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23322

查看

210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shinelb

205#
发表于 2009-12-26 11:24: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06#
发表于 2009-12-27 15:50:05 | 只看该作者
The Fiddler of The Opera是Gil Shaham的小提琴小品代表作,由Akira Eguchi钢琴伴奏。Shaham的音色相当甜美.CD里所收录的都是音乐史上著名的歌剧小提琴改编曲,如:莫扎特的《魔笛》、比才的《卡门》、理察史特劳斯《玫瑰骑士》中的圆舞曲、及格什温的《波吉与贝丝》组曲等..........多听这张歌剧小提琴版,说不定会很容易迷上歌剧呢。

使用道具 TOP

207#
发表于 2009-12-27 15:51: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08#
发表于 2009-12-27 15:52:47 | 只看该作者
维尼亚夫斯基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非常有名,所有小提琴大师都几乎演奏过。而他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是他年少时创作的,因此名气不大。因此维尼亚夫斯基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版本很少,而沙汉姆可以说是最佳版本之一了。维尼亚夫斯基常年旅行开音乐会,这严重影响了他的身体健康。但他为了经济来源,不得不拼命开音乐会,最后累死在莫斯科。他是波兰人,可以说是客死异乡了。在帕格尼尼之后的众多小提琴家中,维尼亚夫斯基可说是最接近顶尖的一位。他的演奏融合了法国学派的技巧以及斯拉夫民族的气质。他不仅能轻松地炫耀过人的技巧,更能另听众感动得落泪。他以强烈的抖音加强他优美动人且富有情感的音质。鲁宾斯坦称赞他为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小提琴家。这部作品第一乐章具有狂想曲的性质,朴素而单纯。第二乐章带有诗人的乡愁,末乐章带有吉普赛特色。沙汉姆赋予这部第二浓烈的乡愁,从而成为他拉得最好的作品之一。

使用道具 TOP

209#
发表于 2009-12-27 15:53: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210#
发表于 2010-1-25 08:40:02 | 只看该作者
肖斯塔科维奇的悲歌

从整个音乐史来看,肖斯塔科维奇无疑是最有才能、非常全面的作曲大师之一。他是真正真实面对残酷的现实世界,真诚地在诉说自己的内心世界的音乐家。从欣赏这个角度来说:聆听肖斯塔科维奇的15部交响曲无疑是最好的入门之一,而听他的弦乐四重奏会感觉比他的交响曲更为内省,更加耐听。肖斯塔科维奇的弦乐四重奏是继贝多芬弦乐四重奏以来最为深刻、更为辛辣的室内乐。我们更能从音乐中了解他的人生。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无疑具有自传性质。我想在168,肖斯塔科维奇也会象马勒那么有争议的,哈哈。

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我接触得比较早。在90年代听过一些肖斯塔科维奇的现场,当时为他的交响曲震撼而开始对他感兴趣。如果你对肖斯塔科维奇一时不感兴趣,可以考虑用耳机来听。肖斯塔科维奇并不艰深苦涩,我觉得我对他的作品有比较大的兴趣,和他的音乐的音响性、思想性、人生哲学有关。最早基本上是喜欢他的交响曲,感觉非常丰富、震撼。交响曲是肖斯塔科维奇作品中的创作重镇,庞大的结构,黯然的色调,冥想的气质以及间或爆发出的狂烈的激情等特点在这里得到集中而全面的体现。我想马勒之后,只有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曲比较吸引我了。对很多他的交响曲我并没有对他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更多是聆听音乐本身,他的几乎每一部作品都很合我的口味。听多了巴赫,换换口味,听肖斯塔科维奇很有感觉的。我几乎是听了很多音乐家的作品,才开始系统地听肖斯塔科维奇的,感觉他的音乐世界是个巨大的宝库。爱乐早期,我经常会为勃拉姆斯只写了4部交响曲而耿耿于怀,但今天在肖斯塔科维奇这里得到了最大的补偿,因为他写了15部……他的作品太多但又太好了!

肖斯塔科维奇小时候是个神童,11岁时开始写音乐作品。第一交响曲是他的毕业作品。我很早就听过他的第一交响曲,记得是伯恩斯坦的版本。会感觉与别的作曲家明显不同,此时他已经初步在他写的音乐作品中独具特色,与众不同。天才总是与别人不一样的。二十年代的苏联正处在艰难的发展时期,西方的现代派、形式主义对肖斯塔科维奇具有极大吸引力,从而导致他开始走他完全与众不同的道路。肖斯塔科维奇的很多作品表现了某些现代派的特征,曾引起舆论界的争议。但在这一时期,肖斯塔科维奇极力要求自己广泛地创作不同题材和体裁的作品,从中不断探索并确立自己的创作风格。在30年代后期,肖斯塔科维奇创作了第五交响曲,标志着他已经开始完全确立自己的创作风格。旋律剑拔弩张,节奏繁衍多变,情绪强烈,这是较有代表性的老肖的交响曲特质。在肖斯塔科维奇的中后期创作,他的作品数量非常多。他有许多作品我还没听过,慢慢挖掘这些音乐宝藏吧。我感觉对一般爱乐者而言,肖斯塔科维奇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要完全进入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世界是需要一定人生经历的。他不像莫扎特,谁都很容易欣赏……

对于肖斯塔科维奇的很多作品,象交响曲、协奏曲等作品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刚开始听时会有这种感觉的),只要你深入下去,了解肖斯塔科维奇的独特音乐语言,很多作品就非常容易理解了。听他的协奏曲和弦乐四重奏会感觉到他写慢板写得非常优美而不俗气的。他的很多作品基本上是熙嚷,忙碌的节奏,无与伦比的优美的慢板乐章,间或火爆的喷发,基本上他很喜欢这种多元、复杂的混合体。如果听肖斯塔科维奇一下子找不到感觉,可以先听他那些优美的慢乐章。像他的大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都非常容易理解和共鸣的。

今天,我们处在一个特殊的时代,听肖斯塔科维奇也不是一定要听。但听肖斯塔科维奇,会令我们对生活产生更大的热情,忆苦思甜吧。其实我对肖斯塔科维奇这个人很感兴趣,我经常在晚上听他的弦乐四重奏,不乏尖刻,睿智和幽默,表达了作曲家的内心最真切的感受。因为通过他的音乐,我们会真正理解他。“研究”多一些肖斯塔科维奇,我们的内心世界会更加丰富、更加沧桑、也获得更多一些的音乐感受。多年以前李德伦去过苏联,听了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交响曲,苏联人问李德伦感觉如何啊?李德伦苦笑:“怎么如此沉重呢?”哈哈。1992年,已经七十五岁高龄的指挥家李德伦来到清华大学,义务普及古典音乐欣赏知识,其间向清华学生们讲述了这一典故,谈了他自己对这部作品的不理解到经历沧桑世事而慢慢领悟这部作品,并亲自指挥演出了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交响曲》。

使用道具 TOP

211#
发表于 2011-11-17 19:16:09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帖子要顶起,不能沉底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 15:00, Processed in 0.036817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