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标题: 【选择题】谈谈您属于哪种听乐类型? [打印本页]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4-25 08:09
标题: 【选择题】谈谈您属于哪种听乐类型?
这个选择题是建立在您喜欢听音乐的基础上的,不一定要有很深的古典音乐造诣,也不一定要懂专业知识,我想了解一下,大家也交流一下。基本上,我可以列出4种情况,大家可以投票,也可以交流。

1、没有具体计划,想听什么就听什么,纯粹是娱乐,但也经常听。

2、有计划地去听音乐,一个音乐家一个音乐家地去攻克。但有时听音乐也会有交叉。

3、比较认真地去听,也会去学习一些乐理,也经常请教懂专业知识的朋友或老师。

4、对待音乐也比较认真,一般是自学,对乐理也是自学。

大家可以随意谈谈,您可以选一个,如果这4个都不适合,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

我尊重每一个网友的听乐习惯和类型,但是我也希望大家交流一下。

究竟应该怎样对待音乐?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4-25 08:18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1-4-25 08:23 编辑

我开的帖子,我先说吧。

我基本上属于第一种和第四种的结合。

虽然我听音乐比较自由和随意,但对待音乐和艺术态度还算“端正”。

哈哈,是有点自吹自擂。

作者: nba    时间: 2011-4-25 08:35
不怕告诉大家,我的水平有限,所以选择等一种。

第一种相对于其它三种最不专业。

音乐能够打动我就行了,就如此简单而已。
作者: nba    时间: 2011-4-25 08:44
经常会被音乐所震撼打动,从而大脑会释放出多巴胺,那种快感就象吸毒和做爱。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4-25 08:54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1-4-25 09:08 编辑
不怕告诉大家,我的水平有限,所以选择等一种。

第一种相对于其它三种最不专业。

音乐能够打动我就行 ...
nba 发表于 2011-4-25 08:35

选哪种都没关系,我是想了解一下大家究竟是怎样听音乐的,
借鉴一下,大家也交流一下。听音乐是因人而异的。

我这里所说的自学,不是音乐学院那些专业书籍,我是指一些和音乐有关的书籍。

也就是专业性不太强的音乐书籍。象一些音乐家传记和音乐史等等。

早期也看过一些曲式分析,虽然不能完全看懂,但对照唱片来理解,

大致能了解作品的结构。不过对于聆听经验比较丰富的爱乐者,这些书可能就不是太必要了。



作者: nba    时间: 2011-4-25 09:02
选哪种都没关系,我是想了解一下大家究竟是怎样听音乐的,
借鉴一下,大家也交流一下。听音乐是因人而异 ...
shinelb 发表于 2011-4-25 08:54

明白。


作者: 甲米    时间: 2011-4-25 09:02
我是第二种
作者: robinwood    时间: 2011-4-25 09:27
经常会被音乐所震撼打动,从而大脑会释放出多巴胺,那种快感就象吸毒和做爱。
nba 发表于 2011-4-25 08:44




同意!



作者: 丹青    时间: 2011-4-25 09:44
界于第2和4之间
作者: xzb302    时间: 2011-4-25 09:51
我是属于第一种和第二种
有时听音乐纯粹是为了消遣和放松,那就是第一种。莫扎特小夜曲或者西班牙吉他等等。
有时会专听某一个作曲家,从早期到晚期,或某一个类型的比如弦乐四重奏,从海顿到拉威尔,对照曲式分析和发展的文字,力求听出点名堂来。
乐理比较匮乏,有时就是自己瞎琢磨,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A-B-A-C-A-D-A;卡农赋格等等。
作者: 牛仔    时间: 2011-4-25 09:59
音乐只是兴趣的一种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4-25 10:03
我是属于第一种和第二种
有时听音乐纯粹是为了消遣和放松,那就是第一种。莫扎特小夜曲或者西班牙吉他等等。
有时会专听某一个作曲家,从早期到晚期,或某一个类型的比如弦乐四重奏,从海顿到拉威尔,对照曲式分析和发展的文字,力求听出点名堂来。
乐理比较匮乏,有时就是自己瞎琢磨,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A-B-A-C-A-D-A;卡农赋格等等。
xzb302 发表于 2011-4-25 09:51
兄台算是对音乐态度很端正的了。轻松和认真相结合。
对乐理,不能强求。能学会最好,不懂也没关系。比如对卡农和赋格,这些是比较难的,
但听起来就是喜欢。



作者: xzb302    时间: 2011-4-25 10:08
以我看,弄懂赋格最好先从巴赫的《平均律》开始,相对更规则,也更精确,彪罗说它是键盘音乐的“旧约全书”绝非妄语,它的确是复调音乐与赋格体裁的指导性教材,如果有了《平均律》的基础,再来听老肖的这部《24首前奏曲与赋格》受用起来就容易些,像第一首C大调,如果对赋格了解不够,你就较难分辨出来,而听懂赋格的关键,在于能辨清主题与答题,分辨清在呈示部几个声部的进入,它属四声部赋格,四个声部分别在2.49分、3.03分、3.16分、3.28分以主题、答题的形式依次进入,调性和声的运用非常“规则”,开始主题的起始音在主音C上,而答题的起始音则必是“规距”的落于五度属音上,主题与答题在3.16分和3.28分分别以高八度的面目重现,真规距,精确的就像一标准的“数学公式”,那么啥叫对题呢?简单说,对题是答题或主题的“旋律性伴奏”,它与之形成“二重对位”,认清对题同样关键,有的爱好者把它作为答题,显然若不明白,答题与对题很易混淆,回到第一号C大调,在3.03分答题两个音符演奏后,上方出现的旋律就是“对题”,它显然与答题和随后的主题形成“二重对位”,明白熟知这三个概念,剩下的就是仔细的听,慢慢就会清楚主题与答题、对题与主题答题之间错综复杂而又妙趣横生的“密接”与“对位”关系,也会大致能看清呈示部与“展开部”在哪里,也才不会被“展开部”的变化所迷惑,要知道,赋格的魅力更多是表现在展开部里的:精确中有丰富的错综复杂的变化、而所有的变化又都透着精确与规则,“照章办事”是赋格奉行的宗旨,它与自由曲风的前奏曲相互映照、相辅相成,或者说的“文”一点,前奏曲与赋格这种形式:就是具有自由即兴色彩的前奏曲与高度严密组织赋格曲的组合体裁。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4-25 10:09
经常会被音乐所震撼打动,从而大脑会释放出多巴胺,那种快感就象吸毒和做爱。
nba 发表于 2011-4-25 08:44
这话没错,很多音乐作品都有“高潮”的。



作者: xzb302    时间: 2011-4-25 10:10
赋格卡农之类比第一主题、第二主题难多了。上面是一位朋友长桥卧波写的,对照着听听颇有裨益。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4-25 10:29
对音乐的理解是多方面的,乐理只是一部分,当然能懂最好。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4-25 11:05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1-4-25 11:16 编辑

我们经常说:音乐有一种自己的语言,这个语言应该不能等同于乐理,但是和乐理有关系,音乐是很难言说的。一般情况下,一个音乐家写一部作品,他并不是要说明他的写作技巧有多高明,一般他是在传达一种情绪、甚至所谓的思想。象标题音乐还会描绘某一事物。我认为乐理有用,但欣赏音乐不能把乐理放在第一位,听音乐是一种感受和感悟。要有所感悟是不需要乐理的,音乐是直接为人所接受的。就像一个不懂乐理的人听了某部作品,他仍然会产生感受,甚至这种感受有可能还很强烈。乐理只是一种补充吧。
作者: nba    时间: 2011-4-25 13:16
同意!
robinwood 发表于 2011-4-25 09:27

恭喜你过着比皇帝还要快乐和享受的生活,也许这就是极品人生。可惜,可能有很多人生在福中不知福,对吧。


作者: 华藏芥子    时间: 2011-4-25 14:36
我选第一 纯属爱听 高兴就好
作者: xzb302    时间: 2011-4-25 15:41
专业人士,有乐理在手,似乎是尚方宝剑,对业余的不屑一顾,动不动就谱面如何如何,乐理如何如何。业余爱乐者则说,音乐不是只写给专业人士听的,乐理跟本不是障碍。
我认为乐理有助于欣赏音乐,除了乐理外,我们当然还可以从文学的、情感的角度去切入。但是毕竟少了一个层面、一个角度。我LP听德九第二乐章很受感动,听贝五第一乐章就说:翻来覆去就这几下,还这么有名?情感上缺乏共鸣当然是一个方面,难以欣赏素材的组织和发展恐怕也是一个方面。不了解精确的对位,演绎又古板严肃的话,难免会觉得“赋格的艺术”枯燥。不知道曲调可能感觉不到转调的巧妙等等。业余爱乐者了解一点乐理还是蛮有好处的。就像客厅本来有两扇窗,现在又打开第三个窗口,感觉更亮堂,视野更开阔。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4-25 16:03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1-4-25 16:07 编辑
专业人士,有乐理在手,似乎是尚方宝剑,对业余的不屑一顾,动不动就谱面如何如何,乐理如何如何。业余爱乐者则说,音乐不是只写给专业人士听的,乐理跟本不是障碍。
我认为乐理有助于欣赏音乐,除了乐理外,我们当然还可以从文学的、情感的角度去切入。但是毕竟少了一个层面、一个角度。我LP听德九第二乐章很受感动,听贝五第一乐章就说:翻来覆去就这几下,还这么有名?情感上缺乏共鸣当然是一个方面,难以欣赏素材的组织和发展恐怕也是一个方面。不了解精确的对位,演绎又古板严肃的话,难免会觉得“赋格的艺术”枯燥。不知道曲调可能感觉不到转调的巧妙等等。业余爱乐者了解一点乐理还是蛮有好处的。就像客厅本来有两扇窗,现在又打开第三个窗口,感觉更亮堂,视野更开阔。

xzb302 发表于 2011-4-25 15:41

兄台说得也很有道理,不过我仍然会坚持我前面所说的观点。
正如台湾某著名爱乐者所说的那样:他说他喜欢某位音乐家是因为他永远也听不明白这位音乐家的作品,但他却非常喜欢听这位音乐家的作品。我个人对他的这些话很有共鸣。我认为听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我的目的不是完全搞明白某部作品,而是不断地从这部作品获得感受和共鸣。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4-25 16:24
大家可能觉得我说得比较玄乎,我举个例子:一般情况下,我们看一部电影,都是看完了,知道电影大结局了,
一般我们就不会再去看这部电影。
但是音乐不同,我们会不断翻来覆去地听某部作品。
音乐有可能会难理解一些,关键是我们每听一遍都会有感受和收获。
只是个人体会。呵呵。
作者: xzb302    时间: 2011-4-25 16:24
恩恩,本来就是见仁见智问题。
我是一位业余乒乓球爱好者,偶尔和专业的打,那种速度和旋转是平常难以体会的。打过后才能明白,马琳那一板又短又转的摆是多么难。斯特恩说,只有拉琴到我这个水平才能体会到海菲兹为何伟大,有多伟大(大意)。随便乱扯,感觉和这个话题有可类比之处,呵呵。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4-25 16:37
恩恩,本来就是见仁见智问题。
我是一位业余乒乓球爱好者,偶尔和专业的打,那种速度和旋转是平常难以体会的。打过后才能明白,马琳那一板又短又转的摆是多么难。斯特恩说,只有拉琴到我这个水平才能体会到海菲兹为何伟大,有多伟大(大意)。随便乱扯,感觉和这个话题有可类比之处,呵呵。
xzb302 发表于 2011-4-25 16:24
我认为斯特恩说得不对的,哈哈。
在那么多业余音乐爱好者里面,喜欢海菲兹的肯定是最多的,但是会有很多人说不出原因。
所以斯特恩那句话从这个角度来看,他说的也是对的。
总之,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这个问题要真正搞明白一下子也说不清楚。
大家都想想这个问题。
其实我对欣赏古典音乐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在一个过程中不断得到感受,而不是终点。



作者: 月斜舟横    时间: 2011-4-25 17:23
以前是第二种,现在第一种了。蜕变后,更自由、更轻松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4-25 18:09
这个帖子发展到现在,选第一种的占多数,呵呵。
作者: xzb302    时间: 2011-4-26 10:42
这个帖子发展到现在,选第一种的占多数,呵呵。
shinelb 发表于 2011-4-25 18:09

一般来说大家也挺忙的,有点空闲时间还要去一本正经钻研的筒子恐怕极少,放松休闲的好啊。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4-26 10:48
一般来说大家也挺忙的,有点空闲时间还要去一本正经钻研的筒子恐怕极少,放松休闲的好啊。
xzb302 发表于 2011-4-26 10:42
这也是个因人而异的问题,也有人对待音乐要认真一点的。
我自己是懒人,所以我也选了“1”。



作者: allegro    时间: 2011-4-26 20:02
本帖最后由 allegro 于 2011-4-26 20:03 编辑

不知道。我本来想选第二种,但是看到楼上的那么专业的才选第二种,我就不敢说话了。

我去听古典音乐是被动的。因为爱好庞杂无序,所以一阵阵的可能扎到某个论坛去比划乐趣。后来发现圈子里说得来的朋友,都有那么几个在我看来喜欢古典音乐的,恰巧也是我喜欢深聊的人,对他们的爱好我就比较尊重。
同时,我喜欢歌曲欣赏,这就无论如何绕不过去古典音乐了,因为古典音乐毕竟是现代音乐的基石么,很多本质的思维套路都指向古典音乐的。

基本上因为这些原因,我尝试着去接触和了解古典音乐,现在还很浅显,不过很开心的事,我觉得古典音乐并不深不可测,喜欢是不难的,但是我还没有到热爱的程度。

鉴于我是以了解和接触为由头,所以,索性抱了一本音乐史方面的小本子按照音乐史路线慢慢听。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4-26 20:25
虽然有些外因,但我觉得兄台还是比较主动地去接触古典音乐了。因为你说“尝试着去接触和了解古典音乐”。其实喜欢古典音乐的人不多,能主动去尝试已经很难得了。一般人即使有着和你一样的外因,但能够去上论坛、尝试听古典音乐的恐怕很少的。
谈到学习古典音乐,我可以谈谈看法。其实,一般人在小学的时候就有音乐课了,如果这个时期没能对音乐产生兴趣,要求他在成年之后再去学习,估计很难了。学习音乐应该是主动的,是自己的内心需求。现在,音乐论坛很多,网络发达,音乐会也很多,这些都是很好的环境,如果一个人真的喜欢音乐,他会主动地去上论坛和大家交流的。也会主动地去听音乐会。现在娱乐很多,如果不喜欢音乐也是合理的。学习音乐是自发式的,是强迫不来的。

作者: zhengchu0042    时间: 2011-4-26 20:50
基本上是第一种,偶尔被感动就去了解某个作曲家指挥家及乐队。至于乐理不懂也不感兴趣只喜欢听音乐带来愉悦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4-26 21:08
基本上是第一种,偶尔被感动就去了解某个作曲家指挥家及乐队。至于乐理不懂也不感兴趣只喜欢听音乐带来 ...
zhengchu0042 发表于 2011-4-26 20:50
兄台说得很实在,也很直白。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4-26 21:54
很不幸,我哪种都不是。
作者: xzb302    时间: 2011-4-27 06:53
很不幸,我哪种都不是。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4-26 21:54


院士属于哪一种呢?

作者: 旱天雷    时间: 2011-4-27 09:48
我是第一种。
只想多接触一点美的东西,多享受美给我带来的快感。
我常对自己说:把音乐当作职业会很痛苦;把音乐当作爱好会很享受。
作者: lsh133    时间: 2011-4-27 09:55
第三种,比较认真地去听,也会去学习一些乐理,经常看一些音乐家传记。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4-27 09:59
第三种,比较认真地去听,也会去学习一些乐理,经常看一些音乐家传记。
lsh133 发表于 2011-4-27 09:55
呵呵,终于有一位老兄敢说自己与众不同了。



作者: lsh133    时间: 2011-4-27 10:04
回复 shinelb 的帖子
职业的关系吧,呵呵,做什么都要认真,即使享受也要认真享受!认真了,才其乐无穷。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4-27 10:07
回复
职业的关系吧,呵呵,做什么都要认真,即使享受也要认真享受!认真了,才其乐无穷。
lsh133 发表于 2011-4-27 10:04
兄台说得对。对音乐是起码应该有一点敬畏之心。



作者: 旱天雷    时间: 2011-4-27 10:11
有时候,看到这么多的朋友在谈论音乐时,结合着乐理、音乐家的风格、特点,侃侃而谈,非常的羡慕,为自己还没能捕捉到这些美的元素而略感遗憾。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4-27 10:17
我们能够欣赏音乐已经很不错,当然对于是否一定要懂乐理我觉得还需要讨论。
有点遗憾的音乐生活更值得回味吧。
作者: lsh133    时间: 2011-4-27 10:17
听音乐是一种享受,再看一些音乐家和演奏家的书籍,更能领会音乐深层的涵义,从听悦耳到理解其思想内涵,懂了,也就理解了,理解了,就喜欢接受了。
作者: nba    时间: 2011-4-27 10:23
有时候,看到这么多的朋友在谈论音乐时,结合着乐理、音乐家的风格、特点,侃侃而谈,非常的羡慕,为自己还 ...
旱天雷 发表于 2011-4-27 10:11

值得羡慕和尊敬。

但也不需为自己感到遗憾吧?


作者: nba    时间: 2011-4-27 10:26
很不幸,我哪种都不是。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4-26 21:54

念经兄有高见了或个人独特之类型了。



作者: 旱天雷    时间: 2011-4-27 10:29
当看到别人喝着琼浆玉液,而自己只喝到了琼浆时,你不感到一丝丝的遗憾?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4-27 10:31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1-4-27 11:27 编辑

我觉得“听懂”、“理解”和“接受”、“思想内涵”这些还是需要讨论的。
我觉得对音乐应该是一种“感受和体验”,不一定需要“听懂”。
很多“纯音乐”不好说怎样才算“听懂”,但这些音乐传递一种情绪和感觉,
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感受。
我认为听懂音乐并不是要理解这部作品是怎样写出来的,也就是曲式分析,
这只是音乐家的一种手段,真正听懂音乐是要感受到音乐家要传达什么。
曲式分析只有一种,但欣赏者的感受是多样的。
音乐有其特殊性,与其他艺术也有不同。
这个问题值得大家讨论一下。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4-27 10:34
艺术的发展史有共通的地方,她经历一种这样的过程:
听什么——>怎样听——>为什么听?
作者: nba    时间: 2011-4-27 10:36
当看到别人喝着琼浆玉液,而自己只喝到了琼浆时,你不感到一丝丝的遗憾?
旱天雷 发表于 2011-4-27 10:29

这可能涉及到如何看待生活方式问题或幸福感这些较为深层次的问题了,个人水平有限无法回答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4-27 10:40
当看到别人喝着琼浆玉液,而自己只喝到了琼浆时,你不感到一丝丝的遗憾?
旱天雷 发表于 2011-4-27 10:29
真正的生活就是有遗憾的。当然,我谈的是另一个问题。
但谈到对音乐的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见解的。



作者: nba    时间: 2011-4-27 10:41
我觉得“听懂”、“理解”和“接受”这些还是需要讨论的。
我觉得对音乐应该是一种“感受和体验”,不一定 ...
shinelb 发表于 2011-4-27 10:31

对啊!也许这就是音乐无国界吧。


作者: 旱天雷    时间: 2011-4-27 10:53
这可能涉及到如何看待生活方式问题或幸福感这些较为深层次的问题了,个人水平有限无法回答了。
nba 发表于 2011-4-27 10:36

对,这个问题撒开了说的话——太大了。



作者: 旱天雷    时间: 2011-4-27 10:55
还是那句话——喜欢就好!
认为自己缺啥,有必要就恶补一下,别太为难自己了。
作者: 狗儿念经    时间: 2011-4-27 23:28
院士属于哪一种呢?
xzb302 发表于 2011-4-27 06:53

兴之所至,心随意走,无师无法、心意自通。
哈哈,见笑了!


作者: 尘客    时间: 2011-4-27 23:49
本帖最后由 尘客 于 2011-4-27 23:53 编辑
兴之所至,心随意走,无师无法、心意自通。......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4-27 23:28

狗儿也念经、音乐即宗教。你说老念如何听?



作者: xzb302    时间: 2011-4-28 05:58
对待音乐的态度,一般和年龄、个性、知识结构、阅历、当前生活状态有关。
作者: xzb302    时间: 2011-4-28 06:37
兴之所至,心随意走,无师无法、心意自通。
哈哈,见笑了!
狗儿念经 发表于 2011-4-27 23:28

    呵呵,各有各的兴致,各有各的玩法。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4-28 07:53
从我对念经兄的了解来说:他是强调音乐是用来听的,是怡情怡性的事情。
他是基本上无师自通的了。
作者: 主锁    时间: 2011-4-28 12:15
1、3、4
第一个占大部分,3和4交叉进行,2嘛,大多数时候还是交叉进行,所以应该不再选择范围内 ...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4-28 12:26
能够涉足3和4,兄台算很认真的了。
作者: herodotus    时间: 2011-4-28 16:45
我是1,,走到哪里就到哪里,瓦格纳是玩游戏魔戒后喜欢起来,爱听音乐是我的天赋,从小就喜欢天鹅湖和哈巴涅拉,那时候我小学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4-28 19:30
有天赋也需要努力的。但是我也说过,我们这一代很多在小学和中学都受到过音乐教育的,如果这段经历没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成年之后就很难学习了。
从娃娃抓起,用在音乐方面也适用。
作者: herodotus    时间: 2011-4-28 19:36
报告:我和同学们一起上学,到了现在,爱上古典的,就剩我一个了.由于孤独,走上了168和极品人生,所以,我这个倒霉的爱好,是上帝赋予的,为此我花了好多钱来满足自己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4-28 19:46
呵呵,这个爱好很好的,听音乐就要花钱,钱就是赚来用的。
只有觉得花的值就行。
说到孤独,每个人都有的,独处时,一个有音乐寄托的孤独者会更能欣赏、领略音乐的奇妙。由此反而不孤独了。听音乐,就是和以前或当代的音乐家在交流。也是一种美好的音乐感觉的传递。
孤独可以产生思想。
作者: 音之频99    时间: 2011-4-29 11:22
我基本上属于第一和第四种,很随意,消闲。有时被音乐所感动。音乐欣赏是自己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作者: shinelb    时间: 2011-4-29 11:48
呵呵,学习音乐太严肃和太散漫都不太好。
作者: 62cm    时间: 2011-5-12 23:52
偶然进来,随便说两句。我觉得由浅及深是三个层次。
第一就是听多了各种声音,见多了人生百态产生的感悟,找到共鸣。
第二是由理想的意境出发,找到自己理想的声音。无论是从软件上,即曲目本身(这需要专业知识。)还是从硬件上,就是发烧友所追求的音箱。
第三层面就是自己是演奏家、作曲家或录音师,方知道一个作品的伟大,在这个层面上,设备和曲目本身将不再是限制。

说浅了,其实回放和现场有着无法逾越的鸿沟。说深了,一个最终呈现的声音是经过作曲家、演奏家、或者是录音师等一系列人的想象完成的。

我个人觉得肯定是花的精力越多,回报越多。人会觉得累,是因为我们并没有足够的热情。这也同时代表,尽管某些作品可能在一些时候感动你,但那时瞬间且廉价的。就如同你看一本电影掉泪,就好像版主总说的多巴胺……悦耳悦情悦神肯定是不同的。不过雅俗都是需要的,同样是刺激,刺激的方式不同而已。

所以之前所说的海菲茨的例子,我觉得人本意应该是说,只有像我这样拉琴到这个水准的,才明白海菲茨拉成那样有多难。我觉得HiFi很容易疲倦的一点是,结果太容易得到了。就好像爬山,直接坐缆车登顶、自己走台阶和攀岩上去肯定不同。
    我觉得所有艺术的幸福感不是在外面,而是在里面的。当然聆听本身也是一种参与。不过其实买器材的钱完全可以买个乐器嘛~不买乐器也可以写写曲子嘛。
      我觉得不是严肃或者散漫的问题,那都是50步100步的问题。我觉得是动手还是不动手的问题,换个说法,是生存还是死亡?哈哈




欢迎光临 极品人生 (http://hiendlife.com/x1/)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