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236528

查看

1142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狗儿念经

1117#
发表于 2016-2-3 12:43:12 | 只看该作者
Keith Jarrett在1975年的科隆演奏会The Koln Concert为我国爵士音乐爱好者打开了ECM之门,专辑介绍可以问度娘







如果对Keith Jarrett有感觉,那么ECM的work系列是加深了解的好专辑,

特别是第6曲Invocations,通过管风琴和萨克斯的对比,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的画面,颇有意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118#
发表于 2016-2-3 20:14:49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说Keith Jarrett让我们认识了ECM,那94年Jan Garbarek凛冽悠远的《Officium》(“圣祷”)无疑留下深刻印象。




冷冽幽深的自由之音
(转一篇不错的解读,部分内容可以和专辑works对应)

Jan Garbarek,挪威的爵士顽童。60年末踏入乐坛后,就开始尝试将萨克斯风的传统音色个性般的颠覆,以寻求另外的发声音调与运用方式。他拉长音符间距的吹奏以及延长尾音的处理方法使其在众多的爵士萨克司手中独树一帜,表现在音色与气质上更显出一种独特的清冷疏离,被乐评界认为是“挪威极寒之地的一根冰管”。

60年代末跟随先锋实验派的大师George Russell的经历对Jan Garbarek的音乐影响巨大。摆脱既有的一切束缚,自由与即兴的音乐理念贯穿了Jan Garbarek的一生。从早年引入北欧民乐的Free Jazz专辑《Afric Pepperbird》到后来的坚定不移的融合之路到与The Hilliard Ensemble合作被乐评界定的所谓的“圣祷”之声,无一例外。

从成名说起,Jan Garbarek在ECM第一人Keith Jarrett的欧洲四重奏乐团中的表演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1977年他们合作的《My Song》甚至被联合国评鉴为20世纪文化遗产之一。他的长音应用,他的调性延伸,他的清远,他的唯美,他的无所凝滞都让当时的人们惊呆了,毫无疑问这是初来乍到Jan Garbarek式的宣言,一个自由主义者的立世宣言。

有些人注定是不会安分的,比如Jan Garbarek,他从一开始就不那么纯粹不那么规整。从70年末期开始,Jan Garbarek便不再进行各种爵士乐内部元素的尝试,在他作品中基本上再也听不到传统的爵士味道,他以一个孩子发现新游戏般的兴趣扑向了世界各地的地方民俗音乐甚至实验电子音乐,从此Jan Garbarek大多数时间都在这个音乐方向上进行着无畏地探索,不知疲累地进行到了今天。

Post-Bop的类型名号对于Jan Garbarek来说或许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标签,爵士乐本质内涵里的即兴与自由才是这个音乐顽童追求的根本所在。我们与其把Jan Garbarek力求将民谣、民俗音乐等陌生的素材与爵士音乐融会贯通的努力理解成是一种野心,不如说成这是Jan Garbarek对呆板规整的主流爵士乐的厌倦和挑战,这也是爵士乐多元化发展之路上的迟早到来的必然,只是Jan Garbarek当年因为兴趣承担起来的东西在当时的人们看起来无疑是一种“旁门左道”。

90年代Jan Garbarek与The Hilliard Ensemble(希利雅德合唱团)的合作在他个人的艺术生涯的里创造了又一个巅峰,四位有绝佳默契和深厚声乐素养的古典男声以其和谐美妙的和Jan Garbarek的那根冰管做了一次美丽的音乐对话,一时云烟乍起,圣歌缭绕,惟想像的幻境天堂在这样的音乐里次第铺陈开去。他们合作的“90年代最美的专辑”——《Officium》是ECM唱片公司史上第二畅销的专辑,在全世界范围内达到了百万销量,一张小众化的Post-Bop的唱片能有如此销售成绩的确惊人。权威的企鹅爵士评鉴指南认为仅仅这一张专辑就奠定了Jan Garbarek在20世纪后期音乐史上的地位。

这是一次伟大的相遇。

而在融合之路上Jan Garbarek曾经走过更远的路程。Jan Garbarek与中东、南亚乐手合作的一系列专辑都是全世界性融合风潮中的标志性作品。与巴基斯坦民间艺人Ustad Fateh Ali Khan的一次合作,诞生了那张《Ragas and Sagas》,试图在古老的印巴音乐和现代爵士之间在音乐的理念和感觉上架起一座连通之桥,进行一次交接与对话。其中宗教吟诵似的唱腔,平静舒展的如一片头顶无声飘过的云翳,和我们第一次听到经何训田改造与融合后的藏乐的感觉几乎如出一辙,通过当代音乐表现出来那份神秘与古老,犹如远远传来的一种宗教的回声,Jan Garbarek冷冷的高音萨克司里吹来的是清寒阵阵,在萨伦吉琴的苍凉和印巴手鼓的节奏汇成的河流里投下孤单的影翼,古老辽远的歌谣从画外破空而来,越过一片亘古不变的洪荒之野。

这大概就是真正的拿来之手,无论是民族的还是世界的,爵士的还是非爵士的,Jan Garbarek树立了一个标杆,技巧的、观点的、美学的,调性上的一切桎梏,都在实验与自由主义的重锤下被砸得粉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兄台能否抓轨分享一些ecm优秀的唱片?很感兴趣  发表于 2016-2-8 21:12

使用道具 TOP

1119#
发表于 2016-2-4 13:40: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azz6789 于 2016-2-4 13:52 编辑

金钗影摇春燕斜,木杪生春叶。水塘春始波,火候春初热。土牛儿载将春到也。 (元.贯云石)

今日立春,“What A Wonderful World ”








专辑介绍:

  路易斯·阿姆斯壮是爵士乐史上最初的天才音乐家,如何评价他在爵士音乐中的重要性都不为过,相当古典音乐的巴赫、摇滚音乐的普莱斯利,其中最经典曲目“What A Wonderful World(多美好的世界啊)”曾作为电影《早安,越南》的插曲。

  路易斯·阿姆斯壮生于纽奥尔良,他有着令人眩目的小号演奏技巧和富创新精神的演唱方式, 20年代他的乐团所录的演奏音乐,真的可以说已成为今日一切爵士乐原型的决定性演奏。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小喇叭演奏者,同时也是爵士乐史上最初的天才音乐家,包括他的歌声对爵士乐的影响都无法估计。 Armstrong Louis是纯粹的美国音乐的源泉,他的歌曲具有完美的定调和旋律。他即兴的演奏和歌唱能像月光一样轻盈。就像其他爵士音乐的革新者一样,他的影响贯穿爵士音乐和美国音乐,他成为美国式情感的指引者。

  此碟音场阔,人声与乐器定位稳如泰山,分寸不移,而音色更属爵士录音中的最高水平,Louis Armstrong小号声的厚度与豆沙喉的质感固然真的一样,连伴奏的色士风及低音提琴亦同样富立体感与弹力。(转)

I see trees of green, red roses too 我看见树的翠绿和玫瑰的红艳
I see them bloom for me and you 她们为你我而绽放
And I think to myself what a wonderful world. 我心中想著 多么美好的世界啊

I see skies of blue and clouds of white 我看到了蓝天与白云
The bright blessed day, the dark sacred night 明亮、幸福的一天 夜晚向人们道晚安
And I think to myself what a wonderful world. 我心中想著 多么美好的世界啊

The colors of the rainbow so pretty in the sky 彩虹的颜色 在天空中多么美丽
Are also on the faces of people going by 那些过往的行人脸上也是
I see friends shaking hands saying how do you do 我看到朋友互相握手 说著"最近好吗?
They're really saying I love you. " 他们是真心的爱著彼此

I hear babies cry, I watch them grow 我听著婴儿哭泣,看著他们长大
They'll learn much more than I'll never know 他们学习著许多 我从不知道的事物
And I think to myself what a wonderful world 我心中想著 多么美好的世界啊
Yes I think to myself what a wonderful world. 我心中想著 多么美好的世界啊

----------------------------------------------------------------------------------------------------



“What A Wonderful World(多美好的世界啊)”两张不同公司同时于1988发行的同名专辑,

第一曲What A Wonderful World录音时间分别为1968和1970(70年版本多出近1分钟的讲话),其他曲目皆不同,

RCA的专辑最后一曲give peace a chance为披头士69年作品。






Ev'rybody's talking about
每个人都在谈论
Bagism, Shagism, Dragism, Madism, Ragism, Tagism
手袋主义,蓬乱主义,拖拉主义,癫狂主义,戏弄主义,紧随主义
This-ism, that-ism
这个主义,那个主义
Isn’t it the most
难道它是最重要的?
All we are saying is give peace a chance
我们要在说的是给和平一个机会吧
All we are saying is give peace a chance
我们要说的是给和平一个机会吧
Ev'rybody's talking about
所有人都在谈论
Ministers, Sinisters, Banisters and canisters,
首相,小人,楼梯扶栏,筒筒罐罐
Bishops and Fishops and Rabbis and Pop eyes,
主教,钓鱼,法师和枪眼
And bye bye, bye byes.
还有再见,不重要的事情
All we are saying is give peace a chance
我们要说的是给和平一个机会吧
All we are saying is give peace a chance
我们要说的是给和平一个机会吧
Let me tell you now
让我告诉你吧
Ev'rybody's talking about
所有人都在谈论
Revolution, Evolution, Mastication, Flagelolation, Regulations.
革命,进化,咀嚼,鞭打,规则
Integrations, Meditations, United Nations, Congratulations
完整,冥想,联合国,贺词
All we are saying is give peace a chance
我们要说的是给和平一个机会吧
All we are saying is give peace a chance
我们要说的是给和平一个机会吧
Oh Let’s stick to it
噢让我们继续吧
Ev'rybody's talking about
所有人都在谈论
John and Yoko, Timmy Leary, Rosemary, Tommy smothers, Bob Dylan,
约翰,优子,蒂米 利阿里,露丝玛丽,汤米 斯玛德斯,鲍博 迪伦
Tommy Cooper, Derek Tayor, Norman Mailer, Alan Ginsberg, Hare Krishna,
汤米 库珀,德勒克 泰勒,诺曼 麦勒,艾伦 吉斯博格,哈而 克里什那,
Hare Krishna
哈而 克里什那
All we are saying is give peace a chance
我们要说的是给和平一个机会吧
All we are saying is give peace a chance
我们要说的是给和平一个机会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120#
发表于 2016-2-4 18:06:01 | 只看该作者


http://pan.baidu.com/s/1mgQfhl2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121#
发表于 2016-2-5 19:42: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azz6789 于 2016-2-5 19:44 编辑

louis armstrong meets oscar Peterson




ella and louis






Ella  Fitzgerald,爵士第一夫人

像埃拉·菲茨杰拉德(EllaFitzgerald)这样的歌手,仅就其超人的天赋这一点,也许就是许多人穷尽一生都无法达到的,尤其是她的高音,我甚至不敢用天簌这样被用滥的俗词去形容。当众多的歌手在终于突破一个声高之后频繁地炫技和展示其得意神情时,埃拉却在用俯冲的幽雅姿势从容地从高处悠然而落,好像通常都是这样,越是身怀绝技的人往往都喜欢在平实中逶迤而行,而步态也会越显得轻松和洒脱。

在听别的歌手表现高音时,我会为那一种穿透力的刺激所深深感染,却很少会觉得自己感觉上有什么不妥,但在听埃拉·菲茨杰拉德(EllaFitzgerald)时,我却总是能感觉到埃拉的声线会穿过厚厚的层层阻隔进入我的肺部,只有随着她的高音起伏,与其他歌手不同的还有她往往不仅在句子的最后将音拖得长长,而是随心所欲地将乐符在即兴中或长或短的行进着。

不过除了高音,埃拉真正让后世叫绝的还要算是“拟声唱法”(Scat),当你听到她在柏林现场模仿查理·帕克(CharlieParker)《Howhighthemoon》中的一段经典独奏时,你无疑会对造物主造人的不公表示出很深的不满。而同样在柏林现场翻唱鲍比·达林(BobbyDalin)和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Amstrong)曾经唱过的作品《Maketheknife》(伪君子)时,她居然能在忘词的情况下将“What’sthenextchorus?”这样的句子完美而妥贴地融入到演唱里时,你是不是会想,如果是你也许唯一的办法就只有用“啦啦啦”搪塞过去,不过你不用脸红,因为埃拉·菲茨杰拉德(EllaFitzgerald)毕竟只有一个。

公认埃拉·菲茨杰拉德(EllaFitzgerald)最辉煌的时期就要算是1955年至1967年在诺曼·葛兰茨(NormanGranz)的Verve唱片公司时期,在这个阶段里,最经典的无疑要数她在1960年录制的《EllaInBerlin》。而同时她也先后录制了科尔·波特(ColePorter)、乔治与格什温(George&IraGershwin)、罗杰斯与哈特(RodgersandHart)、埃灵顿公爵(DukeEllington)、哈罗德·阿兰(HaroldArlen)、杰罗姆·科恩(JeromeKern)、弗兰西斯·布尔克(FrancisBurke)、庄尼·默瑟(JohnnyMercer)、里奥·罗宾(LeoRobin)埃尔文·贝林(IrvingBerlin)等人的歌曲,尤其是与上述作者合作的“歌簿“(Songbook)系列唱片,更使她的事业进入了一个巅峰的状态,虽然其实在Verve的这个时期的许多作品并非是埃拉·菲茨杰拉德(EllaFitzgerald)最爵士化的作品,但它们还是进一步提升了她在爵士乐坛的地位。(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122#
发表于 2016-2-6 17:27:44 | 只看该作者
專輯標題:John Coltrane and Johnny Hartman

唱片編號:Impulse! IMPD 157

爵士風格:抒情曲(ballad)

古典欣賞角度:男中音演唱藝術歌曲

這張唱片,我在本刊第三十九期的介紹Impulse!的文章中,已經大力推薦過了。如今他們又重新推出二十位元製作的一系列CD,包裝以紙製的精緻三摺式封面,編號也改成IMPD開頭。如果還沒有代理商進口,實在就太令人失望了。這裡面的六首歌,隨便那一首都應該是電臺點播的熱門情歌,或是唱片行招徠路客詢問的最佳選擇。有多少癡情男子,會希望能有這種磁性的男中音歌喉,以委婉適切的情意表達,唱給自己心目中的人兒呢?哈特曼雖然以唱早期大樂團伴奏的流行曲起家,不過他對歌詞內涵和情緒的了解與掌握,實在有演唱正統藝術歌曲的水準。這些歌曲,由他詮釋起來,一點也不會肉麻或流俗。他忠實原曲調的演唱之中,仍然有適度的自由彈性。而寇全帶領的四重奏,更是超越基礎的伴奏,而達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尤其寇全的次中音薩克斯風在哈特曼演唱時輕柔地吹奏的對位旋律,是所有編寫流行音樂伴奏者所應該聆聽學習的。

(十張古典迷的入門爵士樂錄音 作者:郭思蔚 )






一九二三年出生于芝加哥的强尼.哈特曼,是一个天生拥有兼具低沉、温暖、磁性三种美声特质嗓音的男歌手,在少年英雄辈出的四○年代出道算晚,直到廿四岁从军中退伍才加入厄尔.海恩斯(Earl Hines)的乐团(前任Vocal曾经是路易斯.阿姆斯特朗),一九四八到一九四九年加入小号大师迪吉(晕眩).格列斯比(Dizzy Gillespie)的乐团,尔后又与钢琴手艾洛.嘉纳(Errol Garner)合作。这个时期的强尼.哈特曼在Bethlehem录制了两张专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123#
发表于 2016-2-7 16:18: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azz6789 于 2016-2-7 16:19 编辑

演出者:Stan Getz Quartet

專輯標題:Getz Au Go Go

唱片編號:Verve 821725-2

爵士風格:清涼/南美節奏:婆娑諾伐(Bossa Nova)

古典欣賞角度:女聲獨唱與木管獨奏

這是一張一九六四年在紐約格林威治村Cafe Au Go Go餐廳中的實況錄音。在這一年中,蓋玆完成了許多張既暢銷又影響深遠的唱片。他和本張錄音中另一位主角,巴西女歌手Astrud Gilberto,以及她的丈夫吉他手Joao Gilberto,把南美洲的流行舞曲節奏婆娑諾伐介紹到爵士樂中,獲得極大的成功,引起其他音樂家的模仿。

Gilberto別具一格的唱腔,在天真的嗓音中,帶有一絲慵懶的性感。她此後聲名大噪,接續錄了多張類似味道的唱片,都十分賣座,許多爵士、流行的女歌手,也群起仿效她的演唱。這種節奏明快輕緩,令人聞之不禁陶然起舞的舞曲,很適合結合當時正在流行的清涼樂風。它的特色是在三拍黏滯的長音之後,接著兩個短半拍。蓋玆在許多首開使演奏之前,都會輕輕哼出這個明顯的節奏,帶領其他樂手進入正確的速度。其實不用我解釋,大概許多讀者只要聽了第一首的幾個小節之後,馬上就會說:「喔,這是小時候聽過的流行音樂節奏嘛!」沒錯,爵士樂的特點之一,就是它是個活性的音樂,會不斷吸收其他的音樂元素,融合消化成為爵士樂的特色。

在爵士樂短短的百年歷史當中,它吸納了黑人靈歌、工作歌、藍調、宗教音樂、南美、非洲、印度等各國民俗音樂,甚至流行音樂的種種節奏,使得它能夠跟隨時代的腳步,產生出各種風貌來。

古典音樂其實也有同樣的演化過程,例如巴哈將當時各種的舞曲節奏提升為純音樂的境界;海頓把小步舞曲帶入交響曲之中;貝多芬、舒伯特寫作過許多德國舞曲;布拉姆斯、李察.史特勞斯經常愛用維也納最著名的圓舞曲形式,另外一家史特勞斯父子就更不用說了!二十世紀的古典音樂,更是一個大融爐,不但各國的民族音樂被利用,每個時期的流行音樂也廣泛地結合到藝術音樂的領域中。甚至籠統定義的爵士樂,也被運用到許多著名作曲家的作品當中。


(十張古典迷的入門爵士樂錄音 作者:郭思蔚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124#
发表于 2016-2-8 20:13: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azz6789 于 2016-2-8 20:30 编辑

演出者:David Brubeck Quartet

專輯標題:Time Out

唱片編號:CBS 40585

爵士風格:清涼(cool)

古典欣賞角度:不規則變化的節拍

傳統的爵士曲子,大部分都是四拍的結構。鋼琴家布魯貝克從這一張唱片開始,進行了一系列以節拍變化的實驗性爵士樂錄音。
請聽第一首Blue Rondo a la Turk開宗明義地以奇妙的9/8拍分割法(兩-兩-兩-三),架構出令人耳朵直豎的節奏,
然後中音薩克斯風手德斯蒙(Paul Desmond)以吹古典音樂般制約、豐潤的音色,演奏帶有異國情調的快速音符。
這是否讓你聯想起土耳其古都伊斯坦堡街頭藝人吹奏的木管音樂呢?
第三首Take Five更是用上連古典音樂都少見的五拍節奏。開頭鋼琴、套鼓、貝斯以類似持續低音(basso continuo)的手法,
頑固地重複演奏一個伴奏的樂句。德斯蒙稍後加入,以中音薩克斯風富磁性的低音域演奏這個爵士樂極知名的迷人旋律(我在美國至少聽過兩個爵士樂的廣播節目以此曲作為開播主題),只要聽過一次,就會深留腦海中。
第四首有著海頓或莫扎特室內樂作品般簡明天真的樣式,但是幾小節之後,
卻可以發現它是建築在類似史特拉汶斯基「大兵的故事」般變幻無常的不規則節拍。
它的組成是三-三-四-四,給人的聽感是意想不到的驚奇和新鮮。

布魯貝克這張專輯太成功了,以至於他後來的作品,都難免要被提出來和Take Five相比。
他的鋼琴演奏能力,可能不及這次介紹的其他幾位鋼琴家的想像力。
不過,正好也可以拿他來做一個對比,了解一位出色的鋼琴家,和一位偉大的鋼琴家到底差別在那裡。

(十張古典迷的入門爵士樂錄音 作者:郭思蔚 )





bill smith单簧管演奏家、作曲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125#
发表于 2016-2-9 20:00:42 | 只看该作者
“酷” 派爵士的传奇人物Paul Desmond以中音萨克斯风闻名於世,他的吹奏理念源自早期的Benny Carter及Pete Brown。
Desmond避免使用中音萨克斯风的人声效果,亦甚少引用蓝调字汇,以吹奏谱出美丽的旋律为主,而这正是“酷”派的原则。
Desmond於 1951年自组四重奏,其间推出的一张“Take Five”更被誉为爵士国度中的一首“国歌”。
50年代末期,这支组合完美的结束,亦将Desmond带入了Fantasy公司,在此,Desmond与吉他手Jim Hall组成四重奏,成为爵士史上最富旋律感的配搭。Desmond与Gerry Mulligan的双萨克斯风组合,在此时期亦大放光芒,
虽然Desmond并非可以成功地於不同的阵型中表现特出,但重要的是适当的组合却有效使得 Desmond的萨克斯风发挥出有史以来最美妙的声音之一。






五零年代初期, 当东岸BOP春秋战国百花齐放的时候, 西岸悄悄兴起了宁静革命.
较具代表性的有两队搭档 : Chet baker+Gerry Mulligan, Dave Brubeck + Paul Desmond.
一般大家都叫这些作西岸爵士, 十足酷派色彩.其中 Brubeck 和 Desmond 都受过古典训练,
Brubeck 甚至曾拜在古典作曲家米尧门下, 而 Paul Desmond 则是学黑管起家, 后来才改学tenor saxphone.
很学院派, 白人, 尤其 Desmond 戴着黑框眼镜, 十足教授模样, 碰巧 Chet 和 Gerry 也都是白人,
和东岸黑得发亮的众乐手, 对比性十足. 乐风也是南辕北辙.

Paul Desmond是全球爵士乐迷心目中最伟大的酷派爵士萨克斯风乐手之一。
本辑easy living 完美呈现他音乐中独特的风格和跌宕起伏的旋律所创造的无穷魅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126#
发表于 2016-2-10 18:55: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azz6789 于 2016-2-10 19:12 编辑




唱片编号:OJC-31993-02

专辑介绍:

Sonny的才华很早受到赏识。1949年,19岁的他出现在Babs Gonzales、J.J. Johnson、Fats Navarro和Bud Powell的专辑里。其实在很早就有的《The Amazing Bud Powell, Vol. 1》这张重要bebop专辑中就有他的身影。只是当初听的时候,一心折服于Bud的琴技,完全忽视了Sonny的表现。接下来他又分别和MJQ、Monk、Miles Davis有合作,比较容易找到的专辑有Miles Davis 早期的经典《Bags' Groove》。

1954年底,Sonny暂别爵士圈,直到1955年底Sonny在Prestige推出了自己名下的第一张专辑《Worktime》,此时他的演奏已经比较成熟。接下来的《Tenor Madness》、《Saxophone Colossus》等专辑实际上已经将Sonny推到了同时代萨克斯手的前列。同时期他与Clifford Brown、Max Roach的合作可谓爵士史上经典组合,只可惜天才小号手车祸身亡。1956年开始,Sonny为Blue Note录制唱片,虽然数量很少,但是每一张都质量上乘。而Sonny并不满足于此时的成就,1959年到1961年,Sonny再度引退。深夜里一个人在威廉斯堡桥上对着河水苦练的传说已经成为著名的爵士故事。这段时间,John Coltrane逐渐开始树立自己的风格,并成为萨克斯旗手,而Ornette Coleman则为自由爵士找到发展的方向。1962年在RCA以《The Bridge》再度出山的Sonny也在不断发展着爵士乐。《The Bridge》由于有Jim Hall的加盟,整张专辑风格优美感性,同时Sonny充分发挥了即兴旋律的特长。但这只是一个开始,1960年代的Sonny Rollins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有时一脚踏进前卫,有时又不经意拿出回溯源头的作品,出入自如。

1960年代末,John Coltrane去世,爵士乐告别了最辉煌的年代,Sonny再次隐退。70年代重新出发后,他的音乐里也加上电声,向摇滚和流行的趋势靠近,1980年他还出现在Rolling Stones的《Tattoo You》专辑里。1998年《Global Warming》专辑才回到原声爵士。2000年70高龄的大师还出版了新专辑《This Is What I Do》。

Sonny Rollins是爵士音乐史上最负盛名的硬波普萨克斯手,在其最着名的硬波普专辑《way out west》的封面上他以夹着萨克斯的牛仔形象出现,从此便在乐迷心中烙上硬朗、不羁的形象。自50年代成名以来,Sonny Rollins录制了数十张专辑,大多数为波普/硬波普的风格. (转)






" 在停止更新的期间里,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碰爵士。原因是有一次随便听着Lester Young竟会听出压迫感来,这种意识生生把自己给吓到了,让我不禁怀疑自己对于爵士的感觉莫非是大大的异变了,而且是朝着毫无建设性的方向变动着。失望之余就不大愿意碰它,直到我前些日子因为去见客户而路过许久不去的“欣乐”,并且按捺不住跨了进去,才不管对自身仍然存在的怀疑,又开始大听特听。
    Sonny Rollins的《Way Out West》是在一堆mini LP中第一眼就看到的,这张可以说是Sonny的颠峰之作。1955年的某天,为Chet Baker和Stan Getz等西海岸爵士乐手拍照片的著名摄影师William Claxton把初到西部的Sonny Rollins带到沙漠,给了他一顶牛仔帽,具体而微地为Sonny刻画了他所喜欢的西部。于是,这张印有诙谐却透着昂然生命力的牛仔形象的专辑封面就伴随着“Way Out West”的名字获了许多奖。
    你能想象一张连封面都是经典的专辑,里面的乐曲会是何种样貌么?在著名的I'm An Old Cowhand里,Shelly Manne用鼓点塑造出鞑鞑的声响,令人不由地想起西部片里飞扬的马蹄和滚滚的黄沙,而Sonny就像电影里的主角一样,时而在马鞍上欢愉地小跳,时而又大跨步地前进着,吹奏声不绝于耳,不断地突进,勃勃的生机扑面而来,让我不断感叹Way Out West这个名字叫得可真是好!
    Sonny在那时候还不过是个前景瞩目的新秀,可是他对于传统和弦结构的颠覆,以及毫不拘束的变奏手法使得彼时已是名家Shelly Manne和Ray Brown深受吸引。这从未一起演奏过的三人连续从下午3点一直工作到7点,尽管疲倦却仍然兴致高涨。从Sonny的tenor sax里出来的那些听上去有点刺耳的高音,断句清晰明确,带着亮堂堂、热烘烘的感染力,让听者的耳朵处于亢奋的状态。大段大段随意挥洒的solo,将硬波普的热情和弹性宣泄得一览无遗。
    在There Is No Greater Love里,Sonny对Shelly Manne和Ray Brown不断重复着歌词,把气氛搞得甜腻又迷人,他自己也一反干脆利落的常态,变得饱满而温柔,大大地芭乐了一把。
    听完整张专辑以后,我不禁佩服起将Sonny带到沙漠,并为他塑造牛仔形象的William Claxton,他用西部的地理风貌,来拆解音乐语境里的涵义,如此准确地表达出Sonny由于受到当时风靡的西部片的影响,对“向西部进发”而感到的欣喜;以及他在第一次西行加入Max Roach五重奏乐队后,对于爵士音乐和生活的一些共通的感受。
    舒畅,阳光,闲适,让我再听一次I'm An Old Cowhand吧!"(转)


“Sonny Rollins 1956年的著名专辑 《Saxophone Colossus》其中就收录了曲目【St. Thomas】经典版 ,
为一首 【加勒比海卡利普索】,这是Rollins根据小时候母亲所哼的一首歌谣所作。
在此可见 Rollins 独特的bold lines,和他舒展又调皮旋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127#
发表于 2016-2-11 17:08:07 | 只看该作者





苏俄裔的美国小提琴家西特柯维兹基,1954年9月27日生於俄国的巴库(Baku),
他生长在一个音乐气息浓厚的家庭,父亲是苏俄著名的小提琴家,而母亲也是一位名负盛望的钢琴家。

西特柯维兹基的小提琴启蒙教育得自父亲的教导。之后,进入莫斯科音乐院就读,
分别师事Yankelevich和Bezrodny两位名家,琴艺方面有很大的进步
。西特柯维兹基1977年23岁时到美国,进入纽约茱利亚音乐学院深造,得到小提琴大师Galamian的调教。

西特柯维兹基於1979年,参加在维也纳举行的克莱斯勒(R.Kreisler)小提琴大赛,技高一筹荣获第一名,从此演奏合约不断。
他的演奏以欧洲的韦斯巴顿市(Wiesbaden)与美国的纽约两地为据点,发展他在欧美两洲的音乐事业,快速的累积知名度,因而拥有庞大的乐迷支持。
西特柯维兹基也经常和母亲合作,一齐举行钢琴,小提琴双人独奏会。他演奏的录音资料以诠释巴洛克乐曲,与俄罗斯作曲家的作品最脍炙人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1128#
发表于 2016-2-12 21:46:32 | 只看该作者





图片表格对4个版本进行比较,对45年这版作了简单评述,并说明出版情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7-3 20:31, Processed in 0.050214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