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音乐知多少 [打印本页]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1-2-6 17:17
标题: 音乐知多少
本帖最后由 burt5177 于 2011-2-9 09:30 编辑

一、音乐的10大表现手段
1、旋律线、2、节奏、3、节拍、4、速度、5、调式与调性、6、和声、7、音区、8、音强、9音色、演(唱)奏法、10、织体。现在也有人称这些表现手段为“音乐形态”。粗体划线的文字以后会解释。

1、
旋律线
这里说的旋律不同于交响乐、交响诗、奏鸣曲以及赋格曲的主题,因为大型作品中通常有一两个旋律,它们在调性上、主题材料上以及性格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乐曲整体的发展从内容到形式都以这几个旋律为基础,这样的旋律通常被称为主部主题或副部主题。这里的旋律线泛指作品中的旋律,可能是主部主题,也可能是副部主题、引子、尾声连结部中的主题,还有可能是大型作品的一部分或小型作品的全部,我尽量用作品的唱片而不是乐谱来举例。

不同的旋律线可以表现不同的情感。
先选几个最著名的旋律来看看这些旋律线是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的
⑴上行的旋律线通常表现振奋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如:贝多芬《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谐谑曲”的开头部分(带反复的第一句),贝多芬在这个乐章的乐谱上标明的是“小步舞曲”,但是我们在听这一乐章的时候,听觉告诉我们它实际上就是一首谐谑曲,这应该是比较早地把谐谑曲用在套曲里的一个例子(谐谑曲的前身就是小步舞曲,且肖邦是把谐谑曲作为独立作品使用的第一人,我们以后再谈这方面的内容)。由于第五小节的一个变化音,本来为两个句子的旋律就因此变成了一气呵成的一个句子。这段旋律从很弱到很强的力度变化加上极快的速度,是非常典型的“贝多芬式的旋律”,同时也是作品分析课、作曲课以及配器课必教授的旋律之一。
贝多芬交响曲唱片除了Hans.Schmidt-Isserstedt、瓦尔特、福特、卡拉扬之外,我比较喜欢伯恩斯坦和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录音,“很有人情味”。
[attach]23117[/attach]
⑵下行旋律线通常表现抒情和忧伤。如: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第二乐章中间的那段旋律(两段圆舞曲中间的那一段,两边五拍子的圆舞曲以后再谈)。这段悲伤的二度下行“呻吟”旋律,开始是弦乐和长笛下行三度的“模进”。正是这个级进下行二度和下行三度的“模进”使听者联想到第一乐章悲剧性。
[attach]23118[/attach][attach]23217[/attach][attach]23219[/attach][attach]23218[/attach][attach]23314[/attach]
这张卡拉扬的柴六买来一直没开封
[attach]23220[/attach]
⑶环绕中心音并结合上、下行的旋律。这种类型的旋律最著名的应该是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交响组曲《天方夜谭》开头处由小提琴独奏竖琴伴奏的公主的旋律,这段旋律表现了聪明、美丽、机智、温柔、富于幻想还带有一点点的宣叙调形象的公主的形象。
[attach]23113[/attach]
小提琴SOLO: Heinrich Friedheim 我喜欢这张,独奏非常好。刚才上网查了一下才知道这张是英国企鹅评鉴力荐名盘。
[attach]23112[/attach]
小提琴SOLO: BORIS KORSAKOV
[attach]23115[/attach]
非常牛的一张唱片。
[attach]23114[/attach]
这张黑胶好久没听了不记得了。
[attach]23116[/attach]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专著《管弦乐法原理》是在作曲界影响很大的一套教材,翻译是我国著名女作曲家瞿希贤。
⑷如泣如诉的旋律。一提到这种类型的旋律我们马上就能想到电影《辛德勒名单》里帕尔曼拉的那段小提琴旋律,我听过几个演奏家演奏的版本,但是他们没有一个能像帕尔曼那样打动我,帕尔曼是在用他那丰富的情感反复诉说那段没有人性的残忍岁月。他的音乐语境里不仅包含了哭泣、愤怒、呐喊,还有对死去的犹太人亡灵的超度和安魂。

[attach]23120[/attach]
帕尔曼为我们奉献的音乐来自他那地地道道的犹太人的血脉。他的音乐语境不仅来自心灵,还有来自民族和宗教的崇尚精神。另外这个作品是用一个“由两个音符组成的动机”发展成整部作品的很好的例子(后面谈)
[attach]23119[/attach]

帕尔曼演奏《辛德勒名单》视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I4MTQ5NjA=.html
待续......

作者: metamorphosen    时间: 2011-2-6 17:32
顶!好贴啊!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2-6 18:38
谢谢B老师,我们是免费学习音乐啊。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1-2-6 18:48
谢谢B老师,我们是免费学习音乐啊。
shinelb 发表于 2011-2-6 18:38

谢版主,我也是在向你们学习,我的打算是把音乐理论换一种方式与大家分享。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2-6 18:56
谢版主,我也是在向你们学习,我的打算是把音乐理论换一种方式与大家分享。
burt5177 发表于 2011-2-6 18:48
是的,这样比较通俗易懂,大家也乐于学习。谢谢B老师。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1-2-6 21:35
作曲家的由能是将这十大元素的具象抽象化,而后由这些抽象中具象出音乐的形象、色彩。
我深迷德彪西的技法,看似不可能,幻出一片新天地,幻出音乐的真精彩。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1-2-6 21:54
作曲家的由能是将这十大元素的具象抽象化,而后由这些抽象中具象出音乐的形象、色彩。
我深迷德彪西的技法 ...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1-2-6 21:35

估计这张LP一定很棒,德彪西和拉威尔都是印象派,但是他俩有很大的差别,后面慢慢聊。我计划从简单到复杂,同时也在尝试我学了多年的音乐理论能不能换个方式让大家理解。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1-2-6 22:53
不好意思,打断了!坐下安静地听呢。
作者: extrema    时间: 2011-2-6 23:39
好帖!搬个板凳。
作者: newbjman    时间: 2011-2-7 00:05
我也来学习。。。。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1-2-7 21:14
本帖最后由 burt5177 于 2011-2-9 01:00 编辑

2、音乐的骨骼——节奏。
旋律通常被称为音乐的灵魂,而节奏就是音乐的骨骼。
节奏是音的长短不同和强弱不同的组合方式。
节奏重音与感情重音
节奏重音是指旋律开始的音,感情重音是为了表现需要而在弱拍设强音的节奏处理。
切分节奏通常指改变节拍强弱关系(从弱到强)的节奏,有一拍的切分节奏、一小节的切分节奏和跨小节的切分节奏。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是最典型的例子,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切分节奏(黑人音乐的特点)来表现“新大陆”。
[attach]23198[/attach][attach]23199[/attach][attach]23200[/attach][attach]23201[/attach][attach]23197[/attach]
[attach]23207[/attach][attach]23211[/attach][attach]23208[/attach][attach]23212[/attach][attach]23313[/attach]
我最喜欢这张
[attach]23209[/attach]
最给力的一张DVD
[attach]23202[/attach]
最失望的一张盘,音效做得不好。
[attach]23203[/attach]
最值得收藏的一张盘。
[attach]23210[/attach]
音乐作品中至始至终运用一个节奏型的就是拉威尔的《波莱罗舞曲》。

[attach]23204[/attach]
[attach]23312[/attach]
节拍是指强拍和弱拍有规律的周期性交替,以一小节为单位。
贝多芬的三小节的节奏
在贝多芬交响曲的快板乐章中每三小节有一个强小节。如,《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这是典型的强拍和弱拍的关系扩大为强小节的关系例子。
杜卡的《小巫师》
这是一首典型的谐谑曲,除了引子和尾声以外都属于这种“贝多芬式”的三小节节奏。
幻想曲中的《小巫师》音画非常完美的结合。
[attach]23205[/attach]

⑶变节拍
变节拍在近现代作曲家中运用得非常广泛和大胆,最著名的例子应该是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中《少女们的舞蹈》,弦乐和圆号演奏和弦的那段音乐,这些和弦太过瘾了,乐谱上节拍标记虽然没有改变,但是节拍非常明显地被改变,开始是非常整齐2/4拍子,接下来借重音的转移把节拍的循环模糊起来,随后转为3/84/8, 5/83/8,最后又回到了2/4,极其生动地描绘出舞者的豪放、粗犷的舞蹈动作,这可是少女们的舞蹈啊。

[attach]23216[/attach][attach]23215[/attach][attach]23214[/attach]

[attach]23258[/attach]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1-2-7 22:46
超喜欢这样的帖子!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1-2-7 22:51
本帖最后由 burt5177 于 2011-2-7 23:26 编辑
超喜欢这样的帖子!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1-2-7 22:46

多谢大师鼓励!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1-2-8 00:27
惭愧,我那是什么大师啊,老师是专家啊!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1-2-8 09:55
顶一下Burt老师, S版有"新年主攻方向"的贴子, 我想结合一些基本乐理分析一些著名作品是我比较感兴趣的, Burt兄深入浅出的讲解实在是对我这样"乐理"菜鸟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1-2-8 10:04
本帖最后由 burt5177 于 2011-2-9 01:12 编辑
顶一下Burt老师, S版有"新年主攻方向"的贴子, 我想结合一些基本乐理分析一些著名作品是我比较感兴趣的, Bur ...
广陵散 发表于 2011-2-8 09:55

多谢!我的计划音乐的表现手段(音乐的形态),音乐的基本知识、音乐的基本发展手法,音乐的结构(曲式小型曲式到大交响套曲以及歌剧),体裁、题材、音乐风格(流派),当代音乐与民族音乐都用这样的方式和大家交流。
我们自己的音乐也不能少的。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1-2-8 10:23
多谢!我的计划音乐的表现手段(音乐的形态),音乐的基本知识、音乐的基本发展手法,音乐的结构(曲式小 ...
burt5177 发表于 2011-2-8 10:04

非常感兴趣,也希望burt兄在西洋乐之余讲讲民乐, 近来在看一些中国传统乐谱(古琴减字谱和工尺谱), 以及中国传统戏曲乐唱方面的书籍,探究它们和中国传统音乐的关系, 有疑问还要向Burt兄请教.

作者: 音乐小精灵    时间: 2011-2-8 10:27
多谢,学习中。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1-2-8 10:27
非常感兴趣,也希望burt兄在西洋乐之余讲讲民乐, 近来在看一些中国传统乐谱(古琴减字谱和工尺谱), 以及中国 ...
广陵散 发表于 2011-2-8 10:23

估计民族音乐有很多我还要向广兄学习!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1-2-8 10:34
估计民族音乐有很多我还要向广兄学习!
burt5177 发表于 2011-2-8 10:27

惭愧惭愧. 我纯粹是兴趣使然的半吊子水平, 打搅了兄的好帖,静心再等兄继续开讲.


作者: Jwang    时间: 2011-2-8 10:57
的确是好贴,感谢Burt5177兄!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1-2-9 00:32
本帖最后由 burt5177 于 2011-2-9 01:04 编辑

3、速度
速度即音乐作品演奏的快慢,速度的改变往往导致作品形象的转变
(1)举一个比较通俗的例子:圣·桑《动物狂欢节》组曲,
[attach]23304[/attach][attach]23302[/attach]
《动物狂欢节》组曲中的第四首《乌龟》。这段旋律描写的是乌龟在庄严的行板中慢慢地爬行,这个主题来自奥芬巴哈的轻歌剧《天堂与地狱》序曲中的一段旋律,这段旋律风靡一时,直到现在我们还经常能听到这首表现了洗衣女们的“康康舞曲”。康康舞的配乐用了奥芬巴哈的这段旋律,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旋律原来的作者是谁了。
·雷诺阿(Jean Renoir)有一部电影叫《法国康康舞》。
[attach]23303[/attach]
到底是康康舞使红磨坊火了,还是红磨坊使康康舞红遍世界?
[attach]23305[/attach]
一张比较通俗的奥芬巴哈的唱片,音效非常好。

  [attach]23297[/attach]
第五首《大象》。
低音提琴演奏了一段相当笨拙的旋律,这段旋律来自柏辽兹《浮士德的沉沦》中《仙女的舞蹈》,翩翩起舞的仙女变成了笨拙的大象,再次证明了不同的速度可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

[attach]23306[/attach]
(2)肖邦C小调夜曲Op.481
这首作品开始速度是Lento缓慢的),再现时的速度是Doppio movimento快一倍),再现部的速度比原来的速度快了一倍,所以说,如果开始的旋律带有某种如泣如诉的情绪,那么,再现就带有明显的冲动激昂的情绪。
再如肖邦夜曲的第一首。同样的作品,由于演奏速度不同,鲁宾斯坦的版本(523”)和阿劳的版本(551”)带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attach]23295[/attach][attach]23293[/attach]
(3) 巴哈《三部创意曲》第二首。
由于巴哈原来没有速度标记,所以现有的乐谱标记的速度也是不一样的。车尔尼版本速度是快板(四分附点音附=100),彼得版速度标记是行板(四分附点音附=60)。因此钢琴家演奏的时间也就有所不同:席夫演奏的时间为210”,尼古拉耶娃227”,古尔德3’,速度快的就有点像舞曲,而速度慢的就变成了一首安静的田园曲。
[attach]23294[/attach][attach]23298[/attach][attach]23307[/attach][attach]23299[/attach][attach]23300[/attach]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1-2-9 09:33
惭愧惭愧. 我纯粹是兴趣使然的半吊子水平, 打搅了兄的好帖,静心再等兄继续开讲.
广陵散 发表于 2011-2-8 10:34

上次回帖少了一个字,我的意思是自己的音乐不能少,昨晚才发现。


作者: 强尼    时间: 2011-2-9 12:23
这个够专业!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1-2-9 18:41
上次回帖少了一个字,我的意思是自己的音乐不能少,昨晚才发现。
burt5177 发表于 2011-2-9 09:33

明白Burt 兄的意思。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1-2-10 14:05
好帖,正在抽时间学习欣赏中。
感觉上B老师有点像给中央政治局开学习班授课。
建议贴图举例时,不宜太多。找一两个代表性的作品即可。
最好还能指出是哪一段或者两者之间的区别、比较。。。。。。
估计行动派的《极品人生》学员会立即做功课的。
多了,不宜消化。反而记不住。
多嘴啦。老师请继续吧。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1-2-10 17:16
好帖,正在抽时间学习欣赏中。
感觉上B老师有点像给中央政治局开学习班授课。
建议贴图举例时,不宜太多 ...
ikushi 发表于 2011-2-10 14:05

其实我这个帖子版本比较是想让大家来一起参与的,在音乐方面我只是找出最有代表性的几个片段,其他的最好是大家来完成,我争取把这个帖子做好。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1-2-10 23:07

4、调性、调式
调式是指各种音高关系的体系,如:欧洲各种大小调,各国民族调式和我国的五声调式。近现代的人工调式以后再谈。
调性是指主音音高的位置,如:C大调中的“C”指的是调性,“大调”指的是调式。我国五声调式“宫(do)、商(re)、角(mi)、徵(so)、羽(la)”。宫调式和大调类似,羽调式像小调式。
欧洲古典乐派时期基本以自然大调(我国的宫调式)、和声大调、自然小调(我国的羽调式)、和声小调这四中调式为主。大调式充满明朗、抒情和阳刚之气,小调式则阴柔、暗淡并具有某些戏剧性。总之调式的色彩要比调性的色彩具体得多,如写命运的作品一般都是用B小调或C小调。
(1)
最著名的应该是斯美塔那交响套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二首,即《沃尔塔瓦河》中沃尔塔瓦河的主题了(弦乐演奏),小提琴刚进入的时候是小调,后来转到了大调,等到全曲最后的时候(汇入大海),由于使用了大调调式,整个主题显得更加波澜壮阔。
库贝利克的这张CD太有名了,估计是发烧友们人手一张,

[attach]23376[/attach]
我们通过视频可以看到库贝利克在《沃尔塔瓦河》的最后非常激动,有点控制不住了,非常有价值的一张LD

[attach]23393[/attach]
《我的祖国》钢琴版很“H”的一张唱片。

[attach]23390[/attach]
(2)
范吉列斯为电影《征服天堂》所作配乐中的主题音乐就是大小调交替的一个精彩例子,开始人声在低音区用的是小调,等到高音区就转入了大调,表现了史诗般的壮丽辉煌和宏伟气势,堪称史上最慑人恢弘的乐曲之一。

[attach]23382[/attach]
(3)
我国作品《瑶族舞曲》,乐曲主题以小调开始,第二句是第一句的反复,第三句转入大调形成对比,然后又回到开始时的小调。这首作品不仅有民乐版本而且还有管弦乐版本。

[attach]23391[/attach][attach]23377[/attach]
(4)
我国五声羽调式(la)作品
我国女作曲家辛沪光老师的交响诗《嘎达梅林》
[attach]23395[/attach]
(5)吴祖强老师的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
[attach]23389[/attach][attach]23386[/attach]
(6)商调式(re)作品(没找到这部作品的唱片)

[attach]23394[/attach]
(7)徵调式(so)作品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独奏小提琴第一次出现时所奏的主题就是徵调式。
[attach]23383[/attach][attach]23380[/attach]
《梁祝》的乐谱

[attach]23388[/attach][attach]23379[/attach]
8)多种调式结合的作品
民间乐曲《江河水》。调式为羽调式——宫调式——徵调式——羽调式。该曲原为管子演奏,后移植为二胡曲,又被改编为小提琴和声乐作品。
[attach]23381[/attach]
二、吉普赛调式作品
吉普赛调式的特点是有两个增二度。
1)最熟悉的应该是萨拉萨蒂的《吉普赛之歌》,穆特的这张唱片估计又是人手一张了。
[attach]23384[/attach]
2)吉普赛调式作品的另外一个著名的例子应该是李斯特的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李斯特认为吉普赛音乐就是匈牙利音乐。后来巴托克和柯达伊在进行完田野工作后否定了李斯特的这个观点,他们认为真正的匈牙利音乐来自农民的音乐。
[attach]23378[/attach]
三、西班牙弗拉门戈调式的作品
法雅的《三角帽》。
法雅在这部作品中运用了很多弗拉门戈风格的旋律、调式以及节奏,这是一张非常著名的唱片。
[attach]23387[/attach]
这是西班牙钢琴家拉罗查演奏法雅《三角帽》中的三首舞曲和其他几位西班牙作曲家的钢琴作品。
[attach]23392[/attach]
  歌剧《卡门》中最典型的西班牙风格音乐是第三、四幕之间的间奏曲。
西班牙音乐中最常见的调式是弗里吉亚调式,其特点是以mi为起音,常见低音进行la so fa mi。歌剧《卡门》第二幕的第一段音乐就是一首吉普赛风格的舞曲,在乐队模仿吉他拨弦的伴奏下,两只长笛演奏了一段热情奔放、色彩绚丽、感情丰富的吉普赛风格的旋律。
[attach]23385[/attach]
未完待续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2-11 07:58
B老师真是为人师表啊。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1-2-11 09:41
B老师真是为人师表啊。
shinelb 发表于 2011-2-11 07:58

谢版主!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2-11 10:57
B老师:应该是论坛和网友们谢谢您。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1-2-11 11:00
五指山之歌----陈健编曲
《五指山之歌》以一个民谣为素材,钢琴以五个音符引出一个安逸的旋律,小提琴随即予以回答。一连串的五音音阶后,小提琴奏出一个震音。
这时,开端的旋律以八度音及富于装饰的形式出现,并引出一个快板。
渔舟唱晚----黎国荃编曲
钢琴首先奏出一个富于五音音阶特色的乐句,小提琴接着以自由的形式奏出一个琶音。一个短的装饰后,钢琴奏出主题,而小琴随后加入,音乐段以一个泛音旋律为终结。
乐曲的第二部份是一段甚快板,小提琴表现出双音的独特音色,开端的旋律在尾奏中重现。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1-2-11 12:46
五指山之歌----陈健编曲
《五指山之歌》以一个民谣为素材,钢琴以五个音符引出一个安逸的旋律,小提琴随即 ...
牛仔 发表于 2011-2-11 11:00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1-2-11 13:15
本帖最后由 牛仔 于 2011-2-11 13:28 编辑
burt5177 发表于 2011-2-11 12:46

当年也买了太平洋公司出版的西崎松子《梁祝》,一直保存到现在
这版唱片除了《梁祝》外,第二面的几首乐曲也很不错。
可惜当年没买俞丽娜的。
又扯远了,望b老师继续。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1-2-11 13:40
本帖最后由 burt5177 于 2011-2-11 14:24 编辑
当年也买了太平洋公司出版的西崎松子《梁祝》,一直保存到现在
这版唱片除了《梁祝》外,第二面的几 ...
牛仔 发表于 2011-2-11 13:15

有一年请俞丽拿老师来演奏梁祝,有了零距离听俞老师一边演奏一边讲解的机会,才有了更多的了解,以前常听的一部作品但是却没有花更多的时间去分析它。我问俞老师如果演奏梁祝的时候您的琴弦断了怎办?她说“就用首席的琴”,她告诉我这种情况发生过。
[attach]23410[/attach][attach]23411[/attach][attach]23412[/attach]
[attach]23413[/attach]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1-2-11 20:55
请教一下Burt 老师,我国传统的调式和西方调式最大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宫调式的Do的音高是否和西方的C吻合?还是为了简便起见将宫调式的主音等同于C音?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1-2-11 21:10
请教一下Burt 老师,我国传统的调式和西方调式最大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宫调式的Do的音高是否和西方的C吻合? ...
广陵散 发表于 2011-2-11 20:55

您的意思是C宫调式和C大调的区别?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1-2-11 21:19
您的意思是C宫调式和C大调的区别?
burt5177 发表于 2011-2-11 21:10

我是泛指,比如说按照西方调式理论,某个调式是由一个音为中心,几个音组成的体系,这种调式是否在中国传统音乐中适用?换句话说,中国是的宫商角徵羽调是否也是如西方调式一样由一个主音和其他音组成的一个体系,如果不是,它又是怎样组合的?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1-2-11 21:57
本帖最后由 burt5177 于 2011-2-11 21:59 编辑
我是泛指,比如说按照西方调式理论,某个调式是由一个音为中心,几个音组成的体系,这种调式是否在中国传统音 ...
广陵散 发表于 2011-2-11 21:19

大概是一样,西方的调式如:大调:12345671,4是下属音,5是属音、7是导音,他们强调下属音和属音对主音1的支持,特别是导音7到主音的倾向,也就是导音7一定要解决到主音。
中国的的调式就不是这种理论,宫调式12345671,4和7是偏音。我们强调的是宫音上方的大三度1-3的关系。最重要的是旋律一听就是民族的12356而不是451,西方特别强调451古典乐派时期判断调性基本上离不开451这三个音和这三个功能,4下属功能、5属功能、1功能。如我们的大调式结束大部分是561、231。而西方古典音乐71,271。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1-2-11 22:12
B教授资料好丰富啊!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2-12 06:55
B教授资料好丰富啊!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1-2-11 22:12
是的,B老师诲人不倦,言传身教,是我等乐迷的福气。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1-2-12 15:33
大概是一样,西方的调式如:大调:12345671,4是下属音,5是属音、7是导音,他们强调下属音和属音对主音1的 ...
burt5177 发表于 2011-2-11 21:57

多谢burt老师指点,顿开茅塞啊!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1-2-16 00:25
本帖最后由 burt5177 于 2011-2-16 00:28 编辑

5、和声:音乐的“血肉”
和音:几个不同的音在同一时间结合(发声)叫做和音。
和弦:三个、四个或五个音高和音名都不相同的音组成的和音就是和弦。
和声:两个和弦以上的连续进行。
和声的作用有功能性和色彩性等不同侧重面。
一、功能性
在多声音乐作品中句子之间、终止之间都要通过和声体现。
解决:不协和的音进行到协和的音叫解决
阻碍终止:
古典音乐一般是两个乐句或者三个乐句为一段,第一句一般落在属(五级音)和弦上,第二句落在主和弦上,如果是三句的话,第二句落在六级和弦上叫做“阻碍终止”,第三句要结束在主和弦上。
二、和声的色彩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方面之一。如:印象派的和声与古典乐派和浪漫派的和声有很大的不同,在德彪西的作品中和声已经失去了古典音乐的功能意义,还有七和弦的七音不解决等等(以后会谈德彪西与拉威尔的不同)。
三、用和声来表现音乐(人物)形象
(1)
最著名的例子应该是柴可夫斯基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最开始的几个和弦了,在这里老柴用几个和弦来表现劳伦斯神父的形象,这些四部和声的平稳进行十分接近古老的格利戈里圣咏与古俄罗斯教堂音调。

[attach]23645[/attach]
(2)
格里格《皮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第一曲《朝景》的开始部分,通过和声的三度色彩性转调来描绘清晨阳光是如何让穿进树林的。

[attach]23644[/attach]
(3)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集第二集的第一首《雾》,就是用C和降C和声的叠置来描写模糊不清的雾。这套唱片季泽金的触键、色彩变化以及踏板的运用太“给力”了

[attach]23646[/attach]
(4)
穆索尔斯基的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序幕中的第二景开头的钟声,用两个不断反复的和弦来描绘钟声。

[attach]23643[/attach]
(5)现代音乐中还有同时使用不同调的和弦,如前面提到的《春之祭》就是用两个不同调的和弦来表现人们的舞步(春之舞)。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1-2-16 16:56
burt老师能否就德彪西的“雾”详解一下季雪金处理的特点,用您的话就是,“触键、色彩变化以及踏板的运用”到底“给力”在何处?和米开兰杰利(Burt老师想必也收有此套)比较高哪里?这是我一直以来困惑的地方,对季雪金广受推崇的德彪西的钢琴音乐的漠然。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1-2-17 00:12
burt老师能否就德彪西的“雾”详解一下季雪金处理的特点,用您的话就是,“触键、色彩变化以及踏板的运用” ...
广陵散 发表于 2011-2-16 16:56

我白天把这两张唱片找出来听一听(对比),再回复广兄。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1-2-17 00:46
音程、时值、力度不变,但在不同的演奏家手上,出来的音响是这么不同。吉泽金的奥妙何在?请B教授解惑。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1-2-17 11:51
我白天把这两张唱片找出来听一听(对比),再回复广兄。
burt5177 发表于 2011-2-17 00:12

Burt 兄请随意,不着急,在您工作之余空闲时比较也未迟。而且我的感觉是听德彪西极需环境心境的配合。多谢了。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1-2-18 16:51
回复 burt5177 的帖子

伯恩斯坦老柴和积雪琴德彪西太馋人啦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1-2-19 00:03
回复

伯恩斯坦老柴和积雪琴德彪西太馋人啦
Roseknight_gao 发表于 2011-2-18 16:51

这两张也是我喜欢的唱片。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1-2-19 00:05
本帖最后由 burt5177 于 2011-2-19 00:14 编辑
Burt 兄请随意,不着急,在您工作之余空闲时比较也未迟。而且我的感觉是听德彪西极需环境心境的配合。多谢 ...
广陵散 发表于 2011-2-17 11:51

回广兄:季雪金和米凯兰杰利都是我心中的大师,但是他们俩给我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一个是很亲切,一个像是“精神领袖”。这两张唱片都很有名,不好说哪一个更好,我只能谈谈他们录音给我的感觉和我更喜欢哪种诠释方式。

德彪西前奏曲的标题很有意思,是放在每部作品的结尾而不是开始,这套前奏曲不是单纯地对自然的描写,不是音乐图画,而是对一种气氛、一种心理状态的复杂而细腻的再现,这套前奏曲由于它的音响效果与色彩表现成为钢琴文献中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第二册第一首《雾》据说灵感来自透纳(TURNER)的水彩画,我不清楚是哪一幅。德彪西在这首前奏曲中创造出一种迷蒙的音响幻境,这首作品是出了名的难,在对键盘和踏板的控制能力方面对钢琴家要求非常高。
开始左手的旋律(右手是色彩斑斓的和声效果)季雪金演奏的很连、很清楚,这段左手旋律的踏板听上去很像季雪金那著名的“半音踏板”,估计踏板不是完全地放掉,而是四分之一踏板和颤音踏板交替运用。旋律线条也很清楚,也比较符合德彪西的这首前奏曲的意境,接下来的带有装饰音的的单音旋律季雪金处理不是很响,特别是双手八度的旋律部分在音响效果上处理的非常好,触键比较慢,而且很深。有点像珠宝的“暗处理”。
我喜欢这个录音的理由是季雪金演奏非常细腻、纯真、自然、音乐很连,特别是触键和踏板,季雪金这首前奏曲的触键是根据“曲意”(作品的内容)需要来安排触键的速度和力度。这首前奏曲踏板的运用更是精彩。我曾经看过某钢琴家光脚录德彪西的作品,足以证明德彪西作品中踏板运用的细腻。

米凯兰杰利开始的地方音响效果极为干净,整曲也是这样非常干净(我觉得稍微有一点点干,可能是踏板换的太干净了),接下来的带有装饰音的的单音旋律米凯兰杰利处理的略微响了一点,而且下键也稍快,双手八度的旋律米凯兰杰利在音响处理上和季雪金差别比较大,触键速度快,触键速度快给我的感觉是声音有点亮,比较现实,并不是太朦胧,几遍听下来我觉得米凯兰杰利的这首前奏曲演奏的比较理性,强调每个声部的清晰,声音与色彩稍微亮了一点,给人很“实”的感觉。

透纳的几幅画
[attach]23908[/attach][attach]23909[/attach][attach]23910[/attach][attach]23911[/attach]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1-2-19 00:12
B老师的分析实在精彩!
最近刚收到弗朗索瓦的德彪西,又是另一番天地了,即便韦尔纳·哈斯的德彪西,也和他的老师完全两个味道。吉泽金的踏板运用确实是古今一人。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1-2-19 00:17
B老师的分析实在精彩!
最近刚收到弗朗索瓦的德彪西,又是另一番天地了,即便韦尔纳·哈斯的德彪西,也和他 ...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1-2-19 00:12




作者: metamophore    时间: 2011-2-19 00:19
德彪西所写好像都不是B老师所列这几张,我看过原作,具体名字已经忘了。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1-2-19 00:23
德彪西所写好像都不是B老师所列这几张,我看过原作,具体名字已经忘了。
metamophore 发表于 2011-2-19 00:19

具体的我也不知道,只是找了几张画而已。


作者: halyp    时间: 2011-2-19 16:09
极品人生的极品帖子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1-2-21 09:12
回广兄:季雪金和米凯兰杰利都是我心中的大师,但是他们俩给我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一个是很亲切,一个像是 ...
burt5177 发表于 2011-2-19 00:05

非常感谢Burt兄精彩深刻的回复,收益匪浅啊。
兄对季雪金演奏的分析,特别是踏板运用真可谓是金玉之言,若非兄的分析,不知道我自己琢磨到猴年马月。。我得花时间再去好好听听季大师的演奏。再次感谢Burt兄,以后还请多多指教。


作者: alma    时间: 2011-2-21 23:52
回广兄:季雪金和米凯兰杰利都是我心中的大师,但是他们俩给我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一个是很亲切,一个像是 ...
burt5177 发表于 2011-2-19 00:05


聆听到了专家的赐教,善莫大焉。



作者: scfan    时间: 2011-2-22 08:41
今晚重听一下季、米两位大师的演绎,感谢B老师的精彩解析!
作者: burt5177    时间: 2011-3-3 17:28
本帖最后由 burt5177 于 2011-3-3 18:08 编辑

7、音区
音区通常的分法是高、中、低三种。各音区的特点是:音区愈高发音愈清澈明朗,音区愈低发音愈暗淡、低沉,而中音区则饱满圆润。
高音区最典型的例子是瓦格纳的《罗恩格林》第一幕前奏曲开始那段弦乐演奏的音乐,
[attach]24939[/attach][attach]24937[/attach]
这段“圣洁、庄严的圣杯动机“的配器手法对后人的影响很大,特别是现在的影视配乐。指挥家KEMPE在设计多层次的音乐有很多办法,这方面我们可以听他指挥的理查•斯特劳斯的交响诗等乐队作品的唱片。买唱片很多时候是不买闹心、买了更闹心。这两套《罗恩格林》我更喜欢索尔蒂的这套音效非常好。
低音区的例子前面谈过的《动物狂欢节》组曲中的大象,这段音乐如果用其他乐器的低音区比如长笛、小提琴、小号都不合适,他们的音响不够低。
中音区的例子到处都是,因为中音区更多地是表现叙述、抒发、赞颂等等。如: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副部主题开始就是用的中音区。
格里格《皮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奥赛之死》是运用低音区——中音区——高音区而将悲哀的情绪推向高超的经典范例。
[attach]24940[/attach]
另外普罗科菲耶夫在《彼得与狼》中用长笛的高音区表现小鸟,用大管表现老爷爷获得了非常形象的效果。
[attach]24941[/attach]
8音强(力度)
举一个最著名的范例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第一乐章的插部,这就是著名的“侵略插部”,表现侵略者的脚步,小军鼓在11次的主题变奏中贯穿始终,反复敲击100多次。通过这段音乐的力度变化我们可以感受到力度在音乐发展中起着重大的作用。这是我最喜欢的老肖第七交响曲版本之一。
[attach]24938[/attach]
9音色、演(唱)奏法
人声和各种乐器各有不同的音色。人声的音色随人而异,有显著的个性,为任何乐器所不及。各种乐器单独的音色和音色的配合可以产生无穷的变化;大体上说,木管乐器擅长于表现田园风味,铜管乐器擅长于表现威武、雄壮的气概,打击乐器擅长于表现戏剧性效果(如老肖的交响曲),弦乐器擅长于表现抒情。
斯美塔那交响诗《沃尔塔瓦河》开始沃尔塔瓦河的两个源头,第一个源头长笛明亮而冰冷的音色,第二个源头单簧管较为温暖的音色,这两个乐器的运用实在是太精彩了。
[attach]24942[/attach]
演(唱)奏法是指乐器和人的不同发声方法,如各种乐器的连奏、断奏、跳音、滑音、颤音、泛音中的各种不同的发声和演唱方法。
演奏法:
如《梁祝》中的模仿中国乐器的揉弦和滑音。
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中的滑音明显带有美国爵士演奏风格。
当代音乐中还出现了音色音乐如:潘德列斯基的《为广岛的死难者而作》,它的特点在于通过传统的弦乐器合奏来模仿电子音乐。
[attach]24943[/attach]


音色旋律如德国先锋派领军人物拉亨曼,拉亨曼是用乐器的音色作曲。
[attach]24944[/attach]
10、织体。
音乐的织体:
1)单声织体(齐唱、齐奏和八度演奏)
2)支声织体:齐唱中带有附生性的旋律
3)复调织体:几个各自独立生不同时结合(巴赫),包括支声复调(同一个旋律不同形式的结合)、对比复调(两个以上不同旋律同时结合著名的例子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中的《两个犹太人》)和模仿复调(同一旋律隔开一定的时间距离在各个声部中轮流出现,如大合唱中的轮唱)。
4)主调音乐织体:由旋律与和声结合。持续低音(固定低音)、和弦式、分解和弦式等。
5)主、复调的混合织体(主调音乐作品中带赋格的作品)等。

要想了解音乐的发展手法请听下回分解。
作者: 广陵散    时间: 2011-3-4 09:20
Burt老师隔一段时间写一回非常适合,每回的内容要找来材料一一对比学习也够我忙活一阵子的了。冒昧问一下,Burt老师这音乐学习小说一共有几回?
作者: Roseknight_gao    时间: 2011-3-4 09:29
估摸着没个百二十回也得有个八十回整
受益良多
作者: 重庆小蒋    时间: 2011-3-8 12:22
   受益匪浅···向前辈学习了!
作者: im7788    时间: 2020-1-2 15:10
谢了,值得推介的音乐常识补课
作者: guliec666    时间: 2020-1-3 12:56
路过!!!学习、、、实践出真知!!!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