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93260

查看

1068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石南根

337#
发表于 2014-2-26 19:29:24 | 只看该作者
下面的话可以会恼人。

扬帆兄在施兄的贴子里写了一句,让音乐无处不在。这是何等美妙和幸福的状态,也需要不小的投入和努力。

使用道具 TOP

338#
发表于 2014-2-26 20:43: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石南根 的帖子
本论坛凤凰岛1兄的一句话我记忆犹新:听古典,对自己狠一点,无论如何坚持每天听一个小时。庆幸的是,我没有放弃,最初味同嚼蜡,现在能耐心听下来。我的工作没有石兄那般忙碌,每周在单位八小时,出差从未有过。不过,兼职、家务、孩子,还有不期而至的各种琐事,把时间分割成小块,同时也销蚀了听乐的心绪。我这样初识古典的人,尤其需要努力。让音乐无处不在,填充那些时间缝隙,是我的本意。


倒是石兄的工作状态下,坚守古典,让人肃然起敬!

使用道具 TOP

339#
发表于 2014-2-26 22:17: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4-2-26 22:28 编辑

扬兄,上一贴又是没写完,就被工作的事打断了。我们那里晚上七、八点还在工作,已是家常。

而且因为下班时间后还在工作,身边也还有些同事和下属,自己也不大好放音乐听,只能偶尔偷偷听一段youku或是youtube。刚刚工作时工作特殊需要,要早起听广播。那时年轻贪睡,怕吵到身边的妻,便带着耳机,随手迷迷糊糊地做笔记。日子长了,影响了听力健康,时不时内耳会嗡嗡叫,到今天还会耳鸣。因此不带耳机已经十五六年了。

于是我选择了一种与远兄不大一样的听乐方式。基本上,听音乐要坐到皇帝位上,即便拿着本书看或是上网胡乱溜达,也还是要正儿八经地放段音乐。为了让妻也有皇帝位坐,有一阵子索性把书桌放到沙发后面,写东西、看书时人还是坐在中轴线上,而且与妻交替前后换座,互相打趣称,你坐一排1号,我坐三排1号。
自从听起黑胶来,听音乐就更增添了一份仪式感,这个玩家们都有体会。

专心听与不专心听,音乐给我的完全是两个世界。注意力在书本或屏幕上的时候,音乐给我的是自在和舒适,给阅读增添了一分乐趣。注意力离开文字,进入音乐世界的时候,演奏者瞬间在面前活了起来,尽情地表演与表现着,如同当下我面前的格鲁米欧。PHILIPS红银标清灵的风格与格鲁米欧有节制的运弓真是合契。




使用道具 TOP

340#
发表于 2014-2-27 13:10:46 | 只看该作者
石兄与LP一起听音乐,真是其乐融融,祝福啊。

点评

都是往事了,嘿嘿。内人现在魔障般关注咖啡,一心要开个店。  发表于 2014-2-27 13:53

使用道具 TOP

341#
发表于 2014-3-3 22:33: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4-3-3 22:53 编辑

感谢坛友的推荐,断断续续地看完了纪录片BACH THE PASSIONATE,贾第纳的视角、解说和指挥真令人钦佩。
巴赫大量的声乐作品中,音乐和歌词及至配器的关联性实际上是很强的。这种以乐绘景会意的传统一直延续后世,在马勒作品中依然非常明显。因为自己听不懂德文,加上懒惰作怪,不是每回都手捧歌词,边听边读,所以失去了许多品味巴赫神品的机会。不过,我倒是一句一句对照着听过一遍《马太受难记》的录音,当时更感兴趣的是SCHOLL唱的次女中音,实际上是接近旧时CASTRATO音色的唱法。


看完纪录片,既受感动,又受激励,翻出许久未动的巴赫声乐黑胶,零零杂杂还不少。这两套布面ARCHIV黑胶买得很便宜,一直就没听过。今天拿出来听,还真不错。尤其是昨晚觉得音响系统声音变坏了,心里一直叨咕,白天上班都不安生。晚上把音箱位置朝前挪了挪,内拗减少,声音又恢复了正常。这才长出一口气,前两天把音箱底部的泡沫塑料拿出来,可能加重了低频。
ARCHIV的录音真不是乱吹的,人声捕捉得十分细腻,特别是男中音,表现得十分逼真,应了老早看到的宣传天朗音箱的那些卖点。从绝对的情绪变化和音乐对比上来说,巴赫对戏剧场景的刻画肯定没有后人来得激烈,乍听上去有些温吞水,但仔细听,他的戏剧性暴发在平和旋律及和声内部,表现力一点也不比后人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342#
发表于 2014-3-5 22:22:11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DECCA的PHASE 4录音好像评价不高呢?我手里有的这些碟,每张效果都不错的。虽然有时候听上去稍微“愣”一点,“猛”一点,但音场的宽度(深度似乎描绘得不够好),乐器的分离度,气势的铺陈,频段的平衡,都是相当到位的。尤其是较大场面的交响乐曲,听起来很是过瘾呢。

点评

不到位的是演绎啊,即便是斯托克夫斯基那张《天方夜谭》也没占尽优势啊。  发表于 2014-3-6 07:09

使用道具 TOP

343#
发表于 2014-3-7 03:50: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bodyheat 于 2014-3-7 03:59 编辑

回复 石南根 的帖子


俺对PHASE 4 STEREO持保留意见,尤其六十年代工艺早期那部分录音。 高音太炸,低频又往往量感不足(相对而言)。Stokowski音响形态中一个重要特性就是扎实深沉的bass-line,Arthur Lilley显然没有RCA的工程师把握得好。不过,七十年代录制的那几张电影音乐的录音却堪称极品,可能是这项技术逐渐完善的成果。  

使用道具 TOP

344#
发表于 2014-3-7 10:59:58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DECCA的PHASE 4录音好像评价不高呢?我手里有的这些碟,每张效果都不错的。虽然有时候听上去稍微 ...
石南根 发表于 2014-3-5 22:22


支持夫人开咖啡店以前也想过和朋友一起搞个听HIFI音乐的咖啡吧,喜欢音乐的朋友可以坐在一起聊聊天。放几个JBL的大箱,喜欢HIFI的也可以聚在一起。实地考察了几个地方可行性报告一出来,发觉要自保就得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搞商业化。这样就完全没有味道了。
咖啡店不一样,只要喜欢大小无所谓的,喜欢的自会前来,有时候咖啡也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


点评

谢兄支持!阻力好大,内人正在慢慢克服呢。希望她早日梦想成真。与她一起努力!  发表于 2014-3-7 21:03

使用道具 TOP

345#
发表于 2014-3-13 22:05: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4-3-13 22:15 编辑

唉,每次听安塞美的录音,就把一切烦心事都忘了。今晚是葛培莉亚。以前有点瞧不起这类“浅薄”的作品,只有旋律,色彩,没有悲情。现在又觉得这种“悦耳”的作品挺好,令人一下子就能感觉到生活的热络和快乐,仿佛回到那个Dolce Vita的幸福年代。
今天早上去大会堂参加人大最后一场记者会,承担的任务不轻松,已经差不多忙了一个月。第一次去是1996年,那时候年轻,感觉完全不一样,当然承担的责任也不一样。如今有点愤世嫉俗了。其实电视、新闻都是把实际截取成碎片,拼接起来,无法反映现场,就像唱片里的录音一样。

管它呢,看上去完美、听上去美好就行了。Dolce Vita,又何尝不是电影人制作的一个虚幻美梦呢。




使用道具 TOP

346#
发表于 2014-3-15 09:48:57 | 只看该作者
老婆40岁大寿,一早带狗狗出门了。留下半张《圣马可受难记》,Archiv优秀的质量,加上前两天在老关MA1下垫的挪威钉,歌者声音清雅沉稳,伴奏乐器愈发向后场退去。只是高频不时会出些毛刺,时有时无,说不好是哪里出了问题。女声明显些,男声一点也没有。

今天也是从欧洲回国一周年。当然生活有很多变化,for better and for worse。音乐自然是不能没有的,但这一年中一场音乐会也没去。钢琴上一首新曲子也没试,古德堡的aria很短,也不难,不能算数。拣回几首肖邦简单的圆舞曲,但莫扎特之330,贝多芬之pathetique,舒柏特impromptu 90之三,这些曾经磕磕巴巴连下来的曲子,全然生疏了。凡事不能怪别人。

得了老关的胆机,小小地折腾。受朋友影响,开始听古琴,尚不得法,亦未入门。

将五千张黑胶收入柜中,每天争取听两三张,至少一张。下次出国前应该大致能听一轮,但愿吧。发现许多宝藏,音乐的宝藏。当初良莠不分地收进来,现在才慢慢地分出高下,品出味道。

结交了几位音乐侠客,十分了不起的朋友,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大厚本书。前辈(年龄不大,入行早早)的经验是个宝,可以少走弯路,根据自身的情况有个清醒的判断和期待。当下最想的是修好lenco转盘,装一枚单声道唱头,听那些Decca橙金、橙银标,HMV的ALP,还有Columbia的33CX蓝金标。

小表弟在国家大剧院吹小号,但一年才能见上一次面,他的票房承诺也只是个水漂。发小的大提琴家开始发迹,和国交合作几次了,网上照片一股牛牛的样子,但居然一年了还没见面,离得近了却疏远了。何解?

把设计师朋友拉下水,他买了老关的MA1和KSP。故事还是进行时。他当年教我欣赏古典家具和传统文化,今天用佛法戒除余之愚俗,无以为报,只有拖他下水。但他仙人灵慧,感触敏锐,与老关切磋的过程倒成了我受到教育和启发。

音乐,对我更加广博了,有那么多的未知有待探索和理解,一扇扇门相继开启。也更加致密了,能够触动心底的佳作名演似乎可遇不可求,门后的世界并不都那么灿烂美好。自从那天在MM33兄家听了老富的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第二乐章,耳畔总是响起那长长的旋律。翻出自己的碟片,在网上寻觅其他的演绎,却再也找不到能够将那旋律构织成那样一道被青灰掉的彩虹。


使用道具 TOP

347#
发表于 2014-3-16 18:22: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4-3-16 18:48 编辑

下一个难题:CD大包子。

开始收藏录音是20年前的事。那会儿我还没有音响呢,也不知道发烧音响是咋回事,平时靠walkman听磁带,用面包机听CD用的都是盗版碟。结婚的时候同学朋友要送礼,于是开了个单子,请大家每人到北京灯市口中图买一张100元左右的正版碟送我们俩。他们自己分了曲目,先发了点小财的送了两张,我感动死了。这些碟里有他们的签名和祝福,是一辈子的珍藏。现在想想,老婆真是个难得的好人,嫁给个穷小子,什么包包、链链的都没要。

此后去国外工作,痴迷地收CD,每月发工资之日便是我奔向唱片店之时,当然此前必定查企鹅,查gramophone,查书,到HMV、BORDERS、TOWER等等店里去侦察最便宜的选项。几年下来,在音响和CD上花的钱够买一部小车了。在同事们纷纷购置汽车、驾车上下班和出游的时候,我和老婆抱着音乐,被大家善意地讪笑。所以,那五六百张原版CD,虽算不上什么有深度的收藏,却是敝帚自珍,心爱得不得了。
这两年,CD突然垮掉了,票面价值陡然下跌。我倒不在乎书架上那些CD的市值,音乐是无价的,收藏的录音也不会出手。而且前几年再次出国,糊里糊涂地搬回来几千张黑胶。开销不算夸张,但又是一辆车没了。现在流行的音乐母带是件天大的好事,给爱乐者更加方便、便宜的听乐渠道。

不过难题来了:网上的古典音乐CD大包子又多又好又便宜,诱惑之大难以抗拒。十多年前想都不敢想,一两百块钱能够搞定古尔德的录音全集!但是,一来CD效果的优劣在圈子里成了热题,又有免费搞到母带制式的可能性,要是随便听听youtube就解决问题了,花这笔小钱是否有必要呢;二来现在真是没有时间、特别是没有心境去系统地聆听十张、几十张成套的音乐录音;三来听乐的范围越来越宽,刚刚听上古琴,还有年轻同事推荐的new rock什么的排着队,是开疆拓土还是深耕细作,拿不定主意;四来年纪大了,办事情没那么多激情了,即使看上的大包子一时脱销了,也不会象年轻那会儿着急得掉眼泪。呵呵。

先记下来吧,谁知道何时得解呢?




使用道具 TOP

348#
发表于 2014-3-16 21:56:59 | 只看该作者
石兄的帖子,每次最新的内容总是要看的。这次也一样。顶一个!

点评

还请经验丰富的K 兄多指教。  发表于 2014-3-17 11:32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7-23 00:40, Processed in 0.058162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