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人生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极品人生 主讨论区 音乐唱片 › 查看主题

150670

查看

934

回复
返回列表
楼主: 石南根

49#
发表于 2016-5-14 13:27:09 | 只看该作者
石南根 发表于 2016-5-13 23:07
今天再次证明,要想通过听唱片欣赏音乐,还是得做好硬件软件两手抓,而且两手都要硬,有一定的 ...

格鲁米欧/拉穆鲁1963年这个录音,乐队的拾音平衡有意偏向铜管组,凸显拉罗这部协奏作品中铜管写作格外开扬、辉煌的特点。从这点上而言,市面上没有其它拉罗录音能出其右。相对的,低音部平衡则显得比较靠后,听起来深远度、定位都很好,但量感明显比较少。因此不太利于小系统的重播,即便改用大系统,这录音的bassline量感也不会赶上其它同曲目录音。这是此录音本身先天的平衡设计特点决定的。这个协奏组合六十年代录制的其它曲目管弦bassline量感则恢复“正常”,比如1966年他们录制的肖松“音诗”,保证在任何系统里播放底盘都绝对“足力”。

格鲁米欧的拉罗以年轻诗人之姿进行诠释,而不是以“民族英雄”或“拉丁舞者”的角色设定来刻画。文艺色彩更符合十九世纪法国知识分子的实际面貌,这个版本摆明是给行家的精致范本,音色、节奏感无不妙到巅毫,重点并不在于娱乐大众。个人觉得拉罗这部作品与所谓“拉丁狂野”其实压根儿没啥关系,快板乐章取而代之的核心气质应该是洒脱与乐天派。否则,伊比利亚半岛有的是比慵懒的马拉圭奔放得多的舞曲类型,人家作者为啥不用呢?有些事儿,稍微多思考一层立马豁然开朗。

格老这个版本,和黎奇/安塞美 1959DECCA的录音,个人认为是唯二的两个立体声“西班牙”完美演录。其它的当个节目听听就好。

使用道具 TOP

50#
发表于 2016-5-14 15:13:22 | 只看该作者
这张拉罗用了这个封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这幅画既象一幅速写,也象素描草图。这幅画很眼熟,不过一下子就想不起来,有可能是一幅创作的草图。  发表于 2016-5-16 15:28

使用道具 TOP

51#
发表于 2016-5-15 09:39:41 | 只看该作者
     就本人而言还是更加喜欢听格鲁米欧50年代早期的单声道录音,那些才是更加正点的“格味”,特别是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单声道录音,舒伯特小奏等,清新、细致、单纯,根本不需要刻意的演译,如同艺术家个性本源的自如流露。到了后期,老格的演奏便全面了很多,这是一种进步,但是原来的特点也不可避免的被冲淡许多。比如,70年代录的舒伯特小提琴奏鸣曲,令我听不下去,对比奥克雷尔的演奏,单从气格上对比就已差得不是一星半点了。

        石兄本身是一个音乐、软件的发烧友,同时对系统声音的提升也乐此不疲,这样的状态是最最幸福的,令人艳羡!红头天朗是好喇叭,老关MA1也是好功放,但是想要玩出好声音、特别是全面的声音的确非易事。想天朗的声音站得起来,非得掉半层皮,想MA1的高频延伸上去,播放出迷人的光泽,非得徒添几许白发。另外,石兄购进了哪一种西电老线?美国老线材素质参差不齐,必须慎用!

      

点评

谢谢关心。MA1恐怕很难全面了,大作品就不够澎湃。有取有舍吧。西电是理想,但目前价格难以接受。西电红皮花线,因为不贵,先试试看。看香港老烧用过。兄经验多,请多指点。  发表于 2016-5-15 11:14

使用道具 TOP

52#
发表于 2016-5-15 12:17:06 | 只看该作者
       循着B老师的指点,再去挖掘一下拉罗。

       RICCI的录音手上没有,找出一本郑延益老师提到的FRANCESCATTI,MITROPAULOS指挥纽约爱乐伴奏,PHLIPS的单声道。可能这个录音有立体声版本。

       B老师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去研究作曲家、曲目和演奏者的历史情境,这对理解和欣赏作品很有益处。

       拉罗虽是西班牙裔,却在法国成长发迹,作品里必然融合着两种文化的特质。16岁之前的少年时代在法国北部里尔度过,不知道那里阴郁漫长的冬季对他源自阳光灿烂的伊比利亚半岛的血脉性情有多大影响。安达卢西亚风、吉普赛风、波西米亚风等等在欧陆传统中被认为是边缘地带的民族风格,最后在音乐历史上登堂入室,大多要经过一个学院派创作的“规制化”过程,在作品立意、形式、结构、调性、配器上对原始状态的音乐进行增删修整,如同园艺师对自然植被所作的加工处理。法国花匠修得比较狠,人工痕迹大过自然状态,英国人修得比较狡猾,把人的印迹隐藏在看上去还自然的形态中。这么一看,拉罗应该算是修理得比较狠的,同时代的德沃夏克似乎手轻些,而后来的雅纳切克、高达伊则更注意尽量保留原生态。

       弗朗切斯卡蒂成长在火热的马赛,一个被南欧文化浸透的法国城市,血管里还流着意大利的音乐基因。1930年代便走向欣欣向荣、骄纵无界的美利坚,后来干脆留在纽约,死在纽约。生活上是个出名的花花公子,演奏上技巧高超、音色美妙、乐风酷炫。内因、外因相结合,决定了他的演奏会比格鲁米欧有更多的阳光,有更加爽朗的挥洒。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用了不同的唱头,弗氏的音色听上去竟没有格氏浓郁,似乎追求更多的自由和飘逸,尤其是E弦的高音表现。RUBATO更大胆,揉弦更明显,音色变化也更夸张。而纽约爱乐的伴奏竟有些沉重,仿佛有意提供一片阴云的背景,使得弗氏的小提琴听起来更加明艳、辉煌。

        拉罗和弗朗切斯卡蒂,都曾被巴黎“归化”。19世纪时那个欧洲大熔炉还没有被20世纪纽约这个世界大熔炉所取代。有了更广泛的多样性,更自由的发挥天地,伴以更强烈的物欲刺激,纽约后来居上,比巴黎更受艺术家的欢迎。弗氏最终被纽约“归化”了。

        这个演奏因此有了更强烈的西班牙风,如同唱片封面上的阿尔罕布拉宫,在灼灼烈日下暴露着滚烫的石材,阿拉伯纹饰炫丽繁复,夺人眼目,庭院中喷泉水花四射,视觉上热辣,感觉上清凉。甚至有些HOLLYWOOD的味道了,率直、UPBEAT、讲求气势,有时显得油腔滑调,但是听上去很过瘾。

       得再听听HUBERMANN,看看这门大炮如何轰下阿尔罕布拉。

点评

封面不是阿尔罕布拉呀,这个是哥特式城堡啊,阿尔罕布拉是阿拉伯建筑。  发表于 2016-5-16 20:27

使用道具 TOP

53#
发表于 2016-5-15 13:07: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0353 于 2016-5-15 13:35 编辑

其实MA1不是不能全面,只是一来看推什么喇叭,推ALTEC A7或者其他高灵敏度的号角喇叭,要什么有什么。如果已经确定喇叭就得看第二:如何将这2.3瓦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老实说,想要MA1听大作品够澎湃,不算一件太困难的事情。困难的是低频出来后,线条、层次还得跟得上。具体收下站内信吧。

使用道具 TOP

54#
发表于 2016-5-15 15:33:17 | 只看该作者
西班牙交响曲这部作品,杜梅的版本也很有名,
我喜欢海菲兹的。

点评

海菲兹的录音有立体声版本吗?  发表于 2016-5-15 20:27

使用道具 TOP

55#
发表于 2016-5-15 20:44:38 | 只看该作者
        Aksel Schiøtz,Grace Bumbry,今天重听了一遍这两位活跃于1950至60年代的男高音、女高音的录音,前者是他的磨坊女,后者是勃拉姆斯和舒伯特。如果不是此前碰巧看到的话,从现行榜单上是不大容易找到他们的名字的。

       前者虽然声线不算出众,共鸣不够洪亮,却具有出奇的抒情性,唱磨坊女合适极了。那位因爱成忧、自沉溪底的小磨工,用Schiotz颤巍巍但音高十分准确的歌声加以描绘,恰到好处。

       后者却拥有极其壮阔并稍显暗冷的声音,大凡黑人女高音,如Price, Norman, Andersen,似乎都有这样的特点。Bumbry在勃拉姆斯歌曲中表现出的内心隐忍,随着她喉头的猛烈震颤,散发出强大的感染力。

       前面贴子里提到,要尊重现行的各类榜单。得到广泛认可和推荐的,必然有其道理。那么另一面就是,不能完全依赖榜单,还得从某一类音乐、作曲家、演奏家的师承演进历史中挖掘录音史上的珍宝。像这两位,如果漏掉,真是大损失。

使用道具 TOP

56#
发表于 2016-5-16 05:26:05 |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TOP

57#
发表于 2016-5-16 08:36: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hinelb 于 2016-5-16 09:24 编辑

石南根 海菲兹的录音有立体声版本吗?
=============================
印象中是没有的,但海菲兹有不止一个录音。我听的那个是RCA录音。大T也出过他的录音,应该是EMI的录音。
我很多年没听了,我要查一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x

使用道具 TOP

58#
发表于 2016-5-16 18:23: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南根 于 2016-5-17 08:15 编辑


     
     人生有神秘的联结。不能仅以巧合释之。

     没有论坛,无所谓对话,无所谓牵引,无所谓机缘。心存感念。

     今天做个小学生,向BURT老师、念经老师等隔空求教,进入ARVO PART的世界。

     回到了宁静的德国乡间,静静坐在素石垒砌的教堂角落,看飞云在彩窗上流下PART的印迹。

     回到了阴郁的大西洋东岸,夜晚面对从虚无的黑暗中缓缓涌来的闪亮并有力的波涛,初夏的寒风浇在赤裸的皮肤上。

     回到了色彩缤纷的秋林中,漫无边际地在树间游走,阳光在天顶上,和风在枝梢间,平静在心坎里。

     回到了五十年前的想象空间,没有自我的世界,是存在的,并且凶狠地存在着,留下凶狠的抓痕,释放凶狠的呼嚎。

     PART,多么巧合的一个反动,从一切意义上讲。瞬间与永恒,烦乱与清正,历史与当下,感知与记忆,本土与异域,无序与有序,陈腐与新制,盲从与笃信,人造与天成。

     新门洞开,又一番天地遨游。

     却背负着半个世纪的肩犁,徐徐前进。而今天奏响的PART仿佛早已知道今天要发生的事情,只把自己的故事徐徐道来。

     说来惭愧,人生大半已过,ART MUSIC 经典音乐只游浸了一小部分,今天是出奇的运气,藉着半空中悬浮的众人心中的疑惑,推开音乐殿堂的又一扇大门。看见各位先行者远远在彩虹上行进,循着足迹跟上去。不能急,急不得,好在还有十几年的时间,耳朵才会变聋。

     人生有神秘的联结。姑且以PART释之。

使用道具 TOP

59#
发表于 2016-5-16 22:20:33 | 只看该作者
      坎泰利真不愧是托斯卡尼尼的准徒弟。老柴的《悲怆》如出一辙,坎氏更加剽悍,更加激悦。第一乐章毫不托沓,慷慨悲歌,燕赵之风。第二乐章灵动跳跃,一点儿脂粉气都没有,潇洒极了。第三乐章的弦乐顿奏刀劈斧砍般地锐利,风风火火,勇往直前。第四乐章顺着谱子奏下来,不加料,不煽情,大凡一种英雄就义、霸王乌江、时不我兮的劲头儿。意大利人真能玩儿!

点评

极好的演绎  发表于 2016-5-17 01:41

使用道具 TOP

60#
发表于 2016-5-17 08:30:09 | 只看该作者
freehand :S版如对佛学有兴趣,可以请一本《心经宗通》读读。
===========================================
多谢兄台的推荐,有机会还是想了解一下。

使用道具 TOP

极品人生 ( 粤ICP备08007514号)

GMT+8, 2024-6-2 10:52, Processed in 0.059206 second(s), 14 queries.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0 Comsenz Inc.