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6350

查看

35

回复
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go

【原创】假如,留声机记录下了这些时刻(二)

5#
发表于 2011-4-2 00:32:36 | 只看该作者 | 正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帕蒂的玫瑰 于 2011-4-2 10:52 编辑

     感谢各位高人和朋友对于上一篇展开的探讨和延展,当时构思这个题目的时候想了大概10多个故事,让我继续从我最挚爱的指挥大师切利说下去:

(二)切利比达凯的悬念:

    尽管在欧洲存在着众多世外高人似的指挥大师,但切利比达凯的传奇性在整个唱片史上都是空前的,或许也将后无来者。

    切利的指挥生涯大致分为4个阶段:早期是柏林爱乐时代激情似火的一鸣惊人,输给卡拉扬之后负气出走北欧是第二个阶段,也就是在北欧这些毫无商业压力和演出压力的广播乐团,切利有机会实践了自己那“既民主又独裁”的无限时排练,而正是在这个阶段,切利无论从技术还是心智上修炼出了后期“切利式风格”的雏形。而70年代斯图加特时代切利已然卓尔不群,有遗世独立之风骨,但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好比一个天资三流的学生,即便是在切利棒下常常有超一流的发挥,但毕竟在一些高精尖的方面力有不逮,不能让切利实现他的终极理想,好在苍天最终让切利与慕尼黑爱乐相遇,他们共同将嘉斯台打造为音乐的神殿,切利晚年常说慕尼黑爱乐的音色比维也纳和柏林爱乐好100倍,我想,每一个听过切利慕尼黑时代录音的乐友都会在某些曲目中找到同感吧!

本以为emi还会再整理第五套切利的慕尼黑时代录音,但现在看来,这只能是我们的一厢情愿了吧,留给我的悬念是切利在慕尼黑时代到底有没有以下录音存世呢?

1. 舒伯特“未完成”或许是历史上所有曲目中对于“残缺的完美”最好的解释。切利留下过舒伯特第五和第九的录音,可是“未完成”只有auru公司出版过他在50年代“神功未成”之际的现场录音,难有说服力。多么希望听到切利晚年对这首曲子的观点。难道是切利对于富特的传世名演绎有所敬畏?还是晚年的他轻视这首曲子,不演出已经他表明的观点?我多么希望两者都不是。

2 门德尔松的“苏格兰”和“意大利”交响曲,要是切利留下了录音的话,会不会像他棒下颠覆所有前辈大师观点的舒曼第三、第四交响曲的神品演绎?


3. 说到舒曼交响曲,我坚信在某个档案室的深处,一定存放着和三交、四交一样具有颠覆性的“春天”交响曲等待有心人去发掘!

4. 作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布鲁克纳大师,切利面对他心中最挚爱的布鲁克纳,为何漏过了他的第一和第二弥撒?难解之谜也!

5. 世人只道切利的布鲁克纳无与伦比,却很少人知切利的法国音乐天下无双,听听他在斯图加特时期的德彪西和拉威尔录音,可以与之媲美的只有季雪金在钢琴上做到的表达。而要是切利留下了圣桑“管风琴”交响曲录音的话,不知又是怎样一番光景?希望不是因为场地的限制让他没有机会在现场表达他对于这一曲子的观点。

6. 除了布鲁克纳、法国音乐之外,切利独步天下的第三种音乐类型我以为是他的弥撒曲和合唱录音,那么巴赫的马太和约翰两大受难曲,亨德尔的弥赛亚,贝多芬的大弥撒等等等等,是不是也同样值得我们期待?!

7. 最后剩下的这部分遗憾就永远无法弥补了,因为切利对于歌剧和马勒的偏见,导致事实上他没有在现场演出过任何歌剧和任何马勒,ward marston有从空气中捕捉历史声音的构想,我们只能更进一步,从切当年利读马勒等人乐谱时的意念去捕捉他的观点,捕捉他为何不喜欢的理由,当然最重要是可以捕捉到在他不喜欢背后对这些音乐或有的颠覆性思考。

   如果,上帝可以让我用上面所有的遗憾交换一个我最最想听到的瞬间,那么我一定选切利棒下的马勒4交末乐章“天堂装满小提琴”,至于女高音是谁,我希望每一次都不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6#
发表于 2011-4-22 10:25:31 | 只看该作者
我对兄只有学习
alma 发表于 2011-4-21 02:43

alma兄过誉了,“学习”实不敢当,我们一起多交流

使用道具 TOP

35#
发表于 2011-4-21 02:43: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感谢alma兄抬爱,愧不敢当~~~
   说到切利和诺曼的故事,我倒突然想起一个关联度在似有似无之间的 ...
帕蒂的玫瑰 发表于 2011-4-20 03:19


我对兄只有学习


使用道具 TOP

34#
发表于 2011-4-21 01:33:03 | 只看该作者
柏林音乐学院指挥、作曲,柏林大学哲学、高等数学、音响心理学、音乐心理学的博士学位
牛仔 发表于 2011-4-20 13:03

      切利所学的这些本事,好像在年轻时代并没有和他的指挥形成通感,不知是在北欧的哪里打通任督二脉之后,好像一切所学和修养都被他化成了至深内功,打出去浑然不觉,着力处已天外飞仙,空留我辈在深夜暗自追寻其无极之境

使用道具 TOP

33#
发表于 2011-4-21 09:58:45 | 只看该作者
切利所学的这些本事,好像在年轻时代并没有和他的指挥形成通感,不知是在北欧的哪里打通任督二脉之 ...
帕蒂的玫瑰 发表于 2011-4-21 01:33

人生经历的感悟与知识的探索运用
我想可能是切利受到福特的速度取决听感理论影响。


使用道具 TOP

32#
发表于 2011-4-20 12:14:33 | 只看该作者
最让俺意外的是:切尼老头子如此推崇老柴,而且颠覆了传统的老柴诠释理念,让俺这个十多年不听老柴的人当初也大呼过瘾。百思不得其解切老头子怎么就会喜欢老柴?能让我马马虎虎想得通的理由只有一个:切尼看到了老柴不为他人所重视的音响性。哈哈,这又回到发烧友切尼身上去了!

还有一点:我以为老头子的老柴视角是鸟瞰似的,是广袤无垠的原野般的视角,干脆也可以说是“国家地理”般的视角,而非俄罗斯-斯拉夫似的摧心裂肺般粗砺的老柴,对此,切尼似乎“不屑一顾”。

使用道具 TOP

31#
发表于 2011-4-20 13:03:05 | 只看该作者
柏林音乐学院指挥、作曲,柏林大学哲学、高等数学、音响心理学、音乐心理学的博士学位

使用道具 TOP

30#
发表于 2011-4-20 13:38:28 | 只看该作者
柏林音乐学院指挥、作曲,柏林大学哲学、高等数学、音响心理学、音乐心理学的博士学位
牛仔 发表于 2011-4-20 13:03

哈哈,我看到了,音响心理学。


使用道具 TOP

29#
发表于 2011-4-20 03:19: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帕蒂的玫瑰 于 2011-4-20 17:51 编辑

回复 alma 的帖子

感谢alma兄抬爱,愧不敢当~~~
   说到切利和诺曼的故事,我倒突然想起一个关联度在似有似无之间的事情,切利一直钟意玛格丽特 普莱斯的演唱,而另一怪杰小克莱伯当年录制特里斯坦时也曾为了普莱斯与DG撕破脸皮,看来普莱斯比诺曼有大师缘,哈哈~说笑说笑
   我真正的感受是,除了米开朗杰力那样能让切利觉得心悦诚服、可以平起平坐的特例,大部分时候像切利、卡拉扬这样的霸权人物喜欢的合作者都是艺术上对他们俯首听命、甚至是完全妥协的人,看看华纳出品的那张dvd,巴伦博伊姆跟随切利将柴一弹得慢到钢琴旋律都已无法保持的惨状,但脸上仍带极度虔诚状观察切利指挥棒一举一动的表情,就知真谛所在了!

   某种程度上,我觉得切利不是与诺曼在艺术上分歧真有那么大,而是诺曼决不妥协甚至对他不尊重的倨傲让老头子偏激至此!回过头说巴伦博伊姆,那时候这样虔诚的每年夏季到慕尼黑跟切利取经,现在突飞猛进的指挥艺术似乎也回馈了那时候的妥协,更何况即使在那样的岁月,他完全妥协切利观点而合作的舒曼钢协和勃拉姆斯2首钢协,都是无上珍品,只不过刚好切利的超慢速用在柴一上有些不太合拍罢了。看来崇拜是可以让自己完全妥协的,但长期来看,这样的妥协都必将要抛弃,否则艺术上的成就也就有了天花板。
   我们可以设想,要是诺曼当年也向切利妥协了,诺曼就不是诺曼了,这也算艺术如其人吧!
以上纯熟个人臆测,如有雷同,实属巧合,哈哈~~~~

使用道具 TOP

28#
发表于 2011-4-20 02:59:5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alma 的帖子

这个版确实没有达到预期,期待有更好的切利版b小调弥撒出土~
   

使用道具 TOP

27#
发表于 2011-4-20 02:58: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桂猪 的帖子

桂兄所言极是,我以为造成录音和演奏者本人喜好的不同,大抵都是因为唱片公司商业平衡的考虑,这一点在别的指挥大师身上并不突出,而在我们都挚爱的walter身上却不幸多次发生,每一次我听他的那个现场版春天和布鲁克纳“德国米歇尔”都恨啊,为何emi在他壮年错过了,cbs也没有抓住最后的机会!
   

使用道具 TOP

26#
发表于 2011-4-20 02:53: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帕蒂的玫瑰 于 2011-4-20 03:25 编辑

回复 狗儿念经 的帖子

看似偶然的巧合推断,正说明兄对富特和马勒之理解都极高,用兄之语----是爱告诉你!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6 15:28, Processed in 0.039999 second(s), 16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