11


骑士兄你要是到北京去听过阿巴多的现场,绝对会理解阿巴多为何如此受到追捧。那种由音乐本身传递到内心的感动,绝非语言所能形容。我这样的现代管弦乐狂热爱好者姑且不提,连wangwei兄这样常年浸泡在20-30年代德奥歌剧录音的资深乐友,也深深被阿巴多的音乐打动。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12-31 13:27
看来“Scfan"兄误解我的话了,我表达的意思是对大师们陆续离去而感到惋惜,并非现在(当下)我们没有大师,而是现在还活着的这些大师们都已开始步入老年了,再过二三十年,还会有像他们这样的大师吗?现在的演奏家们会达到前辈大师们的音乐辉煌吗?有些质疑了。
extrema 发表于 2010-12-31 12:45

换到这里继续讨论,看得出兄对当下的指挥分为两类,一类是老一辈的年轻人,比如阿巴多和波力尼(我猜的),他们熬到现在,水准已然无庸置疑,兄对他们还是颇为认同的。还有一类是当下的年轻人,比如西门力图(稍微老了点)和杜达梅尔,兄担心他们过了二三十年,甚至达不到现在阿巴多们的水平。

其实完全不用担心,看着阿巴多从青年开始到壮年到老年一步一步的经历,听听他不同时期的马勒录音,就会发现,超级大师不是一下子从石头里蹦出来的。西门力图出道时的录音,杜达梅尔现在的录音,完全不比阿巴多、卡拉杨青年时代的录音差。

从演奏家的角度,傅聪、波力尼当年是什么样的?现在又是何等境界?欧洲中生代目前有Sokolov,比起俄国历代的钢琴大家,他又差在哪里?法国学派早年盛产女钢琴家,现在的格丽茂离开大师也只一步之遥了。小提琴家可能稍微弱些,穆特、帕尔曼一直无法达到大师水准,我曾最喜欢的穆洛娃又去改玩古乐,不过自打我去年现场听了齐默曼的小协和巴赫小无返场曲的演出后,我发现当下的小提琴大师终于找到了。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12-31 13:42
大病复出、卢塞恩音乐节、犹如神助的马勒第二交响曲,这几个因素串联在一起确实让我们都HIGH起来了,不过在兴奋之余我们还是要回归一些理性和保守,不要一会儿神话一个人,一会儿践踏一个人。特别是那些我们都“爱过”的人。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0-12-31 11:11

可能骑士有所误解,在168有关一个马勒考古贴上我也遇到类似的误解。我说卡拉杨的部分曲目比富特好,不代表我不再热爱富特,比如富特51年拜罗伊特的贝九,在我几十个贝九录音中仍然排名第一。我只想表达,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富特的好处已是众人皆知,而且也容易判断。而卡拉杨的好处,很少有乐友能体会到。卡拉杨的录音虽然多,我觉得以他的艺术造诣来看,不应该多出于商业目的。商业不商业不应该是我们评判艺术家的标准,小克莱巴只为赚钱而演出,他的水平难道不高吗?

再说到阿巴多,其实他病愈已很多年,现在已没人再拿这个说事。琉森音乐节的魅力,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建议骑士兄去找几盘DVD来(市面上目前有马一、马三和马六的D9),仔细看看听听。或者先听再看人,琉森音乐节找了这么多一流的独奏家担任各声部的首席,的确不是盖的,音色美到极点,可以很好地传达阿巴多的音乐思想。

作者: bluesky    时间: 2010-12-31 13:50
音乐穿耳过,大师留心中!
作者: jeff_3000    时间: 2010-12-31 14:00
音乐穿耳过,大师留心中!
bluesky 发表于 2010-12-31 13:50


我倒是觉得每个时代都会有属于这个时代的大师,而留在我们心中的应该的音乐~

作者: extrema    时间: 2010-12-31 14:07
换到这里继续讨论,看得出兄对当下的指挥分为两类,一类是老一辈的年轻人,比如阿巴多和波力尼(我猜的) ...
scfan 发表于 2010-12-31 13:27


呵呵,看来痴迷于老一辈的大师们演奏的作品太深了,对目前年轻的大师们还是不那么喜欢,也许不太深入了解,目前的年轻大师演奏技术虽无可挑剔,(实话实说现在的演奏技术在这百年中已经达到了顶峰,录音技术也更加登峰造极了),但总是感觉年轻的演奏家演奏的音乐深度不够,也许需要时间的磨练。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0-12-31 14:17
可能骑士有所误解,在168有关一个马勒考古贴上我也遇到类似的误解。我说卡拉杨的部分曲目比富特好,不代表 ...
scfan 发表于 2010-12-31 13:42


呵呵,没有没有,思凡兄受惊了;我那段话其实是中性的,没有针对任何一个人,只是想表达:“大家在热爱欣赏一件事物的时候或者对某件事物感到沮丧的时候,尽量不要过分的左倾或者右倾”。不过这很难做到,哈哈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0-12-31 14:58
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不过都年终了,扯着蛋也没啥子事情嘛。童子们自由开火
scfan 发表于 2010-12-31 09:05

哈哈,终于开了,scfan再不开此贴我就开了。
刚读完洋洋洒洒数千字文章,很棒!这会儿太忙,今晚俺来顶起!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0-12-31 17:23
看来,我们过分神化“大师”了。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de Fabritis在意大利即被称为maestro。很多人也许还不知道他的名字呢。举这个例子,为的是说明,大师并不神圣,甚至可以是默默无闻的。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12-31 20:19
meta兄说得很对,大师不看名气看实力。比如这次世博会科隆版指环,指挥斯坦茨我之前闻所未闻,但一听之下,大师的表现绝对叹服。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0-12-31 21:00
我回答了scfan兄的命题了吧?
作者: scfan    时间: 2010-12-31 21:05
哈哈,妙哉!
作者: haskil    时间: 2010-12-31 21:31
俺看好杜达梅尔是下一代的大师,自从听了他在DG录的老柴那张唱片后,我几乎被他彻底征服。这次上海的人文艺术频道要转播柏林新年音乐会,他的表现令人十分期待。
作者: jinyou    时间: 2011-1-1 17:10
顶:没有音效,音乐必然大打折扣。音效是传达音乐的基础。
在我的系统播放阿巴多的马3、马6蓝光,尝试看一下变成从头到尾的欣赏、着迷。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1-2 02:15
本帖最后由 狗儿念经 于 2011-1-2 02:29 编辑

没来得及第一时间参与这帖子的讨论,事儿多。

当下无大师吗?第一眼瞅见这几个字我就想:这是个问题。
是啊,就音乐(权且只说古典范围以内吧)的总体状况来说,在我们视野所及的范围里,当下似乎是个大师稀缺的年代。当然,咱这中国大陆“大师”还是多如牛毛的,据说给钱就可以上大师名录(当年我老爸就收到过此等函件,不过俺老爸还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与大师的衣角都沾不了边)。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世界名人年鉴”等等,不过这可当不得真,为啥?不用说大伙儿都清楚。至于这论坛上大伙儿彼此间左一个“大师”,右一个“大师”的称呼则纯属玩笑,与大师更是一点关系也没有。

我还是那句话,既然说到大师,那么大师的定义是什么呢?查阅十卷本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未果,居然没有大师的相关条目,是遗漏吗?我想不会,连“大老”都有,怎么会没有“大师”的条目呢?大概这百科全书的编辑们也不知道怎样给大师定义吧?!无奈,只好求助于网络了。

百度百科如是说:大师,指在某一领域有突出成就、并且在其他领域都有相当成就的人,大家公认并且德高望重的人。重要在于在其他方面亦有突出成就,不限于某一方面!~ 而专家一般限于某一领域!
对百度百科的定义我基本认同,想想也是:某一领域有突出成就,兼具其他领域相当成就,公认德高望重。除了艺术审美领域没法准确定义以外,这定义算是基本到位了。定义的好处是,伪“大师”将无处遁形!

那么,是否需要考察一下历史上我们所熟知的当得起这“大师”定义称号的人呢?似乎不用考察了吧?谁会怀疑这二十世纪的上半叶会是一个大师匮乏的时代呢?大师总是与时代同步的,世事纷乱的时代,大师更是层出不穷,想想两次世界大战前后涌现了多少音乐大师吧?我都懒得一一列举了!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最后一批德奥大师(或以之见长的大师)的相继离世,大师的身影似乎确实在淡出我们当下时代的视野!
当下无大师吗?scfan老弟这一诘问无疑是问到时代的“痛处”上了!当下的意思我想很明显,就是此时此刻,并非将来。所以,从当下的角度去考察,我以为暂且尚不能将有那么点未来大师苗头的音乐家比如杜达梅尔等列入大师的行列中来。

回到问题上来:当下无大师吗?我的回答是:有!同时,我承认,当下的意义上当得起大师称号的人不多,但不多并非意味着没有大师存在。那么,我心目中的大师是哪些人呢?他们能够用以上关于大师的定义去界定吗?就让我简单列举几位吧。

阿巴多,呵呵,又是阿巴多!阿大师的A多少总是占据了“先机”,大概他也是最没争议的当代大师。老实说,十年以前我根本不听阿巴多,对他的全部认识,关于阿巴多乃大师的全部认识均始于他的琉森马二,看来这已经具有了“世所公认”般的高度统一的认知。既然如此,我就不多做评论了。至于阿巴多大师有没有具备“某一领域的突出成就”;有没有在其余领域具有“相当成就”?如果音乐的特殊领域算是“某一领域”的话,那么,琉森马二之前的阿巴多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大师了!这之后,在我心目中,他在某些特殊领域已经堪称超级大师!这两年,阿巴多大师也开始涉足古乐领域了,看来大师在其余领域的也定会有越来越多的“相当成就”。

皮埃尔.布列兹,别奇怪,我之所以认同布列兹先生为大师也是最近的事,集作曲指挥于一身的布列兹似乎更能当得起大师的定义。对我来说,审美层面上讲,前段时间看完布列兹的全本拜鲁伊特《指环》后,我不能不说:这是大师!不喜欢瓦格纳的就别跟俺计较了,你当然可以不认同!但你也可以至少多关注一下布列兹棒下的法国印象派作品,德彪西、拉威尔,乃至斯特拉文斯基,我最近都在听,其实不用多听,以我这般“敏锐”的感知能力(恕俺不太谦虚),一听即知:这是大好的音乐,好得无以复加,在现当代的意义上,印象派与斯特拉文斯基们从来没有这般精彩过!至于布列兹自己的作品咋样?我听得不多,对此,alma大概更有发言权!

两位指挥家了,没演奏家吗?当然有,我心目中的人选时小提琴大师吉冬.克莱默!不说多了,仅凭ECM一版巴赫小无,他也足以跻身大师之列,这版小无足以与二十世纪的任何一位大师之作并肩而立,很多方面甚至超越了前辈大师,结构宏大、苍劲有力,音色清晰饱满,前后呼应,完整统一得几近完美!中生代演奏家中,他创立的波罗的海室内乐团的诸多作品堪称一流,没有此团马勒十交的朋友一定得找来听听,ECM出品,这是神品级别的马勒十交,让人灵魂出窍的马勒十交!近些年来,克莱默似乎玩音乐的时候更多了,通常,这意味着两种状况:其一,玩不下去了而“玩”;其二,音乐本来很好玩。克莱默属于后者,而且玩得很高明!

西班牙维奥尔琴家萨瓦尔,堪称当今尚异常活跃的大师级人物,不细数他的所有了,当然,不听古乐的人也别跟我计较。

其实,在我心目中尚有很多当得起大师称号的当代音乐家,就不在此赘述了。

大师每个时代都有,从审美的意义上,当今的大师可能与当年的那些大师们在风格上已经相异成趣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标准,如果我们的眼界可以放得更加宽广,过往的那些大师不被我们过渡神话,那么我相信,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考察,大师仍然在不停涌现。也许,如今大师们的音乐不再那么崇高了;不再那么辉煌厚重了;不再那么自由个性了;不再那么人性而温暖了,如此等等。对此,我倒是宁愿换个角度看待,也许,真正的反面恰恰也是另一种大师的特质!

与古代希腊罗马那些恢弘的建筑相比,赖特的流水别墅伟大吗?我以为是的!盖里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伟大吗?我以为是的!

作者: 强尼    时间: 2011-1-3 13:55
我不太喜欢单声道录音,音效太差了。
大师我想应该是有的吧!
当然,乐迷们往往都有自己的标准。
至于像我这种不太懂乐理的乐迷,心里的标准还不够清晰,不敢评。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1-1-3 23:07
把阿巴多、布列兹列为当代的大师已经偏颇了,应列为当代还存世的大师,他们成为大师绝不是从“琉森马二”和“74年拜罗伊特指环”开始的。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1-3 23:27
把阿巴多、布列兹列为当代的大师已经偏颇了,应列为当代还存世的大师,他们成为大师绝不是从“琉森马二”和 ...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1-1-3 23:07

m兄,公众意义上的大师当然是不以我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个人无论如何评断,他们都是大师,不是大师哪能坐得上柏林爱乐的头把交椅呢?哪能在拜鲁伊特掌《指环》之重任呢?
但让我承认,彻底叹服这两位是当代无可争议的大师,并且这地位绝不亚于我心目中那些早已置身古典“万神殿”中的大师们的分量的,有着让我开眼的超凡能耐的,却实在就是由此开始的!我也是由此开始,才回过头去重新审视我自己独断的眼光的,也因此而发现了另一片天地,那里面气象万千!

我到现在也不认为霍洛维茨“咋样”,也不喜欢布伦德尔,但还不至于狂妄到不承认他们的地位的地步,因为那也跟我喜欢与否毫不相干,也是不易我的意志为转移的。



作者: alma    时间: 2011-1-4 00:13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1-1-4 00:16 编辑

当然大师是大把大把的,我理解这个问题是,老一代的大师们以他们演绎奏响了他们那个时代的精神,这个精神在很多古典乐迷心里认为,这才是最正宗最崇高最给力最有深度的演绎,所以现代的一些指挥和演奏家很多都属于打酱油型。但是我觉得现代的指挥家们有不少---如果不是全部的话-----,正在演绎出当代的精神。

我举一个例子,也是我认为的当代大师,赫尔韦格,他演绎的很多合唱作品,特别是弗雷的安魂曲,那就不是很多老牌大师的做派,他演绎的安魂曲特别不像一个宗教作品,甚至更像一些浪漫的冥想曲。这就是当代的精神。如果我们不能理解当代的精神,就找不到当代的大师,因为我们都戴上了有色眼镜----一种聚焦于近代性的眼镜。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1-4 00:18
当然大师是大把大把的,我理解这个问题是,老一代的大师们以他们演绎奏响了他们那个时代的精神,这个精神在 ...
alma 发表于 2011-1-4 00:13

看来alma跟我有某些一致性,评价当代大师的前提离不开当代审美性!这也是我最后举当代建筑的实例的目的所在。
也许真要能在时空中“抓取”那些曾经随时空而流失了的演绎的话,很可能咱还会觉得李斯特不咋样呢,谁知道呢?



作者: scfan    时间: 2011-1-4 09:57
很赞同前面几位提到的时代性,每个时代都有大师,这些大师必然充满了每个时代的特征。

metamophore兄提的“当代还存世的大师”的观点,我尝试辩论一下。没有一个大师是从石头缝里突然蹦出来的,虽然阿巴多的顿悟并非最早从琉森开始,之前他在柏林爱乐已经留下了不朽的马勒录音,但回顾他的一生,从他的青年到中年到老年,前后的变化非常之大,足可以见证大师诞生的轨迹。

或许现在称蒂勒曼、杜达梅尔、哈丁们为当下大师为时尚早,他们之比现在的阿巴多、布列兹,好比30年前阿巴多、布列兹之比卡拉杨、伯恩斯坦。但代表了未来30年的大师,必然在这些年轻人之间产生。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1-1-4 22:14
当然大师是大把大把的,我理解这个问题是,老一代的大师们以他们演绎奏响了他们那个时代的精神,这个精神在 ...
alma 发表于 2011-1-4 00:13

Gelivable idea!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1-1-4 22:16
本帖最后由 metamophore 于 2011-1-4 22:17 编辑

我是想说,指挥LSO的阿巴多就是大师,录《理发师》的阿巴多就是不折不扣的大师。我现在最期待的是阿巴多回到40年前的状态录一回《费加罗》。那时的阿巴多,连索尔弟都自叹弗如。
作者: alma    时间: 2011-1-5 01:08
本帖最后由 alma 于 2011-1-5 01:41 编辑
我是想说,指挥LSO的阿巴多就是大师,录《理发师》的阿巴多就是不折不扣的大师。我现在最期待的是阿巴多回到 ...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1-1-4 22:16


确实如此。阿巴多在LSO时代有不少惊世之作,譬如他录的雅那切克小交响曲,太给力了太赞了。估计老阿巴多是回不去他年轻时的激情了。但是也有反过来的例子。譬如海丁克,他在阿姆斯特丹时期所录的马勒,和现在与CSO录制的马勒,反差很大,CSO的马勒太强悍了,他是越老越辣的典型,只是这种典型比较少。



作者: vifone    时间: 2011-1-5 01:19
听马勒,非得当代不可。最好的马勒,在黑胶里面是找不到的。
作者: alma    时间: 2011-1-5 01:39
MTT的马勒经常被马勒迷诟病,我觉得 他的这套马勒相当有意思,把旧金山的一支三流乐团,通过强大的录音技术和MTT的 优越的指挥技巧,弄出了一套相当精致的马勒,我听下来这套马勒虽然不是所有的都是精品,这套马勒给我一个很大的异样感受,即失落感,就是盛宴之后的空洞。我觉得MTT是当代大师。失落和空洞是当代精神。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1-5 02:14
MTT的马勒经常被马勒迷诟病,我觉得 他的这套马勒相当有意思,把旧金山的一支三流乐团,通过强大的录音技术 ...
alma 发表于 2011-1-5 01:39

那边抄书去了,抄之前瞥了一眼这后面,还在想问问MTT咋样,没想到,抄完书过来你就说上MTT了。

我还没听过MTT,值得拥有吗?


作者: scfan    时间: 2011-1-5 08:39
我还没听过MTT,值得拥有吗?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1-5 02:14


完全值得拥有!



作者: scfan    时间: 2011-1-5 08:51
确实如此。阿巴多在LSO时代有不少惊世之作,譬如他录的雅那切克小交响曲,太给力了太赞了。估计老阿巴多是回不去他年轻时的激情了。
alma 发表于 2011-1-5 01:08


给力、激情,不是音乐的全部。有一种情绪叫做释放,英语叫做let go,源自基督教。我从Lost最终季了解到这个说法,之前一直找不到一个词来形容当下的老阿巴多,昨晚看了他前年琉森现场马勒四的录像后,突然想起,阿巴多目前的马勒,不正是let go吗?神马都是浮云!Let go!Move on!真正的布道,不一定是格里高利圣咏,也不一定是B小调弥撒,马勒足够了!这正是阿巴多的马勒高于所有其他指挥的地方,马勒提的问题,阿巴多给的答案。
作者: scfan    时间: 2011-1-5 08:52
听马勒,非得当代不可。最好的马勒,在黑胶里面是找不到的。
vifone 发表于 2011-1-5 01:19


很有意思,隔壁论坛还有个马勒考古贴,人家非单声道马勒不听。。。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1-5 16:19
听马勒,非得当代不可。最好的马勒,在黑胶里面是找不到的。
vifone 发表于 2011-1-5 01:19
错误啊,哈哈。伯恩斯坦在CBS和DG都各有一套黑胶。
只是DG太贵了。CBS那套也不差的。DG版数量少,已经炒得很高了。
CBS一般几十元一张,DG版一张都要超过千元。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1-1-5 18:12
当代,才几年啊?留着30-50年后再来评判当下吧?!不否认,当下的这些激越人心的演绎,但盖棺定论的话,谁也无法说。
作者: vifone    时间: 2011-1-5 20:22
呵呵,当代确实有歧义,可能说近20年好一点吧。
至于伯恩斯坦在dg的那套马勒,和阿巴多、夏衣、布列之、马泽尔等“近代”比较,那个更好点呢?
我想说的是:cd时代,很多好的马勒全集,风格相差很大。而黑胶年代,有多少人指挥并录制马勒?除了伯恩斯坦和索尔地,还有谁录制了全集?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1-1-5 20:54
那太多了。库、海、滕、康。
作者: scfan    时间: 2011-1-5 20:58
伯恩斯坦在dg的那套马勒,和阿巴多、夏衣、布列之、马泽尔等“近代”比较,那个更好点呢?
vifone 发表于 2011-1-5 20:22


各有所长吧,伯恩斯坦DG的马勒二酣畅淋漓,是我每次出去试机的发烧碟。阿巴多的琉森马勒二,是最喜欢的版本,但不适合斗鸡用。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1-8 14:59
我最喜欢的一些大师:

1、指挥家:卡尔.里希特、福特文格勒

2、小提琴家:海菲兹

3、钢琴家:施耐贝尔、肯普夫、贝尔曼

4、大提琴家:斯塔克、卡萨尔斯

5、吉他:塞戈维亚

6、竖琴:Nicanor Zabaleta  

7、中提琴:金井信子

8、单簧管:迈耶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1-8 15:18
9、大键琴:兰多夫斯卡

10、巴洛克小提琴家:波洁

11、管风琴:瓦尔哈、阿兰、普林斯顿
作者: lsh133    时间: 2011-1-11 09:04
马里斯 杨松斯如何?
作者: lsh133    时间: 2011-1-11 09:05
[attach]21454[/attach]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1-11 09:24
马里斯 杨松斯如何?
lsh133 发表于 2011-1-11 09:04

当年在Chandos出的那套老柴交响曲全集已显大师风采,可这几年似乎原地踏步,个人浅见。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1-11 10:08
他好像也录了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全集。
作者: scfan    时间: 2011-1-11 11:01
柴交、肖交这两套我都有,近年他在Concertgebouw的新录音(RCO自行发行)我也买过几枚,的确如念经兄所言,大师早已是大师了,只是大师至今尚未蜕变。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