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黑胶唱片的不同版次录音效果是否有差异 [打印本页]

作者: baiteng    时间: 2011-2-28 10:22
标题: 黑胶唱片的不同版次录音效果是否有差异
这个也是一直没搞明白的问题,就拿DECCA举例,DECCA一般同一个录音会有ED1,ED2,ED3之分,从收藏上来说当然是ED1头版更有意义,但是撇开收藏单从录音来说,同一张唱片的不同版次(ED1,ED2,ED3)在声音上真的有差距吗?或者差距有多大呢?至少搞明白这个疑问对我来说一些对自己不是太重要的曲目就可以考虑ED2,ED3了,这样毕竟省钱了。望各位使用黑胶的朋友解惑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2-28 10:36
肯定是有差别的。迪卡的ED3效果已经很好了。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1-2-28 11:10
本帖最后由 牛仔 于 2011-2-28 11:11 编辑

录音是没有版次之说的,ED1,ED2,ED3应该是指母盘制模压片次数,如ED1是指用母带首次制模压盘,ED2是用母带再次制模压盘。。。
如果是用于收藏,头版是首选。
如果是用于聆听,选价格合适的。

作者: 远视眼    时间: 2011-2-28 11:17
如果品相相同,当然是版次决定了一切,ED1>ED2>ED3;
但是往往ED1的品相,使用和保养情况有可能不如ED2,ED3的,我个人的观点是品相第一,坚决反对唯版次论;ED1 性价比未必高。
作者: yes!    时间: 2011-2-28 22:00
想知道葡萄的味道当然得亲自尝一尝,我尝过的感觉是非常大!
不单止不同的版次之间,就算是同一版次的唱片,有些唱片由于发行量非常大,比如大卫贝小协的蓝地球,不同的刻码出来的差异也十分明显,我和一帮朋友试过同时对比过三张大卫贝小协,居然都听出明显的区别。至于同一张ED1、阴影狗、白金狗,类似的情况同样有。
但也有些头版发行量飞常少的唱片,头版同二版的差异就有可能非常少。
至于差距的大少,绝对与你系统的分析力是成正比的,如果用一个MM唱头的话,这种差别会很少,甚至听不出来。
玩黑胶绝对不是省钱的事,纯粹为了聆听的话,没必要玩黑胶了,MP3足矣!
作者: a_jie    时间: 2011-3-1 09:25
ls的握握手!!!
你戳中了很多人的死穴.
你比我更偏激,拿MM和MP3相提并论,小心被人说你水平差,嘿嘿.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1-3-1 09:36
模拟器材制造是有精密度存在,器材调整同样也会有精确度,而人对音乐的认识也会不相同的。有的人也许一辈子都听不到真正的立体声,但不代表他(她)不会到处乱说
作者: baiteng    时间: 2011-3-1 10:27
录音是没有版次之说的,ED1,ED2,ED3应该是指母盘制模压片次数,如ED1是指用母带首次制模压盘,ED2是用母带再 ...
牛仔 发表于 2011-2-28 11:10

我就是说压片刻片的版次,没表达清楚,呵呵



作者: baiteng    时间: 2011-3-1 10:31
想知道葡萄的味道当然得亲自尝一尝,我尝过的感觉是非常大!
不单止不同的版次之间,就算是同一版次的唱片 ...
yes! 发表于 2011-2-28 22:00


如兄所言那就是差别很大了,我是没有比较过同唱片的不同版次,如果ED1,ED2,ED3有明显可闻差别那看来想省钱就困难了



作者: baiteng    时间: 2011-3-1 10:33
另外,ED1比ED2声音更好是普遍现象还是特例呢?
作者: 虎口脱险    时间: 2011-3-1 10:59
Baiteng老兄你手上的ED1够你享用个三两年的了,收ED2/ED3的事还是交给兄弟们办吧,等你新的黑胶系统调整好了我们再慢慢排班来版次大比拼吧!
作者: a_jie    时间: 2011-3-1 11:05
这个问题水很深啊.
LZ提出了这个问题,估计是分不出其中的差异,至少是尚未掌握分辨其中差异的方法.
那只好首先从理论上来分析,就拿decca来举例.
所谓的ED1,ED2,ED3,ED4,就是对应decca在不同年份压片所使用盘标.
太复杂了,不想说得太细.
大约是63年前使用ED1,66年前使用ED2,70年前使用ED3.
我先放下同版次压碟先后的差异(也就是说:白版碟,电台版与普通版的差异),因为这对音响重放系统的要求更高!
从理论上说:最简单,差异最大就是ED1与ED4的差别.
首先就要了解他们之间到底相差了什么.
63年前就有ED1发行了,最早是58年,如果这个录音版本销路很好,到了70年代用ED4再复刻发行,这中间相差了差不多20年.
要知道当年是用模拟磁带来记录的,在这20年中,母带经历了地心磁力,磁带本身的磁复制等等的影响,无论保存得多么好,其所记录的音乐信息早已丢失得不少,再用这条母带来做模压碟,
这其中的差异就不用我来说了吧.
作者: a_jie    时间: 2011-3-1 11:08
模拟器材制造是有精密度存在,器材调整同样也会有精确度,而人对音乐的认识也会不相同的。有的人也许一辈子 ...
牛仔 发表于 2011-3-1 09:36


如果从源头上就已经丢失了的信息,后面的器材就算是更伟大,也无法将已经丢失的信息凭空塑造出来吧?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1-3-1 11:19
如果从源头上就已经丢失了的信息,后面的器材就算是更伟大,也无法将已经丢失的信息凭空塑造出来吧?
a_jie 发表于 2011-3-1 11:08

凭空想象使用MM头就是“从源头上就已经丢失了的信息”是不可取的。一个行业生产是有标准的,唱片和唱头生产同样有标准。MC头确实是要比MM头灵敏,但不等于MC头能读取的信息,MM头读不到。



作者: a_jie    时间: 2011-3-1 11:33
你要坚持说读得到,那真的是恭喜你了.
因为我也分不清双囍和苏烟的差别,就在昨天.
作者: yes!    时间: 2011-3-1 21:18
我这个人是有一句说一句,得罪莫怪。
如果MM头和MC头分不出区别的,那就像LS说的,恭喜你!
我自己就是从最便宜的唱盘唱头玩起,偏偏耳朵不争气,不到一年就升级到LYRA了。
区别?我觉得根本在于信息量之多寡,但我可以负责任的说,世界上没有一个生产唱头的厂家会说自己的唱头会有几多信息量,这个我想恐怕是连他们自己也无法说得清,估计也没有仪器可以测量出来,但耳朵是肯定能听得出来。
我最初用思雅15唱头时,听歌剧人声能分开两边是没问题的,但乐队和合唱团同歌手之间几乎是没有距离的,之后上了一个中低档的MC头,距离出来了,到现在用的LYRA,不单止乐队、歌手、合唱团的层次分明,连歌者在舞台上走来走去也一清二楚了!什么原因?我认为归根到底就是信息量的问题。
隔壁论坛有位仁兄用他的MM头,说这张录音好,那张录音不好,以我过来人的感觉来说,就像让一个小屁孩来分辨李察和人头马般搞笑。
作者: yes!    时间: 2011-3-1 21:37
DECCA和LONDON的压片是最复杂的,除了压片mother、stamper、master有区别外,几位刻片的工程师刻片的风格也不尽相同。普遍来说当然是ED1要比ED2好声,但也跟个人的喜好和器材关系有极大关系。比如我的一个朋友,非常喜欢动态大的录音,偏偏他又要玩LINN12的唱盘,因此他就偏好Ted Burkett的刻片,也就是在DECCA、LONDON唱片盘芯6点钟位置可以看到的刻码号最后一位"G"所代表的刻片师,在他来说,G刻片的ED2是会比E刻片的ED1要好声的。
作者: a_jie    时间: 2011-3-1 22:08
我最初用思雅15唱头时,听歌剧人声能分开两边是没问题的,但乐队和合唱团同歌手之间几乎是没有距离的,之后上了一个中低档的MC头,距离出来了,到现在用的LYRA,不单止乐队、歌手、合唱团的层次分明,连歌者在舞台上走来走去也一清二楚了!什么原因?我认为归根到底就是信息量的问题。
yes! 发表于 2011-3-1 21:18


顶你这一句!
音响系统的极限就在于此.
很多人喜欢所谓的音乐味,其实就是音色,随便一套音响再加上EQ,就能推出自己满意的味道.
真正的hi-end系统所追求的就是将唱片所记录的信息,最大极限地重放出来.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1-3-1 22:20
我觉得根本在于信息量之多寡,但我可以负责任的说,世界上没有一个生产唱头的厂家会说自己的唱头会有几多信息量,这个我想恐怕是连他们自己也无法说得清,估计也没有仪器可以测量出来,但耳朵是肯定能听得出来。

yes! 发表于 2011-3-1 21:18

给你这么长时间也不改一改啊?唱头里面有信息,这还是头一次听说



作者: yes!    时间: 2011-3-1 22:24
给你这么长时间也不改一改啊?唱头里面有信息,这还是头一次听说
牛仔 发表于 2011-3-1 22:20


不需要吧,我说的是唱头能发掘出多少唱片里面的信息量。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1-3-1 22:25
我最初用思雅15唱头时,听歌剧人声能分开两边是没问题的,但乐队和合唱团同歌手之间几乎是没有距离的,之后上了一个中低档的MC头,距离出来了,到现在用的LYRA,不单止乐队、歌手、合唱团的层次分明,连歌者在舞台上走来走去也一清二楚了!什么原因?我认为归根到底就是信息量的问题。

yes! 发表于 2011-3-1 21:18

V15败在你手里,真是遗憾
要知道你听的黑胶母盘测试都是用这头。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1-3-1 22:27
不需要吧,我说的是唱头能发掘出多少唱片里面的信息量。
yes! 发表于 2011-3-1 22:24

连基本的概念都在错,又会有多少人被误解



作者: a_jie    时间: 2011-3-1 22:32
连基本的概念都在错,又会有多少人被误解
牛仔 发表于 2011-3-1 22:27


我并不认为是概念上的错误,起码我能够明白他想表达的意思.
网上用文字来探讨,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毕竟这里不是学术讨论.
但我不希望看到揣着明白装糊涂.


作者: yes!    时间: 2011-3-1 22:49
连基本的概念都在错,又会有多少人被误解
牛仔 发表于 2011-3-1 22:27


无语 教授装糊涂在中国是最常见不过的了,牛仔教授大可以当我讲的是放屁,我从来不强求别人认同我的观点。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1-3-1 22:52
无语 教授装糊涂在中国是最常见不过的了,牛仔教授大可以当我讲的是放屁,我从来不强求别人认同 ...
yes! 发表于 2011-3-1 22:49

漏洞百出的理论你觉得值得回答吗?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1-3-1 22:55
无语 教授装糊涂在中国是最常见不过的了,牛仔教授大可以当我讲的是放屁,我从来不强求别人认同 ...
yes! 发表于 2011-3-1 22:49

但是要告诉你俩:说话要放尊重点



作者: a_jie    时间: 2011-3-1 22:59
算了,失去了讨论的意义了.
作者: yes!    时间: 2011-3-1 23:17
这本来就不是什么理论,实践经验罢了,也不是什么辩论大会,教授你无需回答的
a_jie说得对,我也没兴趣讨论。
作者: amrs    时间: 2011-3-2 07:33
网上交流,言语简短,难免错漏,明白就行。
钻文字漏洞的再辩论,没意思。
很好贴子,可惜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3-2 08:49
不是什么大事,可以继续的。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1-3-2 09:29
模拟器材制造是有精密度存在,器材调整同样也会有精确度,而人对音乐的认识也会不相同的。有的人也许一辈子 ...
牛仔 发表于 2011-3-1 09:36

看来两位不愿谈,同时还在期待着结果,那就告诉你们吧
影响唱头拾音最大的地方,就这三句话。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1-3-2 09:55
看来这陷井还能装几只“大头虾”
作者: amrs    时间: 2011-3-2 10:09
"器材调整同样也会有精确度"

对于大多数的模拟黑胶音乐爱好者可说是接近圣杯传说的境界,但通过何种方式,方法方可寻求如牛兄话语间圣杯光辉搬的"器材调整同样也会有精确度".

作者: baiteng    时间: 2011-3-2 10:44
各位适当争论很好,但是要控制住火气。
我们应该把这问题搞清楚黑胶唱片价格不低,特别是头版,如果声音差别不大,每张都买头版那么里崩溃也就不远了,毕竟人民币不是橘子皮

作者: baiteng    时间: 2011-3-2 10:47
好的唱头可以获取更多信息量这个是有道理的,欢迎继续探讨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1-3-2 10:51
"器材调整同样也会有精确度"

对于大多数的模拟黑胶音乐爱好者可说是接近圣杯传说的境界,但通过何种方式, ...
amrs 发表于 2011-3-2 10:09

如何调整自己的唱盘,是一个想玩好黑胶的人必须懂得的。用何种方式达到目的,只能靠经验与智慧了



作者: baiteng    时间: 2011-3-2 11:29
如何调整自己的唱盘,是一个想玩好黑胶的人必须懂得的。用何种方式达到目的,只能靠经验与智慧了

...
牛仔 发表于 2011-3-2 10:51


我的想法是唱盘可以用最容易调整的,唱头要用负担得起的最好的那个,这个出好声可能会比较大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1-3-2 13:28
我的想法是唱盘可以用最容易调整的,唱头要用负担得起的最好的那个,这个出好声可能会比较大
baiteng 发表于 2011-3-2 11:29

baiteng兄感谢你的大度
选择什么样的唱头?应根据你用的盘、臂、唱放、系统整体的频响、便用情况和价格来综合考虑会好点


作者: a_jie    时间: 2011-3-2 18:52
"器材调整同样也会有精确度"

对于大多数的模拟黑胶音乐爱好者可说是接近圣杯传说的境界,但通过何种方式, ...
amrs 发表于 2011-3-2 10:09


amrs大大我看还是算了吧,一个具备动手能力(更不要说能调至精准需要超强动手能力)的人会抱着MM不放?
哈哈,你懂的.......



作者: a_jie    时间: 2011-3-2 19:04
我们应该把这问题搞清楚黑胶唱片价格不低,特别是头版,如果声音差别不大,每张都买头版那么里崩溃也就不远了,毕竟人民币不是橘子皮baiteng 发表于 2011-3-2 10:44


yes对声音的描述有这样一段话:我最初用思雅15唱头时,听歌剧人声能分开两边是没问题的,但乐队和合唱团同歌手之间几乎是没有距离的,之后上了一个中低档的MC头,距离出来了,到现在用的LYRA,不单止乐队、歌手、合唱团的层次分明,连歌者在舞台上走来走去也一清二楚了!什么原因?我认为归根到底就是信息量的问题。

你的(或者有没有在)音响系统听到过如yes所描述的那样:不单止乐队、歌手、合唱团的层次分明,连歌者在舞台上走来走去也一清二楚了.
如果能够听得出来的话,那么你的问题就解决了,因为版次PK的就是谁更清晰,又或者是清晰度与价格之间的差距,就考验你心目中的性价比了.
如果听不到,又或者是不相信音响系统能够还原出那种境界,那不要说是ED1,就算电台版,工厂版甚至试听白版都是神马浮云!!!(但不保证以后有机会能够听到的话会后悔,哈哈)



作者: amrs    时间: 2011-3-2 20:33
本帖最后由 amrs 于 2011-3-2 20:52 编辑

思雅15亦是俺进入黑胶系统播放所使用的首枚唱头,yes的感受深有体会。从跌跌碰碰的开始到略知一二的现在,越发感到模拟播放不可思议的博大精深。调整系统整套工具不断更新选择(高精准水平仪,各种调整规尺,放大镜,唱重仪,消磁器,红外转速测试仪。。。。。。)可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转盘设置妥当与否;动态,静态的水平就没任何进步的空间;悬挂都在最佳状态了吗;驱动带张驰是否有度;可言牵一发而动全身,游走天堂,地狱皆一念间,心中如明镜高悬的调整精确度仿如圣杯从没敢言得到只求不断接近。。。。。
作者: a_jie    时间: 2011-3-2 20:47
调整系统整套工具不断更新选择(高精准水平仪,各种调整规尺,放大镜,唱重仪,消磁器,红外转速测试仪。。。。。。)可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转盘设置妥当与否;动态,静态的水平就没任何进步的空间;悬挂都在最佳状态了吗;驱动带张驰是否有度;可言牵一发而动全身,心中如明镜高悬的调整精确度仿如圣杯从没敢言得到只求不断接近。。。。。amrs 发表于 2011-3-2 20:33


弱弱地问大大一句:
如果最前端仍是思雅的V15,那后面的一切一切,还有意义吗?



作者: amrs    时间: 2011-3-2 21:02
本帖最后由 amrs 于 2011-3-2 21:11 编辑

在我浅薄的记忆里要 思雅15得到V2的 信息量那无异于 缘木求鱼吖。
作者: a_jie    时间: 2011-3-2 21:06
哈哈,哈哈.
明白,明白.
作者: mm33    时间: 2011-3-2 21:14
想知道葡萄的味道当然得亲自尝一尝,我尝过的感觉是非常大!
不单止不同的版次之间,就算是同一版次的唱片 ...
yes! 发表于 2011-2-28 22:00



yes!兄所言虽夸张,但在理!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1-3-2 21:26
看来这几位都是些玩黑胶不出十年的人物啊
路漫漫,慢慢探索吧!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1-3-2 21:56
看来这几位都是些玩黑胶不出十年的人物啊
路漫漫,慢慢探索吧!
牛仔 发表于 2011-3-2 21:26


人民的老黄牛教授:不要光顾着上“黑”课!有时间来我这里品蚝如何?



作者: mm33    时间: 2011-3-2 22:03
看来这几位都是些玩黑胶不出十年的人物啊
路漫漫,慢慢探索吧!
牛仔 发表于 2011-3-2 21:26



牛仔兄宽宽心,确实我玩LP也就刚刚开始没多长时间,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时间磨练。记得02年刚刚接触LP时,身边的烧友就告诫要从调整锻炼。比较典型的就是用LINN LP-12,周围用的人真不少,但要说真的出了好声音的也还就是玩了近20年的老烧友,虽然他仅仅用的是AT33。

但不可否认的是,认识是需要积累和被学习的。所以,您这么一说,不由得对您的调整经验就更加向往了。如有可能,还请多多指教一二。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1-3-2 22:35
人民的老黄牛教授:不要光顾着上“黑”课!有时间来我这里品蚝如何?
ikushi 发表于 2011-3-2 21:56

谢谢郁兄,有空一定去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1-3-2 22:36
本帖最后由 牛仔 于 2011-3-2 22:39 编辑
牛仔兄宽宽心,确实我玩LP也就刚刚开始没多长时间,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时间磨练。记得02年刚刚接触LP时 ...
mm33 发表于 2011-3-2 22:03

mm33兄如有得罪,请多多包涵

正因为很多人都说MM头不好,因此本人一直有在玩。但得到的答案并非如此。




作者: mm33    时间: 2011-3-2 23:19
mm33兄如有得罪,请多多包涵

正因为很多人都说MM头不好,因此本人一直有在玩。但得到的答案 ...
牛仔 发表于 2011-3-2 22:36


牛仔兄,何来的得罪啊!呵呵。

从您的感受看,调整确实是非常的重要。但还是说句您不爱听的话,就个人经历而言,在用过MM头之后,大概还用了2年多的MI头,味道也很好,当时也很满足,但最后还是用到了MC。虽然现在有时还琢磨是否用回MI,但这决心还是很难下的,尤其是听了一些高级唱头后,更能理解唱头的重要。

浅见,请指正。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1-3-2 23:26
牛仔兄,何来的得罪啊!呵呵。

从您的感受看,调整确实是非常的重要。但还是说句您不爱听的话,就个 ...
mm33 发表于 2011-3-2 23:19

在八十年代,玩黑胶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就是“黑胶器材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当能理解这句话,我想你一定是黑胶高手



作者: mm33    时间: 2011-3-3 09:25
在八十年代,玩黑胶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就是“黑胶器材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当能理解这句话,我想你一定是黑 ...
牛仔 发表于 2011-3-2 23:26


如牛仔所言,确实听过很多人这么说过。个人也相信平价器材能出好声音,并在努力践行中。

但就器材、唱片而言,虽有炒作的泡沫在内,但高价产品的必须成本还是占了多数,而这些个成本的投入对于金耳朵们还是很敏感的。唱片方面,印象中坛中曾有高人分析过ED1、蓝音标等唱片当年的售价,那也是令普通人咂舌的。器材更是不用说了,90年左右,一套马克就足以横扫草根们的信心,如今大家的见识广了、渠道多了,自然有所对比平价。

窃以为,平价器材能出好声音,说明调整、搭配比较见功底,但要追求极致,没有投入是难以提高的。听音乐如此,演音乐更是如此。80年,估计国内就没几台斯坦威。

嘿嘿,浅见,仅供莞尔。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1-3-3 09:52
本帖最后由 牛仔 于 2011-3-3 09:53 编辑
如牛仔所言,确实听过很多人这么说过。个人也相信平价器材能出好声音,并在努力践行中。

但就器材、 ...
mm33 发表于 2011-3-3 09:25

看来mm33兄还是不明白这句话
“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是好走与不好走的差别,但成功的喜悦程度与收获是不一样的。



作者: baiteng    时间: 2011-3-3 09:55
mm33兄也是对黑胶有丰富经验的用家了,对黑胶用家来说在搞清楚版次不同对声音的影响后,更可以延伸开来,探讨更加深奥,复杂,有趣的不同的唱盘,头,臂,放的组合调整对声音的影响。
我自己的感觉版次不同声音会有差别,黑胶我没有实际对比过,在我对比过的老版CD卡拉扬贝5/6,头版01明显比PDO有更大的音场,更饱满,具有更温暖的音色,更多的微弱细节,由此我推断CD都有如此不同黑胶的不同应该更甚。
硬件来说我个人偏向于好调整的硬盘或是软硬盘,以此为基础搭配合适的唱臂和唱头,而唱头我会选择能负担的最好的那个,在为这些组合找到最好声的那个唱放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1-3-3 11:03
如牛仔所言,确实听过很多人这么说过。个人也相信平价器材能出好声音,并在努力践行中。

但就器材、 ...
mm33 发表于 2011-3-3 09:25


读完mm33与牛仔两位仁兄的真心对话,本人深受启发。
但就这两段对话而言,我更倾向于赞同mm33兄的观点。
牛仔兄所转述的经典名言:“黑胶器材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只能举只手赞成。理由是:
器材肯定有高低之分。这是指硬件,是客观的现实存在(亮亮牛兄的宝贝就能说明的);
器材则没有贵贱之分。这是指软件,是主观的技术专利(玩家的真本事)。
好在牛兄此言有时间定语:是发生在音响器材工艺和玩家技术不是很“发达”的上个世纪80年代。记得本人曾经固执的讲过:没有垃圾的器材,只有垃圾的玩家。
贵价器材出好声,理所当然;平价器材出好声,则更见主人的功底!
不过,本人以为这里的“好声”,字虽同而意应有所区别的。情形如同黑胶的头版与复刻?
好在“条条道路通罗马”,贡献出途中收获的喜悦和快乐,让《极品人生》的大伙儿分享。




作者: mm33    时间: 2011-3-3 13:40
读完mm33与牛仔两位仁兄的真心对话,本人深受启发。
但就这两段对话而言,我更倾向于赞同mm33兄的观点 ...
ikushi 发表于 2011-3-3 11:03


其实作为个人而言,最希望是花最少的调整精力来听唱片,但毕竟还得要去调整,所以就指望用法拉利跑完去罗马的路了。嗬嗬嗬。

作者: yes!    时间: 2011-3-3 14:22
“黑胶器材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客观上我认为是不可能的,但正如ikushi兄所言,“好声”的定义各人就肯定存在差别了。
如我等俗人,听歌剧我希望可以听到乐队、歌手、合唱团之间清晰得层次,良好的空间感,听葛洛米欧,我想知道他的这次演奏时用的是瓜内里还是斯拉蒂瓦,听圣桑第三交响曲,我想听到管风琴充沛的能量和清晰的低频质感。
但如同我认识的一些老一辈黑胶友里面,他们就有着几乎完全不同的“好声”标准,非常注重中频部分的密度、质感,不管是什么版次的唱片,甚至是在汽车里播放MP3,只要人声一响起,他们就能分辨出这个是SCHWARZKOPF还是RITA STREICH,其他的神马信息量、层次感都是浮云,天龙103和思雅15已经足以带给他们聆乐的喜悦和感动。
老实讲,我个人是很难认同这样的“好声”标准,但同样我也不会要求别人认同我的标准,毕竟这是十分主观的东西。
至于器材的调整,是每个玩黑胶的爱好者必做的功课,犹如厨师烹饪,同样一颗大白菜,一百个厨师能煮出一百种不同的味道,超级大厨更可以将大白菜煮出几百种味道,但有人能将大白菜煮出龙虾的鲜味和口感吗?我觉得是不可能的。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1-3-3 15:05
很羡慕mm33兄驾法拉利去罗马,当然最好能载上我,就让我来支付油费和沿途的路桥费吧。
黑胶系统的调校确实是让很多人望黑兴叹的!先不说唱头与唱放的匹配选择,仅唱盘水平、唱针针压、唱臂VTA。。。。。。这种动态性的跟踪调整,在播放过程中,确实需要随时保持高度的革命警惕性的。不过,这恰恰也是一种乐趣所在?
Yes兄所表述的“好声”,在我看来,明显已经进入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啦。这跟凭中频密度分别是SCHWARZKOPF还是RITA STREICH分属两个概念的!
如果,一套高级系统不能忠实的还原作曲家和演绎者(指挥家)的内在情感,就难免不是对大师们的一种亵渎呀!在这个层次上说,发烧友不是在玩HIFI,而是在追求让大师们重生!(这点与日本老烧菅野先生提倡的《唱片演奏家》精神相通)
百样米养百种人,百种发烧友创造出百种声音(风格)。实现了毛主席他老人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遗愿。大白菜能煮出龙虾味,这也许是一个天才的超级厨师,但一定不是一个合格的(音响)发烧友。

还是请摸“黑”高手们谈谈楼主的话题:黑胶唱片的不同版次录音是否有差别。

作者: mm33    时间: 2011-3-3 17:03
很羡慕mm33兄驾法拉利去罗马,当然最好能载上我,就让我来支付油费和沿途的路桥费吧。
黑胶系统 ...
ikushi 发表于 2011-3-3 15:05


IKUSHI兄,我那点平价法拉利跑起来可远远不如您的公务机啊!

嘿嘿嘿。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1-3-3 17:35
IKUSHI兄,我那点平价法拉利跑起来可远远不如您的公务机啊!

嘿嘿嘿。
mm33 发表于 2011-3-3 17:03


mm33兄:我那台4缸的,虽说是贴地飞行,但毕竟年事已高(8年抗战啦)!要不咱请八缸兄弟载咱们去?顺便请他来谈谈黑胶版次与声音的区别?这些天没见他蒲头(粤语:露脸),估计已经在研究这个话题,该是时候请他出场啦。哈哈。



作者: jeff    时间: 2011-3-3 21:59
摁?陈总不是折腾过黑胶嘛,差异很明显的
作者: ikushi    时间: 2011-3-6 16:35
器材越升级,差异就越大。最终差异有多大?看看你身边的黑玩意儿,再翻翻你的存折就知道啦。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